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的联蒙灭金

字数:1453

金自宣宗迁汴,国势益弱。他虽思励精图治,但既非拨乱反正之才,而又秉性猜忌,因此政治并无起色。自迁都后,河北地区的秩序大乱,州县官往往逃奔河南,于是盗贼蜂起,形势日益险恶。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太原不守。金室为挽救危局,曾封河北地区守将九人为公,赐号“宣力忠臣”,赋予重权,以坚其守土之心。但他们实力单弱,不相统摄,加以军纪废弛,粮运不继,结果无济于事。宣宗又好刑名之术,奖用胥吏以摧抑士大夫。他以术虎高琪为相,高琪喜吏恶儒,君相俱尚刑威,因此吏权大盛,政风甚为刻薄。当时赋役较迁都前增加三倍,而胥吏的贪纵,为害尤甚。最失策的,无过与宋夏交兵,其时金军的素质低落,且步多马少,连兵数载,不但无以克敌制胜,反弄得兵困财竭,使国家沦落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参看林瑞翰《晚金国情之研究》(载《大陆杂志史学丛书》第一辑第五册)]

金宣宗死于嘉定十六年(1223),在位凡十年。子守绪继位,是为哀宗。哀宗继立后,与夏媾和,并停止南侵。他鉴于国势危殆,乃简选各地精兵,组织“忠孝军”,直隶于中央政府。据说其军士的精锐,器仗的坚整,较全盛之时,犹有过之。当时蒙古正移师西征,无暇南侵,给予金人一个喘息的机会,若干金人甚至寄以中兴之望。但金的政治积弊已深,财政恐慌,民生艰困,这些都不是仅以军队便可解决的。何况国土局促,敌人环伺,忠孝军虽强,较之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其实力仍有一段距离。因此中兴的好梦,不久便成为泡影。

成吉思汗西征归来后,本思及时并吞金夏,但他于平夏后不久死去,以致灭金之志未伸。拖雷监国时期,曾于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攻大昌原(在今甘肃宁县),金将完颜陈和尚督忠孝军奋战,以四百骑击败蒙古八千骑,造成金蒙军兴二十余年未有的大捷。自此金蒙在陕甘一带的战争,渐呈胶着状态。次年,窝阔台继大汗位,想打开蒙金的僵局,乃于三年(1230)自将伐金,皇弟拖雷等各以本部兵随从。蒙军入陕西,窝阔台命拖雷攻凤翔。次年,蒙军克凤翔。窝阔台决定分道大举伐金,期以明年会师于汴。议定后,并遣速不罕使宋,接洽假道,准备经宋境迂回伐金。这个战略,是成吉思汗最先发明的。史书说他临死时,曾对左右说,金精兵集中潼关,而北有黄河之固,难以遽破;如能假道于宋,自唐(今河南唐河县)、邓(今河南邓州市)二州北向,直捣汴京,则金人可灭。[参看《元史》卷一《太祖本纪》]

当时宋对蒙古的假道伐金,持默许的态度。蒙古假道攻金的军队,由拖雷统率,准备自凤翔渡渭水,进入宋境,沿汉水而下。既而蒙古使者速不罕为宋地方官所杀,拖雷乃遣兵入大散关,攻破凤州(今陕西凤县),继屠洋州(今陕西洋县),围兴元(今陕西汉中市),直攻至西水(今四川南部县西北)而还。接着蒙古东向伐金,取饶风关(在今陕西石泉县西),自金州(今陕西安康市)而东,所过之地,军民望风奔避。五年(1232)正月,拖雷军自唐州趋汴京,金元帅完颜合达、移剌蒲阿合兵十五万,自邓州邀击蒙军,窝阔台也渡河至郑州(今河南郑州市),遣速不台攻汴。适值大雨雪,金人僵冻无人色,几不能军。拖雷与金军大战于三峰山(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南),金军大败,精锐尽丧,汴京四围要地,多为蒙古所得,于是形势益危。

同年四月,蒙古围攻汴京,金人固守不屈,相持十六昼夜。速不台知不能急下,乃与金议和,金以太子为质,并予金帛无数,蒙古兵遂解围,退师河洛之间。七月,金军卒杀蒙古使者唐庆等三十余人,金主不问,和议复绝。蒙军再围汴京,相持三四个月,汴京粮尽援绝,势益孤危,哀宗不得已,于十二月率军突围北走。绍定六年(1233)正月,哀宗渡河至蒲城(今河南长垣县西南),既而折返河南,弃军走归德(今河南商丘市南)。四月,金汴京守将崔立以城降蒙古,金宗室诸王均遇害,后妃均被掳北去。五月,哀宗南徙蔡州(今河南汝南县),从者仅二三百人,马五十匹。既而蒙古以塔察儿率军攻蔡州,并遣使至襄阳,约宋人出兵运饷,合攻蔡州。十月,宋以孟珙、江海率师二万,运米三十万石,以赴蒙古之约。金哀宗遣兵接战,屡败蒙兵,相持数月。至端平元年(1234)正月,蔡州已绝粮三月,而蒙宋联军进攻益急。哀宗决心殉国,乃传位于族子完颜承麟,是为末帝。这时南面宋兵,已攻入城内,哀宗自缢死,未几城溃,末帝也为乱兵所害。于是金亡,历祚凡一百二十年。


三、金宋的灭亡(二)元的灭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