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察罕帖木儿

字数:12068

察罕帖木儿(Chaqan-temür,?—1362),字廷瑞。汉姓李,又称李察罕。祖籍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即元之别失八里)。曾祖阔阔台,元初随军取河南,以探马赤军户留居。祖乃蛮台、父阿鲁温,皆居河南,遂为颍州沈丘(今安徽临泉西北)人。察罕帖木儿自幼攻读儒书,曾应进士举,名闻乡里。

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北方红巾军发动起义,占领颍州(今安徽阜阳)、亳州(今属安徽)、罗山(今属河南)、汝宁(今属河南)等地。不数月,江淮诸郡皆被红巾军占领。元廷派军镇压,多大败而归。

十二年,察罕帖木儿率先组织地主武装,纠集当地数百人,号称义兵。并与罗山县典吏李思齐组织之地主义兵相合,设计袭破罗山。时元廷官军破敌无方,忽有地主武装收复城池,因而大加赞赏,授察罕帖木儿中顺大夫、汝宁府达鲁花赤,李思齐汝宁府知府。自此,元廷颇重视利用地主武装,于河南、淮南等地立义兵万户府、毛胡芦(乡人自相团结之意)义兵万户府等,“免其差役,令讨贼自效”(《元史·百官志》)。察罕帖木儿义兵在朝廷支持下发展很快,得万人,自成一军,屯沈丘,与刘福通部红巾军屡战告捷,并迫使北方红巾军一度处于低潮。

十五年二月,刘福通等自砀山夹河迎韩林儿至,立为皇帝,号小明王,建都亳州,国号宋,改元龙凤,起义进入高潮,汴梁(今河南开封)以南邓、许、嵩、洛诸府州皆为红巾军所有。察罕帖木儿驻戍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以遏制红巾军。十一月,刘福通部红巾军北渡孟津,破怀庆(今河南沁阳)。察罕帖木儿率军进战,红巾军败退。朝廷以其功,升中书刑部侍郎,阶中议大夫。时驻荥阳苗军叛元,察罕帖木儿夜袭之,尽虏其众,乃结营于中牟。未几,淮西红巾军30万来攻中牟营,察罕帖木儿率众奋力抵抗,红巾军不能支,弃旗鼓遁走,察罕帖木儿追杀十余里,无数红巾军惨遭杀戮。

十六年,升为中书兵部尚书,阶嘉议大夫。九月,刘福通遣李武、崔德等为西路军,破潼关,进克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虢州(今河南灵宝东北),扼崤函。元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答失八都鲁命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往攻,察罕帖木儿率军西行,乘夜取崤陵(今河南渑池西)。再攻陕州,城坚不可拔,转灵宝城(虢州),克之。李武、崔德渡河入山西,克平陆,掠安邑,察罕帖木儿追袭不舍。李武、崔德回师下阳津,与元军相峙数月,终因不敌退走。察罕帖木儿以功加中奉大夫、佥河北行枢密院事。

十七年初,李武、崔德占领商州(今陕西商县),攻武关。二月,夺七盘,进据蓝田,前锋直抵灞上,进逼陕西行省首府奉元路(今陕西西安),分兵攻同(今陕西大荔)、华(今陕西华县)。陕西省台连连告急。元廷急令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刘哈剌不花等由陕州、潼关来援。红巾军再次遭到杀戮,余党溃散,逾南山,转攻兴元(今陕西汉中)。朝廷对察罕帖木儿大加嘉奖,授资善大夫、陕西行省左丞。闰九月,刘福通增派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由四川北上,克秦(今甘肃天水)、陇(今陕西陇县),进据巩昌(今甘肃陇西),攻凤翔(今属陕西)。察罕帖木儿先分兵入守凤翔城,然后诱红巾军围凤翔。红巾军不知是计,发重兵来围城,察罕帖木儿自率铁骑,昼夜急驰200里赴凤翔城外,分左右两翼包抄,城中元军开门而出,形成内外合击。红中军大溃,自相践蹂,被杀者数以万计,伏尸百余里。西路红巾

军从此一蹶不振,李喜喜南下川蜀,李武、崔德转入宁夏。

十八年二月,山东红巾军首领毛贵开始挥师北伐,进逼京师。元廷惶恐不安,急征四方兵入卫,命察罕帖木儿屯兵涿州(今属河北)。察罕帖木儿留兵戍清湫(今陕西眉县东南)、义谷(今陕西蓝田西南),屯潼关、塞南山口,以防陕西起义军再起。自率精骑急赴河北。时关先生、破头潘等所率中路红巾军逾太行山,破上党,攻掠晋宁(今临汾)、冀宁(今太原),陷云中(今大同)、代州(今代县),又遣军南下。察罕帖木儿遣其将关保、虎林赤守上党,关先生等克辽州(今左权),旋被虎林赤击退,关先生等又占领冀宁。为遏制红中军南下之势,察罕帖木儿遣兵埋伏于太行山南山关隘,而自勒重兵屯闻喜、绛阳。红巾军果南下走南山,遭伏击,损失惨重。察罕帖木儿分兵屯泽州(今晋城),塞硫子城(今晋城南),屯上党,塞吾儿谷(今黎城东);屯冀宁,塞井陉口(今平定东),以杜塞太行山通道。致使中路红巾军在山西无法活动,逐离开山西北上,转攻河北,进军上都。察罕帖木儿进为陕西行省右丞兼陕西行台侍御史,同知河南行枢密院事。顺帝妥欢贴睦尔对察罕帖木儿十分倚重,下诏令其守御关陕、晋、冀,抚汉、沔、荆、襄,便宜行阃外事。

是年五月,刘福通破汴梁,宋政权迁都于此。北方红巾军虽未攻克大都,但东自山东,西至甘肃,北达辽阳,南方江淮、荆楚、巴蜀,所在兵起,势相联结,宋政权势力出现鼎盛局面。察罕帖木儿不得不收缩兵力,于晋、豫交界一带,北塞太行,南守巩、洛,自将中军守渑池。时福通将周全攻洛阳,察罕帖木儿出宜阳,率精兵自新安来援。周全久攻不下退走。元廷拜察罕帖木儿陕西行省平章政事,仍兼同知行枢密院事。

十九年初,宋政权各路红巾军出击未达预期目的,逐渐由盛转衰。时关先生等中路军破上都,转攻辽阳;山东毛贵为来投奔的淮安赵君用所杀,山东红巾军自相屠杀;西路军李武、崔德一支进宁夏路(今银川)。于是宋政权都城汴梁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五月,察罕帖木儿开始调兵遣将进攻汴梁。自率大军次虎牢,遣兵南道出汴南,略归、亳、陈、蔡诸州;北道出汴东,发战船沿黄河,水陆并下,略曹州(今山东菏泽)以南,据黄陵渡(今河南兰考东)。又调陕西兵,出函关,过虎牢;山西兵出太行,逾黄河,会师汴梁城下,夺取其外城。察罕帖木儿自屯杏花营(在汴梁城西),指挥各路军环城而垒,把汴梁围得水泄不通。刘福通起义军屡次出战皆败,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形势十分危急。八月,城中食将尽,察罕帖木儿与阎思孝、李克彝、虎林赤、关保等将商议,分门而攻。入夜,元军登城,破关而入,刘福通与数百骑护送宋主韩林儿自东门夺围而遁,元军俘获皇后及起义军家属数万,宋政权官员五千余人。元军夺取汴梁后,起义军失去河南,察罕帖木儿势力大振,朝廷以功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知河南行枢密院事、陕西行台御史中丞。于是,察罕帖木儿以兵分镇关陕、荆襄、河洛、江淮,而重兵屯太行,“营垒旌旗相望数千里。乃日修车船,缮兵甲,务农积谷,训练士卒,谋大举以复山东”(《元史·察罕帖木儿传》)。元军在战场上取得暂时胜利,各军阀之间的矛盾也随之萌生。当时在中原屡与刘福通部红巾军争战的河南行省左丞相答失八都鲁,出身于蒙古珊竹带氏功臣世家,地位在察罕帖木儿之上,但战绩远在察罕帖木儿之下,察罕帖木儿自恃有功,颇为不满。十七年十二月,答失八都鲁因战绩不佳,忧愤而死。子孛罗帖木儿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总领其父原管军马,在濮州(今山东鄄城北)、曹州有战功。

二十年二月升中书平章政事,又在兴和(今河北张北)一带击败中路红巾军,朝廷命其总领一应蒙古、汉人诸军,便宜行事。战功显赫的察罕帖木儿对年少气盛的孛罗帖木儿内心当然不服。朝廷为避免双方发生磨擦,命孛罗帖木儿守石岭关(今山东忻县南)以北,察罕帖木儿守石岭关以南。九月,孛罗帖木儿遣兵自石岭关围攻察罕帖木儿兵所守之冀宁,旋又退屯交城。十月,朝廷又命孛罗帖木儿守冀宁,孛罗派其将保保、殷兴祖、高脱因欲进城,冀宁守将不纳。察罕帖木儿派其将白琐住、陈秉直以兵来争,被孛罗帖木儿部将脱列伯打败。二十一年正月,顺帝命平章答失帖木儿、参政七十前往劝谕,孛罗帖木儿遂罢兵回到原驻地。但双方结怨已经很深,和解是不可能的。

山东红巾军原来形势非常好。毛贵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有勇有谋的农民领袖,加上元镇守黄河义兵万户田丰归附红巾军,势力大增,山东之地几为毛贵、田丰所有。毛贵北伐大都虽未成功,退守山东后仍然局势稳定。但不幸毛贵为赵君用所杀,毛贵部将续继祖又从辽阳赶回益都杀赵君用,山东红巾军各部互相仇杀,处于群龙无首状态,从此一蹶不振。这时,山东红巾军中以田丰、王士诚两部势力最大,王士诚原是毛贵的部将,毛贵派他和续继祖参与中路红巾军进攻山西,后来回到山东。田丰称花马王,士诚称扫地王,互相攻伐不已。察罕帖木儿占领汴梁后,得知山东红巾军自相攻杀,决定大举进攻山东。

二十一年六月,察罕帖木儿在洛阳召集各路将领,商定发师进攻山东战略部署:并州军出井陉,辽、沁军出邯郸,泽、潞军出磁州,怀、卫军出白马,与汴、洛军水陆分道并进。而自率精锐铁骑,建大将旗鼓,渡孟津,经怀庆,鼓行而东。七月,占领东昌(今山东聊城)、冠州(今山东冠县)。八月,察罕帖木儿师至盐河,遣其子扩廓帖木儿、阎思孝等,会关保、虎林赤等,率精兵5万人进攻东平。元军由东河造浮桥渡河,田丰派二万军夺桥,关保、虎林赤且战且渡,元军两败红巾军,占领长清,兵临东平城下。田丰遣其将崔世英等出战,不胜。察罕帖木儿考虑到“田丰据山东久,军民服之,乃遣书谕以逆顺之理”(《元史·察罕帖木儿传》)。时田丰提兵穆陵关,使人因答:“总兵如不信我心,且不与总兵相见,当为平沿海诸城,然后相见未晚也。”察罕帖木儿大喜,命田丰为前锋,从元军东进,东平王士诚、棣州(今山东惠民)俞定、东昌杨诚等皆降。察罕帖木儿以朝命授田丰为山东行省平章。

当时,山东红巾军诸将会聚于济南,决定出兵齐河、禹城以抗击元军。察罕帖木儿分兵三路:北路攻济阳、章丘;中路由察罕帖木儿自率主力攻济南;南路攻泰安、益阳。察罕帖木儿中军渡大清河,与红巾军战于分齐,元军胜,进逼济南城。时北路元军得齐河、禹城,南路元军亦报捷。益都红巾军见济南危急,遣兵来援,与察罕帖木儿军战于好石桥,败绩。元军乘胜攻围济南,分兵取山东其他由红巾军控制的州郡。元军攻济南三月,克之。朝廷拜察罕帖木儿中书平章政事、知河南山东行枢密院事,陕西行台中丞仍旧。红中军失去济南后,仅存益都一座孤城。益都为宋政权益都行省治所,原由毛贵任行省平章,毛贵被杀后,众拥毛贵子为平章,称小毛平章。小毛年幼,无力驾驭诸部众,山东各地红巾军各自为战。元军攻山东后,各地败退之红巾军均会集益都,作拼死抵抗。察罕帖木儿自济南东进围益都,田丰于益都城西会见察罕帖木儿。察罕帖木儿命诸军环城列营,凡数十处,又大治攻具,百道并进。益都守军全力拒守。元军又挖掘深沟,筑长围,引南洋

河水灌城中。

二十二年,元军围攻益都数月,屡攻不下。时田丰扎营益都南门,频往察罕帖木儿营议事,“见其待朝廷使甚简傲,又所施多术数,无忠诚心,田丰乃忿曰:‘我以山东地降汝,又为汝平海上诸城之不同心者,诚以汝为元朝中兴人物也,今若此,是汉室之曹操耳,使汝为曹操,我岂不可为之耶?’”至是年六月,与扫地王“王士诚私谋曰:‘十五日察罕必巡围,我预椎牛酿酒,至日,设席邀其一切幕官、大小部帅,酒行,汝选骁勇带刀,若供给然,两人夹一人,以击鼓为之,自察罕以下皆杀之。’”谋定,察罕帖木儿于十四日日落后与从骑二人来田丰营。行前,诸将以为不可往,察罕帖木儿曰:“吾推心待人,安得人人而防之。”又请以力士从行,不许。察罕帖木儿先至义兵头目王信营中,再至田丰营。王士诚“其人躁勇,见察罕轻出,意谓得间,带刀入侍。田丰目之使退,其人误以为使之行其所谋,转身自察罕后挥刀,中其肩。田丰知其不可止,遂击鼓三通,城中闻,即开门纳田丰军,遂拥察罕入城,城中人复推察罕为主以拒朝廷。田丰不允。已而,察罕死。”

察罕帖木儿被刺的消息传到朝廷,朝野为之震动。据载,善观天象的妥欢贴睦尔曾预言“山东必失一良将”。即驰诏察罕帖睦尔勿轻举,使者未到山东而察罕已丧命了。朝廷诏赠推诚定远宣忠亮节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河南行省左丞相,追封忠襄王,谥献武。后改赠宣忠兴运弘仁效节功臣,追封颍川王,改谥忠襄,食邑沈丘县。命其子扩廓帖木儿袭总其父兵,拜银青荣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皇太子詹事。

察罕帖木儿出身探马赤军户,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作为色目地主阶级的一员,深感切身利益受到威胁,因而纠集武装,组织义兵,对抗起义军。他以治军有方,作战勇敢,使这支地主武装发展成当时规模最大、对农民军镇压最力的地方武装力量。察罕帖木儿因此而跻身行省长官,地主义兵改编为官军,他本人也成为握有重兵的军阀。他是元末兵起以来支撑元朝统治的柱石,也是血腥屠杀起义农民的刽子手。

①权衡《庚申外史》将察罕之死记于至正二十一年,不确,当为二十二年;又记察罕死于益都城中,亦与《元史》本传等不同,但《外史》记田丰、王士诚谋杀察罕过程之详为他书所不及。

第四节扩廓帖木儿

镇压山东红巾军

扩廓帖木儿(

&&okke-temr

ü,?—),本姓王,名保保,颍州沈丘

1375

人。察罕帖木儿之甥,察罕无子,养为己子,遂更名扩廓。

至正十二年(1352),察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装义兵,与北方红巾军屡战屡胜,累官至中书平章政事、知河南山东行枢密院事、陕西行台中丞,兵力控制豫、晋、陕、鲁等地。扩廓帖木儿随父征战。二十一年四月,奉其父命,以皇太子副詹事身份贡粮至京师,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亲与订约,朝廷对察罕帖木儿不再存疑。八月,察罕帖木儿总兵进攻山东红巾军,命扩廓帖木儿与阎思孝、关保、虎林赤诸将率精兵5万攻东平,迫使山东红巾军将领田丰、王士诚投降。后随其父破洛南、围益都。

二十二年六月,察罕帖木儿在田丰军营中被王士诚刺杀,诸将校惶惑不知所从,军中亦颇有异论。察罕帖木儿旧将、同佥白琐住遂倡言曰:“总兵奉朝廷命讨逆寇,总兵虽死,朝命不可中止,况令总制官王保保曾为总兵养子,朝廷又赐其名扩廓,若立以为主,总兵虽犹不死也。”(《庚申外史》)于是率先下拜,众亦皆拜,人心始定。元廷起用扩廓帖木儿,拜银青荣禄大夫、右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皇太子詹事,仍便宜行事,袭总其父兵。

扩廓帖木儿领兵柄后,率诸路军急攻益都,但城守益固,于是挖掘地道以入。十一月,破益都,城中红巾军首领二百余人被俘,取田丰、王士诚之心以祭其父,余众皆被诛杀。又遣关保取莒州,于是山东红巾军全部被镇压。当是时,东至于淄、沂、西逾关陕,已无起义农民,北方红巾军宋政权失去汴梁后,退守安丰(今安徽寿县),既无兵力,又失去号召力。扩廓帖木儿乃驻兵于汴、洛,朝廷倚之为安。

与孛罗帖木儿的权力之争

战争暂时停息后,扩廓帖木儿与孛罗帖木儿之争立即激化。这场斗争既

是拥兵自重的军阀之间的争斗,又是宫廷内部争权的一种反映。

扩廓与孛罗之争根源在察罕帖木儿与答失八都鲁。至正十七年(1357)十二月,答失八都鲁忧愤而死后,其子孛罗帖木儿曾与察罕帖木儿争夺冀宁(今山西太原)等地,朝廷调解后双方各还本镇。二十二年六月,察罕帖木儿在山东被刺后,扩廓帖木儿总其兵。时孛罗帖木儿戍兵大同,屡次派兵争夺晋、冀地盘,并与陕西军阀张思道(又名良弼)相联结。张思道与李思齐在关陕为争夺地盘互相攻伐,思道在孛罗支持下,设伏兵于武功(今陕西武功),大败思齐。二十三年六月,孛罗乘扩廓战事方休,移兵汴、洛之机,南侵扩廓守地,遣其将竹贞袭据陕西。当时陕西行省右丞答失铁木儿与行台有矛盾。恐陕西为扩廓所有,遂与孛罗相结,引竹贞入奉元(今陕西西安),劫御史大夫完者帖木儿印,并予拘留。扩廓亦不示弱,遣部将貊高合李思齐兵攻之,竹贞战败投降。

扩廓帖木儿为集中力量对付孛罗帖木儿,采取纵横捭阖手段,与据有江淮、势力不断壮大的宋江南行省左丞相朱元璋主动修好。早在至正二十一年

八月时,元璋就曾以都事汪河、钱祯去察罕帖木儿军中通好,察罕帖木儿亦以书报聘,元璋以前所遣使不返,未予回聘。扩廓帖木儿总领其兵后,于二十二年十二月派尹焕章送还使者,自海道南下献马。朱元璋东有平江(今江苏苏州)张士诚。西有武昌陈友谅的严重威胁,乃采取同样手段,于次年正月,遣汪河送尹焕章归汴,致书扩廓曰:“不意先王捐馆,阁下意气相期,遣送使者涉海而来,深有推结之意,加之厚贶,何慰如之。薄以文绮若干,用酬雅意。自今以往,信使继踵,商贾不绝,无有彼此,是所愿也。”(《明太祖实录》卷一二)这种相互利用的关系,于双方有利。一旦各自目的达到后,这种关系就会破裂,代之以兵戎相见。

宫廷内争

与此同时,元廷内部的斗争也日益尖锐。御史大夫老的沙,哈剌鲁人,顺帝母舅,与宦官、顺帝后奇氏高丽同乡朴不花素不和,为奇皇后和皇太子所恶。顺帝将老的沙遣回。老的沙途经大同,留于孛罗帖木儿军中。而右丞相搠思监、朴不花与皇太子结成一帮,依靠扩廓帖木儿为外援。皇太子屡次向孛罗索要老的沙,孛罗不遣。二十四年三月,搠思监、朴不花诬称孛罗与老的沙图谋不轨,顺帝下诏削孛罗兵权、官职,令其归四川。孛罗拒不从命。朝廷下令命扩廓出兵讨孛罗。这时宗王不颜帖木儿等出面上书替孛罗说情,并与孛罗会师。顺帝怕事情闹大,急忙下诏,贬斥搠思监、朴不花,孛罗官复原职。

诏书虽下,搠思监、朴不花依然留居大都。这年四月,孛罗帖木儿以此为由,遣前知枢密事秃坚帖木儿率军进攻大都。秃坚帖木儿兵入居庸关,朝廷命知院也先、詹事不兰奚迎战,败归。皇太子见势不妙,率侍卫军出光熙门,东走古北口,趋兴(今河北承德西)、松(今辽宁赤峰西)。秃坚帖木儿兵至清河。当时京师空虚,城中大震,诸官吏士卒奉命分守各城门。顺帝命达达国师、蛮子院使去秃坚帖木儿军营问明原委。秃坚帖木儿声称必得搠思监、朴不花。二使反复劝解,不听。顺帝被迫交出搠、朴二人,孛罗杀之。秃坚帖木儿浩浩荡荡率军自健德门进入京师,顺帝赐宴慰勉,仍以孛罗帖木儿为太保、中书平章政事,兼知枢密院事,守御大同;命秃坚帖木儿为中书平章政事,退出京师。

是年五月,皇太子出奔至路儿岭,知孛罗、秃坚复职,愤怒不已。遂命扩廓帖木儿调动军队,分道进攻孛罗。扩廓乃命白琐住领兵3万守御京师,以貊高、竹贞为中道领兵4万,以关保为西道领兵5万,合击孛罗于大同,扩廓则至太原,调督诸军。七月,孛罗与秃坚、老的沙以“清君侧”名义再次攻京师。前锋抵居庸关,皇太子统军迎于清河,丞相也速、詹事不兰奚屯军昌平,锁住军亦抵京师,然也速军士无斗志,琐住部将杨同佥在居庸关被孛罗军杀,不兰奚战败逃走。皇太子见势不妙,回到京师,胁迫东宫官僚随他出走,白琐住扈送皇太子由雄、霸、河间,直奔太原。孛罗军抵健德门外,本拟追袭皇太子,因老的沙阻止未去。孛罗等3人进大都,顺帝于宣文阁接见,分别命孛罗为太保、中书左丞相,未几进右丞相,节制天下军马;老的沙为平章政事;秃坚帖木儿为御史大夫。八月,顺帝加封孛罗帖木儿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太保、中书右丞相,节制天下军马。孛罗主政后,杀倚纳(与顺帝共习“演揲儿”进行淫乱活动的人)秃鲁帖木儿、波

迪、哇儿祃等,罢三宫不急造作,沙汰宦官,减省钱粮,禁西番僧人佛事,并多次遣使请皇太子还朝,使者被皇太子拘留于太原,拒不还朝。

二十五年三月,皇太子在扩廓帖木儿军中下令曰:“孛罗帖木儿袭据京师,余既受命总督天下诸军,恭行显罚,少保、中书平章政事扩廓帖木儿,躬勒将士,分道进兵,诸王、驸马及陕西平章政事李思齐等,各统军马,尚其奋义戮力,克期恢复。”(《元史·顺帝纪》)于是调岭北、甘肃、辽阳、陕西各地军队,共讨孛罗。孛罗闻之,乃将奇皇后幽禁于厚载门外诸色总管府中,遣秃坚帖木儿率军进攻上都附皇太子者,调也速南御扩廓。也先驻兵永平,举师倒戈,遣人西联扩廓,东联辽阳,军声大振。也先袭孛罗将姚伯颜不花于通州虹桥,斩姚伯颜不花。孛罗大怒,自领大军出通州,遇大雨三日而还。

孛罗在京郁郁不乐,终日与老的沙饮宴,荒淫无度,酗酒杀人,喜怒无常。顺帝极为不满,密令威顺王宽彻普化子和尚寻找机会刺杀孛罗。和尚募得杀手6人,于七月二十九日乘孛罗入宫时,杀死于延春阁李树下,老的沙逃奔孛罗家中,携其母、妻及子天宝奴北遁,与秃坚帖木儿会合。两人谋与赵王起兵,被赵王灌醉,缚送朝廷处死。

与各路军阀混战

当顺帝在京密谋杀孛罗帖木儿之时,扩廓帖木儿派其将关保取太原。皇太子联络也先及魏、辽、齐、吴、豫、幽诸王准备进兵京师。孛罗被杀后,顺帝诏皇太子还京。原先皇太子投奔太原时,就想用唐肃宗在灵武称帝的故事自立,扩廓与不兰奚等不从。现在还京师,奇皇后传令扩廓以重兵拥皇太子入城,以胁迫顺帝让位。扩廓知其用意,兵至京师30里处,即下令分散,不入京师。皇太子怨恨在心。

既入京,顺帝命老臣伯撒里为右丞相,扩廓为左丞相。居两月,扩廓请南还视师。闰十月,顺帝诏封扩廓为河南王,代皇太子亲征,总制关陕、晋冀、山东等处并迤南一应军马,诸王各爱马应该总兵、统兵、领兵等官,凡军民一切机务、钱粮、名爵、黜陟、予夺,悉听便宜行事。扩廓置分省官属,随之南下,其气派之盛大,几与朝廷相等。

二十六年二月,扩廓抵河南,欲守父墓以终丧,心腹幕僚孙翥、赵恒献策曰:“丞相受天子命,总天下兵,肃清江淮。兵法欲治人者先自治。今李思齐、脱列伯、孔兴、张思道四军,坐食关中,累年不调。丞相合调四军,南出武关,与大军并力渡淮,彼若前顽不受调,则移军征之。据有关中四军,惟丞相所使,不亦善乎!”(《庚申外史》)但各路军阀根本不服扩廓调遣:李思齐与察罕帖木儿同起义兵,为扩廓前辈,得调兵札后大怒曰:“乳臭儿,黄发犹未退,而反调我耶!我与尔父同乡里,尔父进酒,犹三拜我然后饮,汝于我前,无立地处,而今日公然称总兵调我耶!”张思道曾与孛罗结盟,也拒不受命;孔兴、脱列伯等皆以功自恃,各怀异见,要求别为一军,也不受调遣。四将各令本部曰:“一戈一甲,不可出武关,王保保来,则整兵杀之!”(《庚申外史》)他们共推李思齐为盟主。扩廓遣关保、虎林赤西攻张思道于鹿台,而思齐与思道合兵抗之。双方相持一年,前后百战,胜负未决。

北方军阀混战之际,正是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南方之时。至正二十四

年元璋灭武昌陈理汉政权后,称吴王,建百官,拓地江北、淮东,并准备大举东灭张士诚。二十六年五月,扩廓军与诸军阀相持于关中,自率中军由怀庆(今河南沁阳)屯彰德(今河南安阳),彰德积粮草达10万,顺帝颇疑扩廓有异志,因屡催扩廓发兵攻江淮。扩廓遣将攻徐州,元璋将徐达分兵击退之。时元璋正发兵征张士诚,必须避免与北方交兵,因而于七月又遣使致书扩廓,分析形势,陈述利害关系。扩廓面对关中诸军阀,不敢寻衅江淮,因而于十月遣其弟脱因帖木儿及貊高、完仲宜驻兵济宁、邹县等地,名为保障山东,实为防南师北上。双方均有避免两面作战的心态,因而均十分谨慎,虽在徐州发生过磨擦,但均未形成较大规模的交战。

二十七年,扩廓继续增兵关中,誓必决一雌雄,李思齐、张思道等渐感不支,使人求助于朝廷。朝廷因命左丞袁焕、知院安定臣、中丞明安帖木儿传旨,令两家罢兵。孙翥进密计于扩廓曰:“我西事垂成,不可误听息兵之旨。且袁焕贪人也,此非其本意。可令在京藏吏,私贿其家,则袁必助我。”袁焕受贿后,果对扩廓曰:“不除张、李,终为丞相后患。”于是扩廓攻张、李益急。七月,孙翥、赵恒又进计曰:“关中四军,李思齐最强,思齐破,则三军自下矣。今关中兵将,彼此相持不决,所畏者,惟貊高耳。宜急抽貊高一军,疾趋河中,自河中渡河驰凤翔,覆思齐巢穴,则渭北之军可降,此唐庄宗破汴梁之策也。”扩廓从之。(《庚申外史》)

八月,顺帝命皇太子总天下兵马,动员所有兵力,南下剿杀各地反元武装。诏书命扩廓帖木儿总领本部军马,自潼关以东,肃清江淮;李思齐总领本部军马,自凤翔以西,与侯伯颜达世进取川蜀;以少保秃鲁为陕西行中书省左丞相,驻扎本省,总本部及张良弼、孔兴、脱列伯各支军马,进取襄樊;王信本部军马,固守驻地,别听调遣。“诏书到日,汝等悉宜洗心涤虑,同济时艰”(《元史·顺帝纪》)。这道诏书显然是脱离实际的。自至正二十二年元军先后占领汴梁、平定山东后,立即代之以军阀混战,可谓国无宁日。元朝的军事力量用于内耗。当时没有任何人有力量把各支军阀加以统一指挥。

诏书下后,首先在扩廓军内发生兵变。貊高的部将多为孛罗帖本儿旧部将,对扩廓本来就心怀不满。当部队行至卫辉,部将夜聚商议道:“我为官军,扩廓为总兵,用我敌南军犹云可也。今者却闻檄我们粮,星驰往河中,渡河西趋凤翔,李思齐乃官军也,以官军杀官军如何?”于是发动兵变,胁貊高叛扩廓。貊高军攻破卫辉,杀守御官余仁辅;夺彰德,杀守御官范国英;引军至清化,闻怀庆有备,遂还彰德。貊高上奏曰:

“人臣以尊君为本,以尽忠为心,以亲民为务。今总兵官扩廓帖木儿,岁与官军仇杀,臣等乃朝廷培养之人,素知忠义,焉能俛首听命。乞降明诏,别选重臣,以总大兵。”(《元史·顺帝纪》)

与此同时,关保也宣布脱离扩廓,上书朝廷,列扩廓罪状。关保、貊高皆察罕帖木儿老部将,关保勇冠诸军,功最高;貊高善论兵,为察罕所信任。元廷对扩廓拒不南攻江淮,而西攻关陕,又跋扈不从命,正欲削其兵权而找不到借口。貊高、关保上奏其罪状,正好是个机会。这时,皇太子用沙蓝答儿、帖林沙、伯颜帖木儿、李国凤计,立抚军院,总制天下军马,专备扩廓帖木儿。顺帝以貊高等能倡大义,赐号“忠义功臣”。

十月,顺帝以扩廓帖木儿不受调遣、构兵仇杀,免其太傅、中书左丞相职,以河南王食邑汝州(今河南汝南),与其弟脱因帖木儿同居河南府(今

河南洛阳),所有从行官属悉令还朝。凡扩廓所总诸军,其主帐由白琐住、虎林赤领之;在河南者由李克彝领之;在山东者由也速领之;在山西者由沙蓝答儿领之;在河北者由貊高领之。又命秃鲁、李思齐、张良弼、孔兴、脱列伯率兵东来,准备南讨。扩廓帖木儿被迫交出兵权,退军屯泽州(今山西晋城)。

正当元廷内部倾轧之时,朱元璋在消失灭了劲敌张士诚割据势力后,南征北战同时开始了。十月二十一日,元璋正式下令,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中书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由淮入河,北取中原。十一月,徐达陆续占领山东州郡。十二月,徐达军至济南,元平章忽林台等遁去。守将以城降。所俘元将官送至应天(今江苏南京),元璋对杨左丞等曰:“王保保本一孺子,承李察罕余烈骤得重权,恢复山东、河南、北诸郡,遽袭王爵,遂萌骄纵之心,岂有豪杰之见。……今王保保……自除官职,其麾下称左右丞、参政、院官,不可胜数。而各处钱粮皆收入军中,不供国用,此与叛乱何异?名虽尊元,实则跋扈。”(《明太祖实录》卷二八)这时的朱元璋已把扩廓帖木儿视为与“叛乱”无异的、专权跋扈的军阀。

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明,建元洪武。明军北伐正按既定方针向大都逼近,而元朝统治集团内部依然无止境地你争我斗。

正月,元命左丞孙景益分省太原,关保领兵守城。扩廓帖木儿立即遣兵进据太原,尽杀朝廷所置官。二月,皇太子命魏赛因不花及关保与李思齐、张良弼诸军夹攻泽州,顺帝下诏削夺扩廓爵邑,令诸军共诛之。扩廓自泽州退守晋宁(今山西临汾),关保据泽、潞二州,与貊高合。三月,明兵已至河南,汴梁守将李克彝遁走洛阳。至五月,明兵尽取河南,察罕帖木儿之父阿鲁温,以梁王金印出降。闰七月,貊高、关保以兵攻扩廓于晋宁,大败被俘。这时顺帝态度又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下诏称:“关保、貊高,间谍构兵,可依军法处治。”于是两人皆被杀。是月十九日,顺帝诏罢大抚军院,杀提议成立大抚军院的知大抚军院事伯颜帖木儿、李国凤等。顺帝还不自量力地作了一番军事部署:“命扩廓帖木儿仍前河南王、太傅、中书左丞相,统领见部军马,由中道直抵彰德、卫辉;太保、中书右丞相也速统率大军,经由东道,水陆并进;少保、陕西行省左丞相秃鲁统率关陕诸军,东出潼关,攻取河洛;太尉、平章政事李思齐统率军马,南出七盘、金、商,克服汴洛。四道进兵,掎角剿捕,毋分彼此。秦国公、平章、知院俺普,平章(白)琐住等军,东西布列,乘机扫殄。太尉、辽阳左丞相也先不花,郡王、知院厚孙等军,捍御海口,藩屏畿辅。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悉总天下兵马,裁决庶务。”(《元史·顺帝纪》)接着顺帝即差哈完太子来督扩廓,命其出援京师、勤王御敌,扩廓得诏,提军由晋宁向大同。有人劝阻曰:“丞相率师勤王宜出井陉口,向真定(今河北正定),与河间也速军合,势可以遮截南军。若入云中(今山西大同),至燕京(即大都)沿途千里,无乃不可乎!”扩廓曰:“我潜师由紫荆口,出其不意,岂不可以图胜?”其幕僚赵恒、曩元辉则曰:“朝廷开抚军院,步步要杀丞相。乃要勤王,我驻云中,观其成败,徐为计耳。”(《庚申外史》)当时元都已危在旦夕,扩廓依然抱着观望态度,拒不勤王。至二十八日,明军势如破竹,兵临大都城下,当日夜半,顺帝率三宫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及扈从官员,开健德门北奔上都。八月初二,明军入大都,元亡。

拥兵抗明,退据漠北

顺帝逃奔上都后,元朝残余势力仍不可忽视。扩廓帖木儿拥兵数十万屯驻山西,李思齐、张思道等盘踞陕西,辽阳有兵10余万,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守云南。实力最强的当然是山西扩廓帖木儿,明廷亦视其为头号劲敌。

明军占领大都后,并没有立即出关追击残元,因为山西扩廓帖木儿威胁不除,将后患无穷。八月,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师取山西。未几,又派偏将军汤和、右副将军冯宗异(即冯国胜)增援。明军分兵两路:南路由冯宗异等率领,扩廓部将平章韩札儿、毛义来攻,与明将杨景战于韩店,明军失利;冯宗异、汤和率师下潞州(今山西长治)。北路由徐达、常遇春率领,九月下保定,十月克真定,元平章孙克义降。这时明军已形成对太原夹击的态势。在上都的元顺帝,谋复大都心切,命皇太子出屯红罗山(今辽宁兴城北),觊觎关内;为拉拢扩廓,改封其为梁王,仍为中书左丞相,命其速出兵攻大都。扩廓率军至保安,拟经居庸关,乘虚收复京城。徐达得知,与诸将曰:“王保保率师远出,太原必虚,北平孙都督总六卫之师,足以镇御。我与汝等乘其不备,直抵太原,倾其巢穴。则彼进不得战,退无所依,此兵法所谓批抗虚也。若彼还军求太原,则已为我牵制,进退失利,必成擒矣。”常遇春又提出用精兵夜袭其营。明兵至太原,扩廓自保安还军,双方对垒,列营二十余里,相持3日,徐达果然夜袭,以扩廓部将豁鼻马为内应。扩廓仓猝不知所出,匹马只鞋夜遁,从者仅18骑。豁鼻马以城降。扩廓直奔大同。

明师乘胜追至大同,于是猗氏、平阳、榆次、平遥、介休等地次第而下。

山西尽为明军所有。时大同已为明军占领,扩廓遂奔甘肃。

顺帝仍不死心,继续谋复大都。至正二十九年(洪武二年,1369)正月,顺帝命也速屯全宁(今年蒙古翁牛特旗西),拜扩廓为中书右丞相。四月,明军主力攻陕甘,顺帝以为有机可乘,命也速等南下攻大都。朱元璋急命常遇春从凤翔返北平(明改大都为北平),与副将军李文忠大败残元军队。六月,顺帝见大势已去,决定逃奔应昌(今年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附近。)与此同时,西线的明军也取得节节胜利。是年三月,明军攻陕西。时元将李思齐据凤翔,副将许国英、穆薛英等守关中,张思道、孔兴、脱列伯、金牌张、龙济民、李景春等驻鹿台,以保卫奉元(今西安)。明军入关后,张思道、金牌张等逃至宁夏,被扩廓帖木儿所执。明军轻取奉元,常遇春、冯宗异下凤翔,李思齐率所部十余万人西奔临洮(今属甘肃)。明军分兵攻临洮、兰州等地,李思齐以临洮降,甘肃大部分州县为明所有。五月,徐达挥师萧关,下平凉,张思道弟良臣以庆阳诈降,旋乘夜劫营,伤明将薛显。徐达命诸将会师攻庆阳。七月,扩廓命部将韩札儿破原州(今甘肃镇原)、泾州,援庆阳。八月,残元将贺宗哲攻凤翔,脱列伯、孔兴攻大同,以牵制明军,脱列伯被擒,孔兴逃绥德。庆阳被明军攻破,良臣父子被杀。

庆阳之役后,顺帝在应昌势孤力薄,遂征扩廓帖木儿来援。十一月,扩廓帖木儿上奏,请顺帝速移至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哈剌和林),勿以应昌为可恃之地。以后又多次催促,但顺帝仍寄托希望于扩廓,故迟疑不定。

①《国初群雄事略》卷十一《河南扩廓帖木儿》引俞本《皇明纪事录》。

扩廓则继续屯兵甘肃,为恢复计作殊死斗争。十二月,扩廓攻兰州,俘明巩昌守将于光,命于光至兰州城下呼降,于光大呼“坚守”,被扩廓杀死。

至正三十年(洪武三年,1370)正月,扩廓久围兰州不下。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再征西北。他说:“王保保方以兵临边,今舍彼而取元主,失缓急之宜。吾欲分兵二道:大将军自潼关出西安,攻定西,以取王保保;左副将军出居庸,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应援。元主远居沙漠,不意我师之至,如孤豚之遇猛虎,取之必矣。”(《明太祖实录》卷四八)

时扩廓已撤离兰州,纵兵四掠。三月,徐达兵至定西,扩廓退屯本道峪(在定西西北),徐达进兵沈儿峪,与扩廓隔深沟而垒,立栅以逼之。明军粮储充足,扩廓军粮乏。四月,徐达命各卫士兵昼夜轮番掠扰残元军,使之无法休息。初七夜,令军士停止骚扰,俟其军熟睡之际,袭其中军,擒获元郯王、文济王及国公阎思孝、平章韩札儿、虎林赤、严奉先、李景昌、察罕不花等官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获马15280余匹,驼骡驴杂畜无算。扩廓与其妻、子数人从古城北遁走,至黄河得流木而渡,入宁夏奔和林。至此,残元势力基本上退至漠北。

同年四月二十八日,顺帝卒于应昌,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五月,明军兼程攻应昌,爱猷识理达腊匆匆北奔和林。

洪武五年(1372)正月,因扩廓帖木儿军常南下骚扰,朱元璋决定出师北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由中路出雁门,趋和林;李文忠为左副将军,由东路自居庸出应昌;冯宗异为征西将军,由西路出金、兰,取甘肃。三道并发,共15万人。二月,徐达命都督蓝玉先出雁门,深入至漠北土拉河,与扩廓帖木儿军相遇,击败其众,扩廓遁去。五月,徐达大败,死伤数万人。是役为明军与残元军战争中明第一次重大失利。六月,冯宗异等西路军平甘肃,扫除残元军事势力。左副将军李文忠等出居庸后,进次胪朐河(今克鲁伦河),兼程至土拉河,与残元太师蛮子哈剌章交战,元军稍却。再至鄂尔浑河,双方激战,明军追至称海,元军退去。是役,两军胜负相当,明军曹良臣、周显、常荣、张耀等战死。

六年六月,扩廓遣兵寇雁门,明指挥吴均拒之。十一月,扩廓犯大同,徐达击之,擒其武平章、康同佥,获马八千余匹。

朱元璋遣军深入漠北不能取胜,扩廓又屡屡犯边,因而转为和平攻势,争取北元归降。洪武七年夏,特遣李思齐至漠北劝谕扩廓帖木儿。扩廓待之以礼,留数日,遣归,令骑士送至界上,骑士辞思齐曰:“总兵有旨,请留物以作遗念。”思齐曰:“我为公差远来,无以留赠。”骑士曰:“请留一臂。”思齐知不可免,断一臂与之,还京而死①。九月,元璋释放在应昌俘获的元顺帝孙买的里八剌;又赠爱猷识理达腊织金、文绮锦衣各一袭。但扩廓帖木儿始终不降。

洪武八年八月,扩廓帖木儿病死于漠北。扩廓帖木儿少年即随其养父察罕帖木儿征战,父死,以青年总领其父军、剿灭山东红巾军。此后即成为军阀互斗的主角,且卷入元宫廷内部纷争,耗时达五六年之久,元之速亡与其不无关系。然元亡后,其臣拥兵不降者,惟扩廓帖木儿。明军所向披靡,徐达智勇双全,独兵败漠北。朱元璋从不轻视

①《国初群雄事略》卷十《汝宁李思齐》引俞本《皇明纪事录》。

扩廓,“尝获其家庭,厚恩以招徕之”(姚福《清溪漫笔》)。察罕帖木儿父阿鲁温死则厚葬之,扩廓之妹以“名家贤女”收为第二子秦王妃。不可谓不优待有加。然扩廓终不降。故高岱论曰:扩廓“勇略善用兵,以逋播垂尽之势,犹能转斗千里,屡挫不衰。徐达自入中原,未尝少衄,独陇右之克甚艰,至多斩杀其部曲,则扩廓之故也。暨其祚终运迄,卒遁沙漠,而不为亡国之俘,此亦难能哉!我圣祖激励诸将,尝曰:‘王保保,天下奇男子也!’岂非深羡之耶。”①


第二节脱脱第十四章韩林儿刘福通徐寿辉陈友谅明玉珍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