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唐代的羁縻州制度及渤海、南诏的疆域区划

字数:3654

羁縻州制度的创立及其设置的地区

隋唐两代,周边各族种类既多,分布地区亦广。各族情况不尽相同,其所设施,亦因时因地而有所差异。大抵以游牧为生涯的民族,皆随畜迁徙,居处靡常。有的虽有城郭庐舍,也往往未能经常居处①,与以农耕为生涯的民族迥异。这些以游牧为生涯的民族也曾分部落治理其疆土。如突厥就有别部①,契丹分其国人为八部②,靺鞨亦有数十部③。由于没有固定的住处,因而难于备悉其中的具体区分。

唐时,这些从事游牧生涯的民族在内降之后,唐朝就按照内地久已通行的制度,在它们的疆土上设置州县,并设置都督府以统辖所设的州县。当时在回(回)纥的土地上曾设置过六府七州④,在党项的土地上曾设置过四州⑤,都是具体的例证。这样设置的都督府和州县,一般都用本部落的人为都督、刺史、县令,这是和内地的州县不相同的,为了互相区别,这样的设置一般称为羁縻州。这是唐代特有的制度。

《新唐书·地理志》论羁縻州的设置,谓始于太宗平突厥之时。贞观四年(630),颉利可汗破灭,唐因分其故地,左置定襄都督,右置云中都督,二府统之⑥。可是在《地理志》中就有不同的记载。《地理志》中所载的以奚族土地所建的羁縻州中有鲜州和崇州,以契丹土地所建的羁縻州中有威州和慎州,皆谓在武德时就已经建立。并谓鲜州和崇州乃是由饶乐都督府析置的。而饶乐部督府始置于唐初,中间曾经废止过,至贞观二十二年(648)复置。如所言无讹,则羁縻州制度自唐初即已有之。核实而论,若追溯其渊源,还应上及隋时。唐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宜宾)所属的“诸蛮州”中,就有昆州、协州和曲州。这三州都是隋时所置,隋末乱离时废除,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开南中复置。可能当时尚无此羁縻州的名称,故不为人所重视。按照唐时的规定,羁縻州制度有都督府和州县的不同等级。都督府有领州的,也有不领州的。州也有领县和不领县的分别。这都是斟酌当地具体情形而有增损的。都督、刺史、县令不仅以其本部落人为之,而且皆可以世袭。举凡关内、河北、陇右、剑南、江南、岭南诸道皆有羁縻州。关内道的羁縻州是以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诸部设立的,分隶于单于、安北二都护府和夏州(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北)、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庆州(治所在今甘肃庆阳)、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四都督府。河北道的羁縻州是以突厥的别部及奚、契丹、靺鞨、降胡、高丽诸部设立的,分隶于安东都护府和营(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幽(治所在今北京)二州都督府。陇右道的羁縻州是以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的别部及龟兹、于阗、焉耆、

①《旧唐书》卷十四《宪宗纪》上。①《新唐书》卷二一六上《吐蕃传》上。②《新唐书》卷二一五上《突厥传》上。③《旧唐书》卷一九九下《契丹传》。④《旧唐书》卷一九九下《靺鞨传》。⑤《旧唐书》卷一九五《回纥传》。⑥《旧唐书》卷一九八《党项羌传》。

疏勒、河西内属诸胡、西域吐火罗等十六国设立的,分隶于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和凉(治所在今甘肃武威)、秦(治所在今甘肃天水)、临(治所在今甘肃临洮)、洮(治所在今甘肃临潭)四州都督府。剑南道的羁縻州是以羌、蛮诸部设立的,分隶于松(治所在今四川松潘)、茂(治所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嶲(治所在今四川西昌)、雅(治所在今四川雅安)、黎(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戎(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姚(治所在今云南姚安)、泸(治所在今四川泸州)诸州都督府。江南道的羁縻州是以蛮部设立的,皆隶于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都督府。岭南道的羁縻州也是以蛮部设立的,分隶于安南都护府和桂(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邕(治所在今广西南宁)、峰(治所在今越南越池东南红河之南)三州都督府⑦。

应该指出,这些羁縻州最初都是设立在周边各民族的疆土上。如为回纥所置的瀚海、燕然、金徽、幽陵、龟林、卢山六府,即分别设于回纥、多览、仆骨、拔野古、同罗、思结诸部①。可是到后来有很多的羁縻州竟然侨置在唐朝的版图中,贞观初年为突厥诸部所置的定襄和云中两都督府,后来就分别侨置于宁朔县和朔方郡②。宁朔县在今陕西靖边县东,当时属于夏州,而朔方郡就是夏州。这仅是当时侨置羁縻州的一例,当时像这样的侨置实甚繁多,殆不胜枚举。这显示着唐代的力量己难以控制有关民族的疆土。至于西域吐火罗等十六国所置的羁縻州,则已随安西和北庭两都护府的失陷和陇右交通的阻塞,而无由闻问。当时未在吐蕃境内设置羁縻州。对于吐蕃的疆域及其间的区划,唐人亦鲜有记载,详情无由知悉。

渤海的疆域及其行政区划

从事农业生产的地区,人习定居,有城郭邑聚,故能仿照隋唐皇朝的典章,划土分州,以相治理。高昌远在西域,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东南,犹有其故城遗址。迄高昌亡时,其地共有三郡五县二十二城③。高昌亡于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9)。其时唐已恢复州制。高昌犹沿袭隋时旧规,故仍以郡相称。高昌曲氏传国九世,历时一百三十四年②。大体皆在隋唐以前,入唐后仅有二十余年,即告灭亡,未能据以觇唐代的影响。其时在疆域制度方面最受唐代的影响的,当推渤海和南诏。渤海在唐的东北,南诏在唐的西南。南北虽各不同,所受的影响都相当巨大。

渤海盛时,其国土有今吉林、辽宁两省的东部,黑龙江省的东北部,南有今朝鲜的北部,东有今乌苏里江以东迄于日本海。其国内共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五京各领一府,府皆领州,领州多寡,则因地而异,不尽相同。最多可以领到九州,少者亦可有二州。上京龙泉府,乃肃镇故地,府治在今黑龙江宁安东京城。上京之南为中京显德府,府治在今吉林敦化北。东京龙原府,亦曰栅城府,为■貊故地,府治在今吉林珲春。南京南海府,为沃沮故地,府治在今朝鲜咸兴。西京鸭渌府,为高丽故地,府治在今朝鲜慈城东北鸭绿江南岸。五京所领诸府之外的府为长岭府(治所在今吉林桦甸

⑦《新唐书》卷二一五上《突厥传》上。①《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七下。②《旧唐书》巷一九五《回纥传》。③《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七下。

南)、扶余府(治所在今吉林四平)、鄚颉府(治所在今黑龙江阿城)、定理府(治所在今俄罗斯境内苏城)、安边府(治所在今俄罗斯境内奥耳加)、率宾府(治所在今俄罗斯境内双城子)、东平府(治所在今黑龙江密山东兴凯湖畔)、铁利府(治所在今黑龙江依兰)、怀远府(治所在今黑龙江同江)、安远府(治所在今俄罗斯境内伊曼),另外还有郢、铜、涑等三个独奏州①。独奏州犹如现在的直辖州,这是隋唐两代都少见的。

南诏的疆域及其行政区划

南诏的疆土据《新唐书·南诏传》所载,乃是居于永昌、姚州之间,铁桥之南,东距爨,东南属交趾,西摩伽陀,西北与吐蕃接,南女王,西南骠,北抵益州,东北际黔巫。永昌在今云南省保山县。姚州在今云南省姚安县。铁桥城据说在剑川北三日程③。剑川今为云南剑川县。依此推求,铁桥城当在今云南维西县东北金沙江畔。唐时,爨有西爨和东爨,亦即白蛮和乌蛮。两爨虽各有居地,大要在曲靖和宣城之间①。曲靖即今云南省曲靖县。宣城之地虽无考,亦当在今云南省东部。摩伽陀未知确地,据樊绰所记,南诏之西有大秦婆罗门国和小婆罗门国,未见涉及摩伽陀②。按唐时安南通往域外的道路,其中一途经过南诏的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再至于摩揭陀国③。摩揭陀即摩伽陀④。然此国在今印度境内,恒河之南,距南诏甚远,不当与南诏毗邻。大秦婆罗门国当为大婆罗门国之讹。其国在永昌北,弥诺国江西,小婆罗门国当在今印度阿萨密南部,自阿萨密北部以西至于恒河流域,应为大婆罗门国⑤。阿萨密和恒河距南诏皆仍属过远,亦难据以为言。然大婆罗门国在弥诺国江之西,弥诺国江当即弥诺江,此江为今缅甸境内的亲敦江⑥,当为南诏的西界。南诏西南的骠国,为今缅甸。南诏之南的女王国当为后来的八百媳妇⑦。而八百媳妇的故地则在今缅甸掸邦东部。又按文宗太和三年(829),南诏曾攻入成都,及其南归,至大渡河,谓此河为南诏境界①。所谓南诏疆域北抵益州,就是止于大渡河畔。综合这些地方来说,南诏盛时的疆域,北至于今云南维西县北,东北达到大渡河畔,东臻于今云南、贵州两省之间,西抵缅甸境内的亲敦江,南部当已伸入缅甸的东部以及老挝和泰国的境内。

南诏以羊苴咩为都,其地在今云南大理县。其别都在善阐府,为今云南昆明市。于其境内分设节度、都督和睑。南诏盛时已在唐代后期,其时唐代各地皆设有节度使,南诏亦以节度统治各地,应在情理之中。都督也是唐代的旧称,仅睑为当地土语,实际上就是州的意思。南诏盛时,共有六节度、

①②《旧唐书》卷一九八《高昌传》。③《新唐书》卷二一九《勃海传》。①《蛮书》卷六《云南城镇》。②《蛮书》卷四《名类》。③《蛮书》卷十《南蛮疆界接连诸蕃夷国》。④《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七下。⑤《新唐书》卷二二一上《西域传》。⑥向达:《蛮书校注》卷十。⑦《蛮书》卷二《山川江源》;[法]伯希和:《交广印度两道考》十七。①向达:《蛮书校注》卷十。

二都督和十睑。六节度为弄栋、永昌、银生、剑川、拓东、丽水。两都督为会川、通海。十睑为云南、白涯(亦称勃弄)、品澹、登川、蒙舍、大厘(亦称史睑)、苴咩(亦称阳睑)、蒙秦、矣和、赵川②。都城羊苴咩周围自成一个区域,不隶属于节度或都督。弄栋节度治所在今云南姚安县,永昌节度治所在今云南保山县,银生节度治所在今云南景东县,剑川节度治所在今云南剑川县,拓东节度治所在今云南昆明市,丽水节度治所在今缅甸密支那南恩梅开江畔,会川都督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通海都督治所在今云南通海县。至于十睑的治所就不必在此琐陈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隋唐两代疆域的广大。隋祚短促,尚无若何变化。唐代中叶以后,由于安禄山乱事的影响,版图颇有削减。吐蕃强大,不仅陇右一道大部沦陷,而西域道阻,安西、北庭两都护所辖土地,亦无由闻问。西南的南诏也称雄一方,大渡河南皆成化外。后来虽能乘吐蕃内部多事,相继收复陇右各处,然国力衰弱,是不可与天宝以前相比拟的。

隋唐两代承南北朝之后,对于疆域制度多所厘正。最为显著的是改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为两级制。这是因当时州和郡几乎相差无几,不能不加以改革。隋唐两代州郡两个名称曾更迭代用,其实还是一样的。唐代更创立府制和道制,也是一时的新猷。道制到宋代改成路制,府制却递相因袭,至于清代末年。

隋唐两代亦如其以前各皇朝,其文化以及典章制度对于周边各族都有一定的影响。疆域区划也不例外。周边各族如突厥、回纥等习于游牧生涯,往来无恒居,自然说不上有什么州县设施。唐代虽在各族疆土中设立羁縻州县,还难以起到和内地相同的作用。可是像渤海、南诏等从事农业生涯的民族,习于定居,有城郭邑聚,因而在其版图内设官置吏,分疆治理,俨然和中原相同,虽一些名称设施稍有违异,那是无损于整个趋势的。

②《新唐书》卷二二一中《南诏传》下。


第三节行政区划及其有关制度第四章隋唐各民族的分布及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