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字数:5794

听息数息的问题

精气神、乐明无念与三界

空假中三止三观

密宗及修气

修脉

生命和宇宙法则

上次讲到念安那般那的重要,通俗名词称为炼气。安那般那是炼出入息,包括显密许多方法,而原则只有一个。若加上印度婆罗门、瑜珈术、中国道家,至少有几百种方法。方法虽多,但归根结底都是炼气炼息。

我常感叹讲话难,难于使听话的人明了。上次上课讲有为修法,许多同学觉得很过瘾,可见现在人都喜欢有为法。其实,炼气功和证果是两回事,这一点大家应该了解。

再则,同学间辗转相传这些方法,结果都搞错了,只好以引用古人的话来说:“炉鞴之所多钝铁,良医之门足病人”,聊以自慰。

这时有同学提问题:

问一:修下丹田,吸气进来细长慢,呼气时快短急,第一口气呼完,第二口气紧跟着吸进来,对否?

师答:对。

问二:听息时耳听呼吸,开始时,同时要听脉搏,比较容易知道内息在里头走动。待心进入初步定境时,自然就放开了,不管脉搏,也不管呼吸,此时呼吸非常细微,等于不呼不吸,对否?

师答:对。

师云:若能在最闹之处,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此人有定静功夫。达摩祖师在嵩山入定时,听阶下蚁斗之声如雷鸣,确有其事。

另一个故事,玄奘一个大弟子窥基法师,又名三车和尚,到终南山拜访律宗道宣律师。道宣律师守戒律,功德成就,因而有天人天女供养。窥基大师去看望他那天,天人不来了,两人只好挨饿。夜里睡觉,道宣律师整夜打坐,不倒褡。窥基大师不管这一套,倒头便睡,睡相不佳,又打呼噜。次日,道宣律师说他:出家人的规矩,不打坐也该作吉祥卧,你睡得不规矩,又打呼又乱翻身,吵了我一夜。窥基大师说:我才一夜没睡好,被你吵死了,我睡到半夜,好好地,结果你腰中有一只虱子,咬了你一口,你手伸进去,本想把它掐死,又想想,不能杀生,你就把它往地上一放,放也该好好放,那么高一放,把它的一只腿跌断了,所以它哎哟、哎哟地叫了一夜,吵得我睡不好。

道宣律师不敢说话了,真有这回事,他怎么知道?等窥基大师一走,中午,天人又来送食,道宣律师问天人,为何昨天中午不来?天人回答说,昨天中午是来了,结果看到满山满顶被五色祥云盖住了,找不到茅蓬,而且祥云外面,金刚护法神很多,一定有大菩萨在这里,我们欲界天的小天人进不来,道宣律师听了简直无话可说。

为何在睡眠中,这些小声音都知道,这是什么定力?达摩祖师在嵩山入定时,闻阶下蚁斗如雷鸣,也是这个道理。

闹中听自己的呼吸声很难,同学问的这个问题就是做听息功夫,开始听脉搏跳动的声音,心脏、血液流动的声音都可以听到。有定静功夫的人,只要听到里头的声音不对了,就晓得身体哪里出了毛病。

问三:试做安般法门,六七天来情况如下:一上座,因学佛多年,自然而然,变成数息。后来系念鼻端,却不知息的长短、冷暖。后来渐渐可以配合知道了,数了三息左右,忘了系念鼻端,更忘了息之长短、冷暖,此时忽现一片强光,明知不能贪著,还是执著了。等发觉错后,再摄念、重新恢复系念鼻端,如此越搞越乱,变成在做气功,不在修持了。后来或数息,或看这一片光,越想纠正越乱,怎么办?

(师示范数息方法)

师答:如在数息中间,动了一个念头,岔了一个杂念,须重新数起,中间不准有杂念,一路做下去。陆放翁的诗:“一坐数千息”,表示一坐起码就有几个钟点。陆放翁、苏东坡这些名人,当年都是做功夫的。凡是营养过剩、血压高睡不着觉或杂念多、欲念旺的人,要计出息;有些身体衰弱、血压太低、脑神经衰弱的人,要计入息,这就是对治法门。佛是大医王,能医众生病。修行初步要懂医理,不懂医理是搞不好的。身体不好也不坏的人,可分上、下午分别各数出、入息。

上次重点在八十八结使的解脱,不是在做气功。可是讲了那些炼气方法后,大家以为得了秘诀,如获至宝,以为这就是佛法。真正的佛法是在心行,在八十八结使的解脱。这位同学有这个问题,主要在于见地与功夫配合不了,知见不明,理没有透。要知道,调息、止息不过是初步去杂念的方法而已,杂念既去,此法也用不着了。佛在《金刚经》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以过河需用船,过了河后,把船背起来走,不是很笨吗?他的这个问题,是因为调息调过分了,等于营养过多,也会出毛病一样。

至于眼前发光,只要气息调好,气充满了,内在光明一定起来,那时晚上不用电灯,一样看得很清楚,那是气的功效。但不是道果。

如下图所示人体,心窝以下属欲界,心窝以上至眼是色界,眉以上是无色界,与虚空合一。

道家的精、气、神,与密宗的乐(精不降,乐不生)、明、无念,也就是三界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所以佛教罗睺罗修气息的路线,是修色界的方法。报身佛的成就,是属于色界的成就,不到色界,不能成佛。未升华到色界的境界,不能成就报身佛,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法身是体,报身是相。释迦牟尼佛则代表化身佛,就是用。

学禅宗及其他显教方法,都是容易成就法身,但是很难成就报身,成就化身就更加难了。

息调好了,很容易产生光明境。但是光明境一来,就容易产生矛盾,那时佛学知见来了,什么著相啦、妄想啦。其实,管它著相不著相,只要忘身,也不著光明境,自然在光明中。这时如觉得不对,是因为佛学知见太多之故。在光明境中,忘了身体、四大、呼吸……一切不管,则光明变成寂静,清明寂静,又会变化另外的境界。变化以后如何,到了以后再讲。

修这个方法成就的人,都很乐观,没有忧愁,没有烦恼,其他的好处还很多。比如容易到达“波飞太液心无住,云起魔崖梦欲腾”的境界。身体会特别健康,功夫达到时,口水都是甜的,无法形容的甜,是由于脑下垂体的荷尔蒙下降,胸腺及欲界的性腺整个起了变化,这时精神健旺,但也很容易引起欲念。所以就如这一句诗:“波飞太液心无住。”气太健旺,养气养得太好,如不懂佛法,不在八十八结使心地法门中下手,就变成英雄气概,“云起魔崖梦欲腾”,人都觉得要飞起来了(剑仙必须经这个过程才炼出来的)。如由此归到心地法门,则可证罗汉果了。至于道家的神仙,也是由此进去的。

问四:等公车念安般,更易炼成,对否?

师示:不对,都市的空气污染,不适合。觉得更易炼成的原因,因为人一直在散乱中,稍稍收敛,挂着念头,在感觉上说,以为较易炼成,其实这是错误的。吃饱不可以做气功,因为肠胃要清。我们学佛是走心地法门,借炼气去修是助道而已,不是专做气功。真做到了以后,道家有几句经验之谈:“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神满了以后,再谈不倒褡就对了。气满时,觉得自己的身体像一股气一样,真是“云起魔崖梦欲腾”,走路如踏在棉花上,可以炼轻功了。不过学佛的人,不向这方面引导,一切唯心造,心如专向那一面造作,就会变成那个样子。

功夫到达某一程度时,想要证果入定,非休粮辟谷不可,充其量吃一点水果,肠胃中不需要其他东西。出家人能过午不食,下午好好用功,多作气的修持,会得大好处。功夫有了基础后,营养与否,已没有关系。但这个中间,男女又各有不同。

问五:修十念法门,男女性的冲动很严重,构成修行的障碍,要怎么对治?

师示:一般人修行之所以不能证果,不外四个字:男女饮食。若不能转化,什么基础都没了。就算做气功,如果漏丹了,就不行。

女性月经前后,生理与气功的关系非常细密,若能修持得好,月经渐渐减少,及至于完全停止,回转童身,男性成马阴藏相。变马阴藏相以后,欲念压力减少十分之七,其余三分很难解脱。那个时候,不是你心理上想要,不是第六意识上的动念,乃唯识所讲,阿赖耶识习气种子,那部分习气种子能转过来,就可超凡入圣了。

男女欲念用“性”,明心见性也用“性”,文字用得妙极,此“性”同彼“性”,几乎是同性,很难分别。欲念也是最后一品无明,这一品不能了,就跳不出欲界。

走修气的路子,就容易升到色界天,比欲界高一层了。从禅宗“无念”的路子修,可升无色界。但三界有偏向,单走任何一界的修法,都不能证果、不能成道。

光是炼精得乐,全身舒服无比,称为菩萨内触妙乐,每个细胞都是快乐的,最细微的快感。但必须这样才能得定,但是也很容易堕落、沉溺在欲乐的境界里。

这些都属于四加行,加行就是加工,如果加工都没加好,就不要谈学佛修道。首先是得乐,乐由精生,精不下降,乐不生。但凡夫的精一下降就漏丹,不是遗精,就是有欲念,追求性行为而走失掉。然后重新再做功夫,如此反反复复,就是凡夫境界,所以,一万个人修持,没有一个证果。

其次,气不充满,光明不起,气一充满,自然在内外一片光明中。只住在妙乐境中,会堕在欲界;只住在光明境中,堕在色界;假如走后世禅宗的空心、无念,则堕在无色界。注意!无念久了,就成无记,容易堕入畜生道中。所以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痛斥无念,认为会堕入畜类,一点也不错。

再说,不得乐不能得定;不得光明,不能生起智慧;不入无念,不能得空。然而要得空,更须具足戒定慧,缺一不可,若有偏差,则堕在三界中,跳不出去。

精气充满后,第一个反应是欲念来了。几年前,有个朋友,写了一篇《性非恶论》,要我评论。我说:性本身无所谓善恶。就像刀一样,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而其本身并无善恶之分。此理一般人不易了解。性欲是个无明,但无明并不一定是罪恶,只能说是无明。无明与惑业相关联,惑业是不是善或恶,又是另外一个作用。惑业只能算是烦恼,烦恼有善也有恶。但是这一股无明的力量不来,也就不能证得菩提。这一股力量来时,如果转化不了,就成欲界凡夫。所以道家称其为“两界关”。欲念来时,翻上去就是天堂,翻下去就是地狱,确实是不容易把握的。

佛法讲了半天的戒定慧,在显教里只是点到为止,靠自己去悟;但在密教里,又是另一套说法。其实显教里也有,只是我们不会注意到。所以我特别强调《楞严经》卷四中所讲,转变物理世界,心物一元的关系,及地狱天堂之说。佛把秘密隐在其中,叫我们如法升华,如法修持。

现在继续上次的课程。

修安那般那最容易成就,因为生命的根元在气,但气也是生灭法。

大家要注意:罗睺罗修到四禅境界,这其中另有关键。并不是光修气就可达到四禅,还须把贪、瞋、痴、慢、疑等八十八结使一并解脱,才可证得罗汉果。

如果光修气,只在功夫上走,一样是外道,因为是心外求法。我发现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心地法门的重要,其实功夫只是化城,不是宝库的目的地。

在隋唐时期,比丘、比丘尼、居士等,证果的很多。当时一般人修持,都是拿到一个法门,规规矩矩去修。愈到后来,佛经翻译越多,道理知道得也就越多;再加上社会环境更加复杂了,众生对佛所说的话,怀疑的本事越来越大,也就是慢疑更厉害了;对世法的贪瞋痴也越重,当然证果的人就更少了。

南北朝时,智者大师创立了天台宗,比禅宗创立得早。中国十宗中,最早的是东晋慧远法师所创的净土宗。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初步是修息,再转到修空、假、中的三止三观。修止即修定,修观即修慧,这就是定慧双修。

天台宗以数息、调息、听息三法门来修止观,等到真得定后,马上进入“空观”。也就是说,等到呼吸调整好,到达不呼不吸,气息充满了,这时妄念少了。此时如果不走观的路,光炼功夫下去,就可以得神通,走向小乘果位,乃至走向外道的路子。

所以,此时应该马上观心,回转来观空,晓得呼吸调整到不呼不吸,身心宁静愉快即止。这时候还是一念,然后把这一念放掉,再空下去,身心都不管,叫空观。不过这个空,注意啊!还是念,所以还是在第六意识中。

因此,当我们打坐时,觉得一念都没有了,好清净的时候,这晓得清净的,也是一念。

当你知道清净时,已经不清净了,又是一念了。等于一面玻璃,你用白笔或黑笔在上面一画,也是一个东西,但你不能说黑笔是坏的东西,白笔是好东西。所以佛经上说,眼睛里,不能丢进去一点点碴子,也不能丢进去金刚钻粉,因为不论好坏,都不能丢进去。

但是止观不讲这个,这时候,你晓得清净的境界就是“有”,不过这个有是“假”有,所以“即空即有,即有即空”。至于那个道体,则空也不住,有也不住,所以叫做中道。这个“中”,采用了龙树菩萨的《中论》。所以称作空、假、中三止三观。

有时在空观的境界里入定,也可以一定八万四千大劫,我们连定八个钟头都做不到,不要说八万四千劫了。或者在空的正观上,能这样一定,也差不多了,然后再转来修有观、中观,就容易了。

修持天台宗所创止观路线,在当时很好。到了隋唐,由于证果的大菩萨、大善知识多了,教理也跟着越来越多。理越明,做功夫的人就越少,证果的人自然也就少了;再者,禅宗发达以后,到处都是禅,嘴巴都很厉害,道理都很明白,实际修行的人反而不多,证果的人当然也跟着越来越少了。

现在接着讲气,印度北传的佛教传到西藏,称为藏密。开始是红教,演变成花教、白教,再演变成黄教。黄教是宗喀巴大师创立,他的四大弟子是达赖、班禅、章嘉活佛及哲布尊丹巴。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讲修定、修观,与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几乎完全相同,唯引用经教不同而已。天台宗的《摩诃止观》,走的是龙树菩萨大般若宗的教理,是性宗路线;宗喀巴大师走的是无著菩萨唯识法相宗的路线。

修密宗主要强调的是修气修脉,以达到成佛证果。气修不通,脉络转化不了,不能得定,就是所谓的:“中脉不通而言得定者,绝无是处。”至于打坐,能坐上几天几夜,并不一定是你气脉通了,气脉通不通和打坐是两回事。但气脉通了,要坐便坐,非但可坐上几天几夜,就是睡几天几夜,站着几天几夜,也照样都能入定,入定与姿势是无关的。

现代人脑子太复杂,所以修有为功夫,也就是修安那般那法门最好,修气、身体也会好,如果想借修气求得证果,要懂得医理才行,所以先要自己研究医理及医药。

有一些跟我多年的年轻同学,普遍都有依赖性,处处依赖老师,这里痛、那里痛,只找老师,不肯趁老师在时,多研学医理,更有甚者,吃了药后,问他反应如何,竟答不知道,像这个样子,真不知道他如何学佛修道!

一个学佛修道的人,是绝对自私的,要先能管理照应自己的身心。如果连身体的变化都不知道,还叫修道吗?修道要清楚身体内部的变化,以及心理的变化;起心动念,都要知道。也就是说一个人只管自己,做到完全的自私,但不妨碍别人,那就天下太平。换句话说,对自己身心内在任何一点变化,都随时要很清楚,这才叫修道。学佛之道就是先求自度、自利,这一点要注意。

举凡身体的变化,欲念的澄清,饮食的调理,气候的变化等,处处都是学问,都要留意。古代的大善知识们,不论道家、佛家,都是通医理。修持工夫高,他们都是从自己身体上体会出来的,也是从自己心地法门中体会出来的。不是靠书本读来。一个人一生几十年,老实讲,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读许多书,只要心地的宝库一打开了,就都会懂的。

密宗强调修气,在修气以前,这些道理先要懂得。修气修到不呼不吸,呼吸停止,密宗叫“宝瓶气”,瑜珈术称“瓶气”。人像宝瓶一样,在定境要来时,气充满了,呼吸停掉,肚子回收进去,身子自然直了,端端正正,定住了,这时舒服得很,叫你下坐都不干。

不呼也不吸,并不是真正没有呼吸,只是很细微而已。此时杂念没有了,过了很久,好像有一点吸进来;很久以后,又有一点呼出去,到这个境界就要修脉了。这是唐代以后密宗的说法。

知息冷知息暖,就是在修脉的境界,但并不是在鼻端知息冷暖,而是在身体内部,此时,在身体内部知道哪里发暖,哪里发冷,这就是后世密宗所说的脉,差不多相当于神经反应。每个细胞的感觉,哪里走得通,哪里走不通,都清楚。事实上,脉就是息的更进一步。

打坐为什么腿麻?因为腿的脉不通,下部的脉都没有通。最难通的是臀部,我们坐到后来不想坐了,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心,一个是身。通常我们不想坐了,是不是心不想坐?不是的,大部分是因气到臀部沉不下去,此时气会影响心理。凡夫的心不能转物,唯物思想家认为,人的思想受物理影响,并没有错,只是这个说法只适用在凡夫的境界上。气也是物,所以我们坐到某一阶段时,因为气到臀部沉不下去了,无形中脑神经紧张起来,心里就坐不住了,只好下座。如果气从臀部通到大腿、膝盖,一节一节通下来,要经历过痛、痒、麻、胀、冷、热,甚至两腿发烂,最后等气一走通,忽然就好了。古代修行人,修持精神很可佩,气把身体内部的脏东西逼出来,逼到身体都烂了,他们也能把色阴看空,毫不在乎。现在的人有福气了,只要吃消炎药,打消炎针就行。

待气到了足心,才能谈得到三脉七轮。气脉打通了,准可得定,得哪种定?定有百千三昧,每种不同,而我们却以为只有一个“禅”。所以说,为何禅宗以后更无禅,禅是真误了不少人。

真正把中脉打通了以后,一坐一定,闭着眼,满天星斗看得清清楚楚,密宗所讲的是真事。那个情境就像太空船进入太空的境界一样,这就是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奥秘。上次太空船进入太空的整个过程,每一秒我都留意其变化,注意宇宙间的法则,是否和人体是一样的,结果发现完全一样。由此更证明,佛法显密所说的修持经验,一点都没有错,错在我们自己不用功,没有修证到。


第九讲第十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