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金亮南侵与孝宗北伐

字数:1583

金宋和约,维持了将近二十年,到高宗末年,双方又发生战争,而挑起战端的,则是金方。金熙宗初即位时,年事尚轻,既长,酗酒好杀,朝政日非,赖兀术以元老重臣,勉支大局。绍兴十八年(1148),兀术死,熙宗诛杀益甚,因而人心汹惧,皆思为乱。次年末,熙宗为其从弟亮(本名迪古乃)所弑,亮自即帝位,是为废帝(又称“海陵庶人”)。亮残暴猜忌,较熙宗尤甚,即位后不久,便大杀宗室。他酷好中国文物,于二十三年(1153)徙都燕京;继而有南侵之意,于二十九年(1159)大肆抽调女真、契丹、奚等部丁口,得二十四万人。三十一年(1161),金徙都汴京,遂即大举分道伐宋。亮自率兵六十万,渡淮而南,直抵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对岸,宋江北守军,望风奔溃。高宗遣虞允文犒师,允文至采石,收集败兵,重新布防。金主率舟师绝江而来,宋师拒之于江中,金兵不得逞而退。当金主亮南侵以后不久,金人愤其暴虐,乘机拥立亮族弟乌禄于辽阳(今辽宁辽阳市老城),是为世宗。同年,世宗自辽阳徙居燕京。亮既遭采石之败,又闻世宗即位,欲先悉众渡江,然后还师平难,乃改趋扬州(今江苏江都市),行至瓜洲(今江苏扬州邗江区西南),为臣下所杀,金大军遂退。宋乘时恢复失土,取得淮北数州,声势复振。但高宗经此风波,对帝位已不再眷恋,乃于次年传位于太子昚而自为太上皇,太子即位,是为孝宗。

孝宗为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六世孙,高宗以嫡子早死,近支宗室又皆为金人所俘,因而养之于宫中。绍兴三十二年(1162)五月,他被立为太子。次月,高宗便传位于他。他即位后,锐意恢复,想一战而雪祖宗之耻。他追复岳飞官职,并下诏中外,陈朝政缺失,一时甚有清明之望。但当时的形势,已非昔比。自金宋媾和,秦桧专相权者十五年,忠臣良将,被他诛杀殆尽;一般士大夫,苟且偷安,早已失去恢复的勇气。高宗时代的大将,只剩下一个张浚,他虽然忠诚谋国,但其勇略较之岳飞、韩世忠等人,相去甚远。而金自世宗登位,任用贤能,国势甚强。因此孝宗虽然发动北伐的壮举,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收获。

孝宗即位时,宋金尚在战争状态中。金主以宋不称臣,以大将仆散忠义赴汴京,节制河南诸军,积极备战。隆兴元年(1163),宋以张浚统领江淮地区诸军,布防于淮水南北。五月,张浚遣李显忠、邵宏渊率师攻金,连下灵壁(今安徽濉溪县西北)、虹县(今安徽泗县)及宿州(今安徽宿州市)。既而李邵不合,为金人所乘,大败于符离(今安徽宿州市北),军资器械,委弃殆尽,幸金军未再南攻,局面始未大坏。至此朝臣之主和者,对张浚大肆攻击,孝宗不得已下诏罪己,并贬浚官。次年,宋遣使与金议和。既而孝宗有悔意,金人再度遣兵渡淮,连陷要地。这时张浚已死,朝无重臣,人情惊骇,孝宗乃决意请和。同年,和议告成,其重要条件有:(一)金宋为叔侄之国,宋主称金主为叔父。(二)两国往来文书称为“国书”(在此以前,两国文书往来,用君臣之礼,金称“下诏”,宋称“奉表”)。(三)宋岁输银绢,各减五万两匹,改称“岁贡”为“岁币”。(四)双方疆界,与高宗绍兴时相同。对宋来说,这个条约的最大收获,是两国外交立于平等地位,不再向金称臣。此后,双方大体相安者四十余年。

金自灭辽败宋以后,西方的夏与东方的高丽先后称藩。到世宗,金的疆域,东至今俄属东海滨省及朝鲜半岛北部,西至今甘肃省东部,北逾阴山,南至淮水,成为东亚最大的强国。世宗为金的贤君,有“小尧舜”之称。当时女真人因入居中国日久,汉化的程度业已很深,而世宗对于汉族文化,颇能取长舍短。他研习汉文的经典与历史,常与执政大臣讨论前言往行,竭力仿效,但对中原汉人的苟安萎靡,游惰狡诈,则深恶痛绝。他常思保持女真人淳朴尚武的风习,以补汉族文化的不足,因此他提倡文武合一,重视射猎。金据中原后,沿袭辽制,设进士科以笼络汉人;至世宗,又设立女真进士科,试以策论,限用女真文字。他的用意,是一方面以考试选取女真的人才,另一方面使女真人通习国字,不致荒废。总之,他对汉化能择善而从,而又不忘其本族的优良传统,再加上他本人的勤求治理,遂造成金代的盛世。[参看姚从吾《金世宗对于中原汉化与女真旧俗的态度》(载《东北史论丛(下)》)]

孝宗也是南宋有数的贤君,他伐金虽然失败,但在外交上与金人力争,终于除去对金的臣属关系,不能说是毫无收获。约成之后,他仍主备御金人,无晏安之意,假若不是金世宗在位,金势极强,他必不甘于信守这个不平等的条约。内政方面,也没有多大缺失。他以远支宗室,继承大统,对高宗能竭尽孝道,这一点也是值得称道的。淳熙十四年(1187),高宗死,孝宗欲退位,以毕三年之丧,为朝臣所劝阻。至十六年(1189),孝宗传位于太子惇,自为太上皇。由于继承非人,宋室从此步入衰运。


(一)高宗的乞和(三)开禧用兵的再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