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经验看大数据的作用

字数:4454

在历史上,一项技术带动整个社会变革的事情也曾经发生过。它们通常遵循一个模式,即:

新技术+原有产业=新产业

那些有意或者无意接受了这个规律的企业家,常常在新的时代又站到了浪潮之巅。

近代第一次带来全社会变化的技术是以蒸汽机为核心的动力革命。在瓦特发明万用蒸汽机之后,很多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行业,使用蒸汽机之后摇身一变成为新产业。

图4.13 韦奇伍德瓷器博物馆中的蒸汽机

瓷器在蒸汽机诞生之前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80,而且一直供不应求。但是自从瓦特和博尔顿在月光社的朋友韦奇伍德开始采用蒸汽机生产瓷器后,这种一度被誉为白色黄金的商品就在全球范围内变得供大于求了,而且瓷器的用途也从盛器和装饰品扩展到各行各业。英国巴拉斯顿(Barlaston)的韦奇伍德博物馆依然保留着它早期使用蒸汽机以及使用蒸汽机制造瓷器的各种设计文档。韦奇伍德公司在它的历史回顾中写道,它不断将新技术应用于制造。

纺织业的历史比瓷器还要长得多,几千年来这个行业一直是一家一户式的小手工业。英国的纺织业在蒸汽机出现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靠水能驱动的各种纺织机在19世纪之前是高科技产品,它们的生产效率比东方纯粹手工的纺织机要高很多。但是,在那个年代,英国的纺织品并没有多到要向全世界倾销。等到蒸汽机用于纺织业,情况就不同了,英国需要打开东方市场才能消化全部的产能。当最终那些洋布卖到中国和印度之后,当地几千年来传统的家庭纺织业在短短的100年里就消失了。从此全世界的纺织业被重新定义,各个迈向工业化的国家开始建纱厂、织布厂,一时间纺织业成了工业化进程中的全新产业。

运输业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长,可以追溯到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文明时期。相比陆路运输,水路运输的能力要大得多,因此航运占了运输总量的大部分,为此中国还修建了大运河。从苏美尔文明开始,帆船就是运输的主要工具,到了18世纪,西班牙、荷兰等积极参与航海的国家,把大帆船技术推向了一个顶峰。在那时,大帆船是最可靠、最便捷的长途航运工具,当然也是高科技产品。但是当蒸汽机被应用在轮船上之后,大帆船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类似地,在陆路运输方面,火车取代了马车,成为客运和货运的主要工具。一个崭新的运输业就此诞生了。

至于蒸汽机在工程方面的作用就更大了,世界上大规模建设城市和港口就始于那个时期。港口的建设后来帮助英国把工业品卖到全世界。

就在英国人开始采用蒸汽机改造这些产业时,它的GDP还远比不上传统的经济大国中国。但是在广泛使用蒸汽机的同时,英国实际上按照以下思路重新定义了很多产业:

现有产业+蒸汽机=新产业

这一思路使得英国把各个古老的文明都甩在了后面。中国虽然在洋务运动之后开始使用蒸汽机,并且开始学习使用新技术,但是在思维方式上一直没有推广当时最先进的机械思维,还是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落后思想。

需要指出的是,英国当时并不是每一个工厂都在制造蒸汽机。制造蒸汽机的是非常少的几个工厂,大部分是使用蒸汽机改造原有的产业。

到了19世纪末,电的应用改变了世界。其发挥作用的方式和蒸汽机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相似之处在于,它也是靠单点突破,带动社会的全面变革。但不同之处在于,电的使用所带来的不仅是一种取代蒸汽能量的动力源,还是一种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因此它催生了很多看似新的产业。从宏观的角度看,电的使用导致了人口高密度的大都市的出现,因为电梯的出现,人们可以把楼盖得高,公共交通(有轨和无轨电车、地铁等)的出现可以把城市拓宽。西方各国的大都市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

电对世界的巨大影响还在于各种电器的发明,它们导致了新产业的出现。比如,以电报和电话为核心的通信产业就是在那个时期奠定的基础,今天它是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留声机、电影和后来的收音机的发明,导致了大众娱乐产业的出现。至于电灯、电动机、电炉等依靠电能工作的电器,作用就不消说了。因此电改变的不仅是经济,还改变了国家的政治形态、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电本身还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比如正负极性,对这些性质的利用可以让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比如将化合物变成另一种化合物或者单质。这样电的使用就伴随着很多新产业的出现和革命,比如电彻底改变了冶金工业的状况。81

此外,电也是化学工业的催化剂。在19世纪,化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几乎所有的成就都是在实验室里,人类还无法大规模地生产化工产品。电的使用,让化学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从化肥到农药,从人造纤维到各种生活用品,从建筑和装修材料到油漆涂料,没有电,今天我们使用的大部分化工产品就制造不出来。电的使用创造出今天产值高达3万亿美元的化工产业。

不过,如果我们深究一下上述新产业的历史渊源就会发现,其实很多所谓的新行业在电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比如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冶金业,在使用电之后,这些行业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如同工业革命并不需要所有使用蒸汽机的工厂都制造蒸汽机一样,在整个19世纪,美国主要供电的公司只有两家,即通用电气和西屋电气,而使用电、得益于电的公司却有千千万。类似地,在当时第二大工业国德国,发电的也只有西门子和德国电气总公司两家。电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因此我们不妨把这个时代总结成:

现有产业+电=新产业

“二战”后信息技术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信息革命其实有两方面的革命,首先是创造了一批与信息的产生、传输和处理有关的产业,比如电视和传媒、通信、卫星,以及与信号处理相关的产业,比如军事上的雷达、地质上的遥感等,这些都是很大的产业。另一方面,原有的很多产业在使用计算机之后产生了本质的变化,形成了全新的产业。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很难找到哪些产业没有受到计算机的影响。我们不妨看两个看似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不是那么密切的行业——金融业和农业,来体会信息革命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银行业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行业,但是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它并没有本质的变化,存取钱和借贷都必须去银行,因此银行的大小取决于其营业网点的多少,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银行业的先驱美第奇家族,到后来犹太银行家的代表罗斯柴尔德家族,再到后来美国银行业的代表、洛克菲勒支持的花旗银行都是如此。它们需要花几代人的时间走到(它们所能触及的)世界各地,但是即便如此,在它们已知的世界中,仍有99%的人无法使用它们的金融服务。跨行的交易成本非常高,而且非常麻烦,因此人们旅行时不得不携带现金或者旅行支票。

与银行业相关的其他金融领域也是如此。比如在1971年纳斯达克诞生之前,股票的交易需要去交易所,或者打电话给中间商(broker)才能进行,更重要的是,他们常常交易的是真正纸质的股票。在交易中,报价过程是类似几百年前拍卖式的讨价还价过程。直到2000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简称纽交所)的交易价格还遗留着拍卖报价的痕迹,即买卖双方在讨价还价时以一美元、半美元、四分之一美元,直到十六分之一美元为基数进行。由于这种出价方式买卖价差巨大,因此在那个年代,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券商的主要收入来自交易费,每一笔交易的手续费都在100美元以上。

但是,计算机的使用彻底改变了这个行业。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自动取款机(ATM)的使用使得银行营业网点很容易部署到全世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工业化国家陆续实现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跨行存取,甚至跨国存取。储户只要在一个稍微有点规模的银行开户,就可以在世界(除非洲之外)大部分地区使用存款。因此银行很容易把业务拓展到全世界。中国的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仅仅过了10年,它就成为全国性的银行,又过了10年,它在全世界除非洲之外的各大洲开办了分行或者办事处,相比花旗等老一代银行,这样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这一切要托信息革命的福。今天,人们已经无法想象全世界的银行如果彼此不联网是多么不方便,可以说有了计算机的银行业和过去几百年的银行业已经完全不同了。

类似地,证券交易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71年美国的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推出了自动报价系统,这套系统的英文全称为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简称NASDAQ,即我们常说的纳斯达克。纳斯达克和纽交所不同,交易者不需要再到交易所,而是通过网络和电话进行交易,交易的报价方式也是我们今天熟知的精确到一美分的方式。由于在纳斯达克上的交易完全是电子化的,纸质的股票便被淘汰了82。纳斯达克的报价方式显然比纽交所的方便,于是在经历两种报价方式共存之后,纽交所放弃了上百年的传统开始向纳斯达克靠拢。纳斯达克的诞生使得一般的股民很容易通过折扣代理商(富达、先锋等证券商)自己交易股票,单笔交易的手续费只要5~10美元。这进一步改变了美国券商市场的格局,一方面让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这样的折扣代理商崛起,另一方面让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高端代理商从股票交易转向理财业务。

如果我们把证券行业和IT行业做类比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纳斯达克出现之前,券商好比是生产大型设备的IT公司,它们每一笔交易都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这就如同IT公司当时每卖出去一件产品,就都可以挣很多钱一样。但是,后来低端的券商靠价格优势抢了高端券商的生意,逼着高端券商从事理财这样的金融服务,就如同亚洲制造的电脑公司靠价格优势逼着IBM和惠普从事IT服务一样。从这个趋势可以看出,各种服务在信息革命之后变得越来越重要。

农业是另一个看似和计算机关系不大的产业,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这个产业变化非常缓慢。但是这种情况在过去的30年里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比如农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自己育种,而是从种子公司购买种子。而种子的培育,背后用到了大量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持。作为全球最大的种子供应商之一的孟山都公司也因此由一个化工企业变成了一家生物公司,年收入143亿美元,利润却高达82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每年的农业收入才不过1200亿美元83。如果我们对比一下农业的这种模式和19世纪末美国使用电力的模式就会发现,孟山都等公司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通用电气和西屋电气的作用,而大量的农民所扮演的角色其实相当于19世纪末每一个使用电力的公司。这些农民和农场主在有了孟山都之后,不再为种子发愁,就如同一个世纪前的工厂主在有了电力之后,不再为动力发愁一样。而在农产品市场上,采用传统农产品种子的农民们很难和采用孟山都种子的农民竞争。就这样,农业这个最古老的产业在计算机时代被彻底改变了。

自从1965年摩尔博士提出了摩尔定律,计算机处理器和存储器的性能分别提高了2000万倍和10亿倍,价格却不断地下降,以至于它可以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40年前,没有计算机,中国的国民经济几乎不会受任何外在影响。今天就不同了,没有计算机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哪怕它们只有一天不工作,中国的城市也将全面瘫痪。人们会无法出行,因为无论是私家车还是公共交通,都要靠计算机才能工作。即使我们可以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出门,也进不了办公大楼,因为大楼的门禁也是用计算机控制的。如果砸开了门进入大楼,那么也不得不爬十几层到几十层楼才能进办公室,因为电梯也是由计算机控制的。至于上班办公,更是离不开计算机。没有计算机,整个通信系统也会瘫痪,我们无法和外界取得联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完全依赖于计算机了。

图4.14 通常,一种新的农作物种子被孟山都公司研发出来,在15年内便会占据全球80%以上的农产品市场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世界的进步背后最根本的动力可以概括为摩尔定律的应用,或者说是数字化。今天的大部分产业在“二战”后就已经存在了,但是无论什么行业,加上摩尔定律,就形成了一个新产业,我们可以把这个时代经济的特点概括为:

现有产业+摩尔定律=新产业

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类似,虽然信息革命的代表产品是计算机处理器,但是并不需要每一家公司都生产处理器,甚至不需要每一家公司自己开发软件。今天大部分公司使用的处理器只有两个系列,即英特尔x86系列(加上AMD84兼容产品)和英国ARM公司设计的RISC(精简指令集)处理器,因此计算机实际上可以被看成是一种资源,而大部分公司需要做的只是使用好这些资源而已。

我们回顾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今后,由大数据引发的智能革命也将是以一种与前面几次技术革命类似的方式展开,如果我们用两个简单的公式来概括的话,那就是:

现有产业+大数据=新产业

现有产业+机器智能=新产业


重新认识穷举法——完备性带来的结果技术改变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