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容共”,还是“分共”?

字数:384

1924年,由于国民党成功改组,国民党的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这一发展,毫无疑问从孙中山坚持的“容共”政策中获益良多。但进入1925年,随着孙中山去世,国民党的领导层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接连遭遇严重的挑战与冲击。先是冯自由等在北京独树一帜,擅组“中国国民党同志俱乐部”,否认中央权威;接着是廖仲恺遭党内不满“容共”政策的分子刺杀,国民党最高领导层因此破裂,主要领导人胡汉民、许崇智被迫离开中央;最后是相当一批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在北京西山集会,公开另立中央,与广州分庭抗礼。从3月“中国国民党同志俱乐部”成立,到11月北京西山会议召开,在不足10个月时间里,国民党自身组织竟然接连三度发生严重分化,其中固然存有种种特殊的原因与背景,而无可否认的是,它们也都与国民党内部在“容共”政策上久已存在的意见分歧,和国共两党内在矛盾日益加剧的政治情势直接相关。

一、党内分化之缘起

二、党内反对派的首次抗争

三、戴季陶的转变与廖案的发生

四、西山会议派的结合及影响


六、孙中山的去世及影响一、党内分化之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