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傅乐成 >
- 第二十一章 南宋与外族 >
- 二、蒙古的强大
(一)蒙古的兴起与南进
蒙古族的起源,说法不一,或谓出于鞑靼(鞑靼的种属,又有二说:一说属于靺鞨,一说属于沙陀突厥),或谓出于室韦,此外尚有出于匈奴、吐蕃等说法。至于哪一种说法最为正确,则难以断言。蒙古先世的居地,也有多种传说。中国史书谓蒙古祖先渡腾吉思海,徙于斡难河(今鄂嫩河)源的不儿罕山(今肯特山)下。[参看林惠祥《中国民族史》,页五〇至六一;《新元史》卷一《序纪》]腾吉思海在今何地,无法确断,因此蒙古先世究自何地徙至今蒙古国地区,也不可知。蒙古人的情形,最初异常茫昧,到南宋初年,才有较多的史迹可寻。宋高宗时,其酋合不勒可汗在位,势力始强。绍兴十六年(1146),金熙宗遣兵伐之,大败而还。金不得已与之议和,割西平河(今克鲁伦河)以北之地与之,并岁给牛羊米豆等物。这时大漠南北,部落错列,号令并不统一。至合不勒孙也速该,曾并吞若干附近的部落,但他不久为邻部所杀,所统的部落也因之离散。
也速该既死,长子铁木真继立,年仅十三。铁木真勇武有雄才,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他被推为蒙古本部可汗。其后他锐意拓土,邻近诸部大都为其征服,只有乃蛮与之敌对。乃蛮属突厥族,统有斡儿寒河(今鄂尔浑河)上流至大金山(今阿尔泰山本脉)之间地,国势雄强。宁宗嘉泰四年(1204),铁木真与乃蛮战于沆海山(今杭爱山),杀其部长太阳汗,太阳汗子屈出律奔西辽,于是乃蛮灭亡,蒙古统一大漠南北。开禧二年(1206),铁木真会诸部于斡难河,诸部共推他为大汗,上尊号曰“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原义为“海洋”,延伸为“强大”之意)。六十余年后,他的后裔建立元朝,他被谥为“太祖”。他称大汗后,便南向发展,与夏、金展开激烈的战争。
夏于北宋时称臣于辽,徽宗宣和四年(1122),金人破辽,天祚帝出奔阴山,夏曾遣兵救辽,为金人所败,既而议和。至六年(1124),夏正式称藩于金,其后双方相安无事者达八十年。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成吉思汗率师进入河西,时夏主安全在位,遣世子拒战,结果失败。安全不得已,纳女请降于蒙古,夏从此益衰。
成吉思汗,佚名绘。
蒙古于服夏后,继而伐金。金自海陵南迁,世宗定都燕京后,部族大部移徙到中原富庶之区,汉化日深,将士流于骄惰,往昔勇悍之风,日见消失,战斗力逐渐降低;而蒙古初兴,强盛无比,因此金人无法抵御。金章宗死于嘉定元年(1208),帝叔卫绍王永济继立,他为人昏懦,蒙古对之甚为轻视。四年(1211),成吉思汗伐金,大破金兵于宣德(今河北宣化县),入居庸关(在今北京昌平区西北),直薄燕京而还。六年(1213),卫绍为臣下所弑,昇王珣(章宗兄)立,是为宣宗。成吉思汗乘金室内乱,再度进围燕京,并分兵寇掠河北河东及山东各地,数千里内,人民杀戮几尽,城郭为墟。次年,金宣宗请和,送卫绍王公主,连同童男女各五百人,马三千匹及金银财物等,以为犒劳,蒙古军始退。
蒙古退军后,金宣宗以河北残破,财用匮乏,于嘉定七年(1214)迁都汴京。次年,蒙古再度南伐,进克燕京,府库储积,洗劫一空。既而蒙古西攻潼关不克,遂由嵩山小路进窥汴京,金师力战却之,虽汴京无恙,但金的损失甚大。这时金的疆域,较前大为减缩,河北之地,大部丧失,西则扼守潼关,东阻黄河以自固,南以淮水与宋为邻。金把大军集中于河南,并力而守,当时河南地区的金军,精兵不下三十万,民兵不计其数,因筹措粮饷,重敛于民,结果农村破产,所在盗起。而金又与夏、宋交恶,于是形势益趋不利。
蒙古伐夏时,夏人曾求救于金,金人未能赴援,夏人恨之。嘉定四年(1211),夏主安全死,族子遵顼立。这时金为蒙古所侵,国势益衰,夏乃乘机伐金,取金西偏地。金自迁汴后,疆土日狭,颇思辟地南方,而宋亦以金势日蹙,罢其岁币,因此双方关系恶化。金于十年(1217)兴兵分道南侵,宋亦下诏伐金,连兵数载,互有胜负。金兵财俱困,愈觉不能支持,而山东大盗李全,又率众降宋,予金以甚大牵制,但宋军战力薄弱,始终不能对金人作致命的打击。十六年(1223),宣宗死,子守绪立,是为哀宗。次年,金遣使至宋请和,榜谕军民,更不南侵;并与夏修好,称兄弟之国。当金宋交战时,蒙古的成吉思汗正展开西征的壮举,因此金人才没有遭遇夹击的危险。金与宋议和后不久,蒙古的侵迫又接踵而来。
蒙古军第一次进攻中都作战经过示意图。蒙太祖六年(1211)二月,成吉思汗“誓师伐金”,以兵力十万南下,先诱降金朝北境汪古部。修整至七月,向东南开进,攻陷乌沙堡,再陷乌月营。金守将千家奴、完颜承裕等弃抚州,南奔会河堡。此时蒙军一部连克昌州、桓州等地,并以一部乘胜南下,克白登,进围金西京,以保障主力侧后。西京守将突围逃往宣德,千家奴等亦向宣德奔逃。蒙军全力追击,经翠屏山,至会河堡,大败金军。至宣德后,千家奴等又不敢抵抗,继续东逃。蒙军乘机进占宣德、德兴。九月,蒙军哲伯部进迫居庸关,金守将弃关而逃,蒙军进抵中都城下。金中都经营多年,城大且坚,蒙军攻城,遭遇重大伤亡后不能下,遂在城外四处饱掠而去。北役是蒙军向金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成吉思汗准备充分,进兵灵活,进攻中都失利,立即放弃,转为袭扰中都附近防守薄弱地区,以削弱金朝实力,孤立中都,取得重大战果。而金朝方面,金帝和战无主,战将畏敌如虎,终致重大损失。
蒙古军第二次进攻中都作战经过示意图。蒙太祖七年(1212)正月,蒙军攻掠云中、九原,进围抚州,金派大军前往野狐岭应战,并派完颜承裕率军随后增援。两军战于獾儿嘴,蒙以少胜多,大破金军,承裕后续部队南逃往会河堡,蒙军追击,再破金军。九月,成吉思汗率军围攻金西京时负伤,蒙军北返。
蒙太祖八年(1213),成吉思汗再次向中都发动进攻,出兵后连克德兴、怀来、缙山,进逼居庸关。这时居庸关有金精兵把守,成吉思汗派一部在居庸关北口与敌相持,并令一部由哲伯率领,由间道奔袭居庸关南口,自率主力西行,绕出紫荆关,在五回岭大败金兵后,进入中都西南。此时哲伯部亦下居庸关南口,与北口蒙军南北夹击,下居庸关。十月,蒙主力包围金中都;十二月,自料不能下,即兵分三路:右路沿太行山南下,折向山西,袭击潞安、平阳、太原等地;东路袭破滦、蓟等州;中路南下袭河间、济南、益都等城。蒙军所向披靡,连下金九十余城,大掠之后,又回兵进逼中都。蒙太祖九年(1214),迫金献上子女玉帛后,然后北返。此役,蒙军发挥野战特长,大破金主力,攻坚城不下后,随即夺占中都两翼要点,横扫大量州县,使中都成为一座孤城,战略战术上取得极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