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26期:院士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想种地赔死你,国旗有法律,政治正确害小孩,现阶段重载铁路胜过特高压,韩国腐败毁灭核电
2019年10月8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26期
【睡前消息26期文稿】有人想回老家种地?泼点冷水冷静一下
院士还是后代强
静静:国庆期间,我们更新了两期视频,读者留下了几千条评论。第25期睡前消息的主题是国内外的大工程对比。下面有读者提问,最近连续有院士去世,新一代的科研人员能不能及时接班呢?
最近的确有媒体在统计去世的院士,到10月5日为止,期间有27位院士去世。这的确是很大的损失,但是和往年对比也不算特别严重。我查了去年的数据,2018年送走了31个院士,今年已经过去十个多月,去世二十七人,不算异常。
至于说新一代人能不能替代这些老专家,我建议大家回顾一下王选院士生前的发言。他是北大方正的创始人,把汉字带进了计算机时代,1994年同时拿到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绝对有资格评价院士制度。
王选生于1937年,他回顾自己的工作,认为在27岁和38岁两次最接近科技前沿,但当时没有任何头衔。58岁他离开一线工作两年了,结果成了院士,68岁王选又拿了国家最高科技奖,他说以后完全是靠虚名过日子。
按王选的说法,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院士称号类似于终身成就奖,拿到院士的人一般来说对科研的作用不是很大了。今年15个科学院院士去世,其中十个超过90岁,按常理说应该也早就不再负责具体工作。所以虽然我们希望院士长命百岁,但也不用太高估他们离开的损失。
另外今年建国70周年,去世院士的年龄基本上八九十岁,说明他们是建国前后的大学生。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大多数工业门类根本不存在,大多数科研方向也没出现。所以一般是解放前的少数老专家从外国翻译一点教材,开创一级学科。这些大学生分到各个方向,从零开始积累数据,其中比较出色的几百名学生,有的是二级学科或者三级学科的创始人,有的是重点项目负责人。
90年代恢复院士制度,这些六七十岁的专家就是前几批院士。但是从个人水平来说,肯定是下一代科学家更强。1949年中国毕业20万初中生,有7万人参加高考,90%要上大学。1978年的时候,中国每年毕业680万高中生,610万人参加高考,其中6.6%读大学。整个80年代的平均录取率也就是20%左右,看这个选拔率就能知道下一代科研人员更聪明,更出类拔萃。事实也证明新一代人的成果更接近世界顶尖水平。
过去我们常说民国时期“大师”多,其实说的是民国太落后,认字的都不多,科学家比大熊猫还少,本科生留学回来过几年就是学术权威,李大钊去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连毕业证都没有,回国可以去北大当法学教授。他的同事陈豹隐有东京大学的毕业证,所以不仅仅是法学教授,还是政治研究所主任。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虽然比民国进步很多,但绝大多数人口是文盲,大学生只能从很少的中学生里面选拔。其中最优秀的几百科研人员,只要活到90年代注定就要当院士。这些院士当然是很优秀的人才,但对21世纪的科研来说,他们最大的作用肯定不是继续指导工作,而是之前培养了新一代的科学家。2018年去世了31名院士,但是新增加131个院士,都是老院士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
我相信中国的科研力量肯定是越来越强,而且新增的力量也不是这131位院士,而是他们的下一代。
农业不挣钱
静静:第24期睡前消息国庆专题,最后一个话题是过去70年中国人的梦想,很多观众留言开玩笑说现在自己的梦想就是离开城市,回家种地。督工你怎么评价他们这种想法?
我理解城市生活的压力,但还是劝他们仔细考虑,因为纯农业的收益太低,维持不了任何现代生活。
我看到有位观众正确估算了自己回农村以后能分到的耕地,两亩三分。中国人均耕地1.3亩,两亩三分地不算少。我假设他用了金坷垃,亩产万斤,每年23000斤,也就是11.5吨。我再假设11.5吨都是晒干的玉米,全国平均2000元一吨,可以卖23000元。国家现在政策好,不收农业税,也不收农民的所得税,这23000的收入,只要扣除化肥、农药、种子的钱,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每个月1000多块,所以小农经济也维持不了最低限度的现代生活。
实际上,前面的所有假设都太乐观了。现在玉米亩产只有1000多斤,国际市场上美国玉米现货每吨150美元,1000人民币。要是按这个算,两亩地的小农能穿上裤子就不错。所以要回乡种地,就不能指望搞小农经济,必须把进城农民的土地都包过来,搞大农场才能有效益。
我看有的观众也算过账,计划要现实一点,知道只有搞现代大农业,才能赚出回农村盖房子的钱。但是这位观众还是把问题想简单了,因为我有一个朋友就走了这条路,上个月我去他的农场看过,生活绝对不是盖洋房、养猫狗那么轻松。这个农场主就是我在同济大学的室友,过去和我一样都是设计院的工程师,他专业课学的比我好,十年前月薪两三万问题不大。但是他读书的时候就抱怨说专业搞错了,要改学农业,在土建行业最火爆的2012年,他辞职创业当农民。这个人做事认真,学农业比学土木工程还投入,每月都要请专家来指导技术。浙江和嘉兴的地方报纸每年都会去他的农场采访,把他们夫妻两个当作回乡创业的典型。
现在他的农场已经发展了几百亩,主要是大棚水果。我相信无论是比资本、比土地、还是比技术,大多数想回农村种地的人都比不上我这个同学。但是七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发财,还是住着老房子,土木工程专业的,没有给自己盖一栋房子,也没空养宠物。如果他留在杭州的设计院工作,生活肯定比现在富裕轻松。
之所以创业七年不赚钱,我的同学总结了几个原因,首先是现代农业的门槛很高。虽然他上大学之前就干农活,但是小农经济和现代农业是两回事。他经营了七年,也读了七年书,发现自己刚刚模清土地的规律,给农场找到了初步的商业定位。
前面那些打算回乡种地的同学应该也是农民子弟,但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真的理解现代农业,经营农场比发几篇核心期刊的论文难多了。其次几百亩的农场如果想生产高附加值的水果、蔬菜,就不能全靠拖拉机和收割机干活,要消耗很多人力。现在农村没有剩余劳动力了,劳动力价格和城市差不太多。人力成本是很大一笔投入,在收获之前就要投入。如果市场方向搞错了,农业不一定赚钱,还要亏钱。
我在同学的农场里看到十几亩空地,问他都把土地租下了,为什么不随便种点东西,他说:“我刚开农场的时候,也像你那么想,不放过一点土地,都要种满。”但他很快发现,市场化农业考虑成本,如果到处都撒种,到处消耗人力,结果是什么也干不好,还要占用资金。所以在其他条件跟不上的时候,宁可闲着一部分土地等后续开发,也不盲目投入。
我相信如果各位观众回去开农场,也会遇到类似的商业问题,也会像现在一样天天为工作费心,甚至可能更焦虑。
其他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说自然灾害,台风破坏大棚,比如说国家政策变化影响土地和资金成本,比如说销售网络问题,种出好东西,不一定就能及时卖出去。我的室友天天都在操心这些麻烦。明年结樱桃的时候,希望大家给我的同学的“香禾农场捧个场,不要让他的水果积压,它那边樱桃挺好吃的。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搞农业必然是现代农业,要经营现代农业,就必须做一个现代人。我提醒那些想回家种地的读者,不要企图用农业来逃避现代生活的矛盾,更不要默认农业等于轻松愉快的田园生活。脑子一热就回农村,结果必然是亏一大笔钱逃回城市打工。
《国旗法》第16条
静静:还是第24期睡前消息,有一位读者发现了很现实的问题。国庆期间满街都挂着国旗,所有的活动也都在发小国旗,他提出一个疑问,国旗法不允许我丢弃国旗,应该怎么处理国旗才合适呢?
国企法的条款很多,但对于保护国旗本身只有一条规定,第19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图画、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国旗的追究刑事责任。”违反国旗法第19条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个是故意破坏国旗,不小心不算。第二个是有侮辱的意图,如果是急需国旗这块布包扎伤口不算。第三个是在公共场合,别人看不到不算。所以国旗和其他用品一样可以正常回收。按照国旗法,只要不是特意跑到广场上给很多人看,多余的国旗放进垃圾袋完全合法,唯一考虑的是垃圾分类问题。
不过2009年国务院还有一个关于国旗回收处理的行政通知。通知第三条第四条要求各级政府处理自己的国旗,但县以上政府应该专门收集国旗统一处理。政府通知属性是“规范性文件”,不是法律,也不是行政法规,不存在违法问题。但是各级公务员是国务院的下属,应该领会通知精神,给人民群众创造回收国旗的方面条件。
从今年国庆的情况看,显然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没有设置国旗回收机构,群众如果觉得不便,可以对政府提意见。在政府整改之前,我觉得大家遵守国旗法就可以,不用太纠结这个问题。
江苏教育系统鼓励小孩去冒险保护国旗
静静:说起《国旗法》,国庆前还有一则类似的新闻,小学生在雷雨天冲出去收国旗,被江苏的教育系统当成了典型去宣传。督工你怎么看这件事?
国旗法第12条只规定国旗应该早升晚降,恶劣天气可以不升旗,绝对没有要求下雨的时候收起。如果没到傍晚,临时降旗不是维护法律而是违法。拿这种矫情行为做榜样,说明当地教育局的法律认识不足,搞形式主义的能力很强。
另外,这个新闻有现场照片,旗杆是金属的。原报道说当时电闪雷鸣,这时候管他什么法律,绝对不能让小孩去操场上去碰旗杆。当时来不及阻止是教师失职,事后赞扬这种危险行为是渎职。
这个新闻过去很久了,我没有看到泰州教育局反思,倒是很多自媒体借着国庆继续扩大降旗新闻的影响。搜一下百度自己平台的内容列表,不知道有多少自媒体洗了同一条新闻的稿。从后续发展看,似乎舆论风气是出了点问题,在某些方面形式主义搞得太多,多到成了主流,成了政治正确,没人敢指责了。如果这个风气不纠正,爱国宣传在很多地方会起反作用。
重载铁路运煤目前比特高压高效,以后可能不会
静静:9月24日央视报道,浩吉铁路开通,是世界上最长的重载铁路。国庆报道了很多献礼工程,浩吉铁路好像镜头不多。督工你给大家说一说。
浩吉铁路就是之前说的蒙华铁路,从内蒙古向华中地区运煤,经过七个省区,全长超过1800公里。现在中国铁路里程14万公里,1800公里不算什么。但重载铁路修这么长,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铁路史的大事。
普通铁路每个轴的最大荷载是21吨左右,一节车厢载重60吨。从50年代到90年代,中国连续40年保持这个载重水平。普通列车载重三四千吨,平均运行速度30多公里,不如美国50年代水平。
1992年中国建成大秦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重载铁路,轴重提高到25吨,一列火车的载重8000甚至1万吨,列车平均运行速度提高到每小时60公里。后来大秦铁路逐步升级,现在一列货车运3万吨,每年总运量4000多亿吨公里。如果不考虑货物装卸,600多公里的大秦铁路,货物运载能力是1980年中国5万公里铁路网的2/3。这就是重南铁路的力量。
浩吉铁路的车轴重30吨,目前每列装载1万吨,每年输送能力超过2亿吨。建成以后,中国每年又要多出几千亿吨公里的运载量。
静静:重载铁路这么大的运载量,做什么用途呢?
主要是运煤。2018年中国大陆挖了37亿吨的煤,另外每年生产11吨钢,需要消耗大约7亿吨煤。但中国的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北方内陆地区,而用煤的大户,尤其是钢铁厂分布在沿海和南方地区,必须用最便宜的方式把煤运出来。
浩吉线开通前中国的主要运煤铁路是东西走向,北方的煤运到南方,要先运到秦皇岛、唐山,用海船运到南方港口,然后转内河和铁路运输,走了一个反c字,成本高、时间也长。现在新开发的煤矿越来越向内蒙移动,所以必须修一条直通铁路,从内蒙古西部到华中地区,这就是蒙华铁路,或者说浩吉铁路。
浩吉铁路开通之前,蒙古的煤到华中腹地需要一个多月,现在最快一天就能到。
静静:第15期睡前消息,我们介绍过中国的特高压输电规划,能不能在西部发电用特高压电线替代重载铁路呢?
将来有可能,现在还不行。因为火电厂最好是建在水多的地方,用蒸发水的方式带走废热。如果建在内地必须使用空气冷却技术,每台机组要增加上亿的成本,运行效率也低。内蒙古西部气候干旱,不适合搞太多火电厂,还是把煤运到南方湿润地区发电。
其次,从传输能量的角度说,特高压电线不如重载铁路效率高,浩吉铁路稍微升级一下就能每年从北方向南方运输3亿吨煤。现在中国发一度电要用300克煤,3亿吨煤可以换算为10000亿度电,相当于中国去年发电量的1/7,或者说江苏和浙江的用电量之和。但是一条满负荷运行特高压每年只能输送四五百亿度电,一条重载铁路相当于十几条甚至几十条同样长度的特高压输电工程,造价只是三四倍,所以重载铁路比较划算。
最后,特高压太占地。重载铁路要占几十米的宽度,但一条特高压要占用上百米的电线走廊,通过农村还好,下面可以继续种地,但要是通过城市,几百米的宽度就废了,附近盖不了大楼,修不了机场,飞不了无人机。所以第15期睡前消息里面也提到了,江西省很高兴浩吉铁路修到门口,但不一定欢迎四川特高压过来送电。
眼下国家电网和铁道部都在争夺能源主干网的地位,短期内我看好重载铁路,长期如果西部的新能源起来了,我再看好特高压。
腐败毁灭韩国核电产业
静静:说到能源问题韩国《中央日报》9月17日宣布,美国向韩国发出邀请,希望联手在中东建设40座核电站。现在中国有11座核电站,美国有65个,韩国只有六个核电站。督工你怎么看韩国在中东的40座核电站计划?
要评价一个新闻,不光是要看新闻本身,还要看新闻来源。这个新闻所有的源头都指向韩国的中央日报,《中央日报》过去着三星集团的财产,虽然后来政府强行把报纸拆出三星集团,但中央日报依旧是韩国保守派的主要喉舌。中央日报发出核电新闻,代表的是保守右翼的声音和立场,至于事实,倒不一定需要准确。实际上现在没有任何中东国家表态说自己需要这40个核电站。
静静:那保守派画这么一个大饼是要给谁看呢?
8月23日第13期睡前消息我提到一个概念,任何国家都有严重的内部矛盾冲突,外交政策首先要看国内阶级斗争的选择。日本对韩国封锁半导体材料本质上不是两国冲突,而是两国右翼联手搞韩国左翼。现在韩国右翼宣称要对外推销核电技术,本质上也是要恢复国内左右翼冲突的平衡。我们可以看韩国中央日报的最后一段报道:“据不愿公开姓名的一位能源行业CEO说,‘虽然韩国正在推进去核电政策,但这个项目的资金量如此巨大,绝对不能因为发展理念的问题而消极视之。两国应该积极推动这一合作’”。这实际上就是用外交来抨击内政,用中东的订单当诱饵,拿美国的压力当鞭子,攻击政府的反核电政策,具体来说就是文在寅左翼政府的反核电政策。
这里我具体解释一下韩国核电问题上的阵营分布,从政治立场看,左翼的支持者是底层和低技术劳动力。这批拿到的经济增量少,再加上全世界左翼都喜欢环保话题,所以文在寅这边比较担心核电的安全问题,反对核电站。右翼的支持者是富人和技术阶层,他们比较关心经济增长,而且愿意看到高技术订单增加。三星公司不仅仅需要核电站发电,自己就是核电站的最大供应商,所以财阀和中产阶级支持核电站。
从自然条件看,韩国总面积只有10万平方公里,预计要布置23台反应堆,是全世界核电密度最大的国家。而且过去规划有点问题,核电站离大城市很近,所以福岛核事故以后,很多市民开始反核电。但自然条件同时也决定了韩国资源匮乏,一度90%能源靠进口,为了避免大量购买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韩国有必要发展核电,既省钱也减轻了港口运输压力。
这两方面的对抗基本上势均力敌,虽然文在寅上台之前就对左翼选民承诺要废除核电,但是本届韩国总统并不能连任,右翼财阀并不是特别担心文在寅对核电的压制,毕竟韩国在2010年之前一直是全世界核电站运行最稳定的国家。但是文在寅上台以后拿出了个巨大的筹码,给核电集团沉重打击,这就是核电腐败案。
2011年开始,韩国核电站频繁出现小问题,到了2013年,各种小问题相互影响,一度导致5台核反应堆停机。韩国一共也只有十台反应堆,调查结果显示韩国核电系统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检察官到处抓人。文在寅上台以后配合司法系统深挖,结果发现核电站不仅仅在一些电厂自己负责的小零件上出问题,就是国家核电集团负责的主要部件也有问题。
现在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核反应堆的零件供应招标是假的。在财阀协调之下,各个招标公司不比技术,也不比价格,甚至也不比安全性,而是把合同分成几部分,用石头剪刀布决定每一部分的中标公司,这样大家不用提高技术,也不用降低成本,只要手气好就都有稳定的利润,皆大欢喜,代价就是核电站的成本和安全。韩国十台正在运行的反应堆,在建的反应堆13台,加起来23台,有14台的零件和腐败合同有关。
这个案子翻出来,文在寅这边的支持者逐渐增加,如果支持核电站的一方没有非常给力的证据,韩国的核电真有可能被左翼拆掉。所以右翼吹嘘中东有上万亿的订单,希望国民看在钱的份上支持发展核电工业。同时右翼财阀又找了美国撑腰,承诺一起到中东卖核电站,给文在寅施压。
应该说这一招对文在寅也有点用途,文在寅也希望能够卖几台核电站到中东。去年文在寅到中东访问,还专门去韩国造的核电站访问,出席一号机组竣工仪式。
但是这个腐败案揭出来,就算文在寅自己想停下,核心支持者也不允许他再批准核电站。今年5月10日韩国又有一个核电站差点出事,文在寅决定推行国内废核电,国外出口核电站的政策。但韩国自己都不要的东西,别国几乎不可能再买。这就是腐败毁灭韩国核电产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