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内,反对阶级对阶级的投降主义

字数:4207

(十六)一九二七年陈独秀的投降主义[6],引导了那时的革命归于失败。每个共产党员都不应忘记这个历史上的血的教训。

(十七)关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在卢沟桥事变以前,党内的主要危险倾向是“左”倾机会主义,即关门主义。这主要是因为国民党还没有抗日的缘故。

(十八)在卢沟桥事变以后,党内的主要危险倾向,已经不是“左”倾关门主义,而转变到右倾机会主义,即投降主义方面了。这主要是因为国民党已经抗日了的缘故。

(十九)还在四月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时,又在五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时,特别是在八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洛川会议)时,我们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统一战线中,是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呢,还是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是国民党吸引共产党呢,还是共产党吸引国民党?在当前的具体的政治任务中,这个问题即是说:把国民党提高到共产党所主张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全面抗战呢,还是把共产党降低到国民党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和片面抗战?

(二十)为什么要这样尖锐地提出问题呢?这是因为:

一方面,中国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国民党实力上的优势,国民党三中全会的宣言和决议对于共产党的污蔑和侮辱以及所谓“停止阶级斗争”的叫嚣,国民党关于“共产党投降”的衷心愿望和广泛宣传,蒋介石关于统制共产党的企图,国民党对于红军的限制和削弱的政策,国民党对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限制和削弱的政策,国民党七月庐山训练班[7]提出的“在抗日战争中削弱共产党力量五分之二”的阴谋计划,国民党对共产党干部所施行的升官发财酒色逸乐的引诱,某些小资产阶级急进分子在政治上的投降举动(以章乃器为代表[8]),等等情况。

另一方面,共产党内理论水平的不平衡,许多党员的缺乏北伐战争时期两党合作的经验,党内小资产阶级成分的大量存在,一部分党员对过去艰苦斗争的生活不愿意继续的情绪,统一战线中迁就国民党的无原则倾向的存在,八路军中的新军阀主义倾向的发生,共产党参加国民党政权问题的发生,抗日民主根据地中的迁就倾向的发生,等等情况。

由于上述两方面的严重的情况,必须尖锐地提出谁领导谁的问题,必须坚决地反对投降主义。

(二十一)几个月以来,主要是抗战以来,共产党中央及其各级组织,对这种已经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投降主义倾向作了明确而坚决的斗争和必要的预防,并且收到了成效。

在参加政权问题上,中央发出了一个决议案的草案[9]。

在八路军中,开始向新军阀主义倾向作斗争。这种倾向,表现在红军改编后某些个别分子不愿意严格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发展个人英雄主义、以受国民党委任为荣耀(以做官为荣耀)等等现象上面。这个新军阀主义倾向虽然和表现在打人、骂人、破坏纪律等等现象上面的老的军阀主义倾向同其根源(把共产党降低到国民党),同其结果(脱离群众);然而它是在国共两党统一战线时期发生的,它带着特别大的危险性,所以特别值得注意,需要坚决地加以反对。因受国民党干涉而取消的政治委员制度,因受国民党干涉而改为政训处的政治部的名称,现在已经恢复了。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这个新的战略原则,并坚持地执行之,因而基本上保证了八路军作战上和工作上的胜利。拒绝了国民党派遣他们的党员来当八路军干部的要求,坚持了共产党绝对领导八路军的原则。在各革命的抗日根据地,同样提出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这个原则。纠正了“议会主义”倾向[10](当然并不是第二国际的议会主义,这种议会主义在中国党内是没有的),坚持了反对土匪、敌探和破坏者的斗争。

在西安,纠正了两党关系上的无原则倾向[11](迁就倾向),重新开展了群众斗争。

在陇东,情况和西安大体相同[12]。

在上海,对“少号召,多建议”的章乃器主义给了批评,开始纠正了救亡工作中的迁就倾向。

在南方各游击区[13]——这是我们和国民党十年血战的结果的一部分,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南方各省的战略支点,是国民党在西安事变后还用“围剿”政策企图消灭、在卢沟桥事变后又改用调虎离山政策企图削弱的力量——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1)无条件集中(适应国民党拔去这些支点的要求)的防止;(2)国民党派人的拒绝;(3)何鸣危险(被国民党包围缴械的危险)[14]的警戒。

在《解放周刊》[15],坚持了严正的批评态度。

(二十二)为了坚持抗战和争取最后胜利,为了变片面抗战为全面抗战,必须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必须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任何破裂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的主张是不许可的。“左”倾关门主义仍然要防止。但是在同时,在一切统一战线工作中必须密切地联系到独立自主的原则。我们和国民党及其他任何派别的统一战线,是在实行一定纲领这个基础上面的统一战线。离开了这个基础,就没有任何的统一战线,这样的合作就变成无原则的行动,就是投降主义的表现了。因此,“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这个原则的说明、实践和坚持,是把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引向胜利之途的中心一环。

(二十三)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呢?一方面是在保持自己已经取得的阵地。这是我们的战略出发地,丧失了这个阵地就一切无从说起了。但是主要的目的还在另一方面,这就是为了发展阵地,为了实现“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个积极的目的。保持阵地和发展阵地是不可分离的。几个月来,更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的左翼群众是在我们的影响下团结起来了,国民党营垒中的新生力量是在增长中,山西的群众斗争是发展了,党的组织在许多地方也发展了。

(二十四)但是必须清楚地懂得,党的组织力量,在全国,一般地说来还是微弱的。全国的群众力量也还是很薄弱,全国工农基本群众还没有组织起来。所有这些,一方面由于国民党的控制和压迫的政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们自己的没有工作或工作不足。这是我党在现时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中的最基本的弱点。不克服这个弱点,是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实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这个原则,一定要克服投降主义或迁就主义。

[6]见本书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注〔4〕。

[7]庐山训练班,又名庐山暑期训练团,是一九三七年七八月间蒋介石在江西省庐山举办的。受训的有国民党党、政、军、警、教育等部门的高中级人员。

[8]当时章乃器主张“少号召,多建议”。事实上在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情况之下,单是向国民党建议是没有用处的,必须直接号召民众起来向国民党作斗争。否则,就不可能坚持抗日,也不可能抵抗国民党的反动。所以,章乃器这个主张是错误的。后来,他已逐步地认识了这个错误。

[9]即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党参加政府问题的决定草案》,内容如下:“(一)今天抗战的形势,急需要有一个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府,才能有利于领导抗日民族革命战争,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准备参加这样的政府,即直接公开担负政府的行政责任,并在其中起积极作用。然而今天还没有这样的政府。今天有的,还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府。(二)只有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府转变为全民的统一战线的政府的时候,即在今天的国民党政府(甲)接受本党所提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基本内容,依据此内容,发布施政纲领时;(乙)在实际行动上已经开始表示实现这一纲领的诚意和努力,并在这方面获得相当成绩时;(丙)容许共产党组织的合法存在,保证共产党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的自由时,中共才能去参加。(三)在党中央没有决定参加中央政府以前,共产党员一般地不得参加地方政府,并不得参加中央的及地方的一切附属于政府行政机关的各种行政会议及委员会。因为这种参加,徒然模糊共产党人的面目,延长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对于推动统一的民主政府的建立,是有害无利的。(四)但在特殊地区的地方政府如战区的地方政府中,由于旧的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基本上愿意实行共产党的主张,共产党已经取得了公开活动的自由,并且由于当前的紧急形势,使共产党的参加在人民和政府看来,均已成为必要,共产党可以去参加。在日寇占领区域,共产党更应公开成为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组织者。(五)共产党在没有公开参政以前,参加全国国民大会之类的商讨民主宪法和救国方针的代议机关,在原则上是许可的。因此,共产党应力争自己的党员当选到大会中去,利用国民大会的讲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用以达到动员人民和组织人民在共产党周围,推动统一的民主政府的建立。(六)共产党中央及地方党部和国民党中央及地方党部,在一定的共同纲领并在完全平等的原则之下,可以组织统一战线的组织,如各种联合委员会(例如国民革命同盟会、群众运动委员会、战地动员委员会等);共产党应该经过和国民党的这种共同行动,以达到国共两党的合作。(七)在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红色政权机关改为特区政府之后,它们的代表可以拿自己已经取得的合法地位,参加到一切有利于抗日救国的军事的和群众的机关中去。(八)在原有红军中及一切游击队中,共产党绝对独立领导之保持,是完全必要的;共产党员不许可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任何原则上的动摇。”

[10]〕这里所说的“议会主义”倾向,指当时共产党内有些同志主张把抗日根据地内人民代表会议的政权制度改变为资产阶级国家中的议会制度的一种意见。

[11]〕一九三七年八月,在西安的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发出通告,无理取缔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以及其他进步团体。当时,中国共产党陕西党组织中的一些同志,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压力下作了无原则的让步,于同年九月间自动解散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要该会的一些干部参加国民党包办的陕西省各界抗敌后援会设计委员会。西安的群众救亡运动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中共中央随即纠正了这种无原则的迁就倾向。陕西省党组织执行了中共中央的指示,广泛地发动群众,同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展开坚决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西安各界群众的救亡团体,又以新的组织形式普遍建立起来。

[12]〕这里所说的陇东,指甘肃省东部的庆阳、合水、镇原等地。一九三七年春,中共陇东特委曾经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无理限制,领导当地人民群众,建立各种抗日救亡组织,进行抗日斗争和各项民主改革。七七事变以后,中共陇东特委的一些同志,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无原则的让步,自动解散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一些进步团体,使当地的群众运动和群众组织遭受到很大损失。不久,中共中央纠正了这种错误。陇东特委贯彻执行了中央的指示,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活动进行了必要的斗争,在陇东所属各县相继恢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界群众组织,重新发动了抗日民主运动。

[13]〕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五个游击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坚持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他们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要求停止内战,开赴前线抗日。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除琼崖游击区外的大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合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新四军军部成立。一九三八年春,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创立、发展和巩固了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鄂豫皖、皖中、浙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

[14]〕何鸣(一九一〇——一九三九),广东万宁人。一九三七年曾任中共闽粤边特委代理书记、闽粤边红军独立第三团团长等职。同年六月,他作为中共闽粤边特委的谈判代表,同国民党军第一五七师就合作抗日问题达成协议。这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闽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形成。七月,他率领红军游击队进驻国民党军第一五七师指定的防地漳浦城接受改编。由于他丧失警惕,存在严重的右倾思想,致使闽粤边红军游击队近千人被国民党军队包围缴械。

[15]〕《解放》周刊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一九三七年四月创刊于延安,在一九四一年《解放日报》创办后不久停刊。


二 在党内在全国均须反对投降主义在全国,反对民族对民族的投降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