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有薄无林”的名单

字数:2432

  关于名单问题,许多书刊炒得很热,也很离奇。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

  1953年3月,刘少奇曾起草一个中央各部门领导人员分工的名单,征求高岗的意见;高岗认为这是刘少奇有意试探他,这个名单只是安排人员,没有新意,不解决实际问题。高岗把这个意见告诉了刘少奇,也报告了毛主席。

  这里所说的不是这个名单,而是1953年4月间,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安子文拟的一个“八大”政治局委员名单。

  那么,高岗是如何得到这个名单的?

  高岗在反省时谈到,大约在1953年4月上旬的一天中午,毛泽东的机要秘书送来一份文件,要他亲自签收,并立等阅后收回。在一般情况下,中央传阅文件,即使是很机密、很重要的文件,都是由中央机要局派专人传送,由秘书签收。唯有这一次例外,是由毛泽东的机要秘书直接送给高岗本人,而且阅后马上收回。可见毛泽东对此文件之重视,也说明此文件之特别机密和重要。后来得知,这就是安子文拟的“八大”政治局委员和各部委分工名单。高岗惊奇地发现,在政治局委员名单中有薄一波而没有林彪(“有薄无林”)。这个名单,他以前从未见过。

  这个名单如何到了毛泽东的手里?传说不一,最可能是安子文呈送毛泽东的。

  “有薄无林”,在当时看来确实不正常,虽然安子文承认这个名单是他搞的,但高岗认为这是刘少奇授意的。他在反省时承认:“我主观主义地认为,安子文怎敢擅自拟定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名单?安子文身后还有人,那就是少奇。是少奇同志授意,要安排政治局、书记处、各部委的人事”他和陈云、林彪、黄克诚等谈过这个看法,还对林彪说,“我记得那单子上没有你。”

  他以为毛泽东一定还会征求其他同志的意见,所以在遇到朱德和邓子恢时,便问他们是否看到这个名单?令他惊讶的是,他们竟然都不知道!

  后来在一次小会上,毛泽东严厉批评安子文说:“你一个组织部的副部长,有什么资格拟定中央政治局的名单?”安子文承认错误,作了检讨。毛泽东没有深追,只说:“此事到此为止,不许扩散!”

  高岗出事后,有人说这个名单是高岗授意搞的,并且事先看过,也告诉了饶漱石(言下之意,高岗是贼喊抓贼)。还说安子文拟的名单中,其实是有林彪的,所谓“有薄无林”,完全是高岗造谣,是别有用心。

  这个名单是高岗授意的吗?

  首先,从工作的角度来说,毛泽东即使有改组中央政治局的打算,也只能是在党中央少数人中间议论的极为机密的事情,他首先应当与主管组织人事工作的刘少奇商量。而考虑中央领导机构的人选问题,本不归高岗管,但他作为中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毛泽东征求他的意见也是正常的。

  高岗主管计划和工业工作,与组织人事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与中央组织部部长饶漱石、副部长安子文,都没有直接工作关系。高岗与安子文虽然是陕北同乡,但是他很清楚,安子文是刘少奇的老部下,在思想上。感情上都有相当的距离。无论从工作上还是从私人关系上说,他都不可能向安子文透露这类消息,更不会向他“传达”所谓“毛泽东要改组政治局”如此极为机密的讯息,或“授意”他搞这个名单。相反,刘少奇无论从工作关系还是从各人关系上来说,向安子文透露这一讯息,或是布置这类任务,都是顺理成章的。

  其次,从名单的内容来看,如果这个名单真是高岗让安子文搞的,如果真是安子文事先给高岗看过,那么,高岗怎么会同意这样一个有薄一波而没有林彪的名单呢?那应该是一个有很多“高岗亲信”的名单才是。

  其实,安子文在检讨时根本没有提到是谁向他传达的讯息,也根本没有提到事先给谁看过这个名单。安子文当然知道,这样一份极为机密的名单,在送交党中央、毛泽东之前,绝不允许传出去或事先送给某人看。他确实根本无权自己搞这个名单,难怪毛泽东对此很生气,严厉批评了他。但毛泽东为什么不深追这名单的授意者呢?其实他心里很明白,不便说穿罢了。

  名单中究竟有没有林彪?

  有些书刊肯定地说,名单中有林彪,而且很具体地说,安子文把名单分为两组,一组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以上是书记处成员)、高岗、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饶漱石、薄一波、邓子恢(以上是各中央局书记);另一组是:董必武、林伯渠、彭真、张闻天、康生、李富春、习仲勋、刘澜涛。⑦

注7张聿温:《死亡联盟——高饶事件始末》,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128页。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名单的一组里,既有中南局第一书记林彪的名字,又有中南局第二书记邓子恢的名字。如果这个名单真是安子文所拟,那么,列入两位中南局书记,显然不合适。

  为什么会这样?林彪从1950年起就因病休养,中南局第一书记的工作一直由第二书记邓子恢代理主持。1953年3、4月间,安子文拟定这个名单时,自然而然地写上邓子恢的名字作为中南局书记,而没有写上已休养三年的林彪,是完全可能的。高岗当时所看到的,正是这样一个名单——有薄一波而没有林彪。

  然而,这个名单后来被某些人出于某种目的而加进了林彪的名字,不料却又露出破绽。

名单扩散

  在对待这个名单的问题上,高岗确实表现很不正常,而且犯有很大的错误。他不但没有把自己的意见向毛泽东谈,也没有在中央的小会上谈,更没有找刘少奇谈。尤其是“有薄无林”这个问题,更是有关向毛泽东谈而未谈,是高岗的极大错误。

  他在检讨时说:“问题是,应该马上给毛主席讲,却没有讲,真是天大的错误。认为书记处不能解决问题,彭真搞政府党组书记,习仲勋搞文委,邓子恢农业,安子文组织,刘澜涛财经,饶漱石管工青。我认为不能解决问题,是安插人。政治局名单和中央各部委的分工,我认为是少奇同志搞试探,认为少奇在政治上没有新的东西,现在抓组织。而我把这些看法和一些信得过的同志谈了,我和陈云同志谈过。”

  高岗另一个大的错误是他没有听毛泽东“不许扩散”的招呼。在财经会议和到南方休假期间,他利用与一些地方和军队领导干部接触的机会,扩散了名单,借以攻击刘少奇。这是违反中央纪律的行为,并且引起一些干部的不安,也引起毛泽东对他的怀疑和警惕。

  1953年11月,叶剑英和谭政从广州来北京参加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时,向毛泽东问起“有薄无林”名单是怎么回事?毛泽东非常惊讶,也很生气:“你们从哪里知道的?”

  后来在中央的小会上,毛主席追查此事,没有人承认。毛泽东说:“这件事一定要在中央的小会上查清楚!”高岗心里明白,是他在广州时泄露出去的。但是,他没想到毛泽东会如此重视、如此生气,所以他不敢承认。这更激怒了毛泽东,认为有人对他阳奉阴违,这是他绝不能容忍的。

  会议结束时,毛泽东把高岗单独留下,强压怒火,和颜悦色地笑问:“你知不知道是谁泄露的?我怀疑是饶漱石。”

  高岗很紧张,还是没有勇气当面认错,只含混地说:“饶漱石?恐怕不会吧?”

  其实,毛泽东心如明镜,而高岗却一错再错,并且一次又一次失去认错、改错的机会,使自己越来越陷入不能自拔的深渊。

  毛泽东如此重视这件事,不仅是因为高岗不听招呼,违犯了纪律,他怀疑高岗还背着他散布了别的言论,怀疑他到广州与某些军界人物进行了“串连”。而高岗的吞吞吐吐,更加深了他的怀疑,也更令他气恼。


(六)一次失败的谈话二、自铸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