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白寿彝 >
- 第十一卷近代前编 >
- 甲编序说
第三章本卷编写旨趣
以清道光二十年(1840)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即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这个时代,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从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间包括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皇朝的灭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本卷论述的是自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80年的历史,为近代前编。在我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下限,目前尚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有不少著述的下限断于1919年五四运动,此前为中国近代史,此后为中国现代史。但也有许多研究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应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因为在1949年以前,中国的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本卷采取后一种意见,即以五四运动作为近代前后编的划分,而不是近现代的划分。
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也由于清皇朝的腐败,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的历史,是灾难深重的屈辱历史,也是英勇抗争和不断探索的历史。独立、民主、富强和统一,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近代中国人,从林则徐禁烟、抗英,太平天国起义,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反帝运动,辛亥革命,直到护法运动,等等,都是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他们都为此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但也都没有能够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地位。因而在五四运动后,又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鸦片战争后的晚清社会里,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除原有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外,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经济,这是鸦片战争以前所没有的。到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很缓慢的,很微弱的。据统计,近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到1920年仅为4.9%,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却占95.1%。这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压迫、掠夺的结果。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结合起来,支持反动派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支柱。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维护,封建的土地关系、商业高利贷资本和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及上层建筑得以保持下来。帝国主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化,又使中国停留在半封建状态。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阶级结构也发生变化,出现了新的阶级。这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的成长,必然要在政治上提出要求。反映这种要求的,一是戊戌变法运动,一是辛亥革命。
鸦片战争后,西学的传播,尤其是新知识分子的出现,在思想文化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与传统历史循环论、纲常名教等相对立的,是进化论、民权、自由、平等等思想的传播。“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以及“史界革命”等相继提出,使文艺、史学出现了新气象。废科举,办学堂,出国留学,教育方面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到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形成了高潮。
关于近代前80年历史,涉及的事和人很多,文献也很丰富,在这一卷里不可能都写到,只能论述主要的,虽不完备,但大致可勾勒出基本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