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727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¹,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²,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岐伯曰:平治于权衡³。去宛陈莝⁴,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⁵,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⁶,精以时服。五阳已布,踈涤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帝曰:善。

¹津液充郭:津液充满皮肤之内及胸腹腔。

²“其魄独居”三句:魄,指阴精。精得阳则化气行水。今阳气被阻遏,体内阴精过剩,水液停留,所以说“其魄独居”。阴盛则阳愈衰,被阻遏更甚,所以说“孤精盛于内,气耗遏于外”。这是病理上的连锁关系。

³权衡:指衡量病情的轻重缓急。

⁴去宛:去淤血。陈莝(cuò):消积水。

⁵缪(miù)刺:即病在左取之右,病在右而取之左的针刺方法。

⁶开鬼门,洁净府:鬼门即汗孔,开鬼门即发汗法;净府即膀胱,洁净府即利小便。

译文

黄帝说:有的病并不先从体表发生,而是五脏的阳气被阻遏,以致水气充满于皮肤及胸腹腔,使阴气独盛内,则阳气更消耗于外,形体浮肿,原来的衣服不能穿了,四肢肿急,影响内脏。这是阳气隔拒于内,而水气弛张于外。对这种病怎么治疗呢?

岐伯说:要根据病情衡量轻重缓急平复水气,去淤血,消积水,并叫病人轻微地活动四肢,穿温暖的衣服,使阳气渐渐传布,然后用缪刺方法,使他的形体恢复起来。再使汗液畅达,小便通利,使阴精归于平复。待五脏阳气输布了,五脏郁积荡涤了,那么精气自然会产生,形体自然会强盛,骨骼和肌肉也就会相辅相成,正气自然就恢复了。

黄帝说:讲得很好。

赏析与点评

本篇所论水肿,基本属于实证。实则宜泻,故当“去宛陈莝”。水肿病首宜使滞留的水液排出体外,故发汗、利小便是稳妥有效的两种治疗方法,应当首先选用,故本篇将“开鬼门,洁净府”定为大法。若肿而血脉盛满者,则可泻去其恶血,用放血或通血脉之法。五脏阳已竭,其治本之法,更当着眼于阳。阳虚者当补,阳郁者宜通,历来治水名方,无不由此推究,正如张景岳云:“盖水之与气,虽为同类,但阳王则气化而水即为精,阳衰则气不化而精即为水。故凡病水者,本即身中之血气,但其为邪为正,总在化与不化耳。”


脉要精微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