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选拔人才,整顿吏治

字数:1653

辽景宗耶律贤、睿智皇后萧绰和圣宗耶律隆绪,承穆宗暴政之后,统治集团人心不稳,宋朝威胁南部边防。他们摒弃民族偏见,唯才是用,任人不疑,使蕃汉臣僚各尽其职,了无嫌隙,同心辅政。内安百姓,外抗强敌,为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兴盛繁荣创造了条件。

他们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除任用那些早期投靠或先后被俘的汉官、汉将外,又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景宗保宁八年(976),诏南京复礼部贡院,正式建立了主持科举考试的常设机构。统和六年,诏开贡举,科举作为选官制度之一正式确立。太平十年(1030)年,圣宗下诏以次年行贡举法,科举制度的法令、法规已经完备。虽然圣宗于这一年驾崩,但制度的完善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的。正是由于承天太后、圣宗留意选拔和任用治国之才,所以

①天禄五年(951),泰宁王察割(沤僧,太祖弟安端之子)、燕王牒腊(述轧)杀世宗及其后于祥古山火神淀(在河北涿鹿西),史称“火神淀之乱”。“帝(景宗)时年九岁,御厨尚食刘解里以毡束之,藏于

积薪中,由是得免。及即位,婴风疾,多不视朝。”参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契丹国志》卷6。②《辽史》卷9《景宗纪》下。③《辽史》卷9《景宗纪》下。①《辽史》卷71《景宗睿智皇后萧氏传》。

圣宗朝是个人才辈出的时期。契丹官僚中如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萧挞凛、耶律抹只、耶律学古、萧排押、耶律资忠等,汉臣中如韩德让、室昉、张俭、王继忠等,或忠直敢谏,或治狱公平,或安民有术,或拼死疆场,或奉节不辱,对辽政权的巩固与强大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这正是承天太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圣宗“每承顺,略无怨辞”①所致。

他们不仅重视官员的选拔,而且注意对官员的考察。圣宗与太后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正是由于朝廷赏罚严明,圣宗朝才有明敏干练如张俭者,抚民善断如邢抱朴者,直言敢谏如马得臣者,临民善治如耶律海里、耶律学古、萧排押、萧柳者,镇抚边陲战功卓著如萧挞凛者。而太师柘母以迎合被罚,南院大王耶律勃古哲因虐民被决以大杖,耶律阿没里好聚敛为时议所鄙。故当时朝野风气较为清正。

在整顿吏治的同时,承天太后与圣宗也重视审理狱讼,平反冤抑。保宁三年(971)恢复了被穆宗废弃的钟院,又置登闻鼓院以达民冤。四年,诏中外官上封事,了解政事得失。太后与圣宗锐意求治,留心听断,多次亲决滞狱和分遣诸臣决诸道滞狱,使罪犯得以及时判决,冤囚得尽快开释。统和中,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狱空闻。开泰中,诸道狱皆空。这既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反映,也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与中原联系的加强和受宋朝思想、文化、制度的影响,圣宗时又多次更定法令,屏除不利于封建统治的旧制,增加维护封建秩序的内容。如奴婢犯罪由官府治罪,主人不得擅杀;族帐有罪,黥墨依诸部例;契丹人犯十恶者依汉律。同时还不断完善诉讼制度,健全司法和行政机构。统和元年,敕“诸刑辟已结正决遣而有冤者,听诣台诉”;开泰八年,又“诏诸道,事无巨细,已断者,每三月一次条奏”;统和十二年,大理寺置少卿及正;十六年,“罢民输官俸,给自内帑”;开泰三年,增枢密使以下月俸;南京、奉圣、平、蔚、云、应等州置转运使;太平元年(1021),立长子宗真为太子,确立长子继承制;十年,“诏来岁行贡举法”等。通过这些制度、措施的制订和执行,加强了皇权,逐步确立并巩固了封建秩序,法令也日益完善。

自阿保机建孔子庙以孔子学说为治国的主导思想以来,儒家思想在辽朝统治集团中的影响逐渐加深。辽圣宗好读《贞观政要》和唐太宗、玄宗实录,对其行事多钦伏。他称唐太宗、后唐明宗和宋太祖、太宗为“五百年来中国之英主”①,积极学习中原的统治方式和思想文化。圣宗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如民间有父母在,别籍异居者,听邻里觉察,坐之;有孝于父母,三世同居者,旌其门闾,免其租赋数年;禁命妇再嫁;分别嫡庶,庶子以母论贵贱;禁皇族与卑小族帐通婚;在中京建太祖庙,制度、祭器皆从古制等。这一切说明,辽圣宗不但能积极学习和借鉴中原的治国经验,而且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与中原也已十分接近。

随着各种制度和机构的健全、完善,辽朝的文治渐兴,史学也有所发展。辽圣宗任命了起居注和日历官,记载皇帝言行、群臣章奉和国家大事,修史

①《辽史》卷71《景宗睿智皇后萧氏传》、《契丹国志》卷7《圣宗天辅皇帝》。①《契丹国志·圣宗天辅皇帝》。

制度也渐趋完备。统和九年(991),监修国史室昉和邢抱朴合撰《统和实录》,记载了太祖至景宗五朝史事。从此,契丹与辽朝的历史从口耳相传进入了有来自本身的文字记录阶段,为契丹民族和辽朝的发展状况保留了大量珍贵的资料。


第十八章承天太后辽圣宗第二节调整阶级关系,减轻赋税,发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