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争夺
军阀割据争夺局面的出现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以副总统继任大总统,袁世凯所废除的《临时约法》和国会又被恢复起来。段祺瑞以内阁总理掌握北京政府的实际权力。袁世凯时期已经逐渐形成的各派系军阀势力,在反袁运动中都乘机扩大了自己的力量。中国出现了大小军阀割据、争夺的局面,各个帝国主义分别扶植这些军阀变成自己的代理人,支持它们在中国的争夺,以便从中取利。
北洋军阀中皖系与直系的矛盾,在袁世凯死后更加表面化起来。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控制了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并利用把持的中央政府的地位扩张势力。日本帝国主义以皖系军阀为主要代理人,同时也支持北洋军阀别支如在东北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和在徐州统率“定武军”的张勋[30]。原来的进步党政客在国会恢复后自称不标党名,但改称为宪法研究会(通常被称为研究系),仍以梁启超、汤化龙为首与皖系勾结。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西南各省在反袁运动中宣告独立后,也扩张势力而形成滇系军阀(以唐继尧为首,控制滇、黔、川等省)和桂系军阀(以陆荣廷为首,控制两广、湖南)。长江流域和西南等省原来都被英帝国主义认为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这些地区形成的地方军阀也主要是亲英美的势力。段祺瑞依靠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企图凭武力控制全国。美英帝国主义便支持直系和西南军阀,以与日本对抗。欧洲的各帝国主义正忙于战争,这时能有力量与日本争夺中国的主要是美帝国主义。
在参战问题上爆发的府院之争 段祺瑞以责任内阁总理名义总揽大权,独断专行,把没有实力的总统黎元洪视作监印官。国会中一部分旧国民党议员(这时改称“宪政商榷会”,简称“商榷系”,以张继、吴景濂为首)与皖系及研究系争夺权力,主张“联冯制段”,于1916年10月由国会选出冯国璋为副总统,并和黎元洪相联结。在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直皖之争,商榷系与研究系之争的背后,也是美、日帝国主义之争。这两个方面的争夺,在中国参加世界大战的问题上爆发出来。
日本为了独自掠夺和控制中国,在1914年至1916年间曾一再阻止中国接受“协约国”方面英、法、俄等国的诱使参战(英、法、俄等国想利用中国广大的人力物力,并避免为德国所用)。日本在逼使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之后,又在1916年7月和帝俄订立了互相支持在中国的侵略利益的第三次日俄协定及第四次密约[31]。1917年2、3月,日本又促使英、法、俄等国承认日本在战后继续保有在山东的特权。这时,日本就转而促使中国参战,以便进一步从军事、外交、财政等方面控制中国。段祺瑞也企图以参战为名取得日本的借款、军火等援助,来扩大自己的势力。美国在1917年2月宣布与德国绝交后,曾经要求中国和它一致行动,但见到日本在积极唆使段祺瑞政府参战,就又主张中国暂时无须对德宣战。黎元洪、政学会议员(从商榷会分化出来,以谷钟秀、张耀曾为首)和直系军阀也都反对参战。孙中山、章炳麟和上海等地的商会也反对参战。于是段祺瑞企图使用武力威胁的手段来对付反对势力。1917年4月,段祺瑞召集以皖系督军为骨干的各省督军及督军代表二十余人,在北京召开督军团会议。督军团在段祺瑞指使下,向黎元洪和国会施加压力,威胁他们同意参战。
1917年5月10日,国会开会讨论参战问题。段祺瑞指使军警、流氓、乞丐数千人自称“公民请愿团”包围国会,殴辱议员,叫嚷国会必须当天通过参战案。多数议员在气愤下拒不开会讨论。内阁中非皖系阁员也相率辞职。在两方僵持情况下,段祺瑞和研究系政客指使督军团胁迫黎元洪解散国会,黎元洪则在亲英美势力支持下将段祺瑞免职。段祺瑞就到天津筹备组织临时政府,策划以武力继续把持政权。皖系和追随皖系的督军在段祺瑞的唆使下,纷纷宣布独立,通电声称要率军“直捣京师”,进行“兵谏”。黎元洪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邀请张勋进行调停。
张勋复辟 张勋率领辫子军(定武军)5000人自徐州北上,先胁迫黎元洪在6月下令解散国会(这个国会自1916年8月恢复,到这时还不到一年),接着就于7月1日在北京拥清废帝溥仪复辟,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这是民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封建帝制复辟,北京城内一时又挂出了前清的龙旗,街头叫卖着“宣统上谕”,一班遗老旧臣(包括康有为在内)纷纷翎顶袍褂进宫叩头,请安谢恩。
段祺瑞先假手张勋驱逐黎元洪和解散国会,然后再打起维护共和的旗号出兵讨伐张勋。他自任讨逆军总司令,以梁启超、汤化龙为参赞,率军进攻北京。日本派青木中将为段策划军事,并垫付军费100万元。张勋军队在7月12日迅速被击溃,历时11天的复辟丑剧就此结束。段祺瑞乘机复任国务总理。原来的副总统冯国璋代黎元洪为总统,但北京政府的实权仍在段祺瑞手中。
段祺瑞毁弃约法和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 段祺瑞声称过去的民国和国会已为张勋复辟所破坏,现在的民国是在他手里“再造”的。在研究系政客的策划下,段祺瑞决定抛弃旧国会和《临时约法》,另行召集一个由各省军阀指派的临时参议院。
段祺瑞的专权和废弃国会引起国内公开的分裂。亲英美的桂系、滇系军阀宣布“暂行自主”。孙中山主张拥护《临时约法》和恢复国会,反对段祺瑞“以伪共和易真复辟”。1917年7月,孙中山率领宣布自主的海军舰队到达广州,旧国会中商榷系和政学系的议员一百多人也追随南来。9月,孙中山在广州召集国会的非常会议,组织军政府。非常会议选出孙中山为大元帅,陆荣廷和唐继尧为元帅(陆、唐二人都不就职)。孙中山把《临时约法》和国会看作“民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最重要的象征,然而几年以来,只是军阀们在民国招牌下实行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专政,《临时约法》和国会都被一再蹂躏破坏,已成为对民国的一种讽刺。《临时约法》对人民已没有什么号召力,国会更成为政客争逐名利、卖身分赃的活动场所。孙中山希望依靠桂系、滇系地方军阀的力量进行护法运动,但这些地方军阀只是暂时利用孙中山的名望来向北洋军阀讨价还价,对孙中山的护法活动则是多方刁难,而且随时准备将他排挤出去。
段祺瑞加紧投靠日本 段祺瑞政府在1917年8月对德、奥宣战以后,更加紧投靠日本。日本寺内内阁采用所谓“菊分根”的政策,利用日本乘世界大战时机所赚的大量资金到中国进行侵略性的资本输出,并用以控制段祺瑞。1917年和1918年两年间,日本以各种名义秘密或公开借给段政府的款项达数亿日元[32]。段祺瑞则将铁路、矿产、森林、电讯事业等等各方面的权益成批地出卖给日本。他又用日本的借款、军火,由日本军官训练“参战军”(三师四旅),扩充皖系的实力。1918年5月,段政府与日本秘密签订陆军和海军的《共同防敌军事协定》[33],派出军队由日本指挥,随同日军出兵西伯利亚干涉俄国革命。短期内进入东北的日军数达七八万人,日本迅速取代了沙俄在东三省北部的侵略地位,日本侵略势力从此笼罩于整个东北地区。段祺瑞的卖国行动在规模上超过了袁世凯,中国面临着被日本变为附属国的严重危机。这种危机又一次激起中国人民的爱国运动。1918年5月,留日学生彭湃等在东京游行抗议段日间的军事协定,遭到日本政府的殴打逮捕。他们纷纷罢课回国,组织救国团体,进行爱国宣传。北京、天津、上海、福州等地学生也起而力争废约,反对日本侵略和段政府卖国。
蓝辛、石井协定 美国在1917年4月参加欧洲大战以后,一时没有余力在中国大规模地扩展侵略势力,又不甘心坐看中国被日本独占,就采取和日本妥协分赃的办法。1917年11月,美、日订立《蓝辛、石井协定》,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特别在中国之与日本属地接壤的部分有特殊利益”[34],日本则承认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这是两个强盗在互不相下的情况下,只好暂时互相承认对方的侵略权益,同时准备在下一阶段展开更进一步的掠夺和竞争。协定订立以后,蓝辛(美国国务卿)通知中国说:“假如我们退出,整个地盘便落入日本手里,设想中国也不愿意。”
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及与直系军阀的矛盾 段祺瑞依靠日本的借款和支持,推行其专制的“武力统一”政策,对西南各省发动内战。1917年10月,段祺瑞派军队进入湖南与护法军作战。但冯国璋企图勾结亲英美的西南军阀,来挤走段祺瑞,提出“和平统一”口号。11月,进入湖南的直系军队就通电主张停战,并自动撤兵。段祺瑞于是再度策动督军团在天津开会(1917年12月及1918年1月),又勾引奉军开入关内,对冯国璋施加压力。同时段氏以副总统地位和两湖地盘为饵,引诱直系头目曹锟派兵进攻西南。曹锟指挥所属吴佩孚等直军攻占长沙、衡阳,但是段祺瑞却任命皖系军阀张敬尧为湖南督军。曹锟、吴佩孚与段祺瑞之间的矛盾又逐步发展。1918年6月,吴佩孚与护法军订立停战协定。8月,吴佩孚通电主张和平。直系军阀和西南军阀联合反对皖系和奉系军阀,其背后是美英帝国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间的争夺。
孙中山被军阀政客排挤离开护法军政府 西南军阀在跟直系靠拢的同时,阴谋排斥孙中山。1918年2月,西南各省军阀组成“西南自主各省护法联合会”,与孙中山领导的护法军政府对峙。5月,政学系政客勾结滇、桂军阀策动改组护法军政府。政学系出面拉拢一部分商榷系议员,在非常国会中操纵通过改组军政府案,废除以孙中山为首的元帅制,改用总裁制,设总裁七人,孙中山被列为七总裁之一。政学系推出旧官僚岑春煊为主席总裁,实际由桂系军阀陆荣廷独裁。孙中山被迫离粤赴沪。护法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军阀是“南与北如一丘之貉”,不可能依靠军阀进行革命。孙中山在上海著书立说,沉痛地回顾辛亥以来遭受的挫折失败,摸索继续推动革命前进的道路。
“安福国会” 段祺瑞所推行的“武力统一”政策,遇到直系军阀和西南军阀的阻梗,就决定一面加紧训练自己的“参战军”,一面设法把直系势力排挤出中央政府。他利用日本的借款收买一批政客,组成以徐树铮、王揖唐为首的“安福俱乐部”,操纵新国会的选举。新国会,也就是所谓“安福国会”[35],于1918年8月开幕,在全部议员四百余人中,安福系占据了三百八十多人。9月,段祺瑞操纵“安福国会”选出旧官僚徐世昌为总统。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势力被排出中央政府。曹锟、吴佩孚成为直系的新首领。他们在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和影响下,继续与皖系军阀对抗。
新四国银行团与南北议和 到1918年夏秋间,世界大战接近结束,美、英等西方帝国主义立即加紧进行在中国的争夺。美国在6月间向英、法、日三国提议把五国银行团改组为新四国银行团,即排除俄、德两国,加进美国,由新四国银行团整个包揽外国对中国的借款。这是美国力求打破日本在对华投资借款上的优势,阴谋以国际共管形式将联合投资机构控制在自己手里。日本面对西方三国的压力,同意参加这样的新银行团,并同意停止单独对段政府的借款,但要求新银行团的投资范围将“满蒙除外”,以保持自己的势力范围(新银行团以后在1920年5月成立)。10月,美、英、法等西方帝国主义向北京政府和南方军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它们停战议和,以便于推行庞大的经济侵略计划,并打破日本单独控制皖系、统治中国的局面。南、北政府在1919年1月派出代表在上海议和。双方在划分地盘和分配四国银行团准备给予的借款上争吵不休,谈判在五四运动大风暴中宣告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