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后记
胡山林
说是评后记,其实应该是评前记,我希望读者能先看这“评后记”,因为以下几点对于理解《务虚笔记》具有全局性意义。但评点时没处加,只好放在评后记里。
1.关于书名。所谓“务虚”,就不是写实,因而不关注现实世界里真实的人真实的事,而是写自己思绪中的人和事,写自己对生活对命运对爱情……的理解与感悟,写自己的心魂与梦想,故谓之“务虚”。关于这一点,作者自己是这样解释的:人们完全可以把《务虚笔记》看成自传体小说。只不过,其所传者主要不是在空间中发生过的,而是在心魂中发生着的事件。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泾渭分明的人物塑造或事件记述,后者却是时空、事件乃至诸人物在此一心魂中混淆的印象。故此长篇亦可以名曰“心魂自传”。
如果你还不很明白作者的意思,请提前看本书第136节,那里有作者更为详细明确的解说。
总之,《务虚笔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既非传统的现实主义,亦非传统的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或其他什么主义。它“什么”主义都不是,它就是它,它是史铁生独创的文体。要么,就叫它“务虚体”?如果嫌人世间的概念已经太多,那就什么也不叫吧!
2.关于“写作之夜”。这是理解本书内容及写法的又一个重要概念。字面义不用解释,重要的是象征义。白昼代表理性、规矩、规范等,暗夜代表梦想、心魂、欲望等。梦想、心魂等是史铁生创作所探寻追索的对象。
关于“写作之夜”,还是听一听作者自己的解释吧!史铁生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书面讲演中几次提到与“写作之夜”有关的意思。如:“当白昼的一切明智与迷障都消散了以后,黑夜要你用另一种眼睛看这世界……这样的写作或这样的眼睛,不看重成品,看重的是受造之中的那缕游魂,看重那游魂之种种可能的去向,看重那徘徊所携带的消息。”“难以捉摸、微妙莫测和不肯定性,这便是黑夜。但不是外部世界的黑夜,而是内在心流的黑夜。写作一向都在这样的黑夜中。”“写作所以和爱情相近,其主要的关心点不在空间中发生的事,而在‘深夜的戏剧’里……关键是要解除白昼的魔法(即确定所造成的束缚),给语言或思想以深夜的自由(即对可能的探问)。”
3.我是谁?这部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成的。这个“我”不同于一般小说中的“我”。一般小说中的“我”作为小说叙述人,同时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身份是确定不变的,如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小伙计。而《务虚笔记》中的“我”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一,故事的叙述人;二,故事情节中的一个人物;三,相当于作者的主我,一个“永远的行魂”,他可以自由地进入、途径每个角色,或者说每个角色都是“我”的某种思绪、“我”的某一个方面。如史铁生所说,我的心魂“在诸多他人之间漫游、串联、采撷、酿制、理解乃至误解……像一个谣言的生成那样,构成变动不居的:我。说得过分一点,即:他人在我之中,我是诸多关系的一个交叉点,命运之网的一个结”;四,我=欲望=生命=人。如本书最后一节:“是差别推动了欲望,是欲望不息地去寻找平等,这样上帝就造就了一个永动的轮回,或者,这永动的轮回就使‘我’诞生。”
4.关于人物以字母代替。还是听史铁生的解释吧(这最可靠)!他说,首先,姓名总难免有一种固定的意义或意向,给读者以成见。我很不喜欢所谓的人物性格,那总难免类型化,使内心的丰富受到限制。其次,最重要的是,我不试图塑造完整的人物,倘若这小说中真有一个完整的人物,那只能是我,其他角色都可以看做是我的思绪的一部分,是我生命印象的一部分,他们的相互交织、重叠、混淆,才是我的全部,才是我的心魂之所在。如果可以再加上评点者的一点理由,是这样:书中以字母标出的角色,其心魂梦愿,其心路历程,既是具体的个别的,同时又具有代表性、普遍性,或者说是典型性、抽象性。这些心魂过去、现在、将来都在人世间流行,他们可以是你我他,可以是任何人,所以你要是标明张三或李四,反而限制了人物的文学及哲学意义。以字母标出,就像数学中的XY,可以代入任何数,可以代入任何人。
5.语言风格。《务虚笔记》的语言风格,用一个既俗且滥,但因我笨又找不到其他可以替代因而避不开的字来概括,即:美。有一次作家陈村(史铁生的好朋友)谈到史铁生时说,史铁生写得真好,那么纯粹,那么通透和干净,他对中国文字的理解很深,运用很妙!这是作家对作家的理解和真诚赞赏。读着这样的语言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叙述语言诗化了,抽象的思想、飘忽的思绪形象化了,时有精彩的可以作为名言警句的句子以及新颖别致的句式出现,让人眼睛为之一亮。不管叙事、抒情还是议论,乃至人物对话,读起来无不流畅上口,有流动的韵律之美。史铁生的身体是病残虚弱的,能从心里炼出如此精美的语言,可以想象要付出多大的心血啊!
《务虚笔记》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没有变着法儿搞笑,长达40多万字的篇幅,靠什么吸引人读下去?我以为除了玄妙深奥的思想、痴迷动人的情感,仅仅是语言——优美的语言本身,就可以吸引人读下去。不信你读下去看!
6.文体风格。读《务虚笔记》,越读,越感到它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而更像一个自发哲学家的精神漫游。
史铁生所具有的自发哲学家的气质,基本上已为评论界所公认。对于哲学,感兴趣的作家不少,但像史铁生这么执着甚至痴迷且绝对有深度的人不多。周国平称史铁生为“天生的哲人”,说他不依靠概念,仅仅凭着自己的悟性便进入了一切最深刻的人生问题,同时他又是一个出色的小说家。诚哉斯言!周才是史的知音。具有哲学深度是本书乃至史铁生所有创作的特色,是史铁生作为作家的一大特色!读他的书,常常感到他不怎么像文学家,而更像哲学家和思想家。面对一系列形而上的人生哲学问题,史铁生进入“写作之夜”——在沉思冥想中飞向宇宙苍天,俯瞰红尘人世,芸芸众生(包括自己),探索人类生存的深层秘密。你终于明白,《务虚笔记》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小说,一部以小说的形式思考人生、探索存在的小说,一部可以称得上诗化哲学的小说。想从故事情节取乐的人可能会失望,但注重思想,注重人生智慧的人会觉得十分过瘾。鄙以为,在哲学、思想、人生的深度方面,《务虚笔记》在当代文学史上绝对是一座丰碑。
除了哲学的深度,思想的深刻,还有女性般的细腻与温柔。哲学家气质和女性气质完美地统一在史铁生身上!或者说,男性的理性与深刻,女性的温柔与细腻,赤子的纯真与透明,构成了史铁生文体的基本特征。《务虚笔记》形成了独特的文体。
总之,自由洒脱的艺术需要由自由洒脱的心灵去接受,富有创造性的灵魂的倾诉需要富有创造性的灵魂来倾听。正如歌德所说:“一件艺术作品是由自由大胆的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就应尽可能地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观照和欣赏。”这对于理解《务虚笔记》,是非常有益的提示。
2008年12月于河南大学
注释这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