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反思四平攻坚战
四平攻坚作战,历经半个月,共歼敌一万六千余人。我纵队伤亡六千余人(后来我了解6纵也伤亡五千余人,邓纵伤亡三千余人)。我纵的伤亡主要集中在第1、第2两个主力师,不少战斗连队打得所剩无几,连不像连,营不像营,残缺不全。
如果说去年保卫四平之战是一场硬仗,是一场恶战,是一场血战,打了一个月,全军共伤亡八千余人。那么今年强攻四平之战更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恶战,更是一场血战。打了半个月,我军伤亡数字要比去年守四平时伤亡数字大得多,是我军历史上少有的攻城恶战。
伤亡越大,指战员的仇恨越大,越打越眼红,越打越冒火,越打越英勇,越打越顽强。我当时日夜守在攻城指挥所的电话机旁,常听到前线指战员报告情况和作战决心时说:“我们决心拼了!”“不消灭前面的敌人,我们绝不撤下去!”“我们要为死者报仇!”“死了那么多人,我们活着干什么!”他们的悲壮激昂的言语催人泪下。虽然我劝导他们要冷静,要研究战术,既要歼灭敌人,又要保存自己,其实我的心情也很难平静,满腔仇恨,随时可能爆炸。
我军撤出四平,陈明仁大出风头。国民党大肆宣扬“死守四平的空前胜利”,陈明仁被提升为第7兵团司令长官,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但事隔不久,陈明仁却被调往南京总统府,任有职无权的中将参军。跟随他死守四平的将领纷纷说:“军长胸前挂勋章,手中拿着撤职令”。
为什么没有完全攻下四平?其原因和教训是多方面的。
我军确实是打游击、打运动战发展壮大起来的,既缺乏像去年保卫四平那样,大兵团抗击敌人精锐部队十个师以上的阵地防御作战经验,又缺乏像现在这样大兵团对据守现代化筑垒城市的攻坚作战经验。但如果把原因只归结为说缺乏对大城市攻坚作战经验,那只是次要的理由。更主要的是战役指导思想上存在的轻敌错误,因此战役进攻兵力、战役主攻方向、兵力使用等各方面都存在不足。
撤出四平后,李天佑司令员征求我对这次四平攻坚作战经验教训的看法。我的第一条意见是:“打晚了,失掉了最好的时机”。如果大黑林子和公主岭战役胜利时,立即乘胜追击并强攻四平,就好了。后来情况变了,我们不应该再强攻四平,而应该围城打援。第二条意见是:“有攻城的决心,但没有集中兵力打援的具体部署”,敌人援兵除个别地区外未遇到顽强阻击,很快就迫近四平。我南满主力部队从开原撤退后,等于让开大道,使北进援敌无阻前进。第三条意见是:“主攻方向选择及兵力使用不当”。李天佑也同意这次强攻四平是有失误的,今后要力求避免。
李天佑到双城开会时,将我的意见报告林彪,据说林彪并不反对我的看法,但也不完全同意我的意见。他说:“只要情况和条件可能,对大城市仍要坚决夺取。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四平没有打好,责任在我,不在你们。”
在双城会议,总结夏季攻势作战经验,研究秋季攻势作战部署时,林彪提出了作战总攻击开始前,必须准备充足。要“四快一慢”,即向敌前进要快,进攻准备要快,扩大战果要快,追击敌人要快。但对防御的敌人,总攻击开始的时间要慢,要充分准备再攻击,不要打急了,不要打莽撞仗。提出了对大城市攻坚作战,要“四组一队”,即爆破组、火力组、突击组、支援组,把四个组编成一个突击连队,进行巷战。
会议之后,林彪又专门发了“关于总攻击开始时间问题的指示”,再三强调总攻击不能打急了,打急了是主观主义,情况未弄清,主攻方向未集中,一点两面未形成,即冒失的打起来,结果攻击不成功。当前主要偏向是性急打早了,打德惠、打四平都是性急打早了。为什么到时候打急了呢?怕敌人增强工事,怕敌人增援来到。其实敌人工事我们可集中炮火摧毁,敌人要跑我们在追击中歼灭,敌人增援来到,我们可派部队采取运动防御牵制之或首先消灭援兵。总而言之,对有防御准备的敌人,总攻击开始时间要慢,要充分准备之后再攻击。
关于强攻四平未能全歼敌人的具体经验教训,我认为主要有下面各点:
第一,怀德、公主岭之间歼灭敌71军88师及91师之后,没有乘胜猛追,直捣四平,失掉一个很好的战机。当时正是敌人十分混乱、恐慌,还站脚未稳,没有防守准备之际。如果猛追攻城,既可一举打下四平城,又可歼灭71军残余部队。未能如此,是最大的失误。
第二,敌人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准备之后,死灰复燃,军心已经稳定,部队已经补充整顿,城防工事已经加强,防守的各种组织准备已经完成。
此时我们攻城的指导思想,又犯了轻敌和急于求成的错误。首先,守城敌人兵力实际上超过三万人,我们情报估计只有两万余人,又多是残兵败将,最初判断只有四个团有战斗力,因此战役前的准备极不充分。其次,突破地区敌人外围据点并未完全侦察清楚和全部扫除,就仓促发起总攻击,再次,我炮兵阵地在总攻前多次遭到敌机轰炸,在我步兵进攻前的炮火准备中,没有集中火力摧毁突破地区敌人防御设施,增加了突破部队的不少困难和伤亡。
第三,进攻兵力没有绝对优势,使用上也有错误。敌人三万余人,我军开始使用二个纵队加一个师及炮兵部队,大约八万人,不到三倍的优势。另一个纵队主力为预备队,准备打援,最后才参加攻城。这样,实际上被敌人各个击破。如果第一阶段攻城,就把6纵主力师投入东线的作战,那就可能是另一种情况了。邓华司令员在战役前曾担心用两个纵队攻城把握不大,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正确的。
第四,主攻方向选择不当。不但碰在敌人防御的强固地区,而且我炮兵火力又未能摧毁敌人前沿火力据点,增加突破困难。如果将城北三道林子一带高地敌人外围据点拔除,把主攻选在该方向,由北向南,居高临下突击,而助攻方向选在现在的主攻方向,那样对我就非常有利了。
夏季攻势是东北民主联军转入战略反攻的第一个战役,历时五十天,歼敌八万余人,收复公主岭、通化、赤峰等城市四十余座。被隔断的北满、南满、东满、西满解放区完全联成一片。南满、北满和冀热辽三大主力汇合,更有利于我大兵团机动作战。
夏季攻势极大的改变了东北战场的军事形势。我军越战越强,并完全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迫使敌人收缩在中长路、北宁路狭长走廊地带,以沈阳为中心采取所谓重点防御。我大反攻的形势逐渐明朗。
杜聿明遭受此次惨败后,于7月初灰溜溜的离开了东北。8月初,东北国民党军首领易人。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为东北最高指挥官。蒋介石为加强东北军事力量,从关内抽调49军及一个炮兵团增援东北。陈诚将新1军、新6军、第13军、第52军、第53军、第60军、第71军、第93军、第94军和青年军第207师,编成第1、第6、第8、第9等四个兵团,又以原13个保安区为基础编成11个暂编师,扩编为新3军、新5军、新7军、新8军,这样国民党在东北总兵力达到十四个军,使东北敌人兵力增至五十万人。
四平战役结束后,我纵在西安地区进行休整补充。
东北局决定,各省应从自己的地方兵团、独立营、县大队中抽调建制部队补充主力部队,保证每个师或旅有一万人以上的兵力,并在二十天内完成。同时决定东北民主联军新组建四个纵队,即西满第7纵队(原辽吉纵队改编,邓华为司令员,陶铸为政治委员),热河第8纵队(黄永胜为司令员,刘道生为政治委员),冀东第9纵队(詹才芳为司令员,李中权为政治委员),东满第10纵队(梁兴初为司令员,周赤萍为政治委员)。
整编后,全军共有九个步兵纵队,十个独立师、二个骑兵师、一个铁路纵队、一个炮兵纵队,这样连同地方武装,东北民主联军已发展到五十万人以上。
1953年5月,四平市烈士纪念塔在四平市英雄广场耸立起来,正面为林彪题词“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左面为高岗题词“日月同光,山河并寿,人民烈士永垂不朽”;右面为陶铸题词“成仁有志花应碧,杀敌流红土亦香”;后面为林枫题词“中华人民优秀儿女万古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