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李作鹏回忆录 >
- 第七篇文革前期之我见 >
- 第三十章山雨欲来
一、“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毛泽东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毛泽东亲自领导的文化大革命并非毫无征兆地突然发动起来,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先进行舆论动员,思想酝酿,及连续不断地“批这斗那”的局部前哨战斗。浪潮迭起长达数年之久。
文化大革命的准备阶段,大体上应从毛泽东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开始,逐渐发展到全国范围,最终演变成史无前例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大悲剧。
1962年年初,毛主席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七千人大会)发表了重要讲话,论述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强调指出:“已经被推翻的阶级还企图复辟,在社会主义社会还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存在着阶级、阶级斗争,这种阶级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我们的专政工具不能削弱,还应当加强。”又指出:“有些人挂着共产党的招牌,但是并不代表工人阶级而是代表资产阶级。”
当时毛主席的讲话是有背景的。在国际上,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路线,苏中两党在国际共运问题上产生了重大分歧,毛主席说苏共执行了修正主义的路线,在国内,特别是在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等人提出对“三面红旗”要“总结经验教训”,认为三年自然灾害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不同意见。毛已感到来自内外两方面的压力。
1962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中,毛主席提出了三个问题:一,社会主义国家存不存在阶级;二,国际国内形势问题;三,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且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内阶级的存在是长期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也是长期的,不是几十年而是几百年。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阶级所有制,不等于政治上、思想上的斗争没有了。”
接着,在9月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主席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他号召全党:“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否则“我们这个国家还有可能走向反面,所以阶级斗争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
已多年不曾强调的阶级斗争问题从此重新强调,并且调子越来越高,调子越来越尖锐,成为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1964年,开始了全国范围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及农村“四清运动”。1【注1四清运动: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3年到1966年5月先后在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工矿企业和学校等单位开展的一次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的运动。】毛主席指出:“这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不但包括阶级斗争问题,而且包括干部参加劳动的问题。这场斗争是重新教育人的斗争,是重新组织革命的阶级队伍,向着正在对我们猖狂进攻的资本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作尖锐的针锋相对的斗争。”又说:“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有在幕前的,有在幕后的”,“有的在下面,有的在上面”。当社教运动中揭露所谓的“阶级敌人破坏活动”时,毛主席又兴奋地说:“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1964年,毛主席多次指示:“官僚主义阶级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是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这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领导人是吸工人血的资产阶级分子,是斗争的对象,是革命对象。”又说:“在政治思想领域内,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谁战胜谁的斗争,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解决。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
1964年夏天,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国如果出了修正主义的中央,各省要顶住。”又说:“如果出了赫鲁晓夫怎么办?要县委顶住修正主义的中央。”
在全党进行了一年多“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舆论准备后,毛泽东将“斗争”目标指向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1965年12月,毛泽东在杭州又有所指地说:“在北京,我的话没人听了,所以才去上海组织写批《海瑞罢官》的文章。《海瑞罢官》这出戏的要害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我们1959年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又说:“中宣部扣压左派文章,是阎王殿,要打倒阎王,解放小鬼。”又说:“北京市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北京市委要解散。”
1966年8月召开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主席在《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中说:“联想到一九六二年的右倾和一九六四年形‘左’而实右的错误倾向,岂不是可以发人深醒的吗?”毛泽东将“斗争”矛头直指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