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黄帝曰:定之奈何?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¹,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²,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膻中者,为气之海³,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⁴,前在于人迎;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⁵,下在风府。
¹“胃者”两句:胃能容纳饮食物,故称“水谷之海”。水谷为五脏六腑所需营养物质的根本来源,因此又称胃(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
²“冲脉”两句:即上文所说的“血海”。
³膻中:此指胸中部位。
⁴柱骨之上下:指项后的哑门与大椎二穴。柱骨:亦称“天柱骨”,指全部颈椎。
⁵盖:指脑盖骨。
译文
黄帝说:究竟是怎样确定呢?
岐伯说:胃是水谷之海,它的输注要穴,上在气冲,下在三里穴;冲脉是十二经之海,也就是血海,它的输注要穴,上在大杼,下在上巨虚和下巨虚穴;膻中是气海,它的输注要穴,在柱骨上的痖门、柱骨下的大椎,前在人迎穴;脑是髓海,它的输注要穴,上在百会,下在风府穴。
赏析与点评
“胃为水谷之海”:其意是强调胃有受纳水谷,化生精微,滋养人体五脏六腑之功,说明人之精气血津液等均由胃之水谷而化,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意义。
“冲脉为血之海”:冲脉为奇经之一,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冲脉在循行过程中与诸经有着广泛的联系与交会,并蓄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之经气,而肾与胃,是精血所生、所藏之脏,故冲脉不仅藏血最盛,也可以将所藏之血渗灌脏腑诸经,故称之为血海、十二经之海。
“膻中为气之海”:这里的膻中指胸中,与肺关系密切。《灵枢·五味》说:“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灵枢·邪客》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是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于胸中而成,它上走息道以司呼吸,下贯血脉以行气血,正是由于宗气对人体生命十分重要而积于胸中,故称膻中为气之海。
“脑为髓之海”:《素问·五藏生成》说:“诸髓者,皆属于脑。”肾主藏精,精化髓,髓充于骨腔之中,通过脊髓,向上汇聚于脑。脑髓来源于先天,补充于后天,脑髓的盈亏可以影响人体的肢体活动、耳目的聪明、精神、思维、意识的活动,正如本篇所云:“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脑在人体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器官,与生命活动有重要关系,故本篇把它作为四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