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从应科举到拜上帝

字数:2044

清康熙中期,洪秀全的五世祖从广东嘉应州迁到花县官禄■,到洪秀全的父亲洪镜扬时,经历四世,时逾百年,家族繁衍,世代务农。洪秀全7岁入本村书塾,五六年间就能熟读“四书五经”、《孝经》和许多古文,很受业师称许。洪镜扬和族中人都期望和相信他会很快获得功名,光宗耀祖。

洪秀全虽聪明而用功,但在科举考场上却始终不得志。大约从十五六岁

起,直到31岁的十几年间,他多次应考,但从未得中秀才。

道光二十三年(1843),洪秀全又一次应考失败后,仔细阅读了一本叫《劝世良言》的书。这是早年的基督徒、广东高明人梁发编写的一本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其内容是摘引新、旧约《圣经》的某些片断,加以中国化的敷衍讲解,宣传拜上帝、敬耶稣,反对拜偶像邪神和天堂永乐、地狱永苦等说教。洪秀全于道光十六年(1836)在广州应考时得到这本书,但当时只略一翻阅就置于书笥。这次细读后,他在思想上产生了强烈震动,“觉得已获得上天堂的真路和永生快乐之希望,甚为欢喜”①。于是他和表兄李敬芳二人按书中所说自行施洗,向上帝祈祷,答应自此不拜邪神,不行邪事,遵守天诫。

此后,洪秀全首先向亲友“宣讲拜偶像之罪恶及拜真神上帝之要”,说服了父母兄嫂侄辈和友人同拜上帝,其中包括他的至好冯云山、族兄洪仁玕。但洪秀全不是一般地信仰上帝,而是自认为负有向世人宣传拜上帝、斥偶像以拯救世界的特别使命。他之所以产生这种自我意识,是同他个人的内心经验有密切关系的。他在道光十七年(1837)病中曾连续地产生一系列模糊的幻觉,似乎有人迎接他到一处华丽而光明的地方,有一老人对洪秀全说,世人都是他生养的,但都忘记了他,反而去拜事妖魔;授给洪秀全一柄斩妖魔的剑和一枚治服邪神的印,要他放胆去做。这些幻象可能是他曾大略浏览过的《劝世良言》中关于上帝、天堂、邪神等片断印象的再现。这次他仔细阅读《劝世良言》,把当年病中的幻象同这些幻象所由产生的本源——《劝世良言》加以对照比附,“大觉大悟,如梦初醒”,认为自己的灵魂曾经升天,见过上帝,他自己就是上帝所派的拯救世人使人们回到敬拜上帝之路的使者。

梁发的《劝世良言》只是一本粗浅的基督教传道书,但他为了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中夺取阵地,却很通俗有力地揭露了中国社会的弊病,并且许诺人们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纯洁灵魂,消除邪恶,达到“君正臣忠,父慈子孝,官清民乐”,实现“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清平好世界”。由于自身前途无望而对旧世界、旧信仰产生失望、怀疑的洪秀全,接受了这种新的说教,相信这就是真理。从此,他抛弃功名仕进之途,为着反对世上之陋俗和拯救邪恶的社会而诚心诚意地作一名宣传上帝福音的使者。

道光二十四年(1844)春,洪秀全、冯云山等以极大的热忱离开本乡去外县和广西传教。在广西浔州府贵县赐谷村洪秀全表兄王盛均家,他们停留了几个月,发展信徒百余人。但王家贫苦,难以久住,洪秀全于冬十月返回广东,冯云山不愿回来,独自到桂平县,辗转进入紫荆山,在那里做工、教书、传教。

①韩山文著、简又文译:《太平天国起义记》,1935年燕京大学图书馆印。第9页上文字据英文稍有改动。

洪秀全回家后,仍以执教为生,并继续在本乡和附近传教。他在广西传教时和回家后的道光二十五、二十六(1845、1846)两年中写了五十多篇文章。现在留存的有写于道光二十四年的《百正歌》和写于道光二十五年的《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

《百正歌》宣传“正”这样一种道德观念,要求君臣、父子、夫妇、男女和富人、贵人各色人等悉由“正道”行事,反对“不正”的言行。诗歌列举尧、舜、禹、稷、周文、孔丘等古圣先贤,说他们是君正、臣正、父正、子正的典范,列举桀、纣、齐襄、楚平等由于贪色,淫妹、纳媳、纵妻等不正的行为而受到惩罚。洪秀全在这篇诗歌中以正和不正为国家兴衰、个人祸福之根源。

《原道救世歌》首先宣传所有人应该只拜上帝,不拜邪神。但它的主要篇幅是较《百正歌》更为具体地提出“正道”的思想行为准则,以夏禹、伯夷、叔齐、周文、孔丘、颜回等人为例,宣传孝顺、忠厚、廉耻、非礼四勿、贫富有命等“正道”的思想行为准则;反对六不正即反对淫、忤父母、行杀害、为盗贼、为巫觋、赌博、吸洋烟、饮酒、看风水、相命等。如诗歌题名所示,这是洪秀全当时的救世方案。

《原道醒世训》谴责“世道乖离”、“人心浇薄”,批判国家之间、省府县里乡各地区之间、族姓之间相陵相夺相斗相杀的现象。洪秀全提出天下男女都是兄弟姐妹,不应有此疆彼界之私、尔吞我并之念,憧憬唐虞三代之世“天下为公”的大道。他以为,陵夺斗杀的原因在于“所爱所憎一出于私”,在于人们不知道上帝是大家的共同父亲,“见小故其量小”。所以实现大道之途径在于皈依天父上帝和“心好”、“量宽”、“各自相安”。

洪秀全在乡间的传教活动为在广州的美国传教士罗孝全所闻知。从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初(1847年3月下旬)直到六月,除短期回乡外,洪秀全一直在罗孝全教堂学习。

罗孝全的教堂称为“粤东施蘸圣会”,成立于清廷对传教弛禁后的道光二十五年六月(1845年7月),当时在粤的著名传教士裨治文、吉勒斯匹和《劝世良言》的作者梁发均任该圣会的教务评议员。

洪秀全在教堂参加了圣经班,每天接受教导两小时,学习了旧约、新约圣经。罗孝全对洪秀全似乎是满意的,说“他学得了比较完备的知识”,“其行为举止无可指责”。在此期间,洪秀全请求受洗并加入教堂。于是,罗孝全委派了一个委员会到洪秀全家乡作调查考核;考查报告是有利的,接着就在教堂进行口试。就在要接纳他的时候,洪秀全对教堂没有薪金表示了犹豫,这使罗孝全宣布无限期推迟洗礼①。

洪秀全在罗孝全教堂受洗不成,决定不回花县,于六月初十日(7月21

日)去广西寻找冯云山。这造成了洪秀全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

①关于罗孝全教堂和洪秀全在教堂学习、申请受洗和口试问答等情况,均据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美国南部浸会差会部”收藏的罗孝全档案和发表于1856年美国《PutuamMonthly》的罗孝全文章《太平王(TaipingWang)》。


第三章洪秀全第二节建立太平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