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楞严大义今释

字数:1674

南居士怀瑾出示其近著《楞严大义今释》十卷,属为校阅。费十日之力,为之审读一过。曰:此佛学历史上一大贡献,亦我学术界一大开创事业也。佛教于我国,犹之基督教于欧美,同为外来之学。经典文学,托命于翻译,盖自然之数。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土,译经随之而起。自晚汉迄中唐,凡七百年间,译经在中国实为民族学术史上辉煌之阶段,译经极盛于中唐。至宋元仅为补苴之工作。其在西历,此一事业之弘扬发达,盖在纪元后六十余年至第八世纪。故今日吾人所研诵之经文,大抵其译作在千年以前,少亦在数百年以上。故今日流行之经文,各种译本即使尽得信达与雅。则时隔千百年,文义亦随时空而变迁,其有待于修正与重译,其理至明。尝考中国译经历史,隋以前诸经主持译务之人,多为梵僧。口授经义与涉笔翻译之人,截然不同。大抵授经者只通梵语,而涉笔者仅谙华文。口笔分歧,不能通会,《玄奘传》云:“前代已来,所译经教,初从梵语,倒写本文,次乃回之。顺同此俗,然后笔人观理文句,中间增损,多坠全言。今所翻译,都由奘旨,意思独断。出语成章。词人随写,即可披玩。”由此可知译经事业,自晚汉至于中唐,中经一大变改。此一变革之枢纽,盖前于此一时期,则译事主者为梵僧。口传与操笔之人,各不互通其语文。逮鸠摩罗什西来,及于玄奘大师。译事主者乃为本国之高僧或梵僧中精通华文者。中唐所以为中国佛经译作之最高峰,玄奘大师之造诣实为其主因。玄奘大师出而佛经之译述,悉操之于华梵精通之本国高僧,文化事业之发扬。不能依恃外人与外力,此其明证矣。景教流传中国垂及千年,然耶经中文译本,其佶屈俚俗,久为识者所诟病。予尝深考耶经在中国译述之史实,乃知耶经在中国之译述,主其事者悉为西人,数百年来,彼土无鸠摩罗什其人,远来中国。而我国亦无玄奘其人,融会中西之精英,舍身于弘扬耶教之述作。此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莫大之缺陷,至今尚不知何自弥补。英语民族崇奉之耶经,名曰英王杰姆斯钦定本者。自一六一一年以来,英语民族中不仅奉为圣教之津梁,且视为文学之典谟。其庄严典雅,简洁威重,与其铿锵之音韵,数百年来,其精神交织于英语民族之每个人及其制度,此钦定本《圣经》至成为英语民族之瑰宝。若以佛学名词言之,则此文字般若之力量,其伟大深远,有不可思议者如此。虽然,自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欧洲研究耶经之风大盛,考古学上之考证,发现钦定本实质上之错误不少,而三百余年之时境迁易,文字之变化亦多,英格兰教会于一八七〇年开始从事修正。一八八一至一八八五年《圣经》英文修正本The English Revised Version of the Bible 正式刊行。而美国修正本The 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则于一九〇一年印行。美利坚与加拿大两国教会,联合成立修订《圣经》委员会,从事再修订一九〇一年之本,费时二十余年,今日流行之标准修正版《圣经》,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of Bible卒于一九五一年经过美国全国教会联合会之投票通过而正式印行。英国近人斐立浦斯J.B.Phillips八年前再取《新约》全部重译为现代之英文。其方法乃将《新约》各章旧有之节目次序,重为厘正写译。故纲要内容以及文体语句,莫不焕然一新,斐立浦斯先生在自序中反复重译之方法有二,一为尽弃尽忘杰姆斯钦定本美妙庄严之原文原句,二为忠实而自由显示原文之格调与语意。今日英语世界中,标准修正版《圣经》与斐立浦斯重译《新约》,几乎取昔日之钦定本而代之。文化之日新益新,典章文物,乃至语言文字,迁变无常。其世间之共相也欤。南居士怀瑾《楞严大义今释》之作,综予所闻于居士及其自序所述,方之西土,其犹杰姆斯钦定本之辗转而成标准修订本与斐立浦斯书之意乎。昔憨山大师有言:“不知《法华》,则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知《楞严》,则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知《楞伽》,则不辨知见邪正之是非。”予尝谓佛学者,实践之宗教哲学也,故学佛不仅研究理论,还在苦心修持。《楞严经》为修心迷悟之关键,其在佛典中之重要可知。《楞严经》译在唐时。据近时印本,均载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清河房融笔受。揆之本文首段所论译经史实,本经口笔分歧,不能通会之处,必复不少。何况时历千载,理解释喻,完全异趣。苟欲弘扬圣教,实非广设译场,取重要经论,重为移译诠释,盖无由通晓末学,开示来兹。南居士以一人之力,穷半岁之昼夜,成此《今释》十卷。不仅文体尽采语体,即喻释取譬,亦全用现代事物理则。此书之出,能否使佛学大义,家喻户晓,虽不敢必,然由陈入新,变古到今,则今日释经译经之大势所趋,盖无可疑者。居士此书,其将为震旦佛学开一新机,此吾国文化上一大事因缘,百千万劫中所难遭遇。《法华经》云:“能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是人则为如来所遣,行如来事。”南居士今发大心,成此《楞严大义今释》,到处随说是经。为如来所遣,行如来事,其法施于众生,功德宁有涯量!稽首顶礼。敬以此愿,普皆回向。

一九六〇年六月沧波程中行于台北寓庐


增补楞严法要串珠修证次第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