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先世和早年的生活

字数:1348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还用过其他别号①。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于石船山(今衡阳县曲兰乡湘西村),敌人尊称船山先生。明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初一日(1619年10月7日),生于衡州府城南回雁峰下的王衙坪(今属衡阳市大码头横街)。

王氏有谱牒可稽的始祖王仲一,居住扬州高邮的打鱼衬。明洪武间,因跟随朱元璋渡江作战有功,授山东青州府(治今山东益都)左卫正千户。其子王成,参加燕王朱棣为夺取帝位而发动的“靖难之师”,以功升任衡州卫指挥佥事,迁居衡阳。到王夫之出生时,已经住上十代了。

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多次参加乡试,只取为“副榜”,以后到北京国子监肄业期满,也未授与官职。他少年时跟随衡阳有名的学者伍定相学习。伍“为学综天文、地纪、人官、物曲、兵农、水利之书,以淹贯为主”②。王朝聘又拜邹德溥为师。邹德溥是理学家邹守益之孙。邹守益先宗程朱,后师事王守仁,故学主折衷,一方面讲良知,一方面又不愿杂于禅,而兢兢于“戒惧慎独”①。王朝聘受到启迪,“以真知实践为学”②。王朝聘这种思想和治学宗旨,对王夫之有很大影响。

王朝聘有三个儿子:长介之,次参之,夫之最小。天启二年(1622),夫之四岁,与二哥参之入家塾,从大哥介之受读。十四岁时考中秀才,十六岁时从叔父王廷聘学诗,接受了“深不喜竟陵体”③,坚持“斟酌开、天,参伍黄、建,拒姝媚之曼声,振噌吰之亢韵”④的诗歌创作主张。崇祯九年(1636)赴武昌参加乡试,落第。次年夏,从王廷聘读史于“曳塗居”(王廷聘的居室)。崇祯十一年,王夫之入岳麓书院肄业。他与旷鹏升等订“行社,聚首论文,相得甚欢”⑤。崇祯十二年秋,赴武昌参加乡试,又落第。十月间,他和郭风蹮、管嗣裘、文之勇等设“匡社”,揣摩制艺,互相匡正。崇祯十四年,王夫之建造乾涛园,潜心读书其间。这时,湖广提学道高世泰至衡州主持岁试。王夫之的试卷,为高世泰所称赏,并写下评语:“忠肝义胆,情见乎词”⑥。未几,他赴武昌参加乡试,以《春秋》试卷列第一,中式举人第五名。十一月,王朝聘督促王夫之和王介之取道南昌,到北京等候会试,王夫之兄弟立即动身。他们于十二月初旬到达南昌,在那里度岁。由于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已在席卷河南后进入承天(治所今湖北钟祥),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袭破黄梅,因而朝廷于崇祯十六年正月命将本年会试改为八月举行。王夫之由南昌返归衡阳,编印《乾涛园诗集》。五月三十日(7月15日),张

①据王之春:《船山公年谱》,还用过“卖姜翁”、“一瓠先生”、“瓠道人”、“双髻外史”、“梼杌外史”等别号。

②罗正钧:《船山师友记》,岳麓书社1982年版,第72页。①《明史》卷282《儒林列传》。②王夫之:《显考武夷府君行状》,《王船山诗文集》第26页。③王夫之:《家世节录》,《王船山诗文集》第106页。④王夫之:《牧石先生暨吴太恭人合祔墓表》,《王船山诗文集》第38页。⑤王夫之:《[旷氏]南卿公墓志铭》,载《船山学报》1981年1期。8页。⑥王夫之:《自序》,《王船山诗文集》第646页。

献忠率军由蕲水攻占武昌,自称“大西王”。九月二十九日(11月10日)大西军攻入衡州。张献忠下令“开科殿试”,“考授”官吏①。王夫之和王介之因在郡有名望,就成为被延揽的对象。他们不愿与大西军合作,就在舅父谭允琳的引导下,连夜奔往南岳莲花峰下“草舍”藏匿,在生活上得到常居该地的夏汝弼和僧性翰的照顾,可是他们的父亲王朝聘,已经衰老,不能徒步,却被张献忠手下的人找去,要他通知王夫之兄弟出来佐助,王朝聘加以拒绝,准备投缳自杀。王夫之闻讯后,连忙“剺面刺腕”②,用毒药敷在伤口上,叫人把他抬到大西军的有关“官庭”中,“示不可用”③,同时谎称王介之已死。张献忠的部下见王夫之已到,就把王朝聘释放了。这天晚上,王夫之也伺机逃走。他奔往南岳莲花峰下(王朝聘也来此),在黑沙潭畔作《九砺》。此诗只有一首保存下来,其序云:“缘从贼者斥国为贼,恨不与俱碎,激而作此。”④可见王夫之当时的立场是与农民起义军和投奔大西军的知识分子完全对立的。

①光绪《衡州府志》卷29《兵燹》。②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王船山诗文集》第20页。③同治《衡阳县志》卷7《人物列传》。④王夫之:《九砺之一》,《王船山诗文集》第521页。


第十七章王夫之第二节坚持抗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