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经济史研究

字数:1861

户籍与赋役制度。元代户籍分军、民、匠、站、僧道、儒、医等等种类,台湾学者黄清连发表两篇论文,全面考察了诸色户计的划分及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陈高华《元代户等制略论》论证元代有户等制度,并探讨了户等与赋役和财产的关系。他还对军户、站户分别作了研究。萧启庆《元代的儒户》详细考述其设立经过、数目、权利与义务以及出路问题,指出其地位略同宗教教士,优于军站民匠,所谓“九儒十丐”并非事实。李景林《元代的工匠》讨论了匠户的来源和地位。元代户口资料极不完备,邱树森、王廷合撰的《元代户口问题刍议》推断最高时当达1900万户,近9000万口。还有学者作了更高的估计。关于赋役制度,华山撰有《元代赋役制度考略》,文中对李剑农《宋元明经济史稿》有关部分提出商榷。陈高华的《元代税粮制度初探》就此项主要赋税的演变作专题深入研究,订正了《元史·食货志》记载的多处疏误,考明北方丁税、地税是以不同户计为征收对象,即民户纳丁税,僧道站匠验亩纳地税,全科户每丁所纳粟应为二石而非三石,并讨论了江南田赋(两税)的一些问题。他还对《食货志》失载的役法与和雇和买分别作了考述。多数学者论述投下五户丝赋制,均以王恽《中堂事记》为依据,认为每五户纳丝额由一斤增为二斤始于中统元年,但郝经的《河东罪言》已讲到每五户纳丝二斤,陈得芝《蒙元史读书札记》指出郝经这篇奏议应作于宪宗五年,五户丝增额当在宪宗时。关于课税,陈高华的《元代盐政及其社会影响》和高荣盛的《元代的茶叶生产和茶政》分别研究了盐、茶的生产、流通和盐课、茶课征收办法及课额的变化。

土地制度与租佃关系。经济史家梁方仲撰有《元代的土地制度》,总论各种土地占有状况,认为官田比前代增加,农民失去土地,对地主阶级的依附加强了。韩国磐《试论金元官田的增多》得出相同结论。高荣盛《元代江南官田刍议》具体分析了江南地区官田的种类、数量和租率,估计三行省共达20万顷以上。孟繁清《元代的学田》论述学田的设置、租佃关系和赋役,以及寺院、地主对学田的争夺。李景林研究了寺院土地占有状况。郭庆昌、马明达、王廷、周继中等先后对屯田作专题研究,讨论了屯田的分布、来源、种类、经营方式、屯户义务等问题。罗贤佑《元朝蒙古贵族的庄田》对此类庄田的来源(赐田、投献与侵夺)、管理(各地“田赋总管府”和庄官)作了论述。施一揆《元代的地契》介绍泉州丁氏族谱中发现的8件土地买卖文书,考释了元代田宅买卖过程。陈高华《元代土地买卖的过程和文契》利用更多文书资料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刘和惠《元代徽州地契》刊布了安徽博物馆的13件藏品并作了分析。

农业、手工业生产。多数学者认为蒙元前期农业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世祖时逐渐恢复和发展。师道刚等所撰《从三部农书看元朝的农业生产》论证元代农业确有长足进步,工具的改进尤为显著。史学通、周谦、洪用斌对

元代棉花生产与棉纺业地域的扩展和技术的进步都有详细论述。与农业相关的元代水利建设,金曰寿发表过一篇总述文章。邱树森《元代河患与贾鲁治河》专论元末黄河的治理,对贾鲁的治河思想、方法、工程技术作了论析。梁方仲《元代中国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根据对八个手工业部门生产力的考察,认为比宋代有所发展,有力反驳了倒退说。郑天挺《关于徐一夔<织工对>》考定此文所记为元末杭州丝织业雇佣劳动情况,是研究元代民间手工业的重要资料。冯家升《我国纺织家黄道婆对棉纺业的伟大贡献》详细论述了元代棉纺工具与技术的重大进步。刘新园、白彬发表多篇论文,对瓷器生产,特别是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官局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和图画风格等作了一系列深入研究。范金民《元代江南丝织业述论》认为元代江南蚕丝生产有了新发展,民间丝绸业已普遍化,设在建康、镇江、杭州、苏州的官营织局规模甚大,产量、质量都很高。

商业、都市与交通。元代全国统一,国内贸易有很大发展,但除几部综合性著作外,尚无深入的专题研究。海外贸易的研究,主要成果有陈高华、吴泰合著《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对市舶制度、官本船贸易、舶商经营方式、输出入商品以及贸易关系的国家,政府的控制等作了全面论述。关于都市的专题研究,主要有陈高华著《元大都》,他与史卫民合著的《元上都》,以及贾洲杰《元上都的经济与居民生活》和叶新民论述上都官署、宗教、交通的系列文章。潘念慈《关于元代的驿传》对驿传制度作了全面概述。陈得芝《元岭北行省诸驿道考》主要考述连结中原与漠北的帖里干、木邻两条站道,并论及和林通往吉利吉思和西域的站道。周清澍《蒙元时期的中西陆路交通》对通西域诸驿路有更详细的考述。李逸友据亦集乃古城发现的文书,对另一条通往西北的重要驿路“纳邻道”作了考述。郭毅生研究了辽阳行省驿道,王廷、祝培坤研究了湖广行省驿道,蔡志纯、洛桑群觉等研究了元代吐蕃地区设置的驿道。开通南北大运河和开创江浙至直沽的海运是元代的两大建树,赖家度《元代河漕和海运》对此作了概述,章巽《元海运航路考》和高荣盛《元代海运试析》是两篇较深入的研究论文。高文论述海运兴衰的全过程,对管理机构、海运船与船户有较详细论述。陈得芝《论元代海外交通的发展》从港口增加、交通范围扩大和航海知识进步三方面作了分析,并据《元秘书监志》的记载说明元人利用了波斯、阿拉伯人的航海图说知识。


第四节政治史研究第六节思想文化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