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107期:中国粮食很安全但急需规模化,衢州官员为了升官及应对经济问题而尊孔复古

字数:5623

2020年4月26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107期

【睡前消息107】要求学生行作揖礼,衢州想要争“儒家圣地”?

大家好,2020年4月26日,欢迎收看107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中国粮食储备充足,但农业效率太低,需要规模化、机械化、企业化

今年全球疫情打击了很多产业,美国、巴西这两个粮食出口大国的疫情都比较严重,非洲和西亚爆发了蝗灾,很多国家都开始担心吃饭的问题。4月中旬,越南一度禁止粮食出口,俄罗斯也宣布5月和6月将禁止对前苏联之外的国家出口粮食。现在已经有12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了。过去几个月,中国经济受疫情打击也比较严重,劳动力的利用率不高,会不会影响中国的粮食供应呢?

吃饭问题不用太担心。2018年的时候,中国实现环流熏蒸,可以长期存粮的仓库就能装2.8亿吨粮食,现在至少应该能够装3亿吨了。

去年年末,中国存了1亿吨小麦,1.75亿吨稻米,都基本相当于全年消费量,也正好能装进这些现代化粮仓。就算中国土地绝收一年,大米和面粉也能敞开供应。

现在中国的主粮库存只有玉米略少一点,1.23亿吨,相当于全年40%的消费料。但是直接用来啃的玉米连1/10都不到,绝大多数玉米的用途是酿酒和饲料。所以说中国就算遇上最极端的情况,要担心的问题也不是吃饭,而是吃肉喝酒。

今年大多数地区在第一场春雨下了之前已经开始放开交通,我家乡那边的玉米都按时种下去了,再加上非洲猪瘟已经基本结束,到年底也许吃肉比现在还便宜。

不过无论有没有疫情,中国农村劳动力减少都值得关注。

青壮年的农民觉得农业不赚钱,更愿意进城打工,耕地的利用率越来越低,很多小块土地抛荒,早稻播种面积连续七年下降,累积减少了1800万亩。今年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发文,国家投资36亿支持早稻生产。

但是无论是谁出钱,粮食总要有人去种才能长出来。看我视频的观众,如果年龄在30岁以下,我猜99%没有干农活的本事,不能指望各位来支援农村了。

所以中国唯一的选择是继续搞机械化和现代化,消灭传统意义上的小农经济。其实中国现在农村机械化率已经相当不低了,耕、种、收这几个环节平均来算,去年的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达到了70%。

但是抛慌问题往往取决于最麻烦最不能机械化的环节。现在中国大陆机耕率达到98%,收割率也达到了93%,但是机械化播种率只有56%。具体到水稻种植,全国综合机械化率80%,但是机械化播种只占54%。日本、韩国和台湾省这方面就比我们先进,机械播种率差不多100%。

中国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水稻插秧需要农民弯腰前进,绝对的人力密集型工作。

虽然也有很多农民初步开始机械化了,但是效率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就算是机械化水平最高的黑龙江,机械化插秧率达到96%,但是插秧的时候还是需要临时的人力支援,需要外地开插秧专列运输工人。去年5月份新闻显示,这个插秧专列制度还在。

今年的黑龙江疫情有反扑的趋势,如果今年的插秧专列不能按时送工人进去,黑龙江的水稻生产有可能受影响。

中国人均土地不多,过去要靠人力精耕细作,提高产量,才能解决吃饭问题,改成全机械化种植,会不会导致亩产下降呢?

根据去年的中国粮食安全白皮书,中国水稻亩产是每公倾7吨,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美国2010年就有110万公顷水稻,6000个农民就能搞定,平均每人照顾180公顷,产量每公顷8吨以上。

虽然美国的农业条件比我们好,但这也说明机械化和单产高并不矛盾。美国这些水稻田播种甚至不需要地面操作,整平农田以后飞机播种,所以节约人力,值得我们中国学习。

和美国相比,中国航空业落后,但是国产无人机很便宜。今年4月20日,云南省蒙自市试点了无人机播种水稻,当地合作社估算了一下,20亩地水稻过去需要20人,用两天时间来栽插,工钱8000块。现在用无人机只需要600块就能搞定。

美国人用飞机播种水稻,一个原因是他们的水稻不插秧,直接撒种子。中国人大多数的稻田都需要先在秧田里面育苗,然后在大田里面插秧,这是不是就不能机械化了呢?

现在机械化插秧已经很普遍了,但是育苗方面的确还很落后,需要提高效率。

4月10日,人民日报专门报道了今年的春播情况,里面提到南方省份的育秧工作普遍机械化,农民不再设置单独的秧田,而在大棚里面搞工厂化育苗,比传统人工育苗节水省时,而且不受春季低温、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工厂化集中育秧以后,再用机抛秧苗技术插秧,成熟期能提前5到8天,产量比人工插秧高。

江西永修县统计过,从选种到大棚育苗全部采用机械化,在育秧这一个环节上就能每亩节约30多块的人工成本,而且能降低劳动强度,保证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湖南省郴州市种粮大户表示,这个流程可以让他应付两倍的土地,将来的中国真的不需要小农经济来种大米了。

督工,你在前面提到中国水稻库存很多,进一步增长,水稻会不会过剩呢?

中国虽然整体上不缺大米,但是缺淡水、缺劳动力,现在的水稻生产模式导致中国大米价格偏高,需要靠进口来补一部分缺口。而今年疫情导致各国限制粮食出口,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水稻供应,所以水稻增产意义很大。

将来农民越来越少,要保持产量不变,机械化是必然的。中国南方地形不如北方开阔,水稻田的地块小,比较分散。过去搞机械化的确比较难。但从外国经验来看,日本搞小型农业机械效率也不差。而且最近几年芯片技术和导航技术进步,农业机械的操纵精度越来越大,完全可以在小块对地上来取代人力。

其实中国现在农机数量不算少,农机机械的功率分套到每亩马力是美国的六倍。但另一方面,机械配备不合理,缺小型智能化设备。另外土地制度不合理,不能搞规模化经营。所以自动化水平还是落后,连机械化水平最高的黑龙江还需要插秧专列来支援。去年马前卒施工队写文章分析过这个问题。

今年的疫情影响了劳动力流动,也提醒我们保持粮食产量的重要性。我看下一代中国人没有想当农民的,更没人想当手工业的小农。所以农村的土地早晚要合起来,变成智能化的机械农场。

刚才说的农业都是粮食种植,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经济作物的生产也很重要。经济作物种类很多,种植流程也比粮食要复杂。那能不能搞机械化种植呢?

4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一个好例子。为了抢在清明节之前摘下第一茬春茶,浙江武义县投入了1400多台采茶机,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春茶必须摘嫩叶,茶叶的生长速度非常快,有的新茶叶三天不摘就老了,不值钱了,所以短期内需要大量劳动力来摘。

人民日报提到的浙江武义县有茶园10万多亩,今年的采茶工缺口有1万人,整个金华市每天需要采茶人4.7万。安徽县级广德市每年需要外地采茶工近4万人。安徽黄山市新明乡一个乡每年就要雇1.2万的季节工。

整个中国有4000万亩茶园,每到采茶季节需要新增百万采茶劳动力。这种雇工一般只干20多天,所以需要高工资才能雇到。有的茶园的生产成本65%到70%是人工费用,这还是满足不了需要。而且越是工业发达的地区,越是缺人。

2018年,广东英德市茶叶协会副会长就说过,茶园的采摘茶叶、中耕施肥、修剪几个高峰期最缺人,但这个时候往往请不到临时工,有的企业几百亩茶园白白浪费,所以很多老人也被请出来采茶。传说中的采茶姑娘平均年龄已经超过60岁,再过几年就干不动了。

从2009年开始,农业部提倡建设标准茶园,2017年农业部印发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从各地的反馈来看,一台采茶机每天采摘鲜茶叶5000多公斤,相当于80到100个采茶工,每亩茶园可以节约成本320块。

今年的疫情阻断了人口流动,很有可能花多少钱也雇不到工人,所以采茶机的使用率快速上升。

那其他国家有使用采茶机的先例吗?

日本1955年开始研制小型采茶机,70年代末就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采茶,平均每9亩茶园就有一台采茶机,现在日本茶叶产量的90%都是机器采摘。

虽然日本的地形比中国还复杂,但是采茶机种类很多,平原山地都能采茶。

中国机械化采茶的起步也很早,也是在1955年开始研究采茶机,1959年还列入国家重点研究项目,1973年我国引进了日本的设备。但是过去中国人力成本比较低,所以采茶机的推广比较慢。

现在中国采茶机少,另外一个原因是茶叶要看品相,如果茶叶不完整,就算好喝也要降价。早期的采茶机摘下来的茶叶不如手工完整,日本人不在乎,但中国人比较排斥,所以日本的采茶技术比我们强。

现在中国一方面引进往复切割式采茶机,另一方面也推广标准茶园,让茶树的排列适应机器,机械采茶的完整率已经相当不错了。

浙江的机采试验显示,所有茶园平均机采的芽叶完整率是65%,手采是50%,机采的单片叶占11%,手采占20%,机采摘下来的老叶占8%,比手采还低1%。机采的茶叶出口比手采提高了一个等级。这估计60多岁的采茶姑娘很快就要下岗了。

茶叶的例子说明小农经济的时代已经进入倒计时了。过去中国维持小农经济无非是两个理由,一个是单产比较高,保证粮食安全。二是地形复杂,经济作物种类多,需要应付复杂的环境。

但是现代机械化农业已经走出了开阔地形,开始进入复杂的丘陵地形,产量并不比人工精耕细作低。随着AI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进一步发展,现在少用人的地方,将来甚至可能根本就不用人。从硬件上来说,农业机械化已经具备了取代手工劳动的条件。

如果我不希望农村土地大量抛荒,不希望中国人为了小农经济的情怀吃高价粮食高价肉,不希望60岁的采茶姑娘去当劳动主力,也不打算自己替他们采茶,就必须尽早解决土地产权分散的问题,让大型现代化农场成为主要的农业基地。

另外就这个问题,我顺便提醒大家一下,就算暂时没发生什么大事,日常看人民日报还是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的。如果单位必须定一份,有空的时候应该认真读一下,尤其是后面几个版面。

“文明城市”称号是升官的需要,尊孔复古是手段,还能挣钱

4月20日,浙江衢州各县级单位召开人大会议。会议上,区县长带头用作揖来代替握手,避免潜在的病毒传染。4月21日,衢州市教育局发文,把作揖纳入了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所有的学校行作揖礼节。督工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我注意到这件事网上争论很厉害,支持者说这是传统文化和现代需求结合,反对者说衢州官员哗众取宠,到现在没有结论。

我回顾了一下最近几年的新闻,发现这件事至少可以分解成三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叠加起来才是最近的争论起源。很多人把这三件事弄混了,争论往往成了空对空,所以我先把问题分解一下。

第一部分、衢州教育系统早就想把儒家文化塞进义务教育体系。

学校邀请孔子后台进校园讲课,编写儒学教材要求小学生学习,甚至小学生的铅笔上都印上论语。

2015年的时候,中国新闻网采访衢州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曾金松。这个曾处长说,从2004年开始,衢州教育系统已经努力在搞儒学教育了,以后还会继续发扬。

我刚刚查过,曾金松现在升官了,是衢州教育局总督学,衢州教育系统业务的总负责人,所以衢州的儒家教育还在持续加强。最近统一推行作揖礼节,算是长期发展趋势的一个新表现。

第二个部分、衢州官员想打造儒家城市品牌,和北方的曲阜争夺儒家圣地的地位。

900年前,山东孔家的一支跟着宋朝南迁,后来定居在衢州,一直自任孔子嫡系,接受历代封建王朝的官位,承担祭祀工作。

2018年5月7日,衢州市委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誓师大会,提出了“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品牌,把作揖这个礼节当作城市品牌标志,创造了一个叫“南孔爷爷”的卡通形象,还到央视投放纪录片。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对地方官员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标准,凡是拿到这个称号的城市主要官员只要不是年龄太大或者违纪,基本都能再升迁至少一次。

地方官员针对这个目标制定城市形象标志,肯定会全力以赴推广,增加城市品牌的曝光率。

这次推行作揖礼就是城市宣传策略的一部分,和干部政绩密切相关。

我刚刚看了衢州的地方网站,找了几张作揖礼的图片,可以看到官员在台上和台下的代表相互作揖,老师和学生相互作揖,学生之间相互作揖,学生给孔子雕像作揖。所有这些被拿出来当案例的场合,正常人本来也是不会握手的。台上的领导和代表问好,正常情况是挥手,老师和学生相互问候,学生停下来站住就行,同学之间打招呼,一般来说是直接喊名字。至于孔子像,正常人谁也不会走过就行礼。

所以总体上不存在什么“作揖替代握手”的事情,就是衢州地方官员凭空增加了作揖程序。往好了说是宣传城市品牌,实际动力是追求政绩。

第三部分、目前看来也是最不重要的部分,是保持社交距离。

我看了一下徐州市刚刚召开的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台下还能勉强保持一米社交距离,台上就很随意了,而且参会人员基本不戴口罩。

衢州市在疫情爆发初期没有高调倡导作揖,到了疫情基本结束的时候,忽然开始宣传。我看本意并不是防疫,而是在公务员上班以后继续加强一下城市品牌。

那度过你对衢州市的这三个操作怎么看呢?

我对衢州市的改革评价不高。

从教育的角度说,儒家文化进校园需要审批,中小学教科书必须经过教育部教材局审定。我查了衢州这几本教科书,比如说《南孔文化校本教材》都没有查到审定程序。衢州教育局作为地方政府的下属机构,宣布用儒家文化来指导未成年人,这恐怕是越权了。

从推广城市形象、创建文明城市的角度说,衢州制造额外的作揖礼节是地方事务,我不是衢州市民管不着,但无论如何,创造文明城市的前提应该是不给市民添麻烦,展示城市真实的一面。现在衢州市在很多本来不用行礼的地方,制造额外的程序,有形式主义的嫌疑。

从社交的角度说,现代礼节是用来表达人类感情的工具,只要双方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并不一定真要走个程序。比如说婚礼上,一般新郎新娘要给客人挨个敬酒道谢。但是据我观察,在规模比较大的婚礼上,新郎新娘如果走到熟人比较多,没有长辈的桌子,往往客人们会主动说算了,咱们事后有空再聚,避免新人太劳累,这就是通过免礼的方式表达感情。

握手这件事也一样,疫情期间握手有风险,大家默契一点,隔空问好就可以了,不是说取消握手就必须找个东西替代他。

从历史的角度说,中国1912年宣布公开场合放弃作揖礼,到现在已经100多年了。当初取消举手作揖的礼节,逐步过度到握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社会不再承认贵族和社会等级,理论上人人平等。所以礼节也从等级制向平等模式过渡。

作揖礼的特点是可以单方面作揖,表示自己社会等级低,可以多人对一个人同时作揖,表示这个人的等级高,可以一个人先作揖,另一个人看情况决定要不要回礼,表示两个人的地位有差别。

儒家的《周礼》还给做揖分了至少四种模式,都和等级有关。

和作揖相比,握手礼也不是绝对平等,也有一方面先神手或者单手和对方双手握手的情况。但总体来说,只要双方握手了,形式上就表示这一刻双方地位一致。所以1912年以后,尤其是1949年以后,握手礼迅速取代了作揖、跪拜、请安的礼节,这是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共同遗产,是历史进步的一部分。

现在因为疫情中国人暂时不方便握手,当然可以说换个礼节,而且只要双方都赞同换什么礼节都是个人自由。但如果由政府出面来倡导,我建议不要随便复兴封建等级社会的礼节,更不能以儒家意识形态的名义来搞复兴,这样对不起新中国的社会革命。

最后我再给大家提供点参考信息。儒学现在已经是一门大生意了,2019年上半年有10万外地学生、66万游客到曲阜儒家研学旅行基地来消费,这是一个永远不会关门的国学培训班,研学游客平均每人消费接近4000元,合计25亿。

曲阜市去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也只有25亿,所以保持儒家圣城地位非常重要。

衢州所在的浙江省虽然比山东富裕,但是衢州市是浙江省最穷的地方,全市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亿。如果能通过宣扬儒学再造一个圣城,把曲阜市的国学生意分一部分过来,就算影响不了全国文明城市的评定,对地方经济来说也是好事。

衢州把南宗孔子后裔接回来当统战部部长,还让他主持编排了一部话剧,名字叫《大宗南渡》,意思是我这里才是儒家正宗,很明显是对着曲阜去的。

衢州干部为了争夺圣城的地位很卖力,但我还是希望他们在实体经济上也这么用心。

好,107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我们周二再见。


106文在寅大胜,韩国财阀终于“敢”离婚了108战斗民族:隔离?那不就等于放假了吗,度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