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白寿彝 >
- 第十一卷近代前编 >
- 丁编传记 >
- 第二十一章李善兰
第二节朝廷养兵本卫民,临敌不战为何哉
1840年,李善兰29岁的时候,鸦片战争爆发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用鸦片和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帝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1842年5月,英军攻陷江浙海防重镇乍浦。乍浦离李善兰的家乡硖石只有几十里的路程。他耳闻目睹了侵略者烧杀淫掠的血腥罪行,满怀悲愤,奋笔疾书《乍浦行》一诗:“壬寅四月夷船来,海塘不守城门开。官兵畏死作鼠窜,百姓号哭声如雷。夷人好杀攻用火,飞炮轰击千家灰。……饱惊十日扬帆去,满城尸骨如山堆。朝廷养兵本卫民,临敌不战为何哉?”②鲜明地表达了他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对清政府临敌不战的强烈谴责,以及他对敌主战的坚决态度。
人民群众不堪忍受侵略者的凌辱。当时有一个名叫刘七姑的女子,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宁死不屈,投井自尽。李善兰写了一首民歌体裁的《刘烈女》诗①:
夷船海上来,将军不敢守。炮声一震魂魄丧,骑马掩耳出城走。呜呼!将军性命重如此,烈女乃于井中死。用通俗明白的语言对比描绘“将军”和“烈女”的形象,褒贬爱憎的感情色彩何其鲜明!李善兰还在《汉奸谣》②一诗中痛斥那些“割民首级争献功”的民族败类,对于“街头义勇捉汉奸”、“为尔良民一雪仇”的举动则表示欢欣鼓舞,拍手称快!
鸦片战争血淋淋的事实,激发了李善兰忧国忧民和科学救国的进步思想。他说:“呜呼!今欧罗巴各国日益强盛,为中国边患。推原其故,制器精也;推原其制器之精,算学明也。”③为了国家的强盛,他希望“异日人人习算,制器日精,以威海外各国”④。从此,他自己便身体力行,在家乡刻苦从事数学研究工作。
②陈奂:《师友渊源记》。①李善兰:《听雪轩诗存》,汲修斋校本,北京图书馆藏。②李善兰:《听雪轩诗存》,汲修斋校本,北京图书馆藏。③李善兰:《听雪轩诗存》,汲修斋校本,北京图书馆藏。④李善兰:《重学》序,186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