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奥本海默最终用了9年时间等来了自己的“平反”。
1960年,约翰·肯尼迪当选为总统。那时,麦卡锡主义带来的疯狂浪潮已经褪去,肯尼迪在当选总统之后不久就向自己身边的幕僚透露,想给以奥本海默为首的一批当初受到迫害的人补偿(其中也包括卓别林)。肯尼迪为奥本海默选择的方式是颁予他1963年度美国原子能方面的最高奖项——费米奖,并颁发5万美元的奖金(相当于当时美国国务卿的年薪)。
但是,就在颁奖前的10天,肯尼迪遇刺身亡。
肯尼迪的继任者约翰逊成了1963年12月23日颁奖典礼上的嘉宾。在授奖仪式上,59岁的奥本海默走向主席台时不小心绊了一下,约翰逊总统赶忙伸手扶他。但奥本海默推开了约翰逊的手,说:“总统先生,当一个人行将衰老时,你去扶他是没有用处的,只有那些年轻人才需要你去扶持。”
奥本海默在答谢词中说:“我想,今天的仪式是需要您的胆量和宽容的,我觉得这是我们光明前景的预兆。”
说这话的时候,奥本海默已经知道,政府虽然用这种方式给他恢复了名誉,但依旧禁止他接触一切关于原子能的机密。
奥本海默在1966年终于退休,但很快就发现自己患上了喉癌。
1967年2月18日,奥本海默因喉癌逝世,终年63岁。
按照他的遗嘱,他的遗体被火化,骨灰撒到了维尔京群岛。
馒头说
其实,奥本海默自己也有“出卖”过别人的历史。
在获准主持“曼哈顿计划”之前,奥本海默接受了美国军方严格的调查和盘问,迫于种种压力,他在盘问中交代了他的一个同情苏联的好友——加州大学拉丁语系教授恰瓦列埃,这导致恰瓦列埃后来受到当局审查,被剥夺教职。
后来,奥本海默自己也感到了深深的自责,称自己当初做出的证词是“完全荒谬”的(奥本海默的作证后来在他的听证会上被联邦调查局公布,之前没人知道)。这也成了奥本海默一生当中无法抹去的污点。
说这个插曲并不仅仅是想证明“人无完人”,更是想说明,再是天才,再孤傲的科学家一旦遭遇政治,往往都会有深深的无力感。奥本海默无疑是一个天才,他对哲学和历史领域的广泛涉猎更使他成了一个超出民族主义、关注全人类共同命运的科学家。但这也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
一方面,他需要依靠政治的力量来完成一个或几个科学家根本无法完成的事(“曼哈顿计划”),也希望借助政治的力量来实现他的人生理想(推广原子能在国际范围的和平利用)。
但另一方面,他和很多科学家认为的理所当然的道理,在政治人士眼里看起来却是近乎天真和幼稚的。更糟糕的是,他们这些人所谓的“抗争”,在强大的政治力量面前简直不堪一击。而且,他们有时候对自己身陷多方政治力量的角力之中也一无所知——奥本海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当时美国陆军和空军较量的牺牲品。
值得一提的是,奥本海默一生获得过三次诺贝尔奖提名,但一次都没有获奖(他当时最有可能获奖的是关于“引力坍缩”的研究,但他没有持续研究下去)。事实上,他在牵涉到政治之后,就基本没有拿得出手的论文面世了。
当然,这绝非说奥本海默后来都是在浪费时间,恰恰相反,奥本海默的所作所为从某种意义上对科学研究和发展而言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他本人其实也不只是一个埋首实验室和课堂的学者,而是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只是,奥本海默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如今回过头看,其实谁都无法从类似的政治风暴中幸免。在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的时候,当初举荐他的劳伦斯曾劝奥本海默去欧洲暂避风暴,但奥本海默拒绝了,理由是:“我不去,因为我就是爱这个国家!”
就像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的那句话:“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科学和政治都很难完全割裂。在这样的前提下,科学和政治需要的不是一种对抗乃至两败俱伤的状态,而是一种博弈,一种双方求得各自最大利益的博弈。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这一点上,奥本海默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
1.《奥本海默——天才的灵魂深处》(弗里曼·戴森著,陈难先译,《物理》,2017年第1期)
2.《奥本海默与原子弹》(胡新和,《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6期)
3.《奥本海默的成功和衰落》(徐波、金尚年,《物理》,1988年第4期)
4.《原子弹之父的悲剧人生》(王波,《中国青年报》,2010年12月1日)
5.《奥本海默的胜利和悲剧》(吴生,《今日科苑》,2006年第11期)
6.《奥本海默传略》(初迅,《华东石油学院学报》,1982年增刊)
7.《重审“奥本海默事件”》(方在庆,《科学文化评论》,2006年第6期)
8.《两位“火神”——奥本海默和特勒》[曾晓萱,《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
9.《奥本海默安全听证会研究》(王曙跃,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10.《奥本海默案件:美国的科学与政治》(王德禄,《世界科学》,1988年第4期)
11.《奥本海默访谈》(“曼哈顿计划之声”网站,https://www.manhattanprojectvoices.org/oral.histories/j-robert-oppenheimers-int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