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7期:台湾经济与文化力,非洲两洋铁路,地方应付环保刷绿漆,声波传输简单原理
2019年8月2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7期
【睡前消息7期文稿】喝完这杯珍珠奶茶,大陆人民还记得起台湾什么?
随着台湾经济的停滞文化输出能力也在下降
最近高铁上吃泡面的问题再次引发争议,一些乘客乘坐京沪高铁、武广高铁的时候,听见列车广播禁止吃泡面,理由是气味太浓了,在封闭空间会影响别人。广播内容上网以后,目前微博和知乎都有几千条争论。督工你怎么看待这个事件?
大家可能忘了,2018年的春天,网民就这问题已经争论过一次。当时是两个乘客因为这个问题在高铁上吵架,视频被转到网上,两方面都有支持者。今年一些车次公开广播,看来反对泡面的乘客是越来越多了。
总的来说,我觉得新规定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但是我也理解那些提出不同意见的网民,因为规定说法明显有问题,给一些乘客制造了被歧视的感觉。如果是因为气味来反对泡面,正确的说法是禁止所有气味浓烈的食品,其中包括泡面。现在铁路反对泡面,但自己还代售肯德基的炸鸡,甚至还可以卖串串,这显然不公平,也有歧视低收入乘客的嫌疑。
在铁路上吃泡面,其实还有安全问题。过去中国火车的桌子是固定的,不会自己倾斜,也不会因为其他人碰到桌子就晃动,所以说放泡面放热水这都没问题。现在的小桌子连在前排乘客的靠背上,随时会动,开水泡面很容易烫伤,现在几乎每个月都有这样的事情。就是刚刚过去的五月,一个小孩子在火车上吃泡面,桌子倒了,造成二级烫伤,现在法院还在调查责任。所以过去的绿皮车允许吃泡面,不等于高铁应该默许吃泡面。铁路的法规的确要与时俱进,解决气味合法与安全的问题,只是不应该单独针对泡面。
我们中国高铁发展的很快,但是之前日本和欧洲的高铁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他们是怎么处理泡面这个问题的呢?
泡面这个问题可能还真是中国高铁独有的问题,其他国家的经验价值不大。很多人抱怨泡面的气味重,但是最终日本发明的方便面没有什么气味,一直到我小时候,80年代,方便面也没有什么气味。调料包只能让吃的人嘴里尝到味道,不会散发出来。
九年代初,台湾省鼎新公司到大陆发展,第一个爆款产品是康师傅方便面。和之前方便面相比,康师傅最大的变化是多了一个酱料包。酱料包里面主要是容易挥发的油脂,还有很多重口味香料,浇上热水,味道就出来了,可以直接刺激鼻腔,欺骗大脑,让你把面吃出一点肉的味道。饿的时候喝康师傅的面汤,你闭上眼,可以想象自己在吃包装袋上那种牛肉面。
康师傅方便面进入大陆的时候,正好中国农民大规模外出打工,主要从事蓝领工作,体力消耗大、工资低,需要气味浓烈,貌似有肉的食物。所以,康收牛肉面一出现就占领了大陆市场。去年,康师傅的销售额是600亿,平均每个中国人贡献50块。可以说大陆人,出门要是吃泡面、要放酱料包的习惯是康师傅制造的,是台湾这个热带省份的贡献,目前看来对其他的国家的影响不大。
泡面在火车上这么流行,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大陆的火车时代来的晚。世界上大多数工业国在20世纪早期就进入铁路时代,用几十年时间发展了成熟的铁路食品。但直到21世纪,中国大多数人都是农民,很少出远门,铁路的主要功能是货运。
1984年,中国人口超过10亿,北京、上海之间每天只有两趟快车和一趟慢车,旅客占的总人口的比例相当低,所以中国的铁路食品不算发达,一直没有发展出日本那种铁路盒饭文化。80年代之前,我印象最深刻的火车食品是一种两毛钱的面包,好吃而且不要粮票。等到90年代,打工潮来了,铁路食品需求就上来了。这时候康师傅方面冲进来占领市场,正好中国铁路快速普及了电茶炉,供应热水的能力大大上升,泡面瞬间打败了所有其他铁路食品。一直到高铁发展起来,中国的铁路盒饭也没有多大的进步,性价比不高,大家还是喜欢吃泡面,这才有了高铁要不要禁止泡面的争论。
总的来说,泡面酱料包的气味重,而且油脂和面汤混合起来比热水烫人更厉害,的确不适合现在这种车厢,我是支持高铁限制吃泡面的。
但是,首先不应该制定一个单独针对泡面的条款,其次应该发展新型的火车食品,给大家提供更好的选择。尤其是信息时代到了,可以手机订餐,在前面的车站做饭,到站送上来。铁路食品和普通食品的制作方式已经没什么区别了,中国理应发展出一套比日本更好的铁路盒饭文化,到时候自然就没人吃泡面。最后,虽然泡面的地位已经下降了,但我还是要对台湾人民表示一下感谢,毕竟过去20年,带酱料包的方便面给我这一代人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这是台湾省一个伟大的历史贡献。
说起台湾省的文化输出,正好他们自己现在也在总结这个问题。7月28号台湾省媒体人王尚智发表评论,标题是《台湾流行文化只剩珍奶》,就是你桌上这杯珍珠奶茶。王尚智说,现代年轻人聚会吃的是韩式烤肉和日式蛋糕,聊的是韩流明星和去日本旅行。台湾流行文化只剩珍珠奶茶,文化影响力也许只剩韩国的1/10。督工你怎么看待王尚智的感慨?
韩国烤肉和日本蛋糕都不是孤立的食品,需要和全套的生活方式一起推广,才能在外地扎根。比如说韩国的烤肉炸鸡,和韩剧相互配合才有今天的地位。以长崎蛋糕、抹茶蛋糕为代表的日式点心,先是在《东京爱情故事》的那一代日剧里面出现,然后被打工的福建人带到大陆,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甜点的主流口味了。
日本、韩国比我们先进入现代社会,开发出了适合现代生活的一些产品,等我们发展的类似阶段当然会去引进。前面我们分析过康师傅牛肉面,台湾省的1971年发明了方便面酱料包,当时是台湾省的快速工业化阶段,蒋经国的70年代十大工程就包括全面搞电气化铁路,其他工程也提供了大量的蓝领岗位,所以台湾省能够支持方面酱包产业。20世纪台湾和大陆的经济差距是20年左右,所以90年代酱包方便面进入大陆,迅速开发出几百亿的市场,这成功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尊重历史的行程。
80年代中期,台湾出现一大批工程师和白领职员,脑力劳动对糖分的需求大,培养了珍珠奶茶店文化。当时看台湾综艺,里面的主持人会推荐特定品牌的珍珠奶茶。台湾电视剧里的主角经常喝奶茶、逛夜市,这是一种相当主流的生活方式。
21世纪初大陆也开始产业升级,在东部制造了一大批现代都市人口。周杰伦和刘若英对我们推广奶茶,迅速作出几亿杯的生意,这也是尊重历史的行程。
我很喜欢喝奶茶,也看过很多台湾综艺,但是就是像王尚智说的,台湾最后能拿出手的两种文化,就是珍珠奶茶和“康熙来了”。在这以后,台湾省再也没有文化产业可以辐射整个东亚,这是什么原因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王尚智抱怨台湾文化输给韩国,但是2003年以来台湾省的人均gdp已经连续16年输给韩国了,现在只有韩国的3/4。文化产品最终是市场和生活方式支撑的,硬件上落后,文化上输给韩国不奇怪。
现在台湾省人均gdp不如深圳,人均军费倒是大陆的五倍。无论是和东亚还是其他经济体比较,还是和中国国内的其他省份比较,台湾的生活方式都不算领先。所以,输出文化产品的能力越来越弱,至少竞争不过其他发达地区。所以台湾最后的辉煌,就是21世纪初的奶茶和“康熙来了”。
那台湾文化还有重新振兴的机会吗?
很难。2018年大陆和台湾的贸易额是2262亿美元,中韩贸易额是3134亿。从经济上说,虽然大陆不断给台湾提供优惠政策,但是大陆和台湾的经济联系还不如和韩国紧密,台湾分享大陆的经济增长率是越来越难。
当然经济和文化也不是完全的一比一对应关系,好好挖掘历史,相对落后一点也可能有不错的文化产品。但是台湾在历史上很纠结,挖掘历史他不肯放下架子,总觉得自己才是文化正统,还有一批人想彻底割裂历史。所以能拿出来推广的东西,只能是眼前这个已经不再领先的现代社会。
最近十年,台湾对大陆的最大的文化输出是诚品书店,在大陆的第一家店就开在了我生活的苏州。我承认诚品书店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但是在电子化阅读越来越普及的时代,书店是注定没有前途的。到现在诚品书店在大陆也只有一两家,而且也没有任何快速扩展的迹象。
这既然台湾在生活方式上不再领先了,他作为一个2000多万人的小省,这文化地位就应该逐渐回到甘肃或者内蒙古那个水平。
中国的工业支撑起非洲的两洋铁路
今天话题是从中国铁路说起来的,7月31号人民网报道了非洲版的“两洋铁路”。一趟列车从印度洋西岸出发,经过了4300公里,开到了大西洋岸边的洛比托。报道还说,沿途大多数铁路都是中国人修的。但是我之前似乎没有听说过这个两洋铁路项目,是因为保密吗?
的确没有一个专门的“两洋铁路”项目。中国人花了50年的时间,分段建设了好几条铁路,才最终达成连接两个大洋的效果,这次只是最后用客运来检验一下整个铁路网,真正的新闻是分布在过去几十年的。
第一个工程是上世纪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从东面的印度洋出发,向西穿越东非大裂谷,深入到内陆国赞比亚内地。然后是重建安哥拉的本格拉铁路,殖民时代的铁路都是通向港口的,安哥拉虽然说所谓有个铁路网,但其实是三条互不相连的铁路。本格拉铁路在中间这条,这已经被几十年的内战完全破坏了。2002年,安哥拉内战结束,中国企业进去,用八年时间重建了本格拉铁路。
最后,这几年我们的赞比亚、安哥拉、刚果的三国边界上打通了中间的连接线,做了客运改造,最终连接了两个大洋。
4300公里的旅程,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福州或者哈尔滨到海口的铁路长度。这个工程就算放在中国国内也算是很大的项目了,我们在非洲投入这么大能收回成本吗?
投资的确很大,修复本格拉铁路就花了十年前的18亿美元,但是中国和这些非洲国家在资源上非常互补,收回这笔钱应该不难。从长度上说,这4000多公里,主体是西面的1344公里的本格拉线和东面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之所以这两条铁路在非洲内路很容易就连接起来,是因为他们都通往同一个地方,这就是刚果和赞比亚边界上的铜矿带。
这矿区差不多10万平方公里,有全世界分之十的铜矿和70%的钴矿。中国是一个非常缺铜的国家,我就是在一个铜矿长大的。30年前我爸爸每天下井挖矿石,这含铜量只有0.4%到0.5%,这在中国还不算最差的矿。但是在赞比亚铜矿带的矿石,挖出来就有5%到10%的品位。非洲选矿丢掉的矿渣都包含1%左右的铜,这比我们拼命挖出的矿石都要强。
所以所谓的两洋铁路,就是给这个矿区打通向东和向西的出海通道,最后把中间连接起来。
由于中国缺铜,一旦遇到可以长期合作的产铜国家,中国资本立刻就会进入。我在网上找到一张图,可以看到赞比亚是中国在非洲投资最密集的地区,这条铁路的最大受益人显然也是中国企业。
除了金属矿,安哥拉还是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中国去年从安哥拉进口了5000万吨石油,占总进口量的1/8。从资源角度说,安哥拉对中国的重要性几乎是和俄罗斯差不多的,带来的利益可能比普京还多一些,所以中国非常有动力去修这条两洋铁路,既是开发资源,也用来增强非洲各国经济合作。非洲局势越稳定,中国的资源就越可靠。
我记得历史课本上提到过,100年前德国也想修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铁路,中国修的两洋铁路和它有关系吗?
咱们看地图。地图上德属东非那一块蓝色就是今天的坦桑尼亚,德国想吞并当年比利时占的刚果和西面的两块土地打通,这是一个缺乏经济基础的纯帝国主义计划,有点为了吞并而吞并的意思。与其说德国需要这条铁路,不如说德国想破坏英国沿着南北打通的计划。
而且从地图上看,德国铁路恰恰避开安哥拉的大多数领土,和中国现在这条路并不是一个走向。
总的来说,基础设施要靠工业规模来支撑,100年前的德国经济规模不够大,所以德国的铁路计划最终是失败了。50年前的中国工业规模也不够,所以坦赞铁路一直没有发挥出全部能力,人有到了21世纪,中国变成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了,这才能通过开发非洲资源来维护这些铁路,中国这次应该可以让两洋铁路充分发挥作用。
另外,周三用来检验铁路通行能力的火车是一辆观光车,我很有兴趣坐火车横穿一次非洲。
地方应付环保刷绿漆有难言之隐
7月30号山东卫视报道,新泰市一家公司给矿山刷了绿漆,想要应付环保检查。但是从照片看,油漆的颜色一点也不绿,和周围的植被完全不是一个颜色,这能骗得过环保局吗?
蓝色油漆不是用来给你看的,也不是用来应付当地环保局的,而是用来应付环保部的卫星,这是一个技术升级的故事。十几年前的确有很多企业在山上刷绿漆,骗检查人员的眼睛,那个时候他们刷的是真绿漆,和叶子一个颜色。但是很快环保部开始用卫星了,一眼看穿,因为在卫星图像上,绿漆和植物有明显区别。于是,很多地方就在地上盖一层很薄的土,种些长得快的植物,假装这里还是农田或者森林。
卫星之所以能够分辨植物和石头,是因为植物含叶绿素,叶绿素a反射的是特定的蓝绿色光,不是真绿色,所以一般的绿漆骗不了卫星。但是卫星飞得多了,参数也就暴露了。企业针对叶绿素光谱开放,开发刷特定的蓝绿色漆,不用铺土种菜,这也能让卫星以为这里是植被。所以我们看到了蓝绿色的山,这是一个侦查和反侦查的对抗故事。这都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学了生物学,你造假也能应付卫星。
那骗卫星,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但是我们肉眼就能看到蓝色,地方环保部门为什么看不见呢?
因为环保问题真的很复杂,山东现在也在纠结到底该怎么管。从刷绿漆的地方往南,100公里外是临沂市,2015年3月《焦点访谈》跟踪报道临沂的环保问题,当地政府强制关停了57家企业,结果呢,迅速爆发了金融危机,上千亿资金坏账,几万工人失业,临沂的社会秩序差点崩溃。
毕竟临沂也有1100万人口,和前面提到赞比亚或者安哥拉是差不多的,不可能一下子就改变经济模式,所以你国家有政策,地方也有难处。环保部不给钱,也不给时间,你卫星看到了就派人去查封,地方政府也没法处理后续。所以地方政府偶尔看不到这个蓝色的山,未必就是腐败,也许是给自己留一点缓冲空间。
声波传输简单原理
最后我们要感谢一下读者的技术支持。第六期睡前消息刚发出来的时候,很多观众反映说没有声音,或者只有一侧声道有声音,后来有读者在弹幕里提醒。
我们反复检查了录音环节,才发现了左右声道反向抵消问题,这里要感谢指出问题的读者,也给大家略解释一下。
中学物理告诉我们,声波是一种纵波,是空气密度的周期性变化。如果两组声音波形相同,但是相位差180度,就会相互抵消,保持空气密度不变,达成了主动降噪效果。
第6期睡前消息录音时候有点小失误,不小心搞出了反相位的双声道。如果是双声道的扬声器播放,那就有可能会出现主动消声现象。后来我们把一个声道的音轨覆盖到另一个声道,第二版就基本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