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定慧初修 - 南怀瑾 >
- 禅观研讲
静坐姿势——七支坐法
一、静坐与七支坐法
定力的修持为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依佛法来说,习定是内学外学的共法。修定的工夫则须由禅定的修习中获得,而所有禅定的法门当先从静坐入门。
中国的佛、儒、道三家及印度的婆罗门、瑜伽等的静坐姿势,综合历来的相传,约有九十六种之多,其中包括各种姿势与方法。佛法通常采用的姿势为毗卢遮那佛的七支坐法为准则,又简称它为跏趺坐,俗名盘足坐法。
二、七支坐法的要点
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种要点,包括足、背脊、肩、手、头、眼、舌等七部位。
1.双足跏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
2.背脊梁直竖。腰部自然挺立,胸部舒展,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过分用力,功夫到了,自然挺直。
3.左右两手环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自然平放于胯骨部分。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叫做“结手印”,这种手势,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若左手在右手上面,则称为弥陀印。
4.左右两肩稍微平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过分沉肩背。
5.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正。前腭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6.眼正平视。上视易生散乱,仪态近傲慢,下视易生昏沉。双目微张,似闭还开。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三步或五步远处。但初步习坐者,以闭眼为宜,功夫到了自然成微张状。
7.舌头微舐抵上腭(二门牙后),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如有口水时,宜慢慢咽下。
三、静坐的环境与注意事项
1.静坐时空气必须流通,但是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身上,以避免将来得风湿病。
2.静坐时光线不能太暗,否则容易昏沉;光线也不能太强,否则容易散乱。
3.气候凉冷的时候,要把两膝和后腰盖覆暖和,即使热天打坐,亦不可使膝盖裸露,不要在冷气房或电风扇下打坐。
4.静坐的地方以干燥的石岩、木板或榻榻米(厚叠的草席)最佳,但仍须敷陈适度厚软的坐垫。
5.初学静坐时,多半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单盘时臀部必须加坐垫。坐垫的高矮依各人身体状况而定,总以舒适为原则。如果坐垫太高或太矮,都会使神经紧张。坐垫的软硬程度也必须适中,否则影响静坐的心情与效果。
6.凡在静坐时,最好微带笑容,因为人在笑时,神经自然会全部放松。
7.初学静坐者,不可以吃过饱饭就打坐,以免影响消化不良。肚子饿时可以打坐,但过度饥饿时则不可,以免分散心神。
8.初学静坐者,不要勉强坐太久。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原则。
9.初学静坐者开始时,可以对着镜子调整自己的姿势,但不要望着镜子静修。坐好之后,上体缓缓向前俯曲,再恢复原姿,然后头部自然缓慢上下摆动,以正其身。
10.去掉一切束缚,如手表、眼镜等物。
四、有关七支坐法的传说
根据佛经上的记载,这种七支坐法,早已失传,后来有五百罗汉,修持多年,始终不能入定。虽然知道从远古以来,便有这种静坐入定的坐姿,但始终不得要领。有一次,在雪山深处,他们发现一群猴子,利用这种方法坐禅。因此照样学习,便由此证道而得阿罗汉果。这个神话似的传说,相传已久,不必加以考证。总之,它是合于生物天然法则,那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这种姿势,大体来说,很像胎儿在母胎中的姿势,安详而宁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