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

 理气
  理气上 太极天地上
  理气下 天地下
 鬼神
 性理
  性理一 人物之性气质之性
  性理二 性情心意等名义
  性理三 仁义礼智等名义
 学
  学一 小学
  学二 总论为学之方
  学三 论知行
  学四 读书法上
  学五 读书法下
  学六 持守
  学七 力行
 大学
  经
   经上
   经下
  释
   传一章释明明德
   传二章释新民
   传三章释止于至善
   传四章释本末
   传五章释格物致知
   传六章释诚意
   传七章释正心修身
   传八章释修身齐家
   传九章释家齐国治
   传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或问
   传一章
   传二章
   传三章
   传四章
   传五章
   传六章
   传七章
   传九章
   传十章
 论语
  学而篇上
  学而篇中
  学而篇下
  为政篇上
  为政篇下
  八佾篇
  里仁篇上
  里仁篇下
  公冶长上
  公冶长下
  雍也篇一
  雍也篇二
  雍也篇三
  雍也篇四
  述而篇
  泰伯篇
  子罕篇上
  子罕篇下
  乡党篇
  先进篇上
  先进篇下
  颜渊篇上
  颜渊篇下
  子路篇
  宪问篇
  卫灵公篇
  季氏篇
  阳货篇
  微子篇
  子张篇
  尧曰篇
 孟子
  梁惠王
  公孙丑
  滕文公
  离娄
  万章
  告子
  尽心
 中庸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易
  易一
   乾上
   乾下
   坤
  易二
   屯
   蒙
   需
   讼
   师
   比
   小畜
   履
   泰
   否
   同人
   大有
   谦
   豫
   随
   蛊
   临
   观
  易三
   噬嗑
   贲
   剥
   复
   无妄
   大畜
   颐
   大过
   坎
   离
  易四
   咸
   恒
   遁
   大壮
   晋
   明夷
   家人
   睽
   蹇
   解
   损
   益
   夬
   姤
   萃
   升
  易五
   困
   井
   革
   鼎
   震
   艮
   渐
   归妹
   丰
   旅
   巽
   兑
   涣
   节
   中孚
   小过
   既济
   未济
  易六
   上系上
   上系下
   系辞下
  易七
   说卦
   序卦
   杂卦
 尚书
  纲领
  尧典
  舜典
  大禹谟
  皋陶谟
  益稷
  禹贡
  胤征
  汤誓
  仲虺之诰
  汤诰
  总说伊训太甲说命
  伊训
  太甲
  咸有一德
  说命
  西伯戡黎
  泰誓
  武成
  洪范
  旅獒
  金縢
  大诰
  总论康诰梓材
  康诰
  酒诰
  梓材
  召诰洛诰
  无逸
  君奭
  多方
  立政
  周官
  顾命康王之诰
  君牙
  冏命
  吕刑
  秦誓费誓
 诗
  论读诗
  解诗
  周南关雎兼论《二南》
  卷耳
  樛木
  螽斯
  兔罝
  汉广
  汝坟
  麟趾
  召南鹊巢
  采蘩
  殷其雷
  摽有梅
  江有汜
  何彼穠矣
  驺虞
  邶柏舟
  绿衣
  燕燕
  日月终风
  式微
  简兮
  泉水
  北门
  静女
  二子乘舟
  干旄
  淇奥
  君子阳阳
  鸡鸣
  著
  甫田
  园有桃
  蟋蟀
  豳七月
  鸱鸮
  东山
  破斧
  九罭
  狼跋
  二雅
  鹿鸣诸篇
  常棣
  伐木
  天保
  采薇
  出车
  鱼丽
  南有嘉鱼
  蓼萧
  六月
  采芑
  车攻
  庭燎
  斯干
  节南山
  小弁
  大东
  楚茨
  瞻彼洛矣
  车牵
  宾之初筵
  渐渐之石
  大雅文王
  绵
  棫朴
  皇矣
  下武
  文王有声
  生民
  既醉
  假乐
  公刘
  卷阿
  民劳
  板
  荡
  抑
  云汉
  崧高
  烝民
  周颂清庙
  昊天有成命
  我将
  敬之
  丝衣
  鲁颂泮水
  宫
  商颂
  玄鸟
  长发
 孝经
 春秋
 礼
  论后世礼书
  论修礼书
  仪礼
  周礼
  小戴礼
  大戴礼
  冠昏丧
  祭
  杂仪
 乐古今
 孔孟周程张子
 周子之书
  太极图
  通书
 程子之书
  程子之书一
  程子之书二
  程子之书三
 张子之书
  张子之书一
  张子书二
 邵子之书
 程子门人
  吕与叔
  谢显道
  杨中立
  游定夫
  侯希圣
  尹彦明
  张思叔
  郭立之
  胡康侯
 杨氏门人
  罗仲素
  萧子庄
  廖用中
  胡德辉
 尹氏门人 王德修
 罗氏门人
  李愿中
  胡氏门人
  张敬夫
 朱子
  论自注书
  外任
  内任
  论治道
  论取士
  论兵
  论刑
  论民
  论财
  论官
  训门人
   训门人一
   训门人二
   训门人三
   训门人四
   训门人五
   训门人六
   训门人七
   训门人八
   训门人九
 吕伯恭
 陈君举
 陆氏
 老氏
  老子
  列子
  庄子
  老庄
  庄列
  老庄列子
  老子书
  庄子书
 释氏
 本朝
  太祖朝
  太宗真宗朝
  仁宗朝
  英宗朝
  神宗朝
  哲宗朝
  徽宗朝
  钦宗朝
  高宗朝
  孝宗朝
  宁宗朝
  法制
  自国初至熙宁人物
  自熙宁至靖康用人
  中兴至今日人物上
  中兴至今日人物下
  盗贼
  夷狄
 历代
  历代一
  历代二
  历代三
 战国汉唐诸子
 杂类
 论文
  论文上
  论文下
   诗
   拾遗
   问遗书

出版说明

《朱子语类》,宋黎靖德编,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全书内容丰富,析理精密。其中首论理气、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以太极、理为天地之始;次释心性情意、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再论知行、力行、读书、为学之方等认知方法。又分论四书、五经,继又斥异端、排释老、明道统,最后还对历代人物以及政治、经济、法制科举等制度进行了评论。从中不仅可以看到朱熹思想的精妙之处,更可窥见其观点不断发展改定的曲折层次。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为后学尊称为朱子。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孔子、孟子之后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宋代集理学大成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诗人。一生广注经籍、著书立说,为明清两朝之儒学正宗。朱熹思想影响之大,除孔、孟外,无人能比。

朱熹身后,门人将平时记录的他与众人问答的语录汇集成册。各人所编语录所收内容不同,版本也互有出入,其后又翻刻不一,讹舛滋多。宋景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始收集诸本,编排整理,删除了各本重出一千一百五十馀条,又分为二十六门,使得眉目清晰,整饬易读,于咸淳六年(1270年)刊为《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即是今天的通行本《朱子语类》。然此宋本今已亡佚。本版本选取了较为精善的明成化九年(1473年)陈炜刻本为底本,参校现有的古籍整理成果,以简体横排标点本的形式整理出版,以飨读者。整理过程中,我们除了将原书加以点校,将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之外,还酌改了原书中个别明显有误的错字,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原版的风貌。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整理未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朱子语类大全

宋导江黎靖德类编

语录

池州所刊语录四十三卷

续增张洽录一卷

饶州所刊语续录四十六卷

饶州所刊语后录二十六卷

建宁新刊别录二十卷新附入

语类

蜀中所刊语类一百四十卷

徽州所刊语续类四十卷

池州刊朱子语录后序

晦庵朱先生所与门人问答,门人退而私窃记之。先生没,其书始出。记录之语,未必尽得师传之本旨,而更相传写,又多失其本真,甚或辄自删改,杂乱讹舛,几不可读。李君道传贯之自蜀来仕于朝,博求先生之遗书,与之游者亦乐为之搜访,多得记录者之初本。其后出守仪真,持庾节于池阳,又与潘时举、叶贺孙诸尝从游于先生之门者互相雠校,重复者削之,讹谬者正之,有别录者,有不必录者,随其所得为卷帙次第,凡三十有三家。继此有得者,又将以附于后,特以备散失,广其传耳。先生之著书多矣,教人求道入德之方备矣。师生函丈问,往复诘难,其辨愈详,其义愈精,读之竦然,如侍燕闲,承謦欬也!历千载而如会一堂,合众闻而悉归一己,是书之传,岂小补哉!贯之既以锓诸木,以干与闻次辑而俾述其意云。嘉定乙亥十月朔旦,门人黄榦谨书。

饶州刊朱子语续录后序

嘉定乙亥岁,仲兄文惠公持节江左,取所传《朱文公先生语录》锓木池阳,凡三十有三家。其书盛行。性传被命造朝,益加搜访,由丙戌至今,得四十有一家,率多初本。去其重复,正其讹舛,第其岁月,刻之鄱阳学宫。复考池录所余,多可传者,因取以附其末。合池录与今录,凡先生平生所与学者谈经论事之语,十得其九。嗣有所得,尚续刊之。池录之行也,文肃黄公直卿既为之序,其后书与伯兄,乃殊不满意,且谓不可以随时应答之语易平生著述之书。性传谓记者易差,自昔而然。《河南遗书》以李端伯《师说》为首,盖端伯所记,伊川先生尝称其最得明道先生之旨故也。至论浩气一条,所谓“以直养而无害”云者,伊川乃深不谓然。端伯犹尔,况于其他,直卿之云真是也。然尝闻和靖先生称伊川之语曰:“某在,何必观此书?”而文公先生之言则曰:“伊川在,何必观?伊川亡,则不可以不观矣。”盖亦在乎学者审之而已。

先生家礼成于乾道庚寅,《通鉴纲目》《西铭解义》成于壬辰,太极通书义成于癸巳,《论孟注》《问诗集传》成于淳熙丁酉,《易本义启蒙》成于乙巳、丙午之间,《大学中庸章句》《或问》成书虽久,至己酉乃始序而传之,《楚辞集注韩文考异》成于庆元乙卯,《礼书》虽有纲目,脱稿者仅二十有三篇,其著书岁月次第可考也。家礼编成而逸,既殁而其书出,与晚岁之说不合,先生盖未尝为学者道也。《语》《孟》《中庸》《大学》四书,后多更定。今大学“诚意”章,盖未易箦前一夕所改也。是四书者,覃思最久,训释最精,明道传世,无复遗蕴。至其他书,盖未及有所笔削,独见于疑难答问之际,多所异同,而易书为甚。㬊渊所录一编,与本义异者十之三四,大率多合先君文昭本传之说。文昭谓乾坤之用,主于诚敬;坎离之用,主于诚明。世未有通其义者,而先生独称之,其不执一说,惟是之从如此。故愚谓语类与四书异者,当以书为正,而论难往复,书所未及者,当为助;与诗易诸书异者,在成书之前亦当以书为正,而在成书之后者,当以语为是。学者类而求之,斯得之矣。不特此也,先生平日论事甚众,规恢其一也。至其暮年,乃谓言规恢于绍兴之间者为正,言规恢于干道以后者为邪。非语录所载,后人安得而知之!是编也,真不为无益,而学者不可以不之读也。先生又有别录十卷,所谭者炎兴以来大事。为其多省中语,未敢传,而卯火亡之。今所存者,幸亦一二焉。嘉熙戊戌月正元日,后学三嵎李性传书。

饶州刊朱子语后录后序

鄱阳所刊先师文公朱先生语录,固欲续池录所未备。然先师之言满天下,二录所收,亦岂能遽尽哉?淳佑戊申,杭将诣江东,鄱阳洪叔鲁芹以其外大父吏部杨公方手所录寒泉语见示,既又于安仁汤叔逊次得其家藏包公扬所录。二公在师门为前辈,所录尚未编入,则所遗者亦多矣。既而东阳王元敬佖亦以所集刊本见寄,又得里中朋友所传一二家,乃悉以次编入,为二十六卷。先师之绪言,虽未敢谓无复遗逸,然所会粹益富矣。独念先师又有亲自删定与先大父西山讲论之语及性与天道之妙,名曰翁季录者,久未得出以流行于世。岂斯文之显晦固自有时乎!窃尤有感于此,故辄并识其拳拳之意云。淳佑己酉中秋日,门人建安蔡杭书。

建安刊朱子语别录后序

子朱子语录行于世,尚矣。池录三十有三家;鄱本续录四十有二家,其三十四家,池本所未有也,再见者两家,绿余凡六家。又后录二十三家,其二十家亦池本所未有也,再见者三家。合三录为八十七家。及门之士,固有如谢先生在程门无录者。其有录可传者既如此矣。

坚末学生晚,嘉定癸未、甲申间,侍先君子官长沙,帅西山真先生、倅宏斋李先生,常进之函丈。又侍长沙舒先生,列岳麓诸生。果斋李先生过潭,又获侍讲席焉。果斋,先君子畏友也,尝介以登朱子之门。坚由是多见未行语录,手抄盈箧,凡六十五家,今四十年矣。晚得池鄱本参考,刊者固已多。然黄士毅所录,朱子亲笔所改定者,已见于辅广录中,其所自录及师言,则亦三录所未有。若李壮祖张洽郭逍遥所录,亦未有也。朅来闽中,重加会粹,以三录所余者二十九家及增入未刊者四家,自为别集,以附续录后集之末。泰华高矣,沧海深矣,非有待增益也。独念早所闻于父师者,罔敢失坠。今幸是录所已行者如此,则其尚有所遗者,敢付之一笔删去哉!亦并行之可也。

抑坚闻之,大易居行,先以学聚问辩;中庸笃行,先以学问思辩;程子以讲明道义、论古今人物为格物致知之首,则学非问辩不明,审矣。朱子教人既有成书,又不能忘言者,为答问发也。天地之所以高厚,一物之所以然,其在成书引而不发者,语录所不可无也。凡读先生成书者,兼考乎语录可也。若但涉猎乎语录,而不玩味于成书,几何而不为入耳出口之资!为己之学,盖不然也。书于篇端,以谂同志,抑以自警焉!咸淳初元嘉平之月,后学天台吴坚敬识。

朱子语类后序

黄士毅

右语类总成七十家,除李侯贯之已刊外,增多三十八家。或病诸家所记互有重复,乃类分而考之。盖有一时之所同闻,退各抄录,见有等差,则领其意者斯有详略。或能尽得于言,而首尾该贯;或不能尽得于言,而语脉间断;或就其中粗得一二言而止。今惟存一家之最详者,而它皆附于下。至于一条之内无一字之不同者,必抄录之际,尝相参校,不则非其闻而得于传录,则亦惟存一家,而注与某人同尔。

既以类分,遂可缮写,而略为义例,以为后先之次第。有太极然后有天地,有天地然后有人物,有人物然后有性命之名,而仁义礼智之理则人物所以为性命者也。所谓学者,求得夫此理而已。故以太极天地为始,乃及于人物性命之原,与夫古学之定序。次之以群经,所以明此理者也。次之以孔孟周程朱子,所以传此理者也。乃继之以斥异端,异端所以蔽此理,而斥之者,任道统之责也。然后自我朝及历代君臣、法度、人物、议论,亦略具焉。此即理之行于天地设位之后,而着于治乱兴衰者也。凡不可以类分者,则杂次之,而以作文终焉。盖文以载道,理明意达,则辞自成文。后世理学不明,第以文辞为学,固有竭终身之力,精思巧制,以务名家者。然其学既非,其理不明,则其文虽工,其意多悖,故特次之于后,深明夫文为末,而理为本也。

然始焉妄易分类之意,惟欲考其重复。及今而观之,则夫理一而名殊,问同而答异者,浅深详略,一目在前,互相发明,思已过半。至于群经,则又足以起或问之所未及,校本义之所未定,补书说之所未成,而大学章句所谓高入虚空、卑流功利者,皆灼然知其所指而不为近似所陷溺矣,诚非小补者。故尝谓孔孟之道至周程而复明,至朱子而大明。自今以后,虽斯道未能盛行于世,而诵遗书,私淑艾者,必不乏人,不至于千五百年之久绝而不续。反复斯编,抑自信云。

语类成编,积百四十卷。同志艰于传录,而眉山史廉叔愿锓于木。士毅之类次,虽犯不韪,而不复固辞者,庶几无传录之艰也。

独池本陈埴一家,惟论仁一条,按遗文,乃答埴书,不当取为类,故今不载。又辅广所录,以先生改本校之,则去其所改而反存其所勾者,合三十余条,今亦惟据改本。自首连数至“君子所贵乎道者三”而注云:“自此以前,皆先生亲改。”亦传闻之误。当时杂改定者八十余条耳。或有一条析为三四条,如窦从周录所见先生语之类,今则复其旧。或士毅所传本多于刊本,如黄义刚者,悉类入而不去。文异者,则姑注一二条云:“一本作某字。”以上皆与池本异者。盖池本虽黄侯直卿之所次辑,然李侯贯之惟据所传以授直卿,而直卿亦据所授以加雠校,且有增改于已雠校之后者不与焉。故近闻之直卿,欲求元本刊改,而未能也。至于或出于追述,故得于传闻,则文辞之间,不无差误。凡此之类,读者详考四书及他记录,而折衷其所疑可也。惟学类七卷,虽出于臆见,而实本先生教人之方,后学于此三复而得夫入道之门,则能总会是编,而体之于身矣。己卯九月望日,门人莆田黄士毅谨识。

眉州刊朱子语类序

开禧中,予始识辅汉卿于都城。汉卿从朱文公最久,尽得公平生语言文字,每过予,相与熟复诵味,辄移晷弗去。予既补外,汉卿悉举以相畀。嘉定元年,予留成都,度周卿请刻本以幸后学。予曰:“予非敢靳也,所为弗敢传者,恐以误后学耳。”周卿艴然曰:“奚至是!”予曰:“子知今之学者之病乎?凡千数百年不得其传者,今诸儒先之讲析既精,后学之粹类亦广,而闽浙庸蜀之锓刻者已遍于天下。若稍损赀用,则立可以充厨牣。凡茍有小惠纤能,涉其大指,则亦能以缀说缉文,或以语诸人,则亦若稍尝从事焉者,奚必诵先圣书而后为学乎?亦取诸此而足矣。且张宣公以程子之意类聚孔孟言仁,而文公犹恐长学者欲速好径之心,滋入耳出口之弊。脱是书之行,其无乃非公所云云者乎?吾甚惧焉!”周卿由是姑徐之。后数年,竟从予乞本刊诸青衣,彼不过予所藏十之二三耳。然予且谓周卿曰:“子其以此意着于篇端,俾学者毋袭是弊也。”其后李贵之刊于江东,则已十之六七。今史廉叔所得黄子洪类本,则公之说至是几无复遗余矣。廉叔将板行,以予有志于斯也,属叙所以作。予为言尝以告周卿者。廉叔曰:“然则已诸?”曰:“已之无伤。虽然,安于小成,甘于自弃者,气质之偏,而无以矫之也。而秉彝好德之心谁独无之!予前所忧,盖为世之专事乎耳目口笔,茍以哗众取宠而无志乎远且大者也。傥不忍自薄其身,则无宁深体熟玩,以为求端用力之模准者乎!今未可概以是为疑而閟其传。盍遂以此冠篇而并刻之,将听学者之自择焉。”

子洪名士毅,姑苏人,尝类文公集百五十卷,今藏之策府;又类注仪礼,未成书云。嘉定十三年九月丁亥朔,临卬魏了翁序。

徽州刊朱子语类后序

蔡杭

论语一书,乃圣门高第所集,以记夫子之嘉言善行,垂训后世。朱子语类之编,其亦效是意而为之者也。或曰:“语必以类相从,岂论语意欤?”曰:“学而一篇所记多务本之意,里仁七章所记皆为仁之方;若八佾之论礼乐,乡党之记言行,公冶长辨人物之贤否。微子载圣贤之出处,亦何尝不以类哉!天下之理,‘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非有以会而通之,则祇见其异耳。大传曰:‘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而伊川之诲学者亦必曰:‘将圣贤言仁处类聚观之。’然则语类之集,其有功于学者多矣!”

新安旧有紫阳书堂,而紫阳之书未备也。通守洪君勋、教授张君文虎相与谋以蜀本语类刊之,越二岁而书成。郡侯谢工部坐属余为跋其梗概,予不得辞也。因僭为之说曰,理有可以类通,而非可以类止;是其然,必有所以然。学者因其类以究极朱子之全书,使此理融会通贯,不梏于一事一物而止,则无愧于吾夫子触类而长之训也。若夫惮烦劳,安简佚,以为取足于此,则朱子固尝以是为学者病矣,乌乎可!抑二君推广私淑之意,亦贤矣哉!淳佑壬子六月望日。

徽州刊朱子语续类后序

王佖

文公朱先生语类一百三十八卷,壶山黄子洪取门人所录语以类相从也。先是,池本饶本,人各为录,间见错出,读者病焉。子洪既以类流传,便于玩索,而微言精语,犹有所遗。佖每加访求,得所未见。自是朋友知旧知其有心于纂辑,亦颇互出所有以见示,凡三十有余家。既裒以为婺录,而继之者尚未艾也。佖幽居无事,盖尝潜心而观之,审订其复重,参绎其端绪,用子洪已定门目,粹为续类,凡四十卷。或谓前类不为少矣,又以续类附益之,不已多乎?窃谓学固戒于徒博,然亦不可以不博而径约也。又况文公先生之道,高明广大,致极无遗,学者正当尽博约之方,而后精微中庸之趣始可渐而求。佖每观诸家所录,以其问有浅深,故于教告亦有不同,其视文公先生之精蕴,不能得其全者尚多有之。必也,笃信好学,反复寻绎,能知所尽心焉,虽以前续之繁,固将无所厌斁。不然,则虽先生平日已着为定论之书,尚有所惮而不肯观,而况于此乎哉!然则先生片言半语,苟有所传,固不容有所忽而不究其所归也。

新安魏史君,盖鹤山先生之嗣也,近以紫阳所刊语类为寄,因以续类为请,而慨然欲并刊之,以全书院之传布,其乐于阐明文公先生之遗训盖如此。遂举以属之,且窃识于后,庶几乎与愿学之士从事于详说反约之功云尔。淳佑壬子上冬。

朱子语录姓氏

廖德明字子晦,南剑人。癸巳以后所闻。池录一。饶录四十六。

辅广字汉卿,庆源人。居嘉兴。甲寅以后所闻。池录二。

余大雅字正叔,上饶人。戊戌以后所闻。池录三。

陈文蔚字才卿,上饶人。戊申以后所闻。池录四。

李闳祖字守约,邵武人。戊申以后所闻。 池录五。

李方子字公晦,邵武人。戊申以后所闻。池录六。

叶贺孙字味道,括苍人,居永嘉。辛亥以后所闻。池录七、八、九、十、十一。

潘时举字子善,天台人。癸丑以后所闻。池录十二。饶录四十六。

董铢字叔重,鄱阳人。丙辰以后所闻。池录十三。饶录四十六。

窦从周字文卿,丹阳人。丙午以后所闻。 池录十四。

金去伪字敬直,乐平人。乙未所闻。 池录十五。

李季札字季子,婺源人。丙申乙卯所闻。池录十六。

万人杰字正淳,兴国人。庚子以后所闻。池录十七。饶录四十六。

杨道夫字仲愚,建宁人。己酉以后所闻。池录十八、十九。

徐宇字居父,永嘉人。庚戌以后所闻。池录二十、廿一。饶录四十六。

林恪字叔恭,天台人。癸丑所闻。池录廿二。饶录四十六。

石洪庆字子余,临漳人。癸丑所闻。池录廿三。

徐容字仁父,永嘉人。辛亥所闻。池录廿四。

甘节字吉父,临川人。癸丑以后所闻。池录廿五。

黄义刚字毅然,临川人。癸丑以后所闻。池录廿六、廿七。饶录四十六。

㬊渊字亚夫,涪陵人。癸丑所闻。池录廿八。

袭盖卿字梦锡,□□人。甲寅所闻。池录廿九。

廖谦字益仲,衡阳人。甲寅所闻。池录三十。

孙自修字敬父,宣城人。甲寅所闻。池录三一。

潘履孙字坦翁,婺源人,居绍兴。甲寅所闻。池录三二。

汤泳字叔永,丹阳人。乙卯所闻。池录三三。

林夔孙字子武,三山人。丁巳以后所闻。池录三四。三五陈埴录已削。

钱木之字子山,晋陵人,寓永嘉。丁巳所闻。池录三六。

曾祖道字□□,□□人。丁巳所闻。池录三七。

沈僩字杜仲,永嘉人。戊午以后所闻。池录三八、三九、四十、四一。

郭友仁字德元山阳人,寓临安。戊午所闻。池录四二。

李儒用字仲秉,岳阳人。己未所闻。池录四三。饶录三十。

黄干字直卿,三山人。饶录一。饶后录二。

何镐字叔京,邵武人。乙未以前所闻。饶录二。

程端蒙字正思,鄱阳人。己亥以后所闻。饶录三。

周谟字舜弼,南康人。己亥以后所闻。饶录四五。

潘柄字谦之,三山人。癸卯以后所闻。饶录六。

魏椿字元寿,建阳人。戊申五夫所闻。饶录七。饶后录二十四。

吴必大字伯丰,兴国人。戊申、己酉所闻。饶录八。

黄㽦字子耕,豫章人。戊申所闻。饶录九、十。

杨若海字□□,道夫之子。饶录十一。

杨骧字子昂,道夫族中。己酉、甲寅所闻。饶录十二。

陈淳字安卿,临漳人。庚戌、己未所闻。饶录十三、十四。

童伯羽字蜚卿,瓯宁人。庚戌所闻。饶录十五。

郑可学字子上,莆田人。辛亥所闻。饶录十六。

滕璘字德粹,新安人。辛亥所闻。饶录十七。

王力行字近思,同安人。辛亥所闻。饶录十八。

游敬仲字连叔,南剑人。辛亥所闻。饶录十九。

不知何氏辛亥同舍共闻。饶录二十。

黄升卿辛亥所闻。饶录廿一。

周明作字元兴,建阳人。壬子以后所闻。饶录廿二。

蔡与录字行夫,平阳人。壬子所录。饶录廿三。

杨与立字□□,浦城人,道夫从兄。壬子同刘、黻、龚、栗、谭见。饶录廿四。

郑南升字文相,潮州人。癸丑所闻。饶录廿五。

欧阳谦之字晞逊。癸丑所闻。饶录廿六。

游倪字和之,建宁人。癸丑所闻。饶录廿七。

杨至字至之,泉州人。癸丑甲寅所闻。饶录廿八。

饶后录二十五。潘植字立之。癸丑所闻。饶录廿九。

王过字幼观,鄱阳人。甲寅以后所闻。 饶录三十。

董拱寿字仁叔,鄱阳人。甲寅所闻。饶录三一。

林学蒙字正卿,三山人。甲寅以后所闻。饶录三二。

林赐字闻一。乙卯以后所闻。饶录三三。

胡泳字伯量,南康人。 戊午所闻。饶录三四。

吕焘字德昭,弟焕,字德远,南康人。己未所闻。饶录三六、三七。

不知何氏己未同舍共录。饶录三九。

不知何氏饶录四十、四一、四二。

吴寿昌字大年,邵武人。丙午同子浩录。饶录四三。

杨长孺字伯子,庐陵人。甲寅记见。饶录四四。

吴琮字仲方,临川人。甲寅记见。饶录四五。已上三家,非柢本,览者详之。

杨方字子直,汀州人。庚寅所闻。饶后录一。间有可疑。

包扬字显道,建昌人。癸卯、甲辰、乙巳所闻。饶后录三、四、五、六。间有疑误。

刘炎字□□,□□人。己酉、甲寅以后所闻。饶后录七。

刘子寰字所父,建阳人。己未所闻。饶后录八。

邵浩字叔义,金华人。丙午所闻。饶后录九。

刘砥字履之,三山人。庚戌所闻。饶后录十。

刘砺字用之,三山人。己未所闻。饶后录十一。

李辉字晦父。饶后录十二。

陈芝字庭秀。壬子所闻。饶后录十三。

黄灏字商伯,都昌人。饶后录十四。

黄卓字先之。饶后录十五。

汪德辅字长孺,鄱阳人。壬子所闻。饶后录十六。

吴振。饶后录十七。

吴雉字和中,建阳人。饶后录十八。

钟震字春伯,潭州人。甲寅所闻。饶后录十九。

林子蒙。饶后录二十。

林学履。己未所录。饶后录廿一。

萧佐。甲寅所闻。饶后录廿二。

舒高。甲寅所闻。饶后录廿三。

李杞字良仲,平江人。甲寅所闻。饶后录廿六。

张洽字元德,清江人。丁未、癸丑所闻。附池录后

黄士毅字子洪,莆田人。蜀类、徽续类

李壮祖字处谦,邵武人。蜀类

李公谨。蜀类

□一之。蜀类

□枅。徽续类

郭逍遥。建别录十八。

不知何氏。建别录十九、二十。

朱子语类门目

理气

鬼神

性理

大学

论语

孟子

中庸

尚书

孝经

春秋

乐古今

孔孟周程张子

周子之书

程子之书

张子之书

邵子之书

程子门人

杨氏门人

尹氏门人 王德修

罗氏门人

朱子

吕伯恭

陈君举

陆氏

老氏

释氏

本朝

历代

战国汉唐诸子

杂类

论文


这是第一篇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