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敌人的“南攻北守”与我军的“南打北拉”
由东南向西北斜贯吉林的松花江,江水清澈,碧波徐流。它发源于长白山区,经小丰满水库、吉林市、陶赖昭,直到扶余以北,同嫩江汇合,再由西向东,经哈尔滨向东流去。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节,松花江也很快是“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江面平静坚硬,坦克汽车通行无阻。
1946年5月,我军撤到松花江以北,敌人与我保持隔江对峙的态势。
东北民主联军前方总部回到哈尔滨与后方总部和东北局会合,对东北进行全面统一的指挥和领导。
6月16日中央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林彪、彭真、罗荣桓、陈云、高岗五人组成东北局常委。
东北民主联军利用6月7日开始的暂时停战,进行休整和重新组建部队。除南满原有第3、第4纵队及三个独立师(辽南独立师、南满独2师、独3师)外,北满有组建了第1、第2、第6纵队和第1、第2、第3和第4独立师。同时还扩建了炮兵纵队(四个炮团)、骑兵纵队和铁道兵司令部等部队。野战部队的总兵力十五万人。
第3、第4纵队及三个独立师、二个炮团,坚持南满斗争。第1、第2、第6纵队和炮纵及四个独立师集中在北满、西满、东满。
后来人们把第1、第2、第3、第4和第6纵队称为“东北五只猛虎”,其中三只在北满,两只在南满。
当时,新整编的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是由第7纵队和山东第1、2师组建而成。全部是原山东军区来东北的部队。司令员是万毅,副司令员由梁兴初和我担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是周赤萍。下属1师师长梁兴初(兼),政委梁必业;2师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3师师长彭景文,政委黄一平。
6月初,国民党88师一个加强团孤军深入,占领了拉法和新站。
刚编成的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1、第2两师奉命于6月7日夜间开始向拉法、新站进攻,激战至9日黄昏后,将敌一千八百余人全部歼灭。东北局首长6月11日通报中指出:敌人越分散,越便于我歼灭,我军在不得已时,放弃某些城市,以诱敌分散,换取歼敌机会。
此时我到达纵队司令部,但万毅司令员还在拉法前线。
敌人占领松花江以南广大城镇之后,也需要争取时间,休整部队,调整部署,补充粮弹以巩固其占领地区,并修通后方补给线路。因此蒋介石一方面发布所谓东北十五天停战令,一方面狂叫要继续向哈尔滨进攻。实际上就是在南京两党谈判破裂后,玩弄两面手法,妄图在关外暂时小打,在关内向华东、华北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当时,摆在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面前的首要任务是,经过整编壮大武装力量,迅速发动群众,建立和巩固根据地,争取东北战场的主动权。
7月初,在哈尔滨举行了东北局扩大会议,会议期间对前一段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对东北当前形势及今后任务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7月7日,会议委托陈云同志起草了《东北形势和任务》的决议,即东北局“七七决议”。《决议》对形势的基本估计是敌强我弱,必须准备进行长期自卫战争。对党委工作提出了多项任务,重点是:(1)克服“和战问题”中的混乱思想,建立长期自卫战争的观点;(2)关于根据地的建设,特别强调能否发动农民群众,是东北斗争成败的关键,农民群众发动不起来,我们在东北就失败的可能。号召走出城市,丢掉汽车,脱下皮鞋,换上农民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都要统统到农村中去;(3)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的作战原则是诱敌深入,待敌兵力分散,我则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有生力量。
这样决议,对统一东北全党全军的思想,起到了重大作用,对于扭转、推动东北战争形势好转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指出当时东北对敌斗争情况有三个特点:
第一、东北敌人三十万,多数美械装备,战斗力很强。蒋介石抗战时去缅甸的远征军除第5军外,全部调来东北,因此敌人比较难打,美械装备火力强,五年以上军龄的老兵多,有带着排长衔的老兵。各次战斗中歼灭他一个团,我们自己也要付出将近一个团的伤亡。当然有少数部队战斗力较弱,例如调来的云南部队就有很大不同。
第二、东北铁路多,敌人控制机动列车行动方面,增援迅速。如沈阳到长春两地相隔六百里,一夜即到,且部队没有行军的疲劳。因此打小仗就要准备打大仗,围攻孤立的敌人,就要准备打增援,这就减少了孤立打一点消灭敌人的机会。
第三、新解放区,国民党特务、土匪未全部肃清,封锁消息困难,群众采取观望态度,不少对国民党存有幻想。我军行动不易隐蔽,敌人情报相当灵通,我不易突然袭击敌人,而且要随时防止敌人突然袭击,我军行动主动性因之减少。
林彪又指出,当然敌人的弱点、困难、不利条件也不少。敌人侵占地区越大越多,战线越拉越宽越长,其兵力就越分散越不足,因此处处薄弱。敌人集中兵力向长春、吉林进攻时,我南满就在海城、鞍山、大石桥,东满在桦甸、蛟河等地向其进攻,共歼灭他五个团,使敌人顾此失彼。
林彪说,国民党每占一座空城,就造谣吹嘘说自己的胜利,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战争胜负不在一城一地得失,而在有生力量的消长。他的后方补给线越拉越长,随时有被我切断的危险,其粮弹、油料补充就越加困难。现代化的军队没有巩固的后方,没有源源不断的补给,是无法持久作战的。
林彪又说,国民党184师在云南是主张民主、反对独裁的,现在被迫到东北进行内战是违背官兵意志的。因此该师师长率一个团在海城起义,这对那些内战狂热者是一个很大打击。由此可见,国民党有许多部队是不愿意内战的,内战继续下去,这种起义还会更多,数量也会更大。国民党在东北搞专制独裁,压迫人民,想用武装力量消灭人民力量,妄图把东北变成法西斯的黑暗地区,这就必然引起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决反对。现在敌占区人民,纷纷认识到“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就遭殃”,并把国民党占领区称为“二满洲”,可见人民正在加速觉醒,对国民党的幻想正在加速破灭,敌人处境正在加速孤立。
1946年9月,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策划对解放区的全而进攻。会议后,国民党参谋总长陈诚到沈阳,与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制定了一个“南攻北守”、“先南后北、各个歼灭”的作战计划。因南满有广大地区,人口众多,又未东北工业中心,同时南满有我强大的主力和地方部队,对其进攻北满的后方和侧翼威胁极大,不控制南满便不利继续向北满进攻。因此妄图首先“肃清”南满我军,然后集中兵力消灭北满我军,以实现其占领全东北的战略野心。
10月初,敌调集了新1军、新6军和52军的三个师的兵力,企图打通沈吉路。我3纵、4纵部队节节阻击,灵活打击敌人。敌先后占领清源、金川、柳河、新宾等城。
10月下旬,敌又调集了新1军、新6军、52军和71军等部队七八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我南满根据地的通化、安东等地发动大举进攻,虽然我4纵在新开岭战役中全歼蒋介石嫡系部队52军25师,但并未阻止敌人的进攻。不久敌人又占领通化、安东。
这样我南满根据地逐渐缩小,只剩下长白山麓的临江、抚松、靖宇、长白四城。但我南满仍保持主力部队二个纵队(六个师),另有三个独立师和四个炮兵团。
当时,东北总部表扬了南满部队在新开岭战役中歼灭敌25师的重大胜利(这是我军在东北战场集中优势兵力,第一次全歼敌一个整师的先例),并指示继续发扬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力争再歼灭敌五六个团,就能使形势大为好转。我如能实现以上方针,则敌只能占主要点,不能占次要点与面。而我则能占广大兵源、粮源地区,陷敌于各个被歼境地。我军愈战愈强。如不能实现以上方针,我不仅失掉大城市,而小城市与乡村亦将失掉,则兵源、粮源皆失,即无法扩军与养军,且无作战的回旋余地,而必致形成严重困难。故必须坚决灵活的执行以上方针,在持久战争中争取最后胜利。
为了粉碎敌人“南攻北守”的阴谋,在其进攻通化、安东时(那时松花江尚未结冰封冻),我东北总部就决定北满部队应该出击,策应南满作战。实行“南打北拉”,迫使国民党军队在南北两线作战。
当时,北满我军有三个主力纵队,另外有四个独立师,西满有一个独立师、二个保安旅,东满有一个独立师。
我第1纵队部署在吉林、哈尔滨之间及其以东地区,阻止吉林方向敌人向北向东进犯。第2纵队部署在西满,阻止敌人向白城子、齐齐哈尔方向进犯。第6纵队部署在哈尔滨以南松花江以北地区,阻止长春方向敌人向哈尔滨方向进犯。其他独立师、旅分布在后方清剿土匪、发动群众、实行土改、开创根据地建设工作。
11月3日,我北满第1纵队、第6纵队主力由哈尔滨附近乘火车,绕道齐齐哈尔到达松花江以南前郭旗(即现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地区于西满第2纵队会师。林彪的指挥所也同时到达前郭旗。
部队稍事集结,于11月10日开始向农安方向进攻。但农安以北之哈拉尔万金塔等处国民党守军闻风而逃,唯有德惠西北之靠山屯尚有新1军50师一个加强连及民团土匪武装约千人左右固守未逃。因此林彪命令2纵第5师全部并附炮兵坦克于23日黄昏开始强攻。第1、第2、第6纵主力准备打援。24日,全歼靠山屯敌人。农安、德惠之敌均未敢出援。林彪命令第2纵队包围农安,第1纵队挺进农安与长春之间,既断农安敌人退路,又威胁长春敌巢。第6纵队为预备队待机行动。这样迫使国民党不得不暂时停止对南满攻势,并将新6军主力车运北调长春,协同新1军等部,分路齐头并进,寻求与我决战,以解除农安之危。
我纵在长春、农安之间抗击新6军进攻,拼杀激烈。给敌重大打击之后,我撤出战斗。这是我纵第一次与新6军交锋,双方对彼此的战斗力都有了初步了解。
由于敌人兵力集中,失去各个击破的战机,农安有敌一个师固守,一时不易攻克,同时松花江已结冰封冻,车马行动无阻,12月6日,林彪决定主力返回江北待机。第1纵队移至榆树地区,第2纵队仍留西满,第6纵队移至拉林河以北双城地区。林彪指挥所返回双城。这次行动拉开了我军“三下江南”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