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2079

除了工资水平和丰富的煤资源外,英国还拥有巨额的资本。

对殖民地的掠夺,一开始导致了西班牙的迅速富有。1502~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了18600吨注册白银和200吨注册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

然而,和后来的英国不同,西班牙极端专制式民族国家的崛起是短命的,它的暴富只是昙花一现,之后便持续衰落下去。

因为白银的流入并没有帮助西班牙的制造业发展起来,而只是助长了西班牙人的炫耀性消费,那些在东印度发财的人回到西班牙以后,在塞维利亚购买了官职、土地和豪华的住宅,把其他的钱都花在了奢侈品上面。国王和贵族们从此沉溺在奢侈和腐化中不能自拔。这一过程与历史上的传统帝国毫无区别。

西班牙人不投资制造业的原因倒并不是西班牙人天性懒惰,而主要是西班牙本土落后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税收。我们说过,西班牙是欧洲最专制的国家,各地关卡林立,反复征收商品过境税。各地势力强大的王公贵族不愿意看到工商业主的崛起威胁他们的特权地位,因此便把数以万计的从事工商业的外国人从自己的领地上赶走了。所以西班牙的制造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经济结构非常落后。在英国、荷兰大力发展毛纺织业和五金业时,西班牙却大力出口羊毛、矿石等原材料,进口五金和纺织品,推动他国的工业化。[91]因此,西班牙帝国极盛一时而后便一蹶不振。到了17世纪,西班牙就陆续被英国等国家击败,从强盛的顶峰上跌落了下来,成了西欧最贫穷的国家。

而英国从殖民地获得的巨额财富,却源源不断地投入工业。因为英国与西班牙政治体制不同,工业的产权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

英国也是在中世纪后期,渐渐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英国虽然不是很大,但仍然分成了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等制度、法律不同的地区。在英国的统一集权过程中,过去分散的旧国家机构改革后组成枢密院,产生了一个集权的中央政府机构。从1543年开始,在威尔士实行英国的一切法律制度,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被英格兰议会迎立为英王,英格兰和苏格兰初步统一。克伦威尔时期,又结束了爱尔兰地区的封建割据。[92]地方关卡被取消,商业活动可以更好地进行。统一之后,英国国力增强,对外战争获得更有力的支持。

但是新型政权也有一个强烈的副作用,那就是国王权力比以前加大,经常横征暴敛,用于个人享受。因此国家管理上经常乱作一团。

公司的成功,让英国人受到了启发:在国家管理上,为什么不能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呢?

1688年,英国人通过“光荣革命”赶走了詹姆士二世,邀请荷兰王子威廉三世(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入主英国。作为让威廉三世继承王位的条件,英国议会要求其签署《人权法案》(Bill of Rights),保证国王不会侵犯公民权利,王室不会废除议会通过的法律,公民有权拥有枪支武器,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等,这些法律构成了现代英国民主制度的框架。

作为外来者的威廉三世在英国全无统治基础,只能充分尊重英国国民的意愿。这样,立宪君主制度正式在英国诞生。通过光荣革命,“英格兰人成功地驯服了庞然大物型的现代国家,他们没有摧毁利维坦的巨大能量,相反是使它响应他们的意愿,服从他们的法律”[93]。

自1714年起,入主英国的汉诺威王朝国王逐渐把几乎所有的职权托付给内阁,“王权”的内涵不再是国王本人的权力,而逐渐演变为现代意义的“行政权”。内阁成员作为国王的大臣,表面上要听命于国王,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94]大英帝国成了一个公司,议会就是董事会,首相就是公司的总经理。国王有这个公司的所有权,但是并不拥有经营权。国王并不干涉公司的日常事务,内阁大臣如同职业经理人,在经营这个国家。

所有权和经营权捆绑在一起,不利于最优秀的人进入管理层。而两权分离,就意味着帝国作为一个独立生命可以延续下去,它可以从最优秀的团队手中发扬光大。[95]这就实现了一次国家管理制度的质变。

世界历史上以前的帝国,经常陷入内部纷争和腐败之中。比如蒙古帝国的历史伴随着不停的皇位之争,不停地动荡。因此,它们的事业往往不能持久。最短的亚历山大帝国不过持续了几十年,大元帝国满打满算也就存在了90多年,西班牙帝国的兴盛期也不过100多年。极盛过后,就是崩溃和衰败。

在漫长的中世纪和近代初期,英国国势一直起起落落,有时短暂兴起,却也经常沦为一个二流国家。1640年威尼斯大使称,“在世界各国的眼中,英国只不过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民族,因而无足轻重”[96]。

但是创造了公司式的帝国模式后,英国政治获得了空前稳定,不再有内部纷乱,从此持续发力,先是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又成功挑战荷兰的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最终成为新的世界霸主,并且到今天仍然保持着良好的治理成绩。

特别是因为私有产权得到有力的保护,英国的商人们更愿意投资工业。别的不论,在1750~1800年间,东印度公司单从印度就掠夺了价值1亿~1.5亿英镑的金币。和西班牙人不同,英国人把海外的利润主要投入国内的制造业中。海外来的金钱大大促进了英国对工业尤其是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的投资。这是工业革命的经济基础。公司发展壮大之后,才是工业革命的到来,公司模式的殖民给了工业革命必要的资本前提。工业史学家克宁汉(H. Cunynhame)说:“如果瓦特早生50年,他和他的发明一定都同时死了。自有世界以来,可能没有一个投资的收获超过像掠夺印度一样的利润。”

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North)在《西方世界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中指出:“所有权结构在荷兰和英国的发展,刺激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包括鼓励创新和其他各种有利因素。因此说,工业革命不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原因,而是提高私人收益率的结果,从而导致人们致力于发展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生产过程。”

所以工业革命不是一个简单的煤的问题,更与政治体制有关。长期以来,国内史学界对英国的崛起的解释都是因为工业革命。似乎是发明蒸汽机这一偶然事件才导致了大英帝国的出现。这显然是一个错觉。[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