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秦腔之异同

字数:441

秦腔与崑曲为同体,其用四声相同,其调二十有八亦相同,声中有音, 「 如喉、齶、舌、齿、唇。」 调中有头, 「 如高下缓急、平侧艳曼、停腔过板。」 板中有起腰底之分,眼中有正侧之判,声平缓,则三眼一板; 「 惟高腔则七眼一板。」 声急促,则一眼一板,又无所不同。其微异之点,则崑曲心佐以竹,秦声必间以丝, 「 今之唱秦声者,以丝为主,而间以竹,或但有丝而去其竹。」 崑曲仅有绰板,秦腔兼用竹木。 「 俗称梆子。竹用篔簹,木用枣。」 其所以改用者,以秦多肉声,竹不如肉,故去笙笛。又秦多商声,最驶烈,绰板声嫌沉细,仅堪用以定眼也。

至於九调之说,崑曲仅七调,无四合。七调中乙调最高,惟十番用之,上字调亦不常用,其实仅有五调。若正宫,则音属黄钟,为曲之主,相传惟苏崑生发口即是,一生所歌,皆正宫调。其後娄江顾子惠、施某二人,差堪继声。今则歌崑曲者甫入正宫,即犯他调矣。秦人顾曲,人人皆音中黄钟,调入正宫。然所谓正宫者,非大声疾呼满堂满室之谓也,当直起直落而复婉转环生,即犯入别调,仍能为宫音, 「 如歌商调则入商之宫,歌羽调则入羽之宫。」 乐经旋相为宫之义,自可以此证明之。盖弦索胜笙笛,兼用四合,变宫变徵无不具,以故叩律传音,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句中钩,累累乎如贯珠,斯则秦声之所有而崑曲之所无也。


秦腔戏汴梁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