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历史的温度 - 张玮 >
- 历史的温度2: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 >
- 人物 不应让历史睡去 >
- 张勋这个人
6
最后就要说说张勋的第五个字:“运”。
“运”就是运气,张勋这人,运气真的不错。
有人可能会说,张勋复辟失败了,还叫运气不错?那是运气太差了啊!
拜托,什么叫运气差?就是做一件事差一点点成功了,最后功败垂成,才叫运气差。张勋的整个复辟行动,从头到尾,就不可能成功,和运气又有何关系?
张勋一生的运气,在于他娶了一个好老婆。
张勋一生好色,纳过10个妾,但始终对“正室”恭恭敬敬,因为那是他落魄时的发妻。他的这位妻子叫曹琴,和张勋共过患难,张勋一直对她言听计从。
但是,在复辟这件事上,张勋和自己老婆闹了别扭。筹划复辟的那段时间,张勋整天与人密谋,而曹琴每天都在反复劝他这件事千万做不得。
据《复辟始末记》(上海文艺编译社出版,1917年)的记载,在被张勋训斥了好几次之后,曹琴就派了自己一个最靠得住的侄子,拿了30万两银票,去广州拜会了孙中山,表示这钱是送给他支持革命的——她在为张勋留后路。
复辟失败后,北洋军阀倒也没拿张勋怎么样——说穿了,大家都知道他只是一个愚忠的妄人,只是对他监视居住。1918年,代总统冯国璋宣布特赦张勋,从此他又恢复了自由,不问政事。
但恢复了自由后,没钱怎么生活?这又要靠他老婆曹琴了。
曹琴极其精明能干,特别会投资理财,她把张勋的那些积蓄盘得风生水起。张勋晚年生活在天津,他名下独资或投资经营的当铺、电影公司、银行、钱庄、金店、工厂、商店等企业有70多家,资产超过5000万元。
在天津的张家,用人不下百余,花匠、木匠、厨子、司机、丫鬟、仆人等分门别类,每天张勋吃的、用的、抽的,无不精细奢华。张勋喜欢看戏,每年三节两寿,张家总要搭台唱戏,各路门客、食客拜访,门庭若市。
1922年,张勋做七十大寿(提前做寿),京剧界数得出的名角,如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等人,在80多岁的京剧界老前辈孙菊仙的带领下,到天津的张家花园给张勋祝寿。光孙菊仙的出场费,张勋就甩出了600大洋,把孙菊仙感动得老泪横流:“懂戏者,张大帅也!知音者,张大帅也!”
1923年9月12日,张勋因病在天津逝世,终年69岁。逊帝溥仪赐谥“忠武”。
张勋晚年抱着小妾给他生的儿子
有意思的是,虽然是“复辟闹剧”的“总导演”,但张勋逝世后,政界闻人和文化名流纷纷致电哀挽,祭文、哀诗和挽联不计其数,无论是黎元洪还是段祺瑞,冯国璋还是张作霖,都对他的“忠”大加赞美。
张勋的葬礼据说耗费10万大洋,灵柩最后被运回老家江西奉新安葬,无数江西百姓自发相送,成为当年在江西地方上最为轰动的大事之一。
当然,张勋还是带着他的那根辫子下葬的。
馒头说
张勋复辟那12天前后的北京城,真是挺有意思的。
先是街头巷尾都在传:“大清朝又回来了!”那些大清遗老都兴奋地走上街,开始庆祝。全城有两类店的货物立刻卖到脱销:一类是卖黄龙旗的,一类是卖假辫子的。
据说假辫子后来能卖到三两银子一条,还买不到。黄龙旗最后卖完了,很多人就拿了纸糊的黄龙旗挂在门口敷衍了事。
然后,12天一过,情况又逆转了。
街头巷尾都在传:“大清的皇帝又退位了!”然后那些大清遗老又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满大街的黄龙旗又都被拉了下来,马路上到处是被人踩在脚下、没人肯捡的假辫子。
清末民国的怪儒辜鸿铭,精通九国语言,可以说是学贯中西,但他一直留着辫子不肯剪。
他到北大上课,因为留辫子被不少学生嗤笑,辜鸿铭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但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这句话,不仅当时适用,可能放到今天都适用啊。
读者评论
江南烟雨: 张勋“忠”也好,“义”也罢,终是逆潮流而动、违民族之大势。如果活得长些,抗战时代才是真正检验他人品的时候……(作者回复:那他绝对不会做汉奸的,这我相信。)
Grace: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但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看到这,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小时候被放进课文的鲁迅我读不懂,现在再看,愿我们都成为没有辫子的自己。
Chris同学: 张勋简直就是中国传统旧式军人的典范啊!拿中国传统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衡量他,真是这个标准下的产物啊!
陈建泽: 文中提到张勋复辟好像是被人利用,他的复辟对段祺瑞来说有什么好处吗?(作者回复:段祺瑞本来已经辞职离开北京了,张勋攻入北京,赶走了黎元洪,然后段祺瑞打败张勋,以“三造共和”的姿态出现。黎元洪引咎辞职,段祺瑞重新回到权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