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918

(三)辛亥革命——反清室兼及专制的封建官僚统治。

经过戊戌政变,一向囿于“君臣之义”和“列祖列宗及我皇上深仁厚泽涵濡煦育数百年之恩”(康有为《公车上书》中语),因而企图“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庭”,以和平手段完成君主立宪政治的改良派碰壁了。而与此改良运动同时发生和平行进展的革命运动,本来由于改良运动的抬头及其在新旧士大夫中、在全国各地政治性团体中、乃至在华侨和会党中所唤起的一些绯红色的幻想而一度遭受极大的阻碍,但是等到改良运动在戊戌政变中彻底失败,一些站在改良主义旗帜下的个人或政治团体,或者转移到革命运动中来,或者已逐渐相信这是唯一的可能改革途径了。

当时革命运动的领袖是孙中山先生。他自始就认定在有长期专制传统的中国决无法实行温和的改良主义,也决不能期待爱新觉罗王朝会进行任何政治改革。因此,打倒清廷统治与推翻专制的封建官僚统治,都是建立中华民国不可避免的前提。所以他说:“革命的宗旨,不专在排满,当与废除专制,创造共和,并行不悖。”不但如此他对于当时作为革命总组织的“中国同盟会”的誓言,且提议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个字,认为驱逐清室和建立民国不算革命成功,只有经济上平等了,民族的平等和民权的平等才能有所保障的。事实上,他在清室未推倒以前,已经具体而微地把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理想了。

可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运动虽在戊戌政变后得到一个发展的转机,但腐朽和丑态百出的旧专制官僚统治却并不因为它在义和团事件中的丢丑就识趣地滚开,反之,它的执着与无赖却宁是变本加厉了。西太后从西北逃难归来之后,为挽回颜面,收拾人心,把“下诏罪己”的一套戏法搬出来了,把前此光绪帝在“百日维新”中实施过的几项“新政”重又拿来表演一番;此后鉴于国内外舆论的攻击和革命运动的愈益扩展,又狡绘地实施一种旨在排斥汉人和削弱地方权势,并使清代万世一系的统治受到法律保障的伪装宪政。然而事已至此,多一项新花样,也不过多一项出丑的机会,辛亥革命已迫在眉睫了。

辛亥革命的伟大成就,不在于它推翻了满族统治,而在于它同时还至少在形式上推翻了数千年的专制统治。它虽不曾彻底地挖除专制官僚统治所由以建立的封建经济基础,致使我们在时近半个世纪后的今日,还叹惜致恨于“革命尚未成功”,然而随着那种封建经济基础的解体与变形,完全传统型的专制官僚政治形态,毕竟不能不说是由此开始作出历史交代了。

下面且看旧专制官僚统治向新专制官僚统治的推移转化。


第十五篇 新旧官僚政治的推移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