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睡前消息文字版 >
- 2021年(216) >
- 九月(322)
睡前消息328期:中考1:1分流推行十年,反思职业教育
2021年9月17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328期
【睡前消息328】中考1:1分流推行十年,反思职业教育
简介:分析教育部文件,讨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问题。介绍天然气-超导输电干线合并运行的新技术。
封面:
中考1:1分流
有必要吗?
推送:“中考比高考难”,是家长对最近几年教育形势的总结。教育部每年都会发文件,要求各地确保中考1:1分流,一半的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然而,每年发文件落实政策,恰恰证明前一年的文件没有落实。在政策推出整整十年之际,我们来讨论一下可行性和必要性。
转发推送:“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大家好,2021年9月17日星期五,欢迎收看328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通知,强制要求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保持在一比一左右。但从社会反应看,很多家长并不满意,担心自己孩子上不了普通高中。
[图片]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0/202104/t20210406_524618.html
2019年8月27日,第14期睡前消息我们就关注过陕西宝鸡市禁止初三学生复读,迫使他们都去读中专的问题。督工,你对普通高中招生率问题怎么看?
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个政策的来源。从教育部公开文件看,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1:1的原则,是2011年正式确立的,到现在正好十年。
[图片]
当时出台这个政策,背景是21世纪初前十年,中国大陆终于完成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2010年,初中阶段毛入学率首次突破100%,只要愿意,所有正常孩子都可以上初中。
但大学招生能力在经过初步扩招之后,相对当时的失灵人口数量,还是不够用。2011年高考,对应1992年出生的2100万人,其中只有600多万能上大学。
一方面全体国民都具备初中教育学历,另一方面大学教育不够用,为了给初中生提供进一步的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就是很自然的选择。
[图片]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1907/t20190724_392041.html
政策推出来,就必然有惯性。过去十年来,教育部年年都发文件,提出普通高中和中职招生规模相当的要求。但各省都不会完全落实,最后所有省份全部都突破了一比一的限制。
[图片]
2010年,普通高中招生836万,中职招生870万。这是最后一年中职学校招生人数多过普通高中。到了2019年普通高中,招生839万,和十年前几乎完全相等,而中职学校招生已经降到了600万。现在全国普通高中和中职在校生实际比例是六比四。
[图片]
《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图片]
但是,教育部对现状很不满意,觉得各省没有好好执行政策,过去一两年不断要求中考严格分流,禁止复读上高中。这次整顿是有效果的,去年教育统计公报透露,2020年中职招生人数大幅增加了44万,十年来绝对增加人数首次超过普高,占全部高中阶段招生比例急剧回升,达到42%以上。
[图片]
作为对比,这十年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6.5%提高到54.4%,翻了整整一倍。所以家长会抱怨“中考比高考还难”。
[图片]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108/t20210827_555004.html
国家压制普通高中,原因是开支太大吗?
从省级行政区来看,普通高中招生率与人均GDP、财政收入关系不大。
2020年省级单位普高升学率排名,前三名分别是黑龙江、北京、吉林,都在70%左右。而长三角江浙沪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分别是63%、56%和53%。浙江省的高中升学率甚至是全国倒数第二;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也只有55%左右,比西北所有省区都低。甚至可以说经济指标和高中入学率有一定的负面相关性。
[图片]
2019年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中等教育升学率
教育部反复压制高中教育比例,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历史惯性的影响。从80年代到21世纪,中职教育有过一段好时光,当年不但教育界觉得它有用,很多家长和学生同样觉得上中职学校也能有不错的出路。
我在知乎写过一个回答,解释一个著名的网络段子:“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这句话反映的就是上世纪末,中等职业学校在分配工作方面的优势。一直到我初中毕业的1995年,县里的高分中考生,60%的考生选择中专,40%选择重点高中。
[图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769284/answer/75365278
现在管理部门应该也知道中职学校不受欢迎了,否则不会反复发文件,强行规定中考分流比例。但是,对于中职教育落后于社会需求的程度,恐怕教育部门还没有正确认识。
差不多20年前,对大学扩招问题,社会上曾有一场激烈的辩论。最先提出大学扩招建议的经济学家汤敏,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反对扩招的意见大都来自教育圈内部。主要理由是 “合格生源不足,扩招会降低教育质量”,或者扩招会让大学文凭贬值,制造大学生失业潮。
[图片]
[图片]
李炜光,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杂志主编,中国财政学会理事
http://m.aisixiang.com/data/14936.html
[图片]
https://news.ifeng.com/special/gaokao/30year/200705/0523_1193_122847.shtml
[图片]
http://www.doc88.com/p-11761192115497.html
现在回头看,大学扩招整体的效果显然是利大于弊。从劳动力的角度说,大学生或许上升空间不如自己的学长,但如果没有扩招,大多数大学生根本没有资格和自己的学长比职业经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扩招后的大学生质量或许有所下降,但整体上还是填满了产业升级需要的技术岗位,支撑了中国变成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大学不扩招的话,留学不回来的高端人才不会减少太多,但国内受过基本工程教育的人会明显减少,中国经济发展肯定会受影响。
2021年的今天,我们用同样的逻辑考虑中考分流问题,显然普及通识型高中教育,对社会发展是有利的。去年我们人均GDP首次突破一万美元,与我们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相近的日本、韩国,在类似发展阶段时,都选择了把基础教育延长到高中阶段。中国2035年远景目标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恐怕也不能再沿着现有教育政策的惯性走了。
[图片]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3744907361947151&wfr=spider&for=pc
有的观点认为,成绩在中位线以下的学生,本来就没必要继续接受科学教育,不如早点分流接受职业教育,练习操作技能。督工你怎么看?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为主,十几岁的孩子或者跟着父母学种田织布,或者送到作坊店铺当学徒,职业教育的“入学率”几乎可以达到100%。但是,工业革命以来,每一代人的工作都会比自己父母的更复杂,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与其同时,产业升级的周期越来越短,在固定的职位上练习操作技能的好处越来越少。所以,随着经济发展,各国都在努力延长基础教育、通识教育的时间,避免过早开始职业教育。
普鲁士及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成为工业强国,当时它的七年制小学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普及教育。二战前后,欧美垄断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生产力,和几乎全部最新科技,社会开始普及初中教育。70年代末,中国社会第一次接近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培养了全世界性价比最高的劳动力,导致中国接下来几十年接受了全世界最多的外资和工业转移,成为产业升级最快的大国。
1975年的中国并没有因为大多数人口还是农民,就放弃普及初中教育,2021年的中国教育政策,也应该有一点预见性,不要因为买菜用不上三角函数,就只允许一半的人去读高中。
[图片]
现在中国还在维持高比例的职业学校,十四五岁就要求孩子选择职业发展路线,这显然意味着家长替孩子做决定,根据他们几十年前对社会的理解,替孩子选择未来的职业。这必然导致很多孩子进入他们不喜欢、不适合的行业,最后完全浪费了受职业教育的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多接受几年通识教育,成年或接近成年的时候再考虑工作方向。
目前中国大陆劳动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8年,而发达经济体普遍在13年以上,差距相当明显。有人说一半中国学生用不着上通识型高中,也许有自己的道理,但显然想法停留在过去,不理解当前中国,以及未来中国的产业水平。
另外,现在的普通高中招生率,在省区内分布也不均匀,大城市的市区实际招生率要比平均线高得多。前面提到广东省去年普高录取率55%,其中广州市达到66%,旁边的东莞只有50%左右。如果说广州市三分之二的初中生适合接受普高教育,开车半小时到了东莞,就只有一半学生符合标准,没有一个中国人会相信。所以,当前的中考分流制度,最核心的维护力量就是制度惯性,以及落后于时代的思维方式。
[图片]
http://news.southcn.com/nfdsb/content/2021-07/10/content_192608725.htm
[图片]
http://epaper.xxsb.com/html/content/2019-07/17/content_836384.html
有些人认为,学生提早分流进入职业教育体系,是因为大多数人最终只能从事非原创性工作,掌握很基础的知识就够用,其它方面靠多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和条件反射就行,接受更多的通识教育没有意义,还不如早点工作赚钱。
在20世纪,这种理论有一定道理,因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已经爆发,但吸收的主要是少量高端劳动力,主要的就业岗位还是来自第二次工业革命水平的工厂。大多数新增劳动力要进入生产线,做操作工。初中甚至小学文化就足够理解操作手册,经过几年实践成为合格的熟练工人,终生在一个细分行业工作。
但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向全社会普及,新增的就业机会需在理解工作原理的前提下,发挥人的创造性。高中阶段的阅读、数学、科学课程,就算不用来应付高考也非常重要。现在很多普通人不愿意通过阅读来建立复杂逻辑,也不愿意通过写作来整理自己的思想,而是通过短视频和图片去接受情绪化的口号,制造了很多社会矛盾和民粹思潮。这恰恰说明高中教育的必要性在提高。
同时,随着芯片应用越来越广泛,AI技术的渗透率越来越高,纯粹依靠体力,和肌肉记忆的职位正在快速消失。新产生的职业,比如说送快递,送外卖,目前来看很快就会被无人机取代。无论做传统行业,还是做新行业,所有人都很难想象一个职位干一辈子。所以,延长高中通识教育,让学生成年以后再接受职业教育,是必然的选择。
那督工你觉得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的关系应该怎么安排?
现在大家都知道,中职学校的学习风气不好,纪律混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是自愿来的,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目标可以追求,所以必然会追求当下、短期的刺激。一部分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升学进入高职院校,带着高职院校的风气也跟着变坏。前几周,黑龙江职业学院几名学生会干部检查宿舍的视频,就引发了舆论关注。
[图片]
黑龙江职业学院是全日制综合性高职院校,但它依然是一个职业学校,带有几千年来作坊学徒制的特色。学徒制意味着前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分享工作技巧,所以通行半熟人社会的规则,要求新来的学徒承认自己是最低等级,服从师傅和师兄。
这种服从不仅仅体现于学习,训练,还要求学徒在生活上也无条件向前辈低头。黑龙江职业学院这几个学长的社交方式,用现代大学文化来衡量,是畸形的闹剧,但是用学徒制文化来衡量,是合乎礼节的体面行为。所以,问题就是我们是否应该在现代社会继续保留这么多的职业教育成分,是否应该强迫一部分年轻人进入这种文化圈。
[图片]
http://www.hljp.edu.cn/info/1220/6845.htm
如果你认为现代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学徒制,也不希望职业院校的风气败坏,那就保证职业院校自愿入学,不能强行分配比例。现在教育部每下发一份强行规定比例的文件,都在用中央政府的力量加深对职业教育的歧视,也很难想象强行分配的学生会钻研技术,自发产生匠人精神,成为技术大师。如果群众和学生希望普高扩招,在有条件的地方就应当扩招,直到实现基础高中教育普及化。
督工你说其他发达国家都在努力普及高中教育,不强迫年轻人进入职业教育。但是还是有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比例很高,他们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全世界公认,职业教育体系最完善,社会效果最好的国家是德国。在发达国家中,德国也是极少数坚持在初中就向职业教育分流的国家,但是,最近几年,随着学生和家长用脚投票,愿意加入职业教育体系的德国学生越来越少。
1950年代,八分之一的德国学生就读文理中学,接受学术基础教育,其他不是直接工作,就是去职业学校。到了2013年,德国学徒工的申请人数和比例少于大学一年级新生,之后的职业教育比例每年都在继续下降。2017年已经有53%的适龄学生去读大学。中国教育部1:1的强行分流文件,哪怕搬到德国,也执行不下去。
[图片]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6526844.html
[图片]
根据调查,德国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最大担心,也是出路狭窄,转型困难。很多职业教育项目的就业前景,肉眼可见的迅速萎缩。虽然新兴产业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但传统的职业教育背景却毫无优势。
[图片]
国内职业教育一直把德式体系作为典范,现在德国职业教育自己都遇到了绕不过的新矛盾,中国教育部门不能假装看不到。
如果中国放弃强制性的1:1原则,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将来的职业教育体系会变成什么样?
从发达经济体的经验看,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完全可以结合,一般都是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结束后,加一个短学制的职业教育。比如说美国的社区大学、日本的短大和专门学校,都是用一两年时间培养高中毕业生,快速适应当下的就业形势。如果将来就业形势变了,还可以回来再更新技能。这比十四五岁的孩子直接到职业学校浪费三年时间要强。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比较特殊,单纯看人数规模,中等职业教育仍然占据职业教育主流,但它现在最得意的双轨职业培训计划VET,也是一个类似于高职教育的体系。西欧、北欧和德国的情况差不多。
[图片]
这些经验和教训说明,对于完成工业化,不再追求更多人肉流水线的国家来说,中等职业教育比例必然快速降低,普及高中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推行短期职业教育是大势所趋、不意外的话,教育部会在几年内忘掉中考1:1分流的强制性文件,悄悄建设更多的高中。“中考比高考难”的神奇现象,很快就要消失了。
但是,我也提醒各位观众,压缩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背景是产业升级,职业更替。AI软件控制的小型机器设备快速淘汰简单劳动力,甚至淘汰熟练工匠。不能说看到废除强制分流就欢呼,听说要终身学习就抱怨社会压力大,不允许停下来喘口气。
当年大学扩招,给中国经济,中国普通人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十几年后的今天,人人都骂学历贬值,社会内卷。我还是老观点,内卷本质上是农村人口城市化,教育普及化。当所有年轻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进入城市工作,争取高薪岗位的时候,已经占有教育优势和优越职位的人当然会骂内卷。将来中国取消了中考强制分流,肯定会制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但不一定能让所有人满意,甚至从这个制度中受益的人,也会因为机会更多了,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但社会就是这么进步的。
7月26日,中科院电工所研制的超导-直流-能源管道-样机,在国家电网-特高压试验基地完成了24小时全负荷运行试验。督工,按照大多数国家设计规范,输电线路和燃气管道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现在这个验证项目,超导和能源管道零距离并行,是为了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1-08-22/doc-ikqciyzm2861220.shtml
https://m.gmw.cn/baijia/2021-08/10/35068270.html
[图片]
https://www.sohu.com/a/197395421_174505
http://www.chinasmartgrid.com.cn/news/20210720/639122.shtml
以现在的技术水平,超导材料至少要降低到液氮水平的低温,才能实现超导。
[图片]
液氮虽然很便宜,但用液氮24小时冷却电缆,消耗的电力也不少。而且液氮要在管线里流动给电缆降温,才能保证全段低温,避免某一段忽然失去超导性。这意味着隔一段距离就要建设制冷泵站,实现液氮的循环输送。这些成本积累到一起,是阻碍超导电线推广的重要因素。
同时,天然气也需要降温液化,沿途建立加压站,冷却站,才能实现高效率传输。如果需求量不大的话,天然气企业往往宁可用加压罐车来运输,也不愿意建设管道。
[图片]
——《天然气与电力长距离联合高效输送的可行性研究》,2013
现在中科院开发的新管道,把两种低温线路并到一起,粗略说等于降低了一半的输送成本,只要能找到合适的使用场合,肯定有发展前途。
过去几年,中国上马了几个超导示范项目,比如上海徐家汇市区就有一条1.2公里长的超导电缆试验段。但是,全世界还没有真正落地的长距离超导输电干线,
最近几年,中国不少能源骨干通道已经进入正常运行状态了,比如说贯穿中国的西气东输干线管道,以及特高压电网,都是人类史上空前的工程了。未来中国还需要继续建设超导电网吗?
http://www.chinasmartgrid.com.cn/news/20210720/639122.shtml
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发电区域和用电区域还将进一步分离。过去大城市都是就地搞发电站,上海烧煤的南市发电厂距离外滩只有三四公里,长安街上也有烧煤的大烟囱。
[图片]
但是,一方面大城市和外围卫星城的用电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大城市内部也不会再允许建设发电厂,必须从远处得到电力供应,输电干线的容量必须越来越大。
从发电方式看,中国将来新增的发电能力,大多来自西部的风力和光伏发电站,以及新疆的露天煤矿,这些电站需要广阔的空间,不可能太靠近地价很高的东部城市,输电距离也必然越来越长。所以现有的特高压输电能力还是不够。
按照7月公布的2020年统计数据,全社会用电差不多7.5万亿度,而22条特高压加起来输电5318亿度,相当于全国7%,还远远没有起到能源动脉的效果。未来如果要继续提高干线输电量,必然要在现有的电力走廊上加强输电密度。铜导线每平方厘米最大电流密度只有200安培,而超导材料可以达到10万安培,超导还是干线输电的发展方向。
https://xueqiu.com/9331049986/188705072
——《LNG管道高温超导直流电缆导体研究》,2020
另外,从损耗来看,现在特高压输电的损耗率是6%~8%,明显高于全国电网平均水平。为了降低损耗,输电干线也必须升级。前面提到的超导电缆配液化天然气,就是目前在尝试的方案之一。
两种需要低温的能源干线并到一起节约成本,这个方案应该不难想到,为什么过去没人落实呢?
复杂工程项目,最不缺的就是脑筋急转弯。之所以这个方案过去没落实,核心原因还是前置技术不足,以及其他工业国家的地理条件不合适。
从材料上来说,液氮水平的高温超导是80年代才突破,当时就有人设想,应该利用超导电线的低温环境,输送液氢或者是液态天然气。紧接着,最近十几年出现了缠绕铜骨架超导带材,提供了实用化的高温超导线路,这才有了天然气和电线的合并方案。
[图片]
——《超导技术在未来电网中的应用》,2021
[图片]
任何设备都有维修周期,而按照目前的规范,混合能源管线的电力、燃气检修维护周期不一样,如果贸然上马,天然气管道检修的时候,电线就要中断。所以,超导输电和天然气并线,必然是能源大国长期规划,慎重选择地理布局的产物。
美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有遍布全国的天然气管网,3亿人口用电量超过中国14亿的一半,按理说可以搞双线合并项目。但是总宏观上看,美国电网是分散的地方电网,没有国家级大区域电力调度的需求。十几年前美国人就提出了特雷斯·阿米加斯计划,要把东部、西部和德州电网用柔性超导直流连在一起,但是到今天也没落实。在美国解决电网布局之前,恐怕不会有超导干线项目。
[图片]
在美国和中国后面,排名靠前的发电大国是印度俄罗斯日本。印度和日本都缺乏本土油气资源,也很难从陆地邻国购买天然气,而且印度天气炎热,本土天然气干线需求不大。日本关东和关西的交流电频率不一样,本来适合搞大规模直流输电,配合日本规划的液态氢输送网络,或许可以建设一个类似于中国的双重能源干线。但是是我们311期睡前消息介绍过,因为没有其他国家配合,日本自己的氢能源进展很慢,单独的干线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落地,和输电干线的配合就更遥远了。
[图片]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7418357
综合看下来,除了中国之外,苏联发电量不算小,天然气产量高,而且气候寒冷,最有希望搞超导能源管道。但是苏联已经死了,俄罗斯没钱投资,所所以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可能会暂时垄断长距离超导能源复合干线项目。
[表 1-1 国几外部分高温超导电缆项目]
好,感谢大家收看,328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我们周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