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今注 - 汤炳正、李大明、李诚、熊良智注
离骚
九歌
天问
九章
远游
卜居
渔父
九辩
招魂
大招
惜誓
招隐士
七谏
哀时命
九怀
九叹
九思
楚辞今注 汤炳正、李大明、李诚、熊良智注
序
一九八五年端阳节,中国屈原学会成立大会在江陵召开。会议期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赵昌平、王维堤二君,约我为该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撰写一部楚辞注释。自揆谫陋,难胜此任,几经踌躇,始允所请。但由于诸多原因,一直未暇执笔,十载蹉跎,今始交稿,实感惭疚!
书名“今注”,略有三义:其一,使两千年前之屈 宋鸿裁及两汉遗篇,能以较清晰的面貌,为今人所理解与领会;其二,在注释中,能体现出今天学术界对楚辞研究所已达到的水平;其三,我个人对屈学的己见,能在注释中起主导作用。但这三者要统一得很好,以避免百衲成衣,斑斓驳杂之弊,则并非易事。我曾为此作了较多的思考。
最后认定,er本书的特色,应当是简明扼要,直书所见,与其他论著有所不同。即书中的一般训释,易于理解,力求精确,不事辩证;特殊词句,偶列论据,意在取信,不事铺张。凡旧说自通者,宁用旧说,只求畅达,不取新奇;凡旧说不通者,始采新说,而取舍断以己意,义蕴多所融会。故全书虽不名一家,而处处是对学术遗产的继承;但此编又系新著,亦处处渗透着一己之见。此外,并力求以个人生平所形成的屈学体系,经纬全书。
书中离骚、九歌二篇,由我亲自起草以示例。其余天问、招隐、惜誓、哀时命、九思,由李大明同志执笔;九章、卜居、渔父、九辩、九叹,由李诚同志执笔;招魂、远游、大招、七谏、九怀,由熊良智同志执笔。对上述初稿,我皆精心修改,有小改也有大改,求合己意而后止。但由于时间匆促,考虑难周,未必皆己是而人非。
本集所用底本,为金陵书局翻印汲古阁本洪兴祖楚辞补注,并参校四部丛刊影印明覆宋本。凡有异文异字,均择要出校并择善而从。
刻意“求真”,是我们的要求;但能否“近真”,则未敢自信。谬误之处,望学术界不吝赐教。
汤炳正
一九九四年九月一日写于渊研楼
时年八十有四
这是第一篇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