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傅乐成 >
- 第二十五章 清的入主及其盛世 >
- 一、清的统一
(二)三藩的戡定
清兵入关后,剿灭流贼,征服南方,多赖明降将之力,因此清室最初不惜以高爵厚禄,来笼络他们。清兵初入关,便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及至定鼎北京,以大学士洪承畴督率若干降将,经略南方,又封了一批降将为王,计孔有德为定南王,尚可喜为平南王,耿仲明为靖南王,他们都是于顺治六年(1649)受封的。同年,耿仲明死,子继茂袭爵。既而继茂与可喜入广东,有德入广西,两广渐平。九年(1652),孔有德为明军所败,自杀于桂林,广东震动,朝命可喜与继茂同镇广州。至十七年(1660),郑成功自台湾攻福建,清廷乃移继茂镇福州。吴三桂奉命攻云南,逐桂王入缅甸,洪承畴以边疆未靖,请以三桂移藩久镇,于是清室命三桂镇云南(驻今云南昆明市)。吴与耿尚号称“三藩”,他们同是清室统治下汉人的实力派,他们的辖地,也是清帝国中的特殊势力范围。
三藩之中,以吴三桂的兵力最强,也最跋扈。当他进攻桂王时,清廷予以便宜行事之权,云贵的督抚,须听他节制。他并且可以自由委任文武官员,不受吏兵两部的调度,号称“西选”;用财也不受户部的稽核。他夙有野心,镇云南后,便积极扩充实力,内则开矿榷盐,广征关市之税;外则通使联络西藏的达赖喇嘛,购买蒙古及西番名马,并与耿尚二藩相交通,互为声援。同时他驭下得法,兵民对他都甚亲附,因此势力日张,颇为清廷侧目。顺治十八年(1661),清世祖死,太子玄烨继位,是为圣祖,年仅八岁。圣祖初年,清室对三藩仍采羁縻政策;直至圣祖成年,才决心改正这种局面,因而有撤藩之举,激起了为时八年的“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由尚可喜引起。可喜子女众多,但因不善教育,大都骄恣不法,其长子之信,尤酗酒嗜杀。而可喜属下兵丁,又多扰害地方。圣祖康熙十年(1671),可喜有疾,请令长子代理军事,清室从之。十二年(1673),可喜因为之信所制,上书请归老辽东,清室又许其撤藩。这时耿继茂已死,子精忠袭爵,与吴三桂均不自安,也疏请撤藩,以探朝旨。当时朝臣多恐撤藩激起事变,惟户部尚书米思翰等力请徙藩。圣祖本人,也决心加以整顿,因此特允三桂、精忠之请,徙藩于山海关外。同年冬,吴三桂反,以复明为号召,数月之间,贵州、四川、湖南、广西等地,皆叛应三桂。次年,耿精忠亦反,陷福建全境,惟尚可喜犹为清守。
清室闻吴三桂叛,立遣大军至湖北守御。其时三桂势强,清大军在湖北省,不敢渡江。而三桂亦以年老,过于持重,不欲轻去其云贵老巢,只想清室裂土以和,造成划江分立的局面。因此既得湖南,便不肯全力北进,也不肯东下取南京,清军乃得以从容布置。他曾讬达赖喇嘛(五世)与清室洽和,但清不许。继而清以重兵攻湖南,三桂分兵两路,一由长沙出江西,与耿精忠合势;一由四川进窥陕西,陕西提督王辅臣叛应三桂。康熙十四年(1675),辅臣陷甘肃。耿精忠自叛变后,分兵攻浙江、江西,与清军相持于浙东,互有胜负。这时的形势,显然有利于吴三桂。
康熙十五年(1676),尚之信亦叛,三桂的声势益震。清以大学士图海率军讨王辅臣,辅臣穷蹙乞降,陕甘全定。江西的清兵,也连克要地,三桂在湖南与清军相持,无以取胜,败象渐露。而耿精忠与台湾郑经(成功子)交恶,经遣师攻福建,精忠无法兼顾,于是渐东、江西之师,均告挫败,福建又多入于郑氏。精忠知大势已去,遂降清。次年,郑经退守厦门,福建复为清所有。既而尚之信亦降,广东平定,尚可喜则于之信降清后不久死去。至此三藩之中,只剩吴三桂犹倔强于湖南,他虽据有湖南、云南、贵州及四川、广西的一部,但在清大军的重压下,已没有北伐中原的能力。
蔡毓荣南征图卷(局部),清人绘。图为清廷水师与吴三桂水师大战于洞庭湖时的情形。
吴三桂势既不振,乃思称帝以维系人心。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他称帝于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国号曰周,并颁布新历,举行乡试,以为号召。八月,三桂病死,其孙世璠继立。世璠退居贵阳(今贵州贵阳市),兵势益衰。次年,清军攻湖南,连下长沙、衡阳等要地。其时三桂从孙世琮守广西,清军攻之,世琮战死。十九年(1680),清将赵良栋等略定四川,清军分别自湖南攻贵州,自广西攻云南;吴世璠自贵阳奔云南,贵州遂为清军收复。次年,清大军会于曲靖(今云南曲靖市),进逼云南城(今云南昆明市)。世璠遣将出战不胜,调川南军队入援,而赵良栋亦跟踪而至。世璠以援绝自杀,四川、贵州、云南皆定,总计这场乱事,前后达八年之久。耿精忠、尚之信虽已降清,但不甚听驱遣,圣祖乃召他们至京师。之信于十九年赐死,精忠则于二十一年(1682)伏诛,于是三藩完全消灭。
三藩平定后,清室收没三藩的产业,所部藩兵也都撤回京师;并遣满洲旗兵,驻防福建、广州、荆州(今湖北江陵县)等地,以防再乱。这时除了台湾郑氏犹抗清不屈外,整个中国本部,都为清室所直接统治,其政权也较前大见稳固。此后不久,清室又吞灭了台湾的郑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