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事记 - 周作人译

 卷上
  一 伊耶那岐命与伊耶那美命
   一 天地始分
   二 诸岛之生成
   三 诸神之生成
   四 黄泉之国
   五 祓除
  二 天照大御神与建速须佐之男命
   一 誓约
   二 天之岩户
  三 建速须佐之男命
   一 谷物的种子
   二 八岐的大蛇
   三 世系
  四 大国主神
   一 兔与鳄鱼
   二 蚶贝比卖与蛤贝比卖
   三 根之坚洲国
   四 八千矛神的歌话
   五 世系
   六 少名毗古那神
   七 御诸山之神
   八 大年神的世系
  五 天照大御神与大国主神
   一 天若日子
   二 让国
  六 迩迩艺命
   一 天降
   二 猿女君
   三 木花之佐久夜比卖
  七 日子穗穗手见命
   一 海幸与山幸
   二 丰玉比卖
 卷中
  一 神武天皇
   一 东征
   二 速吸之门
   三 五濑命
   四 从熊野到宇陀
   五 久米歌
   六 大物主神之御子
   七 当艺志美美命之变
  二 绥靖天皇以后八代
   一 绥靖天皇
   二 安宁天皇
   三 懿德天皇
   四 孝昭天皇
   五 孝安天皇
   六 孝灵天皇
   七 孝元天皇
   八 开化天皇
  三 崇神天皇
   一 后妃及皇子女
   二 美和的大物主
   三 将军的派遣
  四 垂仁天皇
   一 后妃及皇子女
   二 沙本毗古之叛乱
   三 本牟智和气王子
   四 丹波之四女王
   五 非时香果
  五 景行天皇与成务天皇
   一 后妃及皇子女
   二 倭建命的西征
   三 出云建
   四 倭建命的东征
   五 思乡之歌
   六 白鸟之陵
   七 倭建命的世系
   八 成务天皇
  六 仲哀天皇
   一 后妃及皇子女
   二 神功皇后
   三 镇怀石与钓鱼
   四 香坂王与忍熊王
   五 气比大神
   六 酒乐的歌曲
  七 应神天皇
   一 后妃及皇子女
   二 大山守命与大雀命
   三 矢河枝比卖
   四 发长比卖
   五 国巢的歌
   六 文化的渡来
   七 大山守命与宇迟能和纪郎子
   八 天之日矛
   九 秋山之下冰壮夫与春山之霞壮夫
   一〇 世系
 卷下
  一 仁德天皇
   一 后妃及皇子女
   二 圣帝之御世
   三 吉备的黑日卖
   四 皇后石之比卖命
   五 八田若郎女
   六 速总别王与女鸟王
   七 雁生子
   八 枯野的船
  二 履中天皇与反正天皇
   一 履中天皇与墨江中王
   二 反正天皇
  三 允恭天皇
   一 后妃及皇子女
   二 定各族氏姓
   三 木梨之轻太子
  四 安康天皇
   一 目弱王之变
   二 市边忍齿王
  五 雄略天皇
   一 后妃及皇子女
   二 若日下部王
   三 引田部的赤猪子
   四 吉野宫
   五 葛城山
   六 春日之袁杼比卖与三重之采女
  六 清宁天皇与显宗天皇
   一 清宁天皇
   二 志自牟的新室落成
   三 歌垣
   四 显宗天皇
  七 仁贤天皇以后十代
   一 仁贤天皇
   二 武烈天皇
   三 继体天皇
   四 安闲天皇
   五 宣化天皇
   六 钦明天皇
   七 敏达天皇
   八 用明天皇
   九 崇峻天皇
   一〇 推古天皇

引言

日本最早的古典文学,称为奈良朝文学,著名的只有两种,散文有《古事记》,韵文总集有《万叶集》。奈良朝七代天皇,自元明女帝和铜三年(公元七一〇)迁都平城,至桓武天皇延历三年(公元七八四)再迁,七十四年间以现今奈良为首都,所以有此名称,而事情极有凑巧的,安万侣奉敕编纂《古事记》,在和铜四年九月,一方面《万叶集》的主要作者大伴家持,有人说他便是编集的人,也于延历四年八月去世了。这两部书恰好正与这一朝相终始了。

奈良朝文化全然是以中国文化为主的,在推古女帝时圣德太子摄政,定宪法十七条,政治取法隋唐,宗教尊崇佛法,立下根基,为二十年后“大化革新”的发端。第三十六代孝德天皇改元“大化”(公元六四五),于次年下改革的诏旨,以后天皇也有了谥号,这年号与谥法两件中国特别办法的釆用,于日本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最重要的是文字的借用。宫廷政治与宗教(佛教)上用的全然是汉文,当时社会上有势力的人大抵有相当的汉文化,能写作像样的诗文,安万侣的《上古事记表》便是一篇很好的六朝文,而孝谦女帝的天平胜宝三年(公元七五一)所编的《怀风藻》里所收汉诗一百二十余篇,作家至有六十四人之多,可以知道这个大概了。但是这种借用的文字,假如想用了来做文艺作品,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在利用汉字偏旁,造作日本字母(假名)之前,不得不暂时借用整个汉字来拼音的方法,写成一种奇怪的文体。不过这也不是新的发明,中国翻译佛经里便有这一体,即全篇的咒语固然如此,此外经中重要语句,也时常这样的保存原文的音译,如《妙法莲华经》中普门品中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一例。奈良朝的文学作品,便是以这种文体写作出来的。

《古事记》三卷,据原序所说,是和铜四年(公元七一一)九月开始编集,于次年正月完成的。编集的人是安万侣,口授的是舍人稗田阿礼,而最初审定的乃是第四十代的天武天皇。所以安万侣的工作只是在于编写,不过这工作也是不可看轻的,盖事属初创,有许多困难的事情,《上古事记表》中说得好,特抄原文如下:

“然上古之时,言意并朴,敷文构句,于字即难,已因训述者,词不逮心,全以音连者,事趣更长。是以今或一句之中,交用音训,或一事之内,全以训录,即辞理叵见以注明,意况易解更非注。”今录《古事记》第一节的后半,以见一斑:

“次国稚如浮脂而,久罗下那州多陀用币琉之时(琉字以上十字以音),如苇牙因萌腾之物而,成神名,宇麻志阿斯诃备比古迟神(此神名以音),次天之常立神(训常云登许,训立云多知),此二柱神亦独神成坐而隐身也。”书成九年之后,第四十四天皇元正女帝的养老四年(公元七二〇),《日本书纪》三十卷成功,安万侣也参与其工作,由舍人亲王监修,这是一部汉文的日本历史,就书名看来,也可以知道这是国际性质的,但因此有这一个缺点,便是如日本国学者所说,里边有的是“汉意”,至少如作为文学看,其价值不如《古事记》的纯粹了。这正如《怀风藻》尽管是像样的汉诗,但是要看文学上的日本诗歌,也不得不去找《万叶集》来看,正是同一个道理。

《古事记》的内容,是由两种材料混合编成,这便是序文里所引天武天皇的诏书中所说,帝纪与本辞。所谓帝纪就是记载历代天皇的历史,凡天皇御名,皇居,治天下,后妃,皇子皇女,升遐,御寿,山陵这些事实,在大葬的时候当作诔词去念的。现在虽然没有传本,但在那时代,恐怕已经有汉文记载存在,叫作什么《帝王本纪》之类。至于本辞,也称作旧辞,那是别一种性质的东西,用现代的名称来说,即是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这是古代口头流传的文学,讲述奇妙的故事,凡是诸神行事的是神话,属于英雄的是传说,若是同样故事而说的不是专属神或人的,便是民间故事了。天武天皇诏书里,虽说“撰录帝纪,讨核旧辞,削伪定实,欲流后叶”,意思是二者并重,但实际是未能达到目的,犹如把竹片接到木头上去,完全是两截,没法子融接得来。不过,这却是正好的。《古事记》的价值,不在作为一部史书上,它的真价乃是作为文学书看,这是一部记录古代传说的书,在公元八世纪时所撰集,这个年代在亚洲各国不算很早,但在日本却是第一部古书了。在那么早的时候,来敕撰一种故事书,事实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历史书的幌子底下,才能生产出来,而《古事记》就真是这样出来的。三卷中第一卷完全是神话,所记是神代的事情,第二三卷是记人皇的事情,自神武天皇至推古天皇,凡三十三代,除单纯的帝纪以外,所有故事都是传说的性质,内容虽相似,但所讲的主人公乃是人而不是神了。三十三代中间,仅神武天皇等十三代,于帝纪之外,有本辞的材料,成为中下卷的内容,其他二十代便没有故事,只剩枯燥无味的帝纪,而且那有本辞做装饰的十三代,其帝纪也是同样的枯燥,所以《古事记》三卷的价值,完全在于旧辞,即是神话与传说,帝纪一部分乃是应有的枝干,有了这枝干才能作为挂上新衣的钩子,这许多传说乃能说得有条理有系统,而不是一部杂乱无章的传说集了。古来有一句话,叫作“买椟还珠”,这《古事记》里的帝纪正是史实的珠子,但我们觉得有兴趣的,却在那些附加的装饰,正合得上那句买椟还珠的古话了。

把《古事记》当作日本古典文学来看时,换句话说,就是不当它作历史看,却当作一部日本古代的传说集去看的时候,那是很有兴趣的,不过要简单的说明,却不是容易的事。一国的神话与传说,有些是固有的,有些是受别国的影响的。日本受印度、中国的影响很深,在《古事记》里很明显的看得出来,如第一五七节天之日矛,便很有印度故事的色彩,连言语也有关系,其自中国的为第一〇六节的御真木天皇,一六三节的圣帝之御世,一七四节的雁生子,都有歌功颂德的模仿痕迹,若其出于自己创造者便很不相同了。日本传说自有其特色,如天真,纤细,优美,但有些也有极严肃可怕的,例如第一三八节的仲哀天皇的仓卒晏驾,即是一例。那是日本固有宗教的“神道教”的精神,我们想了解日本故事以至历史的人所不可不知道,然而也就是极难得了解清楚的事情。

周作人

一九五九年一月三十日

臣安万侣言。夫混元既凝,气象未效,无名无为,谁知其形。然乾坤初分,参神作造化之首,阴阳斯开,二灵为群品之祖。所以出入幽显,日月彰于洗目,浮沉海水,神祇呈于涤身。故太素杳冥,因本教而识孕土产岛之时,元始绵邈,赖先圣而察生神立人之世。实知悬镜吐珠,而百王相续,吃剑切蛇,以万神蕃息欤。议安河而平天下,论小滨而清国土。

是以番仁岐命,初降于高千岭,神倭天皇,经历于秋津岛。化熊出山,天剑获于高仓,生尾遮径,大乌导于吉野。列舞攘贼,闻歌伏仇。即觉梦而敬神祇,所以称贤后,望烟而抚黎元,于今传圣帝。定境开邦,制于近淡海,正姓撰氏,勒于远飞鸟。虽步骤各异,文质不同,莫不稽古以绳风猷于既颓,照今以补典教于欲绝。

暨飞鸟清原大宫,御八大洲天皇御世,潜龙体元,洊雷应期,闻梦歌而想纂业,投夜水而知承基。然天时未臻,蝉蜕于南山,人事共洽,虎步于东国。皇舆忽驾,凌渡山川,六师雷震,三军电逝。杖矛举威,猛士烟起,绛旗耀兵,凶徒瓦解。未移浃辰,气沴自清。乃放牛息马,恺悌归于华夏,卷旌戢戈,舞咏停于都邑。岁次大梁,月踵夹钟,清原大宫,升即天位。道轶轩后,德跨周王,握乾符而总六合,得天统而包八荒。乘二气之正,齐五行之序,设神理以奖俗,敷英风以弘国。重加智海浩瀚,潭探上古,心镜炜煌,明睹先代。

于是天皇诏之:朕闻诸家之所赍,帝纪及本辞,既违正实,多加虚伪,当今之时,不改其失,未经几年,其旨欲灭,斯乃邦家之经纬,王化之鸿基焉。故惟撰录帝纪,讨核旧辞,削伪定实,欲流后叶。时有舍人,姓稗田名阿礼,年是廿八,为人聪明,度目诵口,拂耳勒心。即敕语阿礼,令诵习帝皇日继,及先代旧辞,然运移世异,未行其事矣。

伏惟皇帝陛下,得一光宅,通三亭育,御紫宸而德被马蹄之所极,坐玄扈而化照船头之所逮。日浮重晖,云散非烟,连柯并穗之瑞,史不绝书,列烽重译之贡,府无空月。可谓名高文命,德冠天乙矣。于焉惜旧辞之误忤,正先纪之谬错,以和铜四年九月十八日,诏臣安万侣,撰录稗田阿礼所诵之敕语旧辞,以献上者。

谨随诏旨,子细釆摭,然上古之时,言意并朴,敷文构句,于字即难,已因训述者,词不逮心,全以音连者,事趣更长。是以今或一句之中,交用音训,或一事之内,全以训录,即辞理叵见以注明,意况易解更非注。亦于姓日下谓玖沙诃,于名带字谓多罗斯,如此之类,随本不改。大抵所记者,自天地开辟始,以讫于小治田御世,故天御中主神以下,日子波限建鹈草葺不合尊以前为上卷,神倭伊波礼毗古天皇以下,品陀御世以前为中卷,大雀皇帝以下,小治田大宫以前为下卷。并录三卷,谨以献上。臣安万侣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和铜五年正月二十八日,

正五位勋五等太朝臣安万侣谨上

卷上

卷中

卷下


这是第一篇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