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相情愿的延安协定

字数:3790

10月12日,赫尔利正式开始了调处工作。他在这一天向蒋介石提出了一个“改造中国”的“十点建议”,其中最主要之点即在于改善中苏关系以巩固国民政府之地位,同时在蒋介石的领导下统一军队,并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政治统一。 FRUS,1944,China,pp.259.由于赫尔利在来华之前曾预先访问过苏联,并得到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关于苏联与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关系的保证,故赫尔利对于严重困挠着蒋介石的所谓“国际共党之阴谋”同前引《美国介入国共和谈的第一步》。已深感释然。他一来到中国,就首先将这个消息通知了蒋介石,并且因此对巩固蒋及国民政府的地位和解决共产党问题充满信心。在他看来,只要蒋介石能够设法与苏联搞好关系,并在民主化问题做些让步,实现军事及政治的统一并不是十分困难的。

10月17日,赫尔利主动约请中共在重庆的代表林伯渠和董必武去其住处会谈。在林、董首先陈述了前此两党在政治军事等问题上的严重分歧和中共中央对于解决两党关系的既定主张之后,赫尔利表示:他和林、董谈话是蒋介石允许的,蒋介石甚至也允许他必要时前往延安,因此他认为这表明蒋的态度已变缓和了。他声称,中共武装组织训练都好,力量强大,已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种因素,而中国现政府确不民主,需要改进,但蒋介石现在为抗日的领袖,这是全国人民公认的事实。因此,国共两党仍应加强团结,他就是代表罗斯福总统来帮助中国团结的。他决不会偏袒任何一方。次日,赫尔利又约林、董吃饭,双方再度进行会谈。赫尔利进一步称:蒋介石15日与其谈话时专门说,他个人对共产党的观点已完全改变,但部下还不明了。并说林、董和他一样爱国家,赫尔利可以信任他们并与之交谈。故赫尔利认为蒋介石的态度已经变好了,可以在此基础上谈判实现合作了。国共合作后,中共应取得合法地位,有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在军事领导机关中也应有中共党员参加,分配军事物资也不应偏于哪一党派。他计划先约张治中、王世杰与林、董谈,得出初步结果后由他同蒋商量,蒋同意后他便到延安来和毛主席谈,求得双方合作的基础,最后蒋介石、毛泽东见面,发表宣言,实现合作。

赫尔利关于蒋介石已改变对共产党态度的说法,究竟是赫尔利的一相情愿,还是蒋介石故施小计,这还无从查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蒋介石这时对共产党的态度并没有丝毫变化。就在赫尔利向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保证蒋介石已转变态度的两天之后,蒋介石即发布手令,要沦陷区的国民党人迅速发展武装与共党斗争。蒋介石并且在这时的日记中写道:“共党之组织要素:一、暴力(即压迫)、残杀;二、特务(即控制监视)、束缚。共党之训练宗旨:一、消灭民族性,发展国际性(毁灭本国历史与伦理);二、消灭人性,发展兽性(强分阶级使怨恨斗争)。共党之宣传伎俩:一、欺骗国际,伪装民主;二、挑拨社会,诬蔑政府为专制为贪污。共党之最后目的,在保障民主政权的口号下,采取渐进之政治攻势,以突变为全面之叛变。”但共党在独裁方面虽然已有成效,唯在沦陷区内决不能持久,“只要我军到达其地,民众亦必欢迎我为其解放”,故与中共之争夺,“唯在我本身之组织能否健全与深入下层群众耳”。蒋经国著,《我的父亲》,台北:正中书局,1976年,第38-39页。因此,当10月21日蒋介石将国民党方面的解决方案交给赫尔利时,赫尔利当即发觉蒋介石的态度仍旧过于苛刻,用赫尔利后来告诉中共代表的话来说,此一方案的内容就是:“叫你们在前面打,他在后面打,意思就是要消灭你们。”故赫尔利不得不当场退回。并说:“如果我是共党,我也不会接受。”他问蒋:为何不能与中共军队并肩作战?蒋答复说:无适当人指挥。赫尔利声称自己愿意去充任两军的联络,赫尔利并告诉林、董说,他当时甚至劝蒋应该当机立断了,要实行民主就实行,要释放政治犯就释放,不能再等云云。《董必武、林伯渠致毛主席电》,1944年10月24日。

10月28日,赫尔利不能不直截了当地提出他自己的方案了。这一被称作“协定的基础”的方案分为下列五点:

一、中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将共同合作,求得国内军队之统一,以便迅速打败日本和解放中国;

二、中国政府及中国共产党均承认蒋介石为中华民国的总统及所有中国军队的统帅;

三、中国政府及中国共产党均拥护孙中山之主义,在中国建立民有、民治、民享之政府,双方将实行各种政策,以期促进和发展民主政治;

四、中国政府承认中国共产党为合法政党,所有国内之各政党,均予以平等、自由及合法之地位;

五、中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和一个军队,所有官兵不论属于中共军队还是属于政府军队,均将根据其等级得到同等的待遇,各部队在装备及供应的分配方面,均将得到同等对待。 FRUS,1944,China,pp.659.

借用这时正在延安的美国年轻的外交官谢伟思后来所说过的一句话,就是:“赫尔利好像从未明白他试图拉到一起的两个党在根本上是水火不相容的。”赫尔利完全是按照美国的法律公式和政治原则在考虑问题,而对自己正在陷入的那个泥沼地的地理情况却几乎是一无所知。同前引《美国对华政策,1944-1945》,第104页。甚至当11月7日蒋介石国民党把一个经过实质性变动实际上已经是国民党的方案交给赫尔利时,赫尔利竟然没有充分意识到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新的方案内容如下:

一、中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将共同合作,求得国内军队之统一,以便迅速打败日本和重建中国;

二、中国共产党之军队应服从并执行中央政府及其军事委员会之命令;

三、中国政府及中国共产党均拥护孙中山之主义,在中国建立民有、民治、民享之政府,双方将实行各种政策,以期促进和发展民主政治之程序;

四、中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和一个军队,中共军队经中央政府整编后,其官兵的薪奉和给养按等级享受与政府军队同等待遇,其各部队装备和军需品之分配亦将得到同等待遇;

五、中国政府承认中国共产党并将使之为合法政党,所有国内之各政党,均将得到合法之地位。 FRUS,1944,China,pp.666; 并见前引《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五编(四),第289页。

新方案把原方案之“解放中国”改为“重建中国”,其意显然在肯定国民党过去之统治秩序;把双方“承认蒋介石为中华民国的总统及所有中国军队的统帅”,改为单方面要求中共军队“应服从中央政府及其军事委员会之命令”,自然是否认共产党与国民党具有平等地位,并重申军令政令之统一;其强调中共军队经中央政府整编后始得平等待遇,更是突出表明了其必欲取得中共军队指挥权的强硬态度;至于其把“促进和发展民主政治”改为“促进和发展民主政治之程序”,取消原案中给予各党派“平等、自由”的规定,同样清楚地说明了国民党丝毫也不打算改变其一党专政的决心。

11月6日,中共中央开始正式准备应付赫尔利来延谈判的问题。很显然,中共中央不了解赫尔利方案的内容,因此根据他们以往的经验,他们并不对谈判抱以任何幻想。但事出意外,他们碰上了一个从未遇见过的暂时还只会用美国式思维来解决问题的对手。于是,结果竟异乎寻常地符合了共产党人的口味。

11月7日,赫尔利乘专机飞抵延安。次日上午10时半双方开始进行正式的谈判。赫尔利首先说明了自己的使命,是帮助中国一切军事力量实现统一,来与美国合作击败日本。进而说明蒋曾向他表示,愿意与中共取得谅解并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甚至同意考虑吸收共产党人参加军事委员会,及其在公平的基础上成立统一机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赫尔利宣读了由国民党修改过的那个方案,希望能够“很自由、公开、坦白”地就此进行讨论。

下午3时,双方继续谈判。毛泽东首先欢迎赫尔利来延安,随即表明了愿意继续“与蒋先生合作打日本”的立场。但是,毛泽东紧接着历数国民党对“解放区”“拼命妨碍、限制、缩小、消灭”,自己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却陷于严重危机的情况,进而提出,要实现中国的团结统一,配合盟国迅速打败日本,关键在于“必须改组现在的国民政府,建立包含一切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政府,同时,现在政府的不适合于团结全中国人民打日本的老政策,必须有所改变,而代之以适合于团结全国人民打日本的政策”。否则的话,不足以挽救国民党“直接统治区域的军事、政治、财政、经济各方面的严重危机”。毛泽东明确指出:“国民党统治区域的危机来源于国民党的错误政策与腐败机构,而不在于共产党的存在。相反,我们在敌后战斗的六十三万军队和九千万人民,拖住了日寇的牛尾巴,这样保住了大后方。假若没有这个力量拖住日寇的牛尾巴,国民党早被日寇打垮了。今年六月间国民党当局提出一个方案,要取消我们军队百分之八十,还要取消解放区的民选政府,这方案如果实行,就没有人拖住日寇的牛尾巴,就只有害他国民党自己。”据此,毛泽东批评赫尔利上午所宣读的方案中有关由国民政府改编中共军队的条款说:“这一条主要的恐怕是蒋先生自己写的。我以为应当改组的是丧失战斗力、不听命令、腐败不堪、一打就散的军队,如汤恩伯、胡宗南的军队,而不是英勇善战的八路军、新四军。”毛泽东的激烈批评使充满幻想的赫尔利深感意外。他一面指责毛泽东的说法“和我们的敌人所说的,有相同之虞”,一面则不能不承认自己并不了解国共之间“存在着这样深刻的鸿沟”。为设法达成谅解,赫尔利竟大幅度地开始改变国民党的方案,并且亦从自己的方案上后退。他进而断言:“蒋委员长已同意改组军队,已同意改组他的政府。他并说他希望共产党帮助他实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使民主程序的发展成为可能”。赫尔利随后要求毛泽东对方案“加以修改或补充”。

必须指出,无论是在国民党的方案中,还是在赫尔利的方案中,都不存在着改组政府的条文。国民党的方案不用说了,就是赫尔利的方案里,对于现在政府的合理性,也没有提出任何疑问,其充其量只是要求国民党承认共产党的合法性,而共产党应当承认由国民党统治的“中国政府”为唯一政府,承认蒋为唯一统帅,并将军队交予该政府和该统帅指挥而已。改组政府并成立联合政府,这纯粹是共产党人提出的要求。赫尔利承认改组政府以组织有各个党派参加的联合政府,这无疑使得双方有了共同讨论的重要基础,但却显然与国民党的主张背道而驰了。

由于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中共中央迅速采取了相对灵活的策略。双方在不长的时间里很快就协定达成了完全一致的意见。第二天晚上,中共中央开会通过了这一协定,毛泽东明确认为:由于国民党还有两百万军队并且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共产党只有六十三万军队,且地区分散,因此今天还要和腐败的国民党政府达成妥协。但此协定承认了解放区和中共军队的地位,攻破了国民党一党专政,使共产党由此获得了合法权利,结果仍旧是对共产党有利而对国民党不利的。

11月10日,上午12时45分,毛泽东和赫尔利分别在协定上签了字。下午2时许,赫尔利乘飞机返回重庆,周恩来亦同机前往,以继续与国民党方面的谈判。


1.美国人的介入3. 赫尔利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