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冶金化学

字数:1703

胆铜法的推广

用胆水炼铜是我国古代冶金和化学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创造。这种工艺是利用金属铁将胆矾溶液的铜离子置换出来,还原为金属铜,再熔炼成锭。对这一化学现象的认识,远在西汉初年《淮南万毕术》中已有记载。《神农本草经》、《抱朴子·内篇》、《神农本草经集注》等书中也都有所记载。到了唐代,这一反应被方士用来作为点金术的技艺。唐明皇时,刘知古上《日月玄枢论》说:“或以诸青、诸矾、诸绿、诸灰结水银以为红银。”红银实际上是炼丹家炼得的纯铜。唐代炼丹家金陵子在《龙虎还丹诀》中也有多条以铁釜熬胆水炼制“红银”的要诀。

胆水炼铜成为一项生产工艺,大约始于唐代末年或五代初期,当时把这种铜称作“铁铜”。五代轩辕述在《宝藏畅微论》中指出:“铁铜,以苦水浸至生赤煤,熬炼成而坚黑。”①到了北宋年间,由于铸钱需要大量的铜,水法炼铜有了较大的规模。重要的胆铜产地有信州铅山、饶州德兴和韶州岑水等。沈括《梦溪笔谈》中关于信州铅山的胆水情况,有一段著名的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釜久之亦化为铜。”

关于胆水炼铜的方法,《宋会要辑稿·食货》有详细记载:“浸铜之法,先取生铁打成薄片,目为锅铁,入胆水槽,排次如鱼鳞,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铁煤,入炉烹铁,凡三炼方成铜,其未化铜,却添新铁片,再下槽排浸。”胆矾炼铜,除了浸铜法外,还有淋铜法,即以水淋浸含胆矾的土,然后以胆水浸铁。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崇宁时游经曾作了比较:“胆水浸铜,工少利多,其水有限;胆土煎铜,工多利少,其土无穷。……胆水浸铜斤以钱五十为本;胆土煎铜以钱八十为本,比之矿铜,其利已厚。”①南宋建立后,胆铜生产仍有很大规模,如乾道元年(1165)胆铜产量为21万余斤。南宋后期,由于胆水资源有限且质量欠佳,胆铜生产便趋于没落了。但胆铜法作为一项重大的科学发明和技术成就,并且是后世水法冶金的先声,应该给予高度评价。

黄铜的冶炼

铜锌合金色泽金黄,现在称为锌黄铜。在宋代以前,曾叫做“鍮石”、“鍮铜”,因颜色似金,中国古代炼丹家也称它为“鍮石金”。②关于这种合金用品最可靠的记载,出自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隋初苏元明所撰《宝藏论》中列举的药金也有鍮石金。到了唐代,鍮铜已较普遍,曾作为冠服等级的标志,其价值在铜、银之间。

我国古代炼制这种合金,最初是用炉甘石(即菱锌矿,主要成分为ZnCO3)点化。这种技艺与炼丹术有密切关系。这个炼制方法的最早记载,见于孟要

①见李时珍:《本草纲目》卷8“赤铜”。①《宋会要辑稿》食货34坑冶。②赵匡华:《中国历代“黄铜”考释》,《自然科学史研究》第6卷第4期。

甫汇辑的丹经《诸家神品丹法》卷6中的“日华子点庚法”:“百炼赤铜一斤,太原炉甘石一斤,细研,水飞过石一两,搅匀,铁合内固济阴干。用木炭八斤,风炉内自辰时下火,煅二日夜,足冷取出,再入气炉内煅,急扇三时辰,取出打开,去泥,水洗其物,颗颗如鸡冠色。母一钱点淡金一两成上等金。”日华子是五代末宋初的医药学家。其后不久,崔昉所撰《大丹药诀本草》也简要记载:“用铜一斤,炉甘石一斤,炼之即成鍮石一斤半。”①及至宋真宗时,民间以炉甘石点鍮铜的活动已相当普遍。宋以后的本草、炼丹及博物学著作中仍经常可以见到这种炼鍮法,如《格物粗谈》、《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物理小识》等书都有记载。在明代,冶炼这种合金的技术已逐步发展为金属铜与金属锌直接合炼。

灰吹法炼银技术

银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不多,且主要以辉银矿形式存在,并多与方铅矿共生。中国古代的银大部分是从含银的粗铅中提炼出来的。由于银铅完全互溶,且溶点较低,古时炼银时加入铅,使银溶于铅中,实现银的富集;然后吹以空气,使铅氧化,入炉灰中,实现银的分离。早在东汉时期,炼丹家就发明了以金银矿粉与黑锡(铅)共炼与提炼金银的“灰吹法”。①灰吹技术在唐代已被广泛应用。唐司空图《诗品》洗炼条有“犹矿出金,如铅出银”的记载。据对唐邠王府和章怀太子李贤墓所出炼银渣块的化验和分析,可知用的就是灰吹法。五代轩辕述《宝藏畅微论》中所说“倭铅可勾金”,可能是指利用锌并由灰吹法来提炼金银。到了宋代,《云麓漫钞》、《大冶赋》等著作对灰吹技术乃至完备的银冶程序都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提到:“取银之法,每石壁上有黑路乃银脉,随脉凿穴而入,甫容人身,深至数十丈,烛火自照所取银矿皆碎石,用臼捣碎,再上磨,以绢罗细,然后以水淘,黄者即石,弃去,黑者乃银,用面糊团入铅,以火煅为大片,即入官库,俟三两日再煎成碎银,每五十三两为一包。”这段记载概要地叙述了炼银的三个步骤:一是辨银脉与采矿,这里所说的黑色矿脉应指辉银矿(Ag2S)。二是碎矿与选矿,三是炼银,“以火煅为大片”即是灰吹法。灰吹法是古代比较先进的炼银方法。关于这种方法,明代著作《天工开物》、《菽园杂记》等的记载更为翔实。


第二节药物化学第四节蒸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