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傅乐成 >
-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思想 >
- 六、阴阳家
(二)邹衍的学说
邹衍的著作都已亡佚,他的学说见于他人的著作而留传于今的有二,就是“大九州说”和“五德终始说”。
邹衍以前的学者,想象世界是一块大陆,四围是海,海尽处与天相接。儒家所说的“中国”(当时列国的总和),几乎就是大陆的全部,相传夏禹时曾划分为九州。邹衍则认为禹的九州并不就是“天下”,只是天下许多州的一州,名叫“赤县神州”。赤县神州以外,另有九州,每州各有海环绕之,各州的面积也远较赤县神州为大。禹的九州也就是儒家所谓的中国,只占全天下的八十二分之一而已。这就是大九州说,这种说法,无疑把前人想象中的世界的空间扩大了许多。
五德终始说起源于邹衍以前儒家的五行说。五行是构成万物的五种原素,即金、木、水、火、土。当时的儒者,又认为一年之中,五行势力轮流当盛,例如春时“盛德在木”,夏时“盛德在火”等。人事应与五行的运转相配合,因此为君王者,于一年中的某个季节便有应做与不应做的事,例如仲春应行庆施惠,不应出兵等。五行论是谁创的,不得而知;荀子认为子思、孟子所造作,大概不确。邹衍又把五行论加以推广,认为自天地剖判以来,人类的历史便为五行的势力(即五德)所轮流支配。在甲德轮值之时,人事上便有代表甲德的甲朝兴起,它的服色、制度以及政治精神,必须和甲德相配,例如周为火德,色尚赤等。到甲德既衰,乙德继之而盛;人事上则有乙朝兴起,取甲朝而代之。在两德相交替之际,照例要有祥征出现。战国末年,五德终始说已成为当时思潮的主流,并且作了当时列国诸王代周而兴统一天下的理论根据。同时谈这种学说的人,更混迹于儒家之中,许多方士和五行论者,竟都儒服儒冠。到汉朝,儒学中渗入大量的阴阳学,造成一个儒学其名阴阳学其实的学派,在两汉的政治社会上,大大的发挥了威力。甚至其后中国的一切信仰和方技,都多少受这种学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