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进入青铜时代的区域

字数:2046

由新石器时代直接进入青铜时代的区域有辽西山地区、辽东北部区和西流松花江流域。

燕山南北至辽西山地

夏家店下层文化早期

如前所述,夏家店下层文化是除了河西走廊和甘青地区之外又一支较早进入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关于它究竟是地跨燕山南北,还是仅指燕山以北而将燕山以南与其面貌相近又稍有不同的一两支区分为另外的文化类型,学术界尚存在分歧(145)。从宏观的考古学文化面貌看,我们倾向于前者,将其统称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包括燕北(含内蒙古东南、辽西和冀北)和燕南(含京津唐一带和冀西北山区)两大区域类型(146)。至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年代,原认为可早至中原龙山文化晚期,现一般认为相当于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时期。

显然,在夏家店下层文化用铜遗存中,可以析分出早、晚期(分别约当二里头文化时期和二里岗文化时期)的材料最为重要。依既有研究成果,燕北类型中属于早期的用铜遗存有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赤峰四分地、喀喇沁旗大山前,辽宁朝阳罗锅地等遗址;燕南类型中属于早期的用铜遗存则有北京房山琉璃河,天津蓟州围坊、张家园,河北怀来官庄、滦南东庄店、唐山古冶及蔚县三关等遗址(147)。燕南类型的分布已超出高海拔地区而进入低海拔地区。

东北地区二里头时代至战国时代考古学文化分区示意

(据赵宾福《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附图改绘)

1.嫩江流域;2.辽西山地地区;3.辽西平原地区;4.辽东南部地区;5.辽东北部地区;6.西流松花江流域;7.图们江流域

敖汉旗大甸子遗址出土材料最为丰富。早期遗存中出土的铜制品有权杖头(除铜质外还有铅质者),冒、镦等斧柄饰件以及铜钉,大宗者为耳环和指环。已检测样品皆为青铜,铸锻兼有。其他遗址散见铜刀、削、针、耳环、指环和青铜碎屑等,还出有用来制作饰品的陶范。赤峰四分地遗址发现的陶饰品范,如断代不误,或为中原以外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陶范。

无法详细分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用铜遗存,还见于燕北类型的内蒙古敖汉旗、赤峰、库伦旗、宁城,辽宁凌源、北票、兴城,以及燕南类型的河北唐山等地。出土铜器有刀、镞、环、耳环和铜屑等,还有陶饰件范、石矛范、斧范、刀范、串珠范。在凌源牛河梁遗址还发现了炉壁残片。不排除上述用铜遗存有可早至夏家店下层文化早期者。

夏家店下层文化晚期

夏家店下层文化晚期大体上相当于二里岗文化时期。依既有研究成果,燕北类型中属于晚期的用铜遗存有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辽宁阜新平顶山、锦州太和区水手营子等遗址;燕南类型中属于晚期的用铜遗存有北京昌平雪山、昌平张营、房山塔照,天津蓟州张家园,河北大厂大坨头、涞水西义安、唐山大城山、唐山小官庄、唐山古冶、香河庆功台、宣化李大人庄及蔚县诸遗址(148)。

夏家店下层文化铜器及冶铸遗物

(陈国梁《二里头文化铜器研究》图二一)

1、2.冒;3.杖首;4.镦;5—9.耳环;10.耳环;11、12.指环;13.陶范;14.笄;15—18.刀;19.连柄戈;20—23.镞(1—4、11出自敖汉大甸子;5、16、17出自蓟州围坊;6出自阜新平顶山;7、14、23出自易县下岳各庄;8、18、20、22出自蓟州张家园;9、12出自房山琉璃河;10出自蔚县三关;13出自赤峰四分地;15出自宁城小榆树林子;19出自锦州水手营子;21出自大厂大坨头)(13比例不详)

这些遗址出土的铜制品有连柄戈、镞、削刀、刻刀、凿、叉、锥、臂钏、环、耳环等。此外发现了石刀范、镞范、针范、鱼钩范等。锦州水手营子出土的连柄铜戈,年代相当于二里头文化四期或夏商之际,制作工艺代表了这一文化铸铜技术的较高水平(149)。除这种特殊器物外,铜器群的组合和工艺水平与夏家店下层文化早期并无太大差异,有銎镞、环首刀、U形耳环,都颇具特色。铜器之外,还有金臂钏、金耳环、铅仿制贝等金属遗物。北方系青铜器的工具、武器中有大量与中原相似的器物,说明这两个系统存在着文化交往,但在是否用金属制作装饰品方面差别明显,应该反映出两地人群观念的不同(150)。

这一区域整个青铜时代的遗存纷繁复杂,对其年代与谱系的看法不一,《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一书对此有系统的研究,这里据此罗列其发展脉络。在相当于“商代早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晚期之后,这一区域的青铜时代文化分别是相当于商代晚期的以魏营子文化为代表的遗存,相当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和“凌河遗存”早期,而相当于战国早中期的遗存则有“凌河遗存”晚期、“水泉遗存”、“井沟子遗存”(含“铁匠沟遗存”)、“五道河子遗存”(151)。到了战国晚期,燕文化遗存成为主流,该区域也大致进入了铁器时代。

中国东北地区龙山至西汉时期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示意

为简洁计,考古学文化遗存的称谓(某文化、类型或某类遗存)一律省略。

括号内为学界对各考古学文化在西汉时期所属族属的推断。

本表依下引论著改制:

赵宾福《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

赵宾福等《吉林省地下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17年;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黑龙江》,文物出版社,2011年。

辽东北部

辽东地区从西周时期开始全面进入以双房文化为代表的青铜时代。在此之前,辽东南部地区的双砣子三期文化(约当殷墟时期)仅发现了零星铜器,更早的相当于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时期的双砣子二期文化尚无用铜遗存发现。在包括辽东山地丘陵和下辽河东岸平原的辽东北部区,与双砣子二期文化大体同时的马城子文化(含“新乐上层文化”“顺山屯类型”“望花类型”“庙后山文化”等类遗存)早期也未发现用铜遗存(152),晚期出现了管銎战斧、方銎斧、铃首刀、鹿首刀、环首刀、镜等铜器,年代相当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153),已进入青铜时代。

西流松花江流域

西流松花江,即松花江吉林省段,曾被称为第二松花江。该流域直到西周时期,在西团山文化才出现了用铜遗存,其中有作为东北系铜剑母型的青铜曲刃矛。在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该文化中、晚期遗存中,青铜曲刃矛、曲刃短剑和方銎斧等,代表了其发展高度(154)。


观潮此处佳:燕山至东北渐次进入青铜时代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