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武

字数:146451

这是宋君祭祀宋武公的乐歌。宋为殷后,故称殷武。宋武公立于周宣王六年,在春秋前。正考父辅佐过宋武公。

挞彼殷武¹,奋伐荆楚。罙入其阻²,裒荆之旅³,有截其所⁴,汤孙之绪⁵。

维女荆楚⁶,居国南乡⁷。昔有成汤,自彼氐羌⁸,莫敢不来享⁹,莫敢不来王¹⁰,曰商是常¹¹。

天命多辟¹²,设都于禹之绩¹³。岁事来辟¹⁴,勿予祸適¹⁵,稼穑匪解¹⁶。

天命降监¹⁷,下民有严¹⁸。不僭不滥¹⁹,不敢怠遑²⁰。命于下国,封建厥福²¹。

商邑翼翼²²,四方之极²³。赫赫厥声²⁴,濯濯厥灵²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²⁶。

陟彼景山²⁷,松柏丸丸²⁸。是断是迁²⁹,方斲是虔³⁰。松桷有梴³¹,旅楹有闲³²。寝成孔安³³。

【注】

¹挞,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挞字亦为武貌。”殷武,当是宋武公。宋武公伐楚事不见史书。史书缺载之事很多,不足怪。

²罙,即深。阻,险阻。

³裒(póu抔),王引之《经义述闻》引王念孙说:“裒读为俘。”旅,士兵也。

⁴截,斩获。其所,指楚地。

⁵汤孙,商汤之裔孙。绪,功业。

⁶女,汝。

⁷南乡,犹南方。

⁸氐、羌,都是西方的部族。

⁹享,奉献。

¹⁰王,朝见。

¹¹常,俞樾《群经平议》:“常读为尚,主也。”

¹²辟(bì璧),君也。多辟,诸侯。

¹³都,国都。绩,借为蹟,同迹。九州都是禹治水所经历之地,所以称禹之迹或禹迹。

¹⁴岁事,一年的农事。辟,治也。

¹⁵適,借为谪,谴责,惩罚。此言天不予人以祸谪。

¹⁶匪,非。解,通懈。

¹⁷降监,下察也。

¹⁸严,肃敬。

¹⁹僭,越礼。滥,妄为。

²⁰不敢怠遑,当作不敢遑怠。迨与国、福押韵。遑,闲暇。怠,松懈。

²¹福,当读为副。言天命天子封侯建国,以为副佐。

²²翼翼,繁盛貌。

²³极,准则。

²⁴赫赫,显著。声,名声。

²⁵濯,借为耀。耀耀,光明。此两句言:殷武之名声赫赫,殷武的神灵昭昭。

²⁶后生,后人。此二句言殷武保佑子孙长寿平安。

²⁷陟,登也。景,大也。

²⁸丸丸,条直自如貌。

²⁹断,斩伐。迁,搬也。

³⁰斲,用斧砍。虔,马瑞辰说:“虔,杀也,削也。”

³¹桷(jué觉),方的椽子。梴(chān搀),木长貌。

³²旅,众也。楹,柱也。闲,大貌。

³³寝,庙也。指为殷武新建的庙。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简体版)

诗经今注 高亨注

楚辞今注 汤炳正、李大明、李诚、熊良智注

目录

离骚

九歌

天问

九章

远游

卜居

渔父

九辩

招魂

大招

惜誓

招隐士

七谏

哀时命

九怀

九叹

九思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简体版)

返回总目录

一九八五年端阳节,中国屈原学会成立大会在江陵召开。会议期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赵昌平、王维堤二君,约我为该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撰写一部楚辞注释。自揆谫陋,难胜此任,几经踌躇,始允所请。但由于诸多原因,一直未暇执笔,十载蹉跎,今始交稿,实感惭疚!

书名“今注”,略有三义:其一,使两千年前之屈 宋鸿裁及两汉遗篇,能以较清晰的面貌,为今人所理解与领会;其二,在注释中,能体现出今天学术界对楚辞研究所已达到的水平;其三,我个人对屈学的己见,能在注释中起主导作用。但这三者要统一得很好,以避免百衲成衣,斑斓驳杂之弊,则并非易事。我曾为此作了较多的思考。

最后认定,er本书的特色,应当是简明扼要,直书所见,与其他论著有所不同。即书中的一般训释,易于理解,力求精确,不事辩证;特殊词句,偶列论据,意在取信,不事铺张。凡旧说自通者,宁用旧说,只求畅达,不取新奇;凡旧说不通者,始采新说,而取舍断以己意,义蕴多所融会。故全书虽不名一家,而处处是对学术遗产的继承;但此编又系新著,亦处处渗透着一己之见。此外,并力求以个人生平所形成的屈学体系,经纬全书。

书中离骚、九歌二篇,由我亲自起草以示例。其余天问、招隐、惜誓、哀时命、九思,由李大明同志执笔;九章、卜居、渔父、九辩、九叹,由李诚同志执笔;招魂、远游、大招、七谏、九怀,由熊良智同志执笔。对上述初稿,我皆精心修改,有小改也有大改,求合己意而后止。但由于时间匆促,考虑难周,未必皆己是而人非。

本集所用底本,为金陵书局翻印汲古阁本洪兴祖楚辞补注,并参校四部丛刊影印明覆宋本。凡有异文异字,均择要出校并择善而从。

刻意“求真”,是我们的要求;但能否“近真”,则未敢自信。谬误之处,望学术界不吝赐教。

汤炳正

一九九四年九月一日写于渊研楼

时年八十有四

离骚

【解题】

离骚之作,是在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三一三年)屈原遭谗被疏之后。“离骚”之义,班固离骚赞序以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此解与屈赋之“离忧”、“离尤”、“离蠥”等造词习惯相合。据世传史记索隐单行本,屈传“离骚”作“离慅”。日本所传古本史记亦多作“离慅”。按“离”古与“罹”通,训“遭”;又诗 月出释文:“慅,忧也。”故“离骚”实即遭逢忧患之意。

离骚记录了屈原在楚怀王时从事变法革新所进行的斗争,以及遭谗被疏后在思想感情上的矛盾冲突。屈原在惜诵中追叙这一事件时,有这样一段话:

矰弋机而在上兮,罻罗张而在下,

设张辟以娱君兮,愿侧身而无所。

欲儃佪以干傺兮,恐重患而离尤,

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汝何之。

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

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郁结而纡轸。

这里以三个“欲”字为起点的诗句,高度地概括了诗人当时对进与退、守与变、去与留的心理冲突。而离骚这一瑰丽诗篇,正以这三者为抒情的主旋律,展示了诗人反抗黑暗、追求光明、同情人民、热爱祖国的伟大人格,并形成了诗篇的起伏突兀而又和谐完美的艺术结构和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¹。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²。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³。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⁵。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⁶。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⁷。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⁸。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⁹。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¹⁰。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¹¹。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¹²。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¹³。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¹⁴。彼尧 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¹⁵。何桀 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¹⁶。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¹⁷。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¹⁸。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¹⁹。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²⁰。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²¹。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²²。

¹高阳:古颛顼帝之称号。 苗裔:后世子孙。史记 楚世家:“楚之先出自帝颛顼高阳。”王逸楚辞章句(以下省称“王逸注”):“武王求尊爵于周,周不与,遂僭号称王,始都于郢。是时生子瑕,受屈为卿(章句、补注各本误作“客卿”,此据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王逸注校改),因以为氏。”此屈氏所由来。朕:我。蔡邕独断:“古者尊卑共之,贵贱不嫌”,“至秦,天子独以为称”。皇考:古称远祖亦曰皇考。伯庸:屈原远祖名。据近来学者考证,即世本所载熊渠的长子庸。封句亶王。

²摄提:岁星(木星)名,见石氏星经及史记 天官书等。贞:当。 孟:始。陬:夏历正月。正月为春季之始,故曰“孟陬”。建国前长沙 子弹库出土之战国 楚帛书,以夏历为月序,记正月曰“取”(“陬”之同音字),知楚用夏历纪月。“摄提贞于孟陬”,是说岁星正当孟春正月晨出东方。据推算,楚宣王二十八年,即公元前三四二年正月,岁星晨出东方,此屈原之生年月。庚寅:纪日之干支。 降:降生。据推算,公元前三四二年正月二十六日是庚寅日,此屈原之生日。

³皇:前人多谓“皇”乃上文“皇考”之省称。但“皇考”省称为“考”,古多有之;而省称为“皇”则罕见。方言六云:“南楚 瀑洭之间母谓之媓”,广雅 释亲亦云:“媓,母也。”则“皇”或即“媓”(大戴礼 帝系:尧娶“女皇”,广韵引作“女媓”)。生子命名,在中夏为父事,在楚或母主之,殆为母系社会之残痕。初度:即指上文所言,屈原生于岁星“恒星周期”的第一年,“会合周期”的第一月,岁星躔度,年月皆居第一,故曰“初度”。言生日之不平凡。一本“初度”上无“于”字,非。锡:赐。 嘉名:初生之乳名。说文部:“孔,通也,从从子,,请子之候鸟也。至而得子,嘉美之也,古人名嘉,字子孔。”部又云:“乳,人及鸟生子曰乳,兽曰产,从孚从,者,玄鸟也。明堂月令:玄鸟至之日,祠于高禖以请子。故乳从。”是“孔”、“乳”、“嘉”乃一义之孳演。天问“玄鸟致贻,女何嘉?”“嘉”亦即指生子而言。

⁴正则:屈原不仅生于一年之首的正月,而且是难得的岁星“恒星周期”的第一年、“会合周期”的第一个月的夏历正月,故名之曰“正则”。仪礼 士冠礼云:“以岁之正,以月之令”,郑注:“正,犹善也。”是“正则”者,有以善为法之意。 灵均:“灵”与“令”古通,古善之义。仪礼 士冠礼“令月吉日”,郑玄注:“令,吉皆善也。”据金文“庚寅”古代多视为吉日,屈原的生年、月、日均吉善,故又字曰“灵均”。

⁵纷:盛多貌。 内美:天然的内在美质。“此内美”的“此”字,乃承上文而来,即指生年月日皆极吉善。“纷吾既有此内美”的“纷”是副词提在主语之前,而不放在动词之前的倒置用法。屈赋此例甚多,见后。 重:加。修能:当作“修态”。朱熹楚辞集注引一本“能”作“态”。按离骚言“修”凡数见,有时作名词用,如“前修”,有时作形容词用,如“修名”,有时作动词用,如“余独好修以为常”之“好修”,前后凡四见。此处“修态”之“修”当作动词。说文云:“修,饰也。”作为比喻讲,“修态”指修饰容态,即起下文之“扈江离”、“纫秋兰”等。而作为本义,则“修态”指后天对道德的修养(说文 心部云:“态,意也。”)紧承上文天然“内美”而来。

⁶扈:王逸注:“扈,被(披)也,楚人名被为扈。”则“被”乃通语,楚方言转为“扈”。“被”声转为从“户”得声之“扈”,此犹方言四所谓“帍裱谓之被巾”。 离:文选作“蓠”,香草名,生水边,故曰“江离”。 芷:香草名。原本玉篇 广部引此作“芷”,当为“芷”之误。指崖岸隐僻之处。芷生幽僻处,故曰“辟芷”。 纫:广雅 释诂:“纫,索也。”与王逸注同。索为绳索,此处作动词用,谓以绳索结束兰花以为佩。九叹 怨思王逸训“纫帛”之纫为“结束也”,是其例。或误纫为纽,非。

⁷汩:方言六:汩,“疾行也,南楚之外曰汩”。王逸注:“疾若水流也”,是其义。 不吾与:不待我。论语 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⁸搴:拔取。方言一:“攓,取也。南楚曰攓。”说文 手部:“,拔取也,南楚语”,并引离骚本句。“搴”、“攓”、“”音义同。阰:山。 木兰:香木名,王逸谓“木兰去皮不死”。 揽:采。 洲:章句本作“中洲”,与上句不相应,“中”字疑衍。洲,水中小块陆地。 宿莽:卷施草。尔雅 释草谓此草“拔心不死”,王逸谓此草“冬生不死,楚人名曰宿莽”。屈原以朝夕采撷草木,喻己勤于修德。

⁹忽:疾貌。淹:停留。 春秋:代四季。 代序:即代谢。孟子云:“序者,射也。”“序”“射”即以同音为训。故此处借“序”为“谢”。

¹⁰惟:思。 零落:凋落。 美人:屈原自喻。 迟暮:晚暮,喻年老。

¹¹文选无“不”字,依王逸注“言愿令君甫及年德盛壮之时”云云,则离骚古本亦无“不”字。 抚壮:任用年德盛壮之士。 弃秽:废弃谗佞秽恶之人。此度:指国之旧有法度。

¹²骐骥:骏马,喻君王威势,多为战国时政治家所用。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两言“势者,君之马”,是其证。 骋:说文 马部:“骋,直驰也。”来:助动词。 道:文选作“导”,同引导之义。“来吾道夫先路”,乃屈赋特殊句式,以通常结构而言,为“吾来道夫先路”,“来道”连读。与下“来远弃而改求”句式相同。

¹³三后:指楚庄王、楚康王、楚悼王,同是楚国有革新之功的先王。 纯粹:纯正无私,指三后之德。 众芳:芳,香草,喻贤才;即下文“申椒”、“菌桂”、“蕙”、“茝”之属。据史载,楚庄王听政,所进贤才数百人(史记 楚世家),楚康王能容人(左传 襄公十五年);楚悼王用吴起,明法审令,以抚养战斗之士(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此三后用贤之证。

¹⁴杂:集。 申:香木。即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之“露申”。 椒:香木。 菌桂:香木。菌本作箘,从竹。山海经 海内经郭璞注:“衡山有菌桂,桂员似竹,见本草。” 维:通“唯”。纫:以绳结束。 蕙、茝:皆香草。

¹⁵尧、舜:皆古圣君。 耿介:光明正大。 遵:循。

¹⁶桀、纣:夏、殷失国之君。 猖披:亦作“昌披”,释文“昌”又作“倡”,并同音通用。王逸注:“昌被,衣不带之貌。”钱杲之谓“行不正貌”。易林 观之大壮:“心志无良,昌披妄行。”是“昌披”指妄行而无约束。北魏 孝文帝吊比干墓文云“咨尧 舜之耿介兮,何桀 纣之猖败”,“败”亦即“被”“披”之同音通用字。 捷径:斜出之小道。 窘步:举步艰难。

¹⁷党人:结党之群小。 偷乐:贪图享乐,苟且偷安。 幽昧:不明。 险隘:危险狭阨。韩非子 六反云“偷乐而后穷”,是说“偷乐”会导致国家走向穷途,与此义同。

¹⁸惮:害怕。 殃:祸患。 皇舆:王逸注:“皇,君也。舆,君之所乘,以喻国也。”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国者,君之舆也;势者,君之马也。” 败绩:戴震屈原赋注引礼记 檀弓谓“车覆曰败绩”,喻国之倾覆。

¹⁹忽:疾貌。 以:而。先后:作动词用;谓辅导于前后也。 及:追及。前王:即前所云“三后”。 踵武:足迹,此指庄王、康王、悼王革新之政绩。

²⁰荃:香草,喻怀王。 中情:犹言内心,屈赋常用语。一作“忠情”,非。齌怒:王逸注:“齌,疾也”,说文 火部:“齌,炊疾也。”而文选各本作“齊怒”,楚辞释文亦作“齊”,并云“或作齎”。按尔雅 释诂云“齊,疾也”,是王注训“疾”,乃“齌”之引伸义,而作“齊”作“齎”皆“齌”之同音假借字。五臣训“齊”为“同”,误。“齌怒”,殆谓不加思索而迁怒。屈赋数言怀王易怒,本篇而外又如九章 抽思云“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懮懮”、“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²¹謇謇:当为“乾乾”之同音通用字。易 乾:“君子终日乾乾”、“终日乾乾,反复道也”,“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则“乾乾”当为自强不息之意。故吕览士容:“乾乾乎取舍不悦”,高注:“乾乾,进不倦也。”此指上文“奔走”、“先后”辅佐怀王进行改革。但此正为群小所忌,故云“为患”。 舍:放弃。

²²九天:古人谓天有九重,以示其高。即天问所谓“圜则九重”也。 正:通“证”,验也。 灵修:章太炎先生訄书官统中谓“灵修”实即“令长”,故屈原用称其君。此盖“南国之法章”,庄忌哀时命称“灵皇”,刘向九叹 离世又称“灵怀”,则直谓怀王也。

以上第一段,综述生平经历、思想抱负及革新失败的遭遇。在全篇中堪称序诗。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¹。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²。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³。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⁴。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⁵。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⁶。众皆竞进以贪婪兮,憑不厌乎求索⁷。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⁸。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⁹。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¹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¹¹。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颔亦何伤¹²。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¹³。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¹⁴。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¹⁵。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¹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¹⁷。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¹⁸。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¹⁹。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²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²¹。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²²。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²³。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²⁴。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²⁵。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²⁶。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²⁷。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²⁸。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²⁹。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³⁰。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³¹。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³²。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³³。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³⁴。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³⁵。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³⁶。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³⁷。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³⁸。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³⁹。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⁴⁰。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⁴¹。

¹此句上一本有“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句,但唐写本及日本古抄卷子本文选,以及今传李善、六臣文选各本皆无此二句。王逸本楚辞有之,但无注文。洪兴祖谓系后人所增,是也。此盖后人或引抽思文句以证“成言”、“后悔”之意,遂被误入正文。 成言:定言,约定之言。九章 抽思亦云“昔君与我成言”。左传 襄公二十七年两言“成言”,皆与此同义。 悔:翻悔。 遁:说文 辵部:“迁也。”“悔遁”谓悔改前言。 有他:另有他约。

²离别:指被疏之后,离朝廷、别怀王。 数化:指多变。谓怀王在内政外交政策上变化无常。此即管子 任法所谓“失君”“立法而还(旋)废之,令出而后反之”,韩非子 亡征所谓“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屈原在此殆非专指对己始信而终疏,而与当时“人皆言楚之善变”(史记 樗里子甘茂列传)有关。

³滋:楚辞释文作“”,广韵咍:“,莳。”与王逸注“滋,莳也”义合,故疑离骚王逸本原作“”。“”,“栽”之异体。 畹、亩:王逸注云“十二亩曰畹”、“二百四十步为亩”,但先秦各国田制各异,楚制如何,不可知。九畹、百亩,皆非实数,而各言其多也。

⁴畦:五十亩为畦。此作动词用,种植之意。 留夷、揭车:皆香草名。杂:此指相杂而种。 杜衡、芷:皆香草名。据王逸离骚序,屈原为三闾大夫,掌管楚国公族子弟的教育。以上四句,以种植香草喻培育人才。

⁵峻:文选作“葰”,“葰茂”即茂盛。 竢:同俟,等待。 刈:收获。喻人材成长,各效其用。

⁶萎绝:被摧折而枯萎。 芜秽:荒芜秽朽。此以香草荒芜喻贤才变质。下文“兰芷变而不芳”云云,与此呼应;惜诵所谓“众骇遽以离心”,亦指此。

⁷竞进:争相谋取官位。 贪婪:贪敛财利。战国策楚策三苏子谓怀王时“大臣父兄好伤贤以为资,厚赋敛诸臣百姓”,盖“竞进”必“伤贤”,“贪婪”必“厚敛”。 憑:朱注钱传,皆谓“一作冯”。“冯”在此作副词,形容“不厌乎求索”之状,若训为“满”,即与全句不合,故王逸不得不强释为“中心虽满”。 今按说文:“冯,马行疾也。”则此句“冯”字当指群小贪婪求索,争先恐后,承上文“竞进”而来,亦启下文“驰骛以追逐”。 厌:满足。 求索:索取。

⁸羌:王逸注:“楚人语词也。犹言卿,何为也。”按广雅释言:“羌,卿也。”盖“羌”与“卿”古同音,可互借,故或作“羌”,或作“卿”(扬雄反离骚则作“庆”);其义则训“何为”,多用于反诘。故广雅 释言又谓“羌,乃也”,而“乃”多用作转折语,与“竟”、“何”同义。 恕:王逸注:“以心揆心为恕”。二句意谓党人以己之心度量他人之心,以为别人与己同样贪于财利,于是产生了嫉妒之心。

⁹骛:说文 马部:“骛,乱驰也。”

¹⁰冉冉:渐渐。 修名:修身建德之美名。

¹¹坠露:降落的露水。 落英:飘落的花朵。“坠”与“落”相对成文,犹“饮”与“餐”相对见义。

¹²苟:果真。 信姱:洪兴祖云:“言实好也。与‘信芳’、‘信美’同意。”(九歌王逸注两言“姱,好貌”,而离骚本句无注,似脱) 练要:练,精练,吕氏春秋 简选“精士练材”,练亦精也。 要:要约。颔:王逸注:“不饱貌。”说文 页部:“、、食不饱;面黄起行也。”“,也。”(依段注所定)“”即“颔”。

¹³擥:文选作“掔”,古与牵引之“牵”通。(如牵羊之作掔羊) 木根:木之根须。 结:束结。 贯:穿连。“结”“贯”皆谓“掔木根”以结之贯之。 薜荔:香草,缘木而生。 蕊:花蕊。

¹⁴矫:当为“纠”之借字,犹乔木或作朻木。说文云:“纠,绳三合也。”引申为交合、纠合之义。此句“矫菌桂”,即指纠合菌桂枝条以为绳。故下文“纫蕙”之纫,“索胡绳”之索,皆由名词绳索转用作动词,谓纠合桂枝为绳,连结香草为佩。屈赋常用“矫”,义不全同。 胡绳:香草。纠结连属貌。

¹⁵謇:句首语气词,犹荀子常用之“安”或“案”,音近字异。楚辞之“謇”“蹇”,或单或联,用之句首或句中,义各有别。 前修:即前贤,此殆指楚国有志革新的前辈贤臣,如吴起等人。 服:用。

¹⁶周:合。 彭咸:王逸注:“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案彭咸身世不可考,屈原在诗中屡言之,并十分推崇,然皆与投水无关,但为古之大贤无疑。 遗则:遗留的法则。

¹⁷太息:叹息。 掩涕:掩面而泣。 民生:指民众。王逸注:“哀念万民受命而生,遭遇多难以陨其身。”则汉代传本作“民生”之证。文选避唐讳改为“人生”,误。但五臣注云“哀此万姓遭轻薄之俗而多屯难”,则所据本仍为“民生”可知。下文“民心”同。

¹⁸好:臧庸拜经日记校为衍文。 修姱:修洁姱美。 以:犹而。羁:王逸注:“韁在口曰,革络头曰羁。”此以马自喻约束。此句与前文“余情其信姱以练要”义相近。 谇:谏。 替:废弃。艰从艮声,古韵在谆部。替字说文重文作,从兟得声(陈第误与兟混为一字),兟字音读,以贝部赞字从兟得声推之,(替)字古韵当在寒部。是艰与替为谆寒二部旁转,乃古韵之常例。

¹⁹以:因。:束于腰间用以悬挂佩饰的带子。 申:重(平声)、加。 揽茝:采取芳茝以为佩。 二句王逸说可从:“言君所以废弃己者,以余佩戴众香,行以忠正(而被谗)之故也。然犹复重引芳茝以自结束,挚志弥笃也。”此解与下句“九死未悔”紧相呼应。

²⁰九死:极言其处境之艰危。

²¹浩荡:放恣无据之状,犹七发之谓“浩唐”。又九歌河伯“心飞扬兮浩荡”,王注:“浩荡,思(各本误作“志”)放貌。……思念浩荡而无所据也。” 民心:承上文“民生之多艰”而言。考异:“民一作人”,此殆即洪氏所谓:“李善注本有以世为时为代,以民为人之类,皆避唐讳,当从旧本。”或以为“民心”即“人心”,乃“屈原自指”,大误。因唐讳乃改“民”作“人”,不会改“人”作“民”。王逸注“不省察万民善恶之心”,意虽未当,而汉本作“民”不作“人”可知。

²²蛾眉:眉如蚕蛾,多指美女,诗硕人:“螓首蛾眉。”此为屈原自比。 谣:王逸注:“谣,谓毁也。”但“谣”古无“毁”义,故疑本作“谄”,因形近而误。“谄之言陷也,谓以佞言陷之”(荀子 修身杨注)。 诼:方言十:“诼,愬(即“诉”字)也,楚以南谓之诼。”郭注:“诼,谮亦通语也。”(此或本王逸注“诼犹谮也”) 淫:邪乱。

²³时俗:依王逸注“今世之工,才知强巧”之语,本作“世俗”,因避唐讳而改,当是正。 工巧:“工”亦“巧”,说文 工部:“工,巧饰也。” 偭:与灭、蔑、泯、没等字,古因音近通用。故王逸注偭为“背也”,即背弃规矩而不用之意。九辩用此二句,作“灭规矩而改凿”。东方朔七谏谬谏用此二句亦作“灭规榘而改错”,是“灭”与“偭”一声之转。 规矩:匠人所以定方圆者,圆曰规,方曰矩,以喻法度。 错:同“措”,措施。

²⁴绳墨:匠人所以正曲直者,亦喻法度。 追曲:随曲。即枉道而从时。周容:即“阿容”之意。刘向九叹 离世:“群阿容以晦光兮”,“阿容”亦即“阿谀”。容与谀声近而转。史记 封禅书:“鬼臾区”,汉书 艺文志作“鬼容区”,即其证。 度:常态。

²⁵忳:王逸注:“忧貌。”(章句本作“自念貌”,误。盖“忧”上下脱而讹作“自念”二字)九辩“忳惽惽而愁约”,王逸注:“忧心闷瞀自约束也。”重言之作“忳忳”,亦忧愁之义,如九章 惜诵“中闷瞀之忳忳”,王逸注:“忳忳,忧貌也。” 郁邑:一作“郁悒”,忧愁貌。下文有“曾歔欷余郁邑”之句,王逸注:“郁邑,忧也。”按屈赋多于复合形容词之上,加同义之副词,构成三字词组。如下文“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中之“纷总总”、“斑陆离”,是其例。 侘傺:王逸注:“失志貌。”然按九章 惜诵“心郁邑余侘傺兮”王逸注:“楚人谓失志怅然住立为侘傺也。”无“貌”字,作动词用,更为准确全面。

²⁶溘死:忽然死去。 流亡:犹见疏而流放。 此态:指上文“偭规矩”“背绳墨”“周容为度”而言。

²⁷鸷鸟:鹰隼之类的猛禽。 不群:不与凡鸟为群。

²⁸方圜:圜一本作“圆”,同。 周:合。 二句说方与圆格格不入,哪有不同道而能安然相处之理。

²⁹屈心、抑志:即委屈、自制。 尤:此指怀王信谗加给屈原的罪过。 诟:指群小对屈之诬枉。此句谓含忍罪过以清除群小的诬枉。 攘:王逸训为“除也”,乃古之通训,可从。 因此句上文言“鸷鸟不群”、“方圜不周”、“异道不能相安”,以及下文“伏清白以死直”,皆有积极斗争之意,故此二句不应仅言退让;而且“伏清白”实亦攘除诬枉之结果。怀沙云“抑心而自强”,思美人云“媿易初而屈志”,是“抑心”不忘“自强”,“屈志”并非“初”衷。屈子于此表示虽暂屈抑而仍不忘奋进。

³⁰伏:同“服”,实行。 前圣:前代圣贤,指三后、彭咸之属。 厚:赞许。

³¹相:说文木部:“省视也。” 道:道路,喻事君之道。 不察:犹不审。 延伫:久立等待。 反:同“返”。

³²复路:回返旧路。 行迷:犹言误入歧途。

³³步:徐行。 兰皋:长着兰草的水岸。 椒丘:长着椒木的山丘。 焉:于此。

³⁴进:指仕进于朝。 入:纳,此指为君所用。 离尤:遭受罪过。离同“罹”,遭受。 退:谓退而去职。复:文选五臣本、洪兴祖楚辞考异引一本,朱熹楚辞集注引一本、文选 思玄赋注引离骚,均无此字。有者皆为后人据王逸注“故将复去”而误增。但据五臣注所引王注本作“故将退去”,则今作“复”之本,又因“退”之隶书形近而误。 初服:初始修洁之服。

³⁵制:剪裁。 芰:菱角,楚人谓菱角曰芰(见说文 艸部“蔆”)。 荷:指荷叶(见说文 艸部“荷”)。 芙蓉:开放的荷花(见说文 艸部“”)。

³⁶已:止,罢了。 苟:如果。 信:确实。 二句谓如果我的内心确实美好,即使无人知我也罢了。这是将假设属句置于主句之后的特殊用法。

³⁷高:用作动词,犹增高。 岌岌:高貌。 长:亦用作动词,犹引长。 陆离:此词屈赋屡见,皆兼有“长”、“美”二义,此形容玉佩长垂而有文彩。二句与涉江“冠切云”、“带长铗”,皆为楚民族服装之共同特征,并非如王逸所谓“整其服饰以异于众”,而实属屈子民族意识的自然流露。可参见说苑 善说。

³⁸芳:芳香。 泽:润泽。 糅:犹杂也。芳泽杂糅,喻指美德。此外,九章 思美人云“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惜往日云“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亦芳泽连用,并称褒美。汉初陆贾新语术事亦云“有剑而无砥砺之功,有女而无芳泽之饰”,因贾为楚人,故亦承楚语。淮南子修务三言“芳泽”,皆连文无别,以芳泽为脂粉芬芳之物。此或刘安离骚传之遗说。后世或以“泽”为“”之借字,言芳为美恶异物,殆失屈赋本义。 昭质:明洁之质,言美德。 亏:损。

³⁹反顾:回顾。 游目:四处观望。 四荒:指楚国四边偏远之地。

⁴⁰缤纷:盛多貌。 芳菲菲:香气勃郁。 弥:愈。 章:同“彰”,明显。

⁴¹体解:即肢解,古代一种分解肢体的酷刑。 惩:古代训“创”或“恐”,实则因创而恐,始谓之“惩”,一般与“恐”义有别。屈赋“身首离兮心不惩”、“惩于羹而吹”,皆与此同义。

以上为第二段,感情起伏变化,而始终徘徊于进退之间。时而积极进取,时而消极退却,而修德之志,进退如一。它构成了离骚在抒情旋律上的第一个中心。其结论是进既不遇,退而修德:“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惜诵所谓“欲儃佪以干傺兮,恐重患而离尤”,正是这一思想矛盾的集中体现。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余¹。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²。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³?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⁴?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⁵?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⁶?”依前圣以节中兮,喟憑心而历兹⁷。济沅 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辞⁸: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⁹。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¹⁰。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¹¹。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¹²。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¹³。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¹⁴。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¹⁵。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¹⁶。汤 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¹⁷。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¹⁸。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¹⁹。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²⁰。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²¹。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²²。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²³。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葅醢²⁴。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²⁵。揽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²⁶。

¹女媭:即侍妾。周易 归妹六三“归妹以须”,汉帛书“须”作“嬬”。说文:“嬬,下妻也。”下妻即侍妾。故广雅 释亲云:“妾谓之嬬。”嬬即须,亦即媭。 婵媛:洪兴祖考异引一本作“掸援”。然“婵媛”、“掸援”,皆即方言一所谓“啴咺”的同义异文。其文云:“谩台、胁阋,惧也。……宋 卫之间凡怒而噎噫谓之胁阋,南楚 江 湘之间谓之啴咺。”郭璞注:“噎噫谓忧也。”是楚方语谓忧惧而又怨恨的复杂感情曰“啴咺”。如九歌“女婵媛兮为余太息”谓忧惧,九章“心婵媛而怨怀兮”谓怨怒。此兼两者而有之,则下文“詈”字才有着落。“啴咺”、“掸援”、“婵媛”乃音同形异之联绵词。申申:重复再三。 詈:责骂。

²鲧:夏禹之父、帝尧之臣。 婞直:桀骜刚直。当指鲧激烈反对尧让位于舜,事见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及吕氏春秋 行论。 亡身:即忘身。“亡”“忘”古多通用。如大戴礼 劝学“殆教亡身”,荀子 劝学作“忘身”;又尉缭子 兵教“指敌忘身”,是“忘身”乃先秦常用语。夭:未尽天年而死。 羽之野:羽山之郊野。 关于鲧之死,屈赋多叹其失败,此外九章 惜诵称“行婞直而不豫兮,鲧功用而不就”,天问亦对儒家所谓鲧湮洪水有罪而禹导洪水有功之说持不同看法。详后天问有关注释。

³博謇:“謇”文选五臣本作“蹇”。与上文“朝搴阰之木兰”的“搴”字通,训采取。“博搴”即广采。 姱节:朱骏声离骚补注校为“姱饰”。姱饰,美好之佩饰。与上文广采众芳而好修饰相呼应,与下文“菉葹以盈室”二句亦成对比。

⁴:朱熹集注:“亦作茨。”王逸注引诗“楚楚者”,今诗亦作“茨”,是“”“茨”古通用。广雅 释诂三:“茨,聚也。” 菉、葹:皆恶草。 判:此作副词用,修饰“离而不服”,与上文“纷独有此姱节”之“纷”同一用法。如释为动词,则格格不入。此字或作“牉”,如抽思:“牉独处此异域”,考异“牉”一作“叛”。王逸释为“判然”,颇得其义。服:佩用。 二句言虽积聚菉葹以盈室,然屈原远远抛开独不佩用。

⁵户说:即一家家向众人诉说。 孰:谁。 余:此为女媭代屈原自称。

⁶世:世俗之人。 并举:王逸释为“并相荐举”,后世多从之。但楚辞“与”“举”二字多通用。涉江“与前世而皆然兮”,七谏作“举世皆然兮”,即其例。此当为“并与”,谓互相勾结,与下文“好朋”对应成文。 茕独:即孤独。诗正月:“哀此惸独”,孟子引作“茕独”。王逸注引诗与孟子同。重言则曰“茕茕”,九章 思美人“独茕茕而南行”是也。 予:女媭自称。

⁷节中:犹九章 惜诵所谓“令五帝以折中”之“折中”,即断其是非以合中正之道。扬雄反离骚“将折中乎重华”,即袭此句之义。如此,则西汉传本或即作“折中”。 喟:喟然,叹息声。 憑心:愤懑之心。方言二:“憑、龂、苛,怒也,楚曰憑。” 历:经历。 二句说我总想根据前圣之言判断是非,喟然愤懑以至于今,从而引起下文“济沅 湘”、“就重华”。

⁸济:渡。 沅 湘:沅水、湘水。 征:行。 重华:帝舜之名(见尚书 舜典)。

⁹启:夏启,禹之子。九辩、九歌:神话传说中的天帝之乐,由启得之于天,用之于郊祭。山海经 大荒西经云:“开(即启,汉人因避景帝刘启讳而改)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郭注引竹书曰:“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居天穆之阳。”知“天穆之野”乃夏祖先所居之处。又礼记 祭法: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郑注云:“禘,郊、祖、宗,谓祭祀以配食也。”故此言夏启在“天穆之野”郊天祭祖,而用九辩、九歌之乐以配九招(又作“韶”)之舞。 夏:诸说纷纭,实当指夏启。此乃屈赋常用之“借代”格,即借朝代名称代指该朝帝王。如天问“武发杀殷”之“殷”、离骚“周论道而莫差”之“周”,皆同此例。 康娱:安乐。 纵:放纵。 案启湛乐放纵之事,亦见墨子 非乐所引武观:“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锽锽,管磬以方。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用孙诒让墨子 闲诂校本)

¹⁰难:灾难。 图后:为后代打算。五子句:本作“五子用夫家巷”。王念孙校“巷”乃“鬨”之同音借字。至于今本“失”乃“夫”字之误,“乎”乃“夫”误为“失”字后由浅人所加。 用夫:因而。 五子:启子五观,一作“武观”。 家巷(鬨):犹内讧,家族内部争斗。 关于启子五观作乱之事,除前引墨子 非乐引武观所记“启乃淫溢康乐”、“天用弗式”之外,如国语 楚语上士亹又称五观是启之“奸子”,周书 尝麦亦云“其在夏之五子(即五观),忘伯禹之命,假国无正,用胥兴作乱,遂凶厥国”。均可参见。

¹¹羿:夏代部落有穷氏的首领。 淫游:无节制地冶游。 佚畋:纵情田猎。 封狐:大狐。按天问又谓羿好射“封豨”。此乃神话传说因演化而歧异。据方言八,南楚谓“猪”曰“豨”,而北燕 朝鲜之间又曰“豭”。左传 昭公四年、哀公十五年亦称“豭”,是齐鲁间亦称“猪”曰“豭”。后羿射猎事之神话传说,或称“封豨”、或称“封狐”者,乃因“豭”与“狐”古同音(皆属喉纽鱼部),故转化为“封狐”。招魂谓南方有“封狐”,是离骚之“狐”,非因叶韵而改。关于羿之淫猎事,左传 襄公四年载魏绛对晋悼公说启太子康时,夏政乱,羿因而得位,“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此正离骚“淫游”、“佚畋”之谓。

¹²乱流:乱逆淫放。 鲜终:很少有好结局。 浞:寒浞,羿相。 家:指妻。据左传 襄公四年魏绛言,羿用寒浞为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后用阴谋杀羿,据羿之嫔妃为己有,“生浇及豷”。

¹³浇:寒浞之子。 强圉:王逸注:“多力也。”洪氏楚辞考异谓一作“彊圉”。古书或作“强御”、“强衙”等,音同字异,皆强梁多力之意。 被服强圉:力量之于人,犹衣物之在身,故曰“被服”。此乃修辞的“拟物”格。由是观之,一作“被于强圉”有误。 纵欲句:王逸本“欲”下有“杀”字,补注本无,考异云:“一本欲下有杀字”。按王逸注“纵放其情,不忍其欲,以杀夏后相”之语,恐本有“杀”字。古谓抑制其情为“忍”,浇纵情杀戮,故曰“不忍”。 浇纵欲杀戮之事,据左传 哀公元年载伍员曰:“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灭夏后相。”天问亦记浇事,可参见后文有关注释。

¹⁴自忘:犹今俗语“忘乎其形”。 厥:其。 颠陨:坠落。左传 襄公四年:“(夏)少康灭浇于过。”左传 哀公元年:少康“使女艾谍浇,使季抒诱豷,遂灭过 戈(杜注:过,浇国;戈,豷国。),复禹之绩”。浇首陨落,即指此。并可参见天问有关文句注释。

¹⁵常违:言一贯背道而行。 乃遂焉:三副词连用,犹“于是”。 逢殃:遭到商汤的征讨之灾。史记 夏本纪载:“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

¹⁶后辛:即商纣王,名辛。 菹醢:古人将蔬菜细切而盐藏之曰菹;用肉作酱曰醢。此指商纣王残杀臣民。商纣王菹醢其臣民,古书多有记载。天问云“梅伯受醢”;九章 涉江云“比干菹醢”;吕氏春秋 行论云“昔者纣为无道,杀梅伯而醢之,杀鬼侯而脯之”。史记 殷本纪等亦记其事。 殷宗:指殷商之国祚。 用而:因之。

¹⁷汤:商汤。 禹:夏禹。汤前而禹后,屈赋凡三见,此乃古人语序“倒置”之例。 俨:一本作严,古通。俨然,庄敬之貌。 祗敬:即恭敬。尚书 皋陶谟谓禹“日严祗敬六德”,亦谓俨然而祗敬。 周:周之文王、武王。论道:“论”或即“抡”之借字。说文 手部:“抡,择也。” 莫差:没有差失。此犹上文所谓尧 舜遵道得路。

¹⁸循:章句本作“修”。据王逸注“行用先圣法度”云云,则本当作“循”,形近而误作“脩”(考异:“循一作脩”)。故今本章句又写作“修”。 绳墨:喻指法度。 颇:偏颇。

¹⁹私阿:私亲曲从。 民德:林云铭楚辞灯谓“为民所德者”。 焉:于是。 错:同“措”,置也。 二句意谓皇天公正无私,视万民所感戴者则为之置贤臣以为辅佐。

²⁰维:通“唯”。 茂行:美德。 二句意谓果能享用天下者,只有具有美德之圣哲。此为倒装句。

²¹瞻、顾、相、观:与上文“览民德”之“览”,皆写皇天对人事之观察。 计:本作“所”。古本“所”或借用“许”字,“许”、“计”形近而讹。 极:与“亟”同音通用。方言一:“亟,爱也。”所亟:指所敬爱者。楚令尹子庚鼎铭文云“民之所亟”,盖楚国称颂大臣习用语。

²²义:道义。善:善行。 服:犹用。因避与上句重复而变。天问:“何恶辅弼,谗谄是服”,“服”亦训“用”,指君之用臣。 以上八句,是对“启九辩与九歌兮”至“循绳墨而不颇”一段史实的总结,所谓皇天立君,必视民之所德;皇天用贤,必视民之所敬者也。

²³阽:本训“危”,但在本句则当为“危死”的副词,而置于主语“余身”之上,犹“汩余若将不及”之“汩”,“纷吾既有此内美”之“纷”。 初:指初行。即革新政治。 二句谓虽余身岌岌然以至于危死,但回视初行,并不后悔。

²⁴凿:凿木为孔。 枘:充凿之木柄。“不量凿而正枘”,即谓不度量凿孔方圆以确定木柄形状,比喻直道而行,不阿附曲从。

²⁵曾:考异:“一作增”,同音通用,亦作“憎”。“曾歔欷”与上文之“忳郁邑”、下文之“斑陆离”,皆由形容词上加一副词而构成。广雅 释诂四:“憎,苦也。”又释诂三:“憎,难也。”是“曾”声之字,古有“苦难”之意,故得与“歔欷”结合成一个词组,用以修饰下文表示忧虑之“郁邑”,且将其提在主语“余”字之前,此乃屈赋通例。自王逸训“曾”为“累也”,遗误至今。 当:值。不当,谓不值举贤授能之盛世。

²⁶茹:柔软。 掩涕:掩面涕泣。 霑:沾。 浪浪:泪流貌。洛神赋:“泪流襟之浪浪。”

以上为第三段,通过女媭提出守与变的大节问题,阐明宁死不变的鲜明态度。它构成了离骚抒情旋律的第二个中心。“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奏出了其中的最强音。惜诵所谓“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也是这种思想矛盾的集中体现。王逸注惜诵此句云:“言己意欲变节易操、横行失道而从佞伪,心坚于石而不忍为也”,可谓得其本旨。此亦思美人所谓“欲变节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之意。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¹。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²。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³。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⁴。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⁵。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⁶。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⁷。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⁸。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⁹。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¹⁰。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¹¹。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¹²。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¹³。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¹⁴。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¹⁵。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¹⁶。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¹⁷。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¹⁸。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¹⁹。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²⁰。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²¹。解佩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²²。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其难迁²³。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²⁴。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²⁵。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²⁶。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²⁷。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²⁸。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²⁹。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³⁰。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³¹。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³²。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³³。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³⁴。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³⁵。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³⁶。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³⁷。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³⁸。索茅以筳兮,命灵氛为余占之³⁹。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⁴⁰。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其有女⁴¹。”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⁴²。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⁴³。”世幽昧以眩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⁴⁴。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⁴⁵。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⁴⁶。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⁴⁷。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⁴⁸。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⁴⁹。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⁵⁰。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⁵¹。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⁵²。曰:“勉陞降以上下兮,求榘矱之所同⁵³。汤 禹严而求合兮,挚 咎繇而能调⁵⁴。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⁵⁵。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⁵⁶。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⁵⁷。甯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⁵⁸。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⁵⁹。恐鹈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⁶⁰。”何琼佩之偃蹇兮,众然而蔽之⁶¹。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⁶²。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⁶³。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⁶⁴。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⁶⁵?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⁶⁶。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⁶⁷。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⁶⁸。椒专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帏⁶⁹。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⁷⁰?固时俗之从流兮,又孰能无变化⁷¹?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⁷²。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⁷³。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⁷⁴。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⁷⁵。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⁷⁶。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⁷⁷。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⁷⁸。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⁷⁹。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⁸⁰。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⁸¹。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⁸²。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⁸³。凤皇翼其承旂兮,高翱翔之翼翼⁸⁴。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⁸⁵。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⁸⁶。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⁸⁷。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⁸⁸。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⁸⁹。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⁹⁰。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⁹¹。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⁹²。陟陞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⁹³。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⁹⁴。

¹敷:铺开。 衽:衣前下襟。 耿:耿然明澈。此亦副词前置句法。 此中正:指前段所陈昏君乱臣则相残、明主贤臣则相得之理。

²驷:驾。 虬:无角龙。字或作“虯”。 鹥:凤皇之类,身有五彩花纹。洪兴祖云:“言以鹥为车而驾以玉虬也。” 溘:王逸注:“犹掩也。”此声训也。古“盍”在匣纽盍部,“奄”在影纽谈部,同为喉音;二部又相为平入。远游云“掩浮云而上征”,掩即溘也。 埃风:风起尘飞,故曰埃风。此句言在风尘掩翳中升入天空。

³发轫:犹启程。轫,止轮之木,车将行则去之,故曰“发轫”。 苍梧:即九疑山。礼记檀弓:“舜葬于苍梧之野。” 县圃:神话中的山名,在昆仑山上(见天问及淮南子墬形等)。

⁴留:挽留。 灵琐:即“灵曜”,日光。“琐”即“曜”之同音异字。古人“曜”字或读“肖”声,如周礼 考工 记梓人“大匈月燿后”,郑玄注:“燿读为哨”;后汉书 马融列传载融广成颂“大匈哨后”,正是“燿”又作“哨”之证。因“灵曜”或作“灵哨”,故又转写为“灵琐”。古人神化太阳,称日为“耀灵”(“曜灵”),如天问“角宿未旦,曜灵安藏”;郭璞游仙诗“旸谷吐灵曜,扶桑森千丈”(初学记二三引)。离骚上言“夕余至乎县圃”,下言“日忽忽其将暮”,故此言“欲少留此灵曜”,冀日光暂留而勿遽逝也。

⁵羲和:神话中的日御。见初学记引淮南子天文及许慎注。 弭节:谓按行车节度安步徐行。 弭:按。崦嵫:神话中日入之山。见山海经 西山经及郭璞注。 迫:接近。二句承上文“欲少留此灵曜”而来。

⁶曼曼:或作“漫漫”,长远貌。 修远:长远。

⁷咸池:神话中日浴之处。淮南子天文:“日出于汤谷、浴于咸池。” 总:王逸训为“结也”,又释云“结我车辔于扶桑,以留日行”,似非是。此“总”字,当为车起行时总挚六辔以驭马,殆即诗所谓“六辔在手”。否则尚未起行即结辔于扶桑,殊失“上下求索”之义。“饮马”、“总辔”皆行前之准备工作。扶桑:神木,在日出处,见山海经 海外东经。说文 木部作“榑桑”,谓“神木,日所出也”。

⁸若木:生于昆仑西极日入处之神木。山海经 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郝懿行山海经 笺疏云“若木”下原有“日之所入处”、“生昆仑山西附西极”等文。 拂日:蔽日。谓以若木蔽日,使不得过。与悲回风“折若木以蔽光兮”同意。 聊:且。 逍遥、相羊:王逸注:“皆游也。”然此处“逍遥”当为形容词,“相羊”为动词,徘徊遨游。字或作“忀徉”。全句意谓逍遥而游,句法与悲回风“聊逍遥以自恃”相同。

⁹望舒:神话中的月御。 飞廉:神话中的风师。二字乃“风”字音的缓读,又作“蜚廉”(扬雄反离骚)。 奔属:奔从。

¹⁰鸾:鸟名,凤皇类。 皇:或作“凰”,雌凤。 先戒:一本作“前戒”,警备于前。 雷师:神话中的雷神。 未具:疑为“末具”之误,与上句“先戒”为对文。“先戒”在前,“末具”在后,犹“先驱”在前,“奔属”在后。“具”之本义为“供置”,指供办众物而言。则“末具”当为后车辎重之类。此句言雷师告以其所负辎重之任。方与上下文所言车马之盛相协。但王逸注云“而君怠堕,告我严装未具”,知东汉传本已误。

¹¹凤鸟:楚辞补注本作“凤鸟”,文选各本作“凤皇”。凤皇乃传说中的吉瑞神鸟,雄曰凤,雌曰皇。

¹²飘风:旋风。 屯:聚貌。 离:“丽”之借字。屯其相离,犹言聚集附丽。霓:虹。 御:侍也。见广雅 释言。惜诵“俾山川以备御”与此句同意,王逸亦云“御,侍也”。

¹³纷总总:众多貌。 斑陆离:盛美貌。 二句指上文望舒、飞廉、鸾皇、雷师、凤鸟、云霓等侍从之盛多而绚丽。

¹⁴帝阍:天庭之门隶,主昏时闭门者。 关:说文:“关,以木横持门户也。”凡开门者必先去其关,故曰“开关”。 阊阖:天门。说文门部:“阊,天门也。”“阖,门扇也。”“楚人名门曰阊阖。”此以天门不开喻指怀王不纳贤才。

¹⁵暧暧:昏暗貌。 罢:前人训“疲”训“极”,皆未得其本义;实则当为“”或“暼”之音近借字。说文 日部云:“,不见也。从日,否省声。”日见为“”,不见为“”,故从日。又广韵屑:“暼,日落势也。”实即“之后起字。是“将罢”谓日将落耳。上文“暧暧”即形容日之落,非形容人之疲。 结:攀持。大司命“结桂枝兮延伫”与此句同意,结亦攀持。故招隐士两云“攀桂枝兮聊淹留”,亦训“结”为“攀持”。 延伫:停息。 二句言天色昏冥夕日将落,只得与幽兰相伴停息。

¹⁶溷浊:喻世污秽,贤愚不分。溷俗与“混”通。 蔽美:蔽贤。 二句承上文帝阍不肯开关而感慨。

¹⁷济:渡。 白水:神话中的水名,发源于昆仑山。 阆风:神话山名,在昆仑之上。 緤马:即系马。 緤,补注本作“绁”。

¹⁸反顾:回视。 高丘:按楚怀王时鄂君启节 车节记载楚国境内行程所经之地有“高丘”一名。宋玉高唐赋亦有“高丘”之地,刘向九叹 逢纷:“声哀哀而怀高丘兮,心愁愁而思旧邦。” 二句以高丘无女喻楚无贤君,与下文以“下女”喻臣者不同。

¹⁹溘:忽然,言其速,此作“游”的副词。 春宫:王逸注:“东方青帝宫(各本误作“舍”,今据太平御览卷六九二所引是正)也。” 琼枝:玉枝。 继佩:以玉枝连接其佩,使之更长美。

²⁰荣华:尔雅 释文:“木曰华,草曰荣。”此指上文琼枝玉佩。 相:视。 下女:指下文的宓妃等人,喻贤臣,与“高丘女”相对,故称“下女”。 诒:赠遗。

²¹丰隆:传说中的云神。此言丰隆“乘云”,思美人又云“愿寄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则屈子本以“丰隆”为云神。 宓妃:传为宓羲氏之女。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氏,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王逸注:“雒嫔,水神,谓宓妃也。”刘向九叹 愍命:“逐下祑于后堂兮,迎宓妃于伊雒。”刘向以宓妃为洛水之神,王逸注本之刘氏。(参见天问有关文句及注释)

²²佩:系佩之带。 结言:以言相约,使不失信。 蹇修:尔雅 释乐:“徒鼓钟谓之修,徒鼓磬谓之寋(初学记引“寋”作“蹇”,同音异文)。”章太炎先生菿汉微言据以解“蹇修以为理”乃“以声乐为使”。 理:即使,乃使之同音借字。使从“吏”得声,故与“理”通。

²³纷总句:与上文同句同意,此指使者络绎于途。王逸注非。 纬:王逸注云“乖戾也”,其义近是。说文 女部:“,不说貌,恣也。从女、韦声。”又:“,不说也,从女;恚声。”“”“”同训,当为联绵词分释之例。联绵词多同声借字,“”“纬”同以“韦”为声符;“”在古韵支部,“”为支部入声字,故皆通用。广雅 释训作“”,后汉书 马融列传作“徽婳”、广韵麦作“徽”,皆同音异体。以离骚用“纬”状宓妃之乖戾不悦而自恣,则本字当如说文从女为是。 迁:迁就。

²⁴次:舍,住宿。 穷石:神话中的山名,淮南子墬形谓弱水之所由出。按左传 襄公四年有“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之说,又旧传羿妻宓妃,故此以“夕次穷石”为言,与下文“有娀”“二姚”相同。 濯:洗。洧盘:神话中的水名,王逸注引禹大传:“洧盘之水出崦嵫之山。”

²⁵保:仗恃。

²⁶信美:确实美丽。 无礼:即上言“纬”、“骄傲”、“康娱”、“淫游”等行为。 来:助动词。 违、弃:背而去之。 改求:改而他求。

²⁷览、相、观:皆观视之意,此乃屈赋修辞常用之“联叠”格。 四极:四方绝远之地。 周流:周游。

²⁸瑶台:玉台。 偃蹇:高耸起伏之状。 有娀:国名。 佚女:美女。吕氏春秋音初:“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

²⁹鸩:毒鸟。羽有毒,可杀人。 不好:五臣、洪氏皆读“好”为上声,实当读去声,与惜诵“父信谗而不好”之“不好”同意。王逸注:“好,爱也。”是此谓为媒的鸩鸟回言有娀之女并不爱你。

³⁰鸠:鸟名。说文:“鸠,鹘鸼也。”诗 小宛、礼记 月令皆称为“鸣鸠”,知其为鸟之善鸣者。 逝:庄子 山木释文:“翼殷不逝”引司马云:“曲折曰逝”,是此句之“逝”,当指鸣声曲折宛转,与下句“佻巧”相承接。 佻巧:指巧辩动听的不诚之言。韩非子 难二引李克(原误作李兑)言:“语言辩,听之说(悦)、不度于义,谓之窕言。”并指出此乃“不诚之言”。“窕”“佻”同音通用。

³¹犹豫、狐疑:迟疑不决。前者为形容词,后者为动词。 适:往。

³²受诒:授予聘礼。 高辛:帝喾之号。 此言有娀女简狄在高台之上,帝喾派凤皇去送聘礼。按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嘉?”又九章 思美人:“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古籍亦多言玄鸟遗卵事。玄鸟即燕子。而离骚独谓“凤皇受诒”,盖因神话传说演化所致。考尔雅 释鸟:“,凤,其雌皇。”说文 鸟部:“,鸟也,其雌皇。从鸟,匽声。一曰凤皇也。”“”与“燕”同音,故由燕受诒演化为(凤皇)受诒。礼记月令疏引郑志,亦有“娀简狄吞凤子”之说。

³³集:停留。 止:王逸注:“欲远集他方又无所之”,似原本“止”当作“之”,往也。 浮游:与“逍遥”义近,为动词,“逍遥”为形容词。

³⁴少康:夏后相之子。 有虞、二姚:有虞,夏代部落名,姚姓。据左传 哀公元年,寒浞使浇杀夏后相,夏后相之妻后緍怀着身孕逃归娘家有仍,生少康。后少康又逃奔有虞,有虞君以二女妻之,是为“二姚”。

³⁵理:使者。 拙:劣。 导言:媒人撮合之言。

³⁶称:敦煌钞本楚辞音残卷作“偁”,本字也。说文 人部:“偁,扬也。”管子 立政九败解:“群臣朋党,蔽美扬恶。”

³⁷闺中:尔雅 释宫:“宫中之门谓之闱,其小者谓之闺,小闺谓之阁。”闺阁乃女子所居,故此“闺中”指上举“有娀”、“宓妃”、“二姚”。 邃远:深远。哲王:圣明之王,此指怀王。 寤:即“悟”,觉醒。“哲王不寤”即指上文“帝阍不开”、“高丘无女”而言,谓在楚求贤不得,而怀王又不觉醒。

³⁸不发:不得发泄。 此:统指上文举世溷浊,求贤不得、哲王不悟而言。 终古:九歌:“长无绝兮终古”,九章:“去终古之所居”,洪氏补注:“终古、犹永古也。考工记注曰:齐人之言终古,犹言常也。”则此句谓怎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常此下去,引起下文去国求合之意。

³⁹索:取。茅:占卜所用之草。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一〇述南人茅卜之法甚详,可参。 以:与。 筳:占卜所用竹枚。筳,小策,即卜居“端策拂龟”之“策”。,后汉书 方术传李贤注引离骚此句“”作“专”,当系本字。说文 寸部:“专,六寸簿也。”亦即竹片之类。 灵氛:王逸注:“古明占吉凶者。”山海经 大荒西经载灵山上有“巫咸”、“巫朌”等十巫。案“巫”与“灵”古同义。故说文 玉部云:“灵,巫也,以玉事神。从王、霝声。”九歌 东皇太一“灵偃蹇兮皎服”王逸注:“灵,谓巫也。”又“朌”“氛”二字古音同,则“灵氛”即“巫朌”。

⁴⁰曰:指灵氛代主人卜问而言。 两美必合:喻圣君贤臣之相合。 慕:倾慕。 二句谓圣君贤臣本应相得,但在楚国哪有真正的圣君倾慕你呢。屈赋韵例,凡句尾两出“之”字,则韵必在“之”字上一字。此处“慕”“占”失叶,或谓“占”乃“卜”字之误。“慕”在古韵铎部,“卜”在古韵屋部,二部旁转。

⁴¹是:此地,指楚国。 女:喻君。离骚有时以女性自喻,如“恐美人之迟暮”之“美人”;有时喻谗人,如“众女嫉余之蛾眉”之“众女”;有时喻贤士良臣,如“相下女之可诒”之“下女”、“哀高丘之无女”之“女”;有时又喻明君,如“岂唯是其有女”之“女”。

⁴²曰:乃灵氛以卜筮之答案告主人。 勉:努力。 美:美人,喻贤臣。 释:犹放弃。 女:通“汝”,对称代词,灵氛对屈原的称谓。

⁴³所:处。 芳草:王逸谓喻“贤芳之君”。 怀:思。 故宇:故居,故国。

⁴⁴眩曜:王逸注:“惑乱貌。” 余:屈原自称。此下至“谓申椒其不芳”,乃屈原闻卜筮结果后的自我抒情。

⁴⁵党人:朋党之徒。 独异:指异于众人。

⁴⁶户:代户内之人。 服:佩带。 艾:白蒿。 要:同“腰”。古人佩饰在腰,故曰“盈腰”。

⁴⁷珵:当为“程”之同音假借字。广雅 释诂三:“程,量也。”即衡量、度量。 美:即上文“两美其必合”、“孰求美而释女”之“美”,指人的德性品貌。 当:恰当、正确。 二句谓党人于草木犹难正确鉴别,更何况于衡量人的品性。

⁴⁸苏:取。 粪壤:粪土。 帏:指香囊。

⁴⁹吉占:吉利的占辞。 二句谓想听从灵氛的劝告离去,心中却犹豫迟疑。

⁵⁰巫咸:山海经 大荒西经所载灵山十巫之一,诅楚文称“大神”,王逸注谓“古神巫也”。此与以下百神皆为祭祷对象。 夕降:巫常在夜间降神,故云。 椒糈:王逸注:“椒,香物,所以降神。糈,精米,所以享神。”皆指祭品。糈之享神,古书多言之,如山海经、淮南子等。 要:祈求。求神保祐降福。

⁵¹翳:掩蔽貌。 备降:全从天而降。 九疑:一作九嶷,山名,在今湖南。 缤:缤纷繁盛,此指群峰竞起。 迎:属古韵阳部,与下句鱼部“故”字相协,乃阴阳对转。

⁵²皇剡剡:王逸训“皇”为“皇天”,非是。此“皇剡剡”结构,犹“纷总总”、“缥绵绵”,谓神光耀眼貌。山海经言神之出入,每言“有光”;汉郊祀歌状神降曰“华晔晔”,乃“皇剡剡”之语转。 扬灵:即后世所谓“显圣”。 吉故:吉祥的故事,指下文禹汤以下君臣相得之事。“故”初义为“故事”,见周语、鲁语韦注。上文灵氛既有“吉占”,故此时巫咸又“告以吉故”,内容当至“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⁵³陞降:升降,犹上下,为动词,而“上下”则为形容词,结构与上文“聊浮游以逍遥”同。 榘矱:法度。 同:当作“周”。淮南子氾论“而知榘矱之所周”,正用此句。从王逸章句通例来看,皆以“合”释“周”,故此谓“言当自勉强上求明君、下索贤臣与己合法度者”,知王逸本亦作“周”,且与下“调”字同在古韵幽部。

⁵⁴求合:谓汤 禹求能辅己之贤人结为君臣。 挚:即伊尹,汤之佐臣。 咎繇:禹臣。 调:协调。

⁵⁵二句言如自身修善,圣君自会识用,而不必因人举荐。

⁵⁶说:傅说。 傅岩:傅说服役版筑之地。 武丁:殷高宗。 史载傅说贤,然沦为奴,武丁梦见之,依形求得于傅岩,用为相。

⁵⁷吕望:太公望。 鼓刀:鸣刀。吕望遇周文王之前,操屠业于商都朝歌,鼓刀求售。 周文:周文王。

⁵⁸甯戚:卫之商贾。 该:备。 甯戚夜饭牛而歌,齐桓公闻之,知其贤,用为客卿。

⁵⁹晏:晚。 未央:“央”为中央,时未央,言时尚早。

⁶⁰鹈:子规鸟。扬雄反离骚作“”,张衡思玄赋作“鶗”,敦煌钞本楚辞音作“”,皆一声之转,故王逸注“买”当为“典”之误。 巫咸之言终于此。

⁶¹偃蹇:盛多逶蛇貌。然:掩蔽貌。

⁶²谅:信。 恐:各本误,据王逸注“共嫉妒我正直”云云,字本作“共”,与前“众然而蔽之”相应。“共”“恐”乃声近之误。文选六臣注引王逸说已误。

⁶³缤纷:乱貌。淹留:久留不去。

⁶⁴茅:恶草。

⁶⁵萧艾:贱草。

⁶⁶好:去声,善自。

⁶⁷兰:影射怀王少子子兰。 恃:依靠。 实:果实。 容长:言其华繁盛。 二句用音形双关修辞格,以兰草指子兰;又以兰之无实喻其徒有仪表,“华而不实”。

⁶⁸委厥美,谓弃其美德。 委:弃。 从俗:言与小人同流合污。 苟:且。 众芳:即上文“哀众芳之芜秽”的“众芳”。盖屈原曾将子兰作为贵族子弟之俊秀而加以培养,现在看来,当时只是苟且得列其中耳。

⁶⁹椒:影射怀王时大夫子椒。新序 节士谓其为司马。 专佞:专事谄佞。 慢慆:怠惰佚乐,与上文“党人偷乐”意近。 榝:茱萸,似椒,喻子椒之徒。 佩帏:作佩饰的香囊。

⁷⁰干进:企求升官。 务入:骗取信任。 祗:王引之解为“振”,二字古多通用。言干进务入之徒,必不能自振其芬芳。

⁷¹从流:一本作“流从”,误。王逸注:“随从上化,若水之流”,是古本作“从流”。孟子:“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则战国时“从流”亦常用语。

⁷²兹:此。 揭车、江离:本香草,此喻变节之徒。

⁷³兹佩:指自己的佩饰,喻美德。洪兴祖云:“上云委厥美以从俗,言子兰之自弃也;此云委厥美而历兹,言怀王之见弃也。” 历兹:以至于此。

⁷⁴芳菲菲:芳香。 亏:损。 沬:泯没。

⁷⁵和、调、度:三字同义,联叠指自我协调。 求女:谓去国而求明君,承上文灵氛劝其“远逝”、巫咸谕以明主得贤臣之史事而言,与前“哀高丘”、“相下女”之指贤人者不同。

⁷⁶壮:美盛貌。 周流:周游。

⁷⁷灵氛句:此乃祭祷之后,灵氛重卜之结果。 历:选。文选 甘泉赋“历吉日,协灵辰”李善注引上林赋郭璞注:“历,选也。”

⁷⁸琼枝:琼树枝条。 羞:即“脩”同音借字,与训“进”之“羞”迥异。说文 肉部:“脩,脯也。从肉,攸声。”凡干肉之呈长条者曰“脩”(此犹干肉之薄者曰脯,屈者曰朐,申者曰脡),故得与“琼枝”相比。 精:捣使细碎。 琼爢:玉屑。:粮。

⁷⁹瑶:美玉。 象:象牙。古人习以象代象牙(以整体代局部),此谓以瑶玉、象牙为车饰。

⁸⁰同:共处。 自疏:自我疏远,指去国。此乃屈子假设之词,故刘安云“死而不容自疏”。

⁸¹邅:王逸注:“转也。楚人名转曰邅。” 昆仑:神话中的中国西部神山。见山海经 西山经、海内西经等。

⁸²云霓:王逸注谓指天上云霓,六臣文选注则谓指画有云霓之旌旗。似所据传本不同。据涵芬楼影宋本六臣文选,此句作“扬志云霓之晻蔼兮”,并注:“五臣无‘志’字。”洪氏楚辞考异亦云:“一本‘扬’下有‘志’字。”按有“志”之本,或原作“扬霓志之晻蔼兮”,“志”古与“帜”通(汉书 高帝纪集解:“帜,史家或作‘识’,或作‘志’。”,犹怀沙“章画志墨”,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志”作“职”之类。“霓志”乃画有虹霓之旗帜,后人不解,始改为“云霓”,而旧本又留有“志”字残痕。刘向九叹 :“举霓旌之翳兮”,即袭用“扬霓志之晻蔼兮”之古本,其训“扬”为“举”,为古今通训,与六臣同;因是旗帜,故言“举”。又六臣注:“云霓,虹也。”按“云”不得训“虹”,其所据本殆无“云”字可知。此乃后人妄增,造成龃龉。 晻蔼:荫蔽貌。或作“晻霭”、“晻濭”等,义同。 玉鸾:“鸾”古或作“銮”,铃也。据尔雅“有铃曰旂”,则古代铃或悬之于旗。此承上文“霓帜”而言。

⁸³天津:天河的渡口。 西极:西方极远处。

⁸⁴翼:文选五臣注本作“纷”;钱杲之离骚集传本亦作“纷”;朱熹集注亦谓“翼一作纷”。按作“纷”是,言纷然众多。远游重见此句作“翼”,乃括离骚两句为一句,非用原句。“翼”王逸训为“敬”,则离骚之误已久。 承:随从其下。 旂:旗帜。翼翼:飞翔貌。

⁸⁵流沙:西方沙漠沙随风移似流水,故名。山海经 海内西经:“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 赤水:神话中发源于昆仑的水名,见山海经 海内西经。 容与:徘徊不前,指为赤水所阻,与下文“津梁”、“涉予”、“多艰”呼应。

⁸⁶麾:指挥。 梁津:在渡口架桥。梁,桥梁,此作动词,犹架桥。 诏:告令。 西皇:西方之神。 涉:渡。

⁸⁷腾:驰。 待:当从楚辞考异作“侍”。远游“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即用此语。则“侍”指“侍卫”。“径侍”,直来相侍。

⁸⁸不周:不周山,在昆仑西北,其山有缺,故名不周。 西海:神话中西北方的海。山海经 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今本后衍“负子”二字)。” 期:犹目的地。思美人:“指嶓冢之西隈兮,与黄以为期”,与此“指西海以为期”同意,皆遥指目的地,故曰“期”。

⁸⁹屯:聚。 千乘:极言其多。远游又云“屯余车之万乘”。 轪:车轮。方言九:“轮,韩、楚之间谓之轪。”

⁹⁰婉婉:龙婉曲之状。楚辞释文作“蜿蜿”。 委蛇:飘动舒展貌,或作“委移”、“逶迤”。

⁹¹抑志:与上文“屈心而抑志”意近,谓抑制自己的感情,与“弭节”承接。 神:与远游“神儵忽而不反兮”之“神”同义,与“形”相对,指精神而言。 高驰:犹高扬。此言行虽“弭节”,神已高扬。亦犹远游所谓“徐弭节而高迈”。

⁹²韶:即九韶,夏启之乐舞。 假日:假借时日。一本作“暇”,古通用。 媮乐:娱乐。

⁹³陟陞:二字同义相叠,皆训升。 皇:初升之日。 赫戏:指天宇辉煌貌。 临睨:下视。 旧乡:指楚国。此句言神游九天而下见故国。

⁹⁴怀:思。 蜷局:曲屈貌,指马言。 顾:回视。

以上为第四段,写犹豫彷徨,在去留之间展示了极其深刻的矛盾和斗争。它构成了全篇抒情旋律中的第三个中心。其结论是:“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终于不忍离去。

乱曰:¹已矣哉²!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³。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⁴。

¹乱:乐章最末一段,即尾声。论语 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礼记 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皆“始”“乱”对举,明“乱”为乐曲之末章。

²已矣哉:犹“算了吧”,极度失望哀叹之辞。

³国无人:谓国无贤人,或国无足与为美政之人。此乃先秦政治家习语,且总与国家前途命运相关,如管子 明法,韩非子 有度等。屈原之哀叹“国无人”,是对楚国危机的深切担忧,非个人哀怨,说详楚辞类稿。故都:故国。

⁴美政:指屈原提出的变法革新的政治主张。综合屈赋观之,内容大抵包括:一、励耕战,使国富强而法立;二、举贤能,改革世卿世禄制度;三、反蔽壅,巩固君主集权;四、禁朋党;五、明赏罚;六、变民俗。别详屈赋新探、楚辞类稿。 彭咸:注见前。

以上为第五段,乃全诗的结尾。诗人沉痛地抒发了“美政”理想不得实现的悲哀及以后自处之道。“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亦即上文“愿依彭咸之遗则”,谓退而修德,以求人格的自我完美。

九歌

【解题】

这是屈原根据楚国国家祭典的需要而创作的一组祭歌,与汉 司马相如等作郊祀歌之事相似。屈原乃以诗人身份受命赋诗,与官职无关,其事或即在任左徒时。惜往日云:“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诗。”是否即指作九歌,尚不可知。九歌之名,由来甚古,夏启曾用以为郊天祭祖的乐歌(见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句注)。夏时九歌,春秋时早已失传,故其时古籍解释颇多歧义。屈原的九歌,只是在祭神娱人方面与其有渊源,故仍袭其名。

礼记 郊特牲有“乡人”之俗,“”即“殇”。乡人行之曰“乡殇”,国家行之曰“国殇”。九歌之有国殇,可证其为国家祭典之歌。此外,如云中君之言“寿宫”,并非民间所有(古籍记载,春秋 战国时人君有之);山鬼之言“灵修”,亦非小民之称;“东皇太一”为天之尊神,又非下民所祀;而且九歌所描绘之钟鼓乐舞、华丽陈设,更非僻野所能备。凡此,皆足见九歌虽多仿民间祭歌,而实用之于国家祭典。

九歌十一章,凡祀十神,末章礼魂为全诗“乱辞”。可知“九”乃古人表多之虚数,非实指乐歌篇数。又据山海经 海外西经云“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是礼魂所谓“传葩兮代舞”,“代舞”当即“九代”之舞。盖诸神祀毕,必舞“九代”以终。而“九代”之“九”,亦虚数耳。

东皇太一¹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²。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³。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⁴。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⁵。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⁶。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⁷。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⁸。

¹东皇太一:指天神,亦即上帝。祭在东郊,故曰东皇。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于“诸神”中独举“太一”,其尊可知。九歌首祭“太一”,亦由其至尊无上。吴越春秋载越王“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皇公”。“东皇公”殆即“东皇太一”之别国异称。史记 封禅书载汉武帝时亳人谬忌奏祠太一,谓“天神贵者太一”,知“太一”之祀,渊源甚久。又,旧本“东皇太一”等标题皆在篇末,此乃古式。本书既为“今注”,故移于篇前,以便读者。后皆仿此。

²吉日:吉善之日。 辰良:犹良辰,美好之时。 “兮”在此代“之”字。九歌以“兮”代连词介词之因,详屈赋新探。穆:恭敬。愉:愉悦。上皇:犹上帝,即东皇太一。此句谓将恭敬地娱乐上帝之神。“兮”在此代“夫”字。

³抚:手持。 玉珥:指剑身剑柄间设格处的玉饰。 “兮”在此代“之”字。璆:美玉;此指玉佩。 锵鸣:犹言发出声响。 琳琅:本为玉名;此形容佩声清越。 “兮”在此代“而”字。按太平御览卷五二六引桓谭新论:“昔楚灵王骄逸轻下,简贤务鬼,信巫祝之道,斋戒洁鲜以事上帝,礼群神,躬执羽祓,起舞坛前。吴人来攻,其国人告急,而灵王鼓舞自若。顾应之曰:‘寡人方祭上帝,乐明神,当蒙福祐焉。’不敢赴救,而吴兵遂至,俘获其太子及后姬。甚可伤。”(又见太平御览卷七三五)据此可知楚之国家祭典,主祭者为国王;而且主祭者亦歌舞。故此诗首四句,即主祭者所歌。“抚长剑”、“璆锵鸣”系主祭者颂“上皇”之容仪,非主祭者自我炫耀。因新论所言国王主祭,只“执羽祓”,不“抚长剑”;且九歌下文凡言“竦长剑”、“带长剑”者,皆指神祇,非指主祭者。或言东皇太一为迎神曲,主要谓歌词中无“太一”形象,实属误解。

⁴瑶席:或谓“瑶”为“”之借字,以草为席。史记 封禅书:“古者封禅……扫地而祭,席用苴稭。”而楚祭殆用草为席。或谓席所以藉玉镇,非是。玉瑱:“瑱”一本作“镇”,指古人大祭时陈设的宝玉。 “兮”在此代“与”字。 盍:集合。将:持取。把:秉执。三字为同类联叠语,意为合并而捧持之。说详屈赋新探。 琼芳:谓花之洁白者,奉之以供神也。“兮”在此代“夫”字。

⁵肴蒸:古指带骨的蒸肉。以蕙草和而蒸之,取其香也。 兰藉:以兰为奉荐“肴蒸”之垫,亦取其香。 此“兮”代“而”字。 奠:供置。 桂酒:以肉桂所泡之酒。 椒浆:以椒实所制之浆。 此“兮”代“与”字。

⁶扬:举。 枹:鼓槌。 拊:击。 此“兮”代“以”字。 疏缓节:稀疏缓慢的节奏。 安歌:徐歌。 此“兮”代“而”字。 陈:列。 竽:笙类乐器。 瑟:琴类乐器。 浩倡:先秦以导乐为倡。其声浩大,故曰“浩倡”。古多以竽导奏,故韩非子 解老云:“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此“兮”代“而”字。此三句为奇式句,古代多有之,九歌中尤常见。或认为此处脱一句,非也。说详楚辞类稿。 以上乃群女巫所歌。皆侈言祭祀时陈设、酒肴、乐歌之盛。

⁷灵:本义为巫,故字从巫。古人巫以通神,故又引伸为神灵。此指歌舞助祭之群巫。 偃蹇:低昂起伏之舞姿。 姣服:美艳的服装。 此“兮”代“而”字。 芳菲菲:香气弥漫。 此“兮”代“然”字。

⁸五音:宫、商、角、徵、羽。 繁会:言诸乐大合奏,指乐章之“乱”。 此“兮”代“然”字。 君:指东皇太一。在九歌中,虽或以“君”名神,如“湘君”、“东君”、“云中君”等,但也称所敬慕的对象,如大司命、少司命、山鬼等章之称,即属带有敬慕性的第二人称。本诗上文既已称神为“上皇”,则此句称“君”,当亦属第二人称,表示主祭者对神的敬慕。 此“兮”亦代“然”字。 以上乃主祭者所歌,言众女巫盛服歌舞以娱“上皇”及“上皇”欣然飨祭的场景。

云中君¹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²。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³。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⁴。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⁵。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⁶。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⁸。

¹云中君:即云神。江陵 天星观一号楚墓竹简记楚人祭“云君”,亦即云神,与九歌之“湘君”、“东君”之名同例。后世称为“云中君”者,殆因诗中有“猋远举兮云中”之语,增“中”字以足意耳。不知此“云中”乃神之所止,并非神之名称。

²浴兰汤:以兰煮汤洗澡。 沐芳:以白芷煮汤洗发。周礼 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注:“谓以香蕙草药沐浴。” 此“兮”代“而”字。 华采衣:盛服彩衣。方言云:“华:也。齐楚之间或谓之华。”即盛,尔雅 释言:“炽,也。”释文:“本作盛”。是其证。 若:如果。 英:尔雅 释草:草之“荣而不实者谓之英”,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即是。此言五彩之衣绚丽如花。 此“兮”代“其”字。

³灵:即巫,此指扮云神的男巫。 连蜷:联绵字,即“恋眷”之异文。此言神享盛祭,留连忘返。此“兮”代“而”字。 烂昭昭:光明貌。古人认为神之显灵必有光。离骚:“皇剡剡其扬灵兮。”“烂昭昭”与“皇剡剡”同义。史记 封禅书记汉武帝封禅泰山,亦有“其夜若有光”之语。 未央:兴而未衰。 此“兮”代“然”字。以上众女巫所歌。言其装饰华丽,竭诚以祭,云中君(男巫扮)既来而乐之。

⁴蹇:发语词。 憺:安。 寿宫:祭神之宫。吕氏春秋 知接:齐桓公“蒙衣袂而绝乎寿宫”。又说苑 贵德:“景公游于寿宫。”是春秋 战国时诸侯有“寿宫”之证。或疑汉代始有寿宫,九歌作于汉代,大误。此“兮”代“于”字。齐光:洪氏考异:“齐一作争。”按王逸注训“齐”为“同”,则所据东汉本作“齐光”;但史记引刘安离骚传所据西汉本则当作“争光”。云兴而日月昏,云消而日月明,则作“争光”为胜。此“兮”代“而”字。

⁵龙驾:以龙为驾。 帝服:服天神之衣。极言舆服之盛。 此“兮”代“而”字。 聊:且。 翱游:犹翱翔。 周章:集韵作“徟”,云:“行貌。”此与离骚“聊浮游以逍遥”句法相同。 此“兮”代“以”字。以上云中君所歌。言己将安于祭宫,逍遥翱翔,尽情宴乐。

⁶灵:此亦指扮云神之巫。 皇皇:即煌煌。指神光,与上文“烂昭昭”相应。 既降:谓既降临而享祭。 此“兮”代“然”字。 猋:说文:“犬走貌。从三犬。”此指疾走貌,犹“倏”字从犬而训为疾貌。王逸注“猋,去疾貌”,是所据汉本作“猋”。唐宋而下或作“焱”,不足据。 云中:云神所居处,与汉代云中郡无关。此言云神降临后又复离去。 此“兮”代“于”字。

⁷览:居高视下,指云神。 冀州:禹贡冀州居九州之首,故古或以代称中土。此乃以局部代整体之例,详屈赋新探。 有余:言所及者远,不只冀州,起下句“四海”。此“兮”代“其”字。横四海:广及四海。尔雅 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焉穷:犹何尽,言云之所及无穷尽。 此“兮”代“其”字。

⁸夫君:彼君,指云神。犹少司命称“彼人”为“夫人”。 太息:叹息。 此“兮”代“而”字。 极:甚。劳心:忧心。貌。诗草虫:“忧心忡忡。”即忡之异体。此“兮”代“之”字。以上众女巫所歌。言云中君既来复去,横游四海,令人思念。

湘 君¹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³。令沅 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⁴。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⁵。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⁶。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⁷。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⁸。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⁹。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¹⁰。桂櫂兮兰枻,斲冰兮积雪¹¹。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¹²。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¹³。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¹⁴。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¹⁵。鼌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¹⁶。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¹⁷。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¹⁸。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¹⁹。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²⁰。

¹湘君:山海经 中山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出入必以飘风暴雨”。郭璞注:“帝之二女而处江为神也。”是以“帝之二女”泛指洞庭水神。迨史记 始皇本纪载秦博士则以“湘君”为“尧女舜之妻”,能兴风浪。九歌分列“湘君”、“湘夫人”,隐然有配偶神的影子,系先民以人类社会为模型加工神话的必然结果。故解二湘必处处以舜与二女之说强附之,殊可不必;若谓其借配偶神以抒男女相思之情、人神敬慕之意,则又未尝不可。楚国所祭诸神,略见于近年江陵出土的望山一号楚墓竹简及天星观一号楚墓竹简。然其中只有“大水”一名,而不见江、汉、湘、沅之神,则二湘之祭,或即在“大水”之中。此篇写湘夫人望湘君赴约之深情,及其未来而思之、已来而乐之的情景。亦用以表达祭者望湘君临飨之诚。

²君:指湘君。 夷犹:王逸注:“犹豫也。”或谓即“犹豫”之异文,乃“倒词以取韵”。然按抽思:“悲夷犹而冀进兮”、“低徊夷犹,宿北姑兮”,并不用于叶韵,则楚俗“犹豫”、“夷犹”二语同义而并行可知。此“兮”代“而”字。 蹇:发语词。 谁留:为谁停留。 中洲:即洲中。此为湘夫人疑测之词。此“兮”代“于”字。

³要眇:美好貌。洪氏考异:“眇一作妙。” 宜修:修,修饰、装饰。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宜笑”谓笑得好;此谓装饰得好。这是湘夫人为迎接湘君而自我修饰。此“兮”代“而”字。 沛:行疾貌。 吾:湘夫人自谓。此湘夫人自言速乘桂舟以迎湘君。 此“兮”代“夫”字。

⁴二句言湘夫人欲使江 湘风平浪静,顺利前进以迎湘君,与神话所谓帝之二女出入必有风浪相照应。此二“兮”字皆代“其”字。

⁵夫君:指湘君。此“兮”代“而”字。 参差:指排箫。因其外形参差如鸟翼,故云。此以事物之情状代为名称。近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之战国排箫,共十三管,从长到短,依次排列,其形参差,宛如鸟翼。洪氏考异谓“参差”本作“”乃后起字。 谁思:即思谁,乃湘夫人思念湘君的含蓄语。此“兮”代“其”字。 以上二句“来”“思”自为韵,属古韵之部。以上为湘夫人(巫扮)所歌。言湘夫人望湘君之临,因其未至而思之。

⁶飞龙:参下文“荪桡”“兰旌”之语,则此当指飞行之龙舟。 北征:北向而行。湘君由湘至郢赴约享祭,故曰“北征”。 此“兮”代“以”字。 邅:回转。指绕路而行。 吾:湘君自谓。此湘君自言绕道洞庭北上以赴湘夫人之约。此“兮”代“于”字。

⁷薜荔柏:洪氏考异:“柏一作拍”。即后世之“箔”字。此谓以薜荔香草织为帘箔,与湘夫人“薜荔为帷”义近。 蕙绸:绸即帱之借字,或作,即床帐。蕙绸,谓以蕙兰香草织为帷帐。以上两者皆指舟上陈设。此“兮”代“而”字。 荪桡:方言:“楫谓之桡,或谓之櫂。”此谓以荪草饰楫。 兰旌:周礼 司常:“析羽为旌。”兰旌:以兰为旌。此“兮”代“而”字。

⁸涔阳:地名。说文 水部:“涔阳渚在郢。”湘君赴郢以享国祭,故“望涔阳”而横江北进。 极浦:遥远的水涯。 此“兮”代“之”字。 横:横渡。 扬灵:犹后世之“显圣”。离骚:“皇剡剡其扬灵”,汉郊祀歌:“扬金光,横泰河。” 此“兮”代“而”字。

⁹未极:未至。言虽横江扬灵,犹未到郢都。 此“兮”代“而”字。 女:指湘夫人。 婵媛:即“啴咺”,忧虑怨恨。详离骚注。 余:湘君自称。太息:即叹息。谓湘夫人为己叹息,乃湘君想象揣测之词。 此“兮”代“然”字。以上二句“极”“息”自为韵,皆属古韵之部。 以上为湘君(巫扮)所歌。言湘君北上飨祭,因路远难行而恐湘夫人久等。

¹⁰横流涕:谓涕泪横流。 潺湲:流淌貌。此“兮”代“之”字。 隐:忧痛。隐思,即痛念。 君:指湘君。 陫侧:即“悱恻”之同音借字,悲伤惆怅。此“兮”代“而”字。 二句以“侧”为韵,与前“极”“息”相叶。但前二句为湘君歌词之结尾,此二句为湘夫人接唱之开始。语意分隔,而韵律相连,说详楚辞类稿第二十。前人不知屈赋韵例,对此四句“女”、“余”、“君”等词解释多混淆错乱。

¹¹桂櫂:桂木为楫,取其香。 兰枻:枻即舷,船旁板。以木兰为枻,亦取其香。 此“兮”代“而”字。 斲冰:斲,斫。上承“桂櫂”,谓以櫂击冰前进。 积雪:上承“兰枻”,谓乘船冒雪前进。前人多谓斫冰纷如积雪,未妥。 此“兮”代“而”字。 二句言湘夫人盛寒乘舟,迎接湘君。

¹²采薜荔二句:谓薜荔缘木而生,采之水中,必不可得;芙蓉开于水中,取之木末,亦为徒劳。引起下文“媒劳”、“轻绝”之意。 此二“兮”皆代“于”字。

¹³心不同:谓不与己同心。 媒劳:媒人徒劳。 恩不甚:恩爱不深。 轻绝:轻易绝情。 二句皆湘夫人怨湘君不至之词。此二“兮”皆代“者”字。

¹⁴石濑:说文:“濑,水流沙上也。”又:“沙,水散石也。”古人“沙”“石”义相通,故此言“石濑”,实即后世所谓“浅滩”。 浅浅:水流貌。此“兮”代“之”字。 飞龙:指龙舟,与上文“驾飞龙”同义。 翩翩:此指舟行起伏翻动状。此“兮”代“之”字。 二句与上文“采薜荔”二句构思一致,谓石多水浅舟难行,引起下文二句。

¹⁵交不忠:谓爱情不忠实。此“兮”代“者”字。 期不信:谓相约而不守信用。 余:湘夫人自称。 不闲:不得闲暇。 此“兮”代“而”字。 二句言湘君不如期前来而引起湘夫人之疑猜。 以上为湘夫人所歌。言湘夫人因湘君不至而疑虑丛生。

¹⁶鼌:本为虫黾之名,古人多以同音借为朝夕之“朝”。但离骚等篇,凡朝夕对举之句仍作“朝”,不作“鼌”。 骋骛:奔驰。 江皋:江岸。 弭节:按节徐行,说详离骚。 北渚:北面小洲。说文:“小洲曰渚。”战国策燕策:“乘夏水而下汉,四日而至五渚。”则荆 郢之地多渚可知。此言“北渚”,与上文湘君“北征”赴郢相应。 二“兮”皆代“于”字。

¹⁷次:舍,止息。 周:旋,围绕。二“兮”皆代“于”字。 二句言湘君已到祭坛。“鸟次屋上”言坛场之静,“水周堂下”言坛场之幽,与湘夫人“筑室兮水中”一段同义,彼详而此略。韩非子 内储说上谓齐王祭河伯,“为坛场大水之上”,盖当时祭水神者皆筑坛于水中,特九歌所言,则又带有文艺的夸张与想象。 此二句古多歧说,故辩之如上。

¹⁸捐:弃。 余:湘君自称。 玦:玉佩,似环而有缺。玦与决音义相通,故古人赠玦以示诀别或断绝关系。此言弃玦江中,则示永不诀别。此为音义双关。 遗:遗弃。 余:湘君自称。 佩:与“背”古同音,故“倍”、“背”古常通假。 醴浦:醴水之岸。二“兮”皆代“余”字。

¹⁹芳洲:香草杂生的小洲。 杜若:香草。古人谓服之“令人不忘”(参重修政和证类本草卷七)。此“兮”代“之”字。 遗:与“贻”同,赠送。 下女:下界之女,湘君对湘夫人的称呼。亦犹离骚称宓妃为下女。 此“兮”代“诸”字。 二句言采杜若以赠湘夫人,以示永不相忘,与上文“恩不甚兮轻绝”之意相反。此为借义双关。此节诸双关格,详屈赋新探 屈赋修辞举隅。

²⁰再得:谓时不可再得,故要珍惜相会。此“兮”代“以”字。 逍遥兮容与:言相游乐而从容徘徊。 此“兮”代“而”字。

以上为湘君所歌。言湘君既已降临,与湘夫人相会,逍遥娱乐。

湘夫人¹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²。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³。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⁴。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⁵。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⁶。慌惚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⁷。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⁸。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⁹。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¹⁰。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¹¹。荪壁兮紫坛,芳椒兮盈堂¹²。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¹³。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¹⁴。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¹⁵。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¹⁶。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¹⁷。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¹⁸。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¹⁹。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²⁰。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²¹。

¹湘夫人:通篇写湘君望湘夫人赴约深情,及其未来而思之,已来而乐之的情景,用以表达祭者望湘夫人临飨之诚。

²帝子:据山海经,湘江之神为天帝之女,故称帝子。 北渚:见湘君,此为由湘水赴郢必经之路。 此“兮”代“于”字。 眇眇:即渺渺,远望不见之貌。 愁予:使我忧愁。 此“兮”代“然”字。 二句为湘君悬想之词,谓湘夫人或已止息于北渚,此时却仍望而不见,使人忧愁。

³嫋嫋:清风徐拂貌。 此“兮”代“之”字。 波:兴起水波。 下:脱落。 此“兮”代“而”字。

⁴登:广雅 释诂:“蹬,履也。”蹬即登之后起字。 白:草名。 骋望:纵目眺望。此“兮”代“以”字。 与:去声,古多训“为”。 佳期:指与湘夫人的约会。 夕张:于夜间陈设铺张。此言为了相约而于夜间陈设铺张以待湘夫人之至。此“兮”代“而”字。

⁵萃:集聚。:水草。 罾:鱼网。 二“兮”皆代“于”字。 此言鸟非其所则不集,罾非所施则不得鱼,喻己不陈设以待,则湘夫人未必来。 以上为湘君所歌。言湘君盼湘夫人来临,因湘夫人未至而哀愁。⁶沅、醴:皆水名。 公子:指湘君。 未敢言:谓思念之情不敢外露。二“兮”皆代“而”字。 此二句及以上句引起下句,系兴体,非比喻。与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二句同例。

⁷慌惚:犹仿佛,不明了貌。此“兮”代“而”字。 潺湲:水流貌。此“兮”代“之”字。 二句言湘夫人望湘君之来而不见,只见流水潺湲而已。

⁸麋:鹿类。 蛟:龙类。 水裔:水边。二“兮”皆代“于”字。 二句言麋不会舍深山而食于庭中,蛟不会舍深渊而处于水边,比喻湘君不会待己于荒僻之地。此与上文湘君所唱“鸟何为”二句恰相呼应。

⁹江皋:江岸。 济:渡。 西澨:楚称水涯为澨,古籍中凡地名有澨者,皆在楚。此指湘夫人溯江西赴郢都所经之地。二“兮”皆代“于”字。 以上为湘夫人所歌。言湘夫人思念湘君而驰马赴约。

¹⁰佳人:指湘夫人。 召:召唤。 腾驾:驰车。 偕逝:共同前往;指相会后共赴祭坛。 上句“兮”代“之”字:下句“兮”代“以”字。

¹¹筑室水中:详湘君注¹⁷。 葺:以草遮覆屋顶。 上句“兮”代“于”字;下句“兮”代“以”字。

¹²荪壁:以荪草为室壁,取其香。 紫坛:紫当指草名,本字作茈,所以染紫色者。以紫草为坛,取其美。:补注:“古播字。” 盈堂:一作“成堂”,犹“为堂”。据“成堂”之义,则“”当为“匊”之形误,即后世“掬”字。掬椒成堂,谓两手掬椒泥以涂堂室。 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以”字。

¹³桂栋:以桂树为屋栋。古堂室正中最高之梁曰栋。 兰橑:以木兰为屋橑。古以纵架于屋梁者为橑,亦名椽或榱。 辛夷楣:以辛夷之木为门楣。楣,门上横木。 药房:王训“药”为“白芷”,然与下文“芷葺”重复。 药实即芍药。此言以芍药装饰房室。古人称堂后曰室,室之两旁曰房。 此二“兮”皆代“而”字。

¹⁴罔:即网,此训结。此句谓结薜荔香草以为帷帐。 擗:或作“擘”,分析之也。 櫋:洪氏考异云“一作槾”,槾当读幔。说文:“幔即幕。在旁曰帷”,“在上曰幕”。张:张设。此句谓析蕙草以为帐幕,既已张设就绪。 上句“兮”代“以”字;下句“兮”代“而”字。

¹⁵镇:洪氏考异:“镇一作瑱。”王注此句谓“以白玉镇坐席也”,学者遵之。然按此节前后皆言筑屋,此不当杂言陈设,故此“镇”当为“殿”之同音借字。苍颉:“殿,大堂也。”是其义。诗 采菽“殿天子之邦”毛传:“殿,镇也。”又释文:“殿,填也。”皆以同音为训,故“镇”“殿”古得通用。此句谓以白玉为殿堂。

¹⁶葺:通“缉”,连续缝合。 屋:当为帷之借字。帷,小帐。诗 抑“尚不愧于屋漏”郑笺:“屋,小帐也。”亦借为幄。此句谓以芷草为绳缝合荷帷。与上文“葺之兮荷盖”并言一事。此“兮”代“其”字。 缭:缚束。此句谓芷缝之不足,又以杜衡缚束。此“兮”代“以”字。

¹⁷合:集合。 实庭:充实庭院。 此“兮”代“以”字。 建:立。 芳馨:指花气芬芳。 庑:说文谓“堂下周屋”,犹后世厢房。此谓建起花气芬芳的庑门。 此“兮”代“之”字。

¹⁸九嶷:山名,因九峰相似相连而名。在今湖南。 缤:缤纷,众多貌。 并迎:谓九峰并起似迎接湘夫人。 灵:指湘夫人的众多侍从。 如云:言其盛多。二句与河伯“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余”构思相同,故“九嶷”不必释为“九嶷之神”。 上句“兮”代“然”字;下句“兮”代“也”字。 以上乃湘君所歌。言湘君为迎接湘夫人而筑室水中,百草芳馨,湘夫人忽然降临。

¹⁹捐:弃。 袂:衣袖,因其下缺而不合,故称。“捐袂”亦谓愿相亲而不相离。此乃音义双关语。 遗:遗弃。 褋:当为“”之同音借字。诗 芄兰“童子佩”毛传:“,玦也。”着指之射具,似环而缺,与“玦”同义。“遗褋”亦谓愿不相离而永相好。此乃借义双关语。 二句“兮”皆代“于”字。

²⁰搴:采取。 汀洲:洲之平者。 杜若:香草名。 遗:赠。 远者:指湘君,因久别重会,故云。其义与诗“我思远人”之“远人”同。 上句“兮”代“之”字;下句“兮”代“诸”字。 此节诸双关语亦详屈赋新探 屈赋修辞举隅。

²¹骤得:犹轻易得到。诸家或谓湘君湘夫人末章皆言未遇而苦思,非是。果尔,则当言“时不可得”,何必言“再”“骤”?上句“兮”代“以”字;下句“兮”代“而”字。 以上乃湘夫人所歌。言湘夫人既降临,与湘君相会而逍遥娱乐。

大司命¹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²。令飘风兮先驱,使雨兮洒尘³。君回翔兮已下,逾空桑兮从女⁴。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⁵。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⁶。吾与君兮齐速,道帝之兮九阬⁷。灵衣兮披披,玉佩兮陆离⁸。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⁹。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¹⁰。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¹¹。乘龙兮辚辚,高驼兮冲天¹²。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¹³。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¹⁴。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¹⁵。

¹大司命:周礼大宗伯有祀“司命”之礼,汉书 郊祀志谓荆巫祀“司命”,则“司命”固楚所祀。近年江陵出土战国 楚简,所祀亦有“司命”。但皆无“大”、“少”之分。以九歌二篇内容求之,则“大司命”主“寿夭”(生死),“少司命”主“幼艾”(子嗣)。或谓“少司命”之祭如古之高禖,其神如后世之“送子娘娘”,殆近之。“大司命”为男性神;“少司命”为女性神。本篇乃女巫迎祭男神之辞,下篇乃男巫迎祭女神之辞,皆表现男女相慕之意。

²广开:大开。 天门:天上的宫门。天门大开言神将从天而降。 吾:大司命自称。 玄云:黑云。“纷吾乘”即“吾纷乘”,神与云相乱,故曰“纷”。 此二句“兮”皆代“夫”字。

³飘风:尔雅 释天:“回风为飘”,即旋风。雨:尔雅 释天“暴雨谓之”。郭注:“今江东呼夏月暴雨为雨。”亦即今所谓“天雨”。“先驱”“洒尘”谓大司命降临时使风雨开路。 此二句“兮”皆代“其”字。 以上为大司命(男巫扮)所歌。言己乘风自天而降。

⁴君:女巫指称大司命。 回翔:即盘旋。 已下:洪氏补注本作“以下”。 考异:“以一作来。”按颜氏匡谬正俗三引亦作“来下”,王逸注亦云“回运而来下”。则汉唐旧本皆作“来下”。从下文看,是正在“来下”,而非“已下”。逾:越过。 空桑:山名,古籍多见之,当在楚地。大招:“魂乎归徕,定空桑只。” 从女:“女”读为“汝”,乃女巫指称大司命。此言大司命来下,而己从往迎之。 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以”字。 以上为女巫迎神所歌。言己逾空桑而迎大司命的降临。

⁵纷总总:众多貌。 九州:据周礼 ,指冀、幽、并、兖、青、扬、荆、豫、雍九州。此“九州”谓居处九州之人。 予:我,大司命自称。 此句言人的寿夭都由我掌管。 二句“兮”皆代“之”字。 以上为大司命所歌。言人间寿夭皆由己掌管。

⁶安翔,从容地飞翔。 乘清气、御阴阳:言大司命飞翔时,乘轻清阴阳之气。庄子逍遥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淮南子厚道:“以四时为马,以阴阳为御。” 此二句“兮”皆代“而”字。

⁷吾:迎神女巫自称。 君:迎神女巫指称大司命。 齐速:王逸本、洪兴祖本皆作“斋速”,朱熹集注本则作“齐速”,并谓“一作斋,非是”。这个判断极是;但又释“齐速”为“整齐而疾速”,则未达一间。其实此乃承上文大司命“高飞”“安翔”而言,谓“相同的速度”。此言女巫迎道大司命时,以相同的速度飞行。 道:补注本作“导”,两字古通,义为引导。此指迎神女巫导引大司命飞行。 帝:此篇所迎祭者为大司命,而非上帝,故此“帝”字当为“適”之同音借字。適,往也。帝之通適,亦犹“蹄”之作“蹢”(见诗),“揥”之训“摘”(见释名)。此句本当为“导適(帝)兮九阬”,“帝”下“之”字,乃或旁注以训“適”者(诗 北门毛传:“適,之也。”),后人误入本文。 九阬:文苑引作“九冈”,乃楚 郢都望山。据古今图书集成,在今湖北 松滋县。二句女巫自谓与大司命齐速而飞,导往九阬之山。 上句“兮”代“其”字;下句“兮”代“夫”字。 以上为女巫迎神所歌。言己凌空高翔,引导大司命下降。

⁸灵衣:北堂书钞一二八、太平御览六二九引此句皆作“云衣”,谓以云为衣也。刘向九叹 远游:“服云衣之披披”,正袭此句,则西汉古本作“云衣”无疑。 披披:长貌。 陆离:灿烂貌。此皆大司命自夸服饰之盛。 二句“兮”皆代“之”字。

⁹壹阴兮壹阳:易 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此大司命言己能执掌阴阳、左右造化。 众:群众。 余:大司命自称。此句犹荀子 天论所谓“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此则专指人的寿夭。 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夫”字。 以上为大司命所歌。言己盛服享祭,左右造化,人莫能知。

¹⁰疏麻:即苏麻,芝麻的一种。 瑶华:指疏麻之花。其色白,故曰瑶华。遗:赠。 离居:女巫指称大司命。神已享祭将去,故以“离居”代称,犹湘夫人之称“远者”。 上句“兮”代“之”字;下句“兮”代“诸”字。

¹¹冉冉:渐渐。 既极:犹将至。“既”古通“几”。易 归妹:“月几望”,荀本“几”作“既”。 极:至。此句与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同意。 寖:渐。愈疏:越来越疏远。此句以女巫口吻抱怨神之将去。 上句“兮”代“其”字;下句“兮”代“而”字。 以上为女巫送神所歌。言神享祭已毕将去,己则依依惜别。

¹²乘龙:据下文“辚辚”,此当指以龙驾车。 辚辚:车声。 驼:即驰,古通用。 冲天:犹腾空。 二句谓大司命飨祭毕,乘龙离去。 上句“兮”代“之”字;下句“兮”代“而”字。

¹³结:攀持。 延伫:久立。 羌:发语词。愈思:言思念更切。 愁人:使人愁苦。此为大司命自言虽已离去,思念之情则更苦。 二句“兮”皆代“而”字。 以上为大司命所歌,言己将高驰远去,而又延伫不忍遽离。

¹⁴奈何:无可奈何。 今:指大司命降临相会之日。 无亏:不亏歇,指永不离别。 此上承大司命“愁人”之语,愿长相处无相离。 上句“兮”代“其”字;下句“兮”代“之”字。

¹⁵有当:犹有常。 二句乃女巫劝留大司命之词,言人命寿夭有常,但离合之事却无人能管。 以上为女巫送神所歌。言己欲与大司命永不别离,虽人命有定而离合由己。

少司命¹

龝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²。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³。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⁴?龝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⁵。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⁶。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⁷。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⁸。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⁹。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¹⁰?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¹¹。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¹²。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¹³。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¹⁴。竦长剑兮拥幼艾,荃独宜兮为民正¹⁵。

¹少司命:见大司命注¹。

²龝兰:龝,秋之古字。或本作蘪芜,香草名。本草:“莳于园庭,则芬香满径。七八月间开白花。”罗生:罗列而生。堂下:祭堂之下。上句“兮”代“与”字,下句“兮”代“于”字。

³素枝:兰与麋芜,皆非素枝。洪氏考异:“枝一作华。”文选本亦作“华”。白华上承麋芜而言。芳菲菲:犹俗语香喷喷。袭:王逸注:“及也。”谓香气暗中及人。 予:群巫自称。 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然”字。

⁴夫人:彼人。群巫指称少司命。 美子:好儿女。 荪:群巫指称迎神男巫。 何以:何为。 上句“兮”代“其”字,下句“兮”代“而”字。 以上为伴舞群巫所歌。言群巫问迎神男巫:少司命自有“美子”,你为何“愁苦”。⁵二句上承群巫所唱“龝兰兮麋芜……绿叶兮素枝”而来,并引起下文答辞。上句“兮”代“之”字,下句“兮”代“而”字。

⁶美人:指伴舞群巫。 余:迎神男巫自称。 目成:以目相许。 二句言行祭时美人满堂,而少司命独属意于己。 上句“兮”代“皆”字,下句“兮”代“以”字。

⁷回风:旋风。 云旗:绘有云霞的旌旗。 二句言少司命入无言、出不辞,早已乘风载旗而去。 二句“兮”皆代“而”字。

⁸二句乃男巫自谓少司命与己“新相知”(“目成”)固人生至乐;而“生别离”(“出不辞”)亦人生最悲。 二句“兮”皆代“于”字。 以上为迎神男巫所歌。言男巫答群巫之问,少司命降临后独与己“目成”,忽又离去,故而“愁苦”。

⁹荷衣:制荷为衣。 蕙带:以蕙兰香草为带。 儵、忽:皆迅速貌。古人多两字合用,如招魂“往来儵忽”。洪氏考异:“儵一作倏”,儵、倏皆为“”之同音借字。 逝:去。 二句乃少司命自谓衣饰香洁,往来匆匆。 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焉”字。

¹⁰帝郊:天帝之郊,犹“天界”。 君:少司命指称迎神男巫。 谁须:等待谁。 二句乃少司命问迎神男巫:我已远去,你在等谁? 二句“兮”皆代“于”字。 以上为少司命所歌。言己来去匆匆,早已远宿“帝郊”,而你(指男巫)仍在此苦等谁呢。

¹¹与女游二句:洪氏考异:“王逸无注,古本无此二句。”又补注:“此二句河伯章中语也。”按文选已有此二句,则其衍当在梁陈以前。

¹²女:通“汝”,下句同。迎神男巫指称少司命。 沐:洗发。 咸池:古代神话中的天池,日出所浴处。 晞:晒干。 阳之阿:即“阳阿”,指古代神话中的“阳谷”,或作“汤谷”,日出处。“阿”与“谷”义近,指山曲隅。 二句乃迎神男巫望神之去而复返,相与游嬉。 二句“兮”皆代“于”字。

¹³美人:指少司命。 未来:承上文少司命“出不辞”“忽而逝”“宿帝郊”而言。 怳:通惘,失意貌。 浩歌:放声高歌。 上句“兮”代“其”字,下句“兮”代“然”字。 以上为迎神男巫所歌。言己愿与少司命共沐同乐,但望而不来,惟有“浩歌”抒怀。

¹⁴孔盖:用孔雀翎制成的车盖。 翠旌:析扎翡翠之羽为旌。 九天:天极高处。 抚:持。 彗星:即扫帚星,因其尾如帚,故名。先秦时以彗星为扫除邪秽之象征,故左传 昭公二十六年记晏子谓:“天之有彗也,以除秽也。” 二句“兮”皆代“而”字。

¹⁵竦:高举。 拥:保护。 幼艾:幼儿及少年。古人又有“少艾”之称,皆不分男女。上文“抚彗星”、“竦长剑”皆少司命保护幼儿之举。 荃:香草,此指少司命。 正:君长、主宰。 此为群巫颂辞,言少司命方配为民主宰。 以上为伴舞群巫所歌。言少司命能佑护“幼艾”,宜为万民主宰。

东 君¹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²。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³。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⁴。长太息兮将上,心低佪兮顾怀⁵。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⁶。縆瑟兮交鼓,箫钟兮瑶簴⁷。鸣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⁸。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⁹。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¹⁰。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¹¹。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¹²。撰余辔兮高驼翔,杳冥冥兮以东行¹³。

¹东君:史记 封禅书有“东君”之祀。广雅释天:“东君,日也。”是此章乃祭日神之歌。礼记 祭义:“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内外,以端其位。”“祭日于东”即孔疏所谓“用朝旦之时”。祭于日出东方之时,故曰“东君”。

²暾:王逸注:“谓日始出东方,其容暾暾而盛大也。”朱熹集注:“暾,温和而明盛也。”是诸家皆以暾为形容词,实则此作名词用,指初出之日,或楚地方言如此。 吾:迎神女巫自称。 槛:阑干。 扶桑:木名,神话中日出处。此言初出的太阳,将从扶桑照射到我的阑干。 二句“兮”皆代“于”字。

³抚:以手拂拍。 安驱:徐行。 皎皎:明貌。此言天刚黎明,女巫乘马徐驱迎神。 上句“兮”代“以”字,下句“兮”代“然”字。 以上为迎神女巫所歌。言太阳将出于东方,己乘马安驱以迎东君。

⁴龙辀:辀,车辕,所以驾马者。雕以龙形,故曰龙辀。 乘雷:形容车声似雷。 乘,车乘。 载:建树。 云旗:指旌旗飘荡似云。 委蛇,即逶迤,指旌旗飘扬舒卷之貌。此皆东君自言降临情状。据离骚,日乘车,羲和为御,故此谓“驾龙辀”云云。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之”字。

⁵将上:承上“将出”而言,谓将上升至高空。日初出,为迎祭之时;日上升高空,则祭事将毕,故神为此“长太息”。 低佪:徘徊不进貌。 顾怀:眷恋。皆表现东君“将上”时的心情。 二句“兮”皆代“而”字。

⁶羌:发语词。 声色:指祀祭时的歌舞。 娱人:令人娱乐。 观者:指观看祭礼的人。 憺:安,有贪恋之意。此言声色娱人,观者忘归,以此衬出东君之不欲去。 以上乃东君(男巫扮)所歌。言己降临飨祭,既娱情于歌舞,又恐礼毕离去。

⁷縆:说文作“搄”,云:“引急也。”搄瑟即“把瑟弦紧”。文选 长笛赋:“絙瑟促柱。”絙即搄。 交鼓:古人悬鼓于架,多二人对击,故曰。 箫钟:当据洪迈容斋续笔引蜀客所见古本作“钟”。:撞击。 瑶簴:当据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编读“瑶”为“摇”。簴,悬挂钟磬的木架,故击钟而簴摇,犹招魂之“钟摇簴”。 二句“兮”皆代“而”字。

⁸:或作“箎”,吹奏乐器。以竹为之。 竽:见东皇太一注⁶。 灵保:指扮东君之巫,犹诗经称“尸”(扮祖神)为“神保”,如“神保是飨”、“神保是格”。 贤姱:既贤且美。 此句乃祭神女巫言对东君的仰慕之深。

⁹翾飞:回旋飞翔。 翠曾:当为“卒”,盖传钞者移“”旁之“羽”于“卒”之上所致。“卒”即“猝”,迅速。,高飞。“卒”与“翾飞”对文。此句形容群巫起舞之状。 展诗:犹陈诗,演唱诗篇。 会舞:犹合舞,众巫群舞。 二句“兮”皆代“而”字。

¹⁰应律:与音律相应。 合节:与节奏相合。此言歌舞与音乐旋律相协。灵:此指东君的侍从。 蔽日:与湘夫人“灵之来兮如云”同义,言侍从之多。 以上乃祀神群女巫所歌。描述歌舞并作的盛况及祭以娱神的拳拳之意。

¹¹青云衣、白霓裳:此指日神的服装与形象。 长矢:长箭。 天狼:星名。晋书 天文志上:“狼一星,在东井东南。狼为野将,主侵略。” 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以”字。

¹²操:持。 余:东君自称。 弧:星名。九星相连似弓,故名。晋书 天文志上:“弧九星,在狼东南,天弓也。主备盗贼,常向于狼。” 沦降:犹沦落、沦亡。此乃东君自谓能保卫国家不受侵略。 援:引持。 北斗:星名,七星相连似斗杓。 酌:斟取。 桂浆:用桂花酿造的酒。 此句承上文,言却敌之后饮酒祝捷。 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以”字。古人凡祭皆有求神降福御敌之目的,故以上四句乃东君自许之言。

¹³撰:洪氏补注:“雏免切。定也,持也。”今齐东方言,凡紧握者皆曰撰,音转如“赞”。余:东君自称。 辔:御马之缰。 驼:洪氏补注:“一作‘驰’。”东行:言日落后由地下冥冥东行,次日又出于东方。此乃“浑天”说之先驱。 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以”字。“以”字因读者以“以”代“兮”而误入。洪氏考异谓一本无“以”字,是也。 以上乃东君所歌。言己享祭之后将为民抵御侵略、防备盗贼。

河 伯¹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横波²。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³。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⁴。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⁵。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灵何为兮水中⁶。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⁷。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⁸。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⁹。

¹河伯:即河神。河伯的神话由来甚古。穆天子传卷一,谓“阳纡之山”乃“河伯 无夷之所都居”。水经注 洛水引竹书纪年:“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冯夷”即“无夷”。庄子 秋水则直称“河伯”,而大宗师所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亦指河伯而言。屈子天问,亦言河伯妻雒嫔事。初学记引孝经援神契云“河者,水之伯”,殆河神称“伯”之因。祭祀河伯之风,春秋 战国颇盛。故史记载有西门豹反对“河伯娶妇”之事。或因左传 哀公六年记楚昭王疾,以“祭不越望”为由不肯祭祀黄河之事,以为楚不当有祭河伯的祭歌,实则此乃史臣言昭王一人独能遵循古礼,非谓春秋时楚不祭河。楚自问鼎中原之后,与晋隔河相望,战斗频繁,无不祭河之理。左传 宣公十二年:楚子“祀于河,作先君宫,告成事而还”,即其例。论语 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此记孔子一人拒祷,不足以证春秋时无祷“上下神祇”之礼。楚昭王之事与此相似。

²女:即汝:河伯称迎神女巫。 九河:指黄河将入海时分为九股,以杀其势。尚书 禹贡:“九河既道。”尔雅 释水释九河为:徒骇、太史、马颊、覆鬴、胡苏、简、絜、钩盘、鬲津。 冲风:王逸注:“冲,隧也。”按古今训诂,“冲”无“隧也”之义。王逸盖据楚地方言为训。隧指两山间的通道,今湖南方言乃称“冲”。两山之间风力最大,俗称“风口”。诗 桑柔:“大风有隧,有空大谷”。即指此。汉书韩安国传颜师古注“冲风,疾风冲突者也”,乃望文生训。 横波:少司命复出此二句,“横波”作“扬波”,义相近,犹言狂涛涌起。 上句“兮”代“于”字;下句“兮”代“而”字。

³水车:河伯水行,故曰水车。 荷盖:以荷叶为车盖。 两龙:山海经 海内北经谓河伯冰夷(郭璞注:“冰夷,冯夷也。”)“乘两龙”。 骖螭:古时一车驾四马,中两马曰“服”,旁两马曰“骖”。螭,无角之龙。“骖螭”即以螭驾于龙之两旁。 上下两句“兮”皆代“而”字。

⁴昆仑:古人谓黄河发源于昆仑山。见尔雅、说文、山海经。 浩荡:无思虑貌。离骚:“怨灵修之浩荡。” 二句“兮”皆代“而”字。

⁵怅忘归:王逸谓“言己心乐志说(悦),忽忘还归也”。按“怅”为惆怅失意,无“心乐志悦”之义。东君、山鬼皆有“憺忘归”之语,言乐而忘归。则此处王逸所据汉本亦当作“憺忘归”。此言河伯与迎神女巫畅游大河上下,乐而忘归。 极浦:遥远的水岸,指上文“九河”、“昆仑”而言。 寤怀:犹言开怀、畅怀。此句言河之远处,令人开怀。 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其”字。 以上河伯所歌。言己伴同迎神女巫畅游大河上下,由下游入海之“九河”直至上游发源之昆仑,乐而忘归。

⁶鱼鳞屋:以鱼鳞为屋盖。 龙堂:壁间画有蛟龙的厅堂。 紫贝阙:以紫纹贝装饰门户。 朱宫:以丹色涂宫殿。 灵:指河伯。三句谓我早已修筑宫殿、装饰祭坛以待河伯,但河伯为何总喜遨游水中不肯来临? 前二句“兮”皆代“而”字,后句“兮”代“于”字。

⁷白鼋:白色大鳖。 逐:随从。 文鱼:有斑纹的鱼。 女:同汝,迎神女巫指称河伯。 河之渚:大河中的洲渚。与河伯游于河渚,即指上文由九河上至昆仑而言。 流澌:解冰随流而下。 纷:指流澌纷然解散之状。 将:犹带领。史记 秦始皇本纪“将军击赵”正义:“将,犹领也。”此“将来下”乃迎神女巫言己带领河伯下临祭坛,与上“流澌”相连成文,犹汉书 郊祀志所记春冰泮解而祷祀于河之礼俗。 上句“兮”代“而”字,中句“兮”代“于”字,下句“兮”代“然”字。以上为迎神女巫所歌。言己早已建筑华丽之祭坛,迎河伯降临享祭。

⁸子:指河伯。 交手:犹拱手。拱必两手相交,故云。 东行:谓顺流东去。 美人:群巫称颂河伯之言。 南浦:南方水滨。 二句言河伯享毕将去而群巫相送。 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于”字。 以上为群女巫所歌。言河伯享毕将归而己送之。

⁹滔滔:水流貌。 来迎:言河水之波来迎河伯。 鳞鳞:群鱼比次之状。 媵予:谓群鱼侍从河伯。予,河伯自称。 二句“兮”皆代“而”字。 以上为河伯所歌。言己回归大河,有波浪相迎,群鱼相随。

山 鬼¹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²。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³。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⁴。被石兰兮带杜蘅,折芳馨兮遗所思⁵。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⁶。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⁷。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⁸。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⁹。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¹⁰。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¹¹。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¹²。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¹³。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¹⁴。

¹山鬼:祭名山大川,乃古礼之常;而“山鬼”之名,则不多见。实则“山鬼”即山神,南楚山神又有其独特的神话色彩。顾成天九歌解疑其与巫山神女故事有关,似近是。虽郭沫若曾认为诗中“采三秀兮於山间”之“於山”即“巫山”,其说不可信(详后注)。但从全诗看,却与高唐、神女赋之内容隐约相似。如作为一个热恋生活、追求爱情的少女形象,她“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不正是神女赋所谓“目略微眄,精彩相授,志态横出,不可胜记”?“云容容兮而在下”、“东风飘兮神灵雨”,不正是高唐赋所谓“云气崪兮直上”、“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留灵修兮憺忘归”之独称“灵修”,不正是巫山神女“愿荐枕席”于“先王”的神话缩影?故九歌之山鬼,殆即楚王室祭祀先王“立庙号曰朝云”之祭歌。

²若:若有所见,疑似之词。 人:指山鬼。 阿:山之曲隅。 被薜荔:谓山鬼披薜荔香草为衣。 带女萝:以女萝为带。女萝,蔓生植物,多附于松柏,又称松萝。 上句“兮”代“于”字,下句“兮”代“而”字。

³睇:说文:“目小视也。”“含睇”指微开其目,目光含而不露。 宜笑:善笑,爱笑。大招亦两见。宜犹“宜人”、“宜春”之“宜”,王逸注:“好口齿而宜笑也。”谓凡口齿好者,则笑得好看。 子:指山鬼。 慕:爱慕。 予:迎神男巫自称。 善窈窕:言善于作态。窈窕,姿态美好。 二句“兮”皆代“而”字。 以上为迎神男巫所歌。言山鬼之美及其对迎己者的倾慕之情。

⁴乘赤豹:言以赤豹驾车。赤豹,指豹毛赤而文黑。 从文狸:以文狸为侍从。文狸,毛黄黑相杂之狸。 辛夷车:以辛夷香木为车。 结桂旗:结桂枝为旗。 二句“兮”皆代“而”字。

⁵被石兰、带杜蘅:与上文“被薜荔”、“带女萝”写山鬼山间独居之服不同,此言山鬼因即将降临享祭而换装。 芳馨:指香花芳草。 遗:赠。 所思:山鬼谓己所思之人。 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以”字。

⁶余:山鬼自称。 处:居住。 幽篁:幽深的竹丛。 险难:犹艰险。独后来:山鬼谓己降临祭坛独迟。 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故”字。

⁷表:祭神时所立木表。国语晋语:“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茆,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韦注:“望表,谓望祭山川,立木以为表,表其位也。”淮南子氾论:“怯者夜见立表,以为鬼也。”是所立之表,或有似鬼神者。 容容:云气浮动貌。 上句“兮”代“于”字,下句“兮”代“而”字。下句今本“兮”下又有“而”字,系后人据语气所臆增,当删。此犹东君“杳冥冥兮以东行”,“兮”本代“以”字,或本臆增“以”字之例。

⁸杳冥冥:阴暗貌。 羌:广雅 释言:“羌,乃也。”“乃”犹竟也。“羌昼晦”言竟在白昼间突然阴晦起来,承上句“云容容”而言。 神灵雨:犹言“神在行雨”。“灵”与“零”通,谓雨飘落。 上句“兮”代“然”字,下句“兮”代“而”字。

⁹灵修:指楚王之主祭者。九歌为国祀之歌,故称。 憺忘归:安乐而忘归。岁既晏:岁既暮,喻年龄衰老。 孰华予:犹言谁能使我永葆青春。“予”乃群女巫代山鬼自称。此与离骚“及荣华之未落”、“及年岁之未晏”立意相近。 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矣”字。 以上为群女巫所歌。言山鬼之来,行云作雨,主祭者安而忘归,山鬼亦当及时行乐。

¹⁰三秀:即芝草。尔雅 释草“苬芝”郭璞注:“芝一岁三华。”按苬与秀同音,“苬芝”即“秀芝”,芝之别种,因其一岁三华,故称“三秀”。 磊磊:乱石堆积状。 蔓蔓:葛藤连延状。 上句“兮”代“于(於)”字,故“兮”下“於”字当为衍文,因后人不知而妄增,与上文“云容容兮而在下”误衍“而”字同例。 或释“於山”为“巫山”,非是。

¹¹公子:山鬼称己所思之人。 怅忘归:言望人未见,怅然忘归。 君:指上文“公子”。 我:山鬼自称。 不得闲:山鬼推想谅解之词,言公子非不思我,特因“不得闲”耳。此与湘君“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命意不同。 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焉”字。 以上为山鬼所歌。追诉与“公子”相见之难,及其谅解之意。

¹²山中人:指山鬼。芳杜若:芳香的杜若。 石泉:山泉。 荫松柏:以松柏为荫庇。 君:指上文“山中人”,即“山鬼”。 我:男巫自称。 然疑:犹言将信将疑。 此句谓正由于你思我之深,故对我的爱情产生了怀疑。 上句“兮”代“如”字,中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焉”字。

¹³填填:雷声。 冥冥:阴雨貌。 猨:即猿。 啾啾:猿鸣声。 又:一作“狖”,猿类。 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然”字。 以上乃迎神男巫所歌。与“山中人”(山鬼)追述相见之难,并致以宽慰之意。

¹⁴飒飒:风声。 萧萧:木声。 徒:空。 离忧:陷于忧愁之中。 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焉”字。 以上为群女巫所歌。承上文代抒山鬼别后之苦。

国 殇¹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²。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³。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⁴。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⁵。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⁶。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⁷。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⁸。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⁹。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¹⁰。

¹国殇:国家为死难者举行的祭祀。“殇”即礼记 郊特牲“乡人”之“”,音同字异;亦即论语 乡党“乡人傩”之“傩”,同事异名。郑玄注郊特牲:“,强鬼也。”古人欲借强鬼之力除灾,故祭之。韦昭注楚语“殇宫”:“若今世云能使殇矣。”是“使殇”之俗,魏 晋之际犹行于世。乡人祭之曰“乡殇”,国家祭之曰“国殇”。“殇”之本义为未成年而夭亡;此国殇所祀则专指战死者,故国殇末句称之为“鬼雄”。古时凡祭行傩,必使巫觋扮强鬼,进行“索室”“驱疫”,以达消灾却敌之目的,故此章所写,即祭礼时“强鬼”或巫觋所唱。

²吴戈:吴地出产的剑戈。周礼考工记云:“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使然也。”一九七八年湖北随县出土战国曾侯乙墓竹简记随葬武器有“楚甲”“吴甲”“弓”等,故当时楚有“吴戈”或“秦弓”本不足奇。或说“吴戈”当为“吾科”,乃盾名;但下文“秦弓”又当作何解? 犀甲:以犀牛皮为甲,取其坚。荀子 议兵:“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如金石。”史记 礼书引作“坚如金石”。 错毂:指车轮互相交错。 毂,车轮中部圆木,所以固轴者,此代指车轮。 短兵:战国时军队编制的名称,即将帅的卫队,因持刀剑等短兵器而名。商君书 境内:“……国封尉,短兵千人;将,短兵四千人。”此言敌军逼近帅车,卫队直接与其交战。二句“兮”皆代“而”字。

³敌若云:形容敌人众多。 矢交坠:言两军对射,流矢交互落地。 二句“兮”皆代“而”字。

⁴凌:侵犯。 余:巫扮将帅自称,下同。 阵:朱熹引一本作“陈”,是,指军事陈列之状。 躐:践越。 行:行伍。 左骖:古人一车四马。中两马称服;左右两旁之马称骖。 殪:死。 右:承上文“左骖”,指右骖。 刃伤:为锋刃所伤。 二句“兮”皆代“而”字。

⁵霾:与“埋”通。 絷:绊系。埋轮絷马,是古代的一种军事行动,即在对阵失利时,以此表示至死不退。孙子九地篇:“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曹注:“方马,缚马也。”王逸注:“终不反顾,示必死也。”得其义。 援:执。玉枹:饰玉的鼓槌。古者战事以击鼓进,以鸣金退,皆由将帅掌之。故此言援枹击鼓以进,乃将帅之事。 二句“兮”皆代“而”字。 以上阵亡将士(巫扮)所歌。言己在战争危急之际埋轮系马,拼死一战。

⁶天时坠:洪兴祖引文苑“坠”作“怼”,注家多从之。但据王逸注“坠,落也”,则汉代古本作“坠”无疑。按屈赋称“时”多与“日”义通,指太阳。如离骚有“日忽其将暮”,又有“时暧暧其将罢(疲)”之语。故此“天时坠”即谓太阳已落。 威灵:神灵。此言鏖战至暮,天地昏暗,神灵震怒。 严杀:残酷的搏杀。 尽:指敌我双方死伤殆尽。 原:即原野。洪、朱二氏皆谓“壄”古“野”字,然世传各本“”皆误作“壄”,实则当从“予”声,从“矛”不通。

⁷反:通“返”。此指战士为国捐躯疆場而不得回返。 忽:远貌。与怀沙“道远忽兮”之“忽”同义。 超远:即迢远。 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其”字,与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句式相同。

⁸挟:持。 秦弓:秦地所产良弓,见前注。 首身离:芙蓉馆本作“首虽离”。战国策 秦策:“首身分离,暴骨草泽。”知其为古成语。 惩:王注误作“忞”,因受创而惩戒。“心不惩”犹言至死不悔。 二句“兮”皆代“而”字。 以上阵亡将士(巫扮)所歌。言己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⁹诚:实在,真是。 勇:勇敢。 武:威猛。 又以:又且。惜往日:“虚惑误又以欺”,与此同义。 此句言实在是既勇敢又威猛。 凌:侵犯。 二句“兮”皆代“而”字。

¹⁰神以灵:言战士既死之后,其神亦灵。“以”犹“亦”,古书多互用。 子魂魄:洪氏补注:一作“魂魄毅”,一作“子魄毅”。“子”犹九歌他篇尊称对方,此乃祭神巫觋对战死者之尊称。句言你们的魂魄不愧为鬼中雄杰。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乃”字。 以上为祭神巫觋所歌。言战士勇武刚强,死后魂为鬼雄,受人敬仰。

礼 魂¹

盛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²。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³。

¹礼魂:九歌每章题名皆与内容相应,惟礼魂则否。或以礼魂为前十章送神之总曲,但天神地祇古无称“魂”者。故以此为国殇乱辞,其说近是。国殇末句“子魂魄兮为鬼雄”,正与礼魂之名相承。盖国殇之祭皆由男巫出场,而结尾礼魂则系群女巫歌舞礼赞之辞。九歌他章亦有类似之乱辞,但未题辞名。故国殇乱辞或本无题名,特后人别加批注于句旁,以明其与国殇正文之别,后遂以讹传讹,误为脱离国殇而独立之章。此殆王逸九歌 序中所谓“章句杂错”之一端欤?

²盛礼:洪氏补注本作“成礼”。“成”“盛”古多通用。此言“成礼”,指上文国殇之祭礼行将结束。会鼓:楚祭舞必击鼓。众鼓齐鸣,故曰“会鼓”,犹东君之“会舞”。 传芭:谓舞时以花相传。“芭”即“葩”之异文。说文:“葩,华也。”代舞:更叠起舞。殆即山海经的“九代”之舞。“会鼓”与“代舞”并举,即淮南子修务所谓“鼓舞”。姱女:美女,指参加歌舞的女巫。倡:即唱,歌唱。容与:从容有度。 上句“兮”代“而”字,中句“兮”代“以”字,下句“兮”代“而”字。

³春兰秋菊:指天时代谢,百花永芳。 终古:长久永恒。 二句谓天时无尽,祭享亦不绝也。

此章为群女巫集体舞蹈时所唱。乃国殇之乱辞。

天问

【解题】

“天”为宇宙万物之总称;所问者广,故曰“天问”。

天问之作,王逸楚辞章句 天问序认为是屈原放逐时观楚先王庙堂壁画所绘天地山川神灵圣贤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考远古庙堂壁绘故事,由来尚矣。王逸之说不为无据。对于天问写作时地,古今学者多所推定。如果天问之作确实受到先王庙堂壁画之启示,则其时地当在流亡汉北之时。因近代考古发现,汉北 丹淅之地乃楚先代都城所在,贵族陵墓甚多,当时先王庙堂必有存者。屈原行经其地,触目生情,赋天问篇,其可能性是很大的。但这最多只能说是临时的创作契机,更重要的则是时代思潮给屈子的影响。战国之世,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对宇宙之形成、历史之演变、神话之流传、物象之奇瑰,各家皆从不同角度有所探索。如庄子之问天运,邹衍之推验物理,孟子之论辩唐 虞 夏 商古史等,这正是战国的时代思潮。而屈原本着怀疑与批判之精神,大胆地对天文、地理、神话、历史等提出了许多探索性的疑问和诘难,企图对天人之际进行一番新的思考,借以推往知来,以古鉴今,抒泄个人的不平与愤懑,这就构成了天问不朽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

天问的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既不同于哲学家的确立答案,也不同于科学家的推定结论,更不同于宗教家的建立神权,而只是用问而不答的启迪语气,促使人们对真理的不断求索。

天问并非“文义不次叙”,亦很少错简,而是结构有序,耐人寻绎。其叙事之法有四:一是类叙,即以性质相同的事类为序,如问天、问地;二是顺叙,即以史事时代先后为序,如问夏、商、周三代之嬗递;三是回叙,即问及某一朝代之事而回环叙述,反复追问;四是杂叙,即杂取性质不同的事类,缀于一篇之末。至于天问句式,虽以四言为主,又杂以三言、五言、六言、七言,活泼多变。以四句为一节,而问式结构计有三十多种;如将句之长短计入,则全篇几无相同的句式。此诚千古之奇文,“问体”之绝唱也。

曰:¹遂古之初,谁传道之²?上下未形,何由考之³?冥昭瞢闇,谁能极之⁴?冯翼惟像,何以识之⁵?明明闇闇,惟时何为⁶?阴阳三合,何本何化⁷?圜则九重,孰营度之⁸?惟兹何功?孰初作之⁹?斡维焉系?天极焉加¹⁰。八柱何当?东南何亏¹¹?九天之际,安放安属¹²?隅隈多有,谁知其数¹³?天何所沓?十二焉分¹⁴?日月安属?列星安陈¹⁵?出自汤谷,次于蒙汜¹⁶。自明及晦,所行几里¹⁷?夜光何德,死则又育¹⁸?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¹⁹?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²⁰?伯强何处?惠气安在²¹?何阖而晦?何开而明²²?角宿未旦,曜灵安藏²³?

¹曰:发问之辞。此用以总起全篇。

²遂古:远古。“遂”即“邃”。离骚有“邃远”一词,邃即远也。 传道:传说。

³上下:指天地。未形:未形成。考:考定。 二句问对天地未形成之前,何从考知其事。此节盖屈原对当时盛行的如驺衍的“先序今,以上至黄帝……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史记 孟荀列传)的推演术的诘难。

⁴昭:字本当作“昒”,形近而误作“昭”。说文 日部:“昒,尚冥也。”古义同“昧”。冥、昒、瞢、闇,皆言混沌未辟之象。四字同义联叠,屈赋有此通例。 极:追究。 二句问在混沌黑暗之中,谁能追究出宇宙的形态。

⁵冯翼:元气盛满貌。淮南子天文:“天墬未形,冯冯翼翼。”高诱注:“冯翼,无形之貌。”惟像:据韩非子,像之本义为想像,与形象之义有别。故淮南子精神云:“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二句问所谓元气冯翼,只是想像,凭什么能辨认其形状。

⁶明明闇闇:指昼明夜暗。 惟:语气词。 时:时间。 二句问昼夜划分,明暗往还,形成“时间”,但时间又是什么东西。

⁷阴阳三合:即阴阳参合。“三”“参”古通用。庄子 田子方言阴阳“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淮南子天文言“阴阳和而万物生”,皆阴阳参合之意。本:本体。化:变化。二句问阴阳参合而生万物,然而何者为本体,何者为变化。战国时之阴阳造物论者曾提出“体”、“化”问题,如吕氏春秋 大乐云:“万物所出,本于太一,化于阴阳(今本“本”作“造”,旧校云“一作本”)。”屈原对此提出了疑问。以上十二句,是对宇宙起源问题的提问。

⁸圜:指天体。 九重:古人想像天体高远,犹如层层叠合。九,数之极。 营:借为“环”。 度:量。 二句问天宇有九重,是谁去环绕测量的呢。

⁹兹:此,指上文的“九重”。 功:与“工”通。何功,叹其工程之浩大。 二句问天体九重之巨大工程,是谁开始建造出来的。这是对“九重”说的质诘。

¹⁰斡:古盖天学说认为天似盖笠,故“斡”指伞盖顶端的保斗,详桓谭新论。维:说文 糸部:“维,车盖维也。”指盖间相连系的绳索。 天极:指“北斗极,天枢”而言,亦详新论。 加:置。 二句问所谓天似盖笠,则盖顶与绳又系于何处,天之枢轴又安放在哪里。战国时已有盖天之说,故诘之。

¹¹八柱:传说中撑天的八根支柱。 当:相值。 东南:疑当为“西北”之误。盖浅人据下文“墬何故以东南倾”而臆改。因为此处乃问天而非问地,与上二句皆为诘问盖天学说。北极在北,故盖天论又有“天如倚盖”之说(见晋书 天文志),“天倾西北”之说亦因此而生。所谓“西北何亏”,亏即塌陷之义。 二句问古有八柱撑天之说,这八柱究竟撑在天的何处,天之西北为何又垮塌下了呢。案:淮南子载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故下文云“天倾西北”,即承“天柱折”而言;云“地不满东南”,亦上承“地维绝”而言。屈原此处所问为“八柱”,即天之八柱,然则所“亏”者自当为“西北”而非“东南”。此事王逸本已误,故辨之如上。

¹²九天:古人将天宇分成中央与八方(参吕氏春秋 有始等),故曰“九天”。 际:边际。 放:至。 属:连接。 二句问九天之间的边际各至何处,又相连接于何处。上文问“圜则九重”,言其高也;此问“九天”,言其广也。

¹³隅隈:角落。 古人有九天多角落之说,如淮南子天文“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十九隅”,即其遗说。所以屈原问九天之际究竟有多少角落,谁能知其数。

¹⁴沓:会合。 十二:十二次。古人以为太阳、月亮沿黄道运行,每年会合十二次,于是将黄道周天分为十二段,各十二辰,亦称十二次。 二句问天上何处是日月会合之所,十二次又是如何划分出来的。

¹⁵属:系属。 列星:众星。 陈:排列。 二句问日月在天何所系属而不坠,众星又如何排列得有条不紊。 以上四句总问天体,下面则分问日月星辰。

¹⁶汤谷:日出处。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尚书 尧典作“旸谷”。 次:宿。蒙汜:日入处。尚书 尧典作“昧谷”。蒙汜即昧谷,“蒙”、“昧”一声之转,故淮南子天文云:“日出于旸谷……沦于蒙谷,是谓定昏。”

¹⁷自明及晦:言日行之一昼,从朝至暮。以上四句问日。

¹⁸夜光:指月亮。 德:同“得”。庄子 天地:“物得以生谓之德。” 则:而。育:生长。 二句问月亮凭什么得以死而复生。古人对月之圆缺,有“生魄”、“死魄”之称,故有此问。

¹⁹厥:其。 利:利益。 维:语气词。 顾菟:即“於菟”,指虎。左传 宣公四年:楚人“谓虎於菟”。 “顾菟”与“於菟”一声之转。中原地区本有月中有兔的传说,而此传说传入楚地之后,因楚人称虎为“於菟”,故将月中有兔之传说演化为月中有虎之神话。 二句问传说月中有於菟,这对月又有何利益。以上四句问月。

²⁰女岐:星名,即九子母。章句本作“女歧”,同。 合:各本衍。王逸注“无夫而生九子”云云,是王逸本无“合”字。 二句当作“女岐无夫,焉取九子”。 取:得。史记 天官书“尾为九子。”索隐:“子必九者,取尾有九星也。”尾有九星之天象,演化为女岐九子之神话,故屈原设问。

²¹伯强:箕星风伯神,即山海经海外北经所谓的北方禺强神。淮南子墬形谓“隅强,不周风之所生也”,此当指风之厉者而言,在天则为箕星,故汉书 天文志云:“箕星为风。”又风俗通义礼典:“风师者,箕星也。”独断亦云:“风伯神,箕星也。”天问上言尾星,此言箕星,意相连承。 惠气:犹惠风。古人称风为气。广雅 释言:“风,气也。”亦即庄子 齐物论所谓“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惠风,指风之和者。 二句问暴厉的风神伯强何所居处,和畅的惠风又从何处而来。

²²阖:闭。

²³角宿:东方七宿之首,古天文家谓为天门(参史记 天官书索隐引石氏星经、晋书 天文志等)。 曜灵:太阳。远游“耀灵晔而西征”,亦指太阳。广雅 释天:“曜灵,日也。” 以上四句问为何天门闭而晦冥,开而明晓;天门未开之时,太阳又藏在何处。此盖对以角宿为天门之说提出诘难。 以上问星辰。

以上第一段,问宇宙、天象、日月、星辰。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¹?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²?鸱龟曳衔,鲧何听焉³?顺欲成功,帝何刑焉⁴?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⁵?伯禹腹鲧,夫何以变化⁶?纂就前绪,遂成考功⁷。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⁸?洪泉极深,何以窴之⁹?地方九则,何以坟之¹⁰?河海应龙,何尽何历¹¹?鲧何所营?禹何所成¹²?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¹³?九州安错,川谷何洿¹⁴?东流不溢,孰知其故¹⁵?东西南北,其修孰多¹⁶?南北顺,其衍几何¹⁷?昆仑 县圃,其凥安在¹⁸?增城九重,其高几里¹⁹?四方之门,其谁从焉²⁰?西北辟启,何气通焉²¹?日安不到,烛龙何照²²?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²³?何所冬暖?何所夏寒²⁴?焉有石林?何兽能言²⁵?焉有虬龙,负熊以游²⁶?雄虺九首,儵忽焉在²⁷?何所不死?长人何守²⁸?靡蓱九衢,枲华安居²⁹?一蛇吞象,厥大何如³⁰?黑水 玄趾,三危安在³¹?延年不死,寿何所止³²?鲮鱼何所?鬿堆焉处³³?羿焉日?乌焉解羽³⁴?

¹任:胜任。 汩:说文 水部:“汩,治水也。” 鸿:与“洪”同。荀子 成相:“禹有功,抑下鸿”,“鸿”字用法同。 师:众人,指尧时群臣。 尚:举荐。 之:代鲧。

²佥:皆。 课:试。 尧时群臣举鲧治水之事,见尚书 尧典。 四句问鲧如果不能胜任治洪水之事,为何众人要举荐他;而且众人皆说不必担心,何不让他试一试。

³鸱:鸱鸺,猫头鹰类。 曳:拖拉。 衔:口含。长沙 马王堆 汉墓出土帛画有一鸱鸺立龟背,而龟正从水中爬向高处。此或即神话中鲧治水时有鸱、龟相助之事。拾遗记:“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殆亦与此事有关。 二句问鸱龟曳衔以助治水,鲧为何能听从它们。

⁴顺欲:言依鲧之想法。 刑:治罪。帝刑鲧之事,参见离骚“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注。

⁵遏:幽闭。 三年:言时间长。 施:一本作“”。义为缓解,即赦罪之意。故书多载帝殛杀鲧于羽山,如礼记 祭法云“鲧鄣鸿水而殛死”,然疏引郑玄云:“鲧非诛死。鲧放居车裔,至死不得反于朝。”此正所谓“永遏在羽山”、“三年不”之义。

⁶伯禹:伯为禹之封爵,又见逸周书尝麦解。 腹:一作“愎”,兹从章句本。王逸注:“言鲧愚狠,腹而生禹。”此言禹出于鲧之腹,乃神话传说。初学记二二卷引归藏、山海经 海内经亦有此说。 二句问禹既出鲧腹,怎会发生变化。此问引起下文“纂就前绪,遂成考功”、“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之义。

⁷纂就:继承。 前绪:前人业绩,此指鲧的治水事业。 考:父死曰考,此指禹父鲧。 二句言禹继承了鲧的治水工作,而且完成了乃父未竟之业。

⁸续初:继续鲧的治水工作。 厥:其,代禹。 谋:指治水措施。 二句问禹本来是继续鲧的治水工作而成功的,为何又说他的治水法与乃父不同。此因战国时传说,多谓鲧堙洪水而失败,而禹导洪水而成功。但据山海经大荒北经、庄子天下、淮南子墬形等书载,鲧、禹治水并无异法,皆用堙填,故屈原有此质诘。此又与离骚等篇同情于鲧有关。盖鲧之获罪,诚如山海经 海内经所谓“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又即离骚所谓“婞直方命”(即尚书 尧典所谓“方命圮族”),以及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吕氏春秋行论所记反对尧传位于舜,并非因治水无功。

⁹洪泉:即“鸿渊”。天问前云“不任汩鸿”,则“洪”本作“鸿”;“渊”作“泉”,或唐人避高祖讳而改。淮南子墬形:“鸿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里,有九渊,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正解此问。 窴:即“填”。

¹⁰方:分别。国语 楚语下记楚大夫观射父言“不可方物”,韦注:“方,犹别也。” 九则:等划物为则。九则谓九州。 坟:土之高者。此用作动词,乃积土使高之义。 禹之治水,既与父同,用堙塞,故“窴之”、“坟之”皆积土以成高地。此事典籍亦多言之(见国语 周语下、淮南子齐俗等)。 以上四句问洪水极深,是怎样被填平的;地分九州,是怎样堆起来的。

¹¹二句,据洪兴祖楚辞考异,一本作“应龙何画?河海何历?”据今本楚辞章句王逸注及引“或曰”两说,似早已传有两个不同的本子。但前说与禹治水不相关,后说则谓“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所注(二字章句本作“径所”)当决者,因而治之也”;洪兴祖补注所引山海经 图亦有此说。而且,以天问四句一节、每节一韵例之,则凡二句孤立成节者,则二句必自为韵。从后说,则“画”、“历”二字相叶。 应龙:即“鹰龙”之借字,指龙之有翼能飞者。 二句问禹之治水,应龙为何以尾画地;河海为何按其所画而各有所归。

¹²营:营度、经营。 成:完成、成功。 二句总结“不任汩鸿”以下诸问,谓鲧、禹父子治水,谁经营,谁成功。屈原不赞同鲧堙禹导之说,认为鲧、禹父子同科,故反复问之。

¹³康回:奸邪,此指共工。诅楚文谓楚怀王“康回无道,淫佚甚乱”,是“康回”即奸邪之意。字或作“奸回”(左传 宣公三年、襄公二十三年)。屈赋于此以德性代人名,与尚书 尧典称共工为“庸违”,同例。冯怒:盛怒。 墬:古“地”字。 东南倾:向东南方倾斜。 神话称共工与颛顼争帝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天维绝,地柱折,于是天倾西北,地倾东南(参淮南子天文、原道)。 二句问共工盛怒,为什么就能使地的东南倾塌。

¹⁴九州:禹治水奠高山大川,而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见尚书 禹贡)。 错:即“措”,安置。 洿:深凹之水。二句问九州是怎样被安置的,川谷之地又为什么如此洿下。

¹⁵溢:满溢而出。 二句问江河东流入海,而海不溢满,谁知这是什么缘故。古有“东海之外有大壑”之说(参山海经 大荒东经、列子 汤问),实为无底之谷的传说。庄子 秋水亦有“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之说。

¹⁶修:长。 二句问大地横之东西、纵之南北,哪个距离更长些。

¹⁷顺:狭长。即“椭”。 衍:延。 古人推度地之东西、南北距离,管子 地员与山海经 海外东经等各有不同。此既言“南北顺”,则所问者当为东西短而南北长之说。 二句问如果地之南北狭而长,则所长出者究竟有多少。

¹⁸昆仑:中国西部大山。 县圃:传说昆仑山上之高峰,参离骚“夕余至乎县圃”注。 凥:即“居”,此指位置。

¹⁹增城:昆仑山上的高峰。 九重:极言其高。淮南子墬形:“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八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此盖答屈原之问所设之词。

²⁰四方之门:指昆仑山四方之门。山海经 海内西经言昆仑之虚“面有九门”。(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正义引张揖引此经作“旁有五门”,而淮南子墬形又云:昆仑“旁有四百四十门”。总之,昆仑四面都有门,故曰“四方之门”。)从:经由,言出入。 二句问昆仑四方之门,是谁经由出入。

²¹辟、启:开。 气:即“风”,见前“惠气安在”注。淮南子墬形云:昆仑“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 二句问昆仑西北之门开启,什么风通过这里。

²²烛龙:神话传说中照亮北方幽冥无日之国的神,见山海经 海外北经、大荒北经、淮南子墬形等。楚辞大招:“北有寒山,逴龙艳只。”“逴”、“烛”声同。 案“烛龙”盖北极光,古人神异之。 二句问岂有阳光不到之处,为何还要烛龙高照。案此二句自成一节,亦自为韵。

²³羲和:神话中的日御,此指太阳。 扬:读“旸”。说文 日部:“旸,日出也。” 若华:若木之花。山海经 大荒北经:若木在“九阴山”,郭注:“其华光赤,下照地。”古谓烛龙亦“烛九阴”,故屈原连及而问之。 二句亦自成节,“扬”、“光”为韵。

²⁴二句问大地之上何处虽冬犹暖,何处虽夏犹寒。此殆就淮南子墬形所谓“南方有不死之草,北方有不释之冰”之类传说而问之。

²⁵二句问哪里有石林,何处有能言之兽。此指二事,今未见古书中有相关之记载。

²⁶二句自成一节。天问凡二句自成一节者,二句皆自为韵,故此处“虬龙”当为“龙虬”,“虬”与“游”叶。 虬龙:传说有角曰龙,无角曰虬。 负:驮。二句问哪里有龙虬驮负大熊遨游。据陶斋吉金录甫人匜之盖,又博古图商凤匜之盖,皆有一有角有翼之龙负一似虎非虎之兽。盖与龙负熊游之古代传说有关,故屈原问之。

²⁷雄虺:南方的一种毒蛇。 儵忽:疾急貌。招魂:“南方不可以止些……雄虺九首,往来儵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二句问九首之雄虺儵忽之间又去何处。

²⁸何所不死:问何处是所谓的不死之国。山海经 海外南经有“不死民”,大荒南经有“不死之国”,盖古代神话中早有其说,故屈原怪而问之。 长人:招魂:“东方不可以托些,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守:守护、守卫。国语 鲁语下载孔子谓长人防风氏“守封、嵎之山”是也(据孔子说,防风氏高三丈),故屈原问其何守。

²⁹靡蓱:蔓生之蓱。 九衢:即九歧,指蓱之枝茎交错。山海经 中山经有宣山之桑,其枝“四衢”;少室山之木,其枝“五衢”,郭注谓枝交互相重,即其类。 枲:麻名。枲华,麻之花。或即山海经 西山经载浮山所生之“麻叶”、“方茎”、“赤华”之“薰草”。 二句问九歧之蓱、赤华之枲,究竟生在何处。

³⁰“一蛇句”:山海经 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郭璞注引天问本句,“一蛇”作“有蛇”。艺文类聚卷九六引郭氏巴虵赞又云:“象实巨兽,有虵(即“蛇”字)吞之。越出其骨,三年为期。厥大何如,屈生是疑。”是郭氏所见天问本作“有蛇”,后世盖字坏而作“一蛇”。且二句乃问殊方异物之有无,非问事理之然否,故作“有蛇”者是。 厥:其,指蛇。

³¹黑水、三危:尚书 禹贡:“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玄趾:疑即“交阯”,“交”、“玄”形近易误。交阯,今五岭以南一带。 安在:上承三地而言。

³²二句问黑水、交阯、三危这些地方是否有延年不死之事。此亦问殊方异事之有无,非问不死之原因。穆天子传:“黑水之阿,有木禾,食者得上寿。”又吕氏春秋 求人:“南至交阯……羽人裸民之处,不死之乡。西至三危之国,巫山之下,饮露吸气之民。”淮南子时则:“三危之国,石室金城,饮气之民,不死之野。”此皆黑水、交阯、三危之人长寿不死之传说,而为屈原所疑。

³³鲮鱼:鱼名,以陆居而得名。王逸注:“鲮鱼,鲮鲤也,有四足,出南方。”据山海经南山经:“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其名曰。”“陵居”即“陆居”;“其名曰”即名“鲮”,因“陵居”而得名。因传说中此鱼不居于水而居于陆,故屈原问焉。 所:洪兴祖楚辞考异云一本作“居”,义胜。 鬿堆:鸟类。山海经 东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因为鸟类,故此经称“鬿雀”。又广韵灰收“”字,从鸟声。即“堆”之初文,则天问作“鬿堆”自有来历。

³⁴羿:古之射日者。:射。 乌:传说日中有乌。 解羽:古谓乌死曰解羽。山海经 海内西经:“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穆天子传亦有“硕鸟解羽”之语。 昔有十日并出而羿射九日留一日的神话(见淮南子本经),故二句问羿在何处射落九日,日中之乌又死于何处。

以上第二段。问地形、山川、方物诸事。因禹治水土、定山川、分九州,故以其事引起。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¹。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于台桑²?闵妃匹合,厥身是继³。胡维嗜欲不同味,而快鼌饱⁴?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⁵。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⁶?皆归,而无害厥躬⁷。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⁸?启棘宾商,九辩九歌⁹。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¹⁰?帝降夷羿,革孽夏民¹¹。

胡夫河伯,而妻彼雒嫔¹²?冯珧利决,封狶是¹³。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¹⁴?浞娶纯狐,眩妻爰谋¹⁵。何羿之革,而交吞揆之¹⁶?阻 穷西征,岩何越焉¹⁷?化为黄熊,巫何活焉¹⁸?咸播秬黍,莆雚是营¹⁹。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²⁰。白蜺婴茀,胡为此堂²¹?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²²?天式从横,阳离爰死²³。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²⁴?蓱号起雨,何以兴之²⁵?撰体协胁,鹿何膺之²⁶?鳌戴山抃,何以安之²⁷?释舟陵行,何以迁之²⁸?惟浇在户,何求于嫂²⁹?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³⁰。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³¹。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³²?汤谋易旅,何以厚之³³?覆舟斟寻,何道取之³⁴?桀伐蒙山,何所得焉³⁵?妺嬉何肆,汤何殛焉³⁶?舜闵在家,父何以鱞³⁷?尧不姚告,二女何亲³⁸?厥萌在初,何所亿焉³⁹?璜台十成,谁所极焉⁴⁰?登立为帝,孰道尚之⁴¹?女娲有体,孰制匠之⁴²?舜服厥弟,终然为害⁴³。何肆犬体,而厥身不危败⁴⁴?吴获迄古,南岳是止⁴⁵。孰期去斯,得两男子⁴⁶?缘鹄饰玉,后帝是飨⁴⁷。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⁴⁸?帝乃降观,下逢伊挚⁴⁹。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⁵⁰?

¹献功:指平水土,制贡赋。说文 贝部:“贡,献功也。” 降省:外出巡视。 下土四方:当作“下土方”,此诗书成语(诗 商颂 长发),“四”字涉王逸注而衍。下土方,指九州之地。

²嵞山女:嵞,故书多写作“涂”。 通:相爱。 台桑:地名。尚书 益稷记禹“娶于涂山”,吕氏春秋音初详载:“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 二句问禹治水,制九州贡赋,巡省天下,在哪里遇到嵞山氏之女,并与之相爱于台桑。 以下问夏代之事,故从禹与嵞山女之事问起。

³闵妃匹合:即婚配匹合。此四同义单词平列连用之联叠修辞,屈赋多有其例。闵,婚之同音借字。古人凡从“门”得声之字,多与从“昏”得声之字相通。妃,“配”之本字。匹合,亦婚配义。 厥身:指禹。 二句言禹与嵞山女之婚配,是为了生育后代以继其身。

⁴胡维:何为,疑问词。嗜欲不同味:当从洪兴祖考异引一本作“嗜欲同味”。王逸注“与众人同嗜味”,是王逸本作“嗜味同味”。 快:用作动词,以为快。 鼌饱:“饱”与上文“继”不韵,疑当作“饥”。鼌,即“朝”。朝饥,形容男女相思之情。诗 周南 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调饥”即“朝饥”(说文 心部引诗正作“朝”),郑笺:“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饥之思食。” 二句问禹与嵞山氏女何为嗜欲相同,而以此朝饥为快。

⁵启:禹子。 代:取代。 益:禹之臣,传说佐禹治水有功,禹传位于益。 后:君。 卒然:终然。 离蠥:遭祸。“离”通“罹”,遭也;“蠥”,字本当作“辥”,说文 辛部:“辥,辠(罪)也。” 二句言启欲取代益而自立,但终遭罪祸。

⁶惟忧:“惟”当作“罹”,遭遇。 拘:拘禁。 达:逃脱。方言一三:“逃也。”“”、“达”同。 二句问启为何遭遇忧患而又能逃脱拘禁。 以上四句涉及夏初史事:禹曾传位于益,禹子启攻杀益而夺取天子之位。参见晋书 束晳传引纪年、战国策 燕策一以及孟子、韩非子诸书。而天问所记又较详。据天问所言,启之代益作后,争斗非常激烈。益曾拘禁了启,后启竟得逃脱,复攻益而取天下。

⁷皆:指诸益党。 归:归顺。:治罪。“”疑当作“聅”。说文 耳部:“聅,军法以矢贯耳也。”又部:“,穷治罪人也。”(用段玉裁校本)则“聅”即治罪之意。 厥躬:指启。 二句言诸多益党皆归顺并被治罪,而无害于启。

⁸后益:禹曾让天下于益,故称“后益”。 作革:“作”通“祚”。祚革,谓帝位被更易,此指益被启杀。 播降:当为“蕃隆”之同音借字,即兴旺之意。二句承上,问为何益被启所灭,而禹之后又兴旺起来了。

⁹棘:读若“亟”,犹汲汲。 宾商:当作“宾帝”,字形近而误。宾帝,即山海经 大荒西经所谓启“上三嫔于天”。九辩九歌:即大荒西经所谓“得九辩九歌以下”。

¹⁰勤子:指禹。因古谓“禹勤天下”,故称。 屠母:淮南子修务:“禹生于石。”高注:“禹母修己,感石而生禹,拆胸而出。”即此所谓“屠母”。 竟:通“境”。境地,指国之境域。死分境地,言禹死后,启康娱自纵,五观作乱。以上四句与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夫家巷”互相表里,可参前注。屈原盖问:启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九歌,从此康娱自纵。为什么禹生时拆母胸而出,死后又五子作乱,国土分裂。

¹¹帝:天帝。 降:降生。 夷羿:羿乃古代善射者之通名,此指有穷后羿,夏 少康时人。 革:当为“勒”之同音借字(银雀山出土汉简“唐勒”作“唐革”,是其例)。穆天子传注:“勒,劳也。” 孽:祸害。革孽夏民,犹言劳害夏民。左传 襄公四年:“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

¹²胡:何。 河伯:神话中黄河水神。 雒嫔:神话中洛(雒之今字)水女神。妻彼雒嫔:言羿娶河伯之妻雒嫔为妻。羿射河伯事,王逸注与淮南子氾论同。古籍言羿事,史实与神话交错,所处时代迥异,赞誉与贬抑不同。屈原随事而问,今亦随事释之。

¹³冯:本字作“弸”。说文 弓部:“弸,弓强貌。从弓,朋声。”借“冯”作“弸”,犹古借“冯河”为“淜河”。(论语 述而、诗 小雅 小旻以无舟渡河曰“冯河”;而说文 水部:“淜,无舟渡河也。”) 珧:弓以蜃蚌饰两头曰珧(尔雅 释器)。 冯珧:谓彊其弓。 决:骨制钩弦射具。 利决:利其决。凡便于用者皆曰利。 封狶:大猪。方言八:猪,“南楚谓之狶”。

¹⁴蒸肉:祭天帝之肉。蒸,洪兴祖楚辞考异引一本作“烝”。古以牲体升于俎上以祭曰烝。 膏:脂。 后帝:天帝。若:“诺”之借字。 二句问为何羿以所射之狶献祭,而天帝并不嘉诺他。羿淫游好猎,后被家臣所杀,离骚说他“固乱流其鲜终”是也。

¹⁵浞:寒浞,羿之家臣,以为相(左传 襄公四年)。 纯狐:即下句之“眩妻”。眩妻:即“玄妻”。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后夔取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贪惏无餍,忿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 浞娶纯狐:指羿灭封豕,玄妻为羿所得,后又归浞。左传 襄公四年所谓“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是也。羿灭封豕与羿射封狶,以及纯狐与玄妻,皆神话与历史的重叠与演化。 爰谋:与之谋,指浞之杀羿曾与玄妻谋之,故屈原有此问。

¹⁶革:言羿勇力善射,矢能穿革。 交:私下交通密谋。指浞与玄妻及羿之家臣暗中交通密谋杀羿。 吞揆:即“揆吞”。揆,度也,策划之意;吞,灭也。据左传 襄公四年云:羿信浞,“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

¹⁷阻 穷:“阻”即“鉏”;“穷”即穷石,皆地名。 西征:自东向西迁徙。左传 襄公四年:“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乃自东而西,故曰“西征”。 岩:险峰。山海经 海内西经:“昆仑之虚在西北……非仁羿(即夷羿)莫能上冈之岩。” 二句问后羿由鉏迁穷石,又西上昆仑,其险岩是怎样越过的。

¹⁸化为黄熊:左传 昭公七年记子产曰:“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 巫何活焉:鲧化黄熊,属于死而复生,此盖传为神巫使其复活。 前二句问羿事,此二句又问鲧事,此乃天问文例,对于一代之事,往往用回环往复法追问。下文屡见之。

¹⁹咸:皆,指鲧与禹。 播:种。 秬黍:黑色黍。 莆雚:野草。 营:当为“耘”之借字,犹“营魄”之为“魂魄”。耘,锄草。 二句言鲧与禹皆率民治水,种植庄稼,锄除野草。

²⁰何由:什么缘由。 并投:谓鲧成四凶之一,同被投诸四裔。投,弃置,即“遏在羽山”。 疾:罪过。 修盈:犹罪过深重。修,长;盈,满。 二句承上,问鲧、禹既皆平治水土,尧又为什么将鲧投置羽山,说鲧罪恶深重。 屈原怜鲧,故有此问。

²¹白蜺:古人谓雌虹曰白蜺。 婴:颈饰。 茀:首饰。 此句谓以白蜺作头颈的装饰,犹九歌 东君所谓“青云衣兮白霓(同蜺)裳”。 堂:犹堂堂,形容仪容之盛。 二句问嫦娥以白蜺为饰,为何有此盛妆。此盖指嫦娥窃不死药奔月时的容饰。

²²安:何处。 良药:羿从西王母处所得不死之药。 固臧:好好保藏。臧即“藏”。淮南子览冥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姮娥即嫦娥。 本段前问鲧、禹事,此又问羿藏药不固事,皆属夏代,故回环反复问之。

²³天式:自然法则。 从横:即“纵横”,谓阴阳交错。 阳:阳气。 阳离爰死:古人谓人失阳气则死。 二句承上文羿请不死之药而言,盖斥羿请不死药之事。

²⁴大鸟:指羿所射日中之乌。 丧厥体:指日乌被射落。 二句问日中乌为何哀鸣,为何被射落而死。言外之意是日乌犹死,人何能服药而不死?

²⁵蓱号:蓱当为“蛢”之同音借字,参周礼 秋官注。说文 虫部:“蛢,蟥,以翼鸣者。从虫,并声。” 蛢号起雨指蛢号鸣叫而有雨。古人或“蛢”、“”连读,演为雨师之名“屏翳”,王逸注本句曰“蓱,蓱翳,雨师名”是也。伸延又谓水神为“冯夷”。据李淳风乙巳占引连山易:“有冯羿者,得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则又将“冯夷”与“后羿”连系起来。此皆神话由语言因素演化所致。此问盖因上文言羿事而连及。

²⁶撰:通“纂”,聚集。纂体,谓集众物之形体于一身。 协:合。 胁:腋肋之间。协胁,犹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所谓“骈胁”。 鹿:能致风的神鹿,当指飞廉风神。汉书 武帝纪载元封二年作“飞廉馆”,应劭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者也。”晋灼注:“身似鹿,头如爵,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文。” 前问蛢起雨,故此问神鹿致风,连类而及。

²⁷鳌:巨龟。 戴:背负。 抃:舞。 安:安稳。 二句问鳌负山而舞,此山何以能安然放在鳌背上。鳌负山而舞之事,东汉人多言之。王逸注引列仙传:“有巨灵之鳌,背负蓬莱之山而抃舞,戏沧海之中。”张衡思玄赋:“登蓬莱而容与兮,鳌虽抃而不倾。” 以本事考之,此盖承上文问羿、浞之事而连及“鳌载山抃”之神话,因寒浞之子浇(或作奡、傲)强圉多力,即离骚所谓“浇身被服强圉”,而“浇”与“鳌”同音,故多力之浇与戴山之鳌互相演化重叠,被屈原连类而及之。

²⁸释:置。 陵:陆。 迁:移动。 二句亦问浇事。论语 宪问:“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孔注:“奡多力,能陆地行舟。”尚书 益稷亦言傲有“罔水行舟”之事。 二句问浇置舟于陆地而行,又怎能移动。

²⁹惟:发语词。 浇:寒浞之子。 户:家。 二句王逸注:“言浇无义,淫佚其嫂,往至其户,佯有所求,因与行淫乱也。”

³⁰少康:夏后相之子。 厥:其,指浇。 二句问少康杀浇之事。据左传 哀公元年,浇灭夏后相,夏后相之妻后緍方娠,逃于有仍而生少康。后来少康杀浇而灭之。 逐犬:少康杀浇之细节。王逸注:“言夏 少康因田猎放犬逐兽,遂袭杀浇而断其头。”或有所本。又离骚:“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以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可参。

³¹女歧:当为“女艾”形近而误。左传 哀公元年:少康“使女艾谍浇”。 谍,侦伺。 馆同爰止:即止于同馆。此为倒装句,犹下文“南土爰底”。 二句为女艾谍浇之细节,即女艾佯为浇缝裳,舍于同馆而侦伺之。

³²颠易:首身分离。 亲:指女艾本身。 逢殆:遇害。盖女艾为杀浇而侦伺其行动,结果浇虽被杀,女艾自己亦遇害。事件曲折复杂,故屈原问之。

³³汤:殷汤无伐斟寻与覆舟事,而浇有之。且此上下文皆言浇事,故或疑“汤”乃“浇”字之误。 易旅:治军。 厚之:指增强军力。 二句问浇谋治军以攻夏,他又是怎样增强了军事力量的。

³⁴覆舟斟寻:左传 襄公四年云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哀公元年亦云浇“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相”。竹书纪年云帝相二十七年,“浇伐斟寻,大战于潍,覆其舟,灭之。”是此言浇灭夏后相之事。 道:办法。 取:取胜。 二句承上,问浇用什么办法取胜。

³⁵桀:夏末代之君。 伐蒙山:太平御览卷一三五引竹书纪年载:“后桀伐岷山,岷山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岷山”,即韩非子难四“桀索山之女”之“山”,亦即此之“蒙山”。 得:指桀得蒙山二女。

³⁶妺嬉:桀伐有施所得之女(见国语 晋语一)。 肆:弃。汉书 扬雄传下“平不肆险”服虔曰:“肆,弃也。”竹书记桀得岷山二女之后,“而弃其元妃于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闻夏”。“末喜”即“妺嬉”。“闻夏”言伊尹从妺嬉处探得桀之消息,此事吕氏春秋 慎大记之甚详,可参。 殛:放逐。王逸注:“汤放之南巢也。”

³⁷闵:即“婚”,参前“闵妃匹合”注。 父:本作“夫”,形近而误。“夫何”连文,天问屡见。 鱞:即“鳏”,无妻曰鳏。 关于舜之婚配,古有二说:山海经 海内北经:“舜妻登比氏。”礼记 檀弓上:“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郑注谓舜有“三妃”,即舜本有妻,又娶尧之二女。此其一;二、尚书 尧典:“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于是尧以二女妻之。二句对此二说发问,故曰舜在家本有婚配,又何以说他是鳏夫。 从此二句至“孰期去斯,得两男子”,皆问舜事。天问涉及古代历史传说,对夏、商、周三代皆上溯到尧 舜时代。因三代之始祖禹、契、稷皆活动于尧 舜之时,故本段问夏代之事,又回溯尧 舜。

³⁸不姚告:即“不告姚”。姚,舜姓。此代指舜之父母。 二女:尧之二女。亲:结婚。 二句问尧不告诉舜之父母,二女如何行成婚之礼。关于尧不告姚,孟子 万章上记万章问孟子曰:“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万章又问:“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孟子答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屈原之问,即针对这类言论而发。

³⁹厥:其,指舜。 萌:即“民”,经传多通用。 厥萌在初:指舜当初为民。亿:猜想。 二句问舜当初为民之时,怎么想得到这些。

⁴⁰璜台:玉台。指舜登帝之台。 十成:十层,言其高耸。 极:至。屈赋多用“极”表“至”义。如九歌 大司命“老冉冉兮既极”、九章 惜诵“曰有志极而无旁”等。 二句问玉台高耸,谁至其顶。此即言舜登位之事。

⁴¹登立:登位。古“位”作“立”。 道:即“导”。 尚:上。 二句问舜登帝位,是由谁导而上至的。

⁴²女娲:当作“女婐”,指尧之二女。孟子 尽心下云舜为天子,“二女果”,赵注:“果,侍也。”而说文 女部:“婐,也。一曰:女侍曰婐。读若。……孟轲曰:舜为天子,二女婐。”是许氏所见汉世孟子本作“女婐”。“女婐”即舜所妻尧之二女。古籍从“果”从“呙”之字多互通,故“女娲”即“女婐”之异文。女娲的传说固早,然至秦 汉之际,女娲为帝的传说尚未形成。山海经 大荒西经之女娲非女帝;史记 夏本纪的正义引帝系、索隐引世本,并谓涂山氏女名女娲,亦非女帝。汉代始有女娲配伏羲、女娲补天、女娲化万物、女娲抟黄土为人等传说。又,屈原天问,凡问三代事,上及尧 舜而止,不及上古,故不会问及女娲登帝之事。 体:即“礼”,二字古通用。 女婐有礼,言二女能以礼事舜。 制匠:犹言培育教养。制训“作”,匠训“养”。(七谏 哀命“念私门之正匠”王逸注:“匠,教也。”) 二句问二女能以礼事舜,是谁培育教养的。史记五帝本纪记二女甚有妇道;列女传 有虞二妃传又记舜父瞽瞍与舜弟象共谋害舜,二女配合营救舜屡次脱险;孟子 万章上谓象欲妻二女而未得逞。此皆二女有礼之事。

⁴³服:依从。 厥弟:其弟,指象。 为害:被象所加害。

⁴⁴肆:放纵。 犬体:洪兴祖考异:一作“何肆犬豕”。王逸注“象无道,肆其犬豕之心”,则王逸本作“犬豕”。据孟子 万章上,象不但屡害舜,而且欲占二嫂,此盖犬豕之心也。 厥身:指象。象虽害舜,而舜事之弥谨,且封之有庳(孟子 万章上),盖“厥身不危败”之意。

⁴⁵吴:当为“虞”之同音借字,指虞舜。“吴”、“虞”古多通用,如诗 周颂 丝衣“不吴不敖”,史记 孝武本纪“吴”作“虞”;左传 僖公五年“虞仲”,汉书 地理志作“吴仲”。迄古:犹言“终古”,指舜终其天年而以寿考闻。 南岳是止:即止于南岳,谓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之事。参离骚“朝发轫于苍梧”注。

⁴⁶期:预料。 去:一本作“夫”,是。夫,于。 斯:此,指南岳。 两男子:指有虞氏之舜和舜子商均。山海经 大荒南经记舜葬苍梧之野,商均(经作“叔均”,即商均,说参郭注)亦葬焉。 此二句承上,问谁预料在此并葬舜之父子。

⁴⁷缘:饰边。 鹄:治象牙之称,见尔雅释器。此以“缘鹄”“饰玉”对举,则“鹄”指代象牙,此乃以加诸事物的动态代替事物名称之借代用法。 后帝:天帝。 二句言伊尹用象牙和玉石所装饰的俎豆祭飨天帝。

⁴⁸承谋:奉命图谋。 承谋夏桀,指伐桀之事。 以上四句言伊尹事。据墨子 尚贤中,伊尹本为有莘氏女之私臣,为庖人。又据吕氏春秋 本味,汤得伊尹之后,伊尹说至味,以言天子圣王之道。知伊尹善俎豆之礼,更知天子之事,此即前二句所由来。又据前注“妺嬉何肆”二句已言伊尹用谋图桀,为“何承谋夏桀”二句所问。

⁴⁹帝:指汤。 降观:下视。 伊挚:即伊尹。挚,伊尹之名。

⁵⁰条放:汤败桀于鸣条,因而流放之,故曰“条放”。 致罚:尚书 汤誓序:“伊尹相汤伐桀。”又:“汤曰:‘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 黎服:当作“黎民”。王逸注:“天下众民大喜悦也”,是王逸本作“黎民”。服,古作“”(说文 又部),与“民”形近易混。“民”误作“”,又变为“服”。 大说:大悦。吕氏春秋 慎大:“汤立为天子,夏民大悦。” 以上四句言汤得伊尹及灭夏之事。

以上第三段。问夏代兴亡之事。

简狄在台,喾何宜¹?玄鸟致贻,女何喜²?该秉季德,厥父是臧³。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⁴?干协时舞,何以怀之⁵?平胁曼肤,何以肥之⁶?有扈牧竖,云何而逢⁷?击床先出,其命何从⁸?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⁹?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¹⁰?昏微遵迹,有狄不宁¹¹。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¹²?眩弟并淫,危害厥兄¹³。何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¹⁴?成汤东巡,有莘爰极¹⁵。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¹⁶?水滨之木,得彼小子¹⁷。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¹⁸?汤出重泉,夫何辠尤¹⁹?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²⁰?

¹简狄:有娀氏二女之一。 台:犹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之“瑶台”,参前注。喾:帝喾,高辛氏,商奉为始祖。 宜:即“仪”,匹偶。诗 大雅 烝“我仪图之”毛传:“仪,宜也。”郑笺:“仪,匹也。”二句问简狄居瑶台之上,帝喾何以能与之匹偶婚配。 以下问商代之事,故从简狄生契问起。

²玄鸟:燕。 致贻:送礼。贻,礼物。参离骚“凤皇既受诒兮”注。 喜:当从洪兴祖考异引一本作“嘉”(续汉志礼仪志注引正作“嘉”),与上文“宜”同在古韵歌部,作“喜”与古韵不合。嘉,生子,参离骚“肇锡余以嘉名”注。二句问玄鸟遗卵,而简狄为何会生契。诗 商颂 玄鸟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屈原盖不信此说,故有此问。

³该:商之先公,即“亥”。 秉:秉承。 季:亥之父。 臧:善。 二句言亥能秉承父季之遗德,故为所善。王国维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论天问之“该”,即卜辞所祭之王亥。卜辞又有季,王亥之父。

⁴胡:何。 弊:困厄。 有扈:当作“有易”,形近而误(易,金文作,右半似“户”;而扈本只作“户”)。 牧夫牛羊:谓亥为有易氏牧牛羊。山海经 大荒东经:“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王亥本商室之先,而在有易仆牧,故屈原问之。

⁵干协:盾名。亦称“胁盾”。管子 幼官有“胁(即协)盾”,注云:“盾或著之于胁,故曰胁盾。”干协之舞,或似所谓“万舞”,有蛊惑淫事之作用(参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楚令尹子元蛊文夫人事)。 怀:思。指亥思有易之女。

⁶平胁曼肤:言有易女之美貌。 胁:胁骨。平胁谓肌肉丰满不见胁骨。 曼肤:细嫩的皮肤。大招:“曼泽宜面,血气盛只。” 肥:肥美。古人以肥硕为美。 以上四句问亥常持盾而舞,为何如此怀念有易之女;她丰满柔嫩,又凭了什么。

⁷有扈:亦当作“有易”。 牧竖:指亥。竖,贱称。山海经 海外东经称“竖亥”。因其为牧,故曰。 逢:遇。 二句问亥是有易氏牧牛的贱人,为何竟与有易之女相逢而合好。

⁸击床:谓杀亥。 先出:指有易之女先出。 其命:指亥之命。 二句问亥被杀于床,而有易氏之女先出而走,亥之命归何处。 以上从“该秉季德”至此,皆问亥之事。据山海经 大荒东经:“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郭注引竹书:“殷侯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也。”下文所谓“昏微遵迹,有狄(易)不宁”,亦指此事。

⁹恒:即王亘,卜辞中有“王亘”,王国维谓即天问之“恒”。恒,季之子、亥之弟。 朴牛:即“服牛”,可以驾车之牛。山海经 大荒东经作“仆牛”,吕氏春秋 勿躬:“王冰作服牛”,世本:“胲作服牛”(初学记卷二九、太平御览卷八九九引)。“胲”即“亥”,“冰”(金文作“”)与“亥”形近而混。“服牛”为正字,“朴”、“仆”其借字。 二句问恒秉承父德,又从何获得其兄之服牛。 盖亥死之前后,恒亦在有易。

¹⁰营:经营。 班禄:即封禄。指恒在有易有谋求封禄之事。 不但:或即“不旦”之借字。 还来:归来。指恒出谋封禄,未明而归。

¹¹昏微:即上甲微,王亥之子。 遵迹:指上甲微遵循父之事业。 有狄:即“有易”。“狄”、“易”古多通用(如史记 殷本纪“简狄”,索隐引旧本作“简易”)。 不宁:不得安宁。此指竹书所谓“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为父复仇之事。

¹²繁鸟萃棘:喻淫乱事。繁鸟即鸟,鸮也(广雅 释鸟)。此鸟宵飞昼伏。王逸谓此句是斥晋大夫解居父,失其本事。但王氏据列女传言解居父欲淫佚妇人,妇人引诗“墓门有棘,有鸮萃止”(陈风墓门“棘”作“梅”,马瑞辰校本作“棘”)以刺之,似能得“繁鸟萃棘”之隐义。 负子:妇、子。妇指有易之女,子指亥、恒兄弟。“负”、“妇”古多通用(如尔雅 释虫“鼠负”之“负”,释文谓一本作“妇”)。 肆情:放纵情欲。

¹³眩弟:指亥与其弟恒。眩,疑为“亥”之误字。“亥”又写作“胲”(世本),与“眩”形近。 并淫:指亥与其弟恒并淫于有易之女。 厥兄:其兄,指恒之兄亥。 前注“击床先出”引山海经大荒东经及竹书言有易杀亥,据天问则知亥弟恒亦预其事,故屈原斥而问之。

¹⁴变化作诈:斥有易之女与恒。盖二人合谋作诈,加害于亥。 后嗣:指恒之子孙后代。 逢长:谓子孙繁衍。逢,大也;长,远也。天问后有“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逢长”意同。 二句问恒与有易女变化作诈,加害于亥,为何恒之子孙后代繁衍昌盛。按殷之祖系继统,多兄终弟及之制。亥、恒兄弟之事,或即弟继殷宗之一例。然其间争斗倾轧之事,固遭屈原之揭露诘难也。

¹⁵有莘:国名。 极:至。 有莘爰极:即至于有莘。

¹⁶小臣:指伊尹。伊尹为有莘氏女之私臣,故称“小臣”。吕氏春秋 尊师亦有“汤师小臣”的提法。 吉妃:贤妃,指有莘之女。 吉妃是得:吕氏春秋 本味:“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侁(即莘)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娶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媵女。” 二句问汤为何为了乞得伊尹而娶有莘之女。

¹⁷木:桑木。 小子:指婴儿时的伊尹。 得彼小子:吕氏春秋 本味:“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

¹⁸恶:厌恶。 媵:陪嫁。 二句问有莘氏为何厌恶伊尹,将他作为媵臣陪嫁出去。

¹⁹重泉:地名。史记 夏本纪记桀曾囚汤于夏台。或谓太公金匮载桀囚汤于均台,寘之重泉。后桀释之,故曰“汤出重泉”。 辠:古“罪”字。 尤:过错。 二句问桀囚汤于重泉,后又释之,汤究竟犯了什么罪过。

²⁰胜心:指克服其心欲。淮南子诠言:“圣人胜心,众人胜欲。”高注:“心者,欲之所主也。圣人止欲,故胜其心,而以百姓为心也。” 伐帝:指汤伐桀。 使挑:唆使挑诱。 之:代汤。据吕氏春秋 本味,汤得伊尹,伊尹说之以至味。汤曰:“可得而为乎?”伊尹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伊尹又谈天下美味,最后强调“非先为天子,不可得而具”,“天子成则至味具”。此正所谓伊尹挑诱汤伐桀也。 二句问汤不能克服其心欲而伐桀,是谁以美味为喻而挑诱的。

以上第四段。问殷代兴亡之事。

会鼌争盟,何践吾期¹?苍鸟群飞,孰使萃之²?到击纣躬,叔旦不嘉³。何亲揆发足,周之命以咨嗟⁴?授殷天下,其位安施⁵?反成乃亡,其罪伊何⁶?争遣伐器,何以行之⁷?并驱击翼,何以将之⁸?昭后成游,南土爰底⁹。厥利惟何,逢彼白雉¹⁰?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¹¹?环理天下,夫何索求¹²?妖夫曳衒,何号于市¹³?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¹⁴?天命反侧,何罚何佑¹⁵?齐桓九会,卒然身杀¹⁶。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¹⁷?何恶辅弼,谗谄是服¹⁸?比干何逆,而抑沉之¹⁹?雷开阿顺,而赐封之²⁰。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²¹?梅伯受醢,箕子详狂²²。稷维元子,帝何竺之²³?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²⁴?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²⁵?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²⁶?伯昌号衰,秉鞭作牧²⁷。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²⁸?迁藏就岐,何能依²⁹?殷有惑妇,何所讥³⁰。受赐兹醢,西伯上告³¹。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³²?师望在肆,昌何识³³?鼓刀扬声,后何喜³⁴?武发杀殷,何所悒³⁵?载尸集战,何所急³⁶?伯林雉经,维其何故³⁷?何感天抑墬,夫谁畏惧³⁸?皇天集命,惟何戒之³⁹?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⁴⁰?初汤臣挚,后兹承辅⁴¹。何卒官汤,尊食宗绪⁴²?

¹会鼌争盟:指诸侯会合于甲子之朝,请盟誓而伐殷纣。诗 大雅 大明:“肆伐大商,会朝清明。”“鼌”即“朝”;“争”当从洪兴祖考异所引一本作“请”。诗之“清明”即“请盟”之借字。 践吾期:践吾(指武王)之约期,指诸侯如期而至。史记 周本纪载武王“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正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即此事。

²苍鸟:喻武王所率众师。 萃:聚集。 诗 大雅 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传云:“鹰扬,如鹰之飞扬也。”王逸注谓“苍鸟,鹰也”,即据此为说。惟诗指吕尚而言,此则指众多诸侯而言。武王伐纣,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故此言“孰使萃之”。 二句问诸侯之师像苍鸟一样群飞而至,是谁使他们聚集起来的。

³到击:当从洪兴祖考异引一本作“列击”,斩杀之意。说文 刀部:“列,分解也。” 此句言武王伐纣,射纣尸体,又“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悬大白之旗”(史记 周本纪)。 叔旦:周公姬旦,武王之弟。 不嘉:指姬旦不赞成武王对纣射尸斩首。嘉,赞许。

⁴二句当从一本作“何亲拨发,定周之命以咨嗟”。 亲:亲自,指周公。拨:谋度。 发:即武王发。“拨发”犹言为武王出谋划策。 定周之命:犹言定周之天下。 咨嗟:叹息。 二句问为何周公亲自辅佐武王,而定了周之天下还要叹息。因前言“叔旦不嘉”,故有此问。又论衡恢国:“君子恶不恶其身。纣尸赴于火中,所见凄怆,非徒色之觳觫,袒之暴形也。就斩以钺,悬乎其首,何其忍哉!”是汉儒犹有微词于姬发。

⁵施:当为“移”之同音借字。诗 周南 葛覃“施于中谷”传云:“施,移也。”是“施”与“移”音同义通。 二句问天既然授殷以天下,其帝位怎么又移于周。

⁶反成乃亡:从王逸注“言殷王位已成,反复亡之”语观之,此句疑本作“及成乃亡”,“及”因形近而误作“反”。而“乃”、“反”则古义通,故王逸以“反”释之。 伊:因。诗 郑风 溱洧“伊其相谑”郑笺:“伊,因也。” 二句问殷取天下既已成功,至纣反而覆亡,纣的罪过又是什么。

⁷争遣:争相派遣。 伐器:攻伐之器。本指兵器,此代指参战士卒,即会师伐纣的八百诸侯。 行:行军,谓指挥军队行动。

⁸击翼:攻击敌之侧翼。 将:率领。 以上四句问武王伐纣,各路诸侯争相会师,这军队是如何指挥的;大军驱击敌军侧翼,又是如何统率的。

⁹昭后:周昭王,成王之孙。 成游:盛大的巡游。“成”即“盛”,二字典籍多通用。此指大规模伐楚。左传 僖公四年:“昭王南征不复。”史记 周本纪:“昭王南巡狩不返。”即指此事。 南土爰底:即“至于南土”。南土,指荆楚。

¹⁰利:好处。 白雉:疑本作“兔雉”,作“白”,字之坏也。初学记卷七引古本竹书纪年云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此曰“逢彼兔雉”,当指此事。 二句问昭王伐楚,除了碰到震恐的兔雉,又得到了什么好处。此乃屈原对昭王伐楚之诘难与讽刺。

¹¹穆王:昭王之子。 巧梅:即“谋”之同音借字。诗 大雅 抑“谟定命”毛传:“,大。谟,谋。”然则谟即弘大谋略之意。盖“巧”从“丂”得声,而说文 丂部云丂“古文以为‘亏’字”,而“”从“亏”得声,故通“巧”;“梅”从“每”得声,而从“每”从“某”从“莫”得声之字多同音相通,故“梅”得通“谟”、“谋”。此“巧梅”指穆王好大喜功,有弘大的谋略。 周流:即周游,指穆王周游天下,征伐楚、徐。

¹²环理:即周行。竹书纪年沈约注:穆王“环履天下,亿有九万里”。左传 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环理”、“环履”、“周行”同义。 索求:即“求索”,追求、索取。 二句问穆王周行天下,所求的是什么。屈原对穆王之索求无厌、以肆其心不满,故有此问。

¹³妖夫:妖夫与其妇。 曳衒:相曳而行卖。 号:呼喊叫卖。 二句问褒姒之事。据国语 郑语,宣王时有童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闻之。适有夫妇鬻是器,王使执而戮之。夫妇惧奔褒,路见弃女,收养之,是为褒姒,后为周幽王后。

¹⁴诛:伐。 褒姒:幽王后。据国语 郑语、晋语,史记 周本纪等载,褒氏有罪,周幽王伐褒欲诛之,褒以褒姒与幽王以赎罪。后褒姒误国,犬戎入侵,杀幽王。 二句问周幽王何所诛伐,他从哪里得到了褒姒。

¹⁵反侧:反复无常。 何罚何佑:当作“何佑何罚”,“罚”与下文“杀”为韵。王逸注:“天道神明,降与人之命反侧无常,善者佑之,恶者罚之。”是王逸本如此。

¹⁶齐桓: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 九会:多次会合诸侯而为盟主。 卒然:终然。韩非子 十过:“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此即所谓“卒然身杀”。 以上四句言天命反复无常,究竟何所佑又何所罚。齐桓公有九会诸侯之霸业,而又终于被杀身亡。 此段问周代之事,使用了回环叙述法。从“会鼌争盟”至此,叙武王伐纣,昭、穆征伐,直到幽王被杀;又及齐桓之事,因齐桓霸而周名存实亡之故。此下“彼王纣之躬”至“箕子详狂”,又追叙纣之荒淫为周取天下之由;“稷维元子”至“又使至代之”追叙周之始祖后稷之兴,文王被囚,直到武王伐纣为止。三部分往而复始,反复追问。读天问者须知之。

¹⁷乱惑:即昏乱。

¹⁸恶:憎恶。 辅弼:辅佐之臣。 谗谄:指进谗献谄的小人。 服:任用。

¹⁹比干:纣之父辈。 逆:不忠。 抑沉:压抑。 史载比干忠谏而被剖心,参见九章 涉江“比干菹醢”注。

²⁰雷开:纣之佞臣。 阿顺:洪兴祖考异谓一作“何顺”。天问此前句言“何逆”,则此句似当作“何顺”。 赐封:“封”与上句“沈”为韵。 二句问雷开有何忠顺可言,而纣赐金封赏。

²¹圣人:指下文的梅伯、箕子。 一德:同德。 异方:不同的处境。

²²梅伯:纣时诸侯。吕氏春秋 行论:“昔者纣为无道,杀梅伯而醢之。” 箕子:纣之父辈。 详:章句本作“佯”,“详”乃其借字。佯:假装。据史记 殷本纪,纣暴虐,箕子谏,不听。于是箕子佯狂而为奴,隐而鼓琴自悲。

²³稷:姜嫄之子,周民族奉为始祖。 元子:长子。诗 大雅 生民说姜嫄履大人迹而有孕生稷。 帝:天帝。 竺:即“笃”,厚,此指厚爱。

²⁴燠:暖。据诗 大雅 生民,姜嫄生稷之后,弃之隘巷、平林、寒冰,而“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据墨子 鲁问及节葬、后汉书 南蛮列传所记,原始民族有杀弃长子之俗。后稷以长子而被弃,盖其遗俗。但既弃而又有鸟燠之等事发生,故谓帝何厚爱于他。

²⁵冯弓:强其弓。参前“冯珧利决”注。 挟矢:带着箭矢。 殊能将之:言甚能统率各方诸侯。此指周文王之事。据史记 殷本纪载,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王,纣怒,囚西伯于羑里。闳夭等以异物美女献纣,纣赦西伯,并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专征伐。 二句即指赐弓矢、专征伐。

²⁶惊帝:使纣震怒。帝指纣王。 切激:怒之甚。 逢长:繁衍昌盛,与上文“后嗣而逢长”意同。据史记 殷本纪,纣王囚文王,是因为纣杀九侯女而醢九侯,文王闻之窃叹,崇侯虎谮文王于纣,纣怒而囚文王。此盖指所谓“惊帝切激”者。 以上四句问为何文王受赐弓矢,甚能得诸侯之心;纣王既如此震怒,为何又封文王而使其繁衍昌盛。

²⁷伯昌:周文王 姬昌。殷时为西伯,故称“伯昌”。 号衰:发号令于殷之衰世,殆指得专征伐。 秉鞭:执鞭。尚书 舜典:“鞭作官刑”,则“秉鞭”谓任官执政。 牧:治理一方之官。周礼 天官 大宰“牧以地得民”郑注:“牧,州长也。”

²⁸彻:弃。 岐社:社,古代有国有天下者必立社以祭土地。西伯之社立于岐地,故曰“岐社”。周得天下,废岐社而立天子之太社,故云。 命有殷国:墨子 非攻下云文王时有“赤鸟衔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国”,即此意。此乃神话预示周将代殷。

²⁹藏:宝藏。引申为一切家藏财物。 迁藏就岐:谓周太王因避狄人之侵,乃迁其财物,由邠至岐。 依:归依。 二句问太王迁岐,人民为何归依于他。事详史记 周本纪。

³⁰惑妇:指妲己,谓其以色惑纣。 讥:讥刺。尚书 牧誓记武王誓师,谴责纣“唯妇言是用”。

³¹受:古史多称纣为受。 兹醢:指梅伯之醢。 上告:上告于天。吕氏春秋 行论:“昔者纣为无道,杀梅伯而醢之,杀鬼侯而脯之,以礼诸侯于庙。”即谓以醢分赐诸侯。故文王以此事上告于天,谴之也。

³²亲:指纣。 以上四句问纣分赐梅伯之醢于诸侯,文王乃上告于天;何以纣受到了天之处罚,使殷之命运不可挽救。

³³师望:即吕望,文王以其为师,故古称“师望”。 肆:市肆。 昌:文王名。

³⁴扬声:高扬其声以求售。晏子春秋 内篇 谏上:汤“兑上丰下,倨身而扬声”;伊尹“丰上兑下,偻身而下声”,是“扬声”谓使声音高扬宏亮。 后:指文王姬昌。 以上四句问吕望在市肆屠牛,文王怎会识而用之;吕望鼓其刀而高声叫卖求售,文王又为何会喜欢他。

³⁵武发:周武王 姬发。 杀殷:即伐纣,指武王忿恨纣之无道,射尸斩首之事,参前“到击纣躬”注。 悒:忿悒。

³⁶尸:文王之木主,即俗所谓神牌。 集战:会战。史记 周本纪:“武王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 以上四句问武王伐纣而射尸斩首,为何如此忿悒;文王刚死,武王载其木主伐纣,为何如此急忙。

³⁷伯:长。 林:君。(尔雅 释诂)此处长君指纣。 雉经:以绳缢死。周礼 地官 封人:“置其絼”,先郑注:“絼,著牛鼻绳,所以牵牛者。今时谓之雉,与古者名同。”是“雉”此训“绳”。又古凡以绳悬颈而死谓“经”。是以“雉经”连用谓缢死,如国语 晋语二所谓“申生乃雉经于新城之庙”。纣死后,武王斩其首而悬之,亦曰“雉经”,史记 周本纪所谓“悬大白之旗”是也。二句问纣为武王之君长而被缢悬,这是什么缘故。

³⁸感天抑墬:犹言触天抢地。墬,古“地”字。 二句问纣之将死,为何触天抢地,又有谁畏惧他。

³⁹集命:降命。 皇天集命:谓上帝降命于殷,使有天下。犹诗 大雅 大明所谓“天鉴在下,有命既集”。 戒:警戒,此指使武王伐之。

⁴⁰受:即纣。 礼:与“履”通。履天下,谓践天子之位。 至:或系“周”之借字。亦犹“周”之训“至”,诗“轩轾”士丧礼作“轩”。 二句承上“何”字,问商殷既践天子之位,为何又使周取而代之。

⁴¹初:当初。此因纣不用贤而亡,故追叙汤用贤臣而兴之故事。此乃天问回环追述之例。 挚:即伊尹。 承辅:承担辅佐重任。

⁴²卒:终。 官汤:即相汤,指伊尹任汤之相。 尊食:即庙食,指受殷之祭飨。 宗绪:世代相传。吕氏春秋 慎大:商王室“祖伊尹,世世飨商”。以上四句问当初汤以伊尹为臣,后又要他承担辅佐重任,为什么伊尹终于相汤,且庙祀世世不绝。

以上第五段。问周代兴亡之事。

勳阖梦生,少离散亡¹。何壮武厉,能流厥严²?彭铿斟雉,帝何飨³?受寿永多,夫何久长⁴?中央共牧,后何怒⁵?蠭蛾微命,力何固⁶?惊女采薇,鹿何祐⁷?北至回水,萃何喜⁸?兄有噬犬,弟何欲⁹?易之以百两,卒无禄¹⁰。薄暮雷电,归何忧¹¹?厥严不奉,帝何求¹²?伏匿穴处,爰何云¹³?荆勳作师,夫何长?悟过改更,我又何言?吴光争国,久余是胜。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¹勳阖:吴王阖庐。荀子 王霸:阖闾“威动天下,强殆中国”,且与齐桓、晋文并举。则“勳阖”或系当时惯称。功绩卓著曰“勳”。 梦:寿梦。 生:姓。古人言子孙曰子姓。阖庐乃寿梦之长孙(史记吴世家)。 离:罹。散亡:指未得王位。据史记 吴世家,阖庐少时,寿梦死,其父太子诸樊立;后诸樊卒,阖庐未得立,故曰“少离散亡”。

²壮:壮年。 武厉:勇武厉烈。 流:传播。 严:威力。或谓字本作“庄”,因避东汉明帝讳而改,以为作“庄”始与上文“亡”字叶韵。实则屈赋用韵,阳部的字与阳声诸部的字的合韵已多有其例,如阳蒸合韵、阳真合韵、阳元合韵等皆是。此是阳谈合韵。西汉时古韵阳谈二部通转之字已多。如诗大雅桑柔“民人所瞻”,校官碑引“瞻”作“彰”;又诗 魏风 陟岵“瞻望父兮”,阜阳出土汉初竹简作“章望”,是其例。 以上四句问阖庐乃寿梦之长孙,少时未得王位,为何壮年如此武厉,而能播其威力。

³彭铿:彭祖,古传长寿者,善养性,能调鼎,至殷末七百余岁。参列仙传。斟雉:调合雉羹,即指调鼎而言。 帝:天帝。 飨:食。

⁴受寿:指帝赐彭祖长寿。 长:当作“怅”,怅恨。“长”上朱熹本无“久”字,是。王逸注:“彭祖至七百岁(七原误作八,据庄子 逍遥游释文引校改),犹自悔不寿,恨枕高而唾远也。”则王逸本作“怅”。以上四句问彭铿调合雉羹,上帝为何要食用之;帝赐彭铿长寿,他为何还要怅恨。

⁵中央:中国,此指周王朝。 共牧:共同治理国家。据史记 周本纪载,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袭之,王出奔彘。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即此所谓“共牧”。 后何怒:后指厉王。据史记 周本纪,厉王奔彘之后,国人欲杀厉王太子。召公匿太子,并对国人言:“……今杀王太子,王其以我为雠而怼怒乎?”此殆所问之“后何怒”也。

⁶蠭蛾:喻百姓。 微命:命小而贱。 力何固:指国人齐心合力袭逐厉王。 以上四句就厉王事发问,言周之天下由召公、周公共治之,厉王有何怼怒可言;百姓虽蠭蛾微命,而其力何为坚固若是。

⁷惊女采薇:即“采薇惊女”。采薇,谓孤竹国君之二子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参见史记伯夷列传)。惊女,惊动了妇女。据文选辨命论注引古史考,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野有妇人谓之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于是饿死。” 鹿何祐:祐,保佑。据路史 后记四注引类林,伯夷、叔齐不食薇,“有白鹿乳之”,或系古之遗说。

⁸回水:指黄河之曲。水经 河水注云涑水“出河北县之雷首山,县北与蒲坂分,山有夷齐庙”。汉书 王贡两龚鲍传颜注:“马融云首阳山在河东蒲坂华山之北,河曲之中。”此“回水”即指首阳山在黄河之曲。 北至回水:庄子 让王:“伯夷、叔齐北至于首阳之山,遂饿而死焉。” 萃:集、止。指夷、齐兄弟同止于首阳山。 喜:或为“”之借字。礼记 郊特牲郑注:“炊黍稷曰。”又诗 豳风 七月“田畯至喜”郑笺:“古文以喜为。” 以上四句问夷、齐采薇而食,惊动了妇女,但白鹿为何又保佑他俩;兄弟二人北至河曲,虽止于此又有何食物可用。此盖言夷、齐至于河曲而饿死。

⁹兄:指秦景公伯车。 噬犬:咬人猛犬。 弟:指秦公子鍼,景公之弟。

¹⁰易:交换。 百两:百两金。 无禄:丧失食邑。春秋 昭公元年:“夏,秦伯之弟鍼出奔晋。”传记其事略云鍼有宠于父桓公,轻视其兄。后畏罪而奔晋。事又见国语 晋语八。盖鍼在秦时,曾想得到景公之犬,以百金交换而兄不与;兄弟反目,鍼逃晋,丧失了所封之食邑。

¹¹薄暮:傍晚。 归何忧:归去又有何忧。此指尚书 金縢所谓周公畏谗居东,三年不归,天大雷电以风,成王悟而迎归,故曰。

¹²严:指天降雷电以示其威。 不奉:犹言不从天谴。 帝何求:言天又何求于成王。 四句问傍晚时雷电大作,周公已归,成王又有何忧;如果连天谴都不遵从,天又何求于成王。此虽问古事,但与屈原遭谗外放而不得归相通,故以下至篇末,转而问楚事。

¹³自此以下至篇末,虽皆言楚事,但因有错简,故韵律不叶,文义难通。古今传本,歧异甚大,前人注释,异说亦多。今参校章句、补注诸本,以韵求之,以义探之,定原文如下:

荆勳作师,夫何长先?悟过改更,我又何言¹?吴光争国,久余是胜。何环闾穿社,以及丘陵²?伏匿穴处,爰何云?是淫是荡,爰出子文³。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⁴?

上述句次,只有一处更动,即“伏匿穴处,爰何云”移至“丘陵”句下;文字上只有一处改变,即从洪兴祖考异作“是淫是荡,爰出子文”,其余均未轻易原文。今略

释其义如次:

¹此四句问楚庄王事,谆、寒部通韵。荆勳作师:言楚勳业在治兵。 长先:指楚庄王为五霸之一,为诸侯盟长。 悟过改更:史载楚庄王即位之初,逸乐不问国事达三年之久。后因大臣进谏,始觉悟而改正错误,革新政治,终成霸业。事见吕氏春秋 重言、史记 楚世家等。 我又何言:谓庄王前非而后是,我又有何话可说。此谓君有道,则可以霸诸侯也。

²此四句问吴王阖闾伐楚破郢之事,以蒸部为韵。 吴光: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 争国:谓吴公子光刺杀吴王僚而自立。 久余是胜:余,我,指楚国。句谓吴强大后战胜了楚国。 环闾穿社:闾,即闾里;社,即立社以祭土神之处。此言吴师入郢,闾社皆遭破坏。 丘陵:即陵墓,指吴军掘楚平王墓。事见史记 楚世家、吴世家。 四句谓君无道则受敌国欺凌。

³此四句问楚贤相子文的出身,用谆部韵。伏匿穴处:谓隐藏在洞穴中,此指斗伯比与公之女通于洞穴中。 爰何云:犹“如何说”,难言也。出子文:出,即生。子文出身事,参左传 宣公四年。 四句言斗伯比与公之女相通,这事又怎么好说。事虽淫荡,却生出了贤相子文。此言国之治乱在于有无贤臣。

⁴此三句问楚成王弑其君堵敖而自立之事,用阳部韵。堵敖:史记 楚世家作“杜敖”。不长:指被弑。试上:言成王杀其君堵敖。“试”古与“弑”通,指弟以臣杀君。 自予:自立为君。 弥彰:愈益显赫。 三句乃屈原将楚国史事与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诘问。谓我早说堵敖的命运不会长久,但为什么弑君自立者反而忠名愈显?此言怀王信谗,国运难保,但如子兰等劝怀王入秦而不返,此与弑君何异?何以反而身登令尹之显位?

以上第六段。问古今各国杂事而以楚事终之。

九章

【解题】

九章均为屈原所作。楚顷襄王元年(前二九八年)屈原再度遭谗被放,流浪于陵阳、汉北、沅溆、湘水流域,飘泊辗转,写下橘颂、惜诵等篇。后人将其作于不同时地的这些篇章搜辑成帙,适得九篇,故命曰九章。依屈原流浪时地及作品内容,九篇之先后顺序当为:橘颂、惜诵、哀郢、抽思、思美人、涉江、悲回风、怀沙、惜往日。现仅依旧本次第释之。

惜 诵¹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杼情²。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³。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⁴。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⁵。竭忠诚以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⁶。忘儇媚以背众兮,待明君其知之⁷。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⁸。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证之不远⁹。吾谊先君而后身兮,羌众人之所仇¹⁰。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雠¹¹。壹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¹²。疾亲君而无他兮,有招祸之道也¹³。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贱贫¹⁴。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¹⁵。忠何罪以遇罚兮,亦非余心之所志¹⁶。行不群以巅越兮,又众兆之所咍¹⁷。纷逢尤以离谤兮,謇不可释¹⁸。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¹⁹。心郁邑余侘傺兮,又莫察余之中情²⁰。固烦言不可结诒兮,愿陈志而无路²¹。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²²。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²³。

¹此篇作于楚顷襄王元年遭谗流放准备启程之时。以正文首二字为题。

²惜:痛。 诵:通“讼”。谓为争讼是非而内心伤痛。 愍:病。 愤:愤懑。 杼:同抒,发泄宣布。 情:实情,指争讼的真实情状。 以下即屈原向天地神灵等的诉讼之辞。

³所作:一本作“所非”,是。所非,古人发誓常用语,意为“如果不……”。正:通“证”。

⁴五帝:传说中五位圣明的帝王。诸典籍所指不一,约有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伏羲、黄帝等,屈原具体所指待考。 析中:当从一本作“折中”。古称断狱为“折狱”,折中谓折其中而断之,无所偏颇。此决狱常用之语。管子 小匡:“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无罪。” 戒:犹命令。 六神:王逸谓指“六宗之神”,即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等六神(见尚书 舜典伪孔传)。 向:对;服:事。“向服”谓对证事实。

⁵俾:使。 备御:以为侍候。 咎繇:古代传说中舜的司法大臣。参书 舜典、韩非子 说疑等。直:同值,当。“听直”指听讼断狱,是非各得其当。荀子 修身:“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⁶赘肬:多余的肿瘤。 二句谓己尽忠事君,反与大众不合而被视为多余之人。

⁷儇:巧慧。 媚:悦,讨好。 二句谓己忘记儇媚随俗而与众人背道而驰,欲明君察其忠心。

⁸迹:考核。 二句谓己言行可相互考核,情实与外貌是一致的。

⁹相:观察。“相臣莫若君”为春秋 战国时恒语,参左传 僖公七年、昭公十一年及战国策 赵策等。 证:验证。 二句谓臣在君前,言行情貌可随时观察验证,勿须远求。

¹⁰谊:通“义”,原则。 二句谓众人因己坚持先君后己的原则,反而加以仇视。

¹¹惟:思,考虑。 兆:百万曰兆。此亦指众人。 雠:以言语相诋毁。二句谓众人因己一心事君,故皆以言语相诋毁。

¹²豫:犹豫。 保:保全。不可保,谓自身无法保全。

¹³疾亲君:广雅 释诂:“疾,急也。”谓急于亲近君主,与前文“专惟君”同一结构。

¹⁴忽忘:疏忽忘却。 贱贫:指身份低微卑下。屈原本楚贵族后裔,但年代久远,家道或已中衰,故云。汉东方朔七谏:“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即指出屈原生于国都而长于原野。

¹⁵迷:迷惑。 二句谓己专心事君。竟至迷惑而不懂争宠之道。

¹⁶志:训“知”。礼记 缁衣:“为下可述而志焉。”郑玄注:“志,犹知也。”此谓不知何以忠反遇罚。

¹⁷巅越:即颠陨。 咍:楚语,谓嘲笑。 二句言己行为不合于俗,以致政治上失败,又为人所笑。

¹⁸纷:乱貌,形容被怪罪之多。 尤:罪过。 离:遭受。 谤:诽谤。謇:楚语语辞。 释:解。

¹⁹情:情实。 沉抑:谓遭压制。 达:通。 句谓己之真实情状不能上达于君。 蔽:壅蔽。 白:表白。句谓君为奸邪所蔽而使自己不能表白。

²⁰郁邑:即郁悒,忧愁困苦貌。 侘傺:楚语,谓失意怅然。

²¹烦言:纷乱无绪之言。 结:结言,春秋 战国时习用语,指相约以取信之言。 诒:遗,馈赠。 二句谓己内心之言纷乱无绪,确实不易结言相赠。此乃激愤之言。

²²静默,沉默不语。

²³申:重。 烦惑:烦乱困惑。 中:内心。 闷瞀:心思烦闷。 忳忳:忧愁貌。

以上第一段。言请众神对往事予以裁断,故先追叙楚怀王时遭谗被疏的沉痛经历。

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¹。吾使厉神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²。终危独以离异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³。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⁴。惩于羹者而吹兮,何不变此志也⁵?欲释阶而登天兮,犹有曩之态也⁶。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⁷?同极而异路兮,又何以为此援也⁸?晋 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谗而不好⁹。行婞直而不豫兮,鲧功用而不就¹⁰。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¹¹。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¹²。矰弋机而在上兮,罻罗张而在下¹³。设张辟以娱君兮,愿侧身而无所¹⁴。欲儃佪以干傺兮,恐重患而离尤¹⁵。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汝何之¹⁶。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¹⁷。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郁结而纡轸¹⁸。

¹杭:一本作“航”,二字古通。

²厉神:古代传说中主杀罚之神。参左传成公十年、礼记 祭法郑玄注等。占:占梦。曰:以下为厉神占梦之辞。志极:目的。旁:辅助。句谓梦魂中道无航,正象征梦主有政治目的,却无人相助。

³危:犹“独”,“危独”即孤独。庄子 缮性:“危然处其所。”成玄英疏:“危,犹独也。”曰:此下亦厉神之语。恃:依靠。句谓君主仅可思念而不能依靠,意与上句“有志极而无旁”相通。

⁴故:因此。以上两“曰”,前为问卜之辞;后为卜得之答案。与离骚同例。“故”字以下,则为屈原听完占辞后的思索。铄:销熔。初:指怀王时。 殆:危难。 二句谓众口进谗,即金亦可销熔,当初自己即因此而蒙受危难,遭到疏远。

⁵惩:受创而畏惧。:细切之辣菜,乃冷食。 句谓受过热汤烫伤的人,见了菜也要吹而后食。此与“众口烁金”皆当时俗语。 变此志:谓亦当如“吹”者,改变忠贞之志,以免再遭不测。

⁶释:放弃。 阶:梯。 曩:往昔,此指怀王之时。

⁷众:指群臣。 骇遽:惊恐慌张。 伴:伴侣。 二句谓群臣见己坚持以往的操守,皆惊恐慌张,又怎能相交同伴。

⁸极:此指北极星,喻称君王。“同极”谓同事一君。 援:帮助。 二句谓众人与己皆同事一君,然而所取途径却各自不同,又怎能引以为援。

⁹申生:晋献公太子。 好:爱。 晋献公宠幸后妻骊姬,生子奚齐。骊姬欲立奚齐为太子,因此设计谗害申生。申生既不愿辩白于献公,恐伤父之心;又不愿逃奔他国,恐扬父之恶,遂自杀身亡。事见左传 僖公四年、国语 晋语等。

¹⁰婞直:桀骜刚直。 豫:犹豫迟疑。“不豫”言其处事果断。 用:因。就:成就。鲧事详参离骚、天问注。 申生与鲧皆尽其臣、子本份和忠于职守者,然一则为谗言所杀,一则因刚而遭祸,故屈原举以自况。

¹¹作:为。 造:制造。 忽:忽视。 过言:过份之言。

¹²九:极言其多。此句亦春秋 战国俗语,或作“三折肱知为良医”。 信然:表示确信之辞。

¹³矰弋:以缯为系的射鸟短箭。 机:本指发射机括,此指扣机待发,与下句“张”字皆用作动词。 罻罗:捕鸟之网。

¹⁴设:设置,安排。 张:说文弓部:“施弓弦也。” 辟:通“繴”,捕鸟的覆车(尔雅 释器)。 侧:隐伏。淮南子原道:“处穷僻之乡,侧溪谷之间,隐于榛薄之中。”高注:“侧,伏也。” 二句谓群小张设机关加害于己而取悦于君,己欲隐伏却无藏匿之所。

¹⁵儃佪:犹“徘徊”,此指因迟疑而逗留。 干傺:求仕于君而不去。 二句谓己欲滞留楚国,冀君起用,却恐再遭祸患。

¹⁶集:止息。 罔:无,此犹言“得无”,揣测之词。 二句谓己欲高飞而停留于远方,君主会问你要去何方吗。

¹⁷横奔:犹狂奔。 失路:指不循正道。 二句谓己欲变易节操,不循正道,却又志向坚定而不忍为。

¹⁸膺:胸。 牉:通“判”,分剖。 纡轸:绞痛。 二句总结以上六句进退失据的痛苦,谓己侧身无所,胸背交痛,犹如剖裂;内心忧闷,郁结难解。以上第二段,回到现实,叙述自己在顷襄王时仍故态复萌,如在怀王时一般忠君爱国,故仍然落得进退失据,痛苦不堪。

梼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¹。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²。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³。矫兹媚以私处兮,愿曾思而远身⁴。

¹梼:洪兴祖楚辞补注:“梼,断木也。”此用作动词,犹折断。 矫:揉。糳:舂米。 申、椒:此指两种芳香植物的籽实。

²播:种。 滋:栽。 糗芳:谓以兰、蕙、申、椒、江离、菊等芳香作物为干粮,用作春日启程的准备。糗,干粮。

³情质:犹情实。单言称“情”,复言称“情质”。大戴礼 卫将军文子“子贡以其质告”;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质”皆训“实”。 重著:重复申述。二句谓恐己所诉真情不为人信,故重复申述之。

⁴矫:通“挢”,高举。 兹:此。 媚:美好。 私处:独处。 曾思:反复考虑。 二句谓反复思虑,决意远离时俗,坚守美好的节操而自甘独处。

以上第三段,类乱辞。既申明志向,亦表明“吾将远逝以自疏”的决定。

涉 江¹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²。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³。被明月兮珮宝璐⁴,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⁵。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⁶。登昆仑兮食玉英⁷,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⁸。

¹涉江在旧本中编次第二,但按内容而言,在九章中当属第六篇,主要叙述作者由汉水涉长江,又转而西行,过洞庭口,溯沅水而到达溆浦的经历。因多记辗转江 汉水系的流放生活,所以以楚国古代即流传的乐曲涉江为题。

²奇服:指楚国、楚民族有异于他国、他民族的奇异之服,即下文所谓“冠切云”、“带长铗”,体现了屈原强烈的民族精神。 衰:懈弛。

³长铗:长剑。 陆离:光彩斑烂貌。 崔嵬:高耸貌。

⁴被:通“披”,披挂。 明月:宝珠名。 珮:即“佩”。 宝璐:宝玉。珠、玉皆自喻才德。

⁵方:将。 二句谓世俗既不知我之才德,则我将高驰不顾,即下文与圣贤同游、与天地共存之意。

⁶重华:传说中圣君舜的名字。 瑶之圃:即瑶圃,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园囿。山海经 西山经:“槐江之山,上多琅玕金玉,实惟帝之平圃。”据郭璞注,“平圃”即在昆仑山上。

⁷昆仑:神话传说中的神山。屈赋及先秦典籍皆多言及之。 玉英:玉花。

⁸齐光:一作“同光”。洪兴祖楚辞考异:“一云同寿齐光。”是。

以上第一段,为诗人对既往自身情操与志向的高度概括。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 湘¹。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²。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³。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⁴。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⁵。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⁶。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⁷。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⁸。深林杳以冥冥兮,猨狖之所居⁹。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¹⁰。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¹¹。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¹²。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¹³。接舆髠首兮。桑扈臝行¹⁴。忠必不用兮,贤不必以¹⁵。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¹⁶。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¹⁷。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¹⁸。

¹南夷:指屈原南下的目的地、少数民族聚居处,如下文所言“辰阳”、“溆浦”等。 旦余济乎江 湘:朱熹集注本作“旦余将济乎江 湘。”是。 济:渡过。江、湘:指长江、湘水。济江由汉水南入于江,济湘则泝江而西过洞庭入江之口。因古称洞庭为湘,故云。 此谓“南夷”与己风俗殊异,思想隔膜,令人哀痛;但迫于情势,明晨即将济江 湘而入其境。

²乘:登。 鄂渚:地名。在今湖北武昌。 反顾:回望。 欸:通“唉”,感叹之声。此用作动词,犹感叹。 绪风:余风。 二句谓登上鄂渚回顾郢都,禁不住哀叹秋冬之寒风尚在。其中隐含对谗人得势的感慨。

³邸:停息。 方林:广阔的森林。

⁴舲船:有窗户的船。 沅:沅水。在今湖南西部。上沅,即逆沅水而上。吴榜:大桨。 汰:即“汏”,水波。

⁵容与:犹豫迟缓貌。 淹:滞留。 回水:指江中旋涡。 疑滞:一本作“凝滞”,是。谓舟处水中停止不前。

⁶枉陼:地名。在今湖南 常德。水经 沅水注:“沅水又东历小湾,谓之枉陼。”辰阳:地名。在今湖南 辰溪。水经 沅水注:“沅水又东径辰阳县南,东合辰水。”

⁷苟:诚,确实。 二句谓如果自己确实心正意直,则虽被迁偏僻边远之地又有何伤。

⁸溆浦:地名。 在今湖南 溆浦。 儃佪:即徘徊。 如:往。

⁹冥冥:阴暗貌。 狖:一种长尾猿。

¹⁰以上四句言所行环境险恶,非人所宜居。

¹¹霰雪:雪如小冰粒者。 无垠:没有边际。 霏霏:云雾散布貌。 承宇:与屋宇相连接。

¹²幽:偏僻寂静。

¹³固:本来。 终穷:终身窘迫。

¹⁴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佯狂避世。事参论语微子、庄子人间世、战国策秦策等。髠首:剃发,指接舆佯狂事。桑扈:传说中的古代隐士。事参庄子大宗师。臝:即“裸”,赤身露体。 二句谓己不能变心从俗,本来就应如接舆、桑扈等人。但“髠首”、“臝行”,又与其深入蛮荒有关。事见史记赵世家等。

¹⁵以:犹“用”。变文以与下句“醢”叶韵,并求语词错落。

¹⁶伍子: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后逃至吴国,忠心辅吴,屡建奇功,后遭谗被杀。事参国语 吴语、史记 伍子胥列传等。 比干:殷纣王诸父,因忠心进谏被杀。事参论语、史记 宋世家等。菹醢:肉酱。指纣杀比干,将其剁成肉酱。与史载剖心说略异。

¹⁷与:通“举”,全,整个。七谏“与世皆然兮”王逸注:“与,举也。” 二句总括伍子、比干事,谓前世贤臣皆有忠而见害者,我又何必怨恨于今之人。正语反说,激愤之至。

¹⁸董道:正道。 豫:犹豫。 重昏:当即“重闵”。“昏”“闵”同音,古多通。闵,忧患。“重闵”与惜诵之“重患”义近,谓忧患众多。 二句与前“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句型、旨意相同,谓己正道直行,固将忧患终身。

以上第二段,记叙流亡辰、溆之经历及思绪,并申明坚守节操。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¹。燕雀乌鹊,巢堂坛兮²。露申辛夷,死林薄兮³。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⁴。阴阳易位,时不当兮⁵。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⁶。

¹鸾鸟:凤凰类鸟。鸾鸟、凤皇,皆喻贤者。 远:远离君主、朝廷。

²燕雀、乌鹊:皆喻奸佞小人。 堂坛:犹言庙堂,此指朝廷。

³露申:一种芳香植物。 辛夷:即今之木笔。古或作“新雉”,同音异字。林薄:丛生的草木。 露申、辛夷,皆喻贤俊之士。

⁴腥臊:臭气,喻奸佞小人。 御:用。 芳:香气,喻贤俊之士。 薄:靠近,谓近于君侧。

⁵阴阳易位:喻世事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忠奸不分。 时不当:即不逢其时,谓己生不逢时。

⁶信:诚信。 侘傺:楚方言,怅然住立之意。 忽:忘记。 二句谓己心怀诚信,不忘效忠于国,故时时怅然住立,竟忘了尚在流放途中。

以上第三段,总括前两段,重申志向,抨击“阴阳易位”的黑暗现实。

哀 郢¹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²。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³。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⁴。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鼌吾以行⁵。发郢都而去闾兮,荒忽其焉极⁶?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⁷。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⁸。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⁹。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¹⁰。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¹¹。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¹²。心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¹³。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¹⁴。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¹⁵。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¹⁶。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¹⁷。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¹⁸。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¹⁹。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²⁰。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²¹。

¹哀郢在旧本中编次第三,按内容亦当如此。这篇作品写于屈原被流放至陵阳的第九年,其中亦包括对自己于顷襄王二年被流放时启行的追忆。郢:楚国都,在今湖北江陵。因本篇主题是写对故都的思念和痛惜,故以“哀郢”为题。

²皇天:对天的敬称。皇,大。 纯:终始如一。国语 晋语“德不纯”韦昭注:“纯,一也。” 命:天命。 百姓:百官。 震愆:震惊受罪。

³民:与上句“百姓”相对,指一般民众。 方:正当。 仲春:二月。 东迁:指沿长江而下,向东迁徙。 以上四句追忆楚顷襄二年(前二九八),亲眼目睹人民流离失所、逃离首都时的情景。据史记 楚世家载,顷襄王元年,秦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取析十五城而去。当时楚怀王被扣留于秦,顷襄初立,经此败绩,局势紧张,故第二年春民众多离散,屈原亦厕身其中,开始流亡生涯。

⁴去:离去。 就远:到远方。 遵:循。 江夏:长江、夏水。夏水为长江分流,又东会沔水(即今汉水)入江,故古多“江夏”合称。水经 夏水:“夏水出江,流于江陵县东南。……又东至江夏 云杜县入于沔。”此谓与楚都民众一起经夏水进入长江,开始流亡。

⁵国:都城。“国门”谓国都之门。 轸:痛。 甲之鼌:指十干的甲日早晨。鼌,通“朝”。

⁶发:出发。 闾:古指人口聚居处,犹今之乡里。古代贵族与平民分别集中而居,因此这里的“闾”当指楚国贵族聚居之所,亦即“三闾”。 荒忽:即“恍惚”。洪兴祖楚辞考异:“一本‘荒’上有‘怊’字。”怊,荒忽,失意怅惘貌。 极:至。 此谓失意恍惚,不知何往。

⁷楫:船桨。 齐扬:同举。 容与:徘徊不进貌。

⁸长楸:高大的楸木。 太息:即“叹息”。 淫淫:涕泪长流貌。 霰:小冰粒状的雪。

⁹夏首:指夏水自长江分流处。 西浮:向西漂浮。沿江夏向东流亡,而此云“西浮”,乃欲顾望郢都而暂回其舟,亦即上文所谓“容与”不进之意。龙门:郢都东城门。

¹⁰婵媛:内心牵挂萦绕。 眇:远。 蹠:适,往。

¹¹焉:语词,犹于是。 洋洋:无所归宿貌。

¹²凌:乘。 阳侯:大波。古传陵阳国之侯溺死,其神为大波。事参淮南子览冥及注。 泛滥:横流漫延。 忽:飘忽。 薄:止息。此句与“怊荒忽其焉极”、“眇不知其所蹠”意同。

¹³结:牵结缠绕。此喻心思烦乱难解。 蹇产:即曲折,或作“”,本指山形,此喻感情诘屈难伸。

¹⁴运舟:行舟。 上洞庭而下江:此指行经洞庭入江处,如溯湖而上,则入湘江,故云“上洞庭”;如顺江而下,则东至吴越,故云“下江”。当时似有南去与东下两种选择,故到底是上溯洞庭,还是顺江而下,颇费考虑。

¹⁵终古:永世。去终古之所居,即指前所谓“发郢都去闾”。 逍遥:此指漂泊流荡。 东:指楚国东部泸江、陵阳一带。

¹⁶羌:楚方言中的语气辞,犹言“乃”。 反:即“返”。

¹⁷夏浦:夏水之滨。此时东向而行,故言“背夏浦”。 西思:思念西方,此指郢都。

¹⁸坟:水边高地。 聊:暂且。

¹⁹州土:国土。 平乐:和平安乐。 江介:江边。此指长江沿岸。 遗风:先人留传的习俗、风尚。 二句皆屈原流放途中所见所感。

²⁰当:面对。 陵阳:地名。在今安徽青阳南。 淼:大水茫无边际貌。南渡:陵阳在长江南岸,故云。 如:至。 二句谓当来到陵阳,已无处可去。

²¹曾:尚。 夏:即“厦”,大屋。此指楚国宫殿。 丘:废墟。 孰:谁。两东门:指郢都东城门。 二句谓尚不知大厦可以变为废墟,以及谁又可以使郢城变得荒芜。“不知”贯穿上下两句,以设想之辞谴责顷襄王和秦的政治短见,并表示对楚国前途的忧虑。

以上第一段,全以追忆之笔写出九年前被流放出郢都向东迁徙的所见所闻,徘徊留恋之意和哀伤担忧之情宛然。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¹。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²。忽若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³。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⁴。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⁵。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⁶。尧 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⁷。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⁸。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忼慨⁹。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¹⁰。

¹怡:乐。

²惟:思。 郢路:通向郢都的道路。 江与夏:长江与夏水。 涉:步行渡水。 二句谓欲归郢都,然无舟航以渡江 夏之水。意与惜诵“魂中道而无杭”略同。

³忽:迅速。 若:似。 信:古称住宿两晚为“信”。左传 庄公三年:“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曰次。” 复:归。 二句谓时间倏忽,好像在外还不到两夜,其实却已是九年未归了。

⁴惨:悲。 郁郁:悲痛填胸。 蹇:乃。楚方言中的语气辞。 侘傺:怅然住立貌。 戚:忧愁。

⁵外:指对外,外交。 承欢:此指求取秦国的欢心。史记楚世家:顷襄王六年患秦将伐楚,“乃谋复与秦平”。又顷襄七年,“楚迎妇于秦,秦楚复平”。二事皆屈原流放后顷襄王对外承秦之欢的史实,故屈原谴责之。汋约:即绰约,好貌。此指讨好求和貌。 谌:诚,实在。 荏弱:柔弱。难持:难以自保。

⁶忠:指忠臣。 湛湛:忠厚貌。 进:谓接近君主。 妒:指谗人。 被离:即“披离”,散乱。 鄣:壅蔽、阻拦。 以上四句前两句言对外失措,后两句言对内失人。

⁷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个圣君。 抗行:即“亢行”,高尚的德行。 瞭杳杳:高远貌。 薄:接近。

⁸被:加。 不慈:指尧、舜皆不传天下于子。 伪名:不符合事实的称呼。说见庄子 盗跖、韩非子 忠孝、史记 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引竹书等。

⁹愠惀:温良谦恭貌。此用作名词,指温良谦恭者,与下句“夫人”对举。淮南子览冥:“纯温以沦”,“温沦”或即“愠惀”。 修美:指品德美好。 夫人:那些人,指子兰之流。 忼慨:即慷慨,激切貌。“忼慨”与前“愠惀”辞意正相反。此谓君王不知人,憎恨前者,喜爱后者。

¹⁰踥蹀:小步行走貌。 美:指美德之人,与上句“众”字相对。 迈:说文辵部:“远行也。” 逾迈:益远。“逾”一本作“愈”。

以上第二段,由对初放的回忆回到现实,着重对顷襄时的内政、外交提出批评。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¹。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²。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³。

¹曼:展开。 流观:四处观望。 反:即“返”。

²首丘:头向山丘。“鸟飞反乡”、“狐死首丘”乃当时俗语,谓鸟虽远飞终返故林,狐即将死头也向着所出生的山丘。此喻人不忘本(参礼记 檀弓)。根据近年地下考古发掘的材料,知楚民族在周朝时被封于丹阳,因此汉北乃楚先人陵墓所在,为楚民族故乡。屈原当时流放在外,返郢已不可能,故此处所谓“首丘”、“反乡”,当指汉北而言。且由于秦国的侵略,汉北当时成了楚与秦对峙的前线地区,正是屈原关心的地方。因此可以说,这两句已透露出屈原将由陵阳转徙汉北的消息。

³信:确实。 忘之:忘记归返故土。

以上第三段,乃全诗尾声,抒写流亡中思念故土的迫切心情。

抽 思¹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²。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³。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⁴。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懮懮⁵。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⁶。结微情以陈辞兮,矫以遗夫美人⁷。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⁸。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⁹。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¹⁰。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¹¹。愿承间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¹²。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¹³。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¹⁴。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¹⁵。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¹⁶。何毒药之謇謇兮,愿荪美之可完¹⁷。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¹⁸。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¹⁹。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²⁰。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²¹。少歌曰:与美人抽怨兮,并日夜而无正²²。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²³。

¹抽思在旧本中编次和按内容而言,均为九章中的第四篇。这篇作品是屈原在陵阳居住九年后,溯长江西行,又转而溯汉水北上、到达汉北的作品。其前半部分仍然是对怀王时期忠心事君反遭谗害的回忆,后半部分则主要表达在现实中孤苦无告和不忘君国的心绪。

²永叹:长叹。 乎:文选李善注引“乎”作“而”,与屈赋句例合。

³蹇产:委屈忧抑。 曼:即“漫漫”,久长。

⁴动容:即“动搈”。广雅 释诂:“搈,动也。”动搈,动荡。 回极:极泛指北极星域,此言运转随时。 浮浮:流动貌。 二句写长夜不眠所感之气象变化。

⁵数惟:屡次想起。 荪:一种香草,此喻指怀王。 懮懮:内心伤痛貌。

⁶摇起:突然而起。方言:“摇,疾也。” 横奔:乱跑。 尤:灾祸。 自镇:自我镇定。

⁷结:集结。 微情:内心深处的隐秘之情。 矫:即“挢”,举。 美人:指怀王。

⁸诚言:洪兴祖楚辞考异:“诚,一作‘成’。”作“成”是。成言,定言,约定之言。 黄昏以为期,古代婚俗以黄昏为迎娶之时。此喻指当初与怀王君臣相约,共治楚国。

⁹回畔:即背叛。“畔”即“叛”之借字。 既:已。

¹⁰:即“骄”。洪兴祖楚辞考异:“,一作‘骄’。” 览:展示。 修姱:美丽。 此谓“美人”(怀王)骄傲地向我展示炫耀美丽。

¹¹盖:即“盍”。洪兴祖楚辞考异引一本正作“盍”。古“盇”与“何”通。 造:成。礼记 王制“造士”郑玄注:“造,成也。” 此句言为何因我而成怒,即史记所谓“王怒而疏屈平”。

¹²承间:待机会。 自察:自明。即自我表白。 震悼:畏惧。说文 心部:“悼,惧也。陈楚之间谓惧曰悼。”

¹³夷犹:即“犹豫”。 冀进:希望进用。 怛伤:痛伤。 憺憺:恐惧貌。汉书 李广传:“威棱憺乎邻国。”师古注引苏林:“陈留人语恐言憺之。”此谓内心伤悲恐惧,承上“震悼不敢”而来。

¹⁴兹历情:洪兴祖楚辞考异:“一作‘历兹情’。”是。历:经历。兹情:此情,指上述“怛伤”、“震悼”之情。 陈辞:出谋献策。 荪:香草,此喻怀王。详:即“佯”之借字。详聋,装聋。

¹⁵固:确实。 切人:恳切实在的人。 不媚:不会讨好。 众:指党人。

¹⁶初:当初。 所陈:指当初劝阻怀王入武关会秦王之语:“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耿著:明白。 庸:即“用”。用亡,指怀王死于秦。 二句谓当初若采纳我所陈述的极明白的道理,又怎会有后来的死亡。

¹⁷此二句洪氏考异谓一本作“何独乐斯之謇謇兮,愿荪美之可光”,可从。上句即离骚所谓“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下句“光”字与上文“亡”字叶韵。 謇謇:忠言恳切貌。 此谓我何以独乐此謇謇忠言,不过希望君主之美更为光大。

¹⁸三五:指三王五霸。 像:榜样。 彭咸:传说中的古代圣贤。 仪:标准。 上句是当时对怀王的希望;下句是当时对自己的要求。

¹⁹极:目的。 故:即“固”,确实。 亏:损。 此谓只要取法于“三五”、“彭咸”,则什么目的也能达到,声誉肯定会远闻而不亏损。

²⁰虚作:凭空产生。

²¹施:施舍。 报:报偿。 实:结果实。 获:收获。 此承上文谓有施舍才会有报偿,结了果才能有收获。

²²少歌:即“小歌”。一本“少”作“小”。有小结前文的意思。 美人:指怀王。 抽怨:拔除怨尤。句谓怀王闻谗而怒屈原,故原欲通过解释为其除怨。 并日夜:即夜以继日。 无正:谓无以正是非。即惜诵“指苍天以为正”之“正”。

²³:即“骄”。 敖:即“傲”。 朕:屈原自称。 史称怀王骄慢自是,此其一端。

以上第一段,回忆己在怀王时忠心事君,反被轻视骄侮。此章有“少歌”、有“倡”、有“乱”,三者互相联系。但从意义上讲,“少歌”明显是对前段文字的小结,故仍将其归属第一段。

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¹。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²。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³。道卓远而日忘兮,愿自申而不得⁴。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⁵。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⁶。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⁷。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⁸。愿径逝而未得兮,魂识路之营营⁹。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¹⁰。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¹¹。

¹倡:即“唱”,本义为发词首唱。此下由回忆转叙身在汉北的现实,故曰“倡”。 有鸟自南:自喻为南来之鸟。“南”指郢都方向。 集:止。汉北:汉水以北,约当今湖北襄樊及河南淅川一带。这是屈原居陵阳九年后又向西北迁徙的地区。

²好姱佳丽:四个同义单词平列连用,皆言其美。 牉:分离。

³惸:孤独。 不群:与众不合。 良媒:喻指君主身边举贤推能者。

⁴道:指回归郢都之道。 卓:一本作“逴”。逴远,遥远。 日忘:谓日复一日,渐为君主所忘。 申:表白。

⁵北山:洪兴祖楚辞考异:“一作‘南山’”,是。因其与下文“南指”、“南行”相合,皆指郢都方向。 太息:即“叹息”。

⁶孟夏:夏历四月。 晦明:从夜晚到天明。 岁:年。此言因心忧而觉夜长。

⁷惟:乃。 九:极言其多。 逝:往。指归郢都。

⁸曾:竟然。 “南指”句:谓只是依靠月亮、星星指着向南的方向。

⁹径逝:承上“南指”句,谓直归郢都。 营营:行人往来貌。

¹⁰信直:忠诚正直。

¹¹理:“使”的同音借字,指使者。 屈原常以婚姻喻君臣关系,因又多以“理”、“媒”等喻能向帝王推荐人才者。 从容:行动举止。

以上第二段,抒写流亡汉北的现实,表明自己孤立的心绪和欲返郢都的渴望。

乱曰:长濑湍流,溯江潭兮¹。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²。轸石崴嵬,蹇吾愿兮³。超回志度,行隐进兮⁴。低徊夷犹,宿北姑兮⁵。烦冤瞀容,实沛徂兮⁶。愁叹苦神,灵遥思兮⁷。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⁸。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⁹。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¹⁰。

¹濑:浅流。 湍流:急流。 潭:楚方言称渊为“潭”。 此句记流亡历程由南而北,即前文“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之意。因汉水等流向由北而南,故称“溯”。

²狂顾:一个劲地失神回望。形容忧心烦乱至极。 南行:往南(郢都所在)行进。 二句连上句谓本往汉北进发,却因思郢至极,不免失神回顾,终于转身南行,聊慰渴思。

³轸石:方石。 崴嵬:高耸貌。 蹇:行走困难,此引申为阻碍。 二句言山高路远,回郢之愿难以实现。

⁴超回:或即“迟回”。 志度:或即“跮喥”,犹“踯躅”,徬徨不进。 隐进:进度迟缓。“隐”同“稳”,缓慢。

⁵低佪:即“徘徊”。 夷犹:即“犹豫”。此句与“超回志度”相对。 北姑,即“北岵”。岵,无草之山。

⁶烦冤:愁闷。 瞀容:迷乱。 沛:颠仆。 徂:即“沮”,沮丧。 二句谓愁闷迷乱,实在颠仆潦倒。

⁷神:心神。 灵:灵魂。 二句谓终日愁叹苦神,遥思郢都。

⁸处幽,谓处此僻远之地。 行媒:作媒之人。 幽:僻远。

⁹颂:即“诵”,吟咏。

¹⁰不遂:所愿无法实现。遂:顺。

以上第三段,为全文的总结。

怀 沙¹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²。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³。眴兮杳杳,孔静幽默⁴。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⁵。

¹怀沙在旧本中编次第五。按其内容,当为九章中的第八篇。作品写于楚顷襄王廿一、廿二年,楚屡败于秦,丢失郢都及巫、黔中郡之后(参史记 楚世家)。当时屈原不得不离开黔中,由溆浦折而向东北湘水流域进发。从诗的内容看,已“知死不可让”,似死意已决。 “怀沙”即抱石之意,以此为题,或系后人依据其抱石自沉的传说所加。

²滔滔:“悠悠”之同音借字,漫长。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引作“陶陶”,亦“悠悠”之同音借字。 孟夏:夏历四月,已是“长夏”的开始。 莽莽:草木茂盛貌。

³永:长久。 汩:行走貌。 徂:往。“汩徂南土”即流亡南楚,指前此之事,故言“永哀”。

⁴眴:与“洵”通,远。诗 击鼓“于嗟洵兮”毛传:“洵,远。” 此句与下文乱曰“修路幽蔽,道远忽兮”,同一意境。 杳杳:深暗貌。 孔:甚,很。 幽默:幽寂。 二句言流亡荒僻之地,视之则深远缈茫,听之则寂静无闻。

⁵郁结:愁思积聚。 纡轸:揪心的隐痛。 离:遭。 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引作“愍”,伤痛。 长鞠:长期困苦。

以上第一段,写长期流亡南土的忧伤。

抚情効志兮,冤屈而自抑¹。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²。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³。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⁴。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⁵。巧倕不斵兮,孰察其拨正⁶。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⁷。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⁸。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⁹。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¹⁰。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¹¹。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¹²。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¹³。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¹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¹⁵。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¹⁶。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¹⁷。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¹⁸。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¹⁹。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²⁰。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²¹。汤 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²²。

¹抚:犹循省,回顾。 情:情实、情状。 効:犹考核。广雅 释言:“效,考也。”“效”即“効”。 自抑:自我抑制。 二句领起,谓回顾前情,考核己志,皆无过错,故只有强抑冤屈。

²刓:削。 圜:即圆。 常度:一贯所守之法度。 替:废。 此前句指小人世俗所为,后句明己情志。

³“易初”句:洪兴祖楚辞考异、朱熹楚辞集注皆谓一本无“初”字。“易本迪”犹言改变本来的道路。 二句自谓如因遭谗被放而改变道路,乃君子所耻而不为。

⁴章:明。 画:规划。 志:记。 墨:文字。 前图:以前所立的法度。管子 君臣:“主画之,相守之;相画之,官守之。”则“章画”指明其规划。管子 宙合:“明墨章书,道德有常。”“墨”指文字,则“志墨”谓著之文字。此皆指屈子执政时的宪令而言。二句亦即思美人所谓“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

⁵内厚质正:性格敦厚,品质端正。 大人:指君子。 盛:赞美。

⁶倕:传说中尧时的能工巧匠。 斵:砍。指制作器物。 察:了解。拨:歪曲。 正:端正。管子 宙合:“夫绳扶拨以为正”,即“拨”“正”对举。此二句以倕不施工于木,怎知木之邪正。喻世无圣贤,谁能知事之曲直。其承上句“大人所盛”而言,与以下四句意思不一。

⁷玄文:黑红色花纹。 处幽:处于昏暗之中。 蒙瞍:盲人。 不章:没有文彩。

⁸离娄:传说中黄帝时视力超常的人。 微睇:略睁其目斜视。 瞽:盲人。 无明:无视力。

⁹二句谓时俗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¹⁰笯:鸟笼。 鹜:鸭。

¹¹同糅:混合。 玉石:美玉与凡石。 概:古时用以平斗斛之木。 此句犹言以一个标准来衡量。

¹²鄙固:鄙陋。 臧:善,此指品德美政。

¹³盛:多。 陷滞:陷没停滞。 济:度过。 二句以车行重载为喻,谓己责任重大,致有陷滞之事。意即惜往日所谓“虽过失犹弗治”。

¹⁴瑾、瑜:皆指美玉。 穷:窘困。示:告诉。言己虽有美德,而窘困之际,竟无所诉,皆由谗人间之所致,引起下文。

¹⁵邑犬:邑里之犬。

¹⁶非:同“诽”,即谗谤。 庸:庸人。

¹⁷文:指人言行美好。 质:指人品性良善。 疏:通。谓人之美好,不仅见之于外,而且通之于内,即思美人所谓“满内而外扬”之意。

¹⁸材朴:未加工的木材,喻德义。 委积:积蓄。 有:富有,此指富于德义。

¹⁹重:同“緟”,本指衣物丝絮层叠,此借指重积仁德。 袭:本指衣物重叠,此借指广修礼义。 谨厚:谨慎忠厚。 丰:充实。

²⁰重华:即舜。 遌:逢,遇。 从容:举动,此指上文仁义谨厚之行。

²¹不并:指明君贤臣不能相遇。

²²邈:远。 慕:思念仰慕。

以上第二段,写己有瑾瑜之德、俊杰之才,却不为君王、世俗所理解。

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¹。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²。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³。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⁴。

¹惩:受损伤而知戒备。 连: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引作“违”,或即“愇”之借字,广雅 释诂:“愇,恨也。”忿:忿怒。“惩愇”“改忿”相对成文,皆指强抑忿恨。下句即承此而来。

²离:遭。 慜:忧伤。 不迁:不改变。 志:志向。 像:榜样。言己虽遭忧患而志向不变。

³进路:行路。 次:停宿。北次,指由溆浦一带折向东北,横跨资水朝湘江进发。 昧昧:昏暗不明貌。

⁴舒忧娱哀:排解忧愁,缓释悲哀。 大故:指兵戎之事。周礼 膳夫注:“大故,寇戎之事”,又大祝注:“大故,兵寇也。”此指当时秦兵侵入黔中之事。因敌兵入侵,己虽欲努力排解忧愁悲哀而不可得,故曰“限”。

以上第三段,言己虽在流亡颠沛中,却绝不改变理想、忘怀国难。

乱曰:浩浩沅 湘,分流汩兮¹。修路幽蔽,道远忽兮²。怀质抱情,独无匹兮³。伯乐既没,骥焉程兮⁴。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⁵。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⁶。曾伤爰哀,永叹喟兮⁷。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⁸。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⁹。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¹⁰。

¹沅 湘:指沅水、湘水。 分流:分头并进之意。 汩:水流疾貌。当时屈子正从沅水流域向湘水流域进发,故言及沅 湘分流。

²修路:漫长的道路。 幽蔽:幽暗蔽塞。 忽:荒远貌。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此句下有“曾唫恒悲兮”四句,乃下文“曾伤爰哀”四句异文之误羼于此者,当删。

³怀质抱情:“情”、“质”说详惜诵及注。 匹:当为“正”字形似而误,与下文“程”字叶韵。正犹证,即惜诵“指苍天以为正”之“正”,“无正”谓无人作证。

⁴伯乐:传说中善相马者。 程:衡量。“焉程”谓谁能衡量骐骥之力。

⁵生:同“性”。 错:安置。 二句谓众人之性,皆已各定。

⁶定心:坚定其心。 广志:开阔其志。

⁷曾:一本作“增”,“增伤”言悲伤层叠。 爰:乃“咺”之同音借字,方言:“咺,痛也。凡哀泣不止曰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作“恒”,乃“咺”之误字。叹喟:犹叹息。

⁸谓:说。不可谓,言不能向人解说。

⁹让:推辞。 爱:爱惜。 此谓自知坚持忠信而死节,义不容辞。

¹⁰类:法,榜样。 此谓明告贤人君子,自己将以死节之士为榜样。

以上第四段,重申己志,表明决意死节。

思美人¹

思美人兮,擥涕而伫眙²。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³。蹇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⁴。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莫达⁵。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⁶。因归鸟而致辞兮,羌宿高而难当⁷。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⁸。欲变节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⁹。独历年而离愍兮,羌冯心犹未化¹⁰。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¹¹。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¹²。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¹³。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¹⁴。迁逡次而勿驱兮,聊假日以须时¹⁵。指嶓冢之西隈兮,与黄以为期¹⁶。

¹思美人在旧本中编次第六,但就内容而言,当在九章中属第五。这篇作品是屈原居汉北后又沿汉南下,赴辰阳、溆浦等地途中所作。其前半部分主要表明居汉北时对楚国政治的想法,后半部分则叙写继续流浪,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心志。取篇首三字为题。

²美人:指顷襄王。 擥涕:挥拭脸上的泪水。 伫:久久站立。 眙:直视。 二句写思念君王时的情状。

³媒绝:喻指君王身边已无荐人之臣。 路阻:道路远隔。 诒:即“贻”,赠送。 二句谓与君王已不可能以结约之言相赠。

⁴蹇蹇:同“謇謇”,忠诚正直貌。 烦冤:愁闷。 发:通“拨”,拔。此谓陷滞于烦冤而不能自拔。

⁵申旦:由夜达旦。九辩:“独申旦而不寤。”此引申为日日夜夜。 沉菀:即“沉郁”。 达:通。此谓愿日夜抒发内心的想法,但它们都郁积于心而不能上通于君。

⁶寄:托。 丰隆:神话传说中的云神。 将:遵从命令。

⁷因:凭借。 归鸟:此指归返郢都之鸟。 羌:犹“乃”,楚方言中的语气辞。 宿高:洪兴祖楚辞考异引一本作“迅高”,又快又高。 当:值,相遇。

⁸高辛:即“帝喾”,传说中有神性的古代圣君。 灵盛:神性充沛。 玄鸟:黑色鸟,即燕。 致诒:即致赠,赠送聘礼。此言高辛神性充沛,因此遇到燕子,并派它向神女简狄赠送聘礼,以通婚姻之好。言下慨叹命运乖碍,连“致辞”之鸟犹不可得。

⁹媿:即“愧”。 易初屈志:改变初衷,委屈求全。

¹⁰历年:经历岁月。 离:即“罹”,遭受。 愍:忧伤。 冯:即“憑”,愤懑。 化:变化。

¹¹隐闵:即“隐忧”,忍受忧伤。 寿考:犹言终此一生。 二句谓宁可忍受忧伤至死,也没有什么可以改变的。

¹²前辙:前车的印迹。此喻怀王时自己的政治举措和行事准则。 遂:成。度:法度。“此度”指任左徒时的变法革新。

¹³颠:颠仆。 蹇:发语词。 怀:思念。 异路:与众不同的政治路线。

¹⁴勒:本指马络头衔口,此用作动词,犹约束、控制。 骐骥:骏马。 更:再、又。 造父:古代传说中的善驭者。参荀子中的正论、儒效、王霸等篇。一说为周穆王时善御者,参穆天子传。 操:驾驭。

¹⁵迁逡次:行不进貌。“逡次”犹逡巡。 聊:暂且。 假日:借些日子。须时:等待时机。

¹⁶嶓冢:山名。在今甘肃天水、礼县之间,古代传说为汉水发源地(参尚书 禹贡)。 隈:山弯曲处。 纁黄:以天色纁黄指黄昏。嶓冢山在秦国腹地,此乃身处汉北,因溯汉水而遥指嶓冢,并以黄昏为期,盖有终必报秦之意。

以上第一段,表现了希望为顷襄王所信任而与之共成楚国大业。特别是“知前辙之不遂”句以下,更以勒马驾车为喻,说明愿以自己的一贯主张和原则与顷襄王合作,并非变节从俗,委屈求全。

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¹。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 夏以娱忧²。擥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³。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⁴。解萹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佩⁵。佩缤纷以缭转兮,遂萎绝而离异⁶。吾且儃佪以娱忧兮,观南人之变态⁷。窃快在中心兮,扬厥凭而不竢⁸。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⁹。纷郁郁其远承兮,满内而外扬¹⁰。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¹¹。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¹²。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蹇裳而濡足¹³。登高吾不说兮,入下吾不能¹⁴。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¹⁵。

¹开、发:二字互文,均开始之意。 悠悠:日行迟迟貌。

²荡志:涤荡心怀。 遵:沿着。 江 夏:长江、夏水。屈原此时又从汉北折而南行,故沿汉水、夏水至长江,掠过郢都东面,而去辰阳、溆浦等地。娱忧:排除忧愁。

³擥:采摘。 大薄:大林。 茝:即芷,一种香草。 搴:拔。 洲:水中陆地。 宿莽:楚方言,指越冬不死之草。

⁴及:赶上。 古人:此指古代受君主信任的圣贤。 谁与:即“与谁”。玩:欣赏。 二句谓己采摘芳茝、宿莽等芳草,却无人共赏。 以上四句与远游“谁可与玩斯遗芳兮,晨向风而舒情。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命意正同。

⁵解:采折。 萹薄:丛生的的萹蓄(一种野草)。 杂菜:各种野菜。备:通“服”,佩戴。 交佩:混合佩戴。

⁶缤纷:纷繁众多貌。 缭转:即“缭乱”。 遂:终于。 萎绝:枯败。离异:分离、散乱。 此四句与前“擥大薄之芳茝”数句相对,亦即下文所谓“南人之变态”。其意与离骚“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腰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正同。

⁷儃佪:即“徘徊”。 南人:当指在朝之“党人”。因汉北在郢都北面,故云。

⁸窃:暗中。 快:快慰。 中心:即心中。 扬:舒畅。 厥:其。 不竢:无所等待。 凭:愤懑。 此谓以己所持芳草与“南人”之佩“萹薄”、“杂菜”相较,则窃自欣慰,愤懑全消。此正与上文“荡志愉乐”“儃佪”“娱忧”承接。

⁹芳:芳香。 泽:膏泽。 杂糅:糅合一起。 华:即“花”。 二句即所谓诚于中者形于外。

¹⁰纷郁郁:香气浓郁四散。 承:一作“蒸”。“远蒸”即远播。

¹¹情、质:指内在的修养、志向等。 信:确实。 保:保持,守而不失。居蔽:居处偏僻。 章:即“彰”,显明。 二句谓情质确能保守不失,即使居处偏僻,名声亦必远闻。

¹²薜荔:一种藤状植物。 为理:为使者。 惮:畏难。 举趾:举足。缘木:因薜荔多附木而生,故求之者必缘木。

¹³因:凭借。 芙蓉:指荷花。 蹇裳:即“搴裳”,用手撩起下服。 濡足:沾湿双脚。因荷生池中,故求之者必濡足。

¹⁴登高:即指上文“举趾缘木”。 说:即“悦”。 入下:即指上文“蹇裳濡足”。 以上四句以“薜荔”、“芙蓉”喻君主身边的权臣,谓己虽有忠君报国之志,却不愿阿谀权贵以求通于君。

¹⁵朕形:或当为“朕性”。“形”与“性”因音近而误。王逸注:“我性婞直,不曲挠也。”似所据本作“朕性”。 不服:不曲挠。 然:于是。 容与:即“犹豫”。 狐疑:疑惑。 二句谓“登高”、“入下”皆与己本性不合,因而长此处于徘徊观望之中。

以上第二段,写由汉北向辰、溆,路过郢都之侧时的种种感想,其中流露出希望被君主启用、却不愿放弃一贯操守的矛盾心理。

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¹。命则处幽吾将罢兮,愿及白日之未暮²。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³。

¹广遂:全面实施。 前画:以前的规划。 度:法度。“此度”即指“前画”。此总结之辞,谓过去在实行“前画”中,始终遵循着根本的法度。

²命:命运。 处幽:身处幽暗,此指被流放。 罢:疲惫。 及:趁着。“暮”下一本有“也”,以上下句式律之,当从。

³茕茕:孤独貌。

以上第三段,实为乱辞,有总结全诗的作用。

惜往日¹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诗²。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³。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⁴。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⁵。心纯庬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⁶。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澂其然否⁷。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⁸。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⁹。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¹⁰。何贞臣之无辠兮,被离谤而见尤¹¹。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¹²。

¹惜往日在旧本中编次第七,按其内容,当为九章的第九篇,是屈原绝笔之作,大约作于湘水流域。本来当时楚国首都郢都、巫郡、黔中郡等先后失守,形势已十分危急。前此屈原虽已在怀沙中考虑到死的问题,但却未定下死志,而是回到祖国腹地,欲观察国内动态,希望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但是这一最后希望终至破灭,因为当他行至汨罗时,深知国事已不可为,即写下这篇作品后投水自尽了。本篇以首三字为题。

²惜:痛。 往日:指为怀王信任重用之时。 曾信:曾被信任。 昭诗:洪兴祖楚辞考异:“诗,一作‘时’。”“昭时”谓昭告于世。

³奉:继承。先功:前代功业。照下:即照临下民,使受其惠。 法度:法令制度。 嫌疑:疑难之处。 二句谓继承先王功业,制定宪法,去其疑难,使之明晰可行。

⁴属:托付。 贞臣:奉公守法、忠于职守之臣。 娭:同“嬉”,游乐休息。二句谓当时法制确立,国家富强,明君以国事托付贞臣,自己即可放心游乐休息。此即先秦法家“君佚臣劳”思想的体现。

⁵秘密事:指屈原奉命为怀王造为宪令等工作。 载心:放在心上。 治:治罪。 二句谓己将国家大事密藏于心,忠诚职守,深得君主信任,即偶有过失,亦不被追究。

⁶纯庬:纯朴、厚道。左传 成公十六年:“民生敦庞,和同以听,莫不尽力,以从上命。”“敦庞”即“纯庬”之异文。不泄:不曾泄漏。谗人:指上官大夫之流。此即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所载夺稿不与、上官大夫进谗之事。

⁷君含怒而待臣:当指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载上官大夫进谗,怀王怒而疏原一事。 清澂:察明。

⁸蔽晦:蔽塞。 虚惑误:三字并列,用以强调谗臣的恶劣品质。 虚,伪诈;惑,瞀乱;误,荒谬。

⁹参验:比较验证。 考实:考核实情。先秦名家讲“循名责实”,考实、参验,皆这种思想的反映。 迁:疏远。

¹⁰气志:犹言意气。 过:责怪。 “盛气志而过之”,即盛气凌人之意。

¹¹辠:即“罪”。 被:遭受。 离:洪兴祖楚辞考异:“一作‘’。”是。“谤”即诽谤。 尤:罪。

¹²惭:愧。 光景:即光阴,此指日月运行。 诚信:指日月运行准确无误。备:慎防。 二句谓己事君的诚信昭如日月,足使小人惭愧无地;然事已至此,只能幽隐退避谨慎隄防。

以上第一段,追述怀王时君臣际会相得,终于因得罪谗谄而被疏。

临沅 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¹。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²。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³。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⁴。独鄣壅而蔽隐兮,使贞臣为无由⁵。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⁶。吕望屠于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⁷。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⁸。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⁹。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¹⁰。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¹¹。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¹²。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谩而不疑¹³。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¹⁴。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¹⁵。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¹⁶。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¹⁷。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¹⁸。妒佳冶之芬芳兮,母姣而自好¹⁹。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²⁰。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²¹。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²²。

¹玄渊:深渊。 遂:于是。

²卒:结果。 没身:至死。 绝名:无闻于世。 壅君:被蒙蔽的君主。昭:明白。 以上四句为拟想之辞,谓己死不足惜,可惜受蒙蔽的君主永无清醒之日。故下文乃以史事晓其君。

³度:法度。 薮:草泽曰薮。 幽:从“山”得义,本指林草隐蔽之处。此谓己遭谗流放,如使芳草在山泽深处荒芜。

⁴焉:于是。 舒情:展示情实。 抽信:抒写诚信。 恬:安。 不聊:不苟且贪生。 二句紧接前二句,谓表达了自己的实情诚信,即可安于死亡决不偷生。

⁵鄣壅:阻塞,言君视听不明。 蔽隐:言己流放荒野。 无由:无因。言己欲舒情抽信而不可能。

⁶百里:即百里傒,春秋时秦缪公大夫。其经历诸书所载不同,据史记 晋世家、史记 商君列传等,其初为虞国大夫,为晋献公所擒,作为秦缪公夫人的陪嫁被送至秦国。后秦缪公知其贤而用之。虏:被擒之囚。 伊尹:参离骚“挚 咎繇而能调”句注。

⁷吕望:参离骚“吕望之鼓刀兮”句注。朝歌:殷国都,在今河南淇县。甯戚:参离骚“甯戚之讴歌兮”句注。

⁸汤武:即殷之成汤与周之武王。桓缪:即春秋时齐桓公与秦缪公。

⁹吴:指春秋时吴国君主夫差。 味:辨别。 子胥:即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避害逃吴,先后为吴王 阖庐、夫差大臣,因屡谏夫差提防越国而遭谗被杀。子胥死后,吴即为越所灭,故曰“后忧”。事参史记 伍子胥列传。

¹⁰介子:即介之推。春秋时晋国大臣,随公子重耳在外流浪十九年,曾割股为重耳解饥。重耳即位,遍赏从者而不及介之推,推乃避隐于緜上山中。重耳求之不出,放火烧山,推被烧死山中。事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史记 晋世家。因史称其抱木烧死,故此曰“立枯”。 文君:即晋文公 重耳。寤:醒悟。

¹¹封介山:传说介之推死后,晋文公环緜上山封以为界,命为介山,并使其民祭祀之。 禁:指禁止在山上猎樵。 大德:指介之推追随晋文公流浪之功。 优游:德行隆盛貌。

¹²久故:往昔。 亲身:犹亲近,形容关系密切。 缟素:白色丧服。

¹³或:有的。谩:欺骗。 二句谓忠信者反遭死亡,而虚伪者反受信任。

¹⁴按实:即“考实”,求证。 二句皆指君主而言。

¹⁵芳与泽:皆喻美德。 申旦:详思美人“申旦以舒中情兮”句注。 别:识别。

¹⁶殀:即“夭”,夭折。 戒:警惕。“下戒”谓予人以警惕,指谗言初起时,故下文又言“谗谀日得”。

¹⁷谅:确实。 聪不明:即听不明,古成语。易夬:“闻言不信,聪不明也。”又噬嗑:“何校灭耳,聪不明也。”“聪”皆训“听”。 蔽壅:受蒙蔽。 日得:日益得势。

¹⁸蕙若:兰蕙与杜若,皆香草。

¹⁹佳冶:指女性的美态,此代称美女。母:传说中著名的丑女。 自好:自以为美好。“好”字与下句“代”字,为凼、之二部合韵。

²⁰西施:传说中春秋时越国美女。 谗妒:指生性嫉妒、爱行谗谀的丑女,此喻佞臣。 自代:以己取代西施。

²¹白行:表白行为。 不意:意料不到。

²²情:情实。 冤:冤屈。 日明:一天天显现出来。 列宿:星宿。 错置:罗列散布。

以上第二段,于面临深渊之际,对顷襄王时代谗人得势的黑暗现实,痛加控诉。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¹。乘氾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²。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³。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⁴。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⁵。

¹乘:或当作“弃”。“乘”古写作“椉”,与“弃”形近易讹。王逸注:“如驾驽马而长驱也。”即解释“弃骐骥……”,是汉代古本不误。因离骚本有“乘骐骥以驰骋兮”之句,故被浅人据以妄改。 辔:御马缰绳。 衔:勒于马口的嚼子。 自载:谓载重自驰。

²氾:即“泛”,犹浮。 泭:编竹木以渡水者,今名筏。以其浮于水中,故名“氾泭”。 下流:顺流而下。 备:“服”的同音借字。服之本义为运舟,“自服”谓无人驾驶而自运行。

³心治:指依个人好恶、喜怒而施治,与“法治”相对而言。韩非子 用人:“释法术而用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辟:即“譬”。

⁴溘死:参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句注。

⁵识:知道。 二句谓如不能尽情说出想说的话而死去,则被蒙蔽的君主将始终不明治道。

以上第三段,类全章之乱辞,谓顷襄王不分是非,不依法度,终将导致国家覆亡。

橘 颂¹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²。受命不迁,生南国兮³。深固难徙,更壹志兮⁴。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⁵。曾枝剡棘,圆果抟兮⁶。青黄杂糅,文章烂兮⁷。精色内白,类可任兮⁸。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⁹。

¹橘颂在旧本中编次第八,按其内容当为九章中的第一篇。作品当写于顷襄王元年屈原遭谗被流放而犹未启行时。本篇采用四字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成,表现了屈原深厚的爱国与民族热情。由于通篇以橘为歌颂对象,故题名“橘颂”。

²后皇:“后”当为“侯”之同音借字,为发语辞。诗 正月“侯薪侯蒸”、四月“侯栗侯梅”,郑笺皆云“侯,维也”,是此“后皇”即“侯皇”,亦即“维皇”之意。皇,盛大。 嘉树:美树。 徕:即“来”。 服:习惯。 二句赞叹橘树高大盛美,适应南土。

³命:天命,此指自然稟性。 迁:移植。 南国:南土。 古有橘只生淮南而不生淮北的说法。参周礼 考工记、晏子春秋 内篇 杂下等。

⁴深固:指橘树之根。 徙:迁移。壹志:专一的志向。

⁵素:白。 荣:花。 纷:花叶茂盛貌。

⁶曾:即“层”。 剡:尖利。 棘:刺。 抟:即“团”,圆貌。

⁷文章:文采。 烂:斑烂,此指橘初熟时青黄相间,色彩鲜丽。

⁸精色:纯粹之色。 内白:指橘实纯洁。 类可任:洪兴祖楚辞考异:“一云‘类任道兮’。”任,抱,此谓橘实精纯,如君子抱道自守。文子下德:“任道而合人心。”

⁹纷缊:茂盛披离貌。 宜修:修饰得好。此“宜”犹山鬼“宜笑”之“宜”。姱:美。 二句总结以上数句,概而言之。

以上第一段,通过对橘树、橘实的拟人化描写,表现对橘树风范的景仰。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¹。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²。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³。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⁴。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⁵。秉德无私,参天地兮⁶。愿岁并谢,与长友兮⁷。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⁸。年岁虽少。可师长兮⁹。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¹⁰。

¹尔:指橘树。 幼志:此指橘树的天然禀性。 异:特异。

²不迁:谓其只生南国,不可移植。

³廓:旷达。

⁴苏:即“疏”之借字,谓远离世俗。 横:说文 :“横,阑木也。”即阑杆,所以防闲内外。此喻立德矜持,深自约束,意与离骚“好修姱以羁兮”略同。不流:不随俗流。

⁵闭心:谓固守其心,不受外物影响。 自慎:自我谨饬。 不终:当从一本作“终不”。

⁶秉:持。 参天地:谓道德与天地相齐。

⁷岁:指岁月。 谢:逝去。 二句谓愿与岁月同步,永远相友。

⁸淑离:或即“陆离”,引申为美好貌,指果实累累而言。 淫:邪。国语晋语“端而不淫”韦注:“淫,邪也。” 梗:强直。 理:指树干的纹理。

⁹年岁虽少:此指橘树。

¹⁰行:指橘树之品德。 伯夷:殷末孤竹国君的长子,与弟叔齐互让君位而双双逃隐首阳山。这在古代被视为清高有操行的典范。 像:榜样。

以上第二段,通过歌颂橘树的品德,表明效法橘树、坚定操守的决心。

悲回风¹

悲回风之摇薰兮,心冤结而内伤²。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³。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⁴。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⁵。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⁶。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⁷。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⁸。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而自贶⁹。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¹⁰。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¹¹。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¹²。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¹³。涕泣交而淒淒兮,思不眠以至曙¹⁴。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¹⁵。

¹悲回风在旧本中编次第九,但就内容而言,当是九章中的第七篇。作品是屈原到达溆浦后所作。其内容一方面是抒发自己不合时俗的志向,另一方面是描写流放途中寂寞幽愤的思绪。取篇首三字为题。

²回风:旋风,古籍中常用以象征邪恶势力。 薰:一种香草。 冤结:洪兴祖楚辞考异:“冤,一作‘宛’。”“冤结”即“郁结”。

³物:指“回风”。 陨:落。 性:同“生”,指生命。 隐:隐约。 先倡:先导。 二句以回风虽起于微小却足以伤生、其声虽起于隐约然足为秋之先导,喻谗人微言中伤。

⁴彭咸:参离骚“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句注。 造思:追思。 暨:与“及”通。 志介:志坚。 “夫何”直贯二句,谓己为何总是追思彭咸,不忘坚持志节?

⁵盖:掩盖。 二句与前“彭咸”二句相对,谓小人欲以虚伪掩盖其情是不可能的。

⁶号群:呼群。 草苴:杂草。 比:密积,与下文“芳已歇而不比”之“比”同义。 此言杂草虽然密积而不芳香,小人结党如鸟兽呼群相从。

⁷葺:积累排次。 自别:自异于众。 文章:光彩。 二句以鱼喻小人,蛟龙喻己。

⁸荼:苦菜。 荠:荠菜,味甘。 幽:僻静。 以上六句皆喻君子立德,“介志不忘”,小人“万变其情”而不可“盖”。

⁹惟:发语词。 佳人:屈原自喻。 都:美好。 更:经历。 统世:终世。“更统世”犹言经历久远。 自贶:自与,即自许。 二句谓将永远以美德自许。

¹⁰眇远志:与下文“介眇志”同一修辞形式。“眇”为渺然高远之貌,作下面“及”的副词。 及:至。 怜:爱惜。 相羊:徘徊。 二句谓己志向远大渺然,有如浮云之行九霄。

¹¹介眇志:“眇志”犹“远志”;“介”犹隔阂,作下面“惑”的副词。 惑:疑惑。窃:私自。 赋诗:作诗。 二句谓己志远大而介然有惑,故独自赋诗予以表白。

¹²惟:发语词。 佳人:屈原自喻。 独怀:独自思念。 若:杜若,香草。椒:香木。 二句喻修德自处。

¹³曾:同“增”,一本作“增”,不停的。 歔欷:哀泣。 嗟嗟:叹息。

¹⁴淒淒:淒凉哀戚貌。 曙:天明。

¹⁵曼曼:即漫漫,悠长。 掩:抑止。 此哀:指上文君子修德而不得志。二句谓长夜漫漫,欲抑止哀伤,哀伤却滞留心中不去。

以上第一段,为小人得势、君子隐伏的自伤之词。

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¹。伤太息之愍怜兮,气於邑而不可止²。糺思心以为兮,编愁苦以为膺³。折若木以蔽光兮,随飘风之所仍⁴。存髣髴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⁵。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⁶。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⁷。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⁸。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⁹。宁逝死而流亡兮,不忍为此之常愁¹⁰。孤子唫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¹¹。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¹²。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¹³。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¹⁴。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¹⁵。心羁而不形兮,气缭转而自缔¹⁶。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茫茫之无仪¹⁷。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¹⁸。藐蔓蔓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¹⁹。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²⁰。凌大波而流风兮,托彭咸之所居²¹。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²²。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²³。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²⁴。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²⁵。冯昆仑以瞰雾兮,隐山以清江²⁶。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洶洶²⁷。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²⁸。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²⁹。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³⁰。泛潏潏其前后兮,伴张之信期³¹。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³²。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³³。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³⁴。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³⁵。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³⁶。

¹寤:觉醒。 周流:周游。 聊:暂且。 自恃:犹自持。

²太息:叹息。 愍怜:即悯怜。 於邑:即郁悒。

³糺:即“纠”,纠结。:腰腹间的佩带。 膺:胸衣。 二句喻满腹愁思纠结如腰间佩带,满怀苦闷缠绕如胸间衣络。

⁴若木:神话传说中的树木。 蔽光:即离骚中的“拂日”,亦即以树枝遮阳。仍:就,至。此言随风所至,意即流亡无定所。

⁵存:存在,即现实。 髣髴:即“仿佛”。 踊跃:形容热水沸腾貌。 二句谓流亡荒僻之地,丑恶现实似若不见,但内心焦虑犹如热水沸腾。

⁶案志:即离骚中“抑志”,谓压抑内心的痛苦。 超:同“怊”,怅恨。庄子 天地:“怊乎若婴儿之失其母。”惘惘:迷惘貌。

⁷曶曶:犹忽忽,言时光迅速流逝。颓:同“”,本指山石崩裂下坠,此喻光阴流逝速如山石崩裂下坠。 时:年岁。 冉冉:渐渐。 至:尽。

⁸:草名。多生江湖水滨。 蘅:香草名。 槁:枯。 节离:枝节枯折。 芳:香。 以:同“已”。 歇:消歇。 比:茂密。

⁹思心:指忠贞之志。 惩:抑制。 此言:指以上“赋诗之所明”。 聊:依赖。 二句谓己前所言者,不足以释解内心的忧愁。

¹⁰逝死:一本作“溘死”,忽然死去。 流亡:谓随水流逝。“不忍”句:犹言“不忍为此而常愁”。屈赋“之”、“而”二字多通用。

¹¹孤子:即孤儿。 唫:即“吟”。 抆:擦拭。 放子:被父母弃逐的儿子。“孤子”、“放子”皆屈原自喻。

¹²隐:指忧痛。 照:一本作“昭”,明白。 “彭咸”句:谓所闻知的彭咸之事。

¹³眇眇:辽远貌。 默默:寂寞。

¹⁴入:进入,指进入荒野之地。 景响:人的身影、音响。 无应:没有反应,言其荒远无人。 闻省想:三字并列,谓听、看、思索都不可得,寂寞之至。

¹⁵居:通常。 戚戚:忧虑貌。

¹⁶、羁:本皆为系马工具,此喻心气纠结不畅。 形:洪兴祖楚辞考异云“一作‘开’”,楚辞章句本亦作“开”。“形”乃“开”之残缺,作“开”是。 缭转:缠绕。 缔:结。

¹⁷穆眇眇:辽阔貌。 无垠:没有边际。 莽芒芒:混茫貌。 无仪:没有形状。 二句极言孤立无助。

¹⁸隐:隐微。 感:感应。 纯:精纯。 二句谓天地间有的声音虽隐微,却能相互感应;有的东西虽精纯,却用不上。喻指己虽有才德,却不能感君致用。

¹⁹藐蔓蔓:一作“邈漫漫”,道路漫长貌。 缥绵绵:思绪纷乱貌。 纡:当为“扝”之同音借字。广韵麌:“扝,引也。”此谓引而理之。 二句谓道里漫长难计,思绪纷繁难理。

²⁰悄悄:忧愁貌。 翩:飞翔。 冥冥:高远。 二句谓常处悲愁,即高飞亦无法快乐。

²¹凌:乘。 流:跟随。 托:寄托。 所居:所以自处之道。 此谓将效法彭咸,追随其行。

²²雌蜺:虹之白者。 标:树梢。 颠:山顶。此指雌蜺高处。

²³据:凭依。 青冥:指天宇。 摅:舒展。此言彩虹当空,如己所展。儵忽:迅急貌。 扪:摸。

²⁴湛露:浓重的露水。 浮源:犹言“飞泉”。古人视露水为“飞泉”或“浮源”。九怀 通路“北饮兮飞泉”王逸云“吮嗽天液之浮源也”,是其义。漱:当为“嗽”,吮吸。 凝霜:凝结的霜。 雰雰:霜雪散落貌。

²⁵风穴:传说中风的起源地。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倾寤:即“惊寤”,惊醒。 婵媛:一本作“掸援”,内心牵扯伤痛的感觉。以上谓忧不可解而忽然惊醒,心仍伤痛不止。

²⁶冯:即“凭”,据。 昆仑:西部大山,传说为仙人所居。 瞰:俯视。山:即“岷山”,在今四川。 清江:指岷江。尚书有“岷山导江”之说,是古人以为长江发源于岷山,故此以“岷山”与“清江”连举。“以清江”即“与清江”,古人“以”“与”多通用。 二句谓凭倚昆仑,俯视云雾中隐见岷山与长江。以下数句即分写俯视所见所感。

²⁷惮:恐惧。 涌湍:奔涌的急流。 礚礚:奔流击石之声。 洶洶:本指水势,以“听”言之,则由听波声而知水势。

²⁸纷容容:混乱貌。 无经:没规律。 罔芒芒:模糊貌。 无纪:没头绪。方言卷十:“緤、末、纪,绪也。南楚皆曰緤,或曰端,或曰纪,或曰末,皆楚转语也。”

²⁹轧洋洋:无所归宿貌。 无从:无所适从。 驰:奔驰,此指江水。 委移:即“委蛇”,绵延曲折貌。

³⁰漂翻翻:波涛上下翻动貌。 翼遥遥:水势急速流动貌。

³¹泛潏潏:水势漫延汹涌貌。 伴:随同。 张:指水势涨落。 信期:指潮水消涨所遵循的时间。此指江水消涨与海潮相应,故曰“伴”。 以上十句均写所见水势,亦借以抒写心绪烦乱、忧思无边、不知所从的心理状况。

³²炎气:热气。 相仍:相继出现。 烟液:指热气上腾积而为云、为雨。二句指炎夏。

³³相击:潮水相互激荡。 二句指严冬。

³⁴光景:指时间、岁月。 往来:即上文所谓“观”、“窥”、“悲”、“听”,往来于天地寒暑之间。 黄棘:楚国地名。在今河南 新野东北。楚怀王二十五年,与秦昭王盟约于此,楚国外交从此走向被动。 枉策:错误的政策。以上六句言己所以凭借漫长的岁月,往来于天地寒暑之间,无所归宿,其因皆源于国家误施黄棘“枉策”。

³⁵介子:参惜往日“介子忠而立枯”句注。 所存:犹所守,指介子推忠贞而无求于世。 伯夷:参橘颂“行比伯夷”句注。 放迹:高逸放旷的行为,此指伯夷弃国隐居,不食周粟而死。

³⁶调度:犹安排考虑,此指上文介子、伯夷所以自处之道。 弗去:不能放弃。 刻著志:犹铭记于心。 无适:犹不忘,指上文介子、伯夷之事。

以上第二段,写流放途中所见所闻及所感。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悐悐¹。浮江 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²。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³。骤谏君而不听兮,重任石之何益⁴。心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⁵。

¹曰:即“乱曰”之意。 冀:希望。 悼:伤痛。 悐悐:一本作“逖逖”,遥远貌。此言所冀于往日已告失败,而理想于将来亦遥遥无期。

²江 淮:长江、淮水。 从:追随。 子胥: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臣,因强谏为吴王 夫差所杀,死后被抛尸大江。参涉江“伍子逢殃兮”句注。适:往。

³大河:黄河。 洲渚:此指申徒狄投水自沉处。 申徒:即申徒狄。传说中殷末贤臣,谏纣不听,遂负石自沉于渊。事参庄子中的外物、刻意、盗跖、荀子 不苟、淮南子说山等。抗迹:高尚的行为。

⁴骤:屡次。重任石:一本作“任重石”,即抱重石。

⁵二句又见哀郢。洪兴祖楚辞考异:“一本无此二句”。今说者多认为此二句乃错简而附于此。

以上第三段,写己瞻前顾后,面临生死两难的艰苦抉择。

远游

【解题】

屈原晚年政治失败,复遭谗言,为顷襄王所流放。其辅佐楚王推行改革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流放在外,返国无望,故以黄 老道家中神仙方士之说,抒发愤懑,排谴苦闷。正如诗中所说:“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但这种远游,实是一种神游,即所谓“神儵忽而不返”。其遍游“四荒”“六漠”,最后“超无为以至清”、“与泰初而为邻”,都是这种境界。以精神遨游来消释现实的苦闷,开了后世游仙诗的先河。

学术界关于远游的争论颇多,集中谈论的是它的真伪问题。清人已有指其伪者(参胡濬源楚辞新注、吴汝纶古文辞类纂评点),理由是远游中的道家出世思想与屈原的一贯思想不类,而词句又与司马相如大人赋相同等。

其实,屈原本楚之宗族,官为左徒,博闻强记,两次出使齐国,正值稷下学风大盛之时。谈天雕龙、迂怪祥,尤其是黄 老之术、精气之说对屈原当有影响,故管子 内业篇之说多与远游相表里。在屈原的政治生涯中,初时为王信任,草创宪令,表现了“来吾导夫先路”的强烈的政治改革愿望。当政治失意之际,则又言“漠虚静以恬愉兮,淡无为而自得”。这种前后思想的变化,在历史人物中比比皆是。汉之张良、贾谊,都黄 老、刑名备于一身,其积极用世与消极避世之思想,亦往往兼而有之。太史公著史记,合屈原、贾谊为一传,可谓明其渊源。至于大人赋词句多同远游,此乃汉人钞袭屈赋之风所致。所谓远游乃仿大人赋而作,实本末颠倒之论。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¹。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²?遭沈浊而汙秽兮,独郁结其谁语³?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⁴。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⁵。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⁶。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⁷。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凄而增悲⁸。神儵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⁹。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¹⁰。

¹迫阨:狭隘局促。此言因党人嫉贤进谗,王壅蔽不悟,使己无容身之地。正如离骚所云:“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²质:气质。 菲薄:鄙陋。 无因:无由,无所凭借。 焉:何。 托乘:乘载。此句言何所乘载而上游云天。

³而:洪兴祖、朱熹引一本作“之”,是。“遭沈浊”句犹言遭遇浊世之汙秽肮脏。 其:疑问助词。

⁴耿耿:不安。诗 邶风 柏舟“耿耿不寐”毛传:“犹儆儆也。”广雅 释训:“耿耿,警警,不安也。”“儆”、“警”皆与“耿”同音通用。 茕茕:同“惸惸”,孤独无依貌。

⁵勤:辛劳。

⁶往者:指往古。 来者:指将来。

⁷徙倚:徘徊。 怊惝怳:惆怅失意貌。 乖怀:违离志意。

⁸荒忽:犹恍惚。

⁹儵忽:疾急貌。 反:同“返”。

¹⁰惟省:即思考。 端操:端正操行。七谏 沈江“正臣端其操行兮”王逸注:“言正直之臣,端其心志。”正气:与下文“精气”之义通。

以上第一段,言己因时俗迫阨,孤独无告,愁怀不释,愿轻举神游,思求天地正气。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¹。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²。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³。与化去而不见兮,名声著而日延⁴。奇傅说之托辰星兮,羡韩众之得一⁵。形穆穆而浸远兮,离人群而遁逸⁶。因气变而遂曾举兮,忽神奔而鬼怪⁷。时仿佛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⁸。绝氛埃而淑尤兮,终不反其故都⁹。免众患而不惧兮,世莫知其所如¹⁰。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¹¹。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¹²。聊仿佯而逍遥兮,永历年而无成。谁可与玩斯遗芳兮,晨向风而舒情¹³。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¹⁴。重曰: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¹⁵?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¹⁶。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¹⁷。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¹⁸。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¹⁹。曰道可受兮不可传²⁰,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²¹。无滑而魂兮,彼将自然²²。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²³。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²⁴。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²⁵。

¹虚静、无为:不为物扰曰“虚静”,顺应自然曰“无为”,皆道家学说。 漠、澹:皆淡然之意。 恬愉:言得道之愉悦。 自得:言悟道而自足。

²赤松:传说中的仙人,列仙传以为神农之雨师,韩诗外传以为帝喾师。清尘:清静无为之境。

³真人:道家称得道者曰“真人”。庄子 大宗师:“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 休德:善德。

⁴二句谓古之真人与造化同去而不得见,但名声却永垂不朽。

⁵傅说:殷武丁的贤相。相传傅说死后,精神上托辰星。 辰星:王逸章句:“辰星,房星,东方之宿,苍龙之体也。” 韩众:古代仙人名,或作韩终。“终”、“众”古通用。始皇时有韩众,乃古时同术慕用之例。如秦有伯乐,晋亦有伯乐;轩辕时有扁鹊,春秋之秦越人亦号扁鹊,皆其证。 一:道家以“一”为天地万物之本,故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⁶穆穆:杳冥貌。 浸远:渐远。 遁逸:犹遁去。

⁷气变:即庄子 逍遥游所谓“御六气之辩(变),以游无穷”。 曾举:“曾”通“层”:层举犹高举。 神奔:如神之奔。 鬼怪:如鬼之异。

⁸精:即下文“精气”。管子 内业:“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又:“灵气在心,一来一逝”、“一往一来,莫之能思”,皆指精灵之气在修养过程中的状态。 皎皎:明亮貌。

⁹绝氛埃:远离尘世。 淑尤:犹言化凶为吉。淑,善。尤,祸患。

¹⁰如:往。

¹¹代序:即代谢。 耀灵:指日。 晔:光明貌。 征:行。

¹²下沦:言下界万物被摧毁。沦,沉没。 零:落。

¹³遗芳:指上文凋零的芳草。

¹⁴高阳:参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句注。 程:品式。荀子 致仕:“程者,物之准也。” 焉所程:犹言何所取法。

¹⁵淹:滞留。

¹⁶轩辕:黄帝名号。史记 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索隐引皇甫谧以为因“居轩辕之丘”而得名。 王乔:传说中的古时仙人。

¹⁷六气:据左传 昭公元年,指阴、阳、风、雨、晦、明之气。 沆瀣:王逸引陵阳子 明经:“北方夜半气也。” 漱:“欶”之借字。说文 欠部:“欶,吮也”,与“餐”、“饮”、“食”对文成义,故与“漱”为荡口之义迥别。 正阳:王逸引陵阳子 明经:“日中气也。”

¹⁸凯风:南风。 南巢:地名。伪尚书 仲虺之诰“成汤放桀于南巢”孔疏引郑玄云:“巢,南方之国,以其国在南,故称南。”

¹⁹王子:即王乔。 宿:留止。 审:究问。 壹气:指上文之“正气”、“精气”。 和德:道家修养的两种境界。淮南子原道:“无为言之而通乎德,恬愉无矜而得于和。”

²⁰曰:指王乔所言。“道可受”句:“兮”下一本有“而”字,是。庄子大宗师作“可传而不可受”。按“受”通“授”,“传”与“授”古多互文见义。此作“道可受兮而不可传”,以“传”字与下句“垠”字通韵,故倒之。洪兴祖云:“谓可受以心,不可传以语言也。”

²¹“其小”句:庄子 天下篇:“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此言其道小至精微,大至无涯,包罗万象。

²²滑:通“淈”,乱。 而:汝。 彼:指道。 此句谓不要扰乱精魂,则道即能归于自然。

²³壹气:指正气,精气。 孔:甚。此句言精气是很神妙的。 中夜:夜半子时。汉书 律历志:“太极元气行于十二时,始动于子。”则中夜子时,最得元气之真,故云。

²⁴“虚以待之”句:“虚”即指上文“虚静”,此句谓当以虚静待万物。 无为之先:谓顺应自然,不为万物之先。 此二句即道家“虚”“后”之说。

²⁵庶类:万物,此句谓万物得一以成。 此德之门:即谓此乃成道之根本途径。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以上第二段,言天时代序,知己不遇,志向难成,众患难免,故寻仙家之道、养气之术,以为远游之资。

闻至贵而遂徂兮,忽乎吾将行¹。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²。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³。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⁴。玉色以脕颜兮,精醇粹而始壮⁵。质销铄以汋约兮,神要眇以淫放⁶。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⁷。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寞其无人⁸。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⁹。命天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¹⁰。召丰隆使先导兮,问太微之所居¹¹。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¹²。

¹至贵:指最珍贵的语言,此承上而言。 徂:往,指远游。

²仍:就。 羽人:传说中的飞仙。 丹丘:神仙所居之地。 留:居住。

³汤谷:参天问“出于汤谷”句注。 晞:曝晒。 九阳:日出入之所。洪兴祖补注引仲长统“沆瀣当餐,九阳代烛”注云:“九阳,日也。阳谷上有扶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九歌曰:‘晞汝发兮阳之阿。’”

⁴飞泉:飞瀑。琬琰:美玉。华英:犹精英,杰出者。

⁵:气色上充。 脕颜:指颜容美艳如玉。脕,光泽。 精:指精气。醇粹:纯而不杂。 二句谓精气盛于内而形于外。

⁶质:形体。 销铄:此指减损消瘦。 汋约:同“绰约”,轻柔貌。 神:指精神,与上文“质”为形体对言。 要眇:精微貌。 淫放:纵游。 广雅:“淫,游也。”此言其远游乃神游也。

⁷南州:南土,指楚国,远游的出发地。炎德:南方属火,故曰炎德。 丽:美丽,此作动词,赞美。 冬荣:指桂树凌冬不凋。

⁸无人:正离骚“国无人莫我知”之意,言所以离南州而远游之故。

⁹载:运行。营魄:魂魄。老子:“载营魄抱一”河上公曰:“营魄,魂魄也。”登霞:古本或作“登遐”,遐,远;“登遐”即远游。此句谓魂魄运行于空中,开始启程远游。 掩浮云:言隐蔽于浮云之内。 征:行。

¹⁰天阍:即帝阍,二句可参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句注。 排:推开。 阊阖:天门。此谓守门者开门以待其来,与离骚所言拒之门外不同。

¹¹丰隆:传说中的雷师。太微:太微垣,星官名,传为天帝空中所居之城。

¹²集:鸟之所止曰集,此指升空而止于天庭。 重阳:层天。古说积阳为天,而天有九重,故曰重阳。 造:至。 旬始:星名。 清都:洪兴祖引列子:“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

以上第三段,言远游的准备与开始。

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於微闾¹。屯余车之万乘兮,纷溶与而并驰²。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燿³。服偃蹇以低昂兮,骖连蜷以骄骜⁴。骑胶葛以杂乱兮,斑漫衍而方行⁵。撰余辔以正策兮,吾将过乎句芒⁶。历太皓以右转兮,前飞廉以启路⁷。阳杲杲其未光兮,凌天地以径度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⁹。凤皇翼其承旂兮,遇蓐收乎西皇¹⁰。擥彗星以为旍兮,举斗柄以为麾¹¹。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¹²。时暧曃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¹³。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毂¹⁴。路曼曼其修远兮,徐弭节而高厉¹⁵。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¹⁶。欲度世以忘归兮,意恣睢以担挢¹⁷。内欣欣而自美兮,聊媮娱以自乐。涉青云以泛滥游兮,忽临睨夫旧乡¹⁸。仆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思旧故以想像兮,长太息而掩涕。氾容与而遐举兮,聊抑志而自弭¹⁹。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²⁰。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²¹。祝融戒而还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²²。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²³。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²⁴。玄螭蟲象并出进兮,形蟉虬而逶蛇²⁵。雌蜺便娟以增挠兮,鸾鸟轩翥而翔飞²⁶。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²⁷。舒并节以驰骛兮,逴绝垠乎寒门²⁸。轶迅风于清源兮,从颛顼乎增冰²⁹。历玄冥以邪径兮,乘间维以反顾³⁰。召黔嬴而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³¹。

¹发轫:见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句注。 太仪:天帝宫庭。 於微闾:东方神山,产玉。王逸引尔雅:“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医无闾”作“於微闾”,乃语声之转。

²屯:聚集。 纷:指车马之盛多。 溶与:即“容与”,行驰有节貌。

³雄虹:古指虹色鲜盛者。 旄:幢,旌旗的一种。 二句写旌旗光彩艳丽。

⁴服、骖:古时车前驾四马,旁边两匹名骖,居中两马称服。 偃蹇:犹“夭矫”,马跃驰自得貌。 低昂:行时高低起伏。 连蜷:九歌“灵连蜷兮既留”王逸注:“连蜷,巫迎神导引貌。”是以“连蜷”为牵引之意。此言服马在衡外挽靷以行,与服马负轭以行者不同。 骄骜:纵驰貌。

⁵胶葛:众马纵横交错。 斑漫衍:犹离骚之“斑陆离”。漫衍,即“曼延”,言车仪绵延不绝;加“斑”字,言其缤纷杂乱。

⁶撰辔,见九歌 东君“撰余辔兮高驰翔”句注。 句芒:东方之神。此节言东方之行,故举句芒、太皓。

⁷太皓:亦作太皞,东方之帝。 右转:指由东转西。 飞廉:传说中的风神。

⁸杲杲:日初出之象。 凌:超越。 天地:世多疑为“天池”之误,但此句言在空中,由东而西,则所行之路为天地之直径,故云“径度”。王逸注:“超越乾坤之形体也。”其说极是,且证汉代古本原作“天地”。 径度:直行。

⁹辟:除。

¹⁰旂:旌旗。此句又见离骚。 蓐收:西方之神。 西皇:西方之帝,即少昊。 句谓遇蓐收于西帝之所。 以上言其西游。

¹¹擥:攀引。 彗星:扫帚星。 旍:古“旌”字。 斗柄:北斗七星之柄。麾:军中指挥进退之旗。

¹²叛:同“斑”。参离骚“斑陆离其上下兮”句注。 惊雾:指上下浮动的云雾。

¹³时:日光。 暧曃:昏暗不明。 曭莽:朦胧貌。 玄武:龟蛇之属。后世以配二十八宿,北方为玄武。 属:随从。

¹⁴文昌:星名。晋书 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 掌行:掌领从行者。 选署:选择安置。并毂:谓相并而行。毂,车毂。

¹⁵弭节、高厉:见离骚“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句注。此句即离骚二句之缩写。

¹⁶径侍:直接侍奉。

¹⁷度世:远离尘世。 恣睢:自在无拘束貌。 担挢:当作“拮挢”或“揭挢”,高举。洪兴祖楚辞补注:“担,释文云:‘音丘列切’。”即读“揭”音。文选 射雉赋“眄箱笼以揭骄”徐爰注:“楚辞‘揭骄’作‘揭矫’。”李善注则引作“意恣睢以拮矫”。此句王逸注:“纵心肆志,所意愿高也。”今本作“担”误。

¹⁸泛滥:此为浮游不定貌。

¹⁹氾:同“泛”。氾容与:任意徘徊。 遐举:高升。 抑志自弭:抑制情绪、自我调剂。 以上八句谓远游由西转南之际,忽临郢楚故乡而悲伤。

²⁰炎神:南方之帝。 南疑:九嶷,在楚国之南,故云。“疑”与“嶷”通。

²¹方外:指世俗之外。 荒忽:荒远渺茫。 罔象:释文作“瀁”,即汪洋。“沛罔象”即浩渺无涯。

²²祝融:南方之神。 戒:同诫,告诫。 衡:车辕前横木。“还衡”谓回旋其衡而别行。 腾告:传告。 宓妃:见离骚“求宓妃之所在”句注。

²³张:陈设。咸池:尧时乐名。承云:黄帝时乐名。 二女:此节上言南疑,下言湘灵,则二女当指尧之二女,即传说中的娥皇、女英。 御:侍。九韶:舜时乐名。

²⁴湘灵:泛指湘水之神。 海若:海神,见庄子 秋水。 冯夷:水神。 “令海若”句谓使海若与冯夷共舞。

²⁵蟲象:“蟲”“虫”古互用,“虫”即“虺”,指大蛇,王逸训“象”为“罔象”,是。螭龙之类见国语,并非兕象之象。下句言螭与象之形状为“蟉虬”、“逶蛇”可证。蟉虬:盘曲貌。逶蛇:蜿蜒曲折。

²⁶雌蜺:古指虹色阴暗者。 便娟:或作“娟”,轻丽貌。 增挠:或引作“曾桡”,即层挠。说文:“挠,捄也。”即诗“有捄其角”之义,故礼记学记郑注:“挠,曲屈也。”此指虹蜺高起弯曲。

²⁷博衍:指乐声广博悠长。 焉乃:犹于是。 逝以徘徊:言既欲远逝而又徘徊。 以上言南游。

²⁸舒并节:古人行车有一定节度,故古籍有“安节”、“弭节”、“舒节”之称,如淮南子即有“纵志舒节”句。此言“舒并节”,“并”即“骈”,凡一车驾二马或四马,皆可称骈。故句谓放开四马的节度而奔驰。逴:远。 绝垠:绝远之边际。 寒门:淮南子地形:“北极之山曰寒门。” 此句谓远至绝域北极之寒门。

²⁹轶:后出超前。 迅风:疾风。 清源:古指八风所出之源。此句谓奔驰之速,超越疾风而至其源。 颛顼:北方之帝。

³⁰玄冥:北方之神。 邪径:犹言枉道、绕道,与上文“直驰”对言。 间维:两维之间。王逸注:“天纮,纮即维也。”指古人拟定的天之度数。洪兴祖引淮南子:“两维之间,九十一度。”

³¹黔嬴:古称造化神名。集注本作“黔羸”,按史记作“含靁”,汉书作“黔靁”,则集注本是也。先:一本下有“道”字,即先导之意。平路:指通向至道之路。以上言北游。

以上第四段,言东、西、南、北四方之游,即下文所总结的“经营四荒”之意。

经营四荒兮,周流六漠¹。上至列兮,降望大壑²。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³。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⁴。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⁵。

¹四荒:指上述东、西、南、北四方荒远之地。 六漠:犹六合。古以东、西、南、北、上、下为六合。

²列:即“裂缺”,指天之间隙。古人以为闪电出自天的间隙,故用为闪电的代称。 大壑:即大海。山海经 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补注引此,“外”下增“有”字,非。

³峥嵘:深远貌。 寥廓:空阔貌。 此上句言下入无底之壑,故曰“无地”;下句言上通天隙而出,故曰“无天”。

⁴儵忽:犹闪烁。 惝怳:犹恍惚。 此正言其神游而臻道家虚无至道之境。

⁵超:犹上达。 至清:亦道家术语,指虚静之境。 泰初:即太初。列子 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又庄子:“泰初无有,无有无名。”即指道而言。邻:近。王逸注:“与道并也”,是其义。以上言上、下之游。

以上第五段,总结周游四荒、六漠而臻虚无至道之境,以此忘怀世俗,脱落尘埃。

卜居

【解题】

卜居为屈原所作。屈原被顷襄王流放已逾三年,对于楚国谗佞得意、忠贤遭祸的现实愈益愤懑,因而假设问答,将批评和赞颂的思想、行事并列提出,对自己的处世原则进行了重新的评估与审视。由于问答的对立面是占卜之官,因此取名“卜居”。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¹。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²。心烦虑乱,不知所从³。往见太卜郑詹尹⁴,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⁵。”詹尹端策拂龟⁶,曰:“君将何以教之⁷?”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⁸?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⁹?宁诛除草茅,以力耕乎¹⁰?将游大人,以成名乎¹¹?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¹²?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¹³?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¹⁴?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¹⁵?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¹⁶?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¹⁷?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¹⁸?将氾氾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¹⁹?宁与骐骥亢轭乎²⁰?将随驽马之迹乎²¹?宁与黄鹄比翼乎²²?将与鸡鹜争食乎²³?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²⁴?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²⁵。黄钟毁弃,瓦釜雷鸣²⁶。谗人高张,贤士无名²⁷。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²⁸。”詹尹乃释策而谢曰²⁹:“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³⁰。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³¹。”

¹三年:传说古代大臣有罪被放,待于郊外三年,君有命则还,命不至则不得还。

²知:即“智”。 蔽障:被阻塞。

³从:去。

⁴太卜郑詹尹:詹尹即“占尹”,楚国掌卜之官,犹“工尹”、“厩尹”之类。郑为该“詹尹”之姓。太卜乃北方诸国掌卜之官,于此恐为后人不明“詹尹”之义而误加。

⁵因:由。

⁶端:同“諯”,数。 策:占卜用蓍草。 拂:掸去灰尘。 龟:龟甲。

⁷教:自谦语。此谓有何请求。

⁸悃悃款款:诚恳朴实貌。

⁹劳:忙碌。 斯:如此。 无穷:永无停止。

¹⁰诛除:铲除,此谓从事耕作。

¹¹游:游说。 大人:王公贵族之类。 以上二句反对“游大人”,主张“力耕”,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具有法家色彩的“励耕”思想。

¹²正言:直谏。 讳:避讳。

¹³从:追随。 媮:即“愉”,安乐。

¹⁴超然高举:谓不同流合污。 保真:保持纯真的本性。

¹⁵哫訾:本传说中兽名,据说此兽“见人则呼”。 栗斯:“栗”当从一本作“粟”。粟斯,本传说中鸟名,据说此鸟“见人则跃”。 喔咿:本传说中兽名,据说此兽“善笑”。 儒儿:本传说中兽名(吴都赋称“子”),据说此兽“见人则笑”。 以上四者本皆名词,(并见山海经 北山经。惟经文作“足訾”、“竦斯”、“幽”、“山”,与此所用字皆一声之转,或同音异形。)于此用作形容词,用以表现曲意奉迎、谄笑献媚的丑态。 妇人:当指南后、郑袖之流。

¹⁶清:高洁。

¹⁷突梯、滑稽:本皆为酒器。“突梯”即“鸱夷”,同声异字,盛酒皮囊。史记 货殖列传:范蠡易名为“鸱夷子”,索隐:“若盛酒之鸱夷也,用之则多所容纳;不用则可卷而怀之,不忤于物也。”又史记 樗里子甘茂列传“樗里子滑稽多智”索隐:“滑稽,酒器,可转注吐酒不已。以言俳优之人,出口成章,辞不穷竭,如滑稽之吐酒不已也。”扬雄酒赋:“鸱夷滑稽,腹大如壶。”此以名词用作形容词,指随俗流转、多言善辩。 脂:油膏。 韦:柔软的熟皮。此喻处世油滑柔顺。 洁楹:疑当为“挈盈”之同音借字。挈,提,即古书所谓“挈壶”“挈瓶”之“挈”。凡提盈水,必惧其溢,故此用以形容误事贵人的小心恐惧。

¹⁸昂昂:志气高昂貌。

¹⁹氾氾:随水浮动貌。 凫:野鸭。 偷:苟且。

²⁰亢:即“抗”。 轭:车辕前端用以驾马的曲木。“抗轭”犹并驾齐驱。

²¹驽马:劣马。

²²黄鹄:天鹅之类的大鸟,传说能一飞千里。

²³鹜:鸭。

²⁴此:指以上八类针锋相对的行为,前者为赞成,后者为反对。

²⁵钧:古代计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²⁶黄钟:古乐十二律中声音最宏亮者。 瓦釜:无腿瓦锅,民间或用以击节。

²⁷高张:谓得志。

²⁸默默:洪氏考异:“‘默’一作‘嘿’。”“嘿嘿”谓昏愦糊涂。新序 节士:“屈原嫉闇王乱俗,汶汶嘿嘿,以是为非,以清为浊。”“汶汶嘿嘿”即“昏昏嘿嘿”,谓不明是非,故此句下接“谁知吾之廉贞”。

²⁹释:放下。 谢:谢绝。

³⁰数:本指卜筮时蓍草之数,此亦包括龟卜等用具在内。 逮:及,达到。神:古者蓍筮、龟卜,皆用为决疑于神。

³¹用:以,依照。 诚:确实。 知事:洪氏考异:“一云‘知此事’”,可从。此事,即指上文屈原所问之事。

渔父

【解题】

渔父为屈原所作。作意大约与卜居相仿,也是假设问答,以申己志。由于作品中问答的一方为以隐士自居的渔父,故取以为题。值得注意的是,从旨意、作法等来看,本篇与卜居有相反相成、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其作时亦或相去不远。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¹。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²?”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³。”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⁴?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酾⁵?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⁶?”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⁷。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⁸?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⁹?”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¹⁰。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¹¹。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¹憔悴:面色黄黑疲惫貌。

²子:古时尊称。 三闾大夫:楚官职。王逸离骚序云:“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 斯:此地。

³举世:整个社会。 见放:被流放。

⁴凝滞:犹执着、拘泥。 推移:转变。 淈:搅浑。“淈泥扬波”谓使水混浊。

⁵:食。 歠:同“啜”,饮。 酾:薄酒。

⁶深思高举:谓忧国忧民,不合世俗。 为:疑问语辞。

⁷沐:洗头。 弹冠:掸去帽上的灰尘。 浴:洗澡。 振衣:抖落衣上的尘埃。

⁸察察:明审清晰貌。 汶汶:同“惛惛”,昏昧不明貌。老子:“俗人察察,我独闷闷。”“闷闷”即“汶汶”。此为屈子批驳道家之言。

⁹湘流:指湘江。 皓皓:洁白貌。 尘埃:与上“汶汶”叶韵,当为“埃尘”之误倒。史记作“温蠖”,为“混污”之同音借字。以韵求之,亦当为“污混”之误倒。

¹⁰莞尔:微笑貌。 鼓枻:敲打船桨。枻即楫,船桨。

¹¹濯:洗。 缨:系冠带。此处“濯缨”、“濯足”即“与世推移”之意。

九辩

【解题】

九辩为宋玉所作。宋玉,生平不详。其事迹零星散见于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韩诗外传、新序 杂事、楚辞章句、襄阳耆旧记、渚宫旧事、水经注等书。据诸书记载,宋玉乃屈原学生,为楚顷襄王文学侍臣,多以辞赋微讽顷襄王,因而不被重用。九辩是他以代屈原立言的方式而写的悯师之作,但其中亦不乏其自怜自悲的意思。此作在古本楚辞释文中列离骚之后,位次第二。因此尊离骚为“经”、而以己作为“传”附其后者,大约自宋玉始。九辩与九歌同为古乐曲名,屈原离骚、天问中已指出为夏代乐曲。“辩”或为“变”之借字,凡乐曲换章易调谓“变”,则“九辩”殆即尚书所谓“九成”之义。此依王逸楚辞章句之旧,略分十段释之。

悲哉,秋之为气也¹!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²。憭栗兮,若在远行³。登山临水兮,送将归⁴。泬寥兮,天高而气清⁵。兮,收潦而水清⁶。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⁷。怆怳悢兮,去故而就新⁸。坎廩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⁹。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¹⁰。惆怅兮而私自怜¹¹。燕翩翩其辞归兮,蝉漠而无声¹²。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¹³。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¹⁴。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¹⁵。

¹气:气候,气氛,气象。

²萧瑟:深秋清寒的感觉。 衰:衰败枯槁。

³憭栗:凄怆哀凉。

⁴将归:指将要归去的人。 以上“在远行”与“送将归”都是比喻说法,故以“若”字领起。以状写秋气萧瑟、一岁将终时人的心境。

⁵泬寥:空旷貌。 气清:洪氏考异云清“古本作‘瀞’”,是。说文训瀞为“无垢薉”,与下文“清”专指水清者有别。

⁶:即“寂”。寂义同“湫漻”,水平静貌。 潦:大水。 此谓水势收敛,水质清澈。

⁷憯凄:内心伤痛貌。 增:不断地。 欷:歔欷,哀叹声。 薄寒:指秋日的轻寒。 中人:袭人。

⁸怆怳、悢:均为悲伤失意貌。 去故就新:指季节更换。

⁹坎廩:坷坎不平貌。 志:意。

¹⁰廓落:空旷寂寞貌。 羁旅:客寓在外。 友生:即朋友。

¹¹惆怅:失意貌。

¹²辞归:谓冬季将至,燕将辞去此地飞回南方。漠:即寂寞。

¹³廱廱:和谐的鸣声。 鹍鸡:鸟名,形似鹤。 啁哳:细碎的鸣声。

¹⁴申旦:由黑夜到天明。 宵征:夜行。

¹⁵亹亹:乃“昧昧”之音近借字,古音皆为明纽字。在此谓晚暮之意。“时昧昧而过中”与离骚“时暧暧其将罢”同意。 蹇:语气词。 淹留:久滞。

以上第一章,写秋气降临,万物肃杀,人亦悲伤至极,更何况政治上的失败与“无成”。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¹。有美一人兮,心不绎²。去乡离家兮,徕远客³。超逍遥兮,今焉薄⁴。专思君兮,不可化⁵。君不知兮,可奈何⁶。蓄怨兮,积思⁷。心烦憺兮,忘食事⁸。愿一见兮,道余意⁹。君之心兮,与余异¹⁰。车既驾兮,朅而归¹¹。不得见兮,心伤悲¹²。倚结兮,长太息¹³。涕潺湲兮,下霑轼¹⁴。忼慨绝兮,不得¹⁵。中瞀乱兮,迷惑¹⁶。私自怜兮,何极¹⁷。心怦怦兮,谅直¹⁸。

¹穷:困窘。 戚:文选作“蹙”,迫促。 廓:此指空旷孤独之境。

²有美一人:指贤士。 绎:当为“怿”之借字。不怿,不愉快。

³徕:同“来”。“来远客”谓来荒远之地为客,指流放而言。

⁴超:遥远。 逍遥:逗留徘徊。 薄:至。“焉薄”即何所至。

⁵专:心意专一。 化:变化。 此谓思君之心不可变。

⁶君不知:谓君主不知臣下之忠心。

⁷蓄怨:心藏怨愤。 积思:堆积忧思。

⁸烦憺:心绪烦乱。 食事:指饮食之事。

⁹一见:谓见君主。 道:说明。

¹⁰异:谓君臣之心不一。

¹¹朅:去。朅而归,谓既驾车去见君,又以不得见君而后归。

¹²不得见:指未能面见君主。

¹³结:为车厢木栏,因其纵横交错,故云“结”。 太息:叹息。

¹⁴潺湲:涕泪长流貌。 霑:即沾。 轼:车厢前横木,用于凭倚。

¹⁵忼慨:即“慷慨”,谓志士因不得志而激愤不平。 绝:尽。 此句谓欲消除愤慨而不得。

¹⁶中:内心。 瞀乱:昏乱。

¹⁷极:穷尽。

¹⁸怦怦:内心急切冲动貌。 谅直:忠诚正直。

以上第二章,写流放之初,孤独寂寞,四顾无人,而对君主始终怀着诚正之心。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¹。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²。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³。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⁴。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⁵。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藏⁶。叶菸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⁷。颜淫溢而将罢兮,柯仿佛而萎黄⁸。萷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⁹。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¹⁰。揽辔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佯¹¹。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¹²。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¹³。淡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¹⁴。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¹⁵。卬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¹⁶。

¹窃:自称谦词。 廪:洪兴祖楚辞考异:“一作‘凛’。”凛,寒冷。

²奄:忽,形容速度快。离披:分散。此用作动词,犹摧残。梧楸:说文 艸部:“,草也……楚词有萧。”按今楚辞无“萧”。盖许所见九辩“梧楸”作“萧”。、萧正承上“百草”而言。“梧楸”与“萧”音近(如梧皆从吾声,尔雅 释草以“萩”训“萧”),故传写有误,当从许本。

³去:离开。 昭昭:光明貌。 袭:进入。 悠悠:久长。 二句谓凛秋已至,明朗的白日去后,继之而来的是悠悠长夜。

⁴芳蔼:芳菲繁茂。 余:此为宋玉代屈原立言,故当指屈原。 萎约:指身体疲病。

⁵戒:警戒。此谓秋天先降白露以为警戒。 申:重。

⁶恢台:当与“恢拓”、“挥斥”音近义同,意即开拓发展,此指夏日生长发展的气象。 孟夏:初夏。 然:即“乃”。 欿傺:又作“坎傺”,停止。 沈藏:潜伏。 此言秋日万物陷入停顿潜藏之期。

⁷菸邑:又作“菸”,枝叶蔫萎貌。 烦挐:树干交错纷乱貌。

⁸颜:指叶色。 淫溢:即“淫曀”,色彩阴暗貌。 罢:枯败凋敝。 柯:树干。 仿佛:本义为视不真切,此引伸为暗淡不明。

⁹萷:与“梢”通,指木之末端。椮:叶落树枯、枝干竦立貌。或作“萧”,如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纷容萧”集解:“支竦擢也”,即其义。 形:此指树形。 销铄:焦枯。 瘀伤:病伤。

¹⁰惟:思。 纷糅:杂乱貌。 落:凋零死亡。 恨:遗憾。 无当:未能恰逢其时。 以上自“白露既下百草兮”至此,以秋树秋草之萎伤喻己生不逢时。

¹¹辔:指服马两旁的骖马。辔,谓骖马之辔。 下节:即“弭节”,按节、止鞭。 相佯:即“相羊”、“徜徉”,徘徊。

¹²忽忽:岁月匆匆流逝貌。 遒:迫近。“遒尽”谓迫近岁终。 将:长,见广雅释诂。

¹³悼:哀痛。不时:不逢其时。 俇攘:纷扰不宁貌。

¹⁴容与:犹逍遥。“淡容与”谓安闲自得。 倚:有所倚而伫立。 西堂:西厢房。诗 豳风 七月:蟋蟀“八月在宇,九月在户”,指秋季来临。

¹⁵怵惕:惊惧。 多方:多端。

¹⁶卬:仰望。 步列星:谓行观众星。 极明:直至天明。

以上第三章,以秋天草木比兴,写流放途中孤苦寂寞,岁月流逝。

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¹。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飏²。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于众芳³。闵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⁴。心闵怜之惨凄兮,愿一见而有明⁵。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轸而增伤⁶。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⁷。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⁸。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漧⁹。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¹⁰。

¹华:即“花”。 曾:即“层”,重叠。 敷:陈布。“曾敷”即重重开放。旖旎:此指花叶繁盛随风摆动貌。 都房:壮丽的宫殿。

²曾华:即层层花朵。 实:果实。 飏:飞扬。 以上四句谓兰蕙花朵繁盛,然而却有花无实,随风雨而飘落。其意与离骚“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略同,喻朝臣之无操守。

³服:佩带。 此蕙:代指屈原。 众芳:指众臣。 二句谓初以为君独信任于己,讵料乃与众臣等量齐观。

⁴闵:伤感。 奇思:指自己治国主张。 不通:未能达于君前。 去:离去。

⁵有明:有所表白。

⁶重:难。谓以“无怨而生离”为难。“无怨”指自己并无过失。 中:内心。结轸:绞痛。 增伤:增加忧伤。

⁷郁陶:忧思累积难解貌。 九重:极言君门深邃,难以抵达。

⁸狺狺:犬吠声。 关梁:关门、桥梁,泛指水陆要隘。此四句与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同意。

⁹淫溢:均指过度。 霖:久雨不止。 漧:即“干”。

¹⁰块:孤独失神貌。 无泽:“无”或“芜”之借字。“芜泽”指荒芜的薮泽。承上流放途中遇“秋霖”而言,亦与下叹“浮云”相应。

以上第四章,写己才干有异于众,却不为君信用,以至流放在外。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¹。卻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²。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³。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跳而远去⁴。凫雁皆唼夫粱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⁵。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铻而难入⁶。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⁷。愿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⁸。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⁹。谓骐骥兮安归,谓凤皇兮安栖¹⁰。变古易俗兮,世衰¹¹。今之相者兮,举肥¹²。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¹³。鸟兽犹知怀德兮,何云贤士之不处¹⁴。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餧而妄食¹⁵。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¹⁶。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¹⁷。独悲愁其伤人兮,冯郁郁其何极¹⁸。霜露惨凄而交下兮,心尚其弗济¹⁹。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²⁰。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壄草同死²¹。愿自往而径游兮,路壅绝而不通²²。欲循道而平驱兮,又未知其所从²³。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桉而学诵²⁴。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²⁵。

¹错:同“措”。

²卻:退。 策:鞭打。 驽:劣马。 骀:本指脱衔之马,此引伸为行动迟缓之马。

³诚:确实。

⁴跳:马跳跃貌。 去:离开。

⁵唼:像声词,此用作动词,指鱼或凫雁吃食。 粱:泛指稻谷之类。 藻:水草。 高举:高飞。

⁶圜凿、方枘:参离骚“何方圜之能周兮”、“不量凿而正柄兮”二句注。铻:参差不合。

⁷遑遑:匆遽不安貌。 集:栖息。

⁸衔枚:以木杆横含口中,古代用以制止人马发声。 尝:曾经。 被:受。渥洽:深厚的恩泽,此指深受君主信任。

⁹太公:即吕尚,参离骚“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句注。 显荣:指被文王重用。匹合:指君臣相得。

¹⁰安归:何所归宿。 安栖:何所安身。

¹¹变古易俗:承上文,谓君主改变了古代任贤的风尚。

¹²相者:指相马者。 举肥:举,推举。此谓今之相马者以马肥为好而不论其材,喻世人以貌取人,不以才德举士。

¹³二句喻贤者隐匿不出。

¹⁴鸟兽:即指上文骐骥、凤皇。 怀德:指上文“骐骥伏匿”“凤皇高飞”,喻贤士非有德之君不归。 不处:不留。 二句谓鸟兽尚知追慕德行,在此世风衰颓之际,怎能怪贤士不居留。

¹⁵骤进:急进。 服:驾车。“求服”谓主动要求为人拉车。 贪餧:谓贪人之饲养。“餧”乃“喂”之本字,饲养。 二句喻贤者不苟求被用。

¹⁶弃远:抛弃疏远。 察:考核。

¹⁷绝端:断绝思绪。方言:“绁末纪绪也。南楚或曰端。” 初之厚德:指屈原初事怀王深受信任之事。

¹⁸冯:愤懑。 郁郁:愁闷填胸貌。 极:终结。

¹⁹交下:俱下。:即“幸”,希望。 弗济:谓不成灾害。济,成。

²⁰霰:小雪粒。 雰糅:纷飞混杂。 遭命:礼记 祭法唐孔颖达疏引孝经援神契:“命有三科:有受命以保庆;有遭命以谪暴;有随命以督行。受命谓年寿也;遭命谓行善而遇凶也;随命谓随其善恶而报之。”庄子 列御寇:“达大命者随,达小命者遭”,则“遭命”或古成语。

²¹徼幸:即“侥幸”。 泊莽莽:荒野无际貌。 壄:古“野”字。 二句谓本望侥幸得免厄运,结果却只能与野草同朽,意指等待将遥遥无期。

²²游:即“游说”,卜居“游大人”之“游”。“径游”谓直接向楚王陈说治国之道。 路:指与君王交往的途径。

²³平驱:平稳地驱驰。此谓四平八稳,不冒风险。上六句句型语意与九章惜诵“欲儃佪以干傺兮”以下六句略同。

²⁴然:乃。 中路:路途之中。 迷惑:即指上文“愿徼幸……”“愿自往……”“欲循道……”三者皆走不通。 压桉:洪兴祖楚辞考异:“一作‘压塞’。”按古本当作“压塞”,亦即“猒塞”,或“”。方言:“猒塞,安也。”又广雅释诂:“,安也。”此谓安定心志。 学诵:指学习吟诗作赋。屈赋“诵”与“颂”通,指诗赋言。抽思:“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谓作赋以抒情,与诗经“吉甫作诵”同义。又汉志:“不歌而诵谓之赋。”是“学诵”亦即“学赋”。

²⁵愚陋、褊浅:皆宋玉自伤之辞。 从容:本义训“举动”或“行动”。如怀沙“孰知余之从容”王逸注:“从容,举动也。”此言“信未达乎从容”,谓秉性愚浅,实在不知如何行动。

以上第五章,谓世风衰颓,自己不欲同流合污,唯安定心志,赋诗抒情而已。

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¹。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榘而改凿²。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³。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⁴。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⁵。食不媮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⁶。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⁷。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⁸。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⁹。

¹美:赞美。 申包胥:楚昭王时大夫,伍子胥友。子胥父兄受害,逃吴前云必亡楚;包胥则云必兴楚。后伍子胥果助吴王阖闾破楚。申包胥奔秦求援,哀哭七日,秦终发兵救楚,实现兴楚誓言。事参左传 定公四年、五年,又战国策 楚策、史记 楚世家等。 不固:指不坚守誓约。二句谓己赞美申包胥之能坚守誓约,而忧心如今不守誓约的世风。

²凿:同“错”,措。

³耿介:正直。 不随:谓不从时俗。

⁴显荣:富贵荣耀。 乐:喜好。

⁵守高:保持操守高尚。

⁶媮:投机取巧。 苟:苟且。 二句谓不以苟且的态度取得衣食温饱。

⁷诗人:指诗经的作者。 素餐:朴素节俭的饮食,引伸为质朴的生活。文选卷三七曹植求自试表李善注:“韩诗曰:何谓素餐?素者,质也。人但有质朴,而无治民之材,名曰素餐。”与毛诗训“素,空也”不同。 宋玉在此谓己既无缘居位问政,则只有以俭朴自处,不求享受,故曰“托志”。

⁸蹇:乃。 充倔:同“”。 方言:敝衣褴褛,“自关而西谓之”。此上言“衣不苟而为温”,下言“无衣裘以御冬”,则作“”解方得其义。  无端:无尽头。连下句,谓己困顿窘迫之境无端涯。

⁹御:抵御。 溘死:突然死亡。

以上第六章,自言愿追慕先圣,宁处穷守高而不苟且温饱。

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¹。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怅而自悲²。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³。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⁴。岁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⁵。心摇悦而日兮,然怊怅而无冀⁶。中憯恻之凄怆兮,长太息而增欷⁷。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⁸。事亹亹而觊进兮,蹇淹留而踌躇⁹。

¹靓:同“静”。 杪:树梢,此引伸为末端。“杪秋”即末秋、暮秋。 遥夜:长夜。 缭悷:缠绕。

²春秋:指年岁。 逴逴:远去貌。

³卒岁:终岁。 俪偕:偕同。 此二句言阴阳更递无穷,而人生寿命有限,两者不可偕同。

⁴晼晚:迟暮。 销铄:减损,此指月亏。

⁵忽忽:谓岁月流逝之速。 遒:迫近。:松弛。“愈”谓体力日见衰退。

⁶摇:通“繇”。尔雅 释诂:“繇,喜也。”则“摇悦”即喜悦。:即“幸”字,希望。王逸注:“意中私喜,想用施也。”得其意。 怊怅:同“惆怅”。 无冀:没有希望。

⁷中:内心。 憯恻:悲伤。 之:洪氏考异:“一作‘而’。”是。屈 宋辞中二字通用。 太息:叹息。 欷:即欷歔,抽咽声。

⁸洋洋:流逝貌。 嵺廓:同廖廓,空旷貌。 无处:无安身之地。

⁹亹亹:勤勉不倦貌。诗 文王:“亹亹文王”,是。与“闵闵”音义皆通。左传 昭公三十二年:“闵闵然如农夫之望岁。” 觊:同“冀”,希望。 蹇:乃。踌躇:进退不定貌。 此谓行事勤勉,希得进用,然结果却停留不前,陷于进退不定的困境。此或宋玉自伤之词。

以上第七章,写时光流逝,岁月倏忽,亟盼得用,为国尽力。

何泛滥之浮云兮,猋壅蔽此明月¹。忠昭昭而愿见兮,然霠曀而莫达²。愿皓日之显行兮,云濛濛而蔽之³。窃不自聊而愿忠兮,或黕点而汙之⁴。尧 舜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⁵。何险巇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⁶。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⁷。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⁸。

¹泛滥:此指云团翻腾弥漫貌。 猋:本指犬疾走,此言迅速。

²昭昭:光明貌。 霠:本作“”,即“阴”。“曀”乃阴暗貌。 莫达:不得上通于君。 二句谓耿耿忠心欲表白于君前,但前途阴暗难于实现。

³皓日:白日,此喻君。 显行:谓光明地运行。

⁴聊:洪氏考异:“一作‘料’。”料,量。“不自料”犹言不自量。 或:有人。黕点:小黑斑。 汙:即“污”字。

⁵抗:高。 瞭:考异:“一作‘杳’。”“杳冥冥”,幽深高远貌。 薄:迫近。

⁶险巇:本指山路险阻崎岖,此喻邪恶阴险的小人。 不慈:参九章哀郢“被以不慈之伪名”句注。

⁷黯黮:黑色。 瑕:玉上不纯浄的斑疵。

⁸多端:头绪繁多。 胶加:纷拏纠缠貌。

以上第八章,申诉自己被谗妒、君主被壅蔽的冤屈。

被荷裯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¹。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²。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³。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⁴。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⁵。事绵绵而多私兮,窃悼后之危败⁶。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⁷。今修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⁸。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儵忽而难当⁹。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漠而无光¹⁰。尧 舜皆有所举任兮,故高枕而自适¹¹。谅无怨于天下兮,心焉取此怵惕¹²。椉骐骥之浏浏兮,驭安用夫强策¹³。谅城郭之不足恃兮,虽重介之何益¹⁴。邅翼翼而无终兮,忳惽惽而愁约¹⁵。生天地之若过兮,功不成而无效¹⁶。愿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¹⁷。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愗而自苦¹⁸。莽洋洋而无极兮,忽翱翔之焉薄¹⁹。国有骥而不知椉兮,焉皇皇而更索²⁰。甯戚讴于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²¹。无伯乐之善相兮,今谁使乎誉之²²。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²³。纷纯纯之愿忠兮,妒被离而鄣之²⁴。

¹被:即“披”。 裯:短衣。荷裯,犹离骚“制芰荷以为衣”。 晏晏:衣饰柔美貌。 潢洋:松散不着体貌。 不可带:古人衣必束带,此谓不可束带。 二句喻君主仪表虽好,却无德不自约束。

²骄美:为己美骄傲。 伐武:以勇武夸耀。 负:背离。 左右:指大臣。 耿介:此指大臣光明磊落的忠心。句谓君王自以为是,不纳忠谏。

³二句又见九章 哀郢,注可参。

⁴二句又见九章 哀郢,注可参。

⁵容与:优游自在貌。

⁶绵绵:连续不断貌。 多私:谓听信谗言,以私害公。 悼:伤痛。 以上四句,前二句起兴,引起后二句,谓执事不以法而以私,则其后必危败。

⁷雷同:雷声发而万物应之,故曰“雷同”。此指不问是非随声附和。 炫曜:骄傲自夸。 昧昧:昏暗貌。 二句谓世俗小人凡事随声附合互相夸矜,毁誉皆无是非标准。

⁸窜藏:逃匿。“可”在此当为“何”之借字,古书多有此例。 二句谓小人如今自我修饰,窥镜目赏,但以后将何以逃藏本来面目?

⁹儵忽:快速貌。 当:相值,相遇。九章 思美人:“愿寄言于浮云兮……羌迅高而难当”。意相似。

¹⁰卒:终于。 二句承上谓流星为浮云所蔽,因此地上黑暗无光。

¹¹有所举任:指尧、舜曾举任皋陶、稷、契等贤臣。 高枕而自适:犹言高枕无忧,句意与九章 惜往日“属贞臣而日娭”略同。

¹²谅:相信。 怵惕:惊慌恐惧。 二句谓如尧、舜之用人,即可无怨于天下,则何惊惧恐慌之有?此承上文“自适”而言。

¹³椉:即“乘”字。 浏浏:行走奔驰无阻碍貌。 驭:古多与“御”通用,指驾驶车马。 强策:强劲的马鞭。

¹⁴恃:依仗。 介:铠甲。“重介”谓铠甲重叠。此谓如不用贤,则城郭尚不足恃,铠甲重重又有何益。 以上自“尧 舜皆有所举任”以下,言“骐骥”、“强策”、“城郭”、“重介”,多方设喻,强调人君任贤的至关紧要。

¹⁵邅翼翼:恭谨貌。 无终:无尽头。忳惽惽:忧伤貌。 愁约:忧愁穷困。

¹⁶若过:像是疾驰而过。 无效:没有业绩。

¹⁷沉滞:犹隐慝、埋没。 见:即“现”。 布:传播。 二句写进退之间自相矛盾的苦闷心情。

¹⁸潢洋:无所依傍貌。 不遇:指未得明君赏识。 直:简直是。 怐愗:愚昧貌。 自苦:自寻苦恼。

¹⁹莽洋洋:宽广无边貌。 “忽翱翔”句又见九章 哀郢,可参。

²⁰皇皇:即“遑遑”,匆忙貌。更索:往别处寻求。

²¹参见离骚“甯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句注。

²²伯乐:参见九章 怀沙“伯乐既没”句注。誉:称赞。“誉”古韵在鱼部,上句“知”古韵在支部,不通叶。洪氏考异:“誉一作‘訾’”,则“訾”与“知”皆在支部。补注:“訾,思也。”亦通。

²³罔:即“惘”,怅然失意貌。聊虑:即“料虑”,谓惆怅失意,流涕思虑。著意:犹明志,指自修。 二句谓流涕怅然而思,既不见知于君,惟自明志修德,才能得其正道。

²⁴纷纯纯:一片忠心貌。 被离:洪氏考异:“‘被’一作‘披’”,“披离”,分散貌。鄣:即“障”,阻塞。“鄣”古韵在阳部,上句“得”在之部,二部不叶,故或疑“得”对转蒸部楚或读入阳部,故与“鄣”叶。

以上第九章,自伤不遇贤君,而追慕古圣君贤相之契合,希望君王能回心转意,否则惟有守志自持而已。

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¹。椉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²。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³。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⁴。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⁵。前轾辌之锵锵兮,后辎椉之从从⁶。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⁷。计专专之不可化兮,愿遂推而为臧⁸。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⁹。

¹不肖:犹“不才”,自谦词。 云中:指上天。“放游云中”即“远游”之意。

²精气:参远游“精气入而粗秽除”句注。 抟抟:精气成团貌。 骛:追驰。 湛湛:诸神盛多貌。

³骖:驾车时车前两旁之马,此用作动词,犹驾驭。 习习:白霓飘动貌。历:经过。 丰丰:众多貌。

⁴朱雀:神鸟名。 茇茇:翩翩飞翔貌。 苍龙:神龙名。 躣躣:行走貌。按此处“朱雀”、“苍龙”,只是神话中物,还没有配成四方星宿名称,与曲礼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并不相同。

⁵属:跟随。 阗阗:雷电轰鸣声。 通:洪兴祖楚辞考异:“一作‘道’。”从文意看,作“道”是。“道”即“导”,前导。 飞廉:风神。衙衙:行走貌。

⁶轾辌:洪氏考异:“‘轾’一作‘轻’。”“轻辌”即轻巧的卧车。 锵锵:车铃声。 辎椉:辎重之车。 从从:车行状。

⁷“载云旗”句:又见离骚,注可参。 扈:侍卫。 屯骑:群骑。 容容:马行状。此承上文,为“从从容容”分用之例,皆指车马舒缓前进貌。

⁸计:谓内心的旨意。 专专:专一坚定貌。本字当为“颛颛”。说文:“颛,头颛颛谨貌。”引伸为专一坚定。 化:变化。 遂:终于。 推:进。臧:善。 二句言己虽放志远游,但心恋君国,志不可改,只愿结局最终变好。

⁹赖:依借。 还及:犹能赶上。 无恙:健康。 二句承上文,言如果情况变好,愿上天保佑,还能见到君王健康无恙。

以上第十章,类“乱辞”,乃概括远游大意,表现屈原对政治绝望,虽远去而犹回顾的心情。

招魂

【解题】

招魂乃屈原放逐途中,行至庐江陵阳一带,转而南下时作。时当顷襄王三年,怀王客死于秦,“秦归其丧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史记 楚世家),故屈原作此吊之。辞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用以寄托诗人盼望怀王魂返故都的强烈愿望。因而文中所叙宫室之壮丽、饮食之丰饶、歌舞之繁盛,皆非王者不能有。在乱辞中,屈原自叙其“汩吾南征”,“路贯庐江左长薄”,庐江在陵阳,则作招魂之地,殆即流放初期到达陵阳转而南下之际。又据乱辞“献岁发春,汩吾南征”推测,则其时当在顷襄王三年之春,亦即楚怀王客死于秦之日。

招魂一篇,王逸以为宋玉所作,但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其明以招魂与离骚诸篇并列,知史迁以招魂为屈原所作,今从之。梁 沈炯魂归赋也明述其事,云“古语称收魂升极,周易有归魂卦,屈原著招魂篇,故知魂之可归,其日已久”(艺文类聚卷七十九)。

招魂之俗古代遍及大江南北,而招生魂或招死魂,则各有传统,亦无南北之分。据上所述,屈子作招魂时怀王已死,则辞中所招当为死魂。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¹。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²。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³。帝告巫阳曰⁴:“有人在下,我欲辅之⁵,魂魄离散,汝筮予之⁶。”巫阳对曰:“掌,上帝命其难从⁷。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用⁸。”

¹朕:我,屈原自称。 清:清高脱俗。 廉洁:不贪污,与离骚所云“众皆竞进以贪婪”正相反。 服义:行义。 沫:同“昧”,埋灭。此言己洁身自修,终生不懈。

²主:守。 此盛德:即上文所言清廉服义。 牵:牵制。 而:通“之”字。怀沙“离愍而长鞠”史记“而”作“之”;抽思“思蹇产之不释”悲回风“之”作“而”。 俗而芜秽:指谗人的污秽品行。 二句谓己虽守盛德,却为小人谗言所制,不得君王信任。

³上:指楚怀王。 考:考察。 离殃:遭殃。 此句言怀王不察己德,不听劝谏,以至为秦所拘而遭殃。事参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⁴帝:天帝。 巫阳:神巫名,见山海经 海内西经。

⁵有人:指楚怀王。 在下:设为天帝立言,故谓怀王在下。 辅:协助。

⁶汝:指巫阳。 筮:用蓍草占卜。此指卜问魂魄所在。 予:给予。“予之”即还给他。 此句谓帝命巫阳卜问怀王魂魄所在,使魂复其体。

⁷掌:“”与“梦”同。周礼 春官 大宗伯载太卜掌占之法,则“卜筮”与“占”同科;而与巫觋所司之招魂有别。故巫阳对上帝曰:必卜筮魂之所在,乃掌者之专职,上帝之命实难听从。

⁸若:犹汝。 以下二句皆上帝之言,故此“若”(汝)指巫阳。“若必”句谓你一定要卜筮魂之所在而招还之。 谢:凋谢,失落,此指魂而言。 用:说文:“用,可施行也。”此谓恐时间久了,魂失落难寻,不能再行招法。

以上第一段,言怀王不考贤臣之德,接纳善言,故离殃愁苦,客死于秦。因假帝语诏告巫阳,使招其魂。

巫阳焉乃下招曰:魂兮归来¹!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²?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³!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⁴!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⁵。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⁶。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⁷。归来归来,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⁸。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⁹。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¹⁰。雄虺九首,往来儵忽,吞人以益其心些¹¹。归来归来,不可以久淫些¹²。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¹³。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¹⁴。而得脱,其外旷宇些¹⁵。赤螘若象,玄蠭若壶些¹⁶。五谷不生,藂菅是食些¹⁷。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¹⁸。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归来归来,恐自遗贼些¹⁹。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²⁰。归来归来,不可以久些。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²¹。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²²。豺狼从目,往来侁侁些²³。悬人以娭,投之深渊些²⁴。致命于帝,然后得瞑些²⁵。归来归来,往恐危身些!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²⁶。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²⁷。敦脄血拇,逐人些²⁸。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²⁹。此皆甘人,归来归来,恐自遗灾些³⁰。

¹焉乃:于是。

²去:脱离。 恒干:躯体。 些:疑为“此”字的重文复举。即古人于“此”下作“=”,以为重文复举符号,后人误合为“些”字。今云南 苗族招魂咒语句尾,犹作“此此”二音。

³舍:弃去。 离:遭遇。 不祥:不善,此指险恶之处。

⁴托:寄居。

⁵长人:神话传说中的东方巨人。 仞:七尺。“千仞”极言其高。索:求。

⁶十日:参天问“羿焉跸日”句注。 代出:先后顺次而出。按“代出”或为“并出”之误。因“代出”不为异,“并出”始成灾。淮南子:“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流金铄石:金石皆被熔化,极言酷热。

⁷彼:指东方长人之类。 习:习惯。 释:熔解。 以上言东方险恶。

⁸止:停留。

⁹雕题:雕画纹饰的额头。题,额头。此为南方民族的习俗。礼记王制:“南方曰蛮,雕题交趾。”黑齿:山海经 海外东经有“黑齿国”。祀:祭祀。醢:肉酱。

¹⁰蝮蛇:毒蛇名。 蓁蓁:众多貌。 封狐:大狐。“封狐千里”与“长人千仞”皆夸张之词。

¹¹雄虺九首:又见天问,注可参。 儵忽:迅速貌。 益其心:言食人肉以补益其心。

¹²久淫:长期淹留。 以上言南方之恶。

¹³流沙:随风流动之沙。

¹⁴雷渊:神话地名。或谓即今新疆 蒲昌海。于阗河至此,潜流入地,水旋之声如雷,鸟飞其上,辄为气流卷入渊中。此云“旋入雷渊”,即谓人被旋入其中。参见水经注 河水。 爢散:碎烂。 不可止:无法制止。

¹⁵:即“幸”字。 旷宇:广阔的荒野。

¹⁶螘:即“蚁”。 若象:极言其大。 蠭:今作“蜂”。 若壶:亦言其大。

¹⁷藂:柴棘。说文木部:“棷,木薪也,从木,取声”,王逸注谓“柴棘为藂”,即读藂为棷。 菅:茅草。此言西方荒凉,不生五谷,而以藂菅为食。

¹⁸烂人:谓使人肉糜烂,言其土热毒。

¹⁹贼:害。 自遗贼:犹言自取祸害。 以上言西方之恶。

²⁰增:与“层”通,重叠。 峨峨:高峻貌。 以上言北方之恶。

²¹九关:多道关口。“九”乃虚数,极言其多。 啄:啮食。

²²一夫九首:神话传说中的神怪,或疑即开明兽。山海经 海内西经:“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 拔木九千:极言其力大无穷。

²³从目:竖生的眼目。“从”即“纵”之借字。大招“豕首从目”考异:“从,一作‘纵’。” 侁侁:众多貌。“侁”与“”同声通用。诗 皇皇者华“征夫”,鲁诗“”作“侁”,韩诗作“莘”,皆言众多。

²⁴娭:同“嬉”,游戏。 此谓以悬人于空为戏。

²⁵致命于帝:谓上告于天帝。 瞑:与“眠”字古通用,一本亦作“眠”。此谓害人事毕,乃得安眠。 此节写“上天”的险象,故言“致命于帝”。

²⁶幽都:即地府,因地下幽暗而名。

²⁷土伯:地府守门神。 九约:“约”乃“矟”之同音借字,“矟”即矛。“九矛”言矛极多。马王堆出土战国策 纵横家书,凡“赵”字皆作“勺”,是“勺”、“肖”二字古通之证。广雅 释器:“矟,矛也。”曾侯乙墓主棺棺画有众多守墓神兽持戈戟图像,可参。 觺觺:角尖利貌。

²⁸敦脄:高大突出的颧骨。“敦”,大。“脄”乃“”同音假借字,“”即颧骨,曾侯乙墓棺画守墓神兽,有颧骨高突异常之象。 血拇:血迹淋漓的手爪。:疾行貌。

²⁹参目:即“眈目”,指虎视眈眈的目光。“参”乃“眈”之同音借字。古“虎视眈眈”,“眈”或作“”,而从“甚”之字,古多与从“参”之字通。如说文“糂”之古文作“糁”。又屈赋凡数字作“三”,不作“参”,故此不指三眼。 虎首:头状如虎。

³⁰甘人:以食人为美味。 自遗灾:自取祸灾。 以上言地府险恶。

以上第二段,陈述天地四方恶不可往,故招魂归返故居。

魂兮归来,入修门些¹。工祝招君,背行先些²。秦齐缕,郑绵络些³。招具该备,永啸呼些⁴。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¹修门:郢都城门。

²工祝:祭祀主致词官,参诗 楚茨;此指招魂巫觋。 君:指怀王。 背行:以背向前,倒退而行。此言为魂导路,故曰“先些”。今湘西招魂者犹如此。

³:释文作“篝”,竹笼。秦人工制篝,故曰“秦篝”。古时招魂以竹笼装着被招者的衣服,以为魂魄的依附。参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文献通考 四裔考引)。 缕:丝线。 绵络:丝絮。古人招魂或以牛尾为,缀于竿头,冀魂识而来归。此言丝线与丝絮,即以丝絮为以招魂者。 齐、郑:皆产地。

⁴招具:招魂工具,即指上文缕绵络之类。 该备:俱备。 永啸呼:长声呼唤。礼记 士丧礼“北面而招以衣,曰皋某复”郑注:“皋,长声也。”

以上第三段,写招魂之仪式与设备,并承上启下,由四方之恶转入楚国之美。

天地四方,多贼奸些¹。像设君室,静闲安些²。高堂邃宇,槛层轩些³。层台累榭,临高山些⁴。网户朱缀,刻方连些⁵。冬有穾厦,夏室寒些⁶。川谷径复,流潺湲些⁷。光风转蕙,泛崇兰些⁸。经堂入奥,朱尘筵些⁹。砥室翠翘,挂曲琼些¹⁰。翡翠珠被,烂齐光些¹¹。蒻阿拂壁,罗帱张些¹²。纂组绮缟,结琦璜些¹³。室中之观,多珍怪些¹⁴。兰膏明烛,华容备些¹⁵。二八侍宿,射递代些¹⁶。九侯淑女,多迅众些¹⁷。盛鬋不同制,实满宫些¹⁸。容态好比,顺弥代些¹⁹。弱颜固植,謇其有意些²⁰。姱容修态,洞房些²¹。蛾眉曼睩,目腾光些²²。靡颜腻理,遗视些²³。离榭修幕,侍君之闲些²⁴。翡帷翠帐,饰高堂些²⁵。红壁沙版,玄玉梁些²⁶。仰观刻桷,画龙蛇些²⁷。坐堂伏槛,临曲池些。芙蓉始发,杂芰荷些²⁸。紫茎屏风,文缘波些²⁹。文异豹饰,侍陂陁些³⁰。轩辌既低,步骑罗些³¹。兰薄户树,琼木篱些³²。魂兮归来!何远为些³³?

¹贼奸:指上述四方上下之险恶。

²像:画像,此言人死后设其形像于室祠之。 静闲安:三字并列叠用,谓清静、闲适、安乐。

³邃:深。 槛:栏杆。 层轩:古时车有藩蔽曰轩。此言堂宇间既有栏杆,又有层层藩蔽。

⁴层台:重台。 累榭:高榭。凡台上有屋曰榭。

⁵网户:刻有绮文如网状之门。 朱缀:户上饰以朱丹。缀,饰。大戴礼盛德“赤缀户也”注:“缀,饰也。” 方连:其状当如形,故曰方连。此承上言门户上刻此方连。

⁶穾厦:幽深的大屋,足以保暖御寒。穾,即“窔”之俗体,深。

⁷径:或“往”之误。川谷往复,谓苑内溪流曲折往复。

⁸光风:晴日之风。 转:旋动。 泛:飘动。 崇:即“丛”之同音借字。广雅释诂:“崇,聚也。” 二句写晴日和风吹拂兰蕙,光影浮动。

⁹经堂:洪氏考异云“‘经’古本作‘陞’”,当是。陞堂即升堂。 奥:屋之西南角。此言屋之深处。 朱尘:红色承尘(即展陈于地之幕)。礼记 檀弓“君于士有赐帟”郑注:“帟,幕之小者,所以承尘。”又周礼幕人郑注:“在上曰幕,幕或在地。”贾疏:“聘礼:又宾入境至馆,皆展幕,是幕在地,展陈于上。”此言“经堂入奥”之路,皆铺设朱幕,显其华贵。 筵:古本作“延”,故王逸注引“或曰”,释为曼延连接。 句谓朱尘铺路,由堂至奥,连接不断。

¹⁰砥室:据王逸注引“或曰”,古本当作“儃室”,并释云:“儃室,谓儃佪曲房也。” 翠翘:翠鸟之羽,所以饰屋室者。 曲琼:以玉为钩,所以挂衣物者。

¹¹齐:同。此言以翠羽与珠玑饰衾被,交相映照,灿然齐明。

¹²蒻阿:“蒻”与“弱”通。阿,细缯。“弱阿”谓柔软细致的缯帛。 拂:通作“茀”,蔽。茀壁,以缯帛掩饰四壁。 帱:帐子。 张:张设。

¹³纂组:皆绶带类。赤色曰纂,五色相杂曰组。 绮缟:皆缯帛类。花纹交错曰绮,素色曰缟。 结:系。 琦璜:琦,玉之美者。璜,半圆形玉璧。此皆以纂组绮缟结系之,故曰“结琦璜”。

¹⁴观:指供观赏之物。

¹⁵兰膏:将兰香加入油脂制烛,气息芬芳。 华容:此代指美人。 备:齐备。

¹⁶二八:古乐舞八人为一列,“二八”即“二列”共十六人,此指美女人数。射:当为“夜”之借字。“射”“夜”古韵同为喻纽铎部。夜与夕音义皆通,故王逸章句又云:“或曰‘夕递代’。”古时君王嫔妃甚众,侍宿者彼此更替。递代:更替。

¹⁷九侯淑女:此言美女之众。因其来自各诸侯国,故曰“九侯”。 多迅众:三字乃同义单词并列连用。说文扟从卂声,“读若莘”。“迅”从“卂”得声,亦当“读若莘”。莘古与、诜、侁同音同义,皆为众多貌。故“迅”与多、众同义。

¹⁸鬋:鬓发。“盛鬋”言鬓发盛美。 不同制:指鬓发梳粧式样各自不同。实满宫:言美女充满后宫。

¹⁹好比:好,言其容貌美好;比,言其对人亲近。 顺:或谓乃“洵”之同音借字,即信。 弥代:犹绝代。“顺弥代”谓实在是绝代佳人。

²⁰弱颜:柔嫩的容颜。 固植:一本“植”作“立”,义相近。“固立”指侍立不去。 謇:语词。 有意:言情意深厚。

²¹姱容:美好的容貌。 修态:修长的体态。“修”犹诗 硕人“硕人其颀”之“颀”。毛传:“颀,长貌。”:义同“亘”。此引申为连结不断,形容美人络绎于洞房。

²²睩:当从洪氏考异“一作‘睇’”,“曼睇”即眄睇,一声之转。说文:“睇,小衺视也,南楚谓眄睇。” 腾光:言美人目光闪动,明亮有神。

²³靡颜:古以颜称额部,泛言之则指颜面。“靡颜”谓颜部皮肤细密。 腻理:肌理柔滑。此言美人肌肤致密柔滑,容貌柔媚。 遗视:即送目。遗,报赠。:王逸注:“脉也。”按“脉”当为“眽”之误字。说文:“眽,目财(才)视也。”此当指瞬间一瞥貌,与“遗视”为“送目”相应。

²⁴离榭:外出客居的台榭,即所谓离宫别馆。 修幕:临时居住的大帐。此承上仍写美女,言凡有游览外出,无不随从。

²⁵帷、帐:皆帐幕之类,笼罩曰帐,在旁曰帷。 翡翠:鸟名。红羽为翡,绿羽为翠。此皆用以饰帷帐者。

²⁶红壁:红垩墙壁。 沙版:丹沙画饰轩版(堂宇间的隔版)。 玄玉梁:以黑玉饰梁。

²⁷刻桷:刻画文饰的椽桷。

²⁸芙蓉:荷花别名。据说文,凡荷花未发曰菡萏,已发为芙蓉,其叶为荷,其实为莲。故此言芙蓉,下言“芰荷”,芰指菱角,荷指荷叶。

²⁹屏风:王逸谓即水葵。水葵茎紫色,大如筯,其短长随水深浅,罗罗有文,即此所谓“文缘波”。

³⁰文异豹饰:言侍从卫士衣着奇异,以豹皮为饰,一如中原“虎贲”之士以虎皮为饰。 陂陁:水岸谓陂。陁,当即说文之“阤”,崩颓,引申为倾斜的山坡。二句谓君王游园,有豹饰卫士侍立水岸山陂,以尽防卫之责。

³¹轩:指有藩蔽之车。 辌:车有窗而可卧息者。 低:即“南土爰底”之“底”,到达。 步骑:徒行为步;乘马为骑,皆指侍从。 罗:排列。 二句言君王车驾即到,侍卫早已罗列待命。

³²薄:草木丛生。“兰薄”即兰丛。 户树:植于户外。 琼木:泛指名贵树木。此谓以嘉木为篱以护丛阑。

³³何远为:为何离开宫室而远去。

以上第四段,写宫室陈设之美、美女侍从之盛。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¹。稻粢穱麦,挐黄粱些²。大苦醎酸,辛甘行些³。肥牛之腱,臑若芳些⁴。和酸若苦,陈吴羹些⁵。胹鳖炮羔,有柘浆些⁶。鹄酸臇凫,煎鸿鸧些⁷。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⁸。粔籹蜜饵,有些⁹。瑶浆蜜勺,实羽觞些¹⁰。挫糟冻饮,酎清凉些¹¹。华酌既陈,有琼浆些¹²。归来反故室,敬而无妨些¹³。

¹室家遂宗:古今说者多难通。“室家”乃古常语。 “遂宗”当为“术宗”,指闾里宗族。“遂”古与“术”同音通用。如礼记 月令“审端径术”注:“‘术’周礼 作‘遂’。”例极多,不胜枚举。古训“邑中道曰术”,故“术里”犹闾里。列子 汤问:“术里老幼”,是也。 多方:多种多样。此言君既归来,则室家闾里宗族,皆来相会,设食丰盛。

²稻粢穱麦:四词平列,为屈赋常见之同类联叠的修辞格。稻,粳稻;粢,稷;穱,麦之先熟者。穱与麦同类而有别,故当与下文“麦”字分读。 挐:杂糅。 黄粱:即小米。

³苦、醎、酸、辛、甘:古人所谓五味,所以调馔肴者。

⁴腱:筋头肉。 臑:当作“胹”。说文:“胹,烂也”,广雅 释诂:“胹,熟也。”若:此训“而”。臑若芳,烂而且香。

⁵陈:列。 吴羹:吴地之羹。淮南子本经训:“以穷荆吴甘酸之变”注:“二国善醎酸之和。”

⁶胹:当作“洏”。古写本文选 集注残卷招魂正作“洏”。说文 水部:“洏,一曰煮熟也。”“洏”、“炮”二字皆动词,炮为合毛炙物,洏为用水烹煮。柘:即“蔗”之同音借字,指甘蔗。柘浆加诸鳖羔,以调味。

⁷鹄酸:艺文类聚引作“酸鹄”,即以酸酢烹调鹄鸟。 臇凫:臇,少汁肉羹。“臇凫”为以少汁烹煮凫鸟。凫,野鸭。

⁸露鸡:即风鸡。严霜之日,杀鸡悬露于风中,使之既易储藏、又可保鲜。臛:肉羹。 蠵:大龟。“蠵”字当即“龟”之异体,从虫巂声,巂即“子规”之“规”的本字。臛蠵,谓用龟炖汤。 厉:味浓烈。 爽:败口味。老子:“五味令人口爽”,即其义。此言其羹浓烈而不败口味。

⁹粔籹:油煎食品,说文释为“膏环”。齐民要术九:“膏环,一名粔籹,用黍稻米屑水蜜溲之,手搦团可长八寸许,屈令两头相就,膏油煎之。”蜜饵:加蜜蒸的糕。:广雅 释器:“,饧也。”即以麦芽或稻芽熬制之糖。

¹⁰瑶浆:色如白玉之美酒。勺:添加。“蜜勺”谓酒中加蜜。实:斟满。羽觞:酒器,因形制如雀有翼,故名。

¹¹挫:挤。 挫糟,即压去酒糟。 冻饮:谓夏日冻酒使寒而饮。 酎:醇酒。 二句言醇酒冻而后饮,清凉宜人。

¹²华酌:有华彩的酒樽。 琼浆:言酒如赤色之玉,与上文“瑶浆”相对,言美酒品种之多。

¹³二句言君魂归返故居,则亲族无不承事恭敬,绝无妨害。此上承“室家遂宗,食多方些”而言。

以上第五段,叙饮食丰盛、美味佳肴之乐。

肴羞未通,女乐罗些¹。敶钟按鼓,造新歌些²。涉江 采菱,发扬荷些³。美人既醉,朱颜酡些⁴。娭光眇视,目曾波些⁵。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⁶。长发曼鬋,艳陆离些⁷。二八齐容,起郑舞些⁸。衽若交竿,抚案下些⁹。竽瑟狂会,搷鸣鼓些¹⁰。宫庭震惊,发激楚些¹¹。吴歈蔡讴,奏大吕些¹²。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放敶组缨,班其相纷些¹³。郑卫妖玩,来杂陈些¹⁴。激楚之结,独秀先些¹⁵。菎蔽象棋,有六簙些¹⁶。分曹并进,遒相迫些¹⁷。成枭而牟,呼五白些¹⁸。晋制犀比,费白日些¹⁹。铿钟摇簴,揳梓瑟些²⁰。娱酒不废,沈日夜些²¹。兰膏明烛,华镫错些²²。结撰至思,兰芳假些²³。人有所极,同心赋些²⁴。酎饮尽欢,乐先故些²⁵。魂兮归来,反故居些²⁶。

¹肴:蒸肉之带骨者。 羞:即“脩”之同音借字,指脯之长者。 通:或疑原当作“彻”,避武帝讳而改。“未彻”指菜肴还未撤去。 罗:排列。

²敶:陈设。 按:与“安”通,安置,与“敶”对文见义。 造:制作。

³涉江、采菱、扬荷:皆楚歌曲名。屈子九章有涉江,即以旧曲作为新歌。发:歌唱。淮南子人间:“夫歌采菱,发阳阿”,“歌”与“发”对文见义,谓发声歌唱。“阳阿”即“扬荷”,同声异字。

⁴酡:酒后脸色发红。

⁵娭:即“嬉”。 娭光:嬉戏的目光。 眇视:微睇。 曾波:曾,通“层”,言目光如水波层层,眼神明亮有情。此上下皆指歌伎舞女,与前言侍女不同。

⁶被文:被,与“披”通;文,指绮绣。 服纤:穿着细纹丝帛。 丽而不奇:言虽华丽却不妖异。

⁷曼鬋:光泽的两鬓。 陆离:此指长发飘逸秀美。

⁸齐容:容饰齐一。 郑舞:郑国女子美而善舞。

⁹衽:衣襟。 竿:“干”之借字,盾,字或作“楯”。荀子解蔽:“诗曰:凤皇秋秋,其翼若干”,杨注:“干,楯也。”以干盾相交比喻凤皇双翼展舞之姿。此句正言舞者展其襟衽,如两盾对举之状。 抚:循。 案:通“按”,言按歌节拍,舞者低伏其姿,故曰“下”。

¹⁰竽、瑟:两种乐器。 狂会:会,指合奏。狂,形容演奏热烈。 搷:犹填然,击鼓声。 鸣:击。

¹¹发:发声歌唱。激楚:楚歌曲名。

¹²吴歈:吴国歌曲。蔡讴:蔡国讴谣。当时吴、蔡人善歌舞,故云。大吕:六律之一。“奏大吕”言演奏大吕之调。

¹³放敶:放置。 组缨:衣帽带。 班:斑,色彩驳杂。此谓解散衣帽,胡乱放置。 纷:混乱。说苑载楚庄王赐宴群臣,酒酣烛灭,有牵美人衣者,美人绝其缨以告王,王遂以绝缨欢饮为令。据此可知招魂此四句所写,乃楚宫庭宴乐之实况,并非夸张。

¹⁴郑、卫:国名。 妖玩:此指郑卫舞女所持之舞具,因其美妙可供玩赏,故曰“妖玩”。或谓指舞女,则与前文重复。

¹⁵结:“髻”之借字,此专指歌舞激楚之曲者的特殊发式,故曰“激楚之结”。秀先:秀美出众也。

¹⁶菎蔽:博弈之具,即竹制簙箸,形如箸,共六枚,投之以决行棋之法。因竹制,故字本从竹作“箟”。其制剖竹为之,一面称青,一面称白。 象棊:以象牙所做的棋子。 六簙:博弈之制,簙箸有六根;棋子则两方各六粒,故俗称“六簙”。“簙”乃簙弈之总称。

¹⁷分曹:曹即偶。对簙者分为两方,故曰“分曹”。 并进:二人相对行棋。古博经所谓“博法,二人相对,坐向局。……二人互掷采行碁”,即“分曹并进”之义。 遒相迫:遒,急。此言二人行棋,紧相逼迫以求胜。

¹⁸成枭:枭即“骁”之借字。博弈中棋先到达目的地者称“骁棋”,即所谓“成枭”。古博经:“二人互掷采行碁,碁到处即竖之,各为骁碁。” 牟:“侔”之借字,相等。此言两方对立,各竖“枭棋”,势均力敌,不相上下。 呼五白:在势力对等情况下,掷簙箸而得“五白”者,即先行棋而得胜。“五白”指在所投六枚簙箸中,有五枚为竹白上呈。

¹⁹晋制:晋,进;制,箝制。此言行棋进攻,箝制对方。 犀比:犀当为“迟”之借字或坏体,指行进缓慢。比,较量。“迟比”指对棋进度缓慢,互相较量。费白日:耗费时光。

²⁰铿:撞击。 簴:悬挂钟磬乐器的木架。因击钟则簴架动摇,故云“摇簴”。揳:弹奏。 梓瑟:梓木所制之瑟。

²¹废:当从王逸注或作“发”,古用称酒醒。如晏子春秋 内篇 谏上:“景公饮酒,三日不发”,是其证。 沈日夜:谓昼夜沉湎于酒。

²²镫:承上句,当指烛台,如豆状,故从“登”。因刻有纹饰,故曰“华镫”。错:谓雕错成文。

²³结撰:构思写作。 至思:尽其所思。 兰芳:喻美文。 假:至。言能尽所思,则佳句自至。

²⁴极:极至,此谓人人各尽其才。 同心赋:言其所赋皆心意相通、情志相同。

²⁵酎饮:酌饮。一本正作“酌饮”。 先故:故旧。

²⁶从“乃下招曰”至此,皆巫 阳招魂之词。

以上第六段,写歌舞伎艺之乐。

乱曰: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¹。菉齐叶兮,白芷生²。路贯庐江兮,左长薄³。倚沼畦瀛兮,遥望博⁴。青骊结驷兮齐千乘⁵,悬火延起兮玄颜烝⁶。步及骤处兮诱骋先⁷,抑骛若通兮引车右还⁸。与王趋梦兮课后先⁹,君王亲发兮惮青兕¹⁰。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¹¹,皋兰被径兮斯路渐¹²。湛湛江水兮上有枫¹³,目极千里兮伤春心¹⁴。魂兮归来哀江南¹⁵。

¹献:进。“献岁”犹进入岁首。 发春:谓春天开始。 汩:水疾流貌,在此形容行路之速。 南征:南行。 时顷襄王三年春,屈原已东达庐江 陵阳一带,故又转而南行。哀郢有云“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则欲由陵阳转而南行,早已有此意。

²菉:或作“绿”。如日本文选集注卷六十六引陆善经本作“绿”。与下文“白芷”对举,或原本作“绿”。 齐叶:指叶长齐了。

³贯:通过。 庐江:汉书 地理志:“庐江出陵阳东南。”则此为陵阳之庐江无疑。 长薄:即长林。乃通称,非专名。此言路经庐江左方一片长林。

⁴倚:犹“傍”,王逸释为“循江而行”,亦此义。惟所傍者为下文沼畦瀛。博:博大广阔。“遥望博”谓眼界开阔。

⁵青骊:青黑色骏马。 结驷:古一车四马谓驷。“结驷”言车乘相连。 齐千乘:言千乘齐发。王逸注:“言屈原尝与君俱猎于此。”但下文明言“趋梦”,则非猎于陵阳可知。此盖因陵阳湖广博,有如云梦景象,故屈子回忆当年被怀王信任时猎云梦的旧事。此乃屈赋超越时空的“化入”手法,他篇亦多用之。

⁶悬火:指当时猎前焚林悬火于树。 延起:即漫延。 玄颜:黑色,指烟气浓重。 烝:火气上腾。

⁷步及骤处:四字平列,乃同类词联叠例。步,谓有步行者;及,谓有追逐者;骤,谓有奔驰者;处,谓有处止者,皆为围猎时众人各司其守之形。 诱骋先:引导者驰骋先行,此指畋猎时的向导。

⁸抑:语词,犹“于是”,与诗 大叔于田“抑磬控忌,抑纵送忌”之“抑”同意。骛若通:谓急速驰骋,如行通途,即俗所谓如入无人之境。 还:旋,或本亦作“旋”。 二句承上“诱骋先”而言,指猎时引路先行之向导。

⁹梦:楚人称梦,指云梦泽。“趋梦”谓奔驰云梦之中。 课:考较、比试。此言群臣与怀王同猎云梦,各以先后论功。

¹⁰君王:指怀王。 亲发:亲自发箭。 惮:“殚”之借字。殚,杀死。 青兕:青色兕牛。古籍多载楚王猎于云梦及射兕之事。 此盖楚国校猎于云梦之旧习,怀王亦常与屈原同猎,故此节所述与王射猎,乃回忆之辞。

¹¹朱明:太阳。 承:继续。“承夜”指太阳继昏夜而复出,即所谓日以继夜。淹:停留。

¹²皋:水泽之岸。“皋兰”即泽边之兰。 被:覆盖。 径:道路。 斯路:此路,指此时流亡之路。 渐:淹没。 此谓时过境迁,往事难追,现在只有长途跋涉的放逐之忧。

¹³湛湛:水清貌。

¹⁴伤春心:王逸引旧说:“或曰荡春心”,谓感于时变,而内心振荡不宁。按作“荡春心”是。左传 庄公四年:楚武王将伐随,告夫人曰“余心荡”,则“荡心”当为楚恒语。

¹⁵哀江南:此时屈原已由陵阳转而“南征”,其地正在大江之南。屈原于此遥招怀王之魂,故言“哀江南”。

以上第七段,为乱词,既写流放途中的时地景象,又追忆当年随王游猎旧事,以此寄托无限忧伤之情。

大招

【解题】

大招的作者,王逸以为或曰屈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然较之招魂,形似而实异。其语尾用“只”,招魂用“些”,显系模仿招魂者之口吻。但“些”字乃从南楚 苗族招魂咒语而来,“只”字则从中原诗经的语尾而来(如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可见招魂更接近南音,而大招或系北人拟作。又观文称“荆楚”,似非屈、景口吻,其中美政所述典章,“三圭重侯”、“三公”、“九卿”之称,考之典籍,断非楚制,乃秦、汉之时所立。其国之四至,实乃秦 汉之世,四海为一、天下一统的盛世版舆,并非楚国之实况。故疑大招乃秦 汉之际人摹拟招魂的吊屈之作,与汉人九怀、九叹、九思之仿九章者,殆属同类作品,故结构一致,语意亦多重复。

其名为大招,人多以为与招魂相比,多言美政君王之事,故命为“大”。但此或以“大”字区别于招魂,并无深义,正如诗经既有叔于田,又有大叔于田。

全篇言四方之恶,而招以饮食、歌舞、美女、宫室游观之盛,不过是借悼屈之形式,以表达一种对圣君贤王治世的向往,崇尚三王之德,实行任贤之政,四海一统,苛暴禁绝,民阜国昌,以建礼义之邦。其中“禁苛暴”、“德泽章”等语,尤类经过暴秦之后,汉人的“过秦”之语。

青春受,白日昭只¹。春气奋发,万物遽只²。冥凌浃行,魂无逃只³。魂魄归徕,无远遥只⁴。

¹青春:春季。古人以春配东方,其色青,故云“青春”。 受:承受。同“谢”,序。顾炎武:“大招‘青春受谢’,注以谢为去,未明。按古人读谢为序。”“谓四时之序,终则有始,而春受之尔。”此谓春天承季节顺序而来。白日:光明的太阳。 昭:灿烂貌。 只:语气词。参诗 鄘风 柏舟。

²遽:谓万物蠢然竞起。庄子谓“蘧然觉”,以“蘧”为之。吴楚谚语以为卧物之蠕动曰遽。遽与昭、逃、遥为鱼宵合韵。

³冥:幽暗。 凌:犹升。文选 东京赋“凌天池”薛注:“凌,升也。”“冥凌”谓于幽暗中升空而去。浃:周遍。“浃行”谓遍地游荡。“冥凌”与“浃行”对举,皆指魂灵离身而去,上天下地,无所不到。故下句承之以“魂无逃只”。

⁴徕:同“来”。 远遥:飘摇远去。

以上第一段,以春日万物萌生领起全篇。

魂乎归徕!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只。东有大海,溺水浟浟只¹。螭龙竝流,上下悠悠只²。雾雨淫淫,白皓胶只³。魂乎无东,汤谷只⁴。魂乎无南,南有炎火千里,蝮蛇蜒只。山林险隘,虎豹蜿只⁵。鳙短狐,王虺骞只⁶。魂乎无南,蜮伤躬只⁷。魂乎无西,西方流沙,漭洋洋只⁸。豕首纵目,被发鬤只⁹。长爪踞牙,诶笑狂只¹⁰。魂乎无西,多害伤只。魂乎无北,北有寒山,逴龙赩只¹¹。代水不可涉,深不可测只¹²。天白颢颢,寒凝凝只¹³。魂乎无往,盈北极只¹⁴。魂乎归徕,闲以静只。

¹溺水:漩急的流水,易于沉没物体,故曰“溺水”。 浟浟:水流湍急貌。

²螭龙:传说中有角曰龙,无角曰螭。 竝:同“并”,谓螭与龙同时随流而行。 悠悠:长体蜿蜒之状,古或作“脩脩”。

³淫淫:久雨不止貌。 白皓:此指雾雨弥漫。 胶:或当为“皋”之同音借字,白貌。说文:“皋,气皋白之进也。”

⁴汤谷:神话中太阳升起之处。:同“寂”,但与上“悠”、“胶”等字不叶,故以南、西、北三处句例推之,此当从考异“一本‘下有‘寥’字”。

⁵蜿:虎豹行走貌。

⁶鳙:传说中的怪鱼。山海经 东山经:“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鳙鳙之鱼,其状如犂牛,其音如彘鸣。”“鳙鳙”即“鳙”,一音之转,或作“禺禺”。 短狐:即鬼蜮,一种生长在水中的动物,能含沙射影以伤人,似鳖而有三足。 王虺:大蟒蛇。古凡言物之大者,多以“王”表之。骞:仰首昂头貌。

⁷躬:当为“身”字之误。与上文“蜒”、“蜿”、“骞”为寒、真二部合韵。

⁸漭洋洋:浩渺无涯貌。

⁹豕首:谓怪兽之头似猪。 纵目:竖眼。 被:同“披”。 鬤:毛发散乱貌。

¹⁰踞:借为“锯”。“锯牙”形容齿牙锋利如锯。 诶笑:嬉笑。

¹¹逴龙:或谓即神话传说中之烛龙。据山海经 海外北经云,“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人面蛇身,赤色”。而大荒北经又云:“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其瞑乃晦,其视乃明”,“是烛九阴,是谓烛龙”。从特征观之,“烛龙”与“烛阴”似为一物。因其“视为昼”,故皆以“烛”为名;因其为“蛇身”,故又有“龙”之名。又或因“身长千里”,故又有“逴龙”之称。盖“逴”有“长远”之义,与“烛”字通韵,是“烛龙”转化为“逴龙”,亦与语言因素有关。 赩:赤色。

¹²代:古国名。战国时为赵襄子所灭。国在今河北蔚县,后泛指河北、山西一带。 代水:水经注水:“魏土地记曰:代城西九十里有平舒城,西南五里,代水所出,东北流。”

¹³颢颢:此指白雪茫茫貌。 凝凝:冰雪冻结貌。

¹⁴盈:满。 句言冰雪严寒,遍及北极。

以上第二段,谓春气奋发,万物竞生,四方险恶,不可漂泊。

自恣荆楚,安以定只¹。逞志究欲,心意安只²。穷身永乐,年寿延只³。魂乎归徕,乐不可言只。五谷六仞,设菰粱只⁴。鼎臑盈望,和致芳只⁵。内鸧鸽鹄,味豺羹只⁶。魂乎归徕,恣所尝只。鲜蠵甘鸡,和楚酪只⁷。醢豚苦狗,脍苴蒪只⁸。吴酸蒿蒌,不沾薄只⁹。魂乎归徕,恣所择只¹⁰。炙鸹烝凫,煔鹑敶只¹¹。煎雀,遽爽存只¹²。魂乎归徕,丽以先只¹³。四酎并孰,不歰嗌只¹⁴。清馨冻,不歠役只¹⁵。吴醴白糵,和楚沥只¹⁶。魂乎归徕,不遽惕只¹⁷。

¹恣:随意,肆情。 荆楚:即楚国。 安以定:居之安定而无危殆。

²逞志:称心快意。 究欲:尽其所欲。

³穷身:终身。 延:长久。

⁴五谷:泛指粮食。 仞:七尺。“六仞”指仓廪谷物堆积之高。 设:具备。 菰粱:胡米。菰实如米,可以作饭,故曰“菰粱”。

⁵鼎臑:鼎食。臑,指煮熟之羹肴。 盈望:犹满眼。此言菜肴丰盛,犹孟子所谓“食前方丈”。 和致芳:调和之使其芬芳。

⁶内:或谓“肭”之借字,肥也。“内鸧”即肥鸧。 味豺羹:谓以豺作羹,调和其味。豺,似狗,狼属。

⁷蠵:大海龟。 甘鸡:肥美之鸡。 酪:酸乳浆,王逸注为“酢酨”,即指此。

⁸醢豚:以肉酱烝猪。 苦狗:以苦荼包狗制之。礼记 内则“濡豚,包苦实蓼”郑注:“苦,苦荼也,以包豚,杀其气。” 脍:细切。苴蒪:王逸谓即蘘荷,根似姜芽,可作蔬菜,今湖南多有之。此言细切蘘荷以为菜肴。

⁹蒿:香蒿,嫩时可食。 蒌:蒌蒿,生食香而脆,江东用以羹鱼。 沾:汁浓。 薄:味淡。此言其味不浓不淡,甘美适口。

¹⁰恣所择:任意选用。

¹¹鸹:俗称灰鹤。 凫:野鸭。 煔:爚,以沸汤烫之。 鹑:鹌鹑。

¹²:鲫鱼。:与“臛”同。 雀:黄雀。 遽:与“剧”通,强烈。“遽爽”谓其味极其爽口。 存:长留不去,言耐人回味。

¹³丽以先:丽,古与“离”通,当训陈列。此言将上述佳肴陈列在前。

¹⁴四酎:古代酒有“重酿”之法,此指经过四次才酿成的醇酒。 孰:同“熟”字。酿酒久而味美,故言“并孰”。 歰:即“涩”字,苦涩。 嗌:同“噎”,窒喉。此谓醇酒甘美,饮之畅快,不苦涩窒喉。

¹⁵清馨:清香。 冻:冷饮,“”即“饮”字。 歠:或当为“辍”之同音借字,本义为缺少,引伸为停止。 不歠役:常用不缺,言其多。役,使用。

¹⁶醴:一宿熟之酒,即今之甜酒。 糵:酿酒之曲。“白糵”或指曲酒。 沥:清酒。

¹⁷遽惕:遽,惶恐;惕,戒惧。此谓饮食丰盛,尽可安心享受。

以上第三段,言楚国饮食丰盛,魂若归来,可以恣意满足食欲。

代 秦 郑 魏,鸣竽张只¹。伏戏驾辩,楚劳商只²。讴和扬阿,赵箫倡只³。魂乎归徕,定空桑只⁴。二八接舞,投诗赋只⁵。叩钟调磬,娱人乱只⁶。四上竞气,极声变只⁷。魂乎归徕,听歌撰只⁸。朱唇皓齿,嫭以姱只⁹。比德好闲,习以都只¹⁰。丰肉微骨,调以娱只¹¹。魂乎归徕,安以舒只。嫮目宜笑,娥眉曼只¹²。容则秀雅,穉朱颜只¹³。魂乎归徕,静以安只。姱修滂浩,丽以佳只¹⁴。曾颊倚耳,曲眉规只¹⁵。滂心绰态,姣丽施只¹⁶。小腰秀颈,若鲜卑只¹⁷。魂兮归徕,思怨移只¹⁸。易中利心,以动作只¹⁹。粉白黛黑,施芳泽只²⁰。长袂拂面,善留客只²¹。魂乎归徕,以娱昔只²²。青色直眉,美目媔只²³。靥辅奇牙,宜笑嘕只²⁴。丰肉微骨,体便娟只²⁵。魂乎归徕,恣所便只²⁶。

¹代、秦、郑、魏:此指四国之乐。 竽:乐器名。 张:此谓乐舞开始演奏。

²伏戏:即伏羲,传说中远古圣王。“戏”与“羲”音近通用。驾辩:古曲名,相传为伏羲所造。劳商:楚曲名。

³讴:徒歌。 和:以声歌相应。扬阿:曲名,即阳阿,见招魂“发扬荷些”句注。 赵:国名。 箫:乐器名。 倡:此指先奏。

⁴定:定音调弦。 空桑:瑟名,周官所谓古者弦空桑而为瑟。

⁵二八:见招魂“二八齐容”句注。 接:联。 投:配合。 二句谓二八之舞,与诗赋相配合。

⁶叩:敲击。 调:调和,此指演奏。 娱人:使人娱乐。 乱:乐曲末章。此言最使人娱乐的,是乐曲最后的高潮。

⁷四上:或谓古乐演奏有四个环节,即初升歌,二笙入,三间歌,四合歌(详见仪礼 乡饮酒礼)。四个环节依次而进,故曰“四上”。 竞气:争相演奏,各尽其力。 极声变:穷尽音乐的各种变化。

⁸撰:陈述。“听歌撰”谓欣赏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含意。

⁹朱唇皓齿:代指美女。皓,洁白明亮。 嫭:美好。 姱:与“嫭”同意。“嫭以姱”犹言既美且好。以下“丽以佳只”等,句型皆类此。

¹⁰比德:皆有品德。 好闲:喜爱闲静。 习:指熟谙礼节。 都:美丽。

¹¹丰肉:肌肤丰腴。 微骨:骨骼纤秀。 调:心志谐调。 娱:善于娱乐。此皆言美人性格。以下“魂乎归徕,安以舒只”中的“安”“舒”,即指归魂的生活享受,后同句例皆然。

¹²嫮目:美目。 宜笑:见九歌 山鬼。 曼:长也。

¹³容则:容态举止。 秀雅:秀美娴雅。 穉:幼穉。“穉朱颜”,犹言容颜娇嫩。

¹⁴姱修:与离骚之“修姱”同,美好之意。 滂浩:洪氏考异谓一本作“婉心”,当是。王逸释云“又性婉顺善心肠也”,是王氏亦见此本,故两处训诂不同,章句往往如此。

¹⁵曾:同“层”,重叠。 颊:面颊。“层颊”言美人面庞丰满。 倚:紧靠。“倚耳”谓耳向后贴,不外张。 规:言眉曲形如半规。

¹⁶滂心:指情感丰富充沛。 绰态:形态绰约多姿。 施:展示,言显示姣媚。

¹⁷小腰:细腰。 秀颈:秀长的脖子。 鲜卑:本为大带之名。其字或作“犀毗”,汉书 匈奴传“黄金犀毗”孟康注:“要(腰)中大带也。”是其义。古代少数民族女子多以大带束腰见细,其民族因得“鲜卑”之名。此上言“小腰秀颈”,故此谓“若鲜卑只”。“鲜卑”之名,见于典籍甚早,如国语晋语:“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与鲜卑争燎,故不与盟。”是其证。

¹⁸移:去。此言美女可以令人忘忧去怨。洪氏考异谓古本正作“怨思移只”。

¹⁹易中:意志平易。 利心:心灵慧敏。 以:用。此言美女的动作显现了内心的平易与伶俐。

²⁰黛:青黑色颜料,女子用以画眉。 芳泽:香膏。此言美女妆饰,粉以傅面,黛以画眉,又施以香膏,容貌显得光彩照人。

²¹长袂:长袖。 拂面:指美女起舞时长袖拂面而过。 留客:使客为之留恋不去。

²²昔:古通“夕”,夜。一本正作“夕”,是。此言可以终夜娱乐。

²³直:同“值”,相当,对等。此句言其眉色正好为青,不需施黛而黑。 媔:眼波灵慧貌。

²⁴靥:脸颊上的微陷,俗称酒涡。 辅:“”之借字。洪氏考异“一本作‘’”,是。“”即面颊。 奇牙:特别美好的牙齿。淮南子修务“奇牙出,摇”高诱注:“将笑,故好齿出。诗云‘齿如瓠犀’,是也。” 嘕:笑貌。言其笑时靥现齿露,十分优美。

²⁵便娟:轻盈美丽貌。此言美人体态既丰满又窈窕。

²⁶便:适宜。此言任其选择,随其所宜。

以上第四段,写女乐美盛,足以娱人,魂宜归来。

夏屋广大,沙堂秀只¹。南房小坛,观绝霤只²。曲屋步,宜扰畜只³。腾驾步游,猎春囿只⁴。琼毂错衡,英华假只⁵。茝兰桂树,郁弥路只⁶。魂乎归徕,恣志虑只⁷。孔雀盈园,畜鸾皇只。鹍鸿群晨,杂鹙鸧只⁸。鸿鹄代游,曼鹔只⁹。魂乎归徕,凤皇翔只。曼泽怡面,血气盛只¹⁰。永宜厥身,保寿命只¹¹。室家盈廷,爵禄盛只¹²。魂乎归徕,居室定只¹³。

¹夏屋:高大的房屋。“夏”乃“廈”之借字。 沙堂:以丹砂涂饰的堂壁。秀:秀雅。

²房:堂左右之侧室。 坛:房前平台。 观:可供观望的楼台。 绝霤:霤,屋檐流水处。“绝霤”指置有承水之物,使水不能直下。

³曲屋:围绕正屋的房子。 步:长廊。 扰:驯养。“宜扰畜”谓此适宜驯养禽兽。

⁴腾驾:驰车而行。 步游:徒步漫游。 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猎春囿”谓春日行猎于园囿。

⁵琼毂:毂,车轮内围持辐者。此言以玉饰车毂。 错衡:以金银装饰车辕前横木。 英华假:假,大,至。“英华假”犹言华美之极。

⁶郁:茂盛貌。“郁弥路”言兰桂茂盛,延路而生,连绵不断。 弥:满。

⁷虑:洪氏考异:“一作‘处’”,是。 恣志处:随意择其所处,指上文所述台观园囿而言。

⁸鹍:鹍鸡。 鸿:大雁。 群晨:清晨成群飞翔。 鹙:水鸟。 鸧:鹤类。

⁹鸿鹄:天鹅。 代游:此起彼落地飞翔。代,更替。 曼:连绵延续。此指群鸟飞翔接连不断。 鹔:鸟名,长颈绿身,形似雁。

¹⁰曼泽:细腻光泽。 怡面:容颜和悦。 血气盛:气血充盛,身体强健。

¹¹宜:善、利,与“宜子孙”、“宜王侯”之“宜”同义。“宜厥身”谓有利于其身。

¹²室家:同一宗族者。 盈廷:充满朝廷。 爵禄:官爵俸禄。此谓同宗之人在朝为官者多,官爵既高,俸禄亦厚。

¹³居室定:指居家能永获安定。

以上第五段,以宫室游观之盛,足以颐养天年招魂来归。

接径千里,出若云只¹。三圭重侯,听类神只²。察笃夭隐,孤寡存只³。魂乎归徕,正始昆只⁴。田邑千畛,人阜昌只⁵。美冒众流,德泽章只⁶。先威后文,善美明只⁷。魂乎归徕,赏罚当只⁸。名声若日,照四海只⁹。德誉配天,万民理只¹⁰。北至幽陵,南交阯只¹¹。西薄羊肠,东穷海只¹²。魂乎归徕,尚贤士只¹³。发政献行,禁苛暴只¹⁴。举杰压陛,诛讥罢只¹⁵。直赢在位,近禹麾只¹⁶。豪杰执政,流泽施只¹⁷。魂乎归徕,国家为只¹⁸。雄雄赫赫,天德明只¹⁹。三公穆穆,登降堂只²⁰。诸侯毕极,立九卿只²¹。昭质既设,大侯张只²²。执弓挟矢,揖辞让只²³。魂乎归徕,尚三王只²⁴。

¹径:路。“接径”指路径交接相通。 千里:泛言领域之广。 出若云:言出行时侍从众多,如云之聚。

²圭:玉制礼器,以大小表示爵位与等级高低。“三圭”即桓圭、信圭、躬圭三种,分别代表公、侯、伯三种爵位。周官考工记:“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郑注:“或云命圭五寸,谓之躬圭。”)伯守之。” 重侯:公侯伯子男,虽皆为诸侯,但执三圭之公侯伯,较子男为尊,故曰“重侯”。 听:听讼断事。 类神:此言公侯明于知人,能别善恶,昭然若神。

³察笃:访察。“笃”同“督”,亦察之义。 夭隐:犹言死亡病痛。 孤:幼而无父者。 寡:老而无夫者。 存:存恤救济。

⁴正始昆:即正其先后。昆,后。此谓治国施政有先后之别,应先施仁政于穷民之无告者。

⁵田:野。 邑:都邑。 畛:田间道路。“千畛”言田野、都邑疆域辽阔。人阜昌:人口繁密。

⁶冒:覆。 众流:各类人。 德泽:恩惠。 章:与“彰”同,明。此言君有美政,普施群庶,恩德显明。

⁷威:武。此言楚国为政,先以武力定国,后以文德抚民。 善美明:言德政既善且美又明。

⁸当:公正恰当。

⁹四海:四方极远之地。尔雅 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¹⁰德誉:施行德政的美名。 配天:与天相媲。 理:治理。

¹¹幽陵:史记 五帝本纪“北至于幽陵”正义:“幽州也。” 交阯:南方之国,或曰即今之越南。礼记 王制:“南方曰蛮,雕题交趾。”“阯”与“趾”通。

¹²薄:逼近。 羊肠:赵国险塞名,山形屈辟,状如羊肠。或曰以方位言,此羊肠当在今之陇西一带。 穷:穷极。 此上四至皆言四极荒远之地,与上文“照四海”相应。

¹³尚:与“上”通,尊崇、举用。

¹⁴发政:发布政令,此君王之事。 献行:致力行事,此百官之职。 苛暴:苛刻暴虐。

¹⁵举杰:举用贤能之士。 压陛:压居其上。陛,殿堂台阶,此指朝廷。 此句谓举用贤能使之居朝廷之上。 诛:责而退之。 讥:察而禁之。罢:止息。此言能任贤臣,则诛讥之事可以不用。

¹⁶直赢:赢即直。晏子春秋 内篇 杂上 曾子将行章:“晏子曰:今夫车轮,山之直木也。良匠揉之,其圆中规,虽有槁暴,不复赢矣。”又荀子 劝学篇:“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是“赢”与“挺”声相近,义相通。“直赢在位”即正直之士在位。 近:近似。 禹麾:夏禹所建之旗。周礼 春官 巾车:“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近禹麾”谓接近大禹所辟之疆。

¹⁷施:施行。此句言朝廷恩泽施行于民。

¹⁸为:治理。此言国家得到大治。

¹⁹雄雄赫赫:形容威势盛大。 天德:古以为王者德足配天,故曰。

²⁰三公:辅佐天子掌握军政大权最高的三个官位。在周朝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则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后世三公之职屡有变化。 穆穆:和美貌。 堂:朝堂,指国君处理政务所在。此谓三公得升降于朝堂。

²¹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 毕:尽。 极:至。此言诸侯皆来朝见天子。 立:设立。 九卿:朝廷所设九个主管部门的高级长官。先秦之制说者不一,或谓即上述三公外加周礼 之六部。

²²昭质:或谓“昭”读为“招”。“招质”谓射埻的。吕氏春秋 本生“万人操弓共射一招”高诱注:“招,埻的也。”诗 宾之 初筵“发彼有的”毛传:“的,质也。”则“招”“质”同义,即箭靶。 大侯:天子大射时所射布靶,上画各种野兽。周礼 天官 司裘:“王大射,则供虎侯、熊侯、豹侯。” 张:张挂。此即诗 宾之 初筵所谓“大侯既抗,弓矢斯张”。

²³执弓挟矢:手执弓箭,此言行射礼。揖:拱手之礼。 让:谦让。此言行射礼时,拱手辞让,进退有秩。

²⁴尚:尊崇,效法。 三王:通称夏禹、商汤、周文王。

以上第六段,言用崇三王之德,行任贤之政,建礼义之邦,四海一统,国昌民阜,招魂归来。

惜誓

【解题】

本篇作者,据王逸楚辞章句引别家说乃贾谊,历代注家多从之。贾谊当汉文帝之世,始颇得志,后为旧臣元老妒害,文帝疏之,出为长沙王太傅,作吊屈原赋和鸟赋以自喻。事见史记、汉书本传。从内容观之,本篇当贾谊适长沙时所作,在吊屈原赋与鸟赋之前。

本篇题旨,王逸以为悼屈之辞。但细寻文意,亦实自伤不遇。惜,训为痛惜;誓,或“逝”之借字。言己伤惜年衰无成,故欲登天高举,远逝求仙,淡然自娱。然因系念故乡,故返回世间。但又目睹乱世种种邪恶,忠贤被害,奸佞得意,伤惜之情愈烈。故在辞中以“非重躯以虑难兮,惜伤身之无功”揭示“惜逝”的宗旨。其篇名“惜逝”,既得之首四句,亦概括全篇之意。

贾谊辞赋直承屈原,古朴而能为屈子之俦(挚虞文章流别论有论,可参)。本篇即兼得屈赋之体用,学离骚而得其神髓;效远游而又翻出新意,抒其惜逝之情。虽为短制,实汉代骚体赋之翘楚。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¹。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²。观江河之纡曲兮,离四海之沾濡³。攀北极而一息兮,吸沆瀣以充虚⁴。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⁵。苍龙蚴虬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⁶。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于后车⁷。驰骛于杳冥之中兮,休息乎昆仑之墟⁸。乐穷极而不厌兮,愿从容乎神明⁹。涉丹水而驼骋兮,右大夏之遗风¹⁰。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¹¹。临中国之众人兮,托回飙乎尚羊¹²。乃至少原之壄兮,赤松 王乔皆在旁¹³。二子拥瑟而调均兮,余因称乎清商¹⁴。淡然而自乐兮,吸众气而翱翔¹⁵。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¹⁶。

¹惜:伤痛。 日衰:一天天衰老。 忽忽:时日易逝貌。屈、宋赋多用之。或作“曶曶”,如九章 悲回风有“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之句。不反:即“不返”,言时不再来。

²高举:上升。此有远去尘世、高标独举之意。卜居:“超然高举以保真。”

³纡曲:犹弯曲。离:离开,摆脱。沾濡:沾犹濡,皆打湿之意。王逸注谓“四海之风波,衣为濡湿”,甚是。

⁴北极:北极星。 沆瀣:北方之气,参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句注。 充虚:犹言充空虚,疗饥渴。

⁵朱鸟: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之总名。史记 天官书:“南宫朱鸟。”又称“朱雀”。太一:星名,在紫微宫,亦见史记 天官书。象舆:象牙装饰之车。离骚“杂瑶象以为车”王逸注:“象,象牙也。”

⁶苍龙: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之合称。史记 天官书:“东宫苍龙。”又称“青龙”。 蚴虬:蜿蜒盘曲貌。九叹 远游:“佩苍龙之蚴虬兮,带隐虹之逶虵。” 于左骖:即“为左骖”(古籍“于”多训“为”),与下句“为右”义同。左骖,车驾左傍马。 白虎: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之合称。史记 天官书“西宫咸池”索隐引文耀钩:“西宫白帝,其精白虎。” 右:车驾右傍马。古人“骖”、“”可互称。以上四句言使朱鸟先驱,又以苍龙、白虎为骖,乃奇幻想象之辞。汉代典籍中多有此用法,如礼记 曲礼:“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北方七宿总称),左青龙而右白虎。”淮南子兵略亦有“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语。但宋玉九辩末章言“左朱雀”,“右苍龙”,则战国时期其方位尚未形成固定体系。

⁷建:设立。 日月以为盖:言以日月为车盖。 玉女:神女,其美如玉,故称。洪兴祖楚辞补注引张揖曰:“玉女,青要、乘弋等也。”(大人赋有“载玉女而与之归”句,张揖注如是说,见汉书 司马相如传)“青要”本山海经 中山经中山名,因“是山也,宜女子”,因以为美女之名。淮南子天文有“青女”,即出于此。

⁸昆仑之墟:山海经 海内西经作“昆仑之虚”。“虚”本训“大丘”,则“昆仑之墟”犹言“昆仑之山”。

⁹穷极:穷犹极。“乐穷极”言己之乐达到极点。 从容:本义为行动,引伸为放逸自得。庄子 秋水“儵鱼出游从容”释文:“从容,放逸之貌。”此作动词,有游戏之意,故王逸注:“愿复与神明俱游戏也。”神明,即下文之“赤松”、“王乔”。

¹⁰丹水:即“赤水”,山海经 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淮南子墬形同) 驼骋:即“驰骋”。 右:古人尚右,故以右示尊。淮南子氾论“兼爱尚贤右鬼非命”高诱注:“右,犹尊也。” 大夏:古地名,在西北方。淮南子墬形:“九州之外乃有八殥……西北方曰大夏。”

¹¹黄鹄:即鸿鹄,“黄”、“鸿”双声。洪兴祖考异:“‘黄’一作‘鸿’。”章句本即作“鸿”。 四句王逸注:“言黄鹄养其羽翼,一飞(章句本作“举”)则见山川之屈曲,再举则知天地之圜方。居身(章句本作“身居”)益高,所睹逾远也。以言贤者亦宜高望远虑,以知君之贤愚也。”可参。

¹²临:临视。 回飙:回旋而上之疾风。 乎:而。 尚羊:逍遥游荡。离骚作“相羊”,同。洪兴祖考异:“一云:‘托回风乎倘佯。’”

¹³少原之壄:壄即“野”。王逸注:“少原之壄,仙人所居。” 赤松、王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参远游“闻赤松之清尘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句注。

¹⁴二子:即赤松、王乔。 瑟:古弦乐器名。 均:今字作“韵”,音律。称:赞美。 商:古代五音之一,因商声高半音,故曰“清商”。

¹⁵淡然:恬淡自得貌。此用远游“淡无为而自得”之意。 吸众气:即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之意。

¹⁶念:思。

以上第一段。言己哀惜年老日衰,时不我待,故欲登天求仙,淡然自乐。但心系故乡,故又愿返回人间。

黄鹄后时而寄处兮,鸱枭群而制之¹。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²。夫黄鹄神龙犹如此兮,况贤者之逢乱世哉³!寿冉冉而日衰兮,固儃回而不息⁴。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⁵。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⁶。苦称量之不审兮,同权概而就衡⁷。或推迻而苟容兮,或直言之谔谔⁸。伤诚是之不察兮,并纫茅丝以为索⁹。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恶¹⁰。放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石¹¹。梅伯数谏而至醢兮,来革顺志而用国¹²。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¹³。比干忠谏而剖心兮,箕子被发而佯狂¹⁴。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¹⁵。非重躯以虑难兮,惜伤身之无功¹⁶。

¹后时:犹晚迟。 寄处:寄居下地。 鸱枭:即鸱鸮,猫头鹰,此喻恶人。 群而制之:群起而欺陵之。 二句言黄鹄如不及时高飞,势必为猫头鹰欺陵。

²裁:犹“制”,义同上。管子 形势:“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解曰:“蛟龙,水虫之神者也,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则神废。”此言“神龙失水而陆居”,义近。又贾生吊屈原赋末有“横江湖之鳣兮,固将制于蚁蝼”之句,亦与此义同。庄子 庚桑楚、战国策 齐策一亦有类似设喻,以言暗主不容忠贤之士,而为谗贼小人所害。

³乱世:指贤愚不分、忠佞不辨、政治混乱的局面。贾生治安策等对文帝时政治有尖锐批评,此当有所影射。

⁴冉冉:渐进貌。 儃回:徘徊。此处指岁月流逝,年复一年而不会停止。

⁵俗:世俗之人。 流从:当作“从流”,此用离骚“固时俗之从流”句意。众枉:许多邪曲之人。 矫直:把直的弄成曲的。此言邪曲者聚而成党,欲使直者变曲。

⁶偷合:苟且迎合。荀子 臣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苟进:以不正当手段求取重用。 二句言卑鄙小人迎奉君主,得其所欲;而忠贤之士不被君知,只得隐居深藏。

⁷称量:测定物的轻重、多少。 不审:不精确。 权:秤锤。 概:量粟麦时刮平斗斛的器具。 衡:平衡。 二句言苦于人们量度不精,混同权概轻重使其平衡。比喻国君不辨善恶贤愚。九章 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槩而相量。”为其所本。

⁸推迻:即推移,言随顺国君,委曲相从。洪兴祖考异:“‘迻’一作‘移’。”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王逸注:“随俗方圆。”苟容:苟且取悦于君。战国策 秦策三记应侯言吴起事楚悼王,“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可参。 谔谔:直言貌。史记 商君列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⁹诚是:即“诚实”。“是”即“寔”,亦即“实”。此指诚信忠直之人,即上言“直言”之士。 并纫:将两缕捻成一股。 索:粗绳。 茅、丝异类,此言并纫为索,喻指国君不辨苟合与忠直,混淆是非。

¹⁰方:时逢。 眩:惑乱不分。 “眩白黑”句:言不分白黑、美恶。

¹¹放:弃。 砾石:小石。

¹²梅伯:传说中殷纣王臣,因屡谏被杀,参天问“梅伯受醢”句注。 来革:殷纣王佞臣恶来,名革(参史记 殷本纪、说苑 杂言、汉书 东方朔传等),后被周武王所杀。 顺志:指顺从纣王之意。 用国:受国家重用。

¹³贼:谗害。

¹⁴比干:殷纣王诸父,因直谏而被剖心。参天问“比干何逆”、九章 涉江“比干菹醢”句注。 箕子:殷纣王诸父,谏而不听,乃披发佯狂为奴,为纣王所囚。参天问“箕子详狂”句注。

¹⁵“水背流”句:或当为“水背源而流竭”之误,今本“源”、“流”互倒,义有不通。王逸注:“言水横流,背其源泉则枯竭”,似所据之本正作“水背源而流竭”。且作“水背源”与下句“木去根”正对。

¹⁶重躯:珍爱自己的身躯。 虑难:担心遭逢祸难。

以上第二段。言己返回世间,所见仍为忠佞不分、贤者被害之乱世。

已矣哉¹!独不见夫鸾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²。循四极而回周兮,见盛德而后下³。彼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⁴。使麒麟可得羁而系兮,又何以异乎犬羊⁵?

¹已矣哉:叹息之词,犹“算了吧”。

²大皇之壄:洪兴祖考异:“‘大’一作‘太’。”大皇,指天。淮南子精神“登太皇,冯太一,玩天地于掌握之中”高诱注:“大皇,天也。”壄,即“野”,此指星宿所当之区域,故与“大皇”连文。

³循:巡行。 四极:四方极远之地,泛指四方。参离骚“览相观于四极兮”句注。回周:回旋、周流。盛德:指有大德的圣君明主。下:指鸾凤下集于地。

⁴神德:非凡的德行。二句又见史记、汉书贾谊本传的吊屈原赋,字稍异。

⁵麒麟:传说中的仁兽。 系:吊屈原赋:“使骐骥可得系羁兮,岂云异夫犬羊?”(用史记文),与此略同。

以上第三段。有似乱辞,为全篇之总结,仍立脚于高举远逝之后返回现实,哀伤贤者不遇。

招隐士

【解题】

本篇作者,王逸楚辞章句题为“淮南小山”。“小山”当指刘安宾客中的“小山之徒”(曾参加淮南子的撰写,参高诱淮南子叙),后人因习称“淮南小山”。

本篇旨在“招隐士”。朱熹朱文公文集招隐操序:“淮南小山作招隐,极道山中穷苦之状,以风切遁世之士。”此与王逸招屈之说不同,亦异于朱氏后来楚辞集注的说法,但与淮南王 刘安当时招致宾客、起用隐士的史实相符。王夫之楚辞通释亦云:“今按此篇,义尽于招隐,为淮南召致山谷潜伏之士。”因此昭明文选题此篇为刘安所作,不为无据。此亦或小山之徒代刘安立言,或小山之徒著其文,而刘安尸其名,犹淮南鸿烈之例。

从文辞观之,本篇叠用奇字,气象雄奥,风骨棱嶒;且音节浏漓,有奇崛之境。既绍屈、宋之余韵,又显汉赋铺彩摛文之特点,实乃创新光大之杰作。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¹。山气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²。猨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³。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⁴。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⁵。坱兮轧,山曲,心淹留兮恫慌忽⁶。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慄⁷。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骩⁸。青莎杂树兮草靃靡,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⁹。状皃崯崯兮峨峨,凄凄兮漇漇¹⁰。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¹¹。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¹²。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¹桂树:江南佳木(参说文 木部),色泽芳洁而冬夏常青。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本篇两言“攀援桂枝兮聊淹留”,即因其有佳姿美质,故能留人。 幽:隐僻处。 偃蹇:高耸貌。离骚言瑶台“偃蹇”,义同。 连蜷:屈曲貌。 缭:纠缠。

²:云气滃郁貌。 嵯峨:高峻貌。 溪谷:山溪涧谷。 崭岩:险峻貌。 曾波:即“增波”(洪兴祖考异:“‘曾’一作‘增’”),王逸注:“踊跃沣沛,流迅疾也。”上言溪谷峻陡,故水波踊跃。王注得之。

³猨狖:猿猴。 嗥:咆哮。 淹留:滞留。

⁴王孙:对隐士的尊称。史记 淮阴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集解引苏林曰:“如言公子也。”索隐引刘德曰:“秦末多失国,言王孙、公子,尊之也。”王夫之楚辞通释:“王孙,隐士也。秦 汉以上,士皆王侯之裔,故称王孙。”萋萋:草盛貌。

⁵不自聊:“聊”即“料”之同音借字,思量。“不自聊”谓无以自慰,故王逸云:“中心烦乱,常含忧也。” 蟪蛄:蟋蟀类昆虫,秋鸣。此承上文“岁暮”而言。 啾啾:蟪蛄鸣声。

⁶坱兮轧:即“坱轧”中加语气词。坱轧,山气弥漫貌。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录鸟赋有“大钧播物,坱轧无垠”之句(汉书 贾谊传作“坱圠”,同),集解引应劭曰:“其气坱轧,非有限齐也。”皆言大气弥漫貌。 曲:曲折貌。 恫:恐惧。章句、文选各本作“洞”,音同之借字。 慌忽:神志不清貌。

⁷罔兮沕:即“惘惚”,迷惘貌。 憭兮栗:即“憭栗”,淒凉貌。“栗”章句、文选各本作“慄”。九辩:“憭慄兮若在远行。” 穴:洞穴。 丛薄:草木丛生处。 人上慄:人登之而战慄。淮南子齐俗:“高山险阻,深林丛薄,虎豹之所乐也,人入之而畏;……深溪峭岸,峻木寻枝,猨狖之所乐也,人上之而慄。”其意境与造词,皆可与招隐士互证。

⁸嵚岑:高险貌。 碅磳:山石高危貌。 磈硊:山石高险貌,义与“碅磳”同。 碅磳磈硊:文选李善注本、六臣本作“碅磈磳硊”,以双声叠韵求之,皆误;唯五臣本与楚辞同,不误。 树轮相纠:轮,屈曲。单言“轮”,复言“轮囷”,如文选 吴都赋“轮囷虯蟠”李善注:“轮囷,谓屈曲貌。”此言树干屈曲,互相纠绕。 茷骩:枝叶繁盛盘纡貌。“骩”,章句、文选各本作“”,补注本作“骩”,皆误。案字本作“”。说文骨部:“,骨耑奊也。”指骨端圆转处,引伸为盘转貌。字音委,与上句“硊”字为韵,与“茷”结合为叠韵联绵词。

⁹青莎:青色莎草。草:草名,似莎而大。淮南子览冥、子虚赋等并“莎”、“”连用。 靃靡:草柔弱貌。 麏麚:皆鹿类。麏,獐(即麞);麚,牡鹿。 腾:奔跃。 倚:驻足。

¹⁰状皃:形貌。皃,“貌”之本字。 崯崯、峨峨:皆言鹿角高竦貌。 淒淒、漇漇:皆毛色濡润貌。

¹¹猕猴:又名沐猴(猕、沐一声之转)。 熊罴:熊与罴,皆猛兽。 慕类:羡慕同类,喜欢群聚。 悲:为追求同类而悲鸣。

¹²骇:惧。 亡:失。 曹:同类。

七谏

【解题】

七谏乃东方朔所作。东方朔,字曼倩,平原 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时为太中大夫,诙谐多智,汉书本传称为“滑稽之雄”。生平所作文辞,本传只及十二篇,并云“凡刘向所录朔书具是”,然其中无七谏,故此辞之作者颇引后人疑议。考文选 文赋李善注:“谢灵运山居赋曰:‘楚客放而防露作。’注曰:‘楚人放逐,东方朔感江潭而作七谏。’然灵运有七谏有防露之言,遂以七谏为防露也。”据此,是七谏篇名,古人有据其内容而改称防露者。七谏有云:“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故谢灵运即以防露名之。今谓七谏曾不止一次提到楚 卞和献玉遭刖事,如“悲楚人之和氏兮”一段、“和抱璞而泣血兮”一段。因此颇疑本传中所举十二篇中的责和氏璧一篇,或即七谏之别名。古人之书聚散无常,刘向所录未必得其全。如汉志载“枚皋赋百二十篇”,而本传云“凡可读者百二十篇,其尤嫚戏不可读者尚数十篇”。而东方朔之书,汉志杂家虽列二十篇,而诗赋略竟缺载;又汉书本传赞引诫子一诗,亦不为刘向所及。

七谏之义,王逸所谓“三谏不足而增为七”及“天子有争臣七人”等说,不为后人所取。李善、洪兴祖皆以为乃枚乘七发之类。然究其主旨、体制,皆不同。考七谏本诗,有初放等七章,与王褒、刘向诸人名九怀、九叹 无异,其言“谏”者,或乃第七为谬谏,即申诗人主文而谲谏,托诗以讽之义。

七谏之作,王逸以为“东方朔追悯屈原,故作此辞,以述其志,所以昭忠信、矫曲朝也”。从七谏首句以“平生于国兮”引起,则王说可信。但观其乱辞云“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则悼屈之中亦或寓自伤之意焉。

初 放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壄¹。言语讷兮,又无强辅²。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³。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⁴。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壄⁵。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⁶。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⁷。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⁸。尧 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⁹?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¹⁰。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坈¹¹。块兮鞠,当道宿¹²。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¹³。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¹⁴。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¹⁵。上葳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¹⁶。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¹⁷。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¹⁸。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¹⁹。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后已²⁰。

¹平:指屈原。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 国:都城。 壄:即“野”字。“原壄”即郊野。此谓屈原出生在都城,后因故迁居原野。惜诵:“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贱贫”,可证屈氏至屈原,家已式微。

²讷:说话迟钝艰难。当时史记尚未问世,东方朔此言,盖因误读怀沙“文质疏内”而来,故与史记“娴于辞令”之说不合。强辅:指强有力的政治支柱。

³浅智:知识浅薄。 褊:狭窄。“褊能”言其能力有限。此与史记所言平“博闻强识”亦不符,盖因误解宋玉九辩而来。九辩悯师中亦寓自伤之意,故又有“性愚陋以褊浅兮”之语,东方朔因以之描述屈原。

⁴数:多次。 便事:即“便宜事”,指适宜有利而应办之事,特指对国家有利之事。史记 鼂错传:“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门下:门庭之下,此代指亲近者。二句谓屈原屡次进宫,陈述有利国家之事,却遭君王亲近小人的怨恨。

⁵长利:指长治久安之道。⁶伏念:私下独自考虑。 思过:省察自己的过失。 无可改者:即怀沙所谓“前图未改”、思美人所谓“未改此度”。

⁷群众成朋:小人相与为群,结为朋党。上:指君王。 浸:浸淫,逐渐。 二句谓谗人结为朋党,君王渐受迷惑。意即惜诵所谓“惜壅君之不识”。

⁸巧佞:花言巧语的谄谀小人。 灭息:消除,此指疏远乃至放逐。

⁹“尧 舜”句:洪氏考异:“一无‘圣’字”,是。此盖涉沈江“尧 舜圣而慈仁”句误衍。 二句谓尧 舜已没,谁为忠直,无人辨识。

¹⁰崔巍:高峻貌。 汤汤:大水流淌貌。此四句为下句“与麋鹿同坈”渲染环境与气氛。

¹¹坈:“坑”之俗体,陷阱。王逸注:“与麋鹿同坑,鸟兽为伍,将坠陷坑穽,不复久也。”

¹²块:独处貌。 鞠:穷促之意。此谓块然独处不得伸其志。 当道宿:言处境艰苦,栖宿无地。

¹³斥逐:呵斥驱逐。 鸿鹄:天鹅,喻志向远大的贤能智士。 近习:亲近。 鸱枭:恶鸟,喻奸邪恶人。

¹⁴橘柚:美木,喻坚贞持节之士。参橘颂。 列树:成排种植。 苦桃:恶木,喻谗言构陷的小人。

¹⁵便娟:秀美轻盈,此以竹之修美喻人。

¹⁶葳:当作“葳蕤”,枝叶茂盛貌。 泠泠:清凉貌。

¹⁷竹柏之异心:竹心空,喻通达,柏心实,喻壅塞,故言“异心”。此承上文,以竹自喻,言君臣不合。

¹⁸及:赶上。 待:期望。参远游“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谓时运不遇,不得施展其志。

¹⁹悠悠:遥远无穷貌。诗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振理:救治,拯救。

²⁰寤:觉醒。

此章述屈原的身世遭遇,由于君王不察,小人当朝,贤者见弃,心生哀怨。

沉 江

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¹。尧 舜圣而慈仁兮,后世称而弗忘²。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³。晋献惑于姬兮,申生孝而被殃⁴。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⁵。纣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吕望⁶。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垄⁷。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⁸。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⁹。苦众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¹⁰。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¹¹。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¹²。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¹³。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¹⁴。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¹⁵。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¹⁶。众并谐以妒贤兮,孤圣特而易伤¹⁷。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岩穴处而隐藏。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¹⁸。世从俗而变化兮,随风靡而成行¹⁹。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²⁰。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²¹。废制度而不用兮,务行私而去公。终不变而死节兮,惜年齿之未央²²。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蒙²³。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²⁴。愿悉心之所闻兮,遭值君之不聪²⁵。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²⁶。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国家之久长²⁷。灭规榘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²⁸。离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于秋蓬²⁹。业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论乎祸凶³⁰?彼离畔而朋党兮,独行之士其何望³¹?日渐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变容³²。众轻积而折轴兮,原咎杂而累重³³。赴湘 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³⁴。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壅³⁵。

¹惟:思。 私微:指内心深处。

²称:称颂。

³齐桓:齐桓公,参离骚“齐桓闻以该辅”句注。 专任:即信赖。史记 齐太公世家: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重用易牙、开方、竖刀。三子专权,树党争立,宫廷大乱,故曰“失于专任”。 夷吾:管仲名。

⁴晋献:晋献公。参九章惜诵“晋 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谗而不好”句注。

⁵“偃王”二句:王逸注:“徐偃王修行仁义,诸侯朝之三十余国,而无武备。楚文王(即“荆文”)见诸侯朝徐者众,心中觉悟,恐为所并,因兴兵击之,而灭徐也。”然史记 秦本纪又谓周穆王时造父为御,长驱灭徐偃王。按穆王、造父之事,古多小说家言,秦本纪所言或此类,故下距楚文王年代相去甚远,前人已多疑之。至后汉书又合二说为一,益谬。又春秋经 昭公三十年“冬,十有二月,吴灭徐,徐子 章羽奔楚”,则亡徐者吴,又非楚。盖楚文王灭之,又复其国以为附庸,至是始灭于吴。传闻异辞不可详考。

⁶纣:参离骚“后辛之菹醢兮”句注。 乎:同“于”。 吕望:参离骚“吕望之鼓刀兮”句注。

⁷修:古多作“脩”,此或当为“循”之形近而误,遵循。此谓遵从往古之道以行恩。 封:培土为封。 比干:参天问“比干何逆,而抑沉之”句注。 丘垄:陵墓。此谓修建陵墓,表彰比干德行。

⁸贤俊:才能杰出者。 自附:自来依附。 浸淫:逐渐。 合同:志合道同。

⁹修理:美善而有条理。汉书 薛宣传谷永上疏:“崇教养善,威德并行,众职修理,奸轨绝息。”正与“明法令”相成。 兰芷:香草,喻贤能之士。

¹⁰予:我。 箕子:参天问“箕子佯狂”句注。

¹¹顾地:从离骚“忽临睨夫旧乡”、“蜷局顾而不行”二句化出。王逸注:“言己欲效箕子佯狂而去,不顾楚国之地,不贪忠直之名。” 怫:愤懑。 内伤:内心痛苦。

¹²鲍肆:出售鲍鱼的货摊。鲍鱼即盐渍鱼,其气腥臭,故喻恶秽之行。二句谓美德善行之人,遭佞臣小人之谗,并为其所诬。

¹³正臣:正直之臣。 端:正。端其操行,言修养善德,使品行端正。离谤:遭诽谤。 见攘:被排斥。

¹⁴更:变更。 伯夷:参橘颂“行比伯夷”句注。

¹⁵不容:不见容于世。 叔齐:伯夷弟,与伯夷德行相同,守其廉洁之行,不食周粟,终饿死于首阳。 逾:考异:“一作‘愈’”,是。久而愈明,谓年代愈久,其品德愈为人所知。

¹⁶商风:西风,秋风。商,五音之一,按五行说属金,属秋,亦属西,故称。肃:寒。淮南子本经“是故春肃秋荣,冬电夏霜,皆贼气之所生”许慎注:“肃,寒也。” 育:生。

¹⁷谐:同。 孤圣特:洪氏考异:一作“圣孤特”,是。与上句“众并谐”相对成文,言圣明者反孤立无援。

¹⁸隳:毁坏。 不卒:谓不得寿考而终。下句即证此意。 子胥:参九章涉江“伍子逢殃兮”句注。

¹⁹靡:披靡,倒伏。言若草之随风披靡。 成行:言其众多,而且动态一致。

²⁰信直:此指忠诚正直之士。 退:遭斥逐。 虚伪:指虚伪者。进:为君进用。 得当:犹言得其所,居显要之职。

²¹“追悔”二句:言退君子而用小人,则国将倾危,追悔莫及,那时忠臣尽力亦难有功。

²²死节:为坚持操守而死。 年齿未央:谓年岁尚少。

²³将:驾驶。 方舟:古两舟相并曰方舟,此泛指舟船。 下流:顺流而下。 冀幸:期望。 发蒙:开启蒙昧,此指君王觉悟,不为奸佞迷惑。

²⁴痛:痛心。 恨:遗憾。 申子:参悲回风“悲申徒之抗迹”句注。

²⁵悉心:尽心。此谓愿竭忠尽诚,以其所知所识尽心王事。 不聪:指君王壅蔽,不纳善言。

²⁶开寤:即觉悟。 道:引导,开导。洪氏考异:“一作‘导’”。 别:辨别。 横、纵:战国时六国联合抗秦之策称“纵”,秦远交近攻以破六国联合之策称“横”。此或指楚怀王绝齐和秦之事。

²⁷浮说:无根之言,虚言。

²⁸二句参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句注。

²⁹离:遭受。 秋蓬:秋天的蓬蒿,遇火即燃。此句比喻国家乱亡不可救治。

³⁰业:指国家的基业。孟子 梁惠王“君子创业垂统”注:“业,基业也。”二句谓国家基业已失,又何论个人吉凶。

³¹彼:指小人。 离畔:即背叛,此指叛国。 朋党:结为同党。 独行:志节高尚,不随流俗。

³²秋毫:秋天鸟兽更生之细毛,喻指极其细微的事物。 二句谓君王听信谗谀,渐染而不自知,初如秋毫之微,终于酿成大祸。

³³众轻折轴:轻微之物积多了,也会压断车轴。“原咎”句:原,当指屈原。原咎,屈原的过错。杂而累重,谓谗口众杂,积而弥重。此承前三句揭出屈原被谗遭祸之因,引起下文“怀沙自沉”。

³⁴流澌:参九歌 河伯“流澌纷纷兮将来下”句注。 复东:归入东海,永离楚国。以此暗指自沉而必“怀沙”,原因是不使其逐波而东。按此乃汉人对怀沙自沉的理解。实则悲回风云“浮江 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则屈子本人似未必有此意。

³⁵怀:怀藏。 砾:小石。 蔽壅:为谗人所蒙蔽。

此章陈述远贤近佞的得失,抒写了对屈原沉江而死,不忍见因君王壅蔽而使家国灭亡的痛惜之情。

怨 世

世沉淖而难论兮,俗岒峨而嵯¹。清泠泠而歼灭兮,溷湛湛而日多²。枭鸮既以成群兮,玄鹤弭翼而屏移³。蓬艾亲入御于床笫兮,马兰踸踔而日加⁴。弃捐药芷与杜衡兮,余奈世之不知芳何⁵?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芜秽而险戏⁶。高阳无故而委尘兮,唐 虞点灼而毁议⁷。谁使正其真是兮,虽有八师其不可为⁸。皇天保其高兮,后土持其久。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⁹。西施媞媞而不得见兮,嫫母勃屑而日侍¹⁰。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¹¹。处湣湣之浊世兮,今安所达乎吾志¹²。意有所载而远逝兮,固非众人之所识¹³。骥踌躇于弊兮,遇孙阳而得代¹⁴。吕望穷困而不聊生兮,遭周文而舒志。甯戚饭牛而商歌兮,桓公闻而弗置¹⁵。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过之以自侍¹⁶。吾独乖剌而无当兮,心悼怵而耄思¹⁷。思比干之恲恲兮,哀子胥之慎事¹⁸。悲楚人之和氏兮,献宝玉以为石¹⁹。遇厉 武之不察兮,羌两足以毕斮²⁰。小人之居势兮,视忠正之何若²¹?改前圣之法度兮,喜嗫嚅而妄作²²。亲谗谀而疏贤圣兮,讼谓闾娵为丑恶²³。愉近习而蔽远兮,孰知察其黑白²⁴。卒不得效其心容兮,安眇眇而无所归薄²⁵。专精爽以自明兮,晦冥冥而壅蔽²⁶。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轲而留滞²⁷。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²⁸。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²⁹。皇天既不纯命兮,余生终无所依³⁰。愿自沉于江流兮,绝横流而径逝³¹。宁为江海之泥涂兮,安能久见此浊世?

¹沉淖:即沉溺。此谓世道黑暗混乱。 岒峨:高下不平貌。嵯:参差不齐貌。

²清泠泠:喻指操守洁白。 歼灭:消灭。 溷湛湛:混浊,喻贪浊之人。

³枭鸮:猫头鹰,俗传枭生而食母,故喻贪残凶恶之辈。 玄鹤:纯黑色鹤,见山海经。此喻有德之士。 弭翼:收敛翅膀。 屏移:隐退。

⁴蓬艾:即蓬蒿,与下“马兰”同为恶草,喻佞谀邪伪之徒。 亲入御:洪氏考异“一无‘入’字”,是。亲御谓见用。 床笫:床,箦,竹编床藉。御用于床箦之间,言其亲也。 踸踔:跳跃而行,说文:“行无常貌。”此谓小人得志,踊跃欣喜。 日加:即与日俱增,谓其欣喜之至。

⁵药芷、杜衡:皆香草名,参离骚“杂杜衡与芳芷”句注。洪氏考异:“‘药’一作‘兰’”。 “余奈”句:言己对世之不识芳香无可奈何。

⁶周道:大道。 平易:平坦开阔。 芜秽:杂草丛生。 险戏:即“险巇”,倾危。此谓为何平坦的大道,竟变得如此芜秽危倾。后汉书 孝桓纪:“风俗凋薄,大路险巇。”正是此义。

⁷高阳:参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句注。 委尘:言被弃于尘土。唐、虞:即尧、舜。 点灼:点,污;灼,炙。喻遭受诬蔑之痕甚明。毁议:毁谤。此言圣人道德虽广,尚为人挑剔毁谤(如谓尧不慈、舜不孝之类)。

⁸正:犹证。 真是:真实。 八师:王逸注谓指禹、稷、卨(契)、皋陶、伯夷、倕、益和夔,尧、舜时的八个贤臣。 不可为:犹言“没有用”。

⁹服:被服。 逍遥:安闲自得貌。 玄英:王逸注:“纯黑也,以喻贪浊。”此与上句“清白”相对而言。

¹⁰西施:参九章 惜往日“虽有西施之美容兮”句注。 媞媞:美好貌。嫫母:参九章 惜往日“母姣而自好”句注。 勃屑:蹒跚而行貌。此以美女西施喻君子,丑女嫫母喻小人。

¹¹桂蠹:寄生于桂树的蛀虫。 淹留:留止。 蓼虫:寄生于蓼草的昆虫。 葵菜:即露葵,味甘美。此以桂蠹不知淹留喻食禄重臣不安于位,以蓼虫不知徙葵喻庸人安于现状无所追求。

¹²湣湣:昏暗貌。

¹³载:犹寄托。

¹⁴踌躇:徘徊不前貌。 弊:破车。洪氏考异“‘’一作‘轝’”,即今“舆”字,驾马之大车。 孙阳:即伯乐,古善相马者。 代:替换。此言良骥不当驾破车,因孙阳识其才而展其能。

¹⁵“吕望”四句:参离骚“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甯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句注。 舒志:展其大志。 弗置:不被弃置。

¹⁶路:路遇。 室女:处女。 方:正当。 桑:采桑。 过:路过。自侍:“侍”疑为“轼”之同音借字。轼指车前横木。古人乘车,凡遇可敬之人,必俯倚车轼,以示敬意。古籍中“轼”或作“式”,意同。此谓孔子见桑女之勤敏,故凭车轼以示敬。此与前二句所言周文识吕望、齐桓举甯戚略同。

¹⁷乖剌:违逆无合。 悼怵:悲伤。 耄思:思想耄乱。

¹⁸恲恲:忠直貌。 慎事:谨慎从事。

¹⁹和氏:即卞和。韩非子 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²⁰厉、武:即楚厉王、楚武王。史记 楚世家不见厉王,淮南子注无“厉王”,和氏所献分别为武、文和成三王。羌:犹“乃”,语助辞。 斮:指刖足。“毕斮”谓二足皆刖。

²¹居势:居于权势之位。

²²嗫嚅:低语谋私貌。

²³讼:欢哗争辩。 闾娵:传为梁王魏瞿之美女。参荀子 赋篇“闾娵子奢”注。

²⁴愉:乐。 近习:亲幸之人。 蔽远:隔离其远者。此谓君王近谗谀而远贤能。

²⁵卒:终。 效:奉献。 心容:指忠诚之心。 安:屈赋或作“焉”,语辞,犹“乃”。 眇眇:渺远。 归薄:即归附。

²⁶专:专一。 精爽:精明。此即所谓专心致志。 自明:自我表白。晦冥冥:昏暗不明貌。 壅蔽:指为小人蒙蔽。

²⁷埳轲:即“坎坷”,崎岖不平。 留滞:停止不前。

²⁸离罔:触入网罗。“罔”今作“网”。

²⁹冤抑:冤曲压抑。 无极:没有终止。 夭:短命而亡。

³⁰“皇天”句:参哀郢“皇天之不纯命兮”句注。洪兴祖考异:“一本无上四句。”或以为“夭”、“依”二字无韵,疑非本篇之文。

³¹绝:渡。 径逝:直往而无反顾。

此章抒写对世道沉浊的怨愤,揭露小人得势蔽贤、美丑颠倒、是非不辨的丑恶现实,并展示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怨 思

贤士穷而隐处兮,廉方正而不容¹。子胥谏而靡躯兮,比干忠而剖心²。子推自割而飤君兮,德日忘而怨深³。行明白而日黑兮,荆棘聚而成林⁴。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⁵。贤者蔽而不见兮,谗谀进而相朋。枭鸮并进而俱鸣兮,凤皇飞而高翔⁶。愿壹往而径逝兮,道壅绝而不通。

¹廉:廉洁之士,与上句“贤士”相对成文。 方正:正直而有气节。不容:不为世俗所容。

²靡躯:亡身。 靡,无,引申为亡。子胥、比干:事参九章涉江“伍子逢殃兮,比干葅醢”句注。

³飤:以食与人。子推事参九章 惜往日“介子忠而立枯兮”句注。

⁴荆棘:有刺的丛生灌木,此喻好进谗言的朋党。

⁵江离:参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句注。此喻贤能之士。 蒺藜:草名。多刺蔓生。蔓:蔓延滋长。 东厢:厢,正房两侧之屋。“东厢”即东侧之屋。此以蒺藜喻谗谀之辈,蔓乎东厢,谓其居君主左右。

⁶枭、鸮:皆鸟名,喻奸恶。据说文,枭为“不孝鸟”,鸮为“鸱鸮”,此谓“并进”、“俱鸣”,则汉人尚未混为一物。凤皇:喻贤能有德之士。

此章写贤士穷途隐处,而谗谀并进的哀怨。

自 悲

居愁懃其谁告兮,独永思而忧悲¹。内自省而不惭兮,操愈坚而不衰。隐三年而无决兮,岁忽忽其若颓²。怜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一见而复归³。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天命而委之咸池⁴。身被疾而不间兮,心沸热其若汤⁵。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长⁶。哀独苦死之无乐兮,惜予年之未央。悲不反余之所居兮,恨离予之故乡⁷。鸟兽惊而失群兮,犹高飞而哀鸣。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⁸?故人疏而日忘兮,新人近而俞好⁹。莫能行于杳冥兮,孰能施于无报¹⁰?苦众人之皆然兮,乘回风而远游¹¹。凌恒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¹²。悲虚言之无实兮,苦众口之铄金¹³。过故乡而一顾兮,泣歔欷而沾衿¹⁴。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¹⁵。邪气入而感内兮,施玉色而外淫¹⁶。何青云之流澜兮,微霜降之蒙蒙¹⁷?徐风至而徘徊兮,疾风过之汤汤¹⁸。闻南藩乐而欲往兮,至会稽而且止¹⁹。见韩众而宿之兮,问天道之所在²⁰?借浮云以送予兮,载雌霓而为旌。驾青龙以驰骛兮,班衍衍之冥冥²¹。忽容容其安之兮,超慌忽其焉如²²。苦众人之难信兮,愿离群而远举。登峦山而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²³。居不乐以时思兮,食草木之秋实。饮菌若之朝露兮,构桂木而为室²⁴。杂橘柚以为囿兮,列新夷与椒桢²⁵。鹍鹤孤而夜号兮,哀居者之诚贞²⁶。

¹懃:洪兴祖考异:“一作‘苦’。” 永思:长思。

²隐:隐居。“隐三年”谓古者人臣三谏不从,待放三年。 无决:无君命之前,不能决绝而去。“岁忽忽”句:又见悲回风,注可参。

³怜:惜。 卒意:尽意,达其志意。 复归:指回归朝廷。 二句承上“隐三年”,言己还有话没说完,望能返朝一见君王。

⁴属:归属。 委:付托。 咸池:王逸注:“天神也。”此谓自哀不能修人事以见爱于君,事属天命,只能委之神明而已。

⁵被疾:生病。 间:病已曰间。“不间”谓病不愈。

⁶冰炭句:喻贤能与奸佞势不两立。

⁷反:同“返”。

⁸“狐死”句:又见哀郢,注可参。 反:回复。 真情:本性。

⁹故人:旧故。 疏:疏远。 近:亲近。 俞:同“愈”。洪氏考异:“一作‘愈’。”

¹⁰杳冥:昏暗不明。“行于杳冥”谓行德于冥冥之中,不求人知。 报:报答。“施于无报”谓施德于人而不求回报。“莫能”、“孰能”,皆谓今无其人。

¹¹回风:见悲回风注。

¹²凌:越过。 恒山:北岳,主峰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 陋:小。

¹³铄金:参九章 惜诵“故众口其铄金兮”句注。

¹⁴衿:即襟,古指衣的交领,后指衣的前幅。“沾衿”谓泪湿衣衫。

¹⁵厌:同“靥”,本指颊辅上微涡,此作动词,言施着于脸颊。王逸注:“厌,著也。” 琬琰:玉名,参远游“怀琬琰之华英”句注。此以“白玉”、“琬琰”象征坚贞高洁的品德。

¹⁶淫:润泽。此言虽谗邪入而感内,己仍玉色润泽,坚贞其行。

¹⁷流澜:散布貌。 蒙蒙:盛貌。此喻谗佞兴盛,四散分布。

¹⁸汤汤:洪氏考异:“‘汤’一作‘荡’。”尚书 尧典:“荡荡怀山襄陵。”荡荡,奔突涤除。此谓疾风过而万物被摧。

¹⁹南藩:南方屏藩,指诸侯之国。 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²⁰韩众:参远游“羡韩众之一得”句注。 宿:留止。 天道:此指仙家长生之道。

²¹驰骛:急速奔驰。 班衍衍:犹“斑漫衍”,参远游“斑漫衍而方行”句注。 之:同“而”。 冥冥:隐约不明。

²²忽容容:迷离不清貌。 安之:何去。 “超慌忽”句:参哀郢“荒忽其焉极”句注。洪兴祖考异:“一本‘荒’上有‘怊’字。”超慌忽,即怊荒忽。如,往。此谓迷离恍惚,不知所往。

²³引:导引。 八维:古人持盖天说,认为天圆如伞盖,四方八面有绳维系。 自道:洪兴祖考异:“‘道’一作‘导’。”此即仙家导引之术,言以身体配合四方八面之气,呼吸吐纳,炼养长生。沆瀣:参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句注。

²⁴菌若:菌,紫芝。若,杜若。 构:架。

²⁵新夷:即辛夷。 椒桢:椒,芳椒。桢,女贞。

²⁶鹍:鹍鸡。 鹤:鸧鹤。 二句言贤者虽忠贞,却独居不遇。

此章述贤士既不见用,又流离而不得归,故思远游、寻天道,以排解苦闷。

哀 命

哀时命之不合兮,伤楚国之多忧。内怀情之洁白兮,遭乱世而离尤¹。恶耿介之直行兮,世溷浊而不知²。何君臣之相失兮,上沅 湘而分离³。测汨罗之湘水兮,知时固而不反⁴。伤离散之交乱兮,遂侧身而既远⁵。处玄舍之幽门兮,穴岩石而窟伏⁶。从水蛟而为徒兮,与神龙乎休息⁷。何山石之崭岩兮,灵魂屈而偃蹇⁸?含素水而蒙深兮,日眇眇而既远⁹。哀形体之离解兮,神两而无舍¹⁰。惟椒 兰之不反兮,魂迷惑而不知路¹¹。愿无过之设行兮,虽灭没之自乐¹²。痛楚国之流亡兮,哀灵修之过到¹³。固时俗之溷浊兮,志瞀迷而不知路¹⁴。念私门之正匠兮,遥涉江而远去¹⁵。念女媭之婵媛兮,涕泣流乎於悒¹⁶。我决死而不生兮,虽重追吾何及?戏疾濑之素水兮,望高山之蹇产¹⁷。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¹⁸。

¹离尤:陷于罪过。

²恶:憎恶。 耿介:指光明正直之士。

³相失:失于相知,故不合。 上沅湘:放逐于沅湘。泝流而行曰“上”。

⁴汨罗:水名。因汨水流经古罗城,故称。水经注湘水曰“汨罗渊”,乃屈原自沉处。汨罗下注湘水,故云“测汨罗之湘水”。在今湖南湘阴北。 “知时固”句:“固”或“故”之同音借字。此谓知时不可为,故一去不返。

⁵交乱:交相混乱,言离散叠至。 侧身:言戒慎恐惧。无以安身。

⁶玄舍、幽门:指隐者所居。玄、幽,皆深邃之意。 穴:穴居。王逸注:“言己修德不用,欲伏岩穴之中,以自隐藏也。”

⁷徒:同“类”。 休息:此谓与神龙同潜,示不得志。

⁸崭岩:即“巉岩”,险峻貌。崭,“巉”之借字。 偃蹇:屈曲貌。

⁹素水:王逸注:“白波扬起之水也。”按下文云“戏疾濑之素水”,盖水流疾则白波起,故曰。“含素水”指守清白之节,离溷浊之世。 蒙深:洪氏考异:“一作‘濛濛’。”形容白波扬起之状。 日:日复一日。言其与君日远。

¹⁰离解:指精神与肉体分离。两:恍惚无据貌。,同“罔”。 无舍:无所归宿。

¹¹椒 兰:楚国大夫子椒和令尹子兰。参离骚“余以兰为可恃兮”、“椒专佞以慢慆兮”句注。 不反:不许归还。

¹²设行:即施行。 灭没:死亡。 二句言愿己无罪而理想实施,则虽死犹乐。

¹³灵修:参离骚“夫唯灵修之故也”句注。 过到:“到”即“倒”,二字古多通用。“过到”谓怀王有过不改。管子 君臣:“君有过而不改谓之倒。”此即用其意。

¹⁴瞀迷:昏乱迷惑。

¹⁵私门:家臣之门。左传 昭公三年叔向曰“政在家门”注:“大夫专政。”正匠:正,政也;匠,王逸注“教也”。政教出于权臣之门,此指上官、靳尚之流。

¹⁶“女媭”句:参离骚“女媭之婵媛兮”句注。 於悒:悲哀气塞貌。

¹⁷重追:重新追还。 戏:乐。 疾濑:湍流。 望:仰望。 蹇产:山高貌。王逸注:“言己履清白,其志如水,虽遇弃放,犹志仰高远而不懈也。”

¹⁸赤岸:红色险峻的岩岸。犹“素水”之类。

此章哀叹时命不遇,楚国多忧,以及决心没身自沉的绝望心情。

谬 谏

怨灵修之浩荡兮,夫何执操之不固¹?悲太山之为隍兮,孰江 河之可涸²?愿承间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讳³。卒抚情以寂寞兮,然怊怅而自悲⁴。玉与石其同匮兮,贯鱼眼与珠玑⁵。驽骏杂而不分兮,服罢牛而骖骥⁶。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⁷。心悇憛而烦冤兮,蹇超摇而无冀⁸。固时俗之工巧兮,灭规榘而改错⁹。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¹⁰。当世岂无骐骥兮,诚无王良之善驭¹¹。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¹²。不量凿而正枘兮,恐榘矱之不同¹³。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¹⁴。弧弓弛而不张兮,孰云知其所至¹⁵?无倾危之患难兮,焉知贤士之所死?俗推佞而进富兮,节行张而不著¹⁶。贤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党誉¹⁷。邪说饰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¹⁸。直士隐而避匿兮,谗谀登乎明堂¹⁹。弃彭咸之娱乐兮,灭巧倕之绳墨²⁰。菎蕗杂于黀蒸兮,机蓬矢以射革²¹。驾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²²?以直针而为钓兮,又何鱼之能得?伯牙之绝弦兮,无钟子期而听之²³。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²⁴?同音者相和兮,同类者相似。飞鸟号其群兮,鹿鸣求其友。故叩宫而宫应兮,弹角而角动²⁵。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²⁶。音声之相和兮,言物类之相感也。夫方圜之异形兮,势不可以相错²⁷。列子隐身而穷处兮,世莫可以寄托²⁸。众鸟皆有行列兮,凤独翔翔而无所薄²⁹。经浊世而不得志兮,愿侧身岩穴而自托。欲阖口而无言兮,尝被君之厚德³⁰。独便悁而怀毒兮,愁郁郁之焉极³¹。念三年之积思兮,愿壹见而陈词。不及君而骋说兮,世孰可为明之?身寝疾而日愁兮,情沉抑而不扬³²。众人莫可与论道兮,悲精神之不通³³。

¹“灵修”句:参离骚“怨灵修之浩荡兮”句注。 执操:犹言守志。固:坚定不动摇。

²太山:大山。 隍:城下池。王逸注:“言大山将颓为池,以喻君且失其位。” 孰:何。 涸:水竭。 此以江 河水竭喻国祚将尽。

³承间:参抽思“愿承间而自察兮”句注。 效志:参怀沙“抚情效志兮”句注。犯:冒犯。干:抵触。忌、讳:王逸注:“所畏为忌,所隐为讳。”

⁴卒:终。 抚情:参怀沙“抚情效志兮”句注。 寂寞:此谓默默无声。 怊怅:惆怅。

⁵匮:即柜椟。 贯:串连。 此以玉石不分、鱼目混珠喻不辨贤愚。

⁶驽:劣马。 骏:良马。 服、骖:车前驾辕为服,服之两旁为骖。罢牛:即疲牛。以罢牛与骐骥并为骖服,喻良莠不分。

⁷滔滔:流逝貌。 自远:言光阴一去不返。

⁸悇憛:忧愁貌。 蹇:语辞。 超摇:不安。 无冀:无所期望。

⁹“固时俗”二句:又见离骚,注可参。

¹⁰却:退。 策:扬鞭击马。 骀:劣马。

¹¹王良:相传春秋 晋国之善驭者。孟子 滕文公下:“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左传 哀公二年“邮无恤御简子”杜注:“邮无恤,王良也。”

¹²驹跳:即跳,参九辩“故跳而远去”句注。

¹³“不量凿”句:又见离骚,注可参。同:当从洪氏考异作“周”,与下句“调”字叶韵。

¹⁴论世:分辨世之治乱。

¹⁵弛、张:开弓为张,解弓为弛。 至:此指矢之所至。 二句言贤士不得用世,孰能知其忠贞。

¹⁶推佞:推举巧言之人。 进富:进用多财之人。 张而不著:言虽得用世而功德不著。

¹⁷不群:孤立无援。 朋曹:结党营私之辈。 比:勾结。 党誉:相互应和,彼此吹捧。

¹⁸弧:曲戾。 二句言邪说巧饰多曲,反以正法为曲戾不公。

¹⁹明堂:古时天子宣明政教处。其制可参阮元明堂论、王国维明堂寝庙通考。此指朝廷。

²⁰彭咸:参离骚“愿依彭咸之遗则”句注。 巧倕:参怀沙“巧倕不斫兮”句注。此言彭咸所乐为清廉正直,却被时人弃之;巧倕以绳墨为法则,但时人灭而不守。

²¹菎蕗:即箟簬,竹名。洪兴祖云:“箟与箘同,箘簬也。”以其坚劲而为造箭之美材。战国策 赵策一:“其坚则箘簬之劲不能过。”此喻忠直之士。 黀蒸:麻杆。说文 麻部:“黀,麻也。”此喻平庸之辈。 机:说文 木部:“主发谓之机。”此作动词,犹发射。 蓬矢:以蓬蒿作箭。王逸注:“以蓬蒿之箭,以射犀革之盾,必摧折而无所能入也。言使愚巧任政,必致荒乱,无所能成也。”

²²蹇驴:跛足驴。 极:终极之地。此谓达到目的地。

²³伯牙:楚之善鼓琴者,与钟子期为知音。吕氏春秋 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闲,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高诱注:“伯姓牙名,或作雅。钟氏期名,子皆通称,悉楚人也。”

²⁴和:卞和,事参怨世“悲楚人之和氏”句注。

²⁵叩:敲击。弹:弹拨。宫、角:五音中的二音。 二句谓同声相应。

²⁶谷风:东风。 景云:大云而有光者。 二句谓物类相感。

²⁷错:“措”之借字,处置。 二句言方圆异形,势不可同处。

²⁸列子:即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庄子 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成玄英疏:“列御寇,郑人,与郑公同时。”穷处:处于穷困之中。 寄托:指安身之地。

²⁹“众鸟”二句:参九辩“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句注。

³⁰阖口:闭口。

³¹便悁:忧忿。 怀毒:心存烦怨。庄忌哀时命作“独便悁而烦毒兮”。

³²寝疾:卧病。 沉抑:沉郁抑闷。

³³通:疏畅。

谬谏,即谲谏。说文 言部:“谲,权诈也,梁、益曰谬。”方言卷九:“胶、谲,诈也。凉州西南曰胶;自关而东西,或曰谲,或曰胶。”则“胶”亦“谬”之借字。取其委婉陈辞、托诗以讽之意。毛诗序郑笺:“谲谏,咏歌依违不直谏。”本意言己处浊世不得志,“直士隐而避匿”,“谗谀登乎明堂”,但君德难忘,故委婉劝谏君王善察贤愚,选贤用能,并借以抒其沉抑难通的情怀。

乱曰:鸾皇孔凤日以远兮,畜凫鹅¹。鸡鹜满堂坛兮,鼃黾游乎华池²。要袅奔亡兮,腾驾橐驼³。铅刀进御兮,遥弃太阿⁴。拔搴玄芝兮,列树芋荷⁵。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⁶。甂瓯登于明堂兮,周鼎潜乎深渊⁷。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¹孔凤:孔雀与凤皇。 畜:驯养。鹅:即说文 鸟部“”字,汉人多作“”。

²鸡鹜:参怀沙“鸡鹜翔舞”句注。 鼃黾:蛙。两者皆喻目光短浅的佞谀之人。

³要袅:古之骏马,吕氏春秋 离俗览:“飞兔、要袅,古之骏马也。”洪兴祖引应劭作“腰袅”,曰:“古之骏马,赤喙玄身,日行五千里。”橐驼:骆驼。此以要袅喻贤,橐驼比愚。

⁴铅刀:铅制之刀,言其钝。 太阿:利剑。战国策 韩策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曰:“……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

⁵玄芝:黑灵芝,如菌而大。本草云芝“有青、赤、黄、白、黑、紫六色”。 芋荷:芋头。说文 艸部:“芋,大叶实根。”按芋头叶似荷,故曰芋荷。

⁶苦李:李之一种,味苦涩。世说新语 雅量王戎云:“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此喻才拙之人。旖旎:盛貌。

⁷甂瓯:瓦器。甂为阔口食盆。瓯,说文 瓦部:“小盆也。”喻浅陋之人,孔子家语致思:“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周鼎:相传夏禹所铸之鼎,后迁于周。左传 宣公三年王孙满曰:“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 纣暴虐,鼎迁于周”。后世鼎没于泗水。

乱辞综理全篇,揭示自古及今多为小人得志、贤士退隐之旨。

哀时命

【解题】

本篇作者,据王逸楚辞章句 哀时命叙称,乃西汉 文、景时的庄忌,时人又尊称为“庄夫子”。因避汉明帝讳,故或称严忌、严夫子。据史记 邹阳列传、司马相如列传,汉书 地理志等,庄忌始与邹阳、枚乘等游于吴王刘濞,后游于梁孝王刘武,以辞赋显名。汉书 艺文志著录其赋二十四篇,今仅存本篇。

本篇主旨,在于抒发贤者不遇于时的感伤愤懑之情。汉人认为是伤悼屈原之作,故编入楚辞专书之中。然与七谏等篇相较,悼屈之迹并不显著。如“子胥死而成义兮,屈原沉于汨罗”乃列举古贤,似非专吊屈原。

本篇颇为后人见重,不视为“无病呻吟”之作。其体制上承屈赋,古朴雅正;但多袭屈、宋赋成句辞藻,实蹈汉世拟作因袭之风。

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时¹?往者不可扳援兮,俫者不可与期²。志憾恨而不逞兮,杼中情而属诗³。夜炯炯而不寐兮,怀隐忧而历兹⁴。心郁郁而无告兮,众孰可与深谋⁵?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⁶。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沉抑而不扬⁷。道壅塞而不通兮,江 河广而无梁⁸。愿至昆仑之悬圃兮,采钟山之玉英⁹。擥瑶木之橝枝兮,望阆风之板桐¹⁰。弱水汩其为难兮,路中断而不通¹¹。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¹²。然隐悯而不达兮,独徙倚而彷徉¹³。怅惝罔以永思兮,心纡而增伤¹⁴。倚踌躇以淹留兮,日饥馑而绝粮¹⁵。廓抱景而独倚兮,超永思乎故乡¹⁶。廓落寂而无友兮,谁可与玩此遗芳¹⁷?白日晼晚其将入兮,哀余寿之弗将¹⁸。车既弊而马罢兮,蹇邅徊而不能行¹⁹。身既不容于浊世兮,不知进退之宜当²⁰。

¹时命:生时命运。 遘时:逢时。

²扳援:即“攀援”,洪兴祖考异:“‘扳’一作‘攀’。”(二字通用,如庄子 马蹄“可攀援而窥”,释文云:“攀,本又作‘扳’。”)“不可扳援”犹言不可及。俫:同“来”,洪兴祖考异:“一作‘来’。”期:期待。二句仿远游“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³憾恨:不满、怨恨。 逞:通,达到目的。大招“逞志究欲”、本篇后“身至死而不得逞”,“逞”皆同义。杼:即“抒”之同音借字,抒发(洪兴祖考异:“杼,一作‘抒’。”) 属诗:作诗。

⁴炯炯:即“耿耿”,烦忧不寐貌。诗 邶风 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远游:“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隐忧:诗 邶风 柏舟“如有隐忧”,韩诗作“殷忧”。殷,大也。王逸注“如遭大忧,常怀戚戚”,是王逸本或原作“殷忧”,从三家诗。洪兴祖考异“‘隐’一作‘殷’”,是宋时犹传作“殷忧”之旧本。 历兹:直到现在。离骚云“喟凭心而历兹”、“委厥美而历兹”,皆其例。

⁵郁郁:忧思貌。

⁶欿:不满足。 愁悴:忧愁憔悴。 委惰:懈倦。 逮:及、至。离骚“老冉冉其将至”,九歌 大司命“老冉冉兮既极”(极亦至也),盖其所仿。

⁷隐约:隐居,穷困。论语 里仁:“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此句即从“处约”展延引申而来。 沉抑:压抑。 扬:伸展。“志沉抑”句袭用九章 惜诵“情沉抑而不达”;后东方朔七谏 谬谏“情沉抑而不扬”、刘向九叹 怨思“思沉抑而不扬”,则又袭用庄忌。

⁸梁:桥梁。 二句设喻以“言己欲竭忠谋,谗邪壅塞而不得达,若临江 河无桥梁以济也”(王逸注)。

⁹昆仑、悬圃:昆仑,古传说中西方神山,其上有悬圃,参离骚“夕余至乎县圃”、天问“昆仑 县圃”句注。 “悬”、“县”同。 钟山:古神山名。山海经 西山经:“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 玉英:玉色英华,故曰玉英,亦即西山经所言之“玉荣”。

¹⁰擥:同“”,揽取。 瑶木:玉树。淮南子墬形:“掘昆仑墟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碧瑶树在其北。”即此“瑶木”。 橝枝:长枝。橝或作“撢”(洪兴祖考异)。橝(撢)之训长,犹“覃”之训长(说文谓“长味”)。以音读之,则同“桪”,高大之树(山海经 海外北经有“寻木”)。 阆风:山名,在昆仑山上,参离骚“登阆风而緤马”句注。 板桐:山名,在昆仑之上,王逸注谓“在阆风之上”。淮南子墬形:“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板”、“樊”同读唇音,故水经注 河水引昆仑说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 阆风之板桐:犹言“阆风与板桐”(“之”之用作并列连词,古籍多有其例)。

¹¹弱水:古西方水名,流经昆仑山下。山海经 大荒西经云: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 汩:水急流貌。弱水难渡,古来有其说。如郭璞山海经 图赞:“弱出昆山,鸿毛是沉。”(艺文类聚卷八引)史记 大宛列传索隐引舆地图:“昆仑 弱水,非乘龙不至。”二句即用其意。

¹²凌波:凌驾波浪,指涉水而渡。 径度:直接渡过。“度”一作“渡”(洪兴祖考异)。

¹³然:这样、因此。此承前而言。 隐悯:隐痛、悯伤。 徙倚、彷徉:犹徘徊。参远游“步徙倚而遥思”、“聊仿佯而逍遥”句注。

¹⁴怅:失意。 惝罔:同“惝怳”,失意貌。参远游“怊惝怳而乖怀”句注。纡:委曲隐忧。“”乃“轸”之俗体,章句本正作“轸”。参九章惜诵“心郁结而纡轸”、怀沙“郁结纡轸”句注。

¹⁵倚:王逸注:“言己欲踌躇久留……”疑即释“倚踌躇”句,故“倚”字本作“欲”,此因涉下句“独倚”而误。 踌躇:犹豫徘徊。 淹留:滞留不前。“倚踌躇”句:袭用九辩“蹇淹留而踌躇”,参前注。 饥馑:饥饿。

¹⁶廓:空。 抱景:守其形影。“景”乃“影”之本字。 独倚:独立。 超:通“怊”,怅然失意。庄子 天地:“怊乎若婴儿之失其母”,释文:“怊音超。字林:怅也。”九章 悲回风“超惘惘而遂行”、七谏 自谏“超慌忽其焉如”,“超”义同。 永思:长思。

¹⁷廓落:空寂孤独。廓落寂而无友,袭九辩“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 遗芳:喻前贤留下的忠信之言。远游“谁可与玩斯遗芳兮”王逸注:“世莫足与议忠贞也。”可参。

¹⁸晼晚:日将暮貌。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 弗将:不长久。诗 商颂 烈祖:“我受命溥将”,“将”亦长久之意。本句王逸注:“将,犹长也。”九辩:“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王逸注下句云:“惧我性命之不长也。”

¹⁹弊:破烂。 罢:通“疲”。九章 思美人:“车既覆而马颠兮”,为此所仿。蹇:难行。邅徊:徘徊不进。

²⁰宜当:恰当。“不知”句谓在进退之间,不知以何者为宜。

以上第一段。言己哀生不逢时,孤寂无友,壮志难酬,立身立命,倍感艰难。

冠崔嵬而切云兮,剑淋离而从横¹。衣摄叶以储与兮,左袪挂于榑桑²。右衽拂于不周兮,六合不足以肆行³。上同凿枘于伏戏兮,下合矩矱于虞 唐⁴。愿尊节而式高兮,志犹卑夫禹汤⁵。虽知困其不改操兮,终不以邪枉害方⁶。世并举而好朋兮,壹斗斛而相量⁷。众比周以肩迫兮,贤者远而隐藏⁸。为凤皇作鹑笼兮,虽翕翅其不容⁹。灵皇其不寤知兮,焉陈词而效忠¹⁰?俗嫉妒而蔽贤兮,孰知余之从容¹¹?愿舒志而抽冯兮,庸讵知其吉凶¹²?璋珪杂于甑窐兮,陇廉与孟娵同宫¹³。举世以为恒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¹⁴。幽独转而不寐兮,惟烦懑而盈匈¹⁵。魂眇眇而驰骋兮,心烦冤之¹⁶。志欿憾而不憺兮,路幽昧而甚难¹⁷。块独守此曲隅兮,然欿切而永叹¹⁸。

¹冠:帽子。 崔嵬:高耸貌。 切云:刻有云形的花纹。参九章 涉江“冠切云之崔嵬”句注。 淋离:即“陆离”,装饰华美貌。离骚“长余佩之陆离”、九章 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可参。从横:剑佩摆动状。

²摄叶:衣宽博貌。储与:衣长大貌。 二词与上两句言冠之崔嵬、剑之淋离相承为义,且参下句与“右衽”二句可知其义。 左袪:左袖。 榑桑:即“扶桑”,神话中东方神树,日出其下,参离骚“总余辔乎扶桑”句注。

³右衽:右袖。 不周:不周山,神话中山名,在昆仑北,参离骚“路不周以左转”句注。 六合:天地四方。 肆行:随意行走。 以上四句极言己道德盛大,而不得伸展,如衣袖挂于扶桑,拂于不周,天地虽大,不足以肆意行走。

⁴凿枘:凿,榫卯;枘,榫头。同凿枘,喻契合。离骚有“量凿正枘”之语,淮南子俶真有万民“求凿枘于世”之说,并可参。伏戏:即“伏羲”(洪兴祖考异:“‘戏’一作‘羲’。”),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参大招“伏戏驾辩”句注。 矩矱:规矩、法度。离骚:“求榘矱之所同(案“同”本当作“周”,参前该句注)”,洪兴祖考异:“‘榘’一作‘矩’。”(文选即作“矩”) 虞 唐:虞舜、唐尧。

⁵尊节:尊重节操。 式高:取法高贤。 卑:低下。

⁶困:困厄、不得志。 邪枉:邪恶。 方:公正、正直。

⁷并举:即“并与”,犹互相勾结。屈赋“与”、“举”多互借,如九章 涉江“与前世而皆然”,即“举前世而皆然”。 好朋:喜结朋党。离骚有此句,为其袭用。 壹:使相同。 斗、斛:皆量器。古代十斗为一斛。斗、斛大小不同,今则等同之,喻贤不肖不分。九章 怀沙“一概而相量”,即其所仿。

⁸比周:合同。管子 立政:“群徒比周之说胜,则贤不肖不分。” 肩迫:迫,比近。“肩迫”犹言并肩,指群小勾结紧密。

⁹鹑笼:驯养鹌鹑之笼。 翕翅:收敛羽翼。 二句言群小制服贤者,犹为凤皇作鹌鹑之笼;凤皇即使收敛其翅,仍不能容身其中。

¹⁰灵皇:指君王。语从离骚“灵修”、“哲王又不寤”化来。 寤知:觉悟。

¹¹俗:世俗之人。 从容:举动、行为。离骚:“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九章 怀沙:“重华不可兮,孰知余之从容?”皆为其所仿。

¹²舒志:舒泄志意。 抽冯:排遣愤懑。冯,愤懑。洪兴祖考异:“一作‘凭’,一作‘懑’,一作‘愁’。”按作“凭”、“懑”,得其义;作“愁”乃字误。九章抽思有“抽思”、“抽怨”之词,义近。 庸讵:何以、何故。

¹³璋、珪:皆古代极贵重之玉制礼器。此喻美德。 甑、窐:皆瓦器。 陇廉:古丑妇名。 孟娵:古美女名。 二句喻君暗惑,不别贤愚。

¹⁴恒俗:常俗。 终穷:始终穷困不达。九章 涉江有“固将愁苦而终穷”句,为其袭用。

¹⁵独转:独自展转。幽独转:九章 涉江有“幽独处”用法。 惟:思绪。 烦懑:烦闷愤懑。 匈:即“胸”。

¹⁶眇眇:高远貌。 烦冤:烦闷冤屈。:忧心貌。

¹⁷欿憾:不得满足。 憺:安。“路幽昧”句:从离骚“路幽昧以险隘”句化出。

¹⁸块:孤独貌。 欿切:悲痛。二句仿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句意。

以上第二段。言己志向高洁,守节不变,然为朋党群小所不容;君又不别贤愚,故欿憾悲痛,为之永叹。

愁修夜而宛转兮,气涫其若波¹。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榘而无所施²。骋骐骥于中庭兮,焉能极夫远道³?置猨狖于櫺槛兮,夫何以责其捷巧⁴?驷跛鳖而上山兮,吾固知其不能升⁵。释管晏而任臧获兮,何权衡之能称⁶?箟簬杂于黀蒸兮,机蓬矢以革⁷。负檐荷以丈尺兮,欲伸要而不可得⁸。外迫胁于机臂兮,上牵联于矰隿⁹。肩倾侧而不容兮,固陿腹而不得息¹⁰。务光自投于深渊兮,不获世之尘垢¹¹。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¹²。凿山楹而为室兮,下被衣于水渚¹³。雾露濛濛其晨降兮,云依斐而承宇¹⁴。虹霓纷其朝霞兮,夕淫淫而淋雨¹⁵。怊茫茫而无归兮,怅远望此旷野¹⁶。下垂钓于溪谷兮,上要求于仙者¹⁷。与赤松而结友兮,比王侨而为耦¹⁸。使枭杨先导兮,白虎为之前后¹⁹。浮云雾而入冥兮,骑白鹿而容与²⁰。

¹修夜:长夜。 宛转:展转。 涫:沸腾。,同“沸”。

²剞劂:雕刻用的曲刀。劂亦作“”,参说文 刀部。 规榘:规矩法度。施:用。

³骐骥:良马。庄子 秋水言其一日而驰千里。 中庭:庭院之中。 极:至。 二句喻贤者不得展其志。

⁴櫺槛:笼栏。 捷巧:敏捷灵巧。

⁵驷:古者一车驾四马。此用作动词,犹驾驭。 跛鳖:瘸腿之鳖。 升:登。 二句喻愚者不才,不能为君立功。

⁶释:舍弃不用。 管、晏:管仲、晏婴。管仲相齐桓公,晏婴相齐景公,二人善治国,名显诸侯,事参史记 管晏列传。 臧获:奴婢(参方言三)。 称:测定轻重。此喻治国。

⁷箟簬:竹名,质美。 黀蒸:去皮的麻杆。七谏 谬谏亦有此句,参前注。机:弩机,弓上发箭的装置。此用作动词,犹言发射。 蓬矢:以蓬蒿所作之箭。:即“射”。(洪兴祖考异:“一作‘射’。”) 革:此指革制甲胄。 二句喻国君不辩贤愚,以庸才治国,无所作为。

⁸负檐荷:即负、担、荷三动词连用(洪兴祖考异:“‘檐’一作‘担’。”)。背曰负,肩挑曰担,肩扛曰荷。国语 齐语有“负任担荷”语。 丈尺:用作动词,犹言丈量。 要:同“腰”。二句言肩负重担以丈量土地,其困难可知,故欲伸腰而不得,喻贤者处世艰难。

⁹迫胁:威迫。荀子 臣道:“迫胁于乱世,穷居于暴国。” 机臂:弩身。“臂”亦作“辟”(洪兴祖考异)。 牵联:联系,此指将被矰隿射中。 矰隿:系有生丝的射鸟短矢。“隿”一作“弋”(洪兴祖考异)。九章 惜诵“矰弋机而在上”,淮南子俶真袭其文,本句即用其意。

¹⁰倾侧:偏侧,此言不敢正身而立。 陿:通“狭”,狭窄。“陿腹”谓缩小其腹。 息:呼吸。 二句言己欲侧身而立,但仍不见容;缩小胸腹,而不得尽心呼吸。喻己即使小心行事,仍不见纳于君。

¹¹务光:殷时隐士。汤欲将天下让给卞随、务光,二人不受。务光自投水而死。事参战国策 秦策五、庄子 让王、史记 伯夷列传等。 获:蒙受。 尘垢:尘土、污垢。此指尘世间卑污之事。刘安离骚传论屈原“不获世之滋垢”,语义同,盖汉世之通语。

¹²魁摧:即“虺”(见诗 周南 卷耳),疲病。

¹³山楹:山石之柱。 渚:水涯。

¹⁴濛濛:雾露迷濛貌。 依斐:云层浓密貌。 承宇:谓山高云低,云在屋宇之下。句仿九章 涉江“云霏霏而承宇”。

¹⁵淫淫:雨湿貌。大招:“雾雨淫淫。”“虹霓”句:即诗 鄘风 蝃所谓“朝于西,崇朝其雨”之义,言虹霓朝升于西,与东方朝霞相映,乃雨兆,故又谓“夕淫淫而淋雨”。

¹⁶怊:失意。

¹⁷要求:洪兴祖考异:“‘求’一作‘结’。”王逸注:“上则要结仙人,从之受道也。”作“结”是。要结:邀约、结交。

¹⁸赤松、王侨:古仙人。参前远游、惜誓有关句注。 耦:双数。“为耦”犹为朋。

¹⁹枭杨:兽名,即狒狒,古称山神(王逸注)、山精(淮南子氾论)。 白虎:参惜誓“白虎骋而为右”句注。

²⁰入冥:进入深远幽缈之境界。九章 悲回风有“青冥”,又九怀 昭世:“驰六蛟兮上征,竦余驾兮入冥。” 白鹿:白色鹿,古传隐者喜骑。 容与:安闲自得貌。

以上第三段。言己不被用,且奸佞当涂,备受迫害,只得退身隐处,以求自适。

魂眐眐以寄独兮,汩徂往而不归¹。处卓卓而日远兮,志浩荡而伤怀²。鸾凤翔于苍云兮,故矰缴而不能加³。蛟龙潜于旋渊兮,身不挂于罔罗⁴。知贪饵而近死兮,不如下游乎清波⁵。宁幽隐以远祸兮,孰侵辱之可为⁶?子胥死而成义兮,屈原沉于汨罗⁷。虽体解其不变兮,岂忠信之可化⁸?志怦怦而内直兮,履绳墨而不颇⁹。执权衡而无私兮,称轻重而不差¹⁰。摡尘垢之枉攘兮,除秽累而反真¹¹。形体白而质素兮,中晈洁而淑清¹²。时猒饫而不用兮,且隐伏而远身¹³。聊窜端而匿迹兮,嗼寂默而无声¹⁴。独便悁而烦毒兮,焉发愤而抒情¹⁵。时暧暧其将罢兮,遂闷叹而无名¹⁶。伯夷死于首阳兮,卒夭隐而不荣¹⁷。太公不遇文王兮,身至死而不得逞¹⁸。怀瑶象而佩琼兮,愿陈列而无正¹⁹。生天之若过兮,忽烂漫而无成²⁰。邪气袭余之形体兮,疾憯怛而萌生²¹。愿壹见阳春之白日兮,恐不终乎永年²²。

¹眐眐:王逸注:“独行貌也。” 汩:迅疾貌。 徂:行。九章 怀沙:“汩徂南土。”

²卓卓:远貌。卓,洪兴祖考异云一作“逴”,是。九章 抽思“道卓远而日忘兮”,九思逢尤“世既卓兮远眇眇”,“卓”皆远义。 浩荡:心无所主貌。

³矰缴:射鸟的短箭,同“矰隿”,参前。缴,系矢之丝绳。 加:施害。

⁴旋渊:水势回旋的深渊。洪兴祖考异:“‘旋’一作‘深’。” 罔罗:网罗。

⁵贪饵:贪食香饵。

⁶幽隐:幽居隐处。 侵辱:侵凌诬辱。

⁷子胥:伍子胥。参九章 惜往日“子胥死而后忧”句注。

⁸“虽体解”句:袭离骚“虽体解吾犹未变。” 化:改变。

⁹怦怦:忠直貌。九辩:“心怦怦兮谅直”,为其所仿。字又作“恲恲”,七谏怨世“思比干之恲恲兮”王逸注:“恲恲,忠直之貌。” 履:循行。句仿离骚“循绳墨而不颇”。

¹⁰权衡:喻法度准绳。 差:失误。

¹¹摡:通“溉”,洗涤。 枉攘:纷乱貌。与九辩之“俇攘”同。 秽累:污浊。反真:返回真纯忠正。七谏 自悲:“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

¹²白:清白。 素:纯洁。 晈:同“皎”。 淑清:善良、高洁。

¹³猒饫:饮食饱足,此引伸为自足而不外求。 不用:不被君信用。 远身:远害全身。

¹⁴窜端、匿迹:谓匿藏其踪迹。淮南子人间亦有“窜端匿跡”之语(跡、迹同)。嗼:同“寞”,静寞。洪兴祖考异云一作“漠”,音同之借字。 寂默:无声息。同远游、九辩之“寂漠”。

¹⁵便悁:忧愁。参七谏 谬谏“独便悁而怀毒”句注。 “焉发愤”句:袭用九章惜诵“发愤以杼情”。

¹⁶暧暧:昏暗貌。离骚:“时暧暧其将罢兮。” 闷叹:烦闷伤叹。

¹⁷伯夷:参九章 橘颂“行比伯夷”句注。 夭隐:即幽隐。夭、幽一声之转。大招“察笃夭隐”,即言察笃幽隐之士。 荣:声名显荣。

¹⁸太公:指姜太公吕尚,参离骚“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句注。逞:得志。

¹⁹瑶象:美玉、象牙。此句喻怀贤德。 陈列:施展才能,列在职位。论语 季氏有“陈力就列”之语。 正:平正是非。

²⁰:即“地”字。若过:恍若过客。 烂漫:散乱。庄子 在宥:“性命烂漫。”

²¹憯怛:忧痛。

²²阳春:温暖的春天,此喻盛世。此仿九辩“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句。 永年:长寿。

以上第四段。言己守志不渝,唯有隐身远害,以待明主;又叹人生有限,恐无成也。此哀时命所由作也。

九怀

【解题】

九怀,西汉王褒所作。王褒,字子渊,蜀州 资中(今四川 资阳)人,宣帝时为谏议大夫。王逸以为“褒读屈原之文,嘉其文雅,藻采敷衍,执握金玉,委之污渎,遭世溷浊,莫之能识,追而愍之,故作九怀,以禆其词”。然考九怀,似非专为悯屈,乃是读屈赋而“赴曲相和”,以表个人怆怆自怜之情。

王褒志在讽谏,故第一章匡机似取“正橜机”之意,强调“修近理内”,乱辞更是疾呼圣贤之君。正如作者的圣主得贤臣颂所谓:“故世必有圣知之君,而后有贤明之臣。”

匡 机¹

极运兮不中,来将屈兮困穷²。深愍兮惨怛,愿一列兮无从³。乘日月兮上征,顾游心兮鄗 酆⁴。弥览兮九隅,彷徨兮兰宫⁵。芷闾兮药房,奋摇兮众芳⁶。菌阁兮蕙楼,观道兮从横⁷。宝金兮委积,美玉兮盈堂。桂水兮潺湲,扬流水兮洋洋。蓍蔡兮踊跃,孔鹤兮回翔⁸。抚槛兮远望,念君兮不忘。怫郁兮莫陈,永怀兮内伤⁹。

¹匡:正。 机:当谓橜机,即止门之橛。说文:“橜,门梱也。”又:“梱,门橜也。”广雅 释宫称“橜机”。

²极:北极星,或称北辰。古以北极喻人君,故后汉书五行志注引马融曰:“大中之道,在天为北辰,在地为人君。” 中:正“极运”句。谓君道不得其正,故下言使屈原处于困穷之境。

³愍:即“悯”,忧。 惨怛:痛心貌。 列:铺陈。 无从:无门径可入,谓君臣隔塞。

⁴征:行。 顾:回视。 游心:追念。 鄗:即镐,周武王之都,在今陕西西安西南。 酆:亦作“丰(豐)”,周文王之都,在今陕西 户县东。此代指理想中的帝王。

⁵弥览:遍观。 九隅:指九州。 兰宫:代指王宫。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 下以“芷”、“药”、“菌”、“蕙”均香草名,其分饰“闾”、“房”、“阁”、“楼”,言其居香洁高雅。

⁶奋摇:蓬勃生长。

⁷观道:楼观间的道路。 从横:从,“纵”之借字,南北曰纵,东西曰横。此谓道路纵横交错。

⁸蓍蔡:即“耆蔡”,寿龟。蓍,“耆”之借字。蔡,代大龟。淮南子说山“大蔡神龟,出于沟壑”高注:“大蔡,元龟之所出地名,因名其龟为大蔡。” 孔鹤:孔雀与鹤。

⁹怫郁:愤懑不畅。 莫陈:无处陈述。

以上第一章。咏兰宫蕙楼,金玉之堂,谓王者之化,当自内始,故以匡机为名。正如刘向 说苑 政理所云:“修近理内,正橜机之礼,壹妃匹之际,则下莫不慕义礼之荣,而恶贪乱之耻,其所由致者,化使之然也。”

通 路

天门兮墬户,孰由兮贤者¹?无正兮溷厕,怀德兮何覩²?假寐兮愍斯,谁可与兮寤语³?痛凤兮远逝,畜兮近处⁴。鲸兮幽潜,从虾兮游陼⁵。乘虬兮登阳,载象兮上行⁶。朝发兮葱岭,夕至兮明光⁷。北饮兮飞泉,南采兮芝英⁸。宣游兮列宿,顺极兮彷徉⁹。红采兮骍衣,翠缥兮为裳¹⁰。舒佩兮,竦余剑兮干将¹¹。腾蛇兮后从,飞兮步旁¹²。微观兮玄圃,览察兮瑶光¹³。启匮兮探筴,悲命兮相当¹⁴。纫蕙兮永辞,将离兮所思¹⁵。浮云兮容与,道余兮何之¹⁶?远望兮仟眠,闻兮阗阗¹⁷。阴忧兮感余,惆怅兮自怜。

¹天门、墬户:此泛指君王之居。墬,即“地”字。 孰由句:谓贤者怎能由此出入。

²无正:奸邪之人。 溷厕:混杂。 怀德:有德之士。 覩:同“睹”。二句言奸邪者混杂天门地户之间,有德之士则无可得见。

³假寐:不脱冠带就寝。 愍斯:谓忧此贤士失路之世。 寤语:即诗经 陈风之“晤语”,毛传:“晤,对也。”是“晤语”即对语。“谁可”句洪氏考异云:“一无‘与’字”,是。因九怀全篇句法拟九歌,“兮”字在句中可代介词、连词等,此句中“兮”字即代“与”字,后人不解,故误增“与”字。

⁴此句喻养佞而亲附。,释文作“”。

⁵鲸:生活在海洋中,此因其巨而喻大贤。:鱼名。 从:犹“从从”,众也。 虾:喻指小人。 陼:即“渚”,水中小洲。

⁶登阳:登云升天。淮南子天文:“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故登阳即登天。

⁷葱岭:山名,即今帕米尔高原之山。汉书 西域传注引西河旧事:“葱岭其山高大,上悉生葱,故以名焉。” 明光:远游“仍羽人于丹丘”王逸注:“九怀曰:‘夕宿乎明光。’明光,即丹丘也。”

⁸飞泉:见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句注。 芝英:芝草。此以食气衔芝喻远游。

⁹宣游:遍游。 列宿:众星。 极:北极。此句谓环绕北极星而游。

¹⁰骍:赤色。 缥:青白色丝织物。

¹¹:即“陆离”之转音,繁盛貌。文选 思玄赋“佩以辉煌”注:“,盛貌。” 干将:宝剑名。吴越春秋:“干将,吴人;莫耶,干将之妻。干将作剑,莫耶断发剪爪,投于炉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耶。”

¹²腾蛇:即螣蛇。尔雅 释鱼郭注:“龙类也。能兴云雾而游其中。”:即“”,或作“距虚”。穆天子传:“距虚日走五百里。”因其行走迅速,故曰“飞”。

¹³玄圃:即悬圃,见离骚“夕余至乎悬圃”句注。 瑶光:北斗第七星。

¹⁴启匮:开启柜匣。 筴:同“策”,卜筮所用之蓍。开柜取策谓求之卜筮以断吉凶。 相当:洪氏考异:“‘相’一作‘所’”,是。此句言卜筮结果说明已命所值不吉。

¹⁵纫蕙:见离骚“岂维纫夫蕙茝”句注。 所思:指君王。

¹⁶道:“导”之借字。之:往。此句谓徬徨不知何往。

¹⁷仟眠:暗而不明貌。:即“雷”字。 阗阗:雷声。

此章悲叹贤者进无所由,行无所往,惆怅彷徨。所谓“通路”,殆即指此。

危 俊

林不容兮鸣蜩,余何留兮中州¹?陶嘉月兮总驾,搴玉英兮自修²。结荣茝兮逶逝,将去烝兮远游³。径岱土兮魏阙,历九曲兮牵牛⁴。聊假日兮相佯,遗光燿兮周流⁵。望太一兮淹息,纡余辔兮自休⁶。晞白日兮皎皎,弥远路兮悠悠⁷。顾列孛兮缥缥,观幽云兮陈浮⁸。钜宝迁兮砏磤,雉咸雊兮相求⁹。泱莽莽兮究志,惧吾心兮懤懤¹⁰。步余马兮飞柱,览可与兮匹俦¹¹。卒莫有兮纤介,永余思兮怞怞¹²。

¹不容:不见容。 兮:代“于”字。 鸣蜩:鸣蝉。此以鸣蜩不见容于林,喻贤者无法立身于朝,致使英俊孤危。 中州:此代指中国。参汉书 司马相如传所录大人赋注。句谓将离国远去。

²陶:乐。嘉月:泛言美好季节。总驾:犹总辔,言驾车出行。 搴:采取。 玉英:即琼华,代指坚贞香洁。 自修:自我修饰,培养情操。

³结:编结。 荣茝:繁盛的茝草。 逶逝:逶迤而去。 烝:君。见尔雅 释诂。离君远游,正应上“余何留兮中州”。

⁴径:循道而行。岱土:洪兴祖补注:“注云北荒(指王逸注),疑‘岱’本‘代’字。” 魏阙:高大的门楼。魏,本作“巍”。淮南子俶真注:“巍巍高大,故曰魏阙。”按此或指山势,如“伊阙、龙门”之比。 九曲:王逸注:“九天际也。”极言其远。 牵牛:星名。

⁵假日:借延岁月。 相佯:逍遥娱乐。 遗光燿:垂显荣耀。燿,同“耀”。周流:遍流天下。

⁶太一:见九歌 东皇太一注。 淹息:止息。 纡:舒缓。

⁷晞:天始明。 白日:灿烂的太阳。 皎皎:光辉貌。 弥:甚。 悠悠:遥远无尽。

⁸顾:环顾。 列孛:列布空中的彗星。孛,彗星。晋书 天文志:“偏指曰彗,芒气四出曰孛。孛者,孛孛然。” 缥缥:光闪闪貌。 陈浮:飘布空中。

⁹钜宝:大宝,即“陈宝”。据汉书 郊祀志,秦文公获若石于陈仓,祠之,名曰“陈宝”。其神来时,光若流星,其声砰隐,野鸡皆应之而鸣。 砏磤:即汉书 郊祀志所谓“砰隐”之异文,形容声音之大。 二句谓陈宝来时,其声砰隐,野鸡皆应之而鸣。此乃游览天宇时所见奇观。

¹⁰泱莽莽:广大无际。 究志:终极其志。 懤懤:与下句“怞怞”音义相犯,疑当为“滔滔”之借字,大水漫漫之貌。

¹¹飞柱:王逸注为神山。 匹俦:求与相配。 二句谓步马休息,寻求志同道合、可与为偶者。

¹²卒:终。 纤介:细微。此极言所求竟一无所得。 怞怞:忧愁貌。

此章言贤俊孤危,不见容于朝,故被迫远逝,又无志同道合者为伍,故名“危俊”。

昭 世

世溷兮冥昏,违君兮归真¹。乘龙兮偃蹇,高回翔兮上臻²。袭英衣兮缇,披华裳兮芳芬³。登羊角兮扶舆,浮云漠兮自娱⁴。握神精兮雍容,与神人兮相胥⁵。流星坠兮成雨,进瞵盼兮上丘墟⁶。览旧邦兮滃郁,余安能兮久居⁷?志怀逝兮心懰栗,纡余辔兮踌躇⁸。闻素女兮微歌,听王后兮吹竽⁹。魂凄怆兮感哀,肠回回兮盘纡¹⁰。抚余佩兮缤纷,高太息兮自怜¹¹。使祝融兮先行,令昭明兮开门¹²。驰六蛟兮上征,竦余驾兮入冥¹³。历九州兮索合,谁可与兮终生¹⁴?忽反顾兮西囿,睹轸丘兮崎倾¹⁵。横垂涕兮泫流,悲余后兮失灵¹⁶。

¹冥昏:昏暗不明。 违君:去君。 归真:即卜居所谓“超然高举以保真”,回归自然本性。

²偃蹇:高举貌。 臻:至。 二句写乘龙高翔,遨游天宇。

³袭:穿。 英衣:华丽的服饰。 缇:此指衣衫鲜美,与下“芳芬”相对成义。缇,丹黄色帛。,衣之缘边。

⁴登:乘。 羊角:旋风。庄子 逍遥游“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成玄英疏:“旋风曲戾,犹如羊角。”扶舆:或即“扶摇”之异文,盘旋而上之貌。云漠:王逸引或作“云汉”,指天河。

⁵握:握持。 神精:神明精爽。 雍容:温和貌。 胥:等待。此言其得精神之要,与神人相通。

⁶进:洪氏考异:“一本作‘集’。”是。 瞵盼:望视。“集瞵盼”谓凝目而视。丘墟:即“高丘”,或指昆仑之墟等仙境。

⁷滃郁:云烟弥漫,此谓旧邦暗昧不明。

⁸怀逝:思欲远去。 懰栗:忧惧貌。 纡:缓。 踌躇:徘徊不前。

⁹素女:传说中的神女。史记 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琴,悲,帝禁不止。” 王后:王逸注云“伏妃”。古文苑载扬雄太玄赋:“听素女之清声兮,观宓妃之妙曲。”“伏”与“宓”一声之转,亦上古传说中的神女。

¹⁰回回:纡曲貌,言其心情混乱。 盘纡:盘回纡曲,言其心思复杂曲折。

¹¹太息:叹息。 自怜:独抱遗憾。

¹²祝融:见远游“祝融戒而还衡兮”句注。 昭明:星名。史记天官书:“昭明星,大而白,无角,乍上乍下。所出国,起兵多变。”

¹³六蛟:六龙,古者天子驾六马,故此指乘车上征。 竦:高驰而上。 入冥:高入寥廓渺冥之境。

¹⁴索合:即离骚所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之君。

¹⁵西囿:王逸注:“见彼陇蜀”,殊无义,疑或指汉代上林苑。文选 东京赋“岁维仲冬,大阅西园”注:“西园,上林苑也。”此殆王褒讽君之语。 轸丘:犹九章 抽思之“轸石”,此指崴嵬之山。 崎倾:倾侧貌。

¹⁶泫:流涕貌。 后:指君。 失灵:壅蔽不明。

此章之名昭世,盖因世之不明。其首句即言“世溷兮冥昏”,末句又云“悲余后兮失灵”,虽览旧邦滃郁,然上下求合,终无所得,亦只好自悲自怜而已。

尊 嘉

季春兮阳阳,列草兮成行¹。余悲兮兰生,委积兮从横²。江离兮遗捐,辛夷兮挤臧³。伊思兮往古,亦多兮遭殃⁴。伍胥兮浮江,屈子兮沉湘⁵。运余兮念兹,心内兮怀伤⁶。望淮兮沛沛,滨流兮则逝⁷。榜舫兮下流,东注兮礚礚⁸。蛟龙兮导引,文鱼兮上濑⁹。抽蒲兮陈坐,援芙蕖兮为盖¹⁰。水跃兮余旌,继以兮微蔡¹¹。云旗兮电骛,儵忽兮容裔¹²。河伯兮开门,迎余兮欢欣¹³。顾念兮旧都,怀恨兮艰难。窃哀兮浮萍,泛淫兮无根¹⁴。

¹季春:三月。 阳阳:清明和暖貌。 列草:百草。

²兰生:洪氏考异:“生,一作‘悴’。”憔悴。 委积:堆积一旁。 从横:零乱不整貌。

³江离、辛夷:皆香草名,喻忠正仁智之士。 遗捐:丢弃。 挤臧:压抑沉没。臧,同“藏”,隐匿不显。

⁴伊:语辞。

⁵伍胥:伍子胥,事参涉江“伍子逢殃”句注。 屈子:屈原。 沉湘:参七谏哀命“测汨罗之湘水”句注。

⁶“运余”句:仿屈赋“汩吾南征”等句型,将副词提在主语之前,此“运”训“转”,为“念”之副词,故王逸注云“转思念此”,省主语而释其意。

⁷淮:水名。洪氏考异谓“一作‘渊’”,当是。“望渊”兼承上“浮江”、“沉湘”而言。 沛沛:水流貌。 滨流:即临水。 逝:往,此谓随水流逝。

⁸榜:船桨,此用作动词。 舫:船。 下流:顺流而下。 东注:向东流。礚礚:急流声。

⁹文鱼:色彩斑斓的鱼。 濑:湍急之水。洪氏考异“‘文’一作‘大’”,知古本原作“大”。王逸注“巨鳞扶已渡涌湍也”,正以“巨”释“大”。

¹⁰蒲:草名,即香蒲,叶可编席,故此云“陈坐”。 援:引取。 芙蕖:指荷叶。

¹¹跃:风波跃动。 微蔡:未详。王逸云:“续以草芥入己船也。”洪兴祖补曰:“蔡,草也。”盖指水藻之类。 二句谓旌影落水,与水藻相接。

¹²电骛:电光奔驰。 儵忽:迅疾貌。 容裔:起伏貌。文选 东京赋“纷焱悠以容裔”注:“容裔,高低之貌。”二句形容云旗飘动。

¹³河伯:水神。见九歌 河伯注。

¹⁴浮萍:水草名。泛淫:随水漂浮。二句自喻生活飘泊不定。

此章悲叹嘉善之士命运多乖,逢殃遭弃,难全其身。

蓄 英

秋风兮萧萧,舒芳兮振条¹。微霜兮盻眇,病夭兮鸣蜩²。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³。望溪兮滃郁,熊罴兮呴嗥⁴。唐 虞兮不存,何故兮久留?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⁵。修余兮袿衣,骑霓兮南上⁶。椉云兮回回,亹亹兮自强⁷。将息兮兰皋,失志兮悠悠⁸。蕴兮黴黧,思君兮无聊⁹。身去兮意存,怆恨兮怀愁。

¹舒芳:吹散百草的芳香。 振条:动摇万木的枝条。二者皆上承秋风而言。

²盻眇:同“渺渺”,此指初霜微薄之状。 病夭:病亡。

³玄鸟:燕子。燕子为候鸟,秋来南飞,故曰“辞归”。 灵丘:神山。

⁴滃郁:云气迷漫。 呴嗥:嚎叫,“呴”通“吼”。

⁵汪洋:水势浩渺无极。 忽荒:浩茫不清貌。贾谊鸟赋“寥廓忽荒”注:“元气未分貌。”

⁶袿衣:长襦。

⁷椉:同“乘”。 回回:云光弥漫貌。 亹亹:勤勉不倦貌。

⁸兰皋:兰草丛生之泽。此喻归宿于芳美之地。 悠悠:忧不尽貌。

⁹蕴:即“纷蕴”,郁积。 黴黧:垢黑。此指愁思郁积,面目黧黑。

此章咏唐 虞不存,贤人失志,然身去意存,不忘君国,犹自为修饰,故名“蓄英”。

思 忠

登九灵兮游神,静女歌兮微晨¹。悲皇丘兮积葛,众体错兮交纷²。贞枝抑兮枯槁,枉车登兮庆云³。感余志兮惨栗,心怆怆兮自怜⁴。驾玄螭兮北征,曏吾路兮葱岭⁵。连五宿兮建旄,扬氛气兮为旌⁶。历广漠兮驰骛,览中国兮冥冥⁷。玄武步兮水母,与吾期兮南荣⁸。登华盖兮乘阳,聊逍遥兮播光⁹。抽库娄兮酌醴,援瓟瓜兮接粮¹⁰。毕休息兮远逝,发玉轫兮西行¹¹。惟时俗兮疾正,弗可久兮此方¹²。寤辟摽兮永思,心怫郁兮内伤¹³。

¹九灵:王逸注为“九天”。 游神:即神游。 静女:王逸以为“神女”。微晨:晨光微露的黎明。

²皇丘:大丘。 葛:多年生蔓草,盘根错节,故下云“众体错兮交纷”。此喻小人杂居朝廷。

³贞枝:直枝,喻忠贞之士。 抑:抑制。 枯槁:喻受冷落见弃。 枉车:车行曲道,言邪恶之徒阿谀奉迎。 庆云:五色云。“登庆云”喻得居尊显。

⁴惨栗:悲痛貌。

⁵玄螭:黑色无角龙。此写“北征”而言“玄”,因其为北方之色。 曏:同“向(嚮)”。 葱岭:见前通路“朝发兮葱岭”句注。

⁶五宿:金、木、水、火、土五星。“连五宿”即五星同时并见于一方,古人以为祥瑞。此谓连续列星以作旗旄,与下句皆言车驾之盛。 氛气:云气。

⁷广漠:辽阔空旷之地。 中国:指诸夏。 冥冥:晦暗不明貌。

⁸玄武:北方大神,见远游“召玄武而奔属”句注。 步:行,此指自北而西。水母:金为水母,此代指西方,与上“北征”而又言“葱岭”正应。 南荣:即南方。王逸注:“南方冬温,草木常茂,故曰南荣。”此言所行由北转西而至南。

⁹华盖:星名。晋书天文志:“大帝上九星,曰华盖,所以覆蔽大帝之坐也。” 乘阳:即登阳,参通路“乘虬兮登阳”句注。 播光:当为“瑶光”之误,指北斗第七星。王逸注以“布文采”,似古本已误。此句盖谓聊逍遥于北斗之间耳。

¹⁰抽:引持。 库娄:星名。晋书 天文志:“库楼十星,六大星为库,南四星为楼。”此“娄”即“楼”之异文。“库楼”形似酌酒之器,故云“酌醴”。 醴:甜酒。 援:取。 瓟瓜:星名。洪氏补注:“大象赋云:瓟瓜荐果于震闺。注云:五星在离珠北,天子之果园。”“瓟瓜”可食,故曰“接粮”。 二句以星宿之象言远游生活。

¹¹玉轫:以玉著轫,示其车驾之贵。轫,止车木。

¹²疾正:指憎恶正直者。 弗:不。

¹³寤辟摽:用诗 柏舟“寤辟有摽”语。寤,睡而觉。辟,或作“擗”,拊心。摽,拊心貌。

此章谓皇丘积葛,贞枝枯槁,时俗疾正,惟有“远逝”避之;然犹思尽忠事君,故内伤而长悲。

陶 壅

览杳杳兮世惟,余惆怅兮何归¹?伤时俗兮溷乱,将奋翼兮高飞。驾八龙兮连蜷,建虹旌兮威夷²。观中宇兮浩浩,纷翼翼兮上跻³。浮溺水兮舒光,淹低佪兮京沶⁴。屯余车兮索友,睹皇公兮问师⁵。道莫贵兮归真,羡余术兮可夷⁶。吾乃逝兮南娭,道幽路兮九疑⁷。越炎火兮万里,过万首兮⁸。济江海兮蝉蜕,绝北梁兮永辞⁹。浮云郁兮昼昏,霾土忽兮塺塺¹⁰。息阳城兮广夏,衰色罔兮中怠¹¹。意晓阳兮燎寤,乃自兮在兹¹²。思尧 舜兮袭兴,幸咎繇兮获谋¹³。悲九州兮靡君,抚轼叹兮作诗¹⁴。

¹世惟:洪氏考异:“惟,一作‘维’”,是。“世维”犹世纲,管子 禁藏:“法令为维纲。” 杳杳:昏暗貌。

²八龙:见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句注。 连蜷:卷曲貌。 威夷:通“委蛇”,见离骚“载云旗之委蛇”句注。

³中宇:即宇中,指天下。 浩浩:广大貌。 纷翼翼:振迅高飞貌。 跻:上升。

⁴溺水:即“弱水”,见哀时命“弱水汩其为难兮”句注。 淹低佪:滞留徘徊。京沶:京,高丘。沶,即“沚”,小渚。

⁵屯:参离骚“屯余车”注。 索友:求友。 皇公:古称天帝为皇,“皇公”即天公。 问师:问其可师法之秘要。

⁶归真:见昭世“违君兮归真”句注。 夷:喜。

⁷南娭:即南方。因其地可娱,故称。犹上文思忠称南方为“南荣”。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载大人赋“吾欲往乎南嬉”,“嬉”与“娭”同。 道:经过。 九疑:即九嶷。

⁸万首:洪氏考异:“一注云,万首,海中山名。”当是。同“嶷嶷”,高峻貌。

⁹济:渡过。 蝉蜕:蝉脱壳,常喻解脱。 绝:超越。 北梁:地名,高陵为梁,故曰超越。 永辞:长诀而去。

¹⁰霾土:风尘弥漫之地。 塺塺:尘土迷蒙貌。

¹¹息:止息。 阳城:楚地名。文选 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注:“阳城、下蔡,二县名。盖楚介公子所封。”此代指豪华之都。 广夏:高大的房屋。 衰色:容颜衰老。 罔:同“惘”,失意貌。 中怠:精神懈倦。

¹²意:意识。 晓阳:晓畅。佩文韵府引作“晓畅”。 燎寤:即觉悟。:“诊”之俗体,省视、察看。

¹³袭兴:相继而兴。 幸:有幸。 咎繇:即皋陶,参离骚“挚 咎繇而能调”句注。 谋:相与计议。

¹⁴靡:无。“靡君”谓不遇圣君。

此章陶壅,“陶”即郁陶,忧虑。盖忧其君壅蔽不通,贤君又不可得,故惆怅无归,作诗自叹。

株 昭

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¹。款冬而生兮,凋彼叶柯²。瓦砾进宝兮,捐弃随 和³。铅刀厉御兮,顿弃太阿⁴。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⁵。蹇驴服驾兮,无用日多⁶。修洁处幽兮,贵宠沙劘⁷。凤皇不翔兮,鹑飞扬⁸。乘虹骖蜺兮,载云变化⁹。鹪开路兮,后属青蛇¹⁰。步骤桂林兮,超骧卷阿¹¹。丘陵翔儛兮,溪谷悲歌¹²。神章灵篇兮,赴曲相和¹³。余私娱兹兮,孰哉复加?还顾世俗兮,坏败罔罗¹⁴。卷佩将逝兮,涕流滂沲¹⁵。

¹于嗟:即吁嗟。 切磋:犹被割磨,言心痛恻。

²款冬:草名,因凌冬而生,故名。又作“款东”,尔雅 释草作“颗冻”。此或借款冬所生之时冰寒霜冻,喻指酷寒,故下云“凋彼叶柯”。

³瓦砾:细碎瓦石,喻愚戆者。 进宝:用以为宝。 随 和:指随侯珠、和氏璧,喻贞良之士。

⁴铅刀:钝刀,喻顽嚚之徒。 厉御:指用居高位。厉,高;御,用。 顿弃:舍弃。 太阿:利剑,喻明智之士。

⁵骥:良马。 中坂:半山坡。 蹉跎:虚度时光。此正贾谊吊屈原赋“骥垂两耳兮服盐车”之意,以骏马驾服盐车,是贤能之士不得其所也。

⁶蹇驴:跛脚驴,喻无能者。 服驾:用以驾车。

⁷修洁:志行美洁之人。 处幽:退隐。 沙劘:或即俗语“摩挲”,此为玩弄权势之意。

⁸鹑:丛间小雀,喻小人。 飞扬:喻作威作福。

⁹“乘虹”句以下,言已远逝去俗。 载:乘。以虹霓为骖乘,升云变化而远去。

¹⁰鹪:凤。 属:从。

¹¹步骤:泛言驱驰。 桂林:桂树之林,喻正道香洁之地。 超骧:腾越高举。 卷阿:曲阜。

¹²儛:同“舞”。

¹³神章灵篇:指歌舞之妙,承上山丘翔舞,溪谷悲歌而言。 赴曲相和:谓就其曲而相应和。

¹⁴罔:同“网”,“网罗”指纲纪法令。

¹⁵卷佩:犹言束装,故王逸释为“袪衣束带”。 滂沲:同“滂沱”,形容泪多。

此章悲叹君子失势,小人显达。“株昭”之义不详。史记 平准书注引文颖曰:“凡斗鸡胜者为株,传云:阳沟之鸡,三岁为株。”“昭”,显明,则此或有讽刺小人显达之意,故“乱”辞云“株秽除兮兰芷睹”,此谓卷佩远逝,洒泪滂沱。

乱曰:皇门开兮照下土¹,株秽除兮兰芷睹²。四佞放兮后得禹³,圣舜摄兮昭尧绪⁴,孰能若兮愿为辅⁵。

¹皇门:此指君王之门。

²株秽:腐朽的根株,喻奸佞小人。 兰芷:喻修洁之士。 睹:出现。

³四佞:指传说中兜、共工、三苗、鲧四个乱臣。 放:流放。事参史记 五帝本纪。 得禹:指舜使禹治水土。

⁴摄:摄政,主管政事。昭:发扬光大。 尧绪:尧的事业。

⁵若:若此。

末章渴望圣君能驱除奸佞,任用贤人,己愿辅之。

九叹

【解题】

九叹为刘向所作。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历任谏大夫、宗正等,终中垒校尉。刘向在整理古代文化典籍方面功绩卓著,今所传先秦典籍多经其手。楚辞一书经宋玉而至西汉 刘安,规模本已略具。刘向更在原书基础上增加招魂、九怀、七谏三篇,又附以己作九叹,扩大了楚辞一书的规模。九叹系模拟屈赋九章而作,仍如九辩及其他汉人拟作惯例,采用代其立言的叙述方式。由于刘向是楚辞纂辑者之一,他在九叹中的许多意见,在汉代楚辞学史上颇有代表性。

逢 纷

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¹。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²。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³。齐名字于天地兮,并光明于列星⁴。吸精粹而吐氛浊兮,横邪世而不取容⁵。行叩诚而不阿兮,遂见排而逢谗⁶。后听虚而黜实兮,不吾理而顺情⁷。肠愤悁而含怒兮,志迁蹇而左倾⁸。心慌其不我与兮,躬速速其不吾亲⁹。辞灵修而陨志兮,吟泽畔之江滨¹⁰。椒桂罗以颠覆兮,有竭信而归诚¹¹。谗夫蔼蔼而漫著兮,曷其不舒予情¹²。

¹伊:是。 伯庸:参离骚“朕皇考曰伯庸”句注。 末胄:后代。 谅:确实。 皇:美大。 直:忠直。句谓确有此皇美忠直之屈原。

²余:以引语方式代屈原自指。 肇:始。 高阳:参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句注。 楚怀:楚怀王。 婵连:牵连,此指有亲族关系。

³受命:禀受天命。 贞节:即“正节”,指节令之正。屈原生于岁星十二年一个“恒星周期”的第一年正月一日,古人认为是难得的吉日,因有此说。鸿:大。此用作动词,犹重视。 永路:永恒的道路。此指上文岁星节令而言。 嘉名:即离骚所谓“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此二句谓,原禀天之命而生于节令之正,由于重视天地运行的永恒之道而取得了自己的美名。

⁴此所谓“天地”、“列星”,即指己生于岁星十二年一个“恒星周期”的第一年“正月”。二句可参九章 涉江“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⁵精粹:精粹之气。 氛浊:污浊之气。参远游“绝氛埃而淑尤兮”句注。横:即橘颂“横而不流”之“横”,见该注。“横邪世”犹言抗拒邪世。 不取容:不求苟容于世。

⁶叩诚:即“款诚”、“悫诚”。 阿:曲。 见排:被排斥。 谗:韵入谈部,上句“容”在东部,汉人多通叶。

⁷后:君主。 听虚:听信虚妄之言。 黜实:排除忠实之言。 不吾理:即“不理我”。 顺情:顺从世情。

⁸愤悁:忿怒。 迁蹇:洪氏考异一作“徙倚”,即迁移不定。 左倾:偏离正道。此与上下二句皆指君王而言。

⁹慌:缺乏思虑貌。 与:赞许。“不我与”即不赞许我。 躬:身体。速速:疏远不相亲近貌。 以上六句写君主对己之态度。

¹⁰灵修:指楚怀王。 陨:坠落。“陨志”即失志。

¹¹椒桂:芳香之物,喻贤臣。 罗:陈列。 颠覆:跌仆在地。此言贤臣虽列居朝位,而终于覆败见黜。句谓虽失败而事君之志不变。

¹²谗夫:指谗谀之臣。 蔼蔼:众多貌。 漫著:污漫遍布。 曷:何。舒:发。 情:情实。 此句谓为何使我不得舒发情实,表白是非。

以上第一段,叙述自己出身高贵、行为端直,然而为谗人陷害,故不得表白于君王之前。

始结言于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¹。怀兰蕙与衡芷兮,行中壄而散之²。声哀哀而怀高丘兮,心愁愁而思旧邦³。愿承闲而自恃兮,径淫曀而道⁴。颜黴黧以沮败兮,精越裂而衰耄⁵。裳襜襜而含风兮,衣纳纳而掩露⁶。赴江 湘之湍流兮,顺波湊而下降⁷。徐徘徊于山阿兮,飘风来之汹汹⁸。驰余车兮玄石,步余马兮洞庭⁹。平明发兮苍梧,夕投宿兮石城¹⁰。芙蓉盖而蔆华车兮,紫贝阙而玉堂¹¹。薜荔饰而陆离荐兮,鱼鳞衣而白蜺裳¹²。登逢龙而下陨兮,违故都之漫漫¹³。思南郢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¹⁴。扬流波之潢潢兮,体溶溶而东回¹⁵。心怊怅以永思兮,意晻晻而日颓¹⁶。白露纷以塗塗兮,秋风浏以萧萧¹⁷。身永流而不还兮,魂长逝而常愁¹⁸。

¹结言:指双方以语言约束并取信于对方。 庙堂:指朝廷。 信:确实。塗:即“途”。“中塗”即离骚“羌中道而改路”之“中道”。

²壄:即“野”,“中野”谓荒野之中。二句谓己虽怀才德,却被君中途散弃。

³高丘:楚地名。楚民族传说中的发祥地。

⁴承闲:乘机。 自恃:自信以为有效忠之可能。 径:小路。 淫曀:昏暗貌。:阻塞。 二句谓本想乘机图报,但近君之路却昏暗阻塞。

⁵黴黧:面色垢黑貌。 沮败:即沮丧。 精:精神。 越裂:指精神败散。 耄:老。

⁶襜襜:衣随风飘动貌。 纳纳:衣为露浸湿貌。 掩:藏。

⁷湊:聚合。 下降:顺流而下。

⁸飘风:旋风。

⁹玄石:楚地山名。具体不详所在。 洞庭:此泛指洞庭地区。

¹⁰平明:天刚亮时。 苍梧:山名。在今湖南 宁远,传说舜葬于此。 石城:山名。

¹¹芙蓉:荷花。 蔆华:即“菱花”。 紫贝:江海中的一种贝壳,壳质白,有紫斑。 阙:城楼。

¹²薜荔:一种香草。 陆离:此疑指女萝、江蓠一类植物。 荐:卧席。鱼鳞衣:以鱼鳞为衣。 白蜺裳:以白蜺为裳。

¹³逢龙:山名。 下陨:下落,谓下山。 违:离开。 漫漫:远貌。

¹⁴运:转。

¹⁵潢潢:水深广貌。 体:身体,指自己。 溶溶:波浪涌起貌。 东回:指顺流东下。

¹⁶怊怅:同“惆怅”。 永思:长思。 晻晻:本指日光暗淡,此指内心压抑。日颓:谓意志一天天消沉。

¹⁷纷:纷纷。 塗塗:浓厚貌。 浏:风疾吹貌。 萧萧:风寒冷貌。

¹⁸永:长。

以上第二段,叙己初与君相契,后遇谗害,身遭流放而心怀故土。

叹曰¹:譬彼流水,纷扬礚兮²。波逢汹涌,滂沛兮³。揄扬涤荡,漂流陨往,触崟石兮⁴。龙邛脟圈,缭戾宛转,阻相薄兮⁵。遭纷逢凶,蹇离尤兮⁶。垂文扬采,遗将来兮⁷。

¹以下实本章结语,犹屈赋之“乱辞”。

²:水击石声。

³:涌起。 滂沛:水盛大貌。 二句谓水波汹涌而起,声势浩大。

⁴揄扬:激扬。 崟石:利石。 三句写风吹激扬,水流散落,与锐石相撞。

⁵龙邛:水来回激荡声。 脟圈:即“连蜷”之同音异文,指水相连不断。缭戾宛转:指水曲折回环。 薄:迫。“相薄”谓相激。 三句谓风激水势,水石风相互激荡,兴起下文“遭纷逢凶”之意。

⁶遭纷:遭遇纷乱之世。 逢凶:碰上险恶之事。本篇题曰“逢纷”,即本此义。 蹇:语辞。 离尤:即“罹尤”,犯罪。

⁷垂文:留传文字。文,此指诗赋。

以上第三段,为全章乱辞。

离 世

灵怀其不吾知兮,灵怀其不吾闻¹。就灵怀之皇祖兮,愬灵怀之鬼神²。灵怀曾不吾与兮,即听夫人之谀辞³。余辞上参于天墬兮,旁引之于四时⁴。指日月使延照兮,抚招摇以质正⁵。立师旷俾端词兮,命咎繇使并听⁶。兆出名曰正则兮,卦发字曰灵均⁷。余幼既有此鸿节兮,长愈固而弥纯⁸。不从俗而诐行兮,直躬指而信志⁹。不枉绳以追曲兮,屈情素以从事¹⁰。端余行其如玉兮,述皇舆之踵迹¹¹。群阿容以晦光兮,皇舆覆以幽辟¹²。舆中涂以回畔兮,驷马惊而横犇¹³。执组者不能制兮,必折轭而摧辕¹⁴。断镳衔以驰骛兮,暮去次而敢止¹⁵。路荡荡其无人兮,遂不御乎千里¹⁶。

¹灵怀:指楚怀王。屈原离骚称君为“灵修”,故此以“灵怀”称怀王。又,本篇题目,洪兴祖考异谓一作“灵怀”,殆取首句二字为目。

²就:走近。皇祖:祖先。愬:即“诉”,告状。 鬼神:犹魂魄。

³曾:竟然。 与:相亲附。 夫人:那些人。

⁴参:齐。 墬:即“地”。 引:延及。 二句谓己所陈之辞其义高远。

⁵延照:犹普照。 招摇:星宿名。 质正:犹言佐证。 二句言己所陈可宣布于日月,证验于星宿。

⁶师旷:传说春秋 晋平公时人,善听。 端词:正其词之是非。 咎繇:传说中舜的司法大臣,善断狱。参书 舜典、韩非子 说疑等。 并听:谓并听两造之言。以上一段类九章 惜诵,可参看。

⁷此下即所陈之辞。兆:以龟兆问吉凶。卦:用卦爻占吉凶。 二句谓屈原名、字皆由兆、卦所定。由父命名而以龟筮定吉凶,参离骚首段。

⁸鸿节:大节,指名字与天地列星相齐。 弥:更加。

⁹诐行:所行偏颇不正。 指:当同“恉”,意旨。“直躬指”谓直行其意旨。信志:即“伸志”。

¹⁰枉绳:曲其绳墨。 情素:内心。 此“不”字贯连二句。

¹¹皇舆:指君主与国家。 二句谓己所行端正纯洁;所述尽先君之道。 踵迹:与离骚所谓“踵武”同义。

¹²阿:曲从。“阿容”谓迎合君主脸色。 晦:蔽晦。“晦光”谓掩蔽君主之明。 皇舆:与前“皇舆”相对,指现在的君国。 覆:颠倾。 幽辟:黑暗。

¹³舆:即“皇舆”。 塗:即“途”。 畔:即“叛”。“回畔”谓反悔。 驷马:喻臣下。 犇:即“奔”。“横犇”即狂奔。

¹⁴执组者:执辔御马者。诗 大叔于田:“执辔如组。”此喻指驾驭“皇舆”者。轭:辕前衡木。

¹⁵镳衔:置于马口以制驭马的器具。 去:洪兴祖考异:“一作‘者’。” 暮去:犹暮时。 次:舍。句谓车覆马奔,不能制约,至暮方停。

¹⁶荡荡:空旷貌。 御:制止。 二句承上,谓马受惊狂奔,以至远去千里。

以上第一段,拟屈原九章 惜诵,可视作代屈原向诸神的诉讼。

身衡陷而下沉兮,不可获而复登¹。不顾身之卑贱兮,惜皇舆之不兴²。出国门而端指兮,冀壹寤而锡还³。哀仆夫之坎毒兮,屡离忧而逢患⁴。九年之中不吾反兮,思彭咸之水游⁵。惜师延之浮渚兮,赴汨罗之长流⁶。遵江曲之逶移兮,触石碕而衡游⁷。波澧澧而扬浇兮,顺长濑之浊流⁸。凌黄沱而下低兮,思还流而复反⁹。玄舆驰而并集兮,身容与而日远¹⁰。棹舟杭以横濿兮,湘流而南极¹¹。立江界而长吟兮,愁哀哀而累息¹²。情慌忽以忘归兮,神浮游以高厉¹³。心蛩蛩而怀顾兮,魂眷眷而独逝¹⁴。

¹衡:同“横”。“横陷”谓意外陷落。 登:用。

²惜:痛。 兴:兴盛。 二句谓己身卑贱,虽遭祸亦不足惜,惟哀君国沉沦。

³国门:即都门。 端:正。“端指”谓正向前方。此句谓被流放出都门亦正道直行。 冀:希望。 寤:醒悟。此指君王。 锡:赐。“锡还”犹召还。

⁴仆夫:借以自指。 坎毒:愤恨不平。 离:即“罹”,遭遇。

⁵九年:语出九章 哀郢,可参。 反:即“返”。 彭咸:传说中的贤臣,古代长寿者。 水游:未知何指。屈原现存作品中凡提及彭咸处并未言及投水事。但离骚有“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之意,后屈原又投水而死,故后人遂附会彭咸亦投水死,实无典籍依据。

⁶惜:痛。 师延:传说中殷纣王乐师,纣失天下,抱琴投水而死。事参韩非子十过等。 渚:水边。 汨罗:江名,在今湖南东北部。屈原即投水于此。

⁷遵:顺。 逶移:即“逶迤”,长曲貌。 石碕:河岸的大石。 衡:同“横”。“横游”谓随意而流。

⁸澧澧:波浪声。 扬浇:波浪来回激荡貌。 濑:湍流。

⁹凌:越。 沱:江的别流。 反:即“返”。“还流”、“复返”谓返回郢都。

¹⁰玄舆:黑车。水属黑,故此以水喻车。 容与:缓慢貌。

¹¹棹:船桨,此用作动词。 杭:即“航”。 濿:渡河。履石而渡曰厉,本字作“砅”。:“济”之异体,渡。 湘流:即湘江,在今湖南。 极:至。

¹²界:同“介”,岸。 累息:长叹。

¹³慌忽:即“恍惚”。 忘归:王逸注:“言己心愁,情志慌忽,思归故乡,则精神浮游高厉而远行也。”如此则“忘归”似当作“思归”,或“忘”、“思”二字形近而误。从下句看,心“怀顾”而不愿去,魂则“独逝”而去,正与此情思归、神高厉相一致。这种“情”与“神”、“心”与“魂”的相互矛盾,正是以下“余思旧邦,心依违兮”的具体表现。 高厉:高飞。

¹⁴蛩蛩:心忧虑貌。 怀:想念。 顾:眷恋。 眷眷:依恋貌。

以上第二段,叙己为谗人所害,为君主猜忌而遭流放,心中则眷眷不忘故土国君。

叹曰:余思旧邦,心依违兮¹。日暮黄昏,羌幽悲兮²。去郢东迁,余谁慕兮³。谗夫党旅,其以兹故兮⁴。河水淫淫,情所愿兮⁵。顾瞻郢路,终不返兮。

¹依违:迟疑不决貌。

²幽悲:幽怨悲愁。

³去:离开。 慕:向往。 二句谓己之离郢实不得已,并非另有向往。

⁴党旅:结成朋党。 兹故:此故。 二句谓己“去郢东迁”,即因“谗夫党旅”之故。

⁵淫淫:水流不断貌。

以上第三段,直抒思念故都的情怀。

怨 思

惟郁郁之忧毒兮,志坎而不违¹。身憔悴而考旦兮,日黄昏而长悲²。闵空宇之孤子兮,哀枯杨之冤雏³。孤雌吟于高墉兮,鸣鸠栖于桑榆⁴。玄猨失于潜林兮,独偏弃而远放⁵。征夫劳于周行兮,处妇愤而长望⁶。申诚信而罔违兮,情素洁于纽帛⁷。光明齐于日月兮,文采燿于玉石⁸。伤压次而不发兮,思沉抑而不扬⁹。芳懿懿而终败兮,名靡散而不彰¹⁰。

¹郁郁:忧愁内积貌。 忧毒:愁病。 坎:不得志貌。 违:背离。二句谓虽遭遇坎坷,内心忧病,然而志向决不背离正道。

²考:至。 旦:明。“考旦”犹言从夜至明。下句又言从朝至暮。

³闵:即“悯”。 空宇:屋内空无一物。 孤:无父曰孤。 冤雏:失去哺育的初生小鸟,冤抑而无以为生。

⁴孤雌:失偶的雌鸟。 高墉:高墙。 桑榆:谓鸣鸠栖于桑榆之上而得其所,喻指谗人得志。王逸之说近是。此用诗 召南 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及“鸤鸠在桑,其子七兮”之义。喻被流放者孤寂无援而谗人得志。

⁵玄猨:黑猿。 潜林:深密幽暗的树林。 偏:指僻远之地。

⁶征夫:旅行者。 周行:大路。 处妇:居家的妇女。

⁷申:重。 罔:不。 纽帛:束帛。

⁸燿:同“耀”。 以上四句谓尽管困厄于流放途中,己之志向秉性仍未变。

⁹伤:忧伤。 压次:即郁积。此句谓己内心压抑郁闷,不得舒展。

¹⁰懿懿:芳美貌。 靡散:消灭。 彰:显明。

以上第一段,述己虽孤苦无告,却仍素洁自处。

背玉门以犇骛兮,蹇离尤而干诟¹。若龙逄之沈首兮,王子比干之逢醢²。念社稷之几危兮,反为雠而见怨³。思国家之离沮兮,躬获愆而结难⁴。若青蝇之伪质兮,晋骊姬之反情⁵。恐登阶之逢殆兮,故退伏于末庭⁶。孽臣之号咷兮,本朝芜而不治⁷。犯颜色而触谏兮,反蒙辜而被疑⁸。菀蘼芜与菌若兮,渐藁本于洿渎⁹。淹芳芷于腐井兮,弃鸡骇于筐簏¹⁰。执棠溪以刜蓬兮,秉干将以割肉¹¹。筐泽泻以豹鞹兮,破荆和以继筑¹²。时溷浊犹未清兮,世殽乱犹未察¹³。欲容与以竢时兮,惧年岁之既晏¹⁴。顾屈节以从流兮,心巩巩而不夷¹⁵。宁浮沅而驰骋兮,下江 湘以邅回¹⁶。

¹玉门:宫门。 犇:即“奔”。“奔骛”即奔驰。 蹇:语辞。 离尤:陷于罪过。 干诟:触犯诟辱。

²龙逄:即关龙逄。传说中夏代贤臣,为夏桀所杀。事参庄子 人间世、荀子 解蔽、吕氏春秋必己等。沈首:犹陨首。比干:殷纣王诸父,谏纣不听,为纣所杀。事参论语等。醢:肉酱。

³社稷:指国家。几危:危险。见:被。

⁴离沮:遭到毁坏。 躬:身体。 获愆:得过。 结难:受难。

⁵伪质:伪诈成性。此句谓谗人如青蝇使物由白变黑。 骊姬:春秋时晋献公宠姬,诬陷太子申生。事参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国语 晋语等。 反情:悖逆。以上六句谓心愿君国安定强大,却因谗人陷害而遭难。

⁶殆:危险。 末庭:厅堂边沿。

⁷孽臣:罪臣,此为被谗得罪之臣自称。 号咷:哭声。易:“先号咷而后笑。”此指忠臣为国事而哭。 芜:荒秽。

⁸颜色:此指君主脸色。 触谏:直谏。 辜:罪。 被:蒙受。

⁹菀:同“郁”,郁积。 蘼芜、菌若:皆香草名。 渐:浸。 藁本:香草名。 洿渎:污水沟。

¹⁰腐井:臭秽之井。 鸡骇:传说中一种名贵犀角,上有纹路,鸡见而怕之,又称骇鸡犀。 筐簏:竹制箱笼。 以上四句谓委积香草,并将其淹浸于污沟臭井中,又弃宝物于陋器,皆喻贤臣不得进用。以下数句亦同。

¹¹棠溪:利剑。 刜:砍。 蓬:草名。 秉:持。 干将:利剑。

¹²筐:装。 泽泻:恶草名。 豹鞹:豹皮所制皮囊。 荆:楚国别称。“荆和”指楚国的和氏璧,春秋时有名的宝玉。 筑:用于筑墙的杵棒。此句谓破毁和氏宝玉以代筑杵之用。

¹³察:明。

¹⁴容与:从容不迫貌。 竢:等待。 晏:晚。

¹⁵顾:语辞,此犹“只是”。 从流:随俗流。 巩巩:忧虑害怕貌。 夷:平。“不夷”犹不安。

¹⁶沅:江名,在今湖南。 邅回:犹“徘徊”。

以上第二段,指斥贤臣被弃、奸邪当道的社会现实,表示宁可流亡、亦绝不同流合污的决心。

叹曰:山中槛槛,余伤怀兮¹。征夫皇皇,其孰依兮²。经营原野,杳冥冥兮³。乘骐骋骥,舒吾情兮⁴。归骸旧邦,莫谁语兮⁵。长辞远逝,乘湘去兮⁶。

¹槛槛:车行声。

²皇皇:即“惶惶”,匆遽不安貌。

³经营:南北东西,周旋往来。 杳冥冥:昏暗貌。

⁴舒:即“抒”。

⁵骸:尸骨。 “归骸”谓死后尸归故乡。此为设想之辞,故谓不可告人。

⁶长辞:永远辞别故都。

以上第三段,为全篇乱辞,述流放离去之情。

远 逝

志隐隐而郁怫兮,愁独哀而冤结¹。肠纷纭以缭转兮,涕渐渐其若屑²。情慨慨而长怀兮,信上皇而质正³。合五岳与八灵兮,讯九鬿与六神⁴。指列宿以白情兮,诉五帝以置词⁵。北斗为我折中兮,太一为余听之⁶。云服阴阳之正道兮,御后土之中和⁷。佩苍龙之蚴虬兮,带隐虹之逶虵⁸。曳彗星之皓旰兮,抚朱爵与鵕⁹。游清灵之飒戾兮,服云衣之披披¹⁰。杖玉华与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¹¹。举霓旌之翳兮,建黄之总旄¹²。

¹隐隐:忧虑貌。 郁怫:又作“怫郁”,愤懑不平。

²纷纭:纷乱貌。 缭转:缠绕。 渐渐:涕泪交下貌。 若屑:像下落的细屑。

³慨慨:感叹貌。 信:同“伸”,申诉。 上皇:指上帝。 质正:评说是非。此即屈原九章 惜诵“指苍天以为正”之意。

⁴合:聚会。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指五山之神。 八灵:八方之神。 讯:问。 九鬿:王逸注:“北斗九星。”洪氏补注谓北斗七星外,辅一星及招摇一星,故称九星。 六神:参九章 惜诵“戒六神与向服”句注。

⁵列宿:指二十八宿。白情:述说衷情。 五帝:此指五方之帝,参九章惜诵“令五帝以中兮”句注。 置词:即陈词。

⁶折中:古称断狱为“折狱”。“折中”谓折其中而断之,即判定是非之意。太一:星名。

⁷云:说。以下即上言“白情”、“置词”、“听之”的具体内容,故以“云”领起。服:履行。 阴阳:此代指宇宙。 御:用。 后土:指大地。 中和:不偏不倚之道,与上“正道”意近。

⁸苍龙:东方七宿名。 蚴虬:蜿蜒曲折貌。 带:缠绕。 隐:同“殷”,深红色。“隐虹”即彩虹。 逶虵:蜿蜒长远貌。

⁹曳:牵引。 皓旰:光芒四射貌。 朱爵:即“朱雀”,南方七宿名。 鵕:本为传说中的神鸟,此因“朱雀”连类而及。

¹⁰清灵:此指太空。 飒戾:清凉貌。 服:穿。 披披:修长貌。

¹¹杖:扶持。 华:即“花”。“玉华”犹九章 涉江之“玉英”。 垂:佩戴。玄珠:黑珠。

¹²霓旌:以霓虹为旌旗。翳:隐蔽貌。 建:树立。 黄:黄红色。总旄:竿顶以旄牛尾为饰之旗。 上自“服阴阳”至此,皆以天象为言,以明己生天地间,得其正气而服其正道。

以上第一段,言己志行美好,服饰鲜丽,合乎天道,此情可由天地四时众神证之。

躬纯粹而罔愆兮,承皇考之妙仪¹。惜往事之不合兮,横汨罗而下濿²。椉隆波而南渡兮,逐江 湘之顺流³。赴阳侯之潢洋兮,下石濑而登洲⁴。陵魁堆以蔽视兮,云冥冥而闇前⁵。山峻高以无垠兮,遂曾闳而迫身⁶。雪雰雰而薄木兮,云霏霏而陨集⁷。阜隘狭而幽险兮,石嵯以翳日⁸。悲故乡而发忿兮,去余邦之弥久⁹。背龙门而入河兮,登大坟而望夏首¹⁰。横舟航而湘兮,耳聊啾而慌¹¹。波淫淫而周流兮,鸿溶溢而滔荡¹²。路曼曼其无端兮,周容容而无识¹³。引日月以指极兮,少须臾而释思¹⁴。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¹⁵。顺风波以南北兮,雾宵晦以纷纷¹⁶。日杳杳以西颓兮,路长远而窘迫¹⁷。欲酌醴以娱忧兮,蹇骚骚而不释¹⁸。

¹躬:身体。 纯粹:纯正无瑕。 罔愆:无过。 承:继承。 皇考:远祖。 妙仪:美好的榜样。

²惜:痛。 濿:渡。

³椉:即“乘”。 隆波:大波。

⁴阳侯:神话传说中的波浪之神。 潢洋:水深广貌。 石濑:石间湍流。

⁵陵:高原。 魁堆:高大貌。 蔽:遮挡。 冥冥:昏暗貌。 闇:同“暗”。

⁶垠:限。 曾闳:高大貌。

⁷雰雰:雪纷下貌。 薄:迫。 “薄木”,谓雪落于林木。 霏霏:云雾涌起貌。 陨:降下。 集:会聚。

⁸阜:土山。嵯:错落不齐貌。 翳日:遮蔽无日。

⁹忿:愤懑。 邦:此指故国。 弥久:甚久。

¹⁰龙门:楚 郢都东门。 河:泛指大水。 大坟:高丘。 夏首:夏水分长江之口,故道在今湖北江陵(即楚 郢都)附近。

¹¹:即“济”之异体,渡过。 聊啾:耳鸣声。慌:忧愁。 二句谓己满怀忧愁横渡湘江,孤寂至极,惟觉耳鸣相随。

¹²淫淫:水流貌。 鸿:大水。 溶溢:盈满。 滔荡:水浩大貌。

¹³曼曼:漫长貌。 端:尽头。 周:周流反复。 容容:纷乱貌。 识:志。“无识”谓无复记忆远近。

¹⁴极:北极星。 少:犹“稍稍”。 须臾:片刻。 释思:解除忧思。 以上六句谓水波广大,路途无限,不知身在何处,惟赖日月北斗上照于天,可以稍释己忧。

¹⁵眇:同“渺”,广大貌。

¹⁶宵:夜。 此谓昏夜间大雾纷下。

¹⁷杳杳:幽暗貌。 颓:下落。 窘迫:谓忧心困扰。

¹⁸蹇:语辞。此犹“乃”。 骚骚:忧心忡忡貌。 释:解。 二句谓己欲以酒解忧仍不能解。

以上第二段,叙流放途中忧心迷离、不知所往的心境。

叹曰:飘风蓬龙,埃坲坲兮¹。木摇落,时槁悴兮²。遭倾遇祸,不可救兮³。长吟永欷,涕究究兮⁴。舒情敶诗,冀以自免兮⁵。颓流下陨,身日远兮⁶。

¹飘风:旋风。 蓬龙:风回旋貌。 埃:灰尘。 坲坲:灰尘飞扬貌。

²:即“草”。“”与“艸”古多通用。 时槁悴:枯萎憔悴的季节。

³倾:倾危。

⁴永:长。 欷:抽泣。 究究:不停貌。

⁵敶:即“陈”。“陈诗”即赋诗。 冀:希望。 免:避免。 此句谓摆脱忧愁的困扰,意与屈原九章 抽思“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略同。

⁶颓流:谓顺势而下之水。

以上第三段,为全篇乱辞。“远逝”概括篇内流亡远去之意。洪氏考异谓一作“远游”,非。

惜 贤

览屈氏之离骚兮,心哀哀而怫郁¹。声嗷嗷以寂寥兮,顾仆夫之憔悴²。拨谄谀而匡邪兮,切淟涊之流俗³。荡渨涹之奸咎兮,夷蠢蠢之溷浊⁴。怀芬香而挟蕙兮,佩江蓠之婓婓⁵。握申椒与杜若兮,冠浮云之峨峨⁶。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⁷。游兰皋与蕙林兮,睨玉石之嵯⁸。扬精华以眩燿兮,芳郁渥而纯美⁹。结桂树之旖旎兮,纫荃蕙与辛夷¹⁰。芳若兹而不御兮,捐林薄而菀死¹¹。

¹怫郁:愤愤不平貌。

²嗷嗷:呼叫声。 寂寥:空寂而无人响应。 仆夫:即概括离骚“仆夫悲”句意。此章多言读骚感想,故以“览屈氏之离骚”引起。

³拨:治理。匡:纠正。切:犹斩除。淟涊:污浊。

⁴荡:洗涤。 渨涹:污秽。 奸咎:即奸宄。宄、咎二字音近义通。说文:“宄,奸也。” 夷:消灭。 蠢蠢:无礼义貌。

⁵挟:持。 江蓠:一种香草。 婓婓:即“菲菲”,盛多貌。

⁶申椒、杜若:皆芳香植物。 浮云:即涉江“冠切云之崔嵬”的“切云”,指冠上的云饰。 峨峨:高耸貌。

⁷长陵:高大的山陵。 芷圃:栽植芳草的园圃。 蠡蠡:犹“历历”,行列分明貌。

⁸皋:水旁高地。 睨:观看。

⁹精华:此指玉石珠宝。 眩燿:光芒四射貌。 郁渥:盛多浓厚貌。

¹⁰旖旎:繁盛貌。 纫:以绳索连结。 荃蕙、辛夷:皆芳香植物。

¹¹兹:此,指以上所言。 御:用。 捐:丢弃。 林薄:丛林。 菀死:郁积而死。

以上第一段,谓屈原内修外美而不得用,竟被捐弃而死。

驱子侨之犇走兮,申徒狄之赴渊¹。若由夷之纯美兮,介子推之隐山²。晋 申生之离殃兮,荆 和氏之泣血³。吴 申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横废⁴。欲卑身而下体兮,心隐恻而不置⁵。方圜殊而不合兮,钩绳用而异态⁶。欲竢时于须臾兮,日阴曀其将暮⁷。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⁸。妄周容而入世兮,内距闭而不开⁹。竢时风之清激兮,愈氛雾其如塺¹⁰。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¹¹。默顺风以偃仰兮,尚由由而进之¹²。心悢以冤结兮,情舛错以曼忧¹³。搴薜荔于山野兮,采撚支于中洲¹⁴。望高丘而叹涕兮,悲吸吸而长怀¹⁵。孰契契而委栋兮,日晻晻而下颓¹⁶。

¹驱:驱驰。 子侨:周晋王太子,传说后得道成仙。参远游“吾将从王侨而娱戏”句注。之:通“而”。犇:同“奔”。申徒狄:传说中殷末人,因不忍见纣乱,负石投河而死。参悲回风“悲申徒之抗迹”句注。

²由:许由。传说中尧时隐士,尧欲让天下而不受。事参庄子逍遥游等。夷:伯夷。殷末时孤竹君长子,因反对周武王以暴易暴,不食周粟而死。参橘颂“行比伯夷”句注。 介之推:春秋时晋人,参惜往日“介子忠而立枯兮”句注。 以上四句谓己有诸贤之美德。

³申生:晋献公太子。参惜诵“晋 申生之孝子兮”句注。 荆:楚别名。和氏:即卞和,春秋时楚人。事参七谏 怨世“悲楚人之和氏兮”句注。

⁴吴:春秋时吴国。 申胥:即伍子胥。事参悲回风“从子胥而自适”句注。抉眼:伍子胥自杀前要求抉己之眼悬于东门,谓当见越军由此门入而灭吴。 比干:殷纣王诸父,因累谏纣而被杀。 横废:犹横死,指意外而死。 以上几句分言己虽孝、诚、忠、直,却仍不免被祸。

⁵卑身、下体:谓屈己求容。 隐恻:内心痛楚貌。 置:放弃。 二句谓不能放弃高尚的品性。

⁶殊:不同。 钩:言其曲。 绳:言其直。 二句谓忠佞不同。

⁷竢:等待。 须臾:片刻。 阴曀:昏暗。

⁸迟迟:行进貌。 日进:一天天过去。下“日度”同。 忽忽:时光飞逝貌。

⁹周容:逢迎谄谀貌。 距闭:封闭。 二句谓己本欲迎合世俗,无奈心意闭塞而不能如此。

¹⁰竢:等待。 清激:清澈。方言:“激,清也。” 塺:灰尘。 二句谓甚盼时风澄清,结果氛雾愈重如尘之扬。

¹¹耿耿:诚信不二貌。“雄鸠之耿耿”谓微不足道的诚信。 谗:谗人。 介介:离间貌。 蔽:壅塞。

¹²顺风:指顺从风俗。 偃仰:俯仰。 由由:犹豫貌。 进:王逸注:“然尚犹豫不肯进也。”是正文“进”当作“退”,此或涉王逸注而误。

¹³悢:失意貌。 冤结:即“郁结”。 舛错:心情迷乱貌。 曼忧:悠长的忧愁。

¹⁴撚支:即“燕支”,香草。

¹⁵高丘:楚地名。 吸吸:气息不接貌。

¹⁶契契:忧急貌。 委栋:疑当为“委惰”,音近而误。哀时命:“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皆叹时光流失。晻晻:日光暗淡貌。下颓:下坠。

以上第二段,历举古代贤者以自况,深叹国中无人可委以重任。

叹曰:江 湘油油,长流汩兮¹。挑揄扬汰,荡迅疾兮²。忧心展转,愁怫郁兮³。冤结未舒,长隐忿兮⁴。丁时逢殃,可奈何兮⁵。劳心悁悁,涕滂沲兮⁶。

¹油油:即“悠悠”,江水长流貌。 汩:水流迅急貌。

²挑:广雅 释诂:“高也。” 揄:通“逾”,跃。(见汉书 司马相如传集注引郭璞说)“高跃”乃形容“扬汰”之状。扬汰:扬起波浪。二句谓波浪激扬,水流迅疾。

³展转:反复翻身不能入寐。 怫郁:忧愁愤懑貌。

⁴冤结:即“郁结”。 隐忿:痛忿。

⁵丁:正当。“丁时”谓正当乱世。

⁶劳心:忧心。 悁悁:忧心貌。 滂沲:形容涕泪俱下、纷乱不止。

以上为全章的乱辞。

忧 苦

悲余心之悁悁兮,哀故邦之逢殃¹。辞九年而不复兮,独茕茕而南行²。思余俗之流风兮,心纷错而不受³。遵壄莽以呼风兮,步从容于山廀⁴。巡陆夷之曲衍兮,幽空虚以寂寞⁵。倚石岩以流涕兮,忧憔悴而无乐⁶。登岏以长企兮,望南郢而闚之⁷。山修远其辽辽兮,涂漫漫其无时⁸。听玄鹤之晨鸣兮,于高岗之峨峨⁹。独愤积而哀娱兮,翔江洲而安歌¹⁰。三鸟飞以自南兮,览其志而欲北¹¹。愿寄言于三鸟兮,去飘疾而不可得¹²。

¹悁悁:忧心难释貌。 故邦逢殃:指哀郢所谓“百姓震衍”、“民离散相失”而言。

²辞:辞别。 九年:语出九章 哀郢,指己被放已九年。 茕茕:独自行走貌。

³余俗:指楚国的风俗。 流风:流行的风气。 纷错:内心烦乱。 不受:不能承受。

⁴壄:即“野”。 莽:草。 呼风:迎风呼唤。 廀:同“薮”,山弯曲处。

⁵巡:遍行。 陆夷:高平之地。 曲衍:曲泽。

⁶倚:身靠。

⁷岏:锐利的山峰。 企:翘足而望。“长企”犹久望。 闚:即“窥”,看。

⁸辽辽:遥远貌。 塗:即“途”,道路。 漫漫:悠长貌。 无时:指无到达之时。

⁹玄鹤:黑色鹤,传说中的吉祥鸟。 峨峨:山高峻貌。

¹⁰哀娱:当为“娱哀”之误倒,谓舒解悲哀,即怀沙所谓“舒忧娱哀”。 以上四句以玄鹤自喻。

¹¹三鸟:本指神话传说中西王母使者三青鸟,此代指信使。

¹²寄言:犹托言,谓托言三鸟传语于君。

以上第一段,谓流放途中,尚眷眷不忘君国故土。

欲迁志而改操兮,心纷结其未离¹。外彷徨而游览兮,内恻隐而含哀²。聊须臾以时忘兮,心渐渐其烦错³。愿假簧以舒忧兮,志纡郁其难释⁴。叹离骚以扬意兮,犹未殚于九章⁵。长嘘吸以於悒兮,涕横集而成行⁶。伤明珠之赴泥兮,鱼眼玑之坚藏⁷。同驽骡与椉驵兮,杂班驳与阘茸⁸。葛藟虆于桂树兮,鸱鸮集于木兰⁹。偓促谈于廊庙兮,律魁放乎山闲¹⁰。恶虞氏之箫韶兮,好遗风之激楚¹¹。潜周鼎于江 淮兮,爨土鬵于中字¹²。且人心之持旧兮,而不可保长¹³。邅彼南道兮,征夫宵行¹⁴。思念郢路兮,还顾睠睠¹⁵。涕流交集兮,泣下涟涟¹⁶。

¹操:操守,行为。 纷结:纠结。 离:指背离忠信。

²恻隐:内心哀痛貌。

³时忘:洪氏考异:“一作‘忘时’。”谓忘却一时之忧。 烦错:错乱。

⁴假:凭借。簧:笙中靠气流振动发声的金属薄片,此代指笙一类乐器。纡郁:幽曲的愁绪。 释:解。

⁵未殚:未完。二句谓可叹欲以离骚来表达己志,而在九章中仍意犹未尽。

⁶嘘吸:涕泣。 於悒:抽泣貌。 横集:交错。

⁷赴泥:抛弃于泥泞。 玑:不圆之珠。 坚藏:秘藏。

⁸同:同等对待。 驽骡:劣骡。 椉驵:即“乘驵”,良马。 班驳:即“斑驳”,身有斑纹之马。按文意,当亦指良马。 阘茸,指驽顿之马。

⁹葛藟:一种藤蔓类野草。 虆:缠绕。 鸱鸮:即,古代被认为贪婪之鸟。 集:栖止。

¹⁰偓促:狭隘、局促貌,此指小人。 律魁:高大貌,此指贤明才士。

¹¹恶:厌恶。 虞氏:指舜。箫韶:传说中舜所作用箫吹奏的乐曲。激楚:楚国地方乐曲。

¹²潜:沉没。 周鼎:周朝的传国宝器。 爨:煮饭。 土鬵:古代土制之釜。此谓以土釜炊饭于堂宇。 以上十二句皆言良莠混杂,好坏不分,黑白颠倒,贤与不肖易位。

¹³持旧:谓不忘旧。 不可保长:指旧事转瞬即逝,往往不可久长。

¹⁴邅:转。 征夫:旅行者。 宵行:夜行。

¹⁵还顾:回望。 睠睠:依恋不舍貌。

¹⁶涟涟:泪流不止貌。

以上第二段,叙流放途中对混乱世风的抨击和对故乡的思念。

叹曰:登山长望,中心悲兮¹。菀彼青青,泣如颓兮²。留思北顾,涕渐渐兮³。折锐摧矜,凝泛滥兮⁴。念我茕茕,魂谁求兮⁵。仆夫慌悴,散若流兮⁶。

¹中心:内心。

²菀:同“郁”。 青青:谓草木茂盛。 颓:涕泪俱下貌。 此句谓见草木繁茂,而哀自身孤独憔悴。

³北顾:谓回头北望郢都。 渐渐:眼泪下流貌。

⁴折:断折。 摧:挫毁。 锐、矜:本皆指武器锐利,此喻己之意志与理想。 凝:成。 二句谓己之意志与理想已被摧毁,而国事泛滥,不可收拾。

⁵茕茕:孤苦貌。

⁶慌悴:即愁瘁。 散若流:谓仆夫散去,若水之流而不返。以上为全章的乱辞。

愍 命

昔皇考之嘉志兮,喜登能而亮贤¹。情纯洁而罔薉兮,姿盛质而无愆²。放佞人与谄谀兮,斥谗夫与便嬖³。亲忠正之悃诚兮,招贞良与明智⁴。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情澹澹其若渊⁵。回邪辟而不能入兮,诚愿藏而不可迁⁶。逐下祑于后堂兮,迎宓妃于伊雒⁷。刜谗贼于中廇兮,选吕管于榛薄⁸。丛林之下无怨士兮,江 河之畔无隐夫⁹。三苗之徒以放逐兮,伊 皋之伦以充庐¹⁰。

¹皇考:祖先。 嘉志:美志。 登能:举用才能之士。 亮贤:表彰贤德之人。

²罔薉:没有芜秽杂质。 情:指内在品性。 姿:指外在行为。 盛质:承“姿”而言,谓德行盛于外。怀沙“内厚质正兮”以“质”与“内”对举,“怀质抱情”又以“质”与“情”对举,皆内外兼及。愆:过失。

³放:流放。 佞人:巧言献媚者。 谄谀:善逢迎者。 谗夫:曲辞害人者。 便嬖:以阿谀得宠者。

⁴悃诚:厚道诚恳。 招:招致。

⁵溶溶:广大貌。 澹澹:安闲恬静貌。

⁶回邪:指小人。 辟:排除。 入:谓入宫。 诚愿:指淳朴贤人。藏:谓纳而用之。

⁷下祑:指后宫中一般姬妾宫人。 后堂:犹后宫。 宓妃:传说中伊、雒二水之女神。伊雒:伊水与雒水,在今河南偃师会合。

⁸刜:本指以刀砍去,此指除去。 中廇:室中央,指朝廷。 吕管:吕望、管仲。吕望为殷 周时人,助周武王灭纣。管仲为春秋时人,助齐桓公成霸业。 榛薄:杂木丛生,此喻卑贱,指吕望曾做屠夫、管仲曾为囚徒之事。

⁹畔:岸。 隐夫:隐士。

¹⁰三苗:传说中尧 舜时的佞臣。 徒:指同类。 伊 皋:伊尹、皋陶。伊尹为夏殷时人,曾助汤灭桀。皋陶为舜臣。 伦:同“类”。 庐:室。“充庐”犹满朝。

以上第一段,歌颂先祖皇考能任用贤能,疏远小人。

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¹。戚宋万于两楹兮,废周 邵于遐夷²。却骐骥以转运兮,腾驴骡以驰逐³。蔡女黜而出帷兮,戎妇入而彩绣服⁴。庆忌囚于阱室兮,陈不占战而赴围⁵。破伯牙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⁶。藏瑉石于金匮兮,捐赤瑾于中庭⁷。韩信蒙于介胄兮,行夫将而攻城⁸。莞芎弃于泽洲兮,瓟瓥蠹于筐簏⁹。麒麟奔于九皋兮,熊罴群而逸囿¹⁰。折芳枝与琼华兮,树枳棘与薪柴¹¹。掘荃蕙与射干兮,耘藜藿与蘘荷¹²。惜今世其何殊兮,远近思而不同¹³。或沉沦其无所达兮,或清激其无所通¹⁴。哀余生之不当兮,独蒙毒而逢尤¹⁵。虽謇謇以申志兮,君乖差而屏之¹⁶。诚惜芳之菲菲兮,反以兹为腐也¹⁷。怀椒聊之兮,乃逢纷以罹诟也¹⁸。

¹裳:古代下身所着称裳,上身所着称衣。 二句言是非颠倒。

²戚:亲。 宋万:春秋时宋闵公臣,名南宫万,出猎中与宋闵公发生争执,杀宋闵公。事参史记 宋微子世家。 楹:柱子。“两楹”指尊者所居之处。废:废除。周 邵:周公旦与邵公奭,皆为周初功臣。遐夷:指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

³却:退。 转运:谓搬运转移。 腾:乘。

⁴蔡女:指蔡国贤女。 黜:败黜。 帷:帷幕。 戎妇:夷狄丑妇。 彩绣服:指贵妇之服。

⁵庆忌:春秋时吴王僚公子,勇武有力。吴公子光刺僚而惧庆忌,于是派人刺庆忌于郑。 阱室:陷阱之室,指囚室。 陈不占:春秋时齐庄公臣,重义而胆怯,赴齐庄公难,因闻战斗声震恐而死。

⁶伯牙:传说中著名的琴师。 号钟:琴名。 挟:持。 人筝:洪兴祖考异:“一作‘介筝’。”介:小。纬:“徽”之借字,指筝弦。文选 答东阿王书:“秦筝发徽”,即其例。

⁷瑉石:似玉之石。 匮:匣。 捐:弃置。 赤瑾:美玉。

⁸韩信:西汉初人,善带兵作战,是刘汉政权得以建立的功臣之一。事参史记韩信卢绾列传、汉书 韩信传。介:铠甲。胄:头盔。“蒙介胄”谓披甲胄而为战士。行夫:指普通士卒。将:率领。 二句谓以将帅为士卒,以士卒为将帅,用人不当。

⁹莞、芎:皆香草。 泽洲:水中陆地。 瓟瓥:“瓥”即“蠡”之异体;“瓟瓥”谓葫芦所制之瓢。 蠹:朽坏。 筐簏:竹编容器。

¹⁰麒麟:传说中的吉祥之兽。 九皋:指野外沼泽地。 熊罴:此泛指猛兽。 囿:皇家养猎场。“逸囿”谓在苑囿中荒逸作乐。

¹¹折:摧折。 琼华:谓美如琼玉之花。 树:栽种。

¹²射干:香草。 耘:为农作物除草。 藜藿、蘘荷:皆野菜。

¹³殊:异。 “惜今世”句指“戚宋万”以下数句而言,谓当时是非颠倒与今世无异。 远近:谓或远或近。言人之贤愚有别,所思远近各不相同。

¹⁴沉沦:指沉沦世俗者。 清激:指清高不群者。 二句“沉沦”与“清激”对举,疑上句“无所达”当作“有所达”,意谓沉沦者得用,清激者不遇。其既为“今反表以为里”以下数句之小结,又呼应“今反表”二句。

¹⁵当:遇。 蒙毒:受祸患。 逢尤:得罪过。

¹⁶謇謇:忠贞貌。 乖差:互相矛盾。 屏:摒弃。

¹⁷惜:爱怜。 芳:芳草。 菲菲:香气浓郁四散。 兹:此。 腐:臭。二句谓己爱惜芳香,而君主却以此为腐臭。

¹⁸椒聊:指椒实。诗 唐风 椒聊:“椒聊且。”:芳香弥漫貌。 逢纷:遇到乱世。 罹诟:遭受耻辱。

以上第二段,叙今世风俗美丑不辨,好坏不分,故己只能逢纷罹诟。

叹曰:嘉皇既殁,终不返兮¹。山中幽险,郢路远兮²。谗人,孰可愬兮³。征夫罔极,谁可语兮⁴。行唫累欷,声喟喟兮⁵。怀忧含戚,何佗傺兮⁶。

¹嘉:美好。 皇:君王。 不返:承上“既殁”而言。

²幽险:艰险。 郢路:回归郢都之路。

³:花言巧语貌。 愬:告诉。 二句谓已对谗言之人无话可说。

⁴征夫:旅途中人,此自指。 罔极:没有尽头。

⁵唫:即“吟”。 累欷:一再叹息。 喟喟:叹息声。

⁶戚:悲哀。 佗傺:怅然失意貌。

以上为全篇的乱辞。

思 古

冥冥深林兮,树木郁郁¹。山参差以崭岩兮,阜杳杳以蔽日²。悲余心之悁悁兮,目眇眇而遗泣³。风骚屑以摇木兮,云吸吸以湫戾⁴。悲余生之无欢兮,愁倥傯于山陆⁵。旦徘徊于长阪兮,夕仿偟而独宿⁶。发披披以鬤鬤兮,躬劬劳而瘏悴⁷。魂俇俇而南行兮,泣沾襟而濡袂⁸。心婵媛而无告兮,口噤闭而不言⁹。违郢都之旧闾兮,回湘 沅而远迁¹⁰。念余邦之横陷兮,宗鬼神之无次¹¹。闵先嗣之中绝兮,心惶惑而自悲¹²。聊浮游于山陿兮,步周流于江畔¹³。临深水而长啸兮,且倘佯而泛观¹⁴。

¹冥冥:昏暗不明貌。

²参差:错落不齐貌。 崭岩:险峻壁立貌。 阜:土山。 杳杳:幽暗迷茫貌。 蔽:遮蔽。

³悁悁:忧愁苦闷貌。 眇眇:纵目远视貌。 遗泣:犹落泪。

⁴骚屑:风声。 吸吸:云浮动貌。 湫戾:卷曲。

⁵倥傯:困苦。

⁶阪:山坡。

⁷披披、鬤鬤:皆头发散乱貌。 躬:身体。 劬劳:辛劳。 瘏悴:疲病。

⁸俇俇:惶恐不安貌。 濡:浸湿。 袂:衣袖。

⁹婵媛:屈赋或作“掸援”,心牵引作痛貌。 噤:闭口。

¹⁰违:离开。 闾:里巷。 回:洪氏考异:“一作‘过’。”是。

¹¹横陷:突遭沦陷。宗:宗族。“宗鬼神”指祖宗的灵魂。次:指宗庙中祖宗享受祭祀的秩序。 二句谓郢都横遭祸患,宗庙失次,无人祭祀。

¹²闵:悲哀。 先嗣:先祖的后嗣。

¹³陿:山侧。 周流:即周游。 畔:岸。

¹⁴啸:嘬口而呼。 倘佯:徘徊。 泛观:广泛观览。

以上第一段,叙流放途中的环境和心境。

兴离骚之微文兮,冀灵修之壹悟¹。还余车于南郢兮,复往轨于初古²。道修远其难迁兮,伤余心之不能已³。背三五之典刑兮,绝洪范之辟纪⁴。播规榘以背度兮,错权衡而任意⁵。操绳墨而放弃兮,倾容幸而侍侧⁶。甘棠枯于丰草兮,藜棘树于中庭⁷。西施斥于北宫兮,仳倠倚于弥楹⁸。乌获戚而骖乘兮,燕公操于马圉⁹。蒯瞆登于清府兮,咎繇弃而在壄¹⁰。盖见兹以永叹兮,欲登阶而狐疑¹¹。椉白水而高骛兮,因徙弛而长词¹²。

¹兴:创作。 微文:刘安离骚传:“其文约,其辞微”;又:“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冀:希望。 灵修:指楚怀王。刘安离骚传:“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为此句所本。据此二句所言,刘向当时或已读到了刘安的离骚传。

²还:指楚怀王命还。 往轨:谓当初己与楚王好合时共行之道。 初古:古圣贤之道。 二句及以下二语,本诸离骚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³迁:转移。 此句将己不能返回郢都之因归结于道之“修远”,乃喻词。

⁴三五:指五帝与夏、商、周开国之三王。参抽思“望三五以为象兮”句注。 典刑:常法。洪范:尚书篇名,系箕子为周武王所陈五行之道。 辟纪:法纪。

⁵播:放弃。 度:法度。 错:即“措”,放置。 权衡:秤锤与秤杆,此借指法则、标准。 任意:谓一意孤行。

⁶操绳墨:指执法者。 倾容幸:谓善以谄谀取宠。 二句谓执法之士被弃一旁,而巧佞求宠者反得侍候君侧。

⁷甘棠:木名。传说周武王时召伯巡视南国,曾在甘棠树下歇息,后人因此写甘棠诗歌颂他,事见诗 召南 甘棠序。后世因以甘棠象征贤者。 丰草:茂草。 藜棘:带刺之木,此喻恶人。

⁸西施:古代传说中的著名美女。 斥:贬斥。 北宫:后宫。 仳倠:古代著名的丑女。 弥:满。 楹:柱子。“弥楹”谓满于两楹之间,此犹言满宫。

⁹乌获:古代传说中的著名大力士。 戚:悲。 骖乘:指跟随马旁为侍从。 燕公:即周 邵公奭。 操:服劳役。 马圉:马厩。

¹⁰蒯瞆:春秋时卫灵公太子,欲杀其后母南子,事参史记 卫康叔世家。 清府:即清庙,此指朝廷。 咎繇:舜之司法大臣。 壄:即“野”。

¹¹兹:此。 二句谓见以上情景而长叹,故虽欲登朝尽忠,而内心狐疑,恐遇害也。

¹²椉:即“乘”。 白水:传说中水名,发源于昆仑。 高骛:高驰。 徙弛:即“徙迤”,退敛。 长词:即长辞,永诀。

以上第二段,叙流放途中,眷眷不忘故国乡土,希冀一还,为王所用而不得。

叹曰:倘佯垆阪,沼水深兮¹。容与汉渚,涕淫淫兮²。钟 牙已死,谁为声兮³。纤阿不御,焉舒情兮⁴。曾哀凄欷,心离离兮⁵。还顾高丘,泣如洒兮⁶。

¹倘佯:徘徊。 垆阪:地名,所指不详。一说即黑土坡。 沼:水池。

²容与:踌躇。 汉渚:汉水之滨。 淫淫:涕流不止貌。

³钟 牙:钟子期与伯牙。古代传说中的一对知音。 谁为声:犹言为谁奏乐。

⁴纤阿:古代传说中善御马者。 御:驾驭。 焉舒情:谓怎能快意而行。

⁵曾:累。 离离:心痛欲裂貌。

⁶高丘:楚地名,此象征楚国。 洒:以水洒地。

以上为全章的乱辞。

远 游

悲余性之不可改兮,屡惩艾而不迻¹。服觉晧以殊俗兮,貌揭揭以巍巍²。譬若王侨之乘云兮,载赤霄而淩太清³。欲与天地参寿兮,与日月而比荣⁴。登昆仑而北首兮,悉灵圉而来谒⁵。选鬼神于太阴兮,登阊阖于玄阙⁶。回朕车俾西引兮,褰虹旗于玉门⁷。驰六龙于三危兮,朝西灵于九滨⁸。结余轸于西山兮,横飞谷以南征⁹。绝都广以直指兮,历祝融于朱冥¹⁰。枉玉衡于炎火兮,委两馆于咸唐¹¹。贯濛以东朅兮,维六龙于扶桑¹²。

¹惩艾:即“惩”,洪氏考异:“‘艾’一作‘’”,是。因受创伤而戒惧。迻:同“移”。洪氏考异:“一作‘移’。”

²服:衣服。 觉晧:当即“皎皓”,光鲜明丽貌。 殊俗:异乎流俗。 揭揭:当即“朅朅”。诗 硕人:“庶士有朅。”“有朅”即“朅朅”。经典释文:“朅,韩诗作‘桀’,云‘健也’。”则此“揭揭”当为健壮貌,与下文“巍巍”相称。

³王侨: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赤霄:红霞。 太清:即太空。

⁴参寿:同其寿考。 比荣:共其光辉。

⁵昆仑:神话中神仙聚居处。 北首:北向。 悉:尽。 灵圉:神话中的仙人名,此指众神。 谒:拜见。

⁶选:选择。 太阴:本为星名,此指北方神仙之区。淮南子道应:“庐敖游于北海,经乎太阴,入于玄阙,至于蒙谷之上。” 阊阖:神话传说中的天门。 玄阙:传说中北方山名。淮南子道应许慎注:“玄阙,北方之山也。”

⁷朕:作者自称。 俾:使。 褰:举起。虹旗:以虹为旗。 玉门:神话传说中的西方山名。

⁸六龙:驾车之龙。 三危:神话中西方山名。 朝:拜见。 西灵:西方之神。 九滨:指大海九曲之涯。

⁹结:回转。 轸:本指车厢横木,此代指车。 横:横渡。 飞谷:神话传说中太阳所行之道。

¹⁰绝:渡过。 都广:神话传说中的地名,见山海经。 历:经过。 祝融:神话传说中的南方神名。 朱冥:此指南方。

¹¹枉:曲行。 衡:本指车前驾马横木,此代指车。 委:犹“枉”。 两:车辆。 馆:舍息。 咸唐:即“咸池”,神话传说中的日沐之所。

¹²贯:穿。濛:大气。 朅:去。 维:系。 扶桑:神话传说中的日出处。

以上第一段,叙己与世俗不合,遂乘六龙上天游于四方。

周流览于四海兮,志升降以高驰¹。征九神于回极兮,建虹采以招指²。驾鸾凤以上游兮,从玄鹤与鹪明³。孔鸟飞而送迎兮,腾群鹤于瑶光⁴。排帝宫与罗囿兮,升县圃以眩灭⁵。结琼枝以杂佩兮,立长庚以继日⁶。淩惊靁以轶骇电兮,缀鬼谷于北辰⁷。鞭风伯使先驱兮,囚灵玄于虞渊⁸。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于朔方⁹。就颛顼而敶词兮,考玄冥于空桑¹⁰。旋车逝于崇山兮,奏虞舜于苍梧¹¹。杨舟于会稽兮,就申胥于五湖¹²。见南郢之流风兮,殒余躬于沅 湘¹³。望旧邦之黯黮兮,时溷浊其犹未央¹⁴。怀兰茝之芬芳兮,妒被离而折之¹⁵。张绛帷以襜襜兮,风邑邑而蔽之¹⁶。日暾暾其西舍兮,阳焱焱而复顾¹⁷。聊假日以须臾兮,何骚骚而自故¹⁸。

¹周流:周游。

²征:召。 九神:即“九鬿”,指北斗九星。参远逝“讯九鬿与六神”句注。回极:指北极星,参抽思“何回极之浮浮”句注。建:树立。虹采:即“彩虹”。招指:指挥。

³从:为之侍从。 玄鹤:黑色鹤,传说中的吉祥鸟。 鹪明:凤凰一类神鸟。

⁴孔鸟:孔雀。 腾:参离骚“腾众车使径待”句注。 瑶光:北斗杓第七星,亦作“摇光”。

⁵排:推开。 罗囿:神话中的天帝之苑。 县圃:即“悬圃”,相传在昆仑山中。 眩灭:目为炫耀,魂魄飞散。

⁶结:纠结。 长庚:星名,即太白金星。“立长庚以继日”犹言夜以继日。

⁷淩:淩驾。 轶:超过。 缀:连系。 鬼谷:洪氏考异:“一作‘百鬼’。”据王逸注,古本当作“百鬼”,据说在北辰之下。 北辰:北极星。

⁸风伯:传说中的风神。 灵玄:神话中的北方之神。 虞渊:传说中的太阳所入处。

⁹遡:此指逆风而行。 低佪:徘徊。 朔方:北方。 以上四句谓鞭打风伯,又囚北方神于日入之地,使北方不致寒冷。

¹⁰颛顼:传说中楚民族的祖神。 敶:即“陈”。 考:考问。 玄冥:传说中主北方之神,专管刑杀。 空桑:神话传说中的山名。

¹¹旋:回。 崇山:神话中的地名。 奏:进言。 苍梧:山名,在今湖南 宁远。传说舜南巡即死于此。

¹²:渡。 杨舟:杨木之舟。古人多以杨木为舟,屡见于诗。 会稽:即今浙江绍兴。传说夏禹治水成功,曾在此大会天下诸侯。 申胥:即伍子胥,因曾被吴王封于申地,故称。以忠遭谗,屡为屈赋所及。 五湖:即今太湖。

¹³流风:指当时流行的风俗。 殒:坠落。 躬:身体。 沅 湘:沅江与湘江,均在湖南。 二句谓南郢有嫉贤之风,故己被放于沅 湘。

¹⁴黯黮:昏黑貌。 未央:尚未减弱。

¹⁵妒:指谗妒者。 被离:即“披离”,凌乱分散貌。参哀郢“妒被离而鄣之”句注。

¹⁶绛帷:红色帷幕。 襜襜:开张貌。 风邑邑:风势微弱貌。 二句喻小人巧言离间,君恩被蔽而不及己。

¹⁷暾暾:明亮貌。 西舍:西下。 阳焱焱:日光闪烁貌。 二句谓己年已暮,如日西下,但心犹焱焱,眷顾故乡。

¹⁸聊:暂且。 假:凭借。 骚骚:充满愁思貌。 自故:洪氏考异:“‘故’一作‘苦’。”是。二句谓己本当暂借时日以待,然而却始终愁思自苦。

以上第二段,叙己上天下地,遍访众神祖先;然目睹故乡流风,终于愁思满腹,不能自解。

叹曰:譬彼蛟龙,乘云浮兮¹。泛淫溶,纷若雾兮²。潺湲,雷动电发,高举兮³。升虚凌冥,沛浊浮清,入帝宫兮⁴。摇翘奋羽,驰风骋雨,游无穷兮⁵。

¹二句谓己欲如蛟龙乘云浮游。

²泛淫:浮动不定貌。溶:广阔深远貌。

³潺湲:此或系“掸援”之同音联绵词,牵引之意。(见离骚“婵媛”王逸语。):纠绕。:马奔驰貌。

⁴升虚凌冥:谓高入渺茫的太空。 沛浊浮清:洪氏考异:“‘沛’一作‘弃’。”谓弃人间浊气而游于太空之清气。帝宫:天宫。

⁵翘:鸟尾长毛。“摇翘”谓摇其长尾。 奋羽:张开翅膀。

以上为全章的乱辞。

九思

【解题】

九思,王逸所作。逸,东汉时南郡(治今湖北 荆州)人。安帝时为校书郎,著楚辞章句。后官侍中、刺史、太守。事略参后汉书 文苑传。

九思之作,意在伤悼屈原,嘉其忠贞之志,斥责群小乱国,贤士流放。这一主旨与汉代其他伤屈之作无大异。唯王逸乃积极用世之人,故篇末强调政治清明,弘大唐尧之功业,是以史为鉴,伤屈以喻今也。

又,九思初未编入楚辞章句,故逸离骚后叙仅云作章句十六卷。或谓十六卷乃逸进献之本,十七卷本乃逸家藏别本,故援楚辞成书旧例而附以己作。据后汉书本传,逸为校书郎在安帝时,为侍中在顺帝时。而今本章句前十六卷皆题“校书郎臣王逸上”,九思则题“汉侍中南郡 王逸叔师作”,是十六卷本成书于前,而九思作于后,故进献之后始附九思,遂如今本。而且九思旧有序有注,然考其内容并非逸语。洪兴祖谓此或王逸之子王延寿之徒所为,其说近是。

九思全篇用九歌体,以句中“兮”字代连词、介词等(个别句子例外)。逸编纂楚辞章句,乃屈学之大功臣。其九思亦感情诚挚,意深笔长,为汉世伤屈之佳作。

逢 尤¹

悲兮愁,哀兮忧。天生我兮当闇时,被诼谮兮虚获尤²。心烦愦兮意无聊,严载驾兮出戏游³。周八极兮历九州,求轩辕兮索重华⁴。世既卓兮远眇眇,握佩玖兮中路躇⁵。羡咎繇兮建典谟,懿风后兮受瑞图⁶。愍余命兮遭六极,委玉质兮于泥涂⁷。遽傽遑兮驱林泽,步屏营兮行丘阿⁸。车折兮马虺颓,憃怅立兮涕滂沲⁹。思丁 文兮圣明哲,哀平 差兮迷谬愚¹⁰。吕 傅举兮殷 周兴,忌专兮郢 吴虚¹¹。仰长叹兮气结,悒殟绝兮咶复苏¹²。虎兕争兮于廷中,豺狼斗兮我之隅¹³。云雾会兮日冥晦,飘风起兮扬尘埃¹⁴。走鬯罔兮乍东西,欲窜伏兮其焉如¹⁵?念灵闺兮隩重深,愿竭节兮隔无由¹⁶。望旧邦兮路逶随,忧心悄兮志勤劬¹⁷。魂茕茕兮不遑寐,目眽眽兮寤终朝¹⁸。

¹逢尤:即“获尤”,言忠而得罪。按章句体例,此题本在章末,今仿前例,移于章首,以便读者。下同。

²诼谮:毁谤、诬陷。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尤:罪过。

³烦愦:烦乱、不安。 无聊:无所依赖。 严:整肃。

⁴八极:八方极远之地。参淮南子墬形。 九州: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此泛指中国。 轩辕,即黄帝。重华:虞舜名。

⁵卓:与“逴”通,远。 眇眇:辽远貌。 玖:质次于玉的黑色美石。诗 王风 丘中有麻:“贻我佩玖。” 躇:踌躇徬徨。

⁶咎繇:即皋陶,舜臣,掌刑狱。参离骚“挚 咎繇而能调”句注。 典谟:尚书有“典”、“谟”之体,此指舜典、皋陶谟等。 懿:称美。 风后:相传为黄帝相,参史记 五帝本纪“举风后”集解引郑玄、正义引帝王世纪之说。瑞图:祥瑞之图。风后授瑞图之事,史传无载。但汉书 艺文志兵书略著录有“风后十三篇、图二卷”,原注:“黄帝臣,依托也。”由此可知王逸所谓“受瑞图”所由出。

⁷六极:六种凶恶之事。书洪范:“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委:遗弃。

⁸遽:急行。 傽遑:惊慌失措貌。字亦作“章皇”、“徨”。 屏营:惶恐貌。国语 吴语:“屏营仿偟于山林之中。”文选 与苏武诗:“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丘阿:山丘。诗 小雅 绵蛮:“止于丘阿。”亦作“阿丘”,见诗 鄘风 载驰。

⁹:说文 车部:“车辕耑持衡者。”即辕前端与车衡衔接处的销钉。大车称,小车称。论语 为政:“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虺颓:疲病。诗 周南 卷耳:“我马虺。”“”、“颓”同。 憃怅:忧悴失意貌。滂沲:即“滂沱”,此指泪水多。诗 陈风 泽陂:“涕泗滂沱。”二句化用论语、诗经句意,以抒失意惆怅之情。

¹⁰丁:武丁,殷高宗名。 文:周文王。 圣明哲:三字平列,谓洞察事理。平:楚平王。 差:吴王 夫差。 迷谬愚:三字平列,谓迷误愚蠢。

¹¹吕:吕尚。承上文谓周文王举用吕尚,周由是兴盛。参前离骚“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句注。 傅:傅说。承上文谓殷高宗 武丁举用傅说,使殷强盛。参离骚“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句注。 忌:费无忌,楚平王大夫,谗太子建,害伍奢和奢子伍尚。奢另一子伍员奔吴。后吴师攻打楚国,入郢都,辱平王墓。事参左传 昭公十七年至昭公二十七年及定公四年、史记 楚世家等。:洪兴祖考异一作“嚭”,当从。嚭,指太宰嚭,即伯嚭,吴王 夫差大夫。夫差破越后,伯嚭受越赂,劝夫差许越和。越灭后,杀伯嚭。参国语 越语上、史记 吴世家。 郢:楚都。 虚:同“墟”,此概括被攻占或灭亡之意。

¹²结:气结。“”同“噎”。 悒殟:即“乌殟”(见声类),昏厥。 绝:谓绝气,与下文“复苏”相应。 咶:喘息。 复苏:复活。

¹³虎兕:虎与犀牛。 隅:傍。 二句喻众佞人在朝争权夺利。

¹⁴飘风:回旋之风。 二句喻众佞蔽君。此处王逸造句之用意,符合他对屈赋类似文句的理解。如离骚“飘风屯其相离兮”王逸注:“回风为飘……以兴邪恶之众。”

¹⁵鬯罔:即怅惆,失意貌。字或作“惝怳”(远游)、“惝罔”(哀时命)。九思守志又有“敞罔”一词,亦同。 乍东西:乍东乍西,心志不定之故。 窜伏:藏匿。 焉如:谓何往。如,往。

¹⁶灵闺:怀王闺阁。语出离骚“灵修”及“闺中既以邃远”句。 隩:深,通“奥”(洪兴祖考异引一本作“奥”;又引一本作“窈”,音近义同)。 竭节:

尽忠。 由:缘由。

¹⁷逶随:迂曲长远。 悄:忧貌。诗 邶风 柏舟、小雅出车并有“忧心悄悄”句。 勤劬:勤劳。

¹⁸茕茕:孤独貌。 遑:暇。诗 小雅 小弁:“心之忧矣,不遑假寐。”远游:“魂茕茕而至曙。”王逸合二句而为此。眽眽:视貌。 寤:醒,与“寐”对言。

以上为第一章。言己生当闇时,遭谗获尤,故载驾生游,求圣明之主。但命遭六极,竭节无由,旧邦路远,忧心不寐。

怨 上

令尹兮謷謷,群司兮¹。哀哉兮淈淈,上下兮同流²。菽藟兮蔓衍,芳虈兮挫枯³。朱紫兮杂乱,曾莫兮别诸⁴。倚此兮岩穴,永思兮窈悠⁵。嗟怀兮眩惑,用志兮不昭⁶。将丧兮玉斗,遗失兮钮枢⁷。我心兮煎熬,惟是兮用忧⁸。进恶兮九旬,复顾兮彭 务⁹。拟斯兮二踪,未知兮所投¹⁰。谣吟兮中壄,上察兮璇玑¹¹。大火兮西睨,摄提兮运低¹²。雷霆兮硠礚,雹霰兮霏霏¹³。奔电兮光晃,凉风兮怆凄¹⁴。鸟兽兮惊骇,相从兮宿栖¹⁵。鸳鸯兮噰噰,狐狸兮徾徾¹⁶。哀吾兮介特,独处兮罔依¹⁷。蝼蛄兮鸣东,蟊兮号西¹⁸。蛓缘兮我裳,蠋入兮我怀¹⁹。虫豸兮夹余,惆怅兮自悲²⁰。伫立兮忉怛,心结兮折摧²¹。

¹令尹:楚官名,职位最高。参史记 楚世家、屈原列传等。 謷謷:叫嚣声。群司:众官。:多言貌。

²淈淈:浊乱貌。

³菽藟:小草,此喻群小。 虈:香草名,喻忠贤之士。 挫枯:摧折、枯萎。

⁴朱:大红色,古人称为正色。 朱紫:古以朱紫喻正邪、优劣。论语 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别诸:犹言别之,即区分朱、紫二色,喻辨别忠佞贤愚。

⁵窈悠:悠长。

⁶怀:怀王。 眩惑:迷瞀。 昭:明。

⁷玉斗:北斗星。 钮枢:盖指北斗第一星天枢(参史记 天官书索隐引春秋 运斗枢)。丧玉斗、失钮枢,喻丧失政权。

⁸用忧:因而忧愁。

⁹恶:当从洪兴祖考异引别本作“思”。 九旬:亦当从洪氏引别本作“仇荀”。仇:仇牧,宋万弑宋闵公,仇牧手剑叱之,被万所杀,事见左传 庄公十二年等。 荀:荀息,里克杀公子卓,息死之,事见左传 僖公九年。二人皆义士,故曰“进思”。 复:亦当从别本作“退”,与上句“进”对文。“退”、“复”篆隶形近易混。 顾:眷念。“退顾”与“进思”亦对文。 彭:彭咸,古忠介之士。离骚“愿依彭咸之遗则”王逸注:“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 务:务光,古清白隐士。哀时命“务光自投于深渊兮”王逸注:“务光,古清白之士也。”

¹⁰拟:效法。 二踪:上述两种古贤之迹。 投:合。大招“投诗赋只”王逸注:“投,合也。”

¹¹壄:即“野”。 璇玑:北斗七星之二、三两星星名,参史记 天官书索隐引春秋 运斗枢。

¹²大火:星名。心宿中央的红色大星,即营惑星。左传 襄公九年:“心为大火。” 西睨:指大火星西斜。 摄提:星名,共六星,位于大角星两侧,各三星。 运低:下行。

¹³硠礚:雷声。 霏霏:纷乱貌。

¹⁴光:闪电。 晃:照耀。 怆凄:悲伤。

¹⁵宿栖:栖息。

¹⁶噰噰:和鸣声。 徾徾:“徾”音眉,相随貌。

¹⁷介特:孤身一人。 罔依:无依无靠。

¹⁸蟊:昆虫名。

¹⁹蛓:音次。毛虫,有毒。“缘兮我裳”谓缘我裳而爬行。 蠋:虫生葵中,似蚕。

²⁰虫豸:昆虫。尔雅 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以上六句总归于己独处山野,与虫豸为伍,内心悲戚。

²¹伫立:久立。 忉怛:悲伤。 结:郁结不解。结、同义(说文 糸部)复合。

以上为第二章。怨当国者同流合污,而己用志不昭,独处无依,故惆怅自悲,倍受摧折。因怨怀王与令尹,故曰“怨上”。

疾 世

周徘徊兮汉渚,求水神兮灵女¹。嗟此国兮无良,媒女诎兮²。雀列兮哗欢,鸲鹆鸣兮聒余³。抱昭华兮宝璋,欲衒鬻兮莫取⁴。言旋迈兮北徂,叫我友兮配耦⁵。日阴曀兮未光,閴睄窕兮靡睹⁶。纷载驱兮高驰,将咨询兮皇羲⁷。遵河皋兮周流,路变易兮时乖⁸。濿沧海兮东游,沐盥浴兮天池⁹。访太昊兮道要,云靡贵兮仁义¹⁰。志欣乐兮反征,就周文兮邠 岐¹¹。秉玉英兮结誓,日欲暮兮心悲¹²。惟天禄兮不再,背我信兮自违¹³。逾陇堆兮渡漠,过桂车兮合黎¹⁴。赴昆山兮,从邛遨兮栖迟¹⁵。吮玉液兮止渴,啮芝华兮疗饥¹⁶。居嵺廓兮尠畴,远梁昌兮几迷¹⁷。望江 汉兮濩渃,心紧絭兮伤怀¹⁸。时昢昢兮旦旦,尘莫莫兮未晞¹⁹。忧不暇兮寝食,吒增叹兮如雷²⁰。

¹周:遍。 汉渚:汉水之涯。 灵女:神女。二句用诗 周南 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意。三家诗解“游女”为“汉水之神”,虽时见,却“不可得而求之”(文选 琴赋注引薛君章句)。王逸用此,亦言求贤而不可得,故下文有“嗟此国兮无良”之叹。

²良:贤良之人。 诎:言语钝拙。洪兴祖考异云一本作“媒拙讷”,“拙”同“诎”,讷义同。:语繁乱貌。

³雀:鹑类小鸟。 列:各得其位。 哗欢:吵嚷、喧哗。 鸲鹆:鸟名。聒:喧扰,声音嘈杂。 以上二句以小鸟喻在位之群小。

⁴昭华:美玉。淮南子泰族:“赠以昭华之玉以传天下焉。” 宝璋:宝玉。衒鬻:叫卖。莫取:无人赏识。

⁵言:发语词。 旋:回转。 北徂:北行。与下文“东游”以及至“邠 岐”等,乃遍游四方,而自北始。 叫:呼唤。 配耦:即配偶,此指朋辈。

⁶阴曀:阴晦。 閴:当作“阒”,静。易丰:“窥其户,其无人。” 睄窕:萧条寂寞。

⁷咨询:问询。 皇羲:即伏羲,古传三皇之一,故曰“皇羲”。

⁸河皋:黄河岸边。 时乖:时势不合。

⁹濿:涉渡。 沐:洗发。 盥:洗手。 浴:洗身。沐盥浴,三事并列连举。 天池:咸池,古神话中日所浴处,参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句注。又九歌 少司命“与女沐兮咸池”,王逸注即以“天池”解之,因知此即以“天池”称“咸池”。

¹⁰太昊:即伏羲。远游“历太皓以右转兮”王逸注:“遂过庖牺而谘访也。”“昊”、“皓”同,“庖牺”即伏羲。王逸注言“谘访”,故本句用“访”字义同。道要:天道之要。 云:指太昊之答词。

¹¹反征:谓又自东而西。 周文:周文王。 邠 岐:即豳 岐。豳,周先人公刘所建;岐:周文王所封。此言“岐”而连及“邠”。

¹²玉英:指圭璋之类。 结誓:结约。

¹³惟:思。 天禄:天赐福禄,此指寿命而言。 自违:自己背叛自己。

¹⁴陇堆:即陇山。今盘山南段之别称。 漠:沙漠。 桂车:以桂为车,犹九歌 山鬼之“辛夷车”。 合黎:山名。尚书 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过桂车”句言乘桂车经过合黎。

¹⁵昆山:昆仑山。:,绊。,骏马。,言绊住骏马。 邛:即“邛邛”,兽名,善走。又作“蛩蛩”,参逸周书王会注、尔雅 释地。 遨:遨游。 栖迟:游息。

¹⁶玉液:犹琼浆。道家言饮玉液可以长生。 啮:咬。 芝华:灵芝之花。司马相如大人赋:“噍咀芝英兮叽琼华。” 疗:治。

¹⁷嵺廓:同“寥廓”,空廓无人。 尠:即“尟”之异体,少。今多借“鲜”为之。畴:通“俦”,同类。 梁昌:处境狼狈,进退失据。九辩“然潢洋而不遇兮”王逸注:“俍倡后时无所逮也。”“梁昌”与“俍倡”同。

¹⁸濩渃:水大貌。 紧絭:纠缠萦绕。

¹⁹昢昢:太阳始出光未盛明貌。 旦旦:洪兴祖考异:“一云‘且旦’。”按作“且旦”是,与上文“昢昢”义合。 莫莫:尘埃飞扬貌。 未晞:未消。

²⁰吒:愤怒声。

以上第三章。言己求女不得,群小哗欢。高驰访道,而天禄不再。故忧心怀伤,增叹如雷。

悯 上

哀世兮睩睩,兮嗌喔¹。众多兮阿媚,骪靡兮成俗²。贪枉兮党比,贞良兮茕独³。鹄窜兮枳棘,鹈集兮帷幄⁴。蕠兮青,槀本兮萎落⁵。睹斯兮伪惑,心为兮隔错⁶。逡巡兮圃薮,率彼兮畛陌⁷。川谷兮渊渊,山峊兮峉峉⁸。丛林兮崯崯,株榛兮岳岳⁹。霜雪兮漼溰,冰冻兮洛泽¹⁰。东西兮南北,罔所兮归薄¹¹。庇荫兮枯树,匍匐兮岩石¹²。踡跼兮寒局数,独处兮志不申,年齿尽兮命迫促¹³。魁垒挤摧兮常困辱,含忧强老兮愁不乐¹⁴。须发苧悴兮鬓白,思灵泽兮一膏沐¹⁵。怀兰英兮把琼若,待天明兮立踯躅¹⁶。云蒙蒙兮电儵烁,孤雌惊兮鸣呴呴¹⁷。思怫郁兮肝切剥,忿悁悒兮孰诉告¹⁸?

¹睩睩:谨视貌。:巧言善辩貌。说文言部:“,善言也。”九叹 愍命“谗人”王逸注:“,谗言貌也。”嗌喔:强笑貌,与卜居“喔咿”同义。

²阿媚:阿谀谄媚。靡:委曲取容。“”字当作“”,从骨,丸声。

³贪枉:贪婪邪恶。 党比:结成党羽。 茕独:孤独。

⁴鹄:鸿鹄。 枳棘:枳木与棘木。二木皆多刺。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此用以喻艰难险恶之环境。鹈:即鹈鹕,一种水鸟。 帷幄:帐帷。 二句言鸿鹄本该奋翅千里,却被迫窜伏于枳棘之中;鹈鹕本水鸟,却栖集于帐帷之中。以喻贤者不遇、小人高张。诗 曹风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郑笺:“鹈在梁,当濡其翼;而不濡者,非其常也。以喻小人在朝,亦非其常。”王逸“鹈集”句即本诗说。

⁵蕠:草名。参尔雅 释草“蘮蒘”及郭注。此处“”亦当作“”,“蕠”与“蒘”声通。 青:葱绿色。“”当作“葱”。 槀本:香草名。

⁶睹斯:视此。 “斯”指上六句而言。 伪惑:洪兴祖考异云一本“惑”作“忒”,是。伪忒,言差误。 隔错:隔阻不通。

⁷逡巡:徘徊。 圃薮:园圃薮泽。 率:遵循。 畛陌:田间小路。 二句言出游以舒忧。

⁸渊渊:深貌。 峊:即“阜”,土山。 峉峉:山高大貌。

⁹崯崯:繁茂貌。 岳岳:挺立貌。

¹⁰漼溰:积聚貌。 洛泽:结冰。字当作“”(见集韵、广韵)。依以上六句句例,“”当状结冰之貌。

¹¹归薄:归宿。

¹²庇荫:覆盖。

¹³踡跼:缩屈貌。 寒局数:洪兴祖考异云一作“寒风数”,当是。言寒风不停。又以韵求之,此句上或脱一句。

¹⁴魁垒:坎坷不平貌。 挤摧:摧折残害。 强老:旧注:“愁早老曰强也。”

¹⁵苧悴:纷乱灰败。鬓:乱鬓。 灵泽:天赐惠泽。 膏沐:以油膏润发。

¹⁶琼若:玉的杜若,言其珍贵。 踯躅:踌躇徘徊。

¹⁷儵烁:闪烁。 呴呴:惊叫声。

¹⁸怫郁:愤懑不平。 切剥:犹言伤痛。 忿:怨愤。 悁悒:忧郁。

以上第四章。言世人阿媚,党人比周,而贞良茕独,心志不申,年尽命迫,悁悒莫告。本章题曰“悯上”,疑本作“悯己”,因“己”字坏而讹作“上”。否则与第二章“怨上”义复,更与本章内容不合。

遭 厄

悼屈子兮遭厄,沈玉躬兮湘汨¹。何楚国兮难化,迄于今兮不易²。士莫志兮羔裘,竞佞谀兮谗³。指正义兮为曲,訿玉璧兮为石⁴。雕游兮华屋,栖兮柴蔟⁵。起奋迅兮奔走,违群小兮⁶。载青云兮上升,适昭明兮所处⁷。蹑天衢兮长驱,踵九阳兮戏荡⁸。越云汉兮南济,秣余马兮河鼓⁹。云霓纷兮晻翳,参辰回兮颠倒¹⁰。逢流星兮问路,顾我指兮从左¹¹。娵觜兮直驰,御者迷兮失轨¹²。遂踢达兮邪造,与日月兮殊道¹³。志阏绝兮安如,哀所求兮不耦¹⁴。攀天阶兮下视,见鄢郢兮旧宇¹⁵。意逍遥兮欲归,众秽盛兮杳杳¹⁶。思哽兮诘诎,涕流澜兮如雨¹⁷。

¹屈子:屈原。此为尊称。 厄:困厄。 湘汨:汨罗为湘水支流,故曰“湘汨”,屈原自沉处。参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²难化:难治。易:改变,谓由乱而治。

³志:有志于。此用作动词。 羔裘:诗 郑风篇名(另唐风、桧风亦有羔裘篇。从诗义及此二句文义观之,本句“羔裘”当指郑风羔裘)。该诗咏古之在朝君子忠正有德,以刺当朝无贤臣。:字当作“阋(鬩)”,互相争讼。此指党人言。

⁴訿:即“訾”字,诋毁。

⁵:“鸱”之讹体,鸱鸮,恶鸟。 雕:鹰类猛禽。:有文彩的赤雉,古人以为瑞鸟。 柴蔟:柴丛。 二句喻小人得志,贤士无名。

⁶:辱骂。

⁷载青云:即乘青云。 昭明:光明。

⁸蹑:登。 天衢:天路。 九阳:日入处。远游:“夕晞余身兮九阳。” 戏荡:疑本作“荡戏”,“戏”与“处”同古韵鱼部为韵。

⁹云汉:天河。 秣:喂养。 河鼓:牵牛星之别名。见尔雅 释天。

¹⁰晻翳:遮蔽。参、辰:二星名,分在东方、西方,出没各不相见。回:回旋。此指见参、辰二星回旋而颠倒位置。

¹¹顾:回视。 从左:向左。谓流星指路向左。言向左者,盖承离骚“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而命意。但从下文言迷失路途之语观之,则又似有古人尊右卑左之意。

¹²:即“径”,径直。 娵觜:星次名。

¹³踢达:当作“踼达”,洪兴祖注音及洪氏引林德祖注音,并在阳声韵。行不正貌。 造:行。

¹⁴阏绝:壅塞阻绝。 安如:何往。 耦:匹偶,喻志同道合者。

¹⁵天阶:登天之阶梯。 鄢 郢:指楚都。战国策 齐策三:“鄢 郢者,楚之柱国也。”鄢本水名,在今湖北宜城县境,见左传 桓公十三年及杜注,楚曾都宜城,因名鄢。郢,楚都,故址在今湖北江陵。鄢 郢连称,盖因王逸本鄢人。后守志还有“朝晨发兮鄢 郢”,用心一也。

¹⁶众秽:喻谗邪之人。杳杳:幽暗貌,指世俗愚蔽。

¹⁷哽:悲悒不能成声。 诘诎:忧思不舒。

以上第五章。起句有“悼屈子之遭厄”,故章名“遭厄”。全章抒写小人得志、贤士遭殃的悲愤之情,与贤士登天无路、所求无耦的哀怨。

悼 乱

嗟嗟兮悲夫,殽乱兮纷挐¹。茅丝兮同综,冠屦兮共²。督 万兮侍宴,周 邵兮负刍³。白龙兮见,灵龟兮执拘⁴。仲尼兮困厄,邹衍兮幽囚⁵。伊余兮念兹,奔遁兮隐居⁶。将升兮高山,上有兮猴猿⁷。欲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⁸。左见兮鸣,右睹兮呼枭⁹。惶悸兮失气,踊跃兮距跳¹⁰。便旋兮中原,仰天兮增叹¹¹。菅蒯兮壄莽,雚苇兮仟眠¹²。鹿蹊兮,貒貉兮蟫蟫¹³。鹯鹞兮轩轩,鹑兮甄甄¹⁴。哀我兮寡独,靡有兮齐伦¹⁵。意欲兮沉吟,迫日兮黄昏¹⁶。玄鹤兮高飞,曾逝兮青冥¹⁷。鸧鹒兮喈喈,山鹊兮嘤嘤¹⁸。鸿鸬兮振翅,归雁兮于征¹⁹。吾志兮觉悟,怀我兮圣京²⁰。垂屣兮将起,跓竢兮硕明²¹。

¹殽乱:交错。 纷挐:“挐”当作“拏”,牵引。“纷拏”乃纠葛混杂之意。

²同综:交织。茅草与丝线交织,喻贤愚不分,故谓之殽乱。 屦:鞋。:古时鞋头装饰,见仪礼 士冠礼及郑注。今冠屦同饰,亦贤愚不分之意。

³督:华督,宋人,杀其君。事见左传 庄公二年。万:宋万,宋人,杀其君。事见左传庄公十二年。周:周公。邵:邵公。二人皆周之开国功臣。负刍:负荷薪刍,谓服贱役。

⁴白龙、灵龟:事参天问“胡夫河伯”、“鳌戴山抃”等句注。 二句以白龙被射、灵龟被执喻贤人遭厄。

⁵仲尼:孔子,字仲尼。 困厄:处境窘迫,指孔子厄于陈、蔡,事参史记 孔子世家。邹衍:战国时齐人。太平御览卷十四引淮南子:“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即此所谓“幽囚”。

⁶伊:助词。 兹:此。 指上言贤人遭厄之事。

⁷猿与下“蛇”为韵,乃寒、歌对转。

⁸虺蛇:毒蛇。

⁹:当作“鶪”,鸟名。 枭:鸟名,俗称猫头鹰。

¹⁰惶悸:惊恐。 距跳:超越。九辩有“故跳而远去”句,七谏 谬谏重现,字作“驹跳”。“跳”、“驹跳”、“距跳”音义并同。

¹¹便旋:回旋。张衡西京赋:“便旋闾阊,周观郊遂。”

¹²菅蒯:茅草。壄莽:野草。雚苇:即“萑苇”,蒹葭,又名芦苇。 仟眠:丛生貌。

¹³蹊:踩踏成径。:兽迹貌。 貒、貉:皆兽名。 蟫蟫:相随貌。

¹⁴鹯、鹞:皆猛禽。 轩轩:高翔貌。 鹑:鸟名,即鹌鹑。 甄甄:飞翔貌。

¹⁵齐伦:同道之人。

¹⁶沉吟:低吟。 迫:近。

¹⁷曾逝:即层逝,高飞。洪兴祖考异:“‘曾’一作‘增’”,同。淮南子览冥:“曾逝万仞之上,翱翔四海之外。”又汉书 梅福传:“仁鸟增逝。”青冥:苍天。

¹⁸鸧鹒:鸟名,即黄莺。喈喈:鸧鹒鸣声。嘤嘤:山鹊鸣声。

¹⁹鸿:大雁。 鸬:鸬鹚。 于征:将去。征:行。“于”为助词。

²⁰觉悟:明了。 圣京:故都,指“鄢 郢”。

²¹垂:洪兴祖考异云释文作“”,即“臿”,通作“插”。 屣:鞋。“插屣”犹穿鞋。跓竢:停足而待。硕明:大明,指世道昌明。

以上第六章。言时事殽乱,忠佞不分,贤愚莫辨。故欲奔遁隐居,以待明时。

伤 时

惟昊天兮昭灵,阳气发兮清明¹。风习习兮龢煖,百草萌兮华荣²。堇荼茂兮扶疏,蘅芷彫兮莹嫇³。愍贞良兮遇害,将夭折兮碎糜⁴。时混混兮浇,哀当世兮莫知⁵。览往昔兮俊彦,亦诎辱兮系累⁶。管束缚兮桎梏,百易兮傅卖⁷。遭桓缪兮识举,才德用兮列施⁸。且从容兮自慰,玩琴书兮游戏⁹。迫中国兮迮陿,吾欲之兮九夷¹⁰。超五岭兮嵯峨,观浮石兮崔嵬¹¹。陟丹山兮炎野,屯余车兮黄支¹²。就祝融兮稽疑,嘉己行兮无为¹³。乃回朅兮北逝,遇神孈兮宴娭¹⁴。欲静居兮自娱,心愁戚兮不能¹⁵。放余辔兮策驷,忽飇腾兮浮云¹⁶。蹠飞杭兮越海,从安期兮蓬莱¹⁷。缘天梯兮北上,登太一兮玉台¹⁸。使素女兮鼓簧,乘弋龢兮讴谣¹⁹。声噭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婬²⁰。咸欣欣兮酣乐,余眷眷兮独悲²¹。顾章华兮太息,志恋恋兮依依²²。

¹昊天:春天。说文 夰部:“春为昦天,元气昦昦。”“昦”、“昊”音同。 昭灵:显示神通。阳气发:暖气初来。

²习习:风和煦貌。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谷风即东风。 龢煖:即“和暖”。华荣:花开。尔雅 释草:“华、荂,荣也,木谓之华,草谓之荣。”

³堇、荼:皆苦菜名。扶疏:繁茂纷披貌。蘅、芷:皆香草名。 彫:凋零。 莹嫇:枯萎貌。说文 女部有“婴嫇”,义为小心之态(参段注)。王逸作“莹嫇”,乃引申为枯萎之意。二句由上文之时令描写引入比兴,以苦菜繁盛而香草凋萎喻“贞良遭害”。

⁴愍:伤惜。 碎糜:碎烂。

⁵混混:乱貌。 浇:用羹汤浇饭,比喻浊乱。说文 食部:“以羹浇饭也。”

⁶俊彦:俊杰之士。 诎辱:屈辱。“诎”通“屈”。 系累:捆绑、拘囚。

⁷管:管仲。 桎梏:脚镣手铐。 管仲事公子纠(齐桓公庶兄),公子纠死,管仲被幽囚。事见史记 管晏列传。 百:百里奚。易:买卖。“”即“贸”。 傅:当从洪兴祖考异引一本作“传(傳)”,通“转”。淮南子修务“百里奚转鬻”高诱注:“百里奚,虞臣。自知虞公不可谏而去,转行自卖于秦,为穆公相而秦兴也。” 传卖:“卖”据说文 贝部“读若育”,音与“鬻”同,故淮南子作“转鬻”。

⁸桓:齐桓公。 缪:秦穆公。“缪”、“穆”同。

⁹从容:舒缓自得貌。 二句以古贤多初“系累”而终得“识举”之事自我宽解。

¹⁰迫:受逼迫。 迮陿:狭窄。 九夷:泛指远方异族之地。此乃借用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之语,喻屈子避世远去之意。下言“五岭”、“丹山”、“黄支”,皆可以“九夷”概之。

¹¹五岭:南方山岭,横亘今湖南、广东之间。 嵯峨:山峻高貌。 浮石:山名,在南海(抱朴子论仙)。 崔嵬:山峻高貌。

¹²丹山:南方山名。吕氏春秋本味“丹山之南”高诱注:“丹山在南方,丹泽之山也。” 黄支:南方古国名。汉书 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师古注引应劭曰:“黄支在日南之南,去京师三万里。”日南,汉时郡名,属交州(今属广东、广西),见汉书地理志下。

¹³祝融:南方火神,高辛氏之火正。参远游“祝融戒而还衡”句注。 稽疑:决断疑事。犹九章 惜诵所谓“折中”。 无为:即远游之“淡无为而自得”,言祝融嘉其“无为”自得之旨。

¹⁴回朅:转去。 神孈:北方之神名。 宴娭:宴饮嬉乐。

¹⁵愁戚:悲伤。

¹⁶放辔:即纵马。 策驷:即鞭马。 飇腾句:洪兴祖考异云一作“忽风腾兮云浮”。以韵求之,作“云浮”为是。“浮”与上句“能”字,之、幽旁转为韵。

¹⁷蹠:踏。此指乘船。 飞杭:即“飞航”,以飞言其速。 安期:安期生。仙人名,居蓬莱。参列仙传等。 蓬莱:传说中渤海中仙人所居之神山,见山海经 海内北经、史记 封禅书等。

¹⁸太一:天神之名。史记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索隐:“宋均云:天一、太一,北极神之别名。”又史记天官书:“中宫北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此皆言其位在北方,故上句曰“缘天梯兮北上”。 玉台:太一居处。

¹⁹素女:传说中的神女名。擅长音乐,故此言其“鼓簧”。史记 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 乘弋:传说中仙人名。 龢:倡和。“龢”即“和”(去声)。 讴谣:歌谣。

²⁰噭:高唱声。汉书 韩延寿传有“噭咷楚歌”句,“噭咷”、“噭”同。 清和:指歌声清美和谐。 晏衍:旋律悠长。 要婬:以韵求之,“婬”本作“媱”,与上句“谣”为韵。章句本字正作“媱”。要媱,声音婉好。

²¹咸:皆。 欣欣:乐貌。眷眷:依恋貌。

²²章华:春秋时楚灵王所造台,见左传 昭公七年。 依依:依恋貌。

以上第七章。言天时虽好,而香草凋零;世事混混,莫知我者。于是从容自慰,游戏自娱。然而心中眷顾,独悲太息而思故都。

哀 岁

旻天兮清凉,玄气兮高朗¹。北风兮潦洌,草木兮苍唐²。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³。岁忽忽兮惟暮,余感时兮凄怆⁴。伤俗兮泥浊,蒙蔽兮不章⁵。宝彼兮沙砾,捐此兮夜光⁶。椒瑛兮涅污,葈耳兮充房⁷。摄衣兮缓带,操我兮墨阳⁸。升车兮命仆,将驰兮四荒⁹。下堂兮见虿,出门兮触蠭¹⁰。巷有兮蚰蜒,邑多兮螳螂¹¹。睹斯兮嫉贼,心为兮切伤¹²。俛念兮子胥,仰怜兮比干¹³。投剑兮脱冕,龙屈兮蜿蟤¹⁴。潜藏兮山泽,匍匐兮丛攒¹⁵。窥见兮溪涧,流水兮沄沄¹⁶。鼋鼍兮欣欣,鳣鲇兮延延¹⁷。群行兮上下,骈罗兮列陈¹⁸。自恨兮无友,特处兮茕茕¹⁹。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²⁰。神光兮颎颎,鬼火兮荧荧²¹。修德兮困控,愁不聊兮遑生²²。忧纡兮郁郁,恶所兮写情²³。

¹旻天:说文指秋天。 玄气:太空自然之气。易 坤 文言有“天玄而地黄”之说,汉郊祀歌 齐房亦云“玄气之精”。

²潦洌:寒冷凛冽貌。苍唐:洪兴祖考异云一本作“苍黄”,草木始凋,青黄相杂之色。

³蚗:虫名。说文虫部:“蛁蟟也。” 噍噍:虫鸣声。 蝍蛆:蜈蚣(尔雅 释虫)。穰穰:当即“攘攘”之借字,纷乱貌,言秋风寒而虫惶乱。

⁴凄怆:悲伤。

⁵蒙:视不明。 不章:言是非不明。

⁶宝:贵。 捐:弃。 夜光:明珠。

⁷椒:香木。 瑛:美玉。 葈耳:通作“枲耳”,草名,古称卷耳。 充房:盈室。

⁸摄:提。 墨阳:古良剑名。或即“镆邪”之转音。

⁹四荒:四方荒远之地。参离骚“将往观乎四荒”句注。

¹⁰虿:毒虫名,蝎子之类。蠭:即“蜂”本字,有毒。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蠭虿有毒。”国语晋语:“蜹蚁蜂虿,皆能害人。”

¹¹蚰蜒:虫名。 以上四句以昆虫喻佞人无处不在,故下文统称为“嫉贼”。

¹²嫉贼,妒嫉贤能之群小。 切伤:极度悲伤。

¹³俛:同“俯”,低头。 子胥:伍子胥。参九章 涉江“伍子逢殃”句注。 比干:殷纣王伯父。参天问“比干何逆”、惜誓“比干忠谏而剖心兮”句注。

¹⁴投剑、脱冕:言抛弃武器与官职。 龙屈:像龙一样屈曲。 蜿蟤:屈曲貌。 二句以龙屈身喻隐退。易 乾 文言:“潜龙勿用,阳气潜藏。”故下文有“潜藏兮山泽”之句。

¹⁵匍匐:伏行。 丛攒:草木聚生处。司马相如上林赋:“攒立丛倚。”

¹⁶沄沄:水流貌。

¹⁷鼋:大鳖。 鼍:即鳄。 鳣:鱼名。 鲇:鱼名。 延延:众多貌。

¹⁸骈罗:并列。

¹⁹特处:独处。 茕茕:孤独貌。九章 思美人:“独茕茕而南行兮。”

²⁰陶陶:即“悠悠”之同音借字,夜长貌。 冥冥:幽暗貌。

²¹颎颎:当从章句本作“颎颎”,光亮貌。 荧荧:微光闪烁貌。

²²困控:困穷。“穷”、“控”同音通用。 愁不聊:愁思难以料理。聊,通“料”。广雅 释诂:“料,理也。” 遑:暇。此当为“何遑”之省语。诗 邶风 谷风:“我躬不阅,遑恤我后。”郑笺:“我身尚不能自容,何暇忧我后所生子孙也。”即以“何暇”训“遑”,为王逸所仿。此言我之忧愁尚不能料理,又何暇顾及生活。

²³忧纡:忧闷。 恶:通“乌”。恶所,犹言何所。 写情:宣泄愁忧之情。

以上第八章。言岁时已暮,感伤凄怆,而世俗泥浊,蒙蔽不章。思欲远逝,则恶虫载涂;潜藏山泽,亦愁苦不聊。自伤无所泄己之愁思,故总曰“哀岁”。

守 志

陟玉峦兮逍遥,览高冈兮峣峣¹。桂树列兮纷敷,吐紫华兮布条²。实孔鸾兮所居,今其集兮惟鸮³。乌鹊惊兮哑哑,余顾瞻兮怊怊⁴。彼日月兮闇昧,障覆兮祲氛⁵。伊我后兮不聪,焉陈诚兮效忠⁶。摅羽翮兮超俗,游陶遨兮养神⁷。乘六蛟兮蜿蝉,遂驰骋兮升云⁸。扬彗光兮为旗,秉电策兮为鞭⁹。朝晨发兮鄢郢,食时至兮增泉¹⁰。绕曲阿兮北次,造我车兮南端¹¹。谒玄黄兮纳贽,崇忠贞兮弥坚¹²。历九宫兮遍观,睹秘藏兮宝珍¹³。就傅说兮骑龙,与织女兮合¹⁴。举天兮掩邪,彀天弧兮奸¹⁵。随真人兮翱翔,食元气兮长存¹⁶。望太微兮穆穆,睨三阶兮炳分¹⁷。相辅政兮成化,建烈业兮垂勋¹⁸。目瞥瞥兮西没,道遐迥兮阻叹¹⁹。志稸积兮未通,怅敞罔兮自怜²⁰。

¹玉峦:玉山。山海经 西山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峣峣:高貌。扬雄 甘泉赋:“直峣峣以造天。”

²纷敷:纷盛貌。 布条:敷展枝条。

³孔、鸾:孔雀、鸾鸟,古人以为神灵之鸟。 惟:唯。 鸮:俗称猫头鹰。

⁴哑哑:乌鹊叫声。 怊怊:怅惘貌。

⁵祲氛:不祥云气。

⁶伊:句首发语词。 后:君。

⁷摅:舒展。 羽翮:羽翼。 超俗:犹言超凡脱俗。 游陶遨:三字并列,皆游意。陶读若“遥”。方言六:“遥,疾行也,南楚之外或曰遥。”

⁸六蛟:犹“六龙”。蛟,古传说中的龙类动物。 蜿蝉:盘曲貌。

⁹彗光:彗星之光。远游有“擥彗星以为旍”句,为王逸所仿。 电策:闪电似鞭状,故言。

¹⁰鄢 郢:楚故都。 食时:犹“日食时”,指早食之时。汉书 淮南王传:“旦受诏,日食时上。” 增泉:旧说“天汉也”,盖读“增”为“层”。

¹¹曲阿:即曲岭。此指神山而言。 次:停留。 造:进。

¹²谒:拜谒。 玄黄:天地之神。易文言云“天玄而地黄”,故此以玄黄为天地之神。 纳贽:馈送见面礼。崇:尊尚。

¹³九宫:帝宫。

¹⁴傅说骑龙:傅说,殷高宗 武丁相。传言傅说相武丁,有天下后,乘箕、尾而去,比于列星(参庄子 大宗师等)。远游有“奇傅说之托辰星兮”之句,可参。 织女:星名,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淮南子俶真谓为神女,有“妻织女”之说。:即“婚”字。

¹⁵天:天有宿之星,其形似网,故称“天”。 掩邪:捕取妖邪之人。 彀:张弓。 天弧:弧,星名,共九星,位于天狼星东南,形似弓,故名(参史记 天官书)。:即“射”字。 二句以天象设喻,言除奸人。九歌东君有“举长矢兮射天狼”句,为王逸所本。

¹⁶真人:道家所谓存养本性的得道者。 元气:天地原本之气。道家言成仙须食元气。参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句注。

¹⁷太微:星名。淮南子天文:“太微者,太乙之庭也。” 穆穆:肃敬威严貌。三阶:星名,又名三台,分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两两相比,参晋书 天文志。古人以天象征人事,以比“三公”,故下言“相辅政”。

¹⁸成化:实现治民的教化。 烈业:显赫的业绩。 垂勋:遗留功勋于世。

¹⁹目瞥瞥:本作“日暼暼”,言日西落,故下言“西没”。 “暼”,广韵屑:“日落势也。”“日暼暼兮西没”,犹离骚“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遐迥:遥远。阻叹:阻,忧,见玉篇。“阻叹”即因忧而叹。

²⁰稸积:即蓄积,指内心的夙愿。未通:未得实现。 怅敞罔:怅悯失意貌。

以上第九章。言遨游升云,以求长存,望世事有治,建业垂勋。然志有不通,遂惆怅自怜。

乱曰:天庭明兮云霓藏,三光朗兮镜万方¹。斥蜴兮进龟龙,策谋从兮翼机衡²。配稷 契兮恢唐功,嗟英俊兮未为双³。

¹三光:日、月、星辰。 镜:照耀。 二句喻政治清明,国君圣哲,而天下大治。

²斥:驱逐。蜴:即蜥蜴,喻奸小。 龟、龙:古人以为灵物,此喻忠贤之士。 策谋从:指国君听从贤良之士的策谋。 翼:辅翼。 机衡:本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二、第五星,也代指北斗。此喻政权之枢要机关,言贤良之臣位在枢要,辅君治国。

³配:匹。 稷:后稷,周之先祖。 契:商之先祖。二人皆唐尧时贤臣,事参史记 周本纪、殷本纪。 恢:弘大。 唐功:唐尧之功业。 嗟:赞叹。

以上乱辞。总结全篇,希冀出现政治清明、斥小进贤之盛世,则可以建功立业,弘大唐尧之伟业。此乃九思所为作也。


长发这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