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国通史 - 白寿彝 >
- 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
- 甲编序说 >
- 第三章研究概况
第二节辽史研究概况
清人对辽史史料的整理和研究
清人对辽代史料整理用力最勤,拾遗补缺,考证异同,成果颇丰。遍搜群籍,以致力于补充《辽史》之不足,成果可称者首推乾隆时人厉鹗,他“以《辽史》缺略太甚,毕终生之业,详注而辨证之”,编纂《辽史拾遗》24卷,参考、征引各类书籍三百余种,仿《三国志》裴松之注例,“自本纪外,志、表、列传、国语,凡有援引,随事补缀”①。新增者另立条目,史文与补文异同者,悉加考证、按语。此后,杨复吉又据厉鹗所未及见的《旧五代史》,成《辽史拾遗补》5卷,对厉鹗书中遗漏失检之处加以补订,辑录400余条。清朝学术研究成果卓著,也重视对辽史的研究,乾嘉时人赵翼在其《甘二史札记》中,考察了《辽史》的编纂情况,并将《辽史》所载与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宋史》等书以及《辽史》本身纪、传互校,指出其歧互与疏漏处。乾隆《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妄改辽、金二史人名、官称,造成了辽金史译名混乱,使后学者难于尽悉。《廿二史札记》著后又有补遗1卷,辑录了辽、金、元三史中的译名,“以旧名在前,今名在后,使人知旧本如此,今本如此,读史者可不迷于检阅焉”②。
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宋辽金元四史朔闰表》,汪远孙的《辽史纪年表》、《西辽纪年表》,万斯同的《辽诸帝统系图》、《辽大臣年表》,李慎儒的《辽史地理志考》,汪辉祖的《辽金元三史同名录》;近人陈汉章的《辽史索引》,丁谦的《辽史各外国地理考证》,吴廷燮的《辽方镇年表》,罗福颐的《辽汉臣世系表》等,或考证诸书记载异同,或补著文献记载的不足,或对名物制度加以研究探讨归纳,或对相关地理沿革加以考察。
清末,李有棠编纂的《辽史纪事本末》,“区别条流,各从其类,均以正史为主”,同时仿裴松之注《三国志》和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将《考异》散入各条下的体例,“博采各书,考证异同”①,附载于《考异》中。此为辽史研究的第一阶段,大量工作是对《辽史》本身的考察、注释和补充,为深入研究辽史奠定了基础。
近人对辽代史料的整理和研究
最早辑录辽人著述者为署名敬亭山人的《辽金文存》12卷②,未及出版。近人缪荃孙又搜集辽人诏令、奏疏、策问、表、文、诗、谣谚、铭、记、碑、墓志、杂著等,辑为《辽文存》6卷。同时编著《辽艺文志》和《辽金石存目》附于书后。王仁俊也从事辽人著述的搜辑、整理,采辑历代史文、方志
①《辽史拾遗·序》、《自序》。②乾隆《御批通鉴辑览》,将辽、金、元三史旧名,“悉按国语改正,其旧名仍注于下,以资参考”。赵翼为检索方便,于《补遗》中列旧名于前,以新名注于下,独具匠心。参见《廿二史札记补遗》。
①李有棠:《辽史纪事本末凡例》,中华书局1983年版。②杨家骆:《辽史汇编·序》称最早辑录辽文献者为敬亭山人的《辽金文存》共12卷,钞本在“中央图书馆”善本馆。敬亭山人,王姓,清嘉庆时人。
和行记等,编辑《辽文萃》14卷。《辽文存》问世后,王仁俊将其未收的诏敕、策表、奏疏、诗文、碑铭等汇为5卷出版。《辽文萃》后附《作者考》和《逸目考》各1卷,对缪书多所补益。此外黄任恒的《辽痕五种》即《辽代年表》、《辽代文学考》、《补辽史艺文志》、《辽文补录》、《辽代金石录》,倪灿的《补辽金元艺文志》,金文诏的《补三史艺文志》和王仁俊的《辽史艺文志补证》,周春的《辽诗话》,罗福颐的《辽文续拾》等,对辽朝及后人有关辽代史事的记录整理方面也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1936年,陈述在缪荃孙等人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补以碑志铭文,辑成《辽文汇》12卷。1980年,再增新发现和出土碑志铭文,以《全辽文》为名出版,仍为12卷,补遗1卷。包括诗、谣谚、诏谕、敕制、哀册、册、官告、表、奏疏、书状、对、议论、文、牒、札子、檄、序、碑铭、颂、偈、记、塔记、幢记、题记、祭文、墓志和杂著27类,分别编成类目索引,附于书后,以便检索。并附作者索引及事迹考。
台湾学者杨家骆在编纂《中华大辞典》时,广搜群籍,其中涉及辽事者,“可疏释补正《辽史》原文者,不期竟达350余万言”①,遂辑为《辽史汇编》11册。分为辽史史文、辽史纂修有关论著、辽史拾遗校读、辽史表志注补、辽文献、记辽史他史、辽史论文和西文论著八大类。搜检甚丰。
20世纪20年代以后,辽史研究进入第二阶段。自王国维始,在研究元史、北方民族史和蒙古史的同时,兼及辽朝史事,著有《辽金时蒙古考》和《鞑靼考》。此外,方壮猷的《契丹民族考》、姚从吾的《说阿保机时代的汉城》、柳翼谋的《契丹大小字考》、尹克明的《契丹汉化考略》和冯承钧的《辽金北边部族考》等,或以契丹民族为考察对象,或对辽朝的某一社会问题进行考察,或在考察辽金时期北方民族和蒙古先民的情况时,兼及辽朝。此后,以辽史为重点进行研究且成就突出者有冯家昇、傅乐焕和陈述。
冯家昇有《辽史源流考》、《辽史初校》和与美国学者魏特夫合著以英文发表于美国的《辽代社会史》等著作,以及《契丹名号考释》、《太阳契丹考》和《契丹祀天之俗与其宗教神话风俗之关系》等论文。他对《辽史》和辽朝历史进行了专题研究,有关辽史研究著作大多已收入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论文集《冯家昇论著辑粹》中。与魏特夫合著的《辽代社会史》的资料汇编部分,为冯家昇辑注,“取材广泛,选择精严,注释明晰,是一部研究辽史的重要参考书”①。
傅乐焕有《宋人使辽语录行程考》、《辽代四时捺钵考五篇》和《辽史复文举例》等,对辽朝特有的制度、辽宋关系的研究以及对辽史研究文献的校勘等都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他的研究专集《辽史丛考》。
1934年,梁园东翻译和注释俄国学者布莱资须纳德的《西辽史》,所注
内容丰富,为原著补充了大量资料,推进了西辽史的研究。
194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金毓黻的《宋辽金史》。1948年,陈述《契丹史论证稿》出版,对契丹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契丹民族的来源、部落组织,辽朝的建立与统治等作了全面考察。
①《辽史汇编·序》。①夏鼐:《<冯家昇论著辑粹>跋》。
1949年以后的辽史研究成果
1963年出版的陈述《契丹社会经济史稿》,从阶级关系、土地占有形式、农牧业经济、城镇建设、商业发展等方面,全面考察了辽朝的社会经济及其特点。
70年代以后,辽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蔡美彪等著的《中国通史》和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两部通史对辽史有专章叙述。1986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由蔡美彪主编的《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对辽代的国号、年号、行政建置、官制、军制、法制、社会经济制度、人物、事件、史迹、文化典籍、宗教等方面皆有专条。1992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亦列有辽史方面诸多条目。此外,大量的论文和专著也相继面世。
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张正明的《契丹史略》,该书简明地叙述契丹民族的起源、发展、建国,辽朝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是全面、扼要介绍契丹和辽朝历史的著作。1984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杨树森的《辽史简编》,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舒焚的《辽史稿》。《辽史稿》比以往的同类著作叙述更详尽、更全面,对契丹人的部落组织、契丹社会的奴隶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对文献记载的某些歧异也做了必要的考察,并提出作者的看法,书中还附有契丹人各个时期的部落、州县和机构等各种图表21幅。陈述又在《契丹史论证稿》的基础上,出版《契丹政治史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995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李桂芝的《辽金简史》,这是国家教委统编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的一种,该书除对辽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发展状况作了较全面系统的叙述外,又适当地增加社会史、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的相关内容。对史学界尚未取得一致看法的问题也提出作者的观点,“虽与前人和当代一些专家有不完全相同的看法,然均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①。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专题研究著作也相继问世。1991年,是辽史专题研究成果丰收的一年,三部专著同时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杨若薇的《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这是对辽朝的行政制度、军事制度特别是契丹特有的斡鲁朵、行宫和糺军等的专题研究和全面考察,“在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在进行纵的和横的联系方面,都有其特长和独到之处”②。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魏良弢的《西辽史纲》,它是作者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阐述西辽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疆域、纪年及其对中亚社会的影响的一部专著,“作者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言他人未尽之言。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史研究的一大空白”③。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李锡厚的《耶律阿保机传》,它是由民族史学家史筠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库》的一种,该书“首次较具体地将耶律阿保机的事迹呈献给读者”④,全面叙述辽朝开国皇帝、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耶律阿保机的一生及其对北方民族的发展和中国统一所作出的贡献。贾敬颜教授的《民族历史文化萃要》和《东北古代民族古代地理丛考》,分别于1990年和1994年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和中
①王钟翰:《辽金简史·序》。②邓广铭:《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序言》。③魏良弢:《西辽史纲·内容简介》。④《耶律阿保机传·内容提要》。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贾敬颜教授勤于文献的考索和校订,尤邃于北方民族史,他知识面宽,“经史之外,涉猎诸子百家”①。他“爬梳故籍,钩沉索隐”②,将多年的读书笔记和考证所得汇成两书,“多言之有物,征而有信”③。其中多有涉及契丹民族史和辽代地理、民族等内容者,也是学习和研究契丹民族史有价值的参考书。1994年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漆侠、乔幼梅的《辽夏金经济史》,这是“将辽夏金三个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作为中国北方一个独具特色的经济区域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拓荒之作”④。
此外,台湾学者陶晋生的《宋辽关系史研究》、杨树藩的《辽金中央政
治制度》等,也是研究辽史的专题著作。
辽朝作为游牧民族上层建立的政权,统治了中国北方的游牧和渔猎民族,也统治了辽东和燕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汉人和渤海人。辽史的研究既属于中国断代史的范畴,也属于民族史的范畴。在民族史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和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今天,辽史和契丹史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进行专题研究的论文硕果累累。
自1964年蔡美彪发表《契丹的部落组织和国家的产生》⑤以来,嵇训杰、李桂芝相继发表了研究契丹人部落组织的论文⑥;对辽朝的南北面官制,李锡厚、杨若薇、王曾瑜、唐统天等都有论文或专著进行研究①;蔡美彪、贾敬颜、杨若薇、李锡厚、关树东等也都有论文研究辽朝的军事制度和糺军问题②,此外,对辽朝的经济和二税户、转户,文化和科举制度,契丹人的婚姻制度和礼俗,辽朝统治下的民族和契丹文字等都有大量论文加以研究论述。
日本学者对辽史和契丹史的研究也做了大量工作,爱宕松男的《契丹古史研究》,白鸟库吉的《东胡民族考》,津田左右吉的《辽制度之二重体系》,若城久治郎的《关于辽的枢密院》,箭内亘的《辽金时代糺军之研究》,岛田正郎的《辽代社会史研究》等,分别对契丹古史和辽朝的军政制度进行了研究。此外,若城久治郎编辑了《辽史》中人名、地名、官称和名物制度的词语索引《辽史索引》,梅原郁等编辑了《辽金元人传记索引》,为研究者检索资料提供了方便。
①王钟翰:《东北古代民族古代地理丛考·序》。②《民族历史文化萃要·内容提要》。③姚大力:《中国历史学年鉴·史学研究·辽金元》,1992年。④李锡厚、王曾瑜:《评<辽夏金经济史>》,《历史研究》1995年第3期。⑤《历史研究》1964年第2期。⑥嵇训杰:《关于契丹族名称、部落组织和源流的若干问题》;李桂芝:《契丹古八部之我见》、《契丹大贺氏遥辇氏联盟的部落组织——<辽史·营卫志考辨>》等。①杨若薇除《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外,尚有多篇论文论述了辽朝北南面官制;李锡厚有《论辽朝的政治体制》、《关于辽朝的参知政事》、《辽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等论文;唐统天有《辽代尚书省研究》、
《由石刻补考辽代王府与公主邑司官制》和《契丹于越考》等;王曾瑜有《辽朝官员的实职与虚衔初探》
等。
②蔡美彪:《糺与糺军之演变》、杨若薇:《辽朝“糺”之探讨》、李锡厚:《辽朝的汉军》、关树东:《辽朝的中央宿卫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