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仿拟

字数:2622

(1)

(黄庭坚)《演雅》云:“络纬何尝省机织,布穀未应勤种播。”天社注但释虫鸟名,并引杜诗:“布穀催春种。”按山谷词意实本《诗·大东》:“皖彼牵牛,不以服箱。”“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抱朴子》外篇《博喻》有“锯齿不能咀嚼,箕舌不能别味”一节,《金楼子·立言》篇九下全袭之,而更加铺比。山谷承人机杼,自成组织,所谓脱胎换骨者也。(6页)

(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第二首云:“扶风乔木夏阴合,斜谷铃声秋夜深。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青神注引太白诗。按《艇斋诗话》谓全用乐天诗意:“峡猿亦无意,陇水复何情,为到愁人耳,皆为断肠声”,所谓夺胎换骨也。(18页)

东坡《东栏梨花》曰:“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放翁《老学庵笔记》论之曰:“杜牧之有句云:‘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究竟前人已道之句。”余按东坡《海棠》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冯星实《苏诗合注》以为本义山之“酒醒夜阑人散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不知香山《惜牡丹》早云:“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东坡斥徐凝为“恶诗” ,而凝自言“一生所遇惟元白”,《翫花》诗第一首云:“一树梨花春向暮,雪枝残处怨风来。明朝渐较无多去,看到黄昏不欲回。”唐人衰飒之语,一入东坡笔下,便尔旖旎缠绵,真所谓点铁成金、脱胎换骨者也。放翁《花时遍游诸家园》云:“常恐夜寒花寂寞,锦茵银烛按凉州”;挦拾临摹,相形见绌,视东坡之于小杜,不如远矣。(120—121页)

这三则主要是讲脱胎换骨或点铁成金的修辞方法,也就是修辞的仿拟。钱先生不作空论,而是从任渊,冯应榴为黄庭坚、苏轼诗的误注谈起。

一、黄庭坚《演雅》里两句,意思是络丝娘(亦称纺织娘)虽名字叫络丝,但并不懂织布;布穀鸟虽名字叫布穀,也不会种穀。钱先生指出,此诗受到《诗经·小雅·大东》的启发。“睆(guān关)彼牵牛,不以服箱”,是说那颗明亮的牵牛星,徒称牵牛而不会拉车,“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yì易)酒浆”,是说南方有簸箕星,徒称簸箕而不能簸扬;北方有斗星,徒称斗而不能舀酒浆。《大东》这种运用比喻的方法,被黄庭坚学到手,变个样儿写进诗里,遂有脱胎换骨之妙。而《金楼子》仿效《抱朴子》的运用比喻,没有经过作者自己的重新组织,而成为抄袭。借鉴前人或他人的作品,能脱胎换骨,加以改造,变成自己的东西,是为高手。

二、抒情诗亦可以借鉴。比如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诗里写到:“扶风乔木”、“斜谷铃声”,本来都是无情的声音,不体现喜怒哀乐,而他却写“不关情处总伤心”。这个写法正合嵇康所论:“声音以平和为主,而感物无常;心志以所俟为主,应感而发。”(《声无哀乐论》)声音的哀乐是由心定的。心愁时,所闻皆哀音,所见皆伤情。黄庭坚把握住了这个根本,所以纵有前人已写过类似诗意,到他笔下也能翻出新词,不做生硬的承袭。

三、从前人佳句中受到启发,在自己作品中加以运用,这是常有的事。但是有人善于脱胎换骨,如以上举出黄庭坚的两个例子;有人则只是“运古”,不乏蹈袭之嫌,钱先生指出陆游的若干诗句,貌似写景抒情,实则运古袭古,如《题壁庵》:“身并猿鹤为三口,家托烟波作四邻”,本于白居易《解苏州自喜》:“身兼妻子都三口,鹤与琴书共一船”,只在用词遣句上模仿,诗句固然好,功劳却没有陆游的。可见脱胎换骨地借鉴并非易事。这里指出苏轼的诗例,《东栏梨花》将梨花比作雪,唐代诗人杜牧已用过这个比喻,喻其白而易谢,意同词同,苏轼未能翻新。而他的《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红妆”、“睡”将花拟人,柄烛欣赏,有着一份柔和缠绵的情意,“只恐”又流露了惜春伤春之感。在他之先李商隐有过“更持红烛赏残花”的名句,也写惜春之意,但持烛赏的是残谢之花,没有将花拟人。在李商隐之前,白居易的《惜牡丹》中早云:“夜惜衰红把火看”,也是怕明天看不到了,而须燃火夜间观赏,句式和词意几乎相同,但苏轼将花拟人化,翻出了新意,融进了感情,所以说是点铁成金。相比之下,陆游的“常恐夜寒花寂寞,锦茵银烛按凉州”,临摹之中仅表达出一份爱花惜花之感,确实逊色。怎样才能学习到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艺术手法,通过这几首诗的比较,似乎不言自明了。

(2)

(黄庭坚)《送王郎》云:“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赠君以黟川点漆之墨,送君以阳关堕泪之声。”天社未注句法出处。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九谓仿欧公《奉送原父侍读出守永兴》:“酌君以荆州鱼枕之蕉,赠君以宣城鼠须之管”等语。孙奕《示儿编》卷十谓顾况《金珰玉佩歌》云:“赠君金珰大霄之玉佩,金琐禹步之流珠,五岳真君之秘箓,九天文人之宝书”;山谷仿作云云;晁无咎仿作《行路难》云:“赠君珊瑚夜光之角枕,玳瑁明月之雕床,一茧秋蝉之丽縠,百和更生之宝香。”按胡孙二说皆未探本。鲍明远《行路难》第一首云:“奉君金卮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晁作亦名《行路难》。欧黄两诗又皆送人远行,盖均出于此,与顾歌无与。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四谓黄诗正用鲍体,明谢榛《四溟山人集》卷二十三《诗家直说》及郭子章《豫章诗话》卷三亦谓本鲍诗而加藻润,是矣。(7页)

(黄庭坚)《戏答王定国题门两绝句》之二云:“花里雄蜂雌蛱蝶,同时本自不作双。”天社引李义山《柳枝》词云;“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按斯意义山凡两用,《闺情》亦云:“红露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蝶两参差。”窃谓盖汉人旧说。《左传》僖公四年:“风马牛不相及”,服虔注:“牝牡相诱谓之风。” 《列女传》卷四《齐孤逐女传》:“夫牛鸣而马不应者,异类故也”;《易林》大有之姤云:“殊类异路,心不相慕,牝猭无猳,鳏无室家”;又革之蒙曰:“殊类异路,心不相慕;牝牛牡猳,独无室家”;《论衡·奇怪篇》曰:“牝牡之会,皆见同类之物,精感欲动,乃能授施。若夫牡马见雌牛,雄雀见牝鸡,不相与合者,异类故也。”义山一点换而精彩十倍;冯浩《玉溪生诗详注》于此诗未尝推究本源,徒评以“生涩”二字,天社亦不能求其朔也。(9—10页)

这里两则讲的是关于仿拟格,是句法和句意的仿拟,前人在造句的方法和造句的含意上,都有不少摹仿,但后人往往不能作探本之论。比如:黄庭坚的《送王郎》,题目已点出是送人远行之作,在即将分手之时,诗人与王郎同饮酒,同泛舟,赠纪念品,唱送别诗,用这样四句排列在一起的排比句法,表达一个送别的意思。宋代的胡仔、孙奕都曾作出探本之论,但均末探出本源。钱先生从晁补之仿作鲍照的《行路难》发现了黄诗句式亦源于鲍照。鲍诗的句法,是一连四句排比,首句用一个动词“奉”字,一个宾词“君”字,然后是美酒、雕琴、羽帐、锦衾,形容词对形容词,名词对名词,虚词对虚词,十分严格的四句排比式,而这种句式现在发现鲍照用得最早。黄庭坚仿作时,在文字上有所润饰,逐句以动词起句,形成“酌”、“泛”、“赠”、“送”四个动词的相对,更觉结构完整。又如黄庭坚《戏答王定国题门两绝句》中,在诗意上采用了层层递进的句法,用雄蜂与雌蝶的对比句,说明异类之异性不能成双的道理,任渊同样没能寻到本源。钱先生指出,李商隐的《闺情》写到“黄蜂紫蝶两参差”,异类互不吸引的意思,但其本源在《左传》“风马牛不相及”、《列女传》“牛鸣而马不应”,异类之故。焦延寿用母牛和公猪不慕,王充用马牛、鸡雀不合,都是说同一个意思。而李商隐的诗,有脱胎换骨之妙,用“黄蜂紫蝶”换去牛马鸡雀,显得格外优美和精彩。

(3)

韩致尧《三月》颈联云:“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惟少年”,静安此联似之。而“一事能狂便少年”,意更深永。谓老成人而“能狂”,即不失为“少年”,即言倘狂态尚犹存,则少年未渠一去不回也。(352页)

这里讲修辞的仿拟格。王国维《晓步》中的“四时可爱惟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仿拟韩偓《三月》一联。但韩偓的一联有伤情意,感叹少年的一去不回。王的一联,言老人而有少年精神,钱先生称为“意更深永”,“少年未渠一去不回也”。


(六)通感与摹状(八)比拟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