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读者评论
中国海归第一人:见证近代史的“活化石”
兔大爷: 想起林则徐的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那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每一个有识之士都想为凋敝的大清(或民国)做点事情吧。因为,那里,是故乡。它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
Rea: 央视纪录片《幼童》就讲述了他的贡献,可称大师。
孙大大: 推荐大家一部纪录片《幼童》。留美幼童的命运,离奇曲折;他们的故事,美丽而忧伤。
昔日少年今已强,勿忘张伯苓
苏瑞: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田小洽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张磊: 南开人看得热泪盈眶。曾经的南开在张先生的带领下享誉中外,而今却似乎在众人眼中日渐没落。但南开人骨子里的热血与激情从未退却。昔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千千万万南开人为国家之强大而奋进!恰逢南开百年之际,祝福母校!
坚果爸爸: 怎么才能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那就是你我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进去读书。国家亦然。
清末日本留学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咖喱萌萌酱: 看完就想到了鲁迅先生的那段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格物致知: 清末民初,去西洋的大多是科学家,去东洋的大多都致力于革命,下南洋的大多是穷苦人家找活路。
Naomi: 从秋瑾在留学生回国事件中的处理态度来看,她日后选择慷慨赴死也是必然的,性格决定命运,无论枭雄还是布衣,皆如是……
一次“简陋”的起义
董奇(千里草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林觉民《与妻书》。
若水∮若冰: 孙先生固然身上也有很多这样那样的缺憾和污点,但就凭先生矢志不渝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永不放弃的勇气,就足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万世敬仰的伟人,指引我们中华民族的灯塔。大哉,中山先生!大哉,天下为公!
SEAN: 之所以戏称他“孙大炮”,是因为铁路建设的事。但就像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一样,一条路开出来,后人走得是如此顺畅,以至于人们根本无法想象破开迷雾的艰辛。那只是因为我们走的是一条坦途,而同一条路,开创者们走的则是步步荆棘。
悲壮黄花岗
福田: 广东水师提督李准要是被刺杀了,可就太冤了。李准收复东沙,视察西沙,划界定疆,为解决领土争端,维护中国领土完整提供了翔实的证据。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法国侵占西沙群岛,李准在报上发表过当年任广东水师提督期间,几次视察南海岛屿的报告书,重申西沙、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974年,我军收复西沙群岛后,《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文章,以铁的事实证明西沙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并提及李准勘察西沙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于1980年1月30日发布的《中国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主权无可争辩》等文件内还曾引用他著的《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
明涛: 很多人相信历史只会记住第一个先行者。但黄花岗起义是个例外,打响第一枪、第二枪,甚至第三枪的人我都记得。言归正传,黄花岗起义是在清王朝最后的统治铁幕下发生的,可以说黄花岗的烈士们是真正为革命为民族牺牲的,是真正的先驱!
胖虎: 作为一个北方人,我在广州工作的那几年去过几次黄花岗。巍巍的三角形石碑深深触动我的内心。我当时就在想,到底是什么能够让和我一样年龄的人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干革命。而我如果回到那个年代,会不会像他们那样做?……嘴上的爱国人人会说,真正的英雄才是无声地勇往直前!
棉湖战役:决定黄埔军校存亡的生死一战
178: 可惜屠龙勇士最后都变成了恶龙。
A雅戈尔江上孟洋: 任何队伍在最初的时候,信念都是最纯粹的,为了信仰可以抛头颅洒热血。
蝎子: 刚刚看完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看到顾祝同、蒋鼎文、陈诚等一批名字,心中十分感慨——针对井冈山的五次围剿,这些人都是领兵的。棉湖战役一战成名的何应钦也是在围剿井冈山的过程中一败再败,威名不再。值得一提的是加仑将军,他之前是反对把蒋介石推出来的,但最后在苏联被下狱之后,蒋介石还曾向斯大林求情,想把加仑带回中国。唉,往事不胜唏嘘。
日籍八路军:抗战期间的特殊群体
帆: 中日友好确实来之不易,但是让中国人民能完全忘记仇恨真的很难,尤其是日本右翼的一些言论,当然也包括国内一些期望“光复日本”的键盘侠,时常挑动着我们最敏感的那根神经。我们都没有亲历过那场战争,它是多么残酷我们也没法真切体会。静下心来想想,和平才是最重要的。不忘国耻,壮大自我。愿两国之间永不兵戎相见。
落雪流云: 所以,不能对某个群体的所有人都贴上统一的标签。国家歧视如此,地区歧视如此,各类工种、不同学历等亦是如此。
小LUO: 和平是需要希望和传承的,但更需要吾辈的自省和自强。
一个人的奥运会
阿拉新天地: 刘长春是我母校的骄傲!白山黑水是我母校校徽的背景。是的,我们都是东大人!
PEGASUS: 我是大连理工大学的在校生,我们学校的体育馆名为刘长春体育馆,建筑艺术馆门前还有一尊刘长春先生踩着起跑器冲出跑道的极具动感的塑像。
方。晨.FANG.H: 无关成绩,无关金牌,中国奥运第一人,即使没能站上决赛赛场,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中国不会亡,中国有希望。
柠檬: 借用白岩松先生的一句话,“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候,你的内心已经兵荒马乱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别人看来你只是比平时沉默了一点,没人会觉得奇怪。这种战争,注定单枪匹马”。当他站上起跑线时,他和命运的抗争就已经开始了,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国家太需要这样的人了,所以他与国家以至整个民族联系在了一起。这种时刻值得被铭记,与结果无关,但如果有一个好的结果就更完美了。
郭永怀:一位不应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
方周王: 活在尘世间,我们当然需要各种喜闻乐见的娱乐和消遣。但是,每当我们抬头仰望,指引我们前进方向的,永远是那片璀璨的星空。豁然开朗。
张文军: 有温度,点赞。历史有温度,有巧合,对“两弹一星”来说,今天应该算是个大日子。除了郭永怀的壮烈,还有任新民和屠守锷的生,1915年12月5日,任新民出生,1917年12月5日,屠守锷出生,多年后的1998年9月18日,二人又同一天成了“两弹一星”元勋,他们和黄纬禄、梁守槃还并称为“航天四老”。我们可能达不到他们这样的高度,但可以选择记住他们。致敬前辈,叩问初心,不断前进。
??: 现在中科院的研究生英语学习用的教材还是李佩先生主编的,雁栖湖畔也竖起了李佩先生的雕像,目光温柔坚定,注视着来来往往的学子。郭永怀先生千古,李佩先生千古!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幕后较量
言午之言: 柬埔寨当时居然投反对票?怎么个情况?(作者回复:柬埔寨当时是亲美政府当权,而不是西哈努克亲王掌权。)
夏离央: 很想知道白俄罗斯、乌克兰、苏联都有投票权是怎么回事?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那时候不应该是苏联的一部分吗?(作者回复:这是当时联合国创立时,苏联坚持的,因为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苏联加盟共和国,在二战中付出巨大牺牲。)
戴戴: 看得眼睛都湿润了!其中有着太多的艰辛和博弈。至于名单,时过境迁,太多的国家分分合合,只是有的国家还真是自始至终啊。
1991年,那场震动全国的“改革开放”大辩论
Wyj: 读历史常常使人感到,许多我们今天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当初是经过多少惊心动魄的斗争和争取才得来的。
Simon Ho in Shanghai: 每次看到邓小平的文章都会真诚留言“多谢邓公”,他的历史地位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老A: 重温历史,总能为前行提供些许指导。改革开放四十年,进入深水区,更需要勇往直前的气魄。
残酷太空路:中国“长征三号乙”首次发射失败幕后
开芯豆: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艰,做则必成。
叶圣娟: 作为航天人员家属,看到这篇文章,也是泪两行。航天工作者承担了强大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强度,一年365天都要随时待命。
王璐: “火箭发射不是一场喊口号人多心齐就可以完成的运动,而是需要每一个细节都精确到一丝一毫的系统工程。”大师说得很中肯,搞科研真的不是说说口号就了得的,需要工作者前仆后继,甚至有的项目要多代。虽有“长征三号乙”的失败,总结了教训,继续以航天人的精神不懈钻研,后面才有了神舟,天宫,玉兔……更多更多的胜利。
尤里卡: 航天不仅是发射成功那么简单,卫星进入轨道后还要进行长期的管控。分布在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站点的同志365天全年无休,有多少人多少年都没有回过家,海南发射基地当初建场的一位干部瞎了一只眼,兄弟站的高工因为心梗倒在了操作台上,再也没有回来。中国航天,有多少人为她落下了残疾,有多少人为她付出了生命。特别是在艰苦偏远的地方,能吃上一碗泡面、吃到水果和绿叶菜就是很幸福很幸福的事情了。
徐霞客:一个富二代的理想与实践
宇飞: 2003年,江阴把璜塘镇、马镇镇、峭岐镇合并,组建霞客镇。2007年更名为徐霞客镇。
诺宝爸比: 我给别人介绍江阴,就是一城一人一村。一城指明末江阴抵抗清军八十余日,留大明三百里江山,做到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江阴刚性精神。一人就是徐霞客。一村就是华西村。
公益自习教室: 中国旅游日的5月19日,出自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游天台山日记》,5月19日也就是徐霞客出发赴天台山的日子。值得注意的是,从徐霞客游记中的日期看,《游天台山日记》并不是徐霞客的第一篇日记,但是徐霞客却把这篇游记作为整本游记的开篇,非常有意思。实际上,徐霞客一生登过三次天台山,写下两篇游记,这在徐霞客游记里是绝无仅有的,可见徐霞客对这座名山的推崇跟喜爱。
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一周,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
Mike Ma: 欲望,绝非一个贬义词。人之所以为人,欲望乃基本的原始驱动力。中国社会,从历史的经验大体上讲,一向对“人欲”采取优容的态度。遥想圣人孔子,曾侃侃言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肯定了人生的基本欲望。
默络经年: 以前看吴军博士的《文明之光》中介绍西班牙、葡萄牙绕开教皇和世界上其他所有和他们一样的人,一厢情愿自作主张瓜分世界时,感觉特别可笑。是不是欧洲经历了黑暗的中世纪突然阔气了一把,整个社会被巨大的利益弄得心灵扭曲呢。满满的西方霸权主义。
Killuaziyi: 想要详细了解的同学可以去看茨威格的《麦哲伦航海纪》,记得副标题是“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
海底两万里:不管你是否凝视,深渊总是在那里
罗瑞龙: 一直关注“馒头说”的文章,很高兴这次的主题是深渊探险,这也是我们单位研究的领域,特别开心,毕竟深渊是个很小众的话题。欢迎阅读《深海探险简史》(The Eternal Darkness),作者是美国深海探险家罗伯特·巴拉德。
芊延: “花了12分钟潜到这个深度,并花15小时重新浮出海面”,知道上浮不能太快,不知道要这么慢。另外想起一部日剧里的一句话:“我们每个人在这世界上都是孤身一人,即使有伴侣有亲人,很多事情也只能自己承受。不存在完全的感同身受。”想来卡梅伦在深海底的3小时,该是孤独却幸福的吧。
牙牙: 考过AOW(开放水域初级潜水员)潜水证的解释一下上浮慢的原因:在大深度身体组织会融入许多氮气,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做减压停留,否则直接升水会得减压病。
“请问,你为什么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
虚行之: 实话说我一直觉得什么“征服”之类的字眼特别可笑,爬一下山就说征服了山,过一下海就说征服了海,上一下太空就说征服了星辰大海。可是那山那海那片宇宙星辰就在那里,亘古不变,无论你来不来,它不用管你,不用看你,你的来去对它而言连过客的意义都没有。当然,对于人本身来说意义非凡,但我个人认为,也只能说,你征服了自己……
沙海一舟: 现在的初中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登上地球之巅》,介绍的就是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的事迹,登上珠峰的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固然值得人们铭记,但托举他们登上顶峰、毅然把自己的氧气瓶留给登顶队友的刘连满更让人难忘和敬佩,套用现在的词语:在他身上才更好地体现出了中国精神,国人精神,国家精神!
邓鑫: 马洛里死于攀登现实中的山,更多的人却死于攀登心中的山。山高人为峰。毕竟,山就在那里。毕竟,个人的信念和理想就在心里。如果没有现实和心中的奇峰迭起,个人的生命和人类的历史将会多么平庸无趣。
加加林之死
晓风: 曾经专门去克里姆林宫看了加加林从太空带回的树种栽种长大后的树,一是明显比旁边同时栽种的同品种树大,二是枝干呈黑色,树前面有铜板显示牌,刻着尤里·加加林太空之树的说明和日期,看着上面的俄文,想到第一个上太空的人类,这么年轻就以这种方式辞世,令人唏嘘,默默凭吊良久……
老老虎: 记得在很多年前的《航空知识》杂志上有过一篇比较详细的分析文章,最后分析加加林飞机失事的原因是对飞行高度判断失误,导致以为要穿过一片云层,但是直接撞到了地面。文章里说当时加加林的飞机是在两层云的中间飞行,类似于在一个三明治的中间。下面那层云的高度离地面很低。但是对高度的误判导致飞行员以为在两层云的上面。所以做了俯冲穿云的动作,直接穿过了下层,再想拉起已经来不急了,导致事故的发生。
Cyborg: 在看《登月第一人》时,记得阿姆斯特朗在执行双子星任务时的一个惊险的场景。在遇到意外情况之后,他把飞船与被对接的飞船分离,自己的飞船在不断翻滚,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下还能够稳定好飞船的姿态,或许这就是宇航员的过人之处吧。
那些从月球回来的宇航员
团团: 每次站在海边,我就感觉豁然开朗,面对大自然,自己的那点鸡毛蒜皮真的不算什么。但是,回到现实,又继续陷入那些鸡毛蒜皮当中。也许,回到地球的宇航员们也跟我一样吧:震撼,放下,再面对,失望……
左林右李: 我觉得,了解了世界上99.99%的人都不了解的真实,却要一生隐瞒,可能对于再强大的人类都确实是一种煎熬。
ZHE就是我: 看到那张从月球看地球的图片,我一下震惊了。换个角度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不是自己,不是家庭,不是国家,而是赖以生存的地球,看到自己的地球在空中冉冉升起,这个触动太具颠覆性了。这是个哲学意义上的冲击,这样的精神错乱不是一般人能开解的。越探索到最后,越无人能共鸣,孤独,在常人眼里就是疯魔了。向这些伟大的探索者致敬!
“挑战者号”悲歌
洛洛特马希: 2003年通过电视直播看到了“哥伦比亚号”返回大气层时解体成流星雨的震撼画面。10年后看到一个NASA内部调查报告,得知“哥伦比亚号”发射后两个底层工程师就已发现隔热板可能被冰块砸掉的重大风险,但在向上层层汇报的过程中被忽略了,且没有提醒“哥伦比亚号”上的宇航员……最后也没有人被问责。
回头是岸: 我在航天系统工作过十年,细节决定成败已经是共识。每次事故调查结束,都会发现主要原因就是忽视细节。
许静: 前两天回顾了那篇关于马洛里攀登珠穆朗玛峰遇难的文章《请问,你为什么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其中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居然是,宇宙高山即使征服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不会改变什么。即便如此,大师依然写了这篇,而且我没记错的话,这早已不是大师第一次写人类探索宇宙大事件中的悲剧,为什么?因为会有更多人,心中还是向往那些星辰那些极限,即使危及生命,即使前路迷茫,因为那最吸引人心的,是你我梦想的方向呀。
18年前的今天,人类超声速旅行的梦想破碎……
Leo.华维立: 剩下2000米刹车会怎样?已经达到了起飞速度,首先不能打反推,不然左右受力不一致,飞机可能立刻就打转翻滚解体,而只靠主轮的刹车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距离停下或减速到安全速度(民航机降落时减速的主要手段是反推和襟副翼,高速时刹车起的作用不是特别大),那么飞机会冲出跑道,一旦高速出跑道,结果也是打转翻滚解体,所以飞行员过点起飞是对的,先爬升,看看高风速是否会压住火势,然后再按飞行手册执行迫降。
天狐狸: 经济决定面子,所以它下马了。假如面子决定经济,我想它还能存在好久。
好女孩就该早睡早起: 推荐大家看一看纪录片《空中浩劫》。B站有,上百集。了解一下航空业充满坎坷的发展历程。看过这个之后就能知道,当今民航业一些看似奇葩的设计或者奇怪的规章制度,其实背后都是血的教训。
人类能不能扮演“上帝”?
朱译峄: 觉得人类真是有种令人动容的热情、执着与天真啊。如果真的有上帝,看到这样不完美的可爱的造物,应该会很愉快吧。
GREATGO: 看了最后的巴甫洛夫的狗,突然想起来这段:薛定谔的猫、巴甫洛夫的狗、斯金纳的鸽子、桑代克的猫、科勒的猩猩、托尔曼的老鼠、布里当的驴、童第周的鲫鱼、芝诺的乌龟、坎德尔的海兔、摩尔根的果蝇、威尔逊的蚂蚁、洛伦兹的蝴蝶、爱德华科普和奥斯内尔马什的蛇颈龙、内格尔的蝙蝠、庄周的蝴蝶……果然大牛们都有自己的宠物啊。
Tin,Tin: 刚开始轰动一时,主要是计算机技术不够发达,现在被放弃也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放在今天做的话,肯定是大数据的运算模拟,搭建实景更多的是研究人类特定状态下的行为心理及生理状况了。
聊聊颜真卿,以及他的《祭侄文稿》
大扬: 千古名臣,满门忠烈。颜骨书法,风骨垂范。
Jimmy: 看了这篇文章最深的感触是,一个人通过一幅作品,折射出一个民族应有的一种气节,忠诚。也正由于颜真卿是大书法家,忠义之士,所以他的这幅文稿所涵盖的信息量和精神远超过其他的书法作品。
苏: 前年季春,我曾经请托永州的长辈带我观摩了两处古迹,一处是柳子庙,一处是浯溪碑林。浯溪观碑当日,正逢春雨绵延,我在雨声中于《大唐中兴颂并有序》前独立了一个小时,反复揣摩颜鲁公书“边将骋兵,毒乱国经,惛群生失宁”的心境,以及颜常山及季明身死,不见“自有至难,宗庙再安,二圣重欢”一景的心酸无地。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触,便是因为儿时祖辈曾向我提起过那篇泣血而成的《祭侄文稿》。真正细读《祭侄文稿》,已经是大学时候,开蒙祖辈早已故去,但文卷中的心酸此时却越发清晰。鲁公一代大家,想在文稿中痛骂王承业拥众不救的无耻行径,但出于被祭祀的斯文体面,抹去“拥众”和“拥”字凡二次,渴笔枯墨中,国仇家恨的切肤之痛与文人的理智恍惚交集,跃然纸上,竟惹得我这个年轻人无状潸然。
蒲松龄:贫穷从来不会限制你的想象
从一而终: 如果蒲松龄出生在当代,可能聊斋志异成了畅销书,蒲松龄成了亿万富翁,被各种采访,书本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足可见,信息时代的重要性和蒲松龄的生不逢时。
球: 前段时间在飞机上,看了《见字如面》的第三季,里面就读了一封蒲松龄写给穷神的信,他自己又模拟穷神给自己回信。以前对蒲松龄的了解是写鬼故事的,通过这两封信发现他和我从小说了解的他还是不一样的。
五福: 每次看见这样的故事,就觉得天纵奇才不一定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如凡·高,如蒲松龄等。他们为后世留下的财富如此深远巨大,在活着的时候却未必得到百分之一的回报或者赞赏。芸芸众生有不知的快乐,先行者有早知的痛苦。所以《奇异博士》里当博士把凡·高带回当代,简直令人无与伦比地感动。
杀妻自尽的天才诗人: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但是……
Stanley: 自私与偏执,使得顾城最后活得脆弱、卑微,以致他的全部生命,包括精神的以及物质的生命,都系在了一条细细的蛛丝——谢烨身上。一旦这蛛丝断绝,他脚下就是不敢正视的深渊。在这种情况下,自杀在他精神世界里是最体面的结局,死前也要拉妻子垫背。唉,最可怜的是谢烨,顾城对她的爱,全然只是田园梦幻式的自爱。小时候就很喜欢顾城的文字,随着年龄增长愈发对其抵触,大概天才和疯子是邻居,而我这种俗人难以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吧。
ZHUO: 最喜欢的是那首: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勇敢的心: 在精神学界,大家一般认为顾城是有明确的精神疾病症状的,其实不能简单地把他归类为渣男,他的认知能力是一步步在受损的。认知能力包括我们常说的思维、情感与行为能力。据他的朋友和亲人回忆,他的幻听幻觉后期很明显,他的好多行为都是病态的。遗憾的是他没能接受正规的治疗,最后酿成悲剧。当然,好多艺术家和诗人,之所以有超乎常人的敏感和想象,也可能和他们的思维认知能力异于常人有关,也就意味着他们在我们常人眼里或者说是评价体系里,被认定为精神障碍。
一个因写关于中国的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人
琉璃: 就凭在墓上只刻“赛珍珠”三个字,就可以看出她对中国的感情多深。
Cathy: 有一部舞台剧《春江花月夜》是关于赛珍珠的。剧中运用了很多抽象隐喻的手法,每一阶段都有现实中的她和精神世界中的她互相映衬,其中两处最动人:一是她第一次婚姻失败时挣脱束缚,思想的,身体的,婚姻的;另一处是她老年时,挥弦奏响春江花月夜,弦一根根相继崩裂,那相应弦的红色舞者应声倒地,那是代表着她的生命逐渐走向终点。剧中表现中西文化的冲突方式,她的作品小舞台,以及晚年的她深切地想念童年时代的内心小女孩,都有着不同于文字和语言的表现力。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愿报之以歌。这就是赛珍珠。
千渡: 我是镇江人,早些年镇江建起了赛珍珠故居和赛珍珠纪念馆,有的学校还成立了赛珍珠班。之前我只了解赛珍珠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对于赛珍珠所经历的一系列东西方尴尬境遇却不甚了解,感谢馒头大师的讲解和剖析。
这些著名的日本作家,为何最终都选择自杀?
骑鹤: 这个时候需要苏东坡先生来示范文人正确的存活方式。
逍遥王: 看完这些人的故事,突然觉得村上春树真是坚强,诺贝尔文学奖陪跑多年,一直无缘折桂,还是活得那么乐观积极。
3c: 之前林少华在讲座里提到,日本文学不能无节制地读,因为格局偏小,我理解是太向内求了,久读容易拔不出来。他还提到要多读俄国和中国文学,因为格局比较大。
“文胆”之死
子曰: 一个知识分子从充满自信到迷茫彷徨,从气势如虹到悲观失望的全过程。
程方兴: “据说三个月后,在广州一个天气阴冷的日子,已经上了战犯名单的戴季陶立于窗边突然悲从中来,原本不屑于自杀的党国元老,最终还是选择了服药自尽。”可惜啊,民国文人政治家空有报国理念却最终是纸上谈兵,意志只能愈发消沉。
林恒: 陈布雷先生的一生,简单而言就是“事与愿违,生不如死”。
明明小明: 大概大二的时候,和同学去九溪徒步,看见有一条小路,就走了上去,结果发现是陈布雷之墓,有点荒凉。很惊讶他的墓竟然在这里,如果不是我一定要走小路去“探险”,估计都不会发现……
一幅名画背后的谋杀案
兔样兔森破: 初中化学课学到拉瓦锡时,查了相关的资料,才知道他的死原来和马拉有莫大的关系,实在是心痛和遗憾。暴力是革命的手段,但革命者往往会沉浸于暴力,因而违背了革命的初衷。
老兵: 雅各宾派专政的出现是当时历史环境的产物。雅各宾派是在吉伦特派统治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内外交困,革命出现严重危机时,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情况下,被人民推上革命的领导位置的。雅各宾派的贡献在它的彻底反封建上。对雅各宾派争议最大的是“恐怖政策”。对此应该明确两个基本观念:①恶劣的环境迫使雅各宾派采取了非常措施,恐怖政策是客观条件催生出来的,它的实践结果是积极的;②在革命危机消失之后继续维持恐怖政策,不去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是严重的错误。
海风: 《血色浪漫》那本书里,作者借郑桐之口,对马拉做出了自己的评价。法兰西的人民,那时候真的民智已开了吗?如果真是这样,后来的拿破仑还有机会席卷欧洲吗?
人生终会谢幕,侠客永不独行
可乐: 我走过山时,山不说话,我路过海时,海不说话,小毛驴嘀嘀嗒嗒,倚天剑伴我走天涯。世人都说我因为爱着杨大侠,才在峨眉山上出了家,其实我只是爱上了峨眉山上的云和霞,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的烟花。“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掌门一路走好。
赵振宇: 作为1982年出生的我,与其说是在缅怀金庸老师,不如说是在缅怀我们逝去的青春。
博宇: 读金庸,其实是中国人找寻根性、继承传统的快捷方式。很多人不看《论语》也不看《道德经》,不读佛经也不读笔记体小说,但儒道释的很多三观,中国知识分子延续的骨气与情操,金庸都提纯了给你,你也读着故事,很轻松就消化了。他就是你的老师和先生。中国几代人的老师和先生。先生,您一路走好!(想说的太多,用sir的一段话结尾。)
陈公博: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Steven闫: 民族大义,不容洗地,汉奸就是汉奸。
Do(n)g: 他的经历更凸显了当初坚持下来的人有多难。
小蔓:虽然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但当一个人的选择关乎国家民族大义时,就不能只做一个被利益驱动的傀儡了。失势后还要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就更显得卑微无耻了。
一个自认“戴罪立功”的汉奸
笨松树: 周佛海没有顶着刺刀做事的铮铮铁骨,所以他不断选择投机,他是一个地道的机会主义者。可惜历史在他的一次次选择后不再留给他任何机会!
Dulalala: 周佛海,汪精卫,写出的诗倒是气势磅礴。铮铮铁骨,想想今天也一样,常常做慷慨激昂状的,未必是能坚守信念持之以恒的人。
小毛:正邪自古道必殊,何须推敲费工夫。蛟龙若无腾渊志,长出鳞角不如无。
一个“慷慨就义”的汉奸
明涛: 我不认同他有魏晋风骨。阮籍宁可饿死而不仕,保留人格之完全。此人不仅热衷官场,还出仕汪伪政权,一不如也。嵇康临刑,一曲《广陵散》,三千太学生送行。此人毙命,虽昂首阔步,终被人所弃。如果说他有魏晋风度,我觉得太过侮辱先贤了。学其皮毛,少其风骨。
肖萍: 一念错,步步错。自私无错,卖国大错!
?_?: 想到了韩国电影《暗杀》里面,李政宰扮演的汉奸最后说:“如果我早知道最后会胜利,我就不会这么做了啊。”这让我觉得那些不知道会不会胜利但依旧坚持抗日的人更加可敬。
从愤青到首相,这个日本人为何能改变整个东亚格局?
佳亮: 时至今日,在哈尔滨火车站的第一站台上,有两块地砖的颜色与其他的地砖明显不同,这两块地砖的位置,一个是当年伊藤博文的位置,一个是安重根射击的位置!我亲自去火车站看过!
宋涛: 引用某篇文章的一段话,“1914年,奥匈帝国皇太子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族的波斯尼亚人普林西晋枪杀,这次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普林西晋1918年死于狱中,1920年,他的遗体被送回南斯拉夫首都萨拉热窝,被称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而献身’的爱国青年。但是到了1995年波黑战争结束时,他被称为‘恐怖分子’,纪念馆被关闭,名字也在公众视野中消失。和南斯拉夫官方所讲述的英雄事迹不一样,民间版本描述的刺杀现场是,见到大公夫妇被枪杀,波斯尼亚人充满了愤怒和哀伤,这个年轻人并不是他们眼中的民族英雄。普林西晋到底是爱国者还是一个罪犯,或者恐怖分子?在南斯拉夫立国、解体和内战的每一个阶段,会看到一个个不同标签选择”。
日本政坛最年轻的自杀首相,到底做过些什么?
小范: 日本在二战上可以说是非常膨胀,战线过长,没有战略。但是这个民族在18世纪末能从亚洲国家中脱颖而出,主动向西方学习,二战后也能迅速崛起,至今在科技领域领先世界,拿了那么多诺贝尔奖,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
Master: 大师说得好,我在日本公司工作这些年的感觉就是,一个个推卸责任,能逃就逃,好事都跟着参与,一到检讨责任时,都躲得远远的,一切都是别人的责任,好事他们去报告,坏事都求着你去解释.....
Cathy: 日本人有很多两面性,统治阶层的自负和下层员工的谦卑,年轻人的叛逆和上班后的循规蹈矩,生活中的一丝不苟和面对游戏和女优时的放纵。奇特的民族。
一场血腥又荒诞的兵变
嘉修: 明治养士,大正养国,昭和养鬼,平成养豚。
Pureboi: 关于这段历史,看了不少的资料,光《二二六》这部电影就起码看了五遍。其实兵变的问题根源在于下层军官不满足于现状,想再次发动类似明治维新的变革,而且对于下层军官来说,不上战场想要晋升是非常难的。比如二战中的很多大将,都是当年参加过日俄战争进而得以加官晋爵的。日本军队讲究绝对服从,但“下克上”的现象又大量出现,因为只要打着“お国のために、天皇陛下のために”(为了国家,为了天皇陛下)的旗号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日本人的想法的确让人匪夷所思。插一句,高桥是清、铃木贯太郎、冈田启介等在明治时代就已经登上政治舞台了,对于昭和天皇来说更是重臣,所以他们被杀,天皇震怒是可以理解的。再插一句,有没有人注意到昭和天皇的侍卫长是谁?九一八事变时他是关东军司令官。(作者回复:本庄繁)
挽澜: 小泽开作有两个他十分崇拜的好朋友,一个是板垣征四郎,一个是石原莞尔,为了表达他的崇拜,他给儿子的名字里各取了这两个人名字的一个字,没错,他的儿子就是小泽征尔……石原莞尔、濑岛龙三以及辻政信被誉为日本陆军的三大参谋,辻政信更是有“豺狼参谋”的绰号。这三个人的崛起,都离不开一个词,那就是“下克上”……最后,日本的近现代史,是真的血腥……
大庆油田:日本人的“野望”与“残念”
小范: 忍不住在上班时间读完,前不久读到一篇推送,说大家对油价还是要多一点宽容,毕竟石油是战略物资,任凭外资进入,中石油、中石化难以抗衡。当年好不容易勘测开采到石油,油田质量不好,开采成本高,价格没有优势,但是工业血液不能捏在外资手中。再次致敬东北抗联,真的是艰苦卓绝,孤悬敌后,没有援助,冰天雪地的,要不是意志坚定无法坚持!
代睿: 在武汉的大庆人前来报到,姥姥和姥爷作为第一批参加石油会战的人从甘肃玉门油田和王进喜一同来开发大庆油田。小时候我问妈妈“大庆”名字的由来,妈妈说因为中国开发出了自己的大油田,举国欢庆,所以叫“大庆”。因为石油,我们“油二代”“油三代”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也因为资源型城市不可避免地遭遇减产而越来越落寞,同学们能出去的都走出去了,但作为石油人我还是很自豪自己的家乡为国家作出了这么多的贡献。
肯泰罗: 我就是兰州人,兰炼、兰化就是当年苏联援建的,主要为了支持玉门油田。王进喜就是从玉门石油走出去的,后来去了大庆。真心佩服那个时代的人,他们真心实意地为国家付出所有。
1931年,皇帝陛下离婚了
Holly: 人越是缺少了什么,就越是需要通过一些仪式感的东西找回尊严。
小米粒: 以前看历史书图片,只觉得她长得不好看,以貌取人了。实际现在长大了想想,她真的是很有勇气也很有思想的女性。
北纬43°: 文绣的结局其实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幸福的了,如果没有战争,她会过得非常不错。倾巢之下岂有完卵,至少她的人生要比婉容精彩得多,结局也好得多。
日本“战国第一美人”,到底有没有得到爱情?
加强版宅女: 我想她选择死亡,只是因为厌倦了被当作战利品分配来分配去吧。
杨帆: 女人的命运和她的男人捆绑在一起,尤其是乱世中的美人,被政治和利益的洪流裹挟,无奈地看着丈夫、儿子,一个个死在眼前。不管她是不是得到过爱情,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的人生已是一片荒凉。
猫里扬诺夫: 有些人嘲笑日本战国时期不过是几个村几百人相互械斗,就夸大成什么什么大战。殊不知,历史事件意义之衡量,绝不是依据其规模大小,而是看其对历史之影响大小。即使这几个县城的作战,也对近代和今日日本影响非常之深。
悦yue: 有本书叫《织田信长家的公主们》,说的应该就是阿市的故事。
这位日本历史上最美的“平民皇后”,到底幸福吗?
SW: 这位皇后拒绝合葬,给出的理由,我觉得很震撼。她说她本就是平民,即使和皇室贵族结婚,她还是平民。这世界上很多人在内心深处还是把人类画出界限,给人群分高低贵贱,她这一番话,是打心底里不卑不亢,并不觉得她平民出身有什么配不上皇室,甚至不愿意把自己归为“皇室”一员,即使她已经是名正言顺的皇后。“认识自己”“承认自己”,这是最“高贵”的自信心。回到博主的问题,平民皇后,到底幸福吗?我不知道她是否幸福,但是我觉得,在经历这动荡不安的一生后,她仍然敢于这样说话,我喜欢她。
Cecilia_JunJun: 这所谓平民也是一般人难以到达的高度吧,学霸+美貌+实业家庭富二代出身。两代平民出身的太子妃英语就可以秒掉多数日本人了吧。
KP0904荔枝: 雅子真是可惜了,三大名校出身的精英女性啊,30岁之前的人生是令人歆羡的官二代。她印证了“人生无常”这句话,原来命运真的是可以被一个人改变的。
这世间,哪有那么多“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
无言: 费雯·丽真的是靠着才华拼出自己的天下的,而她后期的精神崩溃是不是因为在影片中投入过多情感,无法抽离,交错的情感击垮了理智,爱人的背叛是致命一击?
奔跑的瘦子还是胖子吧: 很多时候女人爱上的男人并不是这个男人本身,而是蒙上了她对他的美好想象和光环。我想,费雯·丽作为一个演员,这么会揣摩角色、理解人物,在现实中碰到爱情,也免不了对对方怀有裹了蜜糖的想象吧。
Suri: 想起一句话,在人性面前,爱情往往不堪一击。
他左手江山,右手美人,最后喜提“公爵”……
潇潇暮雨: 《国王的演讲》里对这段历史有不错的解读,爱德华确实不是一个适合做国王的人,他也非常自知地交出了王位。《国王的演讲》真是一部好电影,强烈推荐。
沙の漏: 记得谁说过的一句话:孔雀开屏是美的,但转过来是屁股。可能所有的锦绣繁华之下难免不是千疮百孔和不能明说的哀愁。是以,简单生活也许是最好的愿望。
Jennifer: 人性,有时是经不起推敲的。大家对温莎公爵“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传颂,多半也基于自己的梦想——总希望有那么一些爱情是能够超越世俗和权力的。
从宏大的叙事,走向历史的细节,寻找时代的真实故事。当历史风起云涌,风云人物又如何改变时代,或被时代改变?
一个个历史小故事,讲述课本之外的过去时光,读完多了解一些典故,涨一些知识,变成有趣、有见识的人。
亦庄亦谐的文字,丰富的历史知识,活色生香的历史故事,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性情,还原历史应有的温度。
馒头大师曾是一个优秀的体育记者,但聊起历史来也很吸引人。他有一支独特的“新闻笔”,不论多么久远的事情,说来总像是当下的故事,还带着温度。读着他的文字,会让人想到唐诗里的意境,天晚欲雪,围坐火炉,他手持一盏,眉飞色舞,正向你娓娓道来。
——六神磊磊
没有温度,历史不过是教科书,即便已被雨打风吹去,故纸堆里终有冷暖几许。《历史的温度》赠人暖意。
——徐达内(新榜创始人)
你真的知道“土肥圆”吗?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是神还是人?抗战期间,整个国家只剩两架轰炸机了,为什么还是要轰炸日本?《最后一课》究竟有没有骗人?真实的潜伏,究竟是什么样?……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甚至一张图,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我们现在遇到的很多问题,历史上也有很多人遇到过。所以我们读历史,不仅仅只是看他们的故事。张玮抓住历史上一个事件、一个名字背后的东西,分析为什么当时的人会做出那样的选择,把文字的东西场景化,把乏味的东西有趣化,让你不仅得到知识,还得到见识。
——罗振宇(罗辑思维创始人)
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对他们的评价和分析,脱离了当时的环境,就会想当然。张玮尽量客观地还原当时的情形,无论是对人物的分析,还是事件的细节描述,都力求公正中立。更可贵的是,他赋予了这些历史以情感,历史不再是教科书里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有温度的。
——马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坚守气节、自诩为“海上苏武”的叶名琛,为何最终还是背了“千古骂名”?严复的人生,因何最终拐了个弯?达·芬奇,真的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吗?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他又有着怎样的另一面?
叶名琛、丁汝昌、沈荩、张作霖、黎元洪、严复、拉贝、丘吉尔、达·芬奇、格瓦拉……这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他们的故事又折射了什么样的时代?
在一个狂奔的年代,我们有时候也要停一下,看看走过的路,整理一下自己的行囊,然后重新出发。张玮把他在新媒体中最热门的文章用传统的方式出版,也有这种冷却与回归的意义。
——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对一个男人的评价,我推崇“深厚温柔”,这其实也是人们对深海的印象。用这句话评价馒头大师和他的“馒头说”很恰当:他展现了对历史的精通,以及基于历史对时代和人情世故的了然;同时他不挑拨不炫耀,展现出巨大的温柔力。
——张伟(新世相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