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

字数:2075

1939年9月1日凌晨,法西斯德国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英国和法国于9月2日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了。

18集团军总部指示:山东泰西山区范围甚小,115师主力应转到津浦路以东,泗(水)、费(县)、临(沂)两侧广大山区活动。于是,686团于9月,师指挥所于10月,进到鲁南抱犊崮地区,与先行一步到达的,由参谋处长王秉璋、政治部副主任黄励率领的师直机关会合。

1940年1月下旬,中央指示,“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今后一年内,山东应发展武装(包括游击队)到十五万人。据此,陈、罗首长提出创建一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根据地活动。

当时我的任务是迅速布置侦察了解抱犊崮山区周围的敌、顽、友三方势力的历史、现状和当前动态,特别是敌伪和顽固势力的现状和动态。我们的基本手段是在敌伪占领城市和交通干线个据点内,及其他个侦察对象内部,建立秘密情报员及联络点,在整个地区形成四通八达的情报网。不论敌人哪个方面有什么新动向,特别是向我进攻侵犯的动向,保证及时发现,及时分析判断,及时报告师首长及通报有关部队。

1940年3月,中央军委致电陈光、罗荣桓,其大意是:“确占华北”为日寇之已定方针,敌之扫荡使我部队困难增多。国民党政策是把我封锁在敌后方与敌拼消耗。因此战略部署我们有下列意见:(1)在北线,即冀中、冀察晋等地区的主要方针是坚持斗争,而不是扩大部队,因部队扩大,给养、枪支均无着,反而使坚持斗争发生困难。(2)在南线,即晋东南、冀南、山东地区,除山东外,很大的扩展的困难的。115师344旅为主即新编第2旅编出的黄克诚纵队与苏鲁豫支队应立即南下,转往华中,支援新四军的斗争。(3)华中是国共必争之地,蒋介石梦想新四军调到黄河以北,将我送到敌人手上,困死、饿死。我决不能上他的当。

当时鲁南地区敌、顽、友三方力量的斗争犬牙交错,极为复杂,各方力量互相夺兵、粮和地盘。交通干线、重要城镇均被日伪控制。临沂、费县之线以西地区为东北军第57军112师霍守义部盘踞。(1939年4月,于学忠率东北军57、51军及大土匪刘桂堂部队进入鲁南、鲁中地区,建立苏鲁战区,于学忠为司令长官。)靠近抱犊崮附近地区为万春圃、孔照同等地方抗日进步力量掌握。津浦线邹县、藤县以东地区为亲日反共顽固派申宪五等部割据。其他各地,旧政权的区长、乡长各自拉起数量不等的武装,占山为王,这一部分人为数最多。他们是地头蛇,是唯势力论,谁势力大就靠近谁,有的靠日伪,有的靠顽固反共派,有的也同八路军拉关系。其目的是为了保持他们的武装,保持他们的地盘,保持他们“司令多如牛毛”的官位,保持他们压迫剥削黎民百姓的反动势力。

我们抗日统战政策是:(1)团结援助进步力量,对于万春圃、孔照同等部实行联合抗日;(2)争取中间力量,对于东北军霍守义部,我们采取互不侵犯,互通情报,保持联系的原则;(3)分化打击亲日反共顽固派,对于申宪五、孙鹤龄及其他反动地方实力派的反共亲日活动进行坚决的打击;(4)积极发展巩固自己力量,创造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实践证明,上述方针和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军进到鲁南后,先是向南发展,即向陇海路北之郯城、台儿庄之间地区发展,那里冰缘、粮源充足,又便于同苏北新四军打通联系。同时,那个地区在1938年国民党军队和日寇在台儿庄会战时,散失不少武装弹药在民间,可以为我搜集利用。但那一带是平原,对日寇陇海交通干线和徐州地区,威胁极大,所以敌人特别重视与我争夺。不久便由我占领区变为游击区。铁道游击队和运河支队始终坚持在枣庄、台儿庄地区进行游击活动,保持路东和湖西的交通联系。

以后我们主要力量向北发展,即向费县、邹县之间广大山区发展,那里日伪力量比较薄弱,但亲日反共顽固派的力量相当强大。

1940年2月份,我686团歼灭了亲日反共的临、郯、费、滕四县伪剿匪司令孙鹤龄部,解放了白彦地区。3月份先后三次粉碎日伪重占白彦企图。4月份粉碎了日伪八千人对抱犊崮地区的扫荡,开展了梁邱、白彦、城前以南广大地区的群众工作。

8月中央指示,山东分局、山东纵队、115师住地应靠拢,以分局会议为核心,实行山东党政军的统一领导,山东纵队归115师指挥,配合作战。因此师首长决定我军继续向费县、平邑、泗水、临滋公路以南地区发展,开拓和巩固鲁南与沂蒙山区的联系。686团、苏鲁支队、师特务团主力等部向邹县、平邑之间地区发展。不久,陈士榘支队有晋西开来山东归建,到达费县以北地区后,令其暂在费背开展工作。

陶峪、费县、平邑之间有一块重要地区,即天宝山地区。天宝山并不太高,在东西两端的高地上,当地村民利用悬崖峭壁的有利地形,个修筑一座石寨。凡人可攀登的地段,用大块石头垒起围墙。凡人不可攀登的地段,则只垒设观察瞭望小石屋。在寨内有少数住房和屯积粮弹饮水的设备,并在寨内准备了成堆的大小石块。东端山寨名为天宝山石寨,西端山寨称为南大顶石寨。天宝山石寨四面大部分地段是高百米以上的悬崖峭壁,只有西面和东面一小段是六十度以上的陡坡。而南大顶石寨更是东南西北几乎全部是悬崖峭壁,只有东面有一小段陡坡为上下的道路。形象的说,就似一把翻扣的铁勺,东面的道路是铁勺的把子。这两个山寨据说已有很久的历史,过去是为“保境安民”,防止土匪乱兵的抢劫,不断加强而成的。

在天宝山北面山脚下,有一个稍大的村庄,名为新庄。天宝山的乡长廉德三就是这个村庄的人,他年龄约四十出头,没有文化,家庭为富裕中农。过去不仅抵抗土匪乱兵很勇敢,甚至对乱收苛捐杂税的官方人员也敢不客气,所以他在天宝山地区有一定威信。这个山区有两条谷地,除粮食作物外,还出产梨和金银花,比抱犊崮附近村庄稍微富裕一点。

在我军未到达前,东北军曾想控制这个山区,但被拒绝,只允许派一个联络组住在新庄。因此廉德三既同地方(费县西北一个伪军据点)汉奸据点有秘密联系,有与东北军有公开的联系。伪军不向他摊派粮草,东北军也不向他摊派粮草,三方和平相处,矛盾不大。


第五章建立鲁南敌后根据地二、先攻南大顶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