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临危受命就帝位
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十八日,明熹宗到安定门外的方泽坛祭祀地祗后,返宫途中,和张皇后一起,率领一批随行的宦官、宫女到西苑游玩。张皇后对游玩兴致不高,申时(相当于现今午后3至5时)过后即返回宫中。朱由校和一些宦官、宫女继续在西苑游玩,客氏和魏忠贤上了一条停泊在桥北浅水处的大船饮酒作乐。明熹宗好玩,便带着几名宫女,和高永寿、刘思源两个小太监上了一条小船。他亲自划桨,把船驶到桥北湖水最深的地方泛舟荡漾。不一会儿,皎洁的月亮升上天空,洒下一片清辉,湖面上泛起闪闪银光,好不爽朗惬意。他们正玩得高兴之时,水面上忽然刮起一阵狂风,小船摇晃几下便被掀翻了,船上的金壶酒具都掉落湖中,明熹宗和两个小太监也都落入水里。宫女们大声呼救,魏忠贤和众随从纷纷跃入水中救援。管事太监谈敬最先游到明熹宗身边,把他救上了岸。两名小太监因抢救不及时,皆溺水身亡。魏忠贤和客氏慌忙招呼众随从,护送明熹宗返回乾清宫。
明熹宗自幼身体虚弱,经过落水的惊吓,回到乾清宫便得了病。此后,经过御医的诊治,服过药,虽然略有起色,但始终未能彻底治愈。到了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随着天气的转热,他的病情突然加剧,到六月间已经下不了床。躺在病床上,想到自己身边虽然美女众多,曾经生育三子二女,不料皇长子和次子幼年即已夭折。天启五年十月,容妃任氏生下皇三子。次年五月初六日,京师王恭厂火药局发生大爆炸,声响震天,烟焰蔽空,白昼晦冥,小孩受到惊吓,过了一个月也夭折了。如今,膝下仅剩两个女儿而无子嗣,不觉黯然神伤。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社会男尊女卑,只有男子才有继承权,这个“后”指的是男性继承人。一想到这里,明熹宗不禁潸然泪下,慨叹苍天无眼。
其实,明熹宗之所以绝后,除了皇三子是由于天灾而导致早殇外,主要是由于人祸造成的。只是明熹宗被蒙在鼓里,不明真相罢了。
造成两个皇子夭折的罪魁祸首就是客氏和魏忠贤。客氏原名客印月,是北直隶定兴(今属河北)农民侯二的妻子。她生下儿子侯国兴后,在18岁那年被送入宫中给明熹宗当乳母。过了两年,侯二死去,她成为寡妇,便悉心照料明熹宗,尽其所能哄他嬉戏玩耍,还精心为他烹饪各种美食,讨其欢心。按照明朝宫廷的惯例,当抚育的小孩长到六七岁时,保姆就应出宫。但明熹宗却离不开客氏,明光宗对他又格外溺爱,便让客氏继续留在宫中。明熹宗大婚后,有皇后和妃嫔在身旁侍候,客氏实在没有理由继续留在宫中。天启二年(1622年),迫于外廷官员的强大舆论压力,明熹宗只好下旨让客氏出宫。但第二天他又反悔,说客氏一出宫,他没有心思吃饭,从黄昏思念到晚上,痛心不已,又派人将她召回宫中,不许外廷官员再说三道四。就是在明熹宗登基之后,客氏仍然天不亮就入宫来到他的住处,形影不离地陪伴在他的身边。明熹宗大婚之前,妖艳貌美、放荡不羁的客氏甚至以姿色加以引诱,与之发生不正当的性关系。懵懂昏聩的明熹宗为其所惑,即位不久,即加封客氏为“奉圣夫人”,荫封其子侯国兴为锦衣卫指挥使,并任命与客氏结为“对食”的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客得势之后,极力把明熹宗控制在自己手里,以便把持宫廷的大权。
泰昌元年(1620年)十二月,明熹宗下谕选取民间淑女,为实行大婚、册立皇后和妃嫔作准备。在选出的女子中,负责选婚的司礼监太监刘克敬、杨舜臣相中河南祥符县诸生张国纪15岁的女儿张嫣,因为她长得端庄秀丽,又知书达理,主张立她为皇后。客氏和魏忠贤看中的却是他们一名亲信的女儿,因而极力反对。无奈明熹宗相中的也是张氏,他们不好坚持。天启元年(1621年)四月正式举办大婚,明熹宗册立张氏为皇后,封其父张国纪为太康伯。同时,立冯氏、张氏、范氏、李氏、任氏等为妃。
张皇后为人正派,性格刚强。她看到魏忠贤和客氏飞扬跋扈、胡作非为,多次向明熹宗揭发,但明熹宗对魏、客十分宠信,未予理睬。张皇后非常气愤,有次竟将客氏找来,当面指斥她的恶行,说要将她绳之以法。客、魏对她更是恨之入骨,便造谣说她不是张国纪之女,而是死囚强盗孙官哥(一作孙止孝)之女,并扬言要派人到河南调查皇后的家世。此事遭到正直大臣的驳斥,连明熹宗也不相信。有一天,明熹宗来到坤宁宫,见书案上摊开了一本书,问张皇后是什么书。张皇后回答说:“《赵高传》也。”赵高是秦二世时的权宦,秦二世因宠信赵高而导致国破家亡。张皇后此语显然是借赵高来影射魏忠贤。这话传到魏忠贤的耳朵里,他便想出一个狠毒的计划,欲置张皇后于死地。第二天,他在便殿埋伏数名甲士,然后引导明熹宗升殿,将甲士们搜出,移交东厂和锦衣卫审讯。魏忠贤让这些甲士一口咬定,是张皇后的父亲张国纪命其行刺,谋立信王朱由检为帝。魏忠贤的心腹、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得知消息,对魏忠贤说,皇上凡事昏愦,唯独重视兄弟、夫妇情谊,谁也无法离间。一旦情况有变,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魏忠贤只好偷偷把这几名甲士杀掉灭口。然而,魏忠贤和客氏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待张皇后怀孕,他们便把张皇后身边的侍从全部赶走,换上自己的心腹。这些女侍从在给张皇后捶背时,故意加重手力,导致她早产,生下的皇长子不久就夭折了。
皇长子出生后十天,慧妃范氏又为明熹宗生下皇次子,但仅仅过了八个月也惊悸而死。史籍对皇次子之死因没有明载,给事中刘懋推测是由于内操放炮受到惊吓所致。原来,魏忠贤为了训练一支自己操控的军队,在天启三年(1623年)重新恢复万历后期已经停办的内操,在宫廷之内设置教场,由其亲信刘朝负责操练。操练之时,金鼓齐鸣,旌旗蔽日,士兵挥刀舞剑,放炮发石,呼噪声、追逐声、火炮声此伏彼起,连绵不绝。推测皇次子因惊悸而死,不是没有道理的。皇次子死后,范慧妃因未再生育而失宠。后来,李成妃侍寝,代范慧妃向明熹宗求情。客氏和魏忠贤侦知后,竟将李成妃幽禁别宫,断绝饮食。李成妃预先藏匿饮食,挨过半个月仍未饿死,后被放出,斥为宫人。
裕妃张氏正直刚烈,看不惯客氏、魏忠贤的骄横暴虐。她怀孕后,明熹宗准备为她加封,但她到预产期却未能生下孩子。魏忠贤便诬称她得罪神灵,须在宫中祈祷祭祀,求神灵宽恕。于是将她关进一间空殿堂,断绝饮食。饥渴难耐的裕妃,在大雨天爬到屋檐下啜饮檐溜而死,腹中的胎儿也随之夭折了。
所以,明熹宗之断子绝孙,并非苍天无眼,主要是他有眼无珠,不辨忠奸善恶,宠信客、魏的结果。
到了八月,明熹宗病情加重,不时陷入昏迷状态。他预感到自己来日无多,须尽快安排后事。他躺在病榻上辗转反侧,再三思考,觉得如今既然膝下无子,只剩两个女儿,无法继承皇位,只能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凡朝廷无子,必兄终弟及”,由他仅存的五弟朱由检来继位。八月十一日,他下令召见朱由检。
自明熹宗生病以来,朱由检就时刻挂念着皇长兄的身体,企盼他能早日康复。但此时正是魏忠贤和客氏气焰最为嚣张之时,为了避免魏、客的猜忌,他只好时常装病,不入宫去看望皇长兄。接到皇长兄的召见谕旨,他独自来到乾清宫,跪在御榻前,两眼痴痴地注视着这位重病缠身的长兄,不知说什么好。明熹宗抬眼端详了他一会儿,问道:“弟弟怎么这样瘦?要善自珍重。”朱由检只是呜咽垂泪。明熹宗又说:“吾弟当为尧舜。”意思是将由他继承皇位。朱由检大吃一惊,赶忙回答说:“陛下为此语,臣应万死!”明熹宗未予理会,又对他交代了两件事:一是要“善视中宫”,即善待张皇后;二是“忠贤宜委用”,即继续重用魏忠贤。朱由检越听越害怕,慌忙叩头辞出。
第二天,明熹宗又强撑病体,在乾清宫召见内阁大学士及九卿、科道等官员,对大臣们宣布:“昨召见信王,朕心甚悦,体觉稍安,说与卿等每(们)知道。”暗示来日将由信王朱由检入继大统。
明熹宗病重之后,魏忠贤及其亲信爪牙就想尽各种办法给他治疗。因为他们知道,宦官手中的权势是依附于皇权而存在的,他们倚靠的皇上一旦撒手人寰,不要说“九千岁”,就连“一岁”也难保障。因此,保住皇上的命,是保住他们权势的关键所在。但是,无论他们找来何种偏方,或是使用什么迷信手段,明熹宗的病情还是不断加重,总不见好。明熹宗召见信王后,阉党的骨干、兵部尚书霍维华又进献一个“仙方灵露饮”的偏方,说用金制锅甑蒸煮淘洗过的上等粳米或糯米、老米、小米,上盖一口银锅,银锅上有一小孔正对着一个银瓶,银瓶外面有一夹层放置冷水,经过一番蒸煮,金甑里的热气通过银锅进入银瓶,冷却后就形成“灵露”,有益寿延年之功效。明熹宗服用几天,病没见好,却出现了浮肿,难以进食,只得停止。
在为明熹宗治病的同时,魏忠贤和客氏也在暗中谋划,设计明熹宗去世后他们继续掌控朝政的各种方案。他们起初想到的是,仿效战国时吕不韦的做法,由客氏豢养八名宫女,让他们怀孕生子,冒充皇子,在其登基之后由魏忠贤在幕后操纵,使之成为傀儡。但此计的实施需要较长时间,远水救不了近火,只得放弃。明熹宗召见信王后,魏忠贤又差人召集几位内阁大学士,说现今皇上龙体欠安,不能临朝理政。当前女真压境,贵州、延绥等处兵荒马乱,军情紧急,必须及时处理。可否由张皇后垂帘听政,由她学那汉唐故事居摄。等皇上病好了,再由皇上自行裁夺。但内阁次辅施凤来站出来反对,说:“居摄远不可考,且学他不得。”魏忠贤见一计未成,又想发动宫廷政变。但当他找手下的干将、手握宫廷禁卫大权的锦衣卫都督田尔耕商量时,田尔耕却未敢表态。再找另一干将、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的兵部尚书崔呈秀商议,崔呈秀也不搭腔,经再三追问,才回答说:“恐外有义兵。”意即担心遭到朝野的反对,若各地纷纷起兵勤王,不好对付。魏忠贤听罢,气得脸红脖子粗,拂袖而去。魏忠贤的手下又献计,令宫妃假装怀孕,暗中将魏忠贤之侄魏良卿的幼子抱进宫里,狸猫换太子,由魏忠贤辅佐,仿效王莽辅佐孺子婴的方式,进而篡位。据说魏忠贤听后怦然心动,曾派人向张皇后吹风。早已恨透魏忠贤的张皇后断然拒绝,对来人说,我从命亦死,不从命亦死,反正是个死。不从而死,还有面目去见二祖(明太祖、明成祖)的在天之灵!魏忠贤虽然恨得咬牙切齿,但也无可奈何。
八月二十二日夜里,明熹宗的病情急剧恶化,不久便死去。张皇后立即下达懿旨:“奉大行皇帝遗命,速召信王入宫。”魏忠贤为讨好新主子,亲至信王府递交懿旨。朱由检查看懿旨上盖的玉宝,见是真的,但又担心魏忠贤借他入宫之机将他杀害,就推说天未大亮,大臣都未入直,他不好随便入宫;再说自己德望不高,也不敢嗣皇帝之位。他要魏忠贤宣布张皇后旨意,打开禁门,召诸勋戚、大臣、卿贰入宫,商议大行皇帝的丧礼,并共同推举一位贤德的亲王来继承皇位。魏忠贤只得先回宫去。走到皇极殿前,几位大臣询问皇上有没有遗诏,他只好宣布:“皇上遗命信王嗣位。”此时,张皇后也已下旨速召信王入宫,并暗中嘱咐他不要吃宫中的食物。内阁大学士施凤来、黄立极和英国公张惟贤等,即到信王府具笺劝进。朱由检按照惯例推辞了两次,到第三笺才答应继位。魏忠贤随即派忠勇营提督太监涂文辅到信王府,迎接朱由检入宫。
朱由检牢记皇嫂张皇后不食用宫中食物的嘱咐,怀揣岳父周家为他制作的麦饼,忐忑不安地跟着涂文辅进宫。当晚,他未敢入睡,独自秉烛静坐,警惕地听着室外的动静。有个巡视的宦官佩剑进来,他要过剑观赏一番,留在几案上,说是留着把玩,实是用以防身,而许诺给这个巡视宦官以重赏。接着,他又叫近侍太监从光禄寺取来酒食,犒赏巡逻的禁卫人员,同他们搞好关系。住在信王府的周妃也是一夜未眠,战战兢兢地为朱由检进行祈祷,求神灵保佑他免遭不测。
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检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遭火焚毁、四天前刚刚修复完毕的皇极殿,登基就位。两天后,他颁布即位诏书,宣布把年号改为崇祯,以明年为崇祯元年。因为年号为崇祯,人们又称他为崇祯皇帝;他死后,南明的弘光朝追谥他为思宗烈皇帝,后改谥毅宗;清朝又追谥他为怀宗端皇帝。所以,史书又称他为思宗、毅宗、怀宗或烈皇帝。