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20年经验球鞋藏家:“炒鞋”凶猛 “镰刀”来袭

字数:243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6910695488689520&wfr=spider&for=pc

本期话题:千元国潮球鞋被炒至数万元,引发“破圈”关注。背后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球鞋厂商、球鞋交易平台、黄牛党,谁是幕后推手?从盲盒到球鞋,到底是“小众文化”的价值收藏,还是利用“财富焦虑症”割韭菜?球鞋收藏市场有怎样的“饭圈”文化?得物、NICE等头部球鞋交易平台,在产业链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球鞋一面墙,堪比一套房”的财富效应下,一方面,要尊重市场的“交易自由”;另一方面,要防止“庄家”割韭菜的风险。二者如何平衡,才让“鞋穿不炒”?

坊间曾说,“70后炒房,80后炒股,90后炒币,00后炒鞋。”“球鞋一面墙,堪比一套房。”

据报道, 2019年8月19日,26款热门球鞋单日成交总额突破4.5亿元,超过同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成交量。最近,一股打着支持国货名号的“炒鞋潮”备受关注:安踏、李宁、回力等国内品牌球鞋价格水涨船高,在知名球鞋交易平台得物APP上,一双市场参考售价1499元的李宁“韦德之道4”明星限量款球鞋被炒至48889元。被媒体曝光后,得物平台官方回应“系卖家单方面标价”,已将多款价格严重偏离市场参考价的球鞋暂时下架。

主持人李程(上左),经济之声观察员、《远见》栏目制作人思远(上右),经济之声观察员梁婧(下左),20年经验资深球鞋收藏者张亮(下右)

国潮球鞋 突如其来的“火箭行情”

李程:“炒鞋”是这两年媒体反复提到,甚至批评的现象。之所以这次“破圈”关注,是因为“坐火箭”的主角从海外品牌变成了国产品牌。因为大家对国潮的印象应该是“主打性价比”“物美价廉”,这波“火箭行情”是“突发情况”,还是一直存在?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

思远:“以前是没钱穿李宁,现在是没钱穿李宁”。相比炒石头、炒玉、炒股票,一说“炒鞋”,舆论呈现出“家长式”焦虑,为什么?一是玩鞋和“炒鞋”的年轻人居多。二是每次“炒鞋潮”,价格背离确实比较严重。

张亮:球鞋市场发展至今,球鞋在很多地方被定义为体育类收藏品,所以才有“炒”的价值。这次“炒鞋”风波,除了跟一些敏感事件有关,本身“韦德之道4”是全明星限量款,发售数量非常少,现在这款鞋已出到了七八代。这个鞋款确实有代表性,但目前价格过高了。

梁婧:我认识的球鞋卖家说,以前被爆炒的椰子(YEZZY)球鞋现在两双才赚600元,在当前行情下已经算不错了。球鞋市场以前是“小火慢炖”状态,现在突然间“急火爆炒”了一下。

李程:球鞋理论上可以无限生产,为什么控产?

张亮:大家低估了世界市场对球鞋消化的能力,增加产量是有风险的,会降低品牌的单品价值。体育藏品本来就是物以稀为贵。

思远:球鞋也有“咖位”。收藏球鞋并非“是鞋就藏”,每双鞋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一是承载着鞋迷的IP回忆和故事;二是制鞋工艺上,确实赋予藏鞋美感和收藏价值;三是最开始鞋迷是通过鞋找到共同的社交语言、社交货币。

球鞋的“饭圈文化”

李程:球鞋收藏到底是有价值,还是割韭菜,就要了解这个圈子和文化。张亮给大家介绍一下。

张亮:球鞋文化在中国90年代末就诞生了,2004年左右国内出现第一本球鞋杂志,算是“里程碑”,后来喜欢的人越来越多,加上一些文化综艺的宣传,这是推动球鞋发展的重要环节,让球鞋从“球迷圈”破圈进入“潮流文化”中,受各种因素影响,需求量变大,品类更丰富,价格水涨船高。

李程:以前说起国产鞋,就是“便宜、实惠、耐造”。如今,伴随着“国潮”这个词的兴起,很多国产球鞋品牌也旧貌换新颜。怎么看国产品牌球鞋的现状?“炒鞋”风波,国产鞋是不是“乐见其成”,甚至参与其中了?

思远:10年前,国内体育品牌和国外品牌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包括产品设计、价格、营销方式、广告调性、代言人,和由此形成的“品牌气质”。尤其是代言人,国际品牌只签NBA头部球星,国产品牌最多是普通球队的主力或豪门的边缘球员。早在几年前,国产代言人的“咖位”明显上来了,至少是大家公认的明星球员了。当然,国潮球鞋品牌的气质、价格也变了。

张亮:国产球鞋品牌整体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因为它们更加相信年轻人对市场的把握和敏锐度,也能抓住这波助力消费群体的喜好和调性。

梁婧:腾讯社交广告曾做了个大数据调查——00后中85%不认为国外品牌优于国产品牌。他们对国潮品牌还是相当有自信。

球鞋交易平台的尴尬与挑战:既当选手,又当裁判

李程:球鞋交易平台目前是如何运作、盈利的?

张亮:盈利包括几大核心板块——平台用户的球鞋交易中“抽水”,也叫佣金;还有一部分是自营,包括特殊款独家发售的渠道;另外是借助大流量,在开屏、视频或者社区内的推送中做广告,最后一个板块就是发售独家周边产品。

思远:鉴定还收钱吗?

张亮:鉴定部分收费,有免费鉴定,也有付费鉴定,但是鉴定已经不算是核心盈利来源,最大头是在平台上销售球鞋的保证金。在球鞋完成销售流程之前,会有相当大数额的保证金留存在平台上,对于一个年流水过亿的平台,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思远:但平台是不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炒鞋”事件出来后,网上质疑平台有 “左手倒右手”的嫌疑。因为理论上,成为行业风向标的平台,在二级市场拥有重要的定价权,可以利用消费者的“信息差”收割一部分“韭菜”。

张亮:很多人有这样的评价。平心而论,这些平台的售后服务确实需要进一步加强,虽然现在有整改措施,但这方面还有待加强。这个局面恐怕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怎么办?消费者的消费教育是重要出发点,比如要提倡理性消费、把“炒鞋”的概念降下来,更多倡导球鞋的文化与内涵。

梁婧:球鞋圈也有“二八原则”,毒APP2019年的数据显示,88%的普通卖家贡献了54%的交易额,12%的专业玩家贡献了几乎持平的交易额,占比46%。这也说明,专业玩家的舆论话语权、商品资源垄断越来越集中,可以帮平台沉淀用户和流量,当“炒鞋”游戏开场,哨声一响,裁判会怎样摇摆?

年轻群体的“财富焦虑症” 如何引导“鞋穿不炒”?

李程: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患上了“财富焦虑症”。从比特币到盲盒再到球鞋,这么多人到圈子里来,张亮,你是高兴还是担忧?从市场角度,消费者和商家是交易自由,但从“鞋穿不炒”和防止年轻人“投资焦虑”盲目跟风、防止“恶意坐庄、割韭菜”的角度,主管部门是否应该进行一定的限制和规范?

张亮:年轻人对财富的需求肯定有,焦虑症也有,但受限于财富获得渠道和专业理财的高门槛,从身边的兴趣爱好和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下手成为他们赚钱的手段。很多年轻人在大体育文化中成长,当发现兴趣爱好可以赚钱,很多人也就慢慢投入其中。

思远:95后、00后有专属的部落化思维和交流方式,虽然在财富焦虑症的影响下很多人会做各种不同的尝试,但实际上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因此相关主管部门要防止恶意庄家割韭菜。

但总体上,首先监管对鞋圈来说,未来更多是“被动或补救性”的。鞋圈还是小众市场,只有出现极度夸张和负面影响的情况,监管才会介入;其次未来更重要的是,用技术作为重要的监管和规范手段,毕竟是电子商务交易,我国现在的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垄断法,明确规定了平台的责任,对平台交易行为要“可溯源、可追查”。如有大数据杀熟、左手倒右手“刷单”炒作的行为,一经发现,予以重罚。

梁婧:金融监管上要下狠手。在整个“炒鞋”链条中,金融机构提供杠杆式的资金,在某种程度上催生“炒鞋”泡沫。


这是第一篇2019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