- 译本 >
- 科学的隐忧-汪婕舒译 >
- 第1章 质问科学
我们为什么要关心这个问题?
我们为科学买单。科学为我们提供了极具诱惑力的礼物,但有时候我们又对它们的后果或伦理深感不安。科学将构建我们的未来、我们子孙的未来以及地球上所有人类的遥远未来。平均来看,我们每个人每年只花几百美元来支持科学,这并不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开车闲逛烧掉的油钱也比这个多。但这是我们对人类共同的未来所做的最好的投资之一,它的回报比我们的存款在其他任何地方所获得的回报都多得多。这笔投资究竟是如何以我们的名义花出去的呢?这是一件非常古怪的事情,也是本书要讲的另一个故事。社会财富的增加孕育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使其生息发展;这个系统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势力绝缘,但又饱受它们的冲击。同时,科学本身就来自这个社会,并在其中汇聚沉淀,开疆辟土。
我计划将这本书写成一篇纵览报告。我会聚焦在科学系统的不同部分,以便分析那些重叠的“影响圈”如何交织在一起,从而创造出科学的生态系统。首先,我要探索科学本身,试图向你展示科学家是如何在两个相互依赖的角色之间分身的。同时,我会讨论将科学视为一个生态系统是否真的切合实际,以及这种观点如何启发我们对科学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了夯实讨论的基础,我将在第3章中通过探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从而探寻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为了描绘出影响链,我将在接下来的三章中讨论科学家如何向世人呈现他们发现的新知识,如何从彼此那里获取新知识,以及社会各界如何通过媒体获取这些知识。这将展现出一个信息流,它将科学家自身的不同知识领域、人以及媒体联结在一起。在第7章,我将介绍什么资源会进入科学界,以及谁控制着这些资金的流向。那么,让这一切发生的那些人又是如何被这个过程影响和塑造的呢?我将在第8章探讨这个问题,从而完善那个关于重叠的“影响圈”以及它们之间的种种竞争的纵览。在第9章,我会将之前的所有讨论结合起来,探讨科学这片疆土如何演化成了今天的模样。接着,我将在最后一章对如何改进这个系统提出一些建议,开出一些试验性的“处方”。我并不想挑起论战,我的主要目的是描述科学真实的样子,以及它究竟是如何运转的。
我是一名身体力行的科学家,因此,我深受这个系统的影响。但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我曾经在产业界工作过一段时间。因此,当我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我总是保留着一种局外人的视角。我想以一个局外人的眼光来写这本书,像主流的科学社会学家那样,试图揭示出科学系统的构造。流行的科学文化倾向于关注那些具有英雄色彩的人物和历史上的早期观点,并倾向于展示错综复杂的神奇逸事,讲述丰富多彩的故事和道德寓言。我不想走这条寻常路,而是想另辟蹊径。这是因为,首先,我的主题所涉及的互动关系更加广阔;其次,我想要探讨我们面临的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我认为自己理应知道答案的许多问题。比方说,全世界总共有多少位科学家,有多少位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或工程师?10年后会增加或减少多少位科学家?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篇论文发表,为什么其中只有少数进入了新闻报道和推特信息流?是谁为我们做出了这些决定?为什么?谁决定了我们进行什么样的科学研究?科学家平时都读些什么?他们如何选择自己进行什么科学研究?世界上的生物学家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是什么决定了科学会议的规模?我的背景知识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大多数科学家对此也都心中无数。
目前,科学的健康状况良好。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拥有充足的资金,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成果。但是,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缺陷,科学也不例外。科学系统的许多缺陷广为人知:金钱和个人利益的影响、数据和结论造假的丑闻、哗众取宠的大肆炒作或人身攻击、媒体对研究成果的歪曲报道,或者盗取别人的功劳。这些总是不断加剧科学的问题,但它们并没有从根本上削弱科学的基础,因为科学具备一种自我纠错的能力。
然而,在我的探索中,出现了另外一些令人不安的担忧,它们属于科学系统中比较含蓄、不被人提起的部分。质疑与争论的交流是科学生态系统所必需的一部分,但这些交流正在加剧科学不同部分之间的竞争。这种日益紧张的全球化竞争正在让科学的运转与演化走向歧路。在这本书中,我希望向读者阐明为什么我不再坚信科学的全球化,以及为什么我认为科学或许已经过度扩张。这些竞争会带来另外一些即将变得明显的后果,比方说,降低科学筹资与科学理解的多样性。所有这些压力都集中在科学家身上。人们有一种错觉,认为科学家不会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但事实正好相反,科学家身处某些最激烈的全球性竞争的中心。然而,在一切讨论的开端,我们首先需要问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究竟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